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圆柱的体积⑵ 教案精选篇
  • 圆柱的体积⑵ 教案精选篇

    发表时间:2022-03-18

    【www.jk251.com - 圆柱的体积教案】

    现在,很多小学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圆柱的体积⑵ 教案精选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p33,例5练一练,练习七4-9【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计算圆柱体容器的容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方法,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①底面积6平方厘米,高4厘米。②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③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分米。④底面周长6.28米,高2米。二、新课。1、揭示课题,圆柱体的容积。①说明圆柱体容积的意义。②用什么方法计算圆柱体的容积呢?(用计算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来计算圆柱的容积,应测量圆柱容器里面的有关部位的长度)2、教学例5。⑴出示例5,指名读题。⑵讨论:①题目里要我们计算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②题目里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是否符合容积的要求?⑶学生试做,阅读课本。⑷集体评讲。①列式是否正确。②书写是否规范。③单位名称是否统一。④取近似值是否符合要求?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0平方厘米,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3、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为1米的圆木。①如果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割开成两个同样的半圆柱,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②如果把它截成三个小圆柱体,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③如果把它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沿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四、总结、质疑。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五、作业:练习七5、6、9。

    Jk251.coM编辑推荐

    长方体的体积导学案 教案精选


    长方体的体积

    学案:

    学习任务:

    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难点:

    怎样把求小正方体的个数的计算方法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

    1、观察课本63页“想一想”中的图(上下为一组),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分别用三句话概括这三组图说明了什么?(课前预习)

    2、课本63页中“做一做”(小组完成)

    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的得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小组合作完成: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3、汇总、补充、完善长方体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体积公式。(全班交流)

    4、独立练习,完成课本64页试一试1题、2题。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宽、高相等的时候,约长,体积越大。

    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备注

    ○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圆柱圆锥的整理复习教案设计 教案精选


    预设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教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知道了它们的特征、学会了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等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⑴圆柱有什么特点?⑵做第91页第1题的上半题。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⑴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⑵做第91页第2题的第⑴、⑵小题,第3题上半题求圆柱表面积部分。

    3、圆柱的体积。

    ⑴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⑵做第91页第3题的上半题求圆柱体积部分。

    二、复习圆锥

    ⑴圆锥有什么特点?

    ⑵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⑶小题。

    2、圆锥的体积。

    ⑴教师问: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⑵做第91页第3题的下半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后括号里的要求。

    四、创意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统的计算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三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统一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统一计算公式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研究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统一起来。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底面积的含义,统一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

    旁批:

    后记:

    圆柱的表面积高效堂导学案 小学教案范例


    小学“2+2”高效课堂数学导学案(b版)

    年级:六年级编号:02课题:《圆柱的表面积》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时段:家庭学习时间:10分钟)1、自制一个圆柱体。说一说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预习表面积的含义。圆柱的表面积=()。3、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导学】一、学习目标: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二、导学过程:策略流程

    自学研读

    内容学法时间

    合作交流

    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反馈

    内容方式时间

    点拨整理

    知识生成规律总结问题导入,揭示课题(预设时间3分钟)出示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先认真思考再交流思路展开活动,探究新知。(预设时间:22分钟)1、设疑: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圆柱体,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总面积?2、感受圆柱体侧面积的转换过程。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侧面展开以后是一个长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即“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4人一组将准备好的圆柱体展开。汇报会得到什么图形?分别是?(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分组讨论圆柱展开图发现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从而得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动手操作,感受新知。展示展开图,汇报讨论结果。小结:1、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侧面展开以后是一个长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2、若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侧面积s=πdh表面积s=2πr +2πrh尝试应用,巩固新知(预设时间:12分钟)先独立完成课本第6,7页1,2,4题。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小组结果师强调:第2小题求压路机的面积。第4小题求通风管的面积。这两题都是只求圆柱的侧面积。总结全课(预设时间:3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总结:圆柱的表面积=2×底面积+侧面积。侧面积s=πdh表面积s=2πr +2πrh三、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达标训练】1、完成《资源》第3页第2题。2、制作一个底面直径20厘米,长50厘米的圆柱形通风管,至少要有?平方厘米铁皮?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铁皮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课后反思】

    欢乐的泼水教案 教案精选篇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2、词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1、观看泼水节实况录像

    2、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教学§3

    (1)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1)我是苏州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2、怀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图形的平移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有新的收获。

    3、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尝试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仪,方格纸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了平移和旋转的有关内容。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你能举出一些这方面的生活实例吗?

