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模板
  •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3-01-08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辛勤付出育栋梁,播撒知识做贡献,教学之前准备教案是不可缺少的,教案的存在可以帮助老师缓解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如何写出清晰简单明了的教案呢?我们的教师范文大全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经历发现归纳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些简算。

    2、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精神,同学间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苏果超市吗?你们去过森林超市吗?想不想去看一看?小熊开了一家森林超市,它想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呈现画面:①森林超市②招聘广告]

    (2)师:小兔、小猪看到广告后,前来应聘。

    [呈现画面③]

    (3)师:小熊决定进行考试,择优录取。小熊还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参加这个活动,你们愿意吗?

    1、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森林俱乐部准备召开小动物运动会在本超市购买了

    [呈现题一]:④□□□□□□□□

    每副15元每个3元

    ①小猪和小兔都很快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算得吗?

    汇报生成:154+34(15+3)4交互呈现算式

    =6012=184

    =72(元)=72(元)

    这是小猪算出的结果,小白兔说:我和它算得方法不一样,你们知道,它是怎么算的?(点另一种方法)

    ②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算法不同,但得数相同)

    ③每种算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结果相等,我们可以怎样连接这两个算式?

    ④板书:(15+3)4=154+34

    (4)师:第一轮比赛小兔、小猪表现的怎么样?

    2、第二轮开始,请听题:

    [呈现题二]森林俱乐部为裁判员买了5套运动服(小熊读题,大家理解题意)

    品名

    单价

    数量

    上衣

    55元

    5套

    裤子

    45元

    请你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①小熊题目刚讲完,小兔一口报出了它的结果,小猪却算了解很长时间,同学们,你知道小兔是怎样算的吗?它为什么算的那么快?

    小猪委屈地说,其实这种方法我也算出来了,我还用了另一种方法在算了呢?另一种方法是什么呢?

    汇报生成:小猴:(55+45)5小猪:555+455

    =1005=275+225

    =500(元)=500(元)

    ②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计算方法不同,结果相等)

    ③这两个算式能不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49+51)5=495+515

    3、下面举行第三场:请听题:(小熊读题)

    [呈现题三]

    小熊:森林俱乐部又买了8辆独轮车和8辆滑板车

    品名

    单价(元)

    数量(辆)

    独轮车

    50

    8

    滑板车

    125

    8

    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①这次可是小猪先抢答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的吗?小兔又是怎样算的?

    ②汇报生成:小猪508+1258小兔:(50+125)8

    =400+1000=1758

    =1400(元)=1400(元)

    ③再次观察这两道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相等)

    ④板书:(150+125)8=508+1258。

    4、同学们,小猪和小兔三次比赛的结果怎样?它们表现的都非常优秀,小熊决定同时录用它们,它们工作可认真啦!

    二、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在小猪和小兔计算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三个等式:

    1、观察三个等式,每个等式都有几个数组合而成?(3个数)

    2、通过观察这几道等式从左边到右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3、是不是任何三个数组成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1)下面我们共同合作,验证一下

    谁能举出三个数。如: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怎么表示?

    谁能根据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

    请你分别算一算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

    (2)下面请同座位合作来试一试:左边的同学任意找出三个数写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右边的同学再写出对应的算式,再分别算出结果,看是不是相等。

    (3)指名两组汇报,并板书:

    (4)同学们想说的很多,这样的例子能举得完吗?板书

    4、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同样验证了(师生共同叙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5、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

    6、阅读课文:P8889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7+73)8409+40114(10+2)106+104

    2.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

    25634

    3.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1250+125)8

    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教学例6:

    (1)出示例6: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6下载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

    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

    20xx+209=480

    20(15+9)=20xx+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

    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反馈练习: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

    (62+12)3=____+____

    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a+b)c=ac+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例7,练习十四的第3一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进行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试题:

    1.(35+65)×37 2.35×37+65×37

    3.85×(174+26) 4.85×174+85×26

    5.(80+8)×25 6.80×25+8×25

    7. 32×(200+3) 8.32×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练功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2、3组的同学的第1题和第3题,第4、5、6组的同学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的快?想一想,为什么第1、2、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2、3组做第5、7题,第4、5、6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4、5、6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7

    (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上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上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先把37和63加起来,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

    “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这道题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概况,首先,要计算的是要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教师出示例题:102×43

    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从上面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加数分别要乘以一个数,而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就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以那个因数再相加比较简便。现在的题目是102乘以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使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多让几个学生发言。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板书:102×43

    =(100+2)×43

    =100×43+2×43

    =4386

    “上面计算中的第二步根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

    教师概括: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题目。

    1.第3题,2.让学生口算。当计算101×57和45×102时,3.提问:“你是怎样做的?得多少?”

    2、第4题,5.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

    “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怎样计算简便?根据是什么?”

