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初中教案精选
  •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1-17

    【www.jk251.com - 北师大版数学生活中的图形】

    初中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你是否在烦恼初中教案怎么写呢?本站收集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初中教案精选》,供您参考。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p5~p7)

    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教学方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准备活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议一议)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小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作业:1p7:1

    2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后记: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得到点,面面相交则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几何体。

    Jk251.coM编辑推荐

    斑羚飞渡(第2课时)导学案_教案模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第2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品味斑羚形象、飞渡细节、环境描写。

    三、学习难点:尝试解读故事对人类的启示。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文章中详细描述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使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这是一群什么样的斑羚竟能在生死存亡之际做出这样的壮举?你能结合课文谈谈吗?(用句式“我认为这是一群的斑羚,因为。”)

    2、镰刀头羊作为这群动物的首领、这场飞渡的组织者,请你谈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头羊?(“我认为这是一只的镰刀头羊,因为”)

    3、斑羚及镰刀头羊的形象让我们感动,作者描写这些感人的动物形象的目的什么呢?

    4、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同学们,这群斑羚的故事令人感动,还取决于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就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些具有强大震撼力的文字吧!看看我们能从文中学到哪些写作方法吧!

    品析环境描写:文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能否说说它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七、课后反思

    梯形的中位线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梯形一腰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3.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叙述定理).

    2.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1、推论2(学生叙述,教师画草图,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复习).

    (由线段EF引入梯形中位线定义)

    【引入新课】

    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

    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EF是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EF与BC有什么关系?()(2)如果,那么DF与FC,AD与GC是否相等?为什么?(3)EF与AD、BG有何关系?

    ,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梯形ABGD,则EF为梯形ABGD的中位线.

    由此得出梯形中位线定理: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计论证明方法,教师总结).

    已知: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

    求证:.

    分析:把EF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证得.

    说明:延长BC到E,使,或连结AN并延长AN到E,使,这两种方法都需证三点共线(A、N、E或B、C、E)较麻烦,所以可连结AN并延长,交BC线于点E,这样只需证即可得,从而证出定理结论.

    证明:连结AN并交BC延长线于点E.

    又,

    ∴MN是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复习小学学过的梯形面积公式.

    (其中a、b表示两底,h表示高)

    因为梯形中位线所以有下面公式:

    例题:如图所示,有一块四边形的地ABCD,测得,顶点B、C到AD的距离分别为10m、4m,求这块地的面积.

    答:这块地的面积是182.

    说明:在几何有关计算中,常常需要用代数知识,如列方程求未知量;在列方程时又需要根据几何中的定理,提醒学生注意数形结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结】

    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总结)

    (1)什么叫梯形中位线?梯形有几条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3)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特点是什么?

    (同一个题没下有两个结论,一是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二是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

    (4)怎样计算梯形面积?怎样计算任意多边形面积?(用投影仪)

    学过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后,可以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分别看成是梯形、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

    七、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8、P189中10、11.B组2(选做)

    九、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酸碱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重要性质:酸碱性;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的关系;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2、初步学会探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酸碱性的方法。

    3.了解酸和碱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增进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酸和碱强弱程度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

    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诊断:

    1、什么是酸?什么是碱?

    2、nahso4是酸吗?

    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诊断上节课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情景引入:

    nahso4不是酸,但其水溶液显酸性。所以只要溶液中含有较多h+的显酸性,只要含有较多oh-的溶液显碱性。

    问题:厨房中有两杯醋溶液,你怎么知道哪杯浓度更大?

    可以通过尝的方法得出哪杯溶液浓度大

    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下面我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我这有一瓶待测液,取少量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呢?

    仔细观察,了解ph试纸的使用方法

    进行规范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时养成规范操作的好习惯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调: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用完后要进行洗涤)

    点拨: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只能准确到整数)要精确的测定就要使用ph计

    按照老师的点拨进行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