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优秀模板
  • 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3-03

    【www.jk251.com - 探索与发现读后感】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小学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优秀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第48-49页)[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分配律。2、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1、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练一练: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6×9+4×9=9040×25+4×25=1100教学挂图(6+4)×9=90(40+4)×25=1100乘法分配律:(a+b)×c=a×c+b×c第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四(第50-51页)[教学目标]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二、花圃中的乘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三、观察与思考: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jk251.cOm扩展阅读

    探索与发现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探索与发现(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四、教具准备一些小长方体

    五、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口算题

    2×55×1425×4125×836×25

    2、谈话引入

    师:他们怎么计算那么快呀?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发现吧!

    3、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动手操作

    师生共同用小长方体搭一个和教材上一样的大长方体。

    2、估一估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长方体搭成的?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

    3、算一算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汇报,师板书:(3×5)×4=603×(5×4)=60

    5、比一比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三)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1、提出假设

    师:用别的三个数这样计算会不会结果也相同呢?请在本子上举例计算。

    2、学生举例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小组举例的情况?

    生:…

    (四)概括规律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从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反馈。

    师:这样的例子多不多?(多)能举完吗?(不能)

    师:那么我们就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任意三个数字,你能写出这个规律吗?

    生:…

    生说师板书:(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比较(3×5)×4=603×(5×4)=60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哪个更简便?

    师:看来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出示38×25×4

    师:能用乘法结合律使这道题计算简便吗?

    学生试做,教师指导。

    3、独立计算:42×125×8

    (六)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一组数据

    4×5=5×412×10=10×126×7=7×6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2、学生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3、用字母来表示,生说师板书:a×b=b×a

    (七)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展示评比。

    (八)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乘法分配率 优秀教案推荐


    乘法分配率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率;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联想、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王老师去了趟书店,发现有很多好书。如:

    a《智慧背囊》b《百科知识》c《哈利﹒波特》

    每套60元每套108元每套42元

    1、请你任意选择你喜欢的2种书,分别买2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3、汇报交流,并板书如下:

    (60+108)×2336元60×2+108×2

    (60+42)×2204元60×2+42×2

    (108+42)×2300元108×2+42×2

    二、探究新知

    1、每题中2种方法的结果相等,两个算式间可以画上什么符号?

    2、观察每组算式,前后比较,它们有什么联系?

    观察3组算式,上下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左、右两个式子间的关系吗?

    4、是否所有像这种有联系的算式,都符合这种规律呢?你可以想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举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等式)

    5、从以上这么多的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归纳规律

    (2)叙述规律

    (3)用字母表示

    6、揭题:乘法分配率

    7、练习:

    (1)课本89页练一练1、2,填写在书上。

    (2)根据乘法分配率填写算式。

    15×26+15×14=________

    (37+18)×23=________

    42×(30+6)=________

    (□+△)×☆=________

    □×〇+△×□=________

    三、拓展知识

    如果我买以上的三种书,分别买2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1、书店还有每套58元的《四大名著》。这4种书,我分别买3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1)以上2题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2)看了以上2组算式,结合刚才学到的乘法分配率,你有什么想法?

    (3)说明:乘法分配率同样适用于3个数的和与1个数相乘。

    3、2套《百科知识》比2套《哈利﹒波特》贵多少元?

    3套《四大名著》比3套《智慧背囊》便宜多少元?

    (1)以上2题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2)看了这2组算式,结合刚才学到的乘法分配率,你又有什么想法?

    (3)说明:乘法分配率同样适用于2个数的差与1个数相乘。

    4、联想:乘法分配率还适用于哪些情况?

    四、综合练习

    根据乘法分配率填空。

    53×49+53×1=〇(〇)

    53×49+53=×(+)

    26×15+43×15+31×15=〇(〇〇)

    64×(12+55+38)=〇〇〇〇〇

    47×11–47=×(–)

    a×(b–c)=〇〇〇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的乘法口诀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例71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结合练习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学一学:

    加法乘法口诀

    6+6=122×6=12或6×2=12二六得十二

    试一试:

    6+6+6=或

    6+6+6+6=或

    6+6+6+6+6=或

    二.课堂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61页“做一做”

    背口诀,对口令

    四、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十三的第1、2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模板


    信息窗1——变花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通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魔术.

