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小学教案范例
  • 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小学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03-22

    【www.jk251.com - 圆锥的体积教案】

    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小学教案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梳理立体图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一、揭示目标阶段

    1、实验引出体积概念

    将不规则铁块用绳子系着放入盛满水的圆柱水槽中,水溢出水槽进入长方体水槽。

    师:谁能用数学知识解释水中现象?

    揭示体积概念。

    2、明确复习内容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在黑板上:(四种立体形图)然后揭示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

    3、出示学习目标

    (1).学生交流讨论目标。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

    (2).教师归纳总结后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a.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形成知识体系。

    b.能正确、灵活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c.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再现知识阶段

    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以四人一小组自主复习。

    1)独立完成课本p127表格(体积公式)

    2)回忆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复习情况:

    师:我们是怎么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

    生:长宽高各可以摆几个小立方体,算出共有几个小立方体就用长,宽高的乘积。

    师:圆柱的体积又是怎么得出的呢?

    生:可以通过切拼把圆柱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

    师:圆锥的体积公式呢?

    生:做实验发现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1÷3

    小结:从刚才你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一些新的知识可以转化成旧知识解决。

    三、疏理沟通阶段

    1.小组讨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一个大家公用的公式?

    2.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1).讨论后归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具有统一的求体积公式v=sh

    (2).形成网络: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

    四、深化提高阶段

    1.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正方体棱长和是60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学校沙坑长5米,宽3米,深0.5米,每立方米沙重1400千克,填满这个沙坑需要多少千克?

    3)一个圆柱体的容积是42.39立方米,底面积是7.065平方米,求这个圆柱的高。

    4)图:一个长6厘米的圆锥和圆柱,底面半径是4,求他们组合的体积

    2、列式计算

    图: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0、15、2的游泳池。

    问:泳池的站地面积是多少?

    要挖掉多少沙?

    若每立方米沙重1400千克,需要载重1.5吨的卡车几辆?

    若在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要贴多少面积?

    如果注满1.5米深的水,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水?

    3、走进学习

    如果想知道刚才实验中铁块的体积,你准备怎么做?

    a.学生演示测出溢出的水在长方体水槽中的高度及长方体的长和宽。

    b.学生将铁块拉出水面后,测量圆柱水槽槽囗到水面距离及圆柱的底面直径。

    c.集体计算,然后比较计算结果。

    4、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带1千克大米,想:怎么计算1千克大米的体积

    生:堆成圆锥或长方体

    生:放在铅笔盒内

    小组合作选择方法测出体积

    交流汇报

    jk251.cOm扩展阅读

    空间图形的复习 教案精选


    空间和图形的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具: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角的度量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1)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2)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4)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三、练习内容: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3、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5、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3)总复习9、10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练习二十一9—10题

    下册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意识,能够正确地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

    2.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对于所学几种三角形特征的掌握,加深对不同三角形联系和区别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意识,能熟练地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不同三角形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做一张方位图(只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学生做各类三角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空问”知识。

    1.师(站在教室的一个位置):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确定老师在教室里具体的位置吗?

    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同学们会出现不同的说法呢?

    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空间”方面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方位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幅方位图,它全面吗:为什么?你能将它补充完整吗?

    让一个学生上去将方位图补充完整。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或补充。

    3.师: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呢?请同桌合作,回顾、整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同桌结合进行复习。

    4.师:同学们你们整理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

    集体交流,师生评价。

    5.教师小结:要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确切位置,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点,参照点不同,该点的位置描述也就不同,正像刚才同学们确定老师所站的位置一样。第二要描述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除了明确该点与参照点的方向关系,还要明确该点到参照点的位置,两者缺一不可。

    6.应用练习。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26页第7题教学插图。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要确定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首先应该做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结合说说小动物们居住的位置和方向。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确定的方法说清楚。

    师:根据题目中的插图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师生进行交流。

    二、复习“图形”知识。

    1.师:这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个图形的知识?(生: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制作的各种三角形,同桌结合完成教科书第127页的第8题。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几种三角形?(学生回答)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分别说一说每类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汇报交流。

    师:那么这几种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师生交流。

    2.巩固应用。

    (1)出示练习二十一第10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将相应的一组用线连起来。

    学生连线。

    集体交流。

    (2)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展示求图上几个角度数的过程,并介绍自己的思路。

    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3)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你怎样做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尝试。

    集体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证明自己做的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展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

    四、课外作业。

    整理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第11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这些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要一起到“数的世界”去看一看,重点复习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是处处有负数,处处有小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复习负数

    1、什么样的数是负数?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第1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正、负数?