    第4小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教题先把算式38×?=38。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8×?”中的“?”改为“1”。

    “下面应该怎样算呢?”让每个学生先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请一个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3、第7题,7.先让学生独立做,8.然后集体核对,9.核对的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当核对“26×3”时,10.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11.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发言后,12.教师说明:26乘以3可以写作(20+6)×3,13.根据乘法分配律等于20乘以3的积再加6乘以3的积,14.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这就是说,15.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口算有些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这道题中的第7小题应用乘法结合律比较简便,16.第4、6、8、9题应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

    4、 第9题和第10题,18.先让学生独立做,19.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5.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第l9*题。当学生想出一种算法后,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其它的做法。这道题的做法有:(80—30)×110一30×110;

    (80—30—30)×110;

    (80—30×2)×110。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5、6、8题。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知道它的一些应用。

    2.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通过计算、观察、举例、验证、概括、说理等活动,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验。

    3.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背景,了解乘法分配律的作用、意义及价值,初步感受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从现实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比如说:“我爱爸爸和妈妈。”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今天中午我吃了米饭、青菜和鱼可以怎样说?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

    通过前几节课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一节课,咱们再继续探索,看看又会发现什么新的规律。(板书:探索与发现(三))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初步感知。

    (1)(出示长方形草坪图)课件演示。

    师:我们宝鸡的人民公园最近正在改建,大家看,这是一块草坪,工人叔叔准备在草坪的四周围上栅栏。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求栅栏长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什么呢?请同学们算一算。(生计算,师巡视)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A)

    师:像这样算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4)师: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B)

    师:这样算的同学请举手。这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呢?

    A: B:

    (61+39)×2 61×2+39×2

    =100×2 =122+78

    =200(米) =200(块)

    (5)师:这两个算式,解决了同一问题。计算的结果也相等。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师:这两个算式真有趣,明明是不同的算式,却能得到相等的结果。它们之间一定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生讨论,师巡视)

    (7)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8)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发现:

    相同点:都使用了乘法和加法 ;

    参与运算的数是相同的;

    意义相同(都算了长方形的2条长与2条宽之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左边先算和,再算积;右边先算积,再算和

    2、再次感知。

    你们帮老师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些笑脸,(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四行。)

    (图略)

    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个笑脸吗?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再次各自列式计算,并很快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算式,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接着上题板书如下:

    (5+3)×4=5×4+3×4

    3、概括定律。

    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两个等式:

    (61+39)×2=61×2+39×2

    (5+3)×4=5×4+3×4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师:(惊奇地)你们真的发现了这些算式中隐含着的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

    师: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能猜到。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举些例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生在练习本上举例验证。

    师:从同学们举的大量的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你们发现的这个知识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请同桌再交流一下。

    学生积极地与同桌交流着,又踊跃地参加集体交流。

    生1:把括号里的两个数加起来后乘以一个数,等于把括号里的两个数都去乘以一个数,再把乘出来的积加起来。

    生2:乘法分配律是:左边把两个数加起来乘以乘数,等于括号里的一个加数乘以乘数加上括号里的另一个加数乘以乘数。

    师:你们想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吗?(教师出示幻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a+b)×c=a×c+b×c

    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师: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规律,下面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小黑板出示:(25+36)×4 ,谁是它的好朋友?

    6×(20+30)

    (a+50)×6

    45×8+55×8

    7×16+7×184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12+50)×3= □×3+□×3

    ②15×(40 + 23) = 15×□+15×□

    ③78×20+22×20=(□+□)×20

    ④▲×+●×=(□+□)×□

    ⑤66×28 + 66×32 + 66×40=(□+□+□)×66

    3、选择。请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与 25×(4×8)相等的算式是( )。

    ①25×4+25×8; ②25×4×25×8; ③25×4×8

    全班学生中有一位选①,三位选②,其余都选③。通过辨析,学生更加清楚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及与乘法结合律的区别。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后,集体订正,电脑逐个显示订正后的答案。

    4、选择其中一组题目来计算

    甲组乙组

    ①100×13+2×13 ① 102 ×13

    ②(63+37)×39 ②63×39+37×39

    ③ 9×(46+54) ③ 9×46+ 9× 54

    师:先观察,确定一下你做哪一组。(先选好要做的内容,并说明理由。最后总结出: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然后学生独立做题,完成后交流答案。)

    5、实际应用。

    足球比赛的时候,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饮料。准备了24箱苹果汁和26箱橘子汁,每箱都是24瓶,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吗?(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师:每箱饮料36元,付1500元够吗?(学生完成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哪里最好?

    3、老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希望它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长。

    4、作业(略)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得例题和第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和简洁。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1口算

    125×53×8 25×44

    指名说出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便

    2出示两组算式

    (6+4)×7 6×7+4×7

    20×(5+2) 20×5+20×2

    (10+25)×4 10×4+25×4

    先口算,再说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结果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等号)

    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的另一个定律。

    二、 探究新知

    1、谈话:同学们,学校马上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体育老师准备给比赛的同学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看。

    出示课件:(课本第54页例题情景图)

    2、 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每件短袖32元 每条裤子45元 每件夹克衫65元)

    3、 提问:

    体育老师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综合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4、 学生试做

    5、教师巡视,让用(65+45)×5和65×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

    教师板书:(65+45)×5=110×5=550(元)

    65×5+45×5=325+225=550(元)

    6、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

    解法一: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解法二: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

    7提问:

    这道题的两种算法不同,比较一下他们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同)

    8谈话: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相连接

    板书:(65+45)×5=65×5+45×5

    9照上面的等式,你还能再说出一个吗?