    五.教学过程

    (一).“看魔术”话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同学们喜欢看的魔术,要仔细看魔术师都变了那些魔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出示.

    (二).探究新知

    师:看了魔术表演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2.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同位说一说.

    (同位活动)

    学生交流:

    生1.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1、2、3......

    生2.还可以2个2个地数,2、4、6......

    生3.魔术师每次变2朵花,变了3次,可以用2+2+2=6来计算.

    ......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运用这几种方法都能变出了6朵花.你知道2+2+2=6是几个2相加吗?

    生:3个2相加.

    师:请同学们接着看屏幕.(屏幕显示:魔术师继续2朵2朵地往外变化)我们一起来帮魔术师数,看他一共变出了几个2朵?

    师:7个2朵一共是几朵?

    生:2+2+2+2+2+2+2=14(朵)

    师:刚才我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试看.

    ......(本段教学,重点意图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重点认识几个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解决其他问题.

    集体交流.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2.()+()+()=()

    ()个()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掌握不错。

    2、有个别同学不明白同数连加指什么,教师必须解释清楚。

    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本第76页第10题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2×3=4×1=2×2=

    1×4=4×3=2×4=3×3=

    二、拓展。

    1、课本第76页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9题

    3×□=□□×4=□□×□=4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6页第5、6、7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稿优秀模板


    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必须先突破“几个几”,因此我们备课组探讨出这样的探秘单:用画图方法表示4个3,再列式表示,还能怎样列式表示?学生在填写探秘单时经历了一个建构乘法模型的过程:先通过画图形成图形表征——列算式同数连加算式表征——乘法含义的表述。课堂当中谢老师利用探秘单精心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1、这幅图能表示4个3吗?简简单单地一个问题引出一组3个,有4组,也就是有4个3,让优等生带动中下学生获取4个3。

    2、两次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义。第一次对比4个3,3+3+3+3=12,4×3=12,问:乘法算式中的4和3表示什么意思?理解3是相同加数,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第二次对比3个4,4+4+4=12,3×4=12,问:为什么乘法算式中只有一个4,而加法中有这么多4,理解3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通过这两次对比提炼出乘法含义的本质。

    3、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我有两个困惑:1、竖着看表示3个4,横着看表示4个3,而他们都可以用列算式4×3=12,这两个算式中4和3一样吗?有必要对比吗?度把握到哪里?

    2、这节是乘法的第一节课,是否还要增加一些基础题,如看图列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以及乘法算式……

    诚实与信任优秀模板


    教材简解:《诚实和信任》记叙了作者驱车回家时,因夜深天黑,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灯的反光镜,后来双方通过电话联系相互解决了问题,从中体现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文章语句朴实,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我的诚实以及对别人的信任。

    4、完成《补充习题》上的作业,重点指导写便条。

    设计理念:

    采用30+10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少一些,精一些,学生实践多一些,习得多一些。把课外作业放到课内做,减轻负担,保证质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狼来了》故事导入(为什么当狼真的来了,小孩大声呼救,却没人救他?)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读课题:诚实与信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需要再读一读课文吗?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快速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师范写毕,生描红练习,再练写责

    3、检查朗读句子

    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我与小红车主人的对话

    4、快速浏览课文,按时间顺序,可以将课文分为哪两个部分?

    三、学习第一部分,感受我的诚实以及对别人的信任

    1、明确学习要求:《补充习题》第三大项,学生自由朗读,思考第1、2两个小问题。(思考好了,可以和同桌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

    (1)哪一句话写出了当晚能见度很差的原因?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2)你觉得造成这次事故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毕竟是什么意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我?(虽然事故的责任并不全在我,但我仍主动承担全部责任,可见我勇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抓住毕竟应该指导朗读。

    (4)这次事故有没有人知道,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名做环顾四周的动作,点出顾的意思。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3、学生当堂完成1、2两题。

    4、我仅仅留下了一张字条吗?还留下了什么?(诚实与信任)

    5、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字条,包含着世界上最珍贵的两样东西-----诚实和信任,看来我们得好好写。

    指导学生写便条。(格式,包括哪些内容,说,写)

    作业设计:

    1、认真完成《习字册》。

    2、课外搜集有关诚实与信任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诚实与信任

    (便条的格式)

    数学下册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优秀模板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与问文优秀模板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优秀模板】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