    三、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什么样的是小数?举例说明。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3、举几个0到1之间的数,举几个1到2之间的数。完成第2题。说说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什么?1和2之间的小数呢?

    4、复习数位顺序表。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板书数位顺序表。

    5、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四、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怎样比较小数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第4题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0.80.8070.0780.870.780.087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五、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2、通常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求近似数?

    3、改写与求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完成第5题。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圆锥的体积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37—38页例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锥,并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高的方法。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圆锥特征,体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说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p37教材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板书课题),指出本书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二、新授。1、认识圆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2、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联系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⑴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⑵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3、探讨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的转化。4、实际操作。⑴根据讨论情况,测量圆锥的高。⑵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4、小结。要求圆锥体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6、教学例1。⑴尝试练习。⑵规范格式,强调公式中的—不能遗漏。三、巩固练习。p40页1—5。四、课堂作业。p38页练一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9页例2。【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这个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⑴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倍。⑵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比圆柱体积小——。2、指名板演,其余座练。⑴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8厘米,高是15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⑵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二、新授。1、揭题。2、教学例2。⑴出示例2,自由读题。⑵讨论,回答。①这道题目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②怎样求沙堆体积?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④评讲板演,小结解题注意点。⑤阅读课本。三、巩固练习。1、p39页练一练。2、填空。⑴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6米,它的体积是()。⑵一个圆锥的体积是8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这个圆锥的高是()。⑶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一定是96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大()。⑷一个圆柱形木块的体积是180立方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要削去()立方厘米木块。四、总结。说说本课学习收获。五、作业。练习八8、10。

    上册概念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第五单元找规律

    1、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

    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2、每个间隔的长度х几个间隔=总长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第七单元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хb=bхa乘法结合律:(aхb)хc=aх(bх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хc)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一一对应。

    第九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1、分段整理时要看清数据在哪一个段里,而且不能有数据的丢失。

    2、两人赢的可能性相等时,游戏规则才公平。

    第十单元认数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2、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

    3、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十一单元用计数器计算

    计算器的优点是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

    用计数器计算找规律时,要看清“变”与“不变”。(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样变化的)

    补充概念:长方形的面积=长х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х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х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х4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轴对称图形”教学简案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61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趣蕴思游戏:从不同事物中找共同点。二、参与探索,体悟特征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认识到“它们都是对称物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其他对称物体。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学生说出名称。观察,发现了什么?老师板书:对称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对称的物体?学生汇报。2.课件演示:将对称物体画下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从而自然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老师电脑演示把物体画下来,得到三个平面图形。要求:同桌拿出这三个图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老师演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猜一猜叫什么名字?像这样的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验证猜想?(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同桌合作,折一折,比一比。(3)大组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选择一个图形,说一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说说为什么。学生说完之后,老师电脑演示对折重合的过程。4.分组活动,丰富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组图形或图案:如各种标志、各国国旗、各种交通图标、各英文字母等(见教材“想想做做”中的习题),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判断其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随后大组交流,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想想做做1、2、5、6汇报研究结果。并说明理由。老师电脑演示对折验证。5.想像练习:给出四个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想像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并说说为什么。想想做做4三、实践制作,深化认识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四、多向拓展,升华认识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电脑演示“你知道吗”中的图片,感受对称现象。

    整理与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1单元p121页6—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

    4、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数口算。

    p121第12题。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二、复习加、减法笔算。

    (1)做p121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三、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1)做p121第9题前三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

    四、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p121第9题后三题。

    指名一人极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五、复习简便算法

    1、你学到了哪些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找出p121第7题和第11题中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六、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循环节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3、2.89,2.89,2.89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注:第一个是89循环,第二个是9循环)

    七、解决实际问题

    1、p121第8题

    (1)说说要求问题各要知道什么条件?

    (2)有几种走法,比较走法。

    2、p121第13题

    独立完成,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p121第14题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则混合运算的整理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根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简便算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然后,让学生计算第97页的第1题:+×-÷[-(+)]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计算的顺序.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1题第一横行的第1、2小题.二、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1.教师出示第97页第2题的前两题:×3+×53×(+)-让学生先想一想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再计算.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说出各题是怎样计算的,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使学生认识到:第一小题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第二小题先运用乘法分配律把两个分数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2.让学生把第2题余下的两题做完,并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使计算简便的.(第3小题先算出小括号里得,再用减.)三、课堂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说一说各题解题的依据.如,5x-=,先把看作减数,5x看作被减数,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得到5x=+,再把+看作积,x看作一个因数,根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得到x=(+)÷5,由此求出x的值.
    【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小学教案范例】相关推荐
    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5、例6,练习九3、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

    求个数比另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这节课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