    课件出示(—+-)×-=-×-+-×-

    10谈话: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等式的规律。

    三、 概括定律

    1提问:

    观察例题这两个算式,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学生回答后(65+45)×5是用65与45的和同5相乘;65×5+45×5是把65和45分别同5相乘。

    2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把等号左边算式的特点概括出来?右边呢?

    板书: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

    两个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3提问:

    既然等式两边计算结果相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4同桌把乘法分配律完整地说一遍

    5谈话: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6练习

    (1)、(42+35)×2=————

    (2)、27×12+43×12=————

    7、提问: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8、谁会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板书:(a+b)×c=a×c+b×c

    四、 巩固练习

    1根据乘法分配律,填出另一道算式

    15×26+15×14=□○(□○□)

    72×(30+6)=□○□○□○□

    2课本第55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用手势判断

    (2)谈话:第三题意见不统一,你是怎么判断的,不能确定时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问:

    怎么改算式,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他们相等?

    (74可以写成74×1)

    (3)提问:

    第4题的两个算式为什么不相等?怎样改写可以使它们相等?

    3选择题

    24×(49+51)与下面的————式相等

    (1)24×51+24×49

    (2)(24+49)×(24+51)

    (3)24×49×51

    4拓展题:

    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多多少元,可以怎么做?学生试做后发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减,这也是乘法分配律。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结构特征;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情感目标:让孩子们自己生成“用符号记录整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1、在家里,你最喜欢谁?我也作了一个调查,咱们班很多同学是爸爸和妈妈很早起来为你准备早点、接送上学,辅导作业。

    2、爸爸和妈妈都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爸爸和妈妈都爱我”。

    3、爸爸和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我听说张磊和杨军都是李新建的好朋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5、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策略] 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结合鲜活的数学材料,触动学生的道德碰撞,给原本单一冷漠的内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进学生感悟、内化。

    (二)开放探究,建构规律

    1、情境引入

    讲本学期开学,学校要为一、二、三年级更换桌椅情况:

    (课件播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请仔细观察大屏幕:

    学校为一年级更换3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学校为二年级更换5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学校为三年级更换6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2)请同桌两个同学选一个问题在练习纸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3)说说你的解题方法?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另外一种方法呢?解释一下。

    (4)谁愿意接着汇报?

    2、第一次发现

    (1)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可以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每一组算式的结果相等。

    (2)我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来连接,行吗?为什么?

    板书:(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3、第二次发现

    (1)再观察这三组算式,还有什么发现吗?

    (2)同学们,你们的发现是不是只是一种巧合,一种猜想呀?能不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对你的猜想进行验证呢?

    (3)每人举出一个例子,写在纸上,然后请同桌帮助验证

    汇报交流: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一些吗?举的完吗?

    4、归纳总结:

    (1)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桌说说什么叫做乘法分配律?

    (2)请看大屏幕,你们的意思是这样吗?小声读读。

    (3)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5、个性化理解

    (1)你能用比较喜欢的形式来表达上面的这些等式吗?比如用字母,图形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甲+乙)×丙=甲×丙+乙×丙

    (a+b)×c=a×c+b×c

    (2)这些等式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讨论,然后汇报)

    (3)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感觉怎么样?

    [策略]针对众多的数学事实,不急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是让学生运用朴素的语言概括出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既是“乘法分配律”知识的雏形,更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渐进台阶。在此基础上引出规律,水到渠成。尤其是,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示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是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规律意义的个性化感悟。

    (三)激活联系、应用规律。

    1、请你把相等的两个算式连线。

    (8+13)×4 41×(3+27)

    3×(21+6) 7×5 +8

    41×3 +41×27 3×21 +3×6

    7×(5+8) 8×4 +13×4

    (1)你为什么连得这么快?是计算了吗?

    (2)这两个算式之间为什么不连了?能用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来解释吗?

    2、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83+17)×3=□×□○□×□

    10×25+4×25=(□○□)×□

    (1)谁愿意展示一下你填写的。有不同意见吗?

    (2)分别说说转化以后的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比,哪一个让我们计算起来感觉比较简便了?为什么?

    (3)小结: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灵活选择算法,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策略]多种练习也是一种信息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深化理解、蓄积“能量”的过程,是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完善认知结构、提升认识境界、增长人生智慧的过程。

    3、联系旧知、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谈话:“乘法分配律”在过去学习中用过吗?咱们回顾一下。

    现在我们每天都在练乘法竖式计算,看大屏幕。乘法竖式中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看出来了吗?

    [策略]引导学生联想知识用途,勾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凭借亲自计算得到的感悟领会到乘法分配律的广泛运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你有什么想法?

    (五)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

    (a+b)×c = a×c+b×c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