    今天我们就要来继续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尝试活动。

    1、出示主题图。

    2、问:这里的小亭子从左上方到又下方,是图形的平移还是旋转呢?(生答平移)平移了多少?(生答)

    那么,你能够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3、先在小组里讨论可以怎样平移,再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交流:你是怎样平移的?

    方法一:方法二:

    先向下平移4格,先向右平移6格,

    再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学生可能还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5、指导具体的画法:

    (1)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

    (2)将这几个关键的点分别按要求平移到指定的位置,再连成图形。

    (3)注意:图形的位置平移后,各对应点的连线应该保持平行。

    6、巩固平移的方法。揭示课题:图形的平移。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弄清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再描述每幅图平移的过程。

    还可以怎样平移?要进一步启发学生说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平移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交流操作的过程与方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照样子自己画一画,再交流发现了什么?

    (2)试着画出距离不同的的另一组平行线。

    (3)引导学生用这样平移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鼓励学生试一试。

    四、总结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一下你或你们小组本节课的表现。

    角的度量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7--38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

    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

    三、学习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2、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

    ①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内圈70°,外圈110°,学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边的零刻度为始边,读内圈刻度,也可能以左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外圈刻度),再全部呈现,这个角是70°。

    ②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30°,外圈50°,角的一边落在左边的零刻度线上。这个角应该读外圈刻度50°。

    ③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20°,外圈60°,有的读内圈刻度,有的读外圈刻度,结果都错了。原来,角的一边已不在零刻度线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本领,获得了哪些认识?

    线的认识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线的认识(第15-16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2、练一练: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夜莺的歌声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qing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习的第七单元的课文,有的赞颂了红军队伍中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有的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经历,有的描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介绍夜莺)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夜莺的歌声》。2通过预习,谁说说夜莺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剖析课文,理解中心1.利用媒体展现了课文的画面,通过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学生自己找出本节课的生字生词“垂头丧气”“轻蔑”等,并自己进行理解,说说运用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2.跳读课文,思考: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使学生明白当时的环境,通过通读课文,理解课文之间的关系。并能说出本节课文是采用了前后对应的方法。在读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聪明3.细读,明中心。小组读,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知道小夜莺唱歌的目的,为突击买下了伏笔。更能凸显小夜莺的聪慧及他的小英雄形象。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想法之中,还可以根据大家的想法进行学习。4.精读,表情感。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体会小英雄的美好形象,学习他的优秀品质。通过对小夜莺的优秀品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总结课文,熏陶情感同学们,你们从小夜莺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文道结合。扩展延伸其实,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像小夜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篇同样名为《夜莺的歌声》的文章。大家仔细读一读,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夜莺的歌声》,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完后你想说些什么?是学生能深入的理解在当时战火弥漫的年代涌现出的小英雄,学习小英雄身上的品质。使学生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拥有机智的、面对敌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作业设计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联系自己,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教案 教案精选篇


    【课前游戏】:

    规则:每人手拿一块饼干,手臂伸直不准弯曲,想办法将饼干放入口中者获胜。

    师:怎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吃到饼干?从这个小游戏中你有哪些收获?

    师:不仅生活中需要合作,学习上更需要合作。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合作共同学习。

    一、谈话导入。

    1、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2、看来大家对狐狸的印象不大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狐狸有关,学完之后,也许你对狐狸的看法会有所改变。

    3、观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1、小组内交流预习卡字词部分。

    2、汇报:通过交流预习卡,你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

    4、交流: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理清思路。

    1、根据阅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小组合作,完善学习卡,补充思路图。

    3、汇报,展示学习卡。(实物投影)

    4、展示老师的学习卡。

    四、细读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里让你感动,哪里的语言值得细细品味,从这些片段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可以在旁边批注。

    2、小组交流、汇报。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齐读画面上课文最后一段话,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是金色的脚印了吗?(画气泡图)

    五、续写结尾。

    狐狸一家终于团聚了,它们会回来看正太郎吗?今后的生活又会怎样呢?请展开想像,为这篇文章续写结尾。

    【圆柱的体积⑵ 教案精选篇】相关推荐
    .求个数比另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完成第2~3页练习一第4~8题。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2.进一...

    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片断与反思 教案精选篇

    出示这样一组信息:出示:一只小鸟小时飞行1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你会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吗?(师生一起画出线段图)求小鸟1小时飞行多少千米,算式怎么列?这是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1、12÷怎样计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