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边形复习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 边形复习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02-26

    【www.jk251.com - 小学课文教案设计范例】

    小学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小学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希望《边形复习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总第22课时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47页第2题。

    (1)指名说一说题意:怎么才能知道奖状能不能放进镜框?就是要知道它们的什么?

    (2)你准备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2、完成p48页第4题。

    (1)学生分组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2)分组展示,看看哪个组围的种类多。

    (3)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3、完成p48页第6题。

    (1)同桌讨论: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2)组织汇报交流: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三、实践应用

    1、独立完成p47页第3题。

    2、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在p48页表格中。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Jk251.coM编辑推荐

    边形复习提纲优秀模板


    (一)知识点

    1、知道什么是四边形。由四条直的边围成的图形。

    2、知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的特点:对边相等、平行。

    3、在方格中会画平行四边形。(不能画长方形、正方形)

    4、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及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如果记不住周长计算公式,连加也可以。

    (2)知道周长,求另外一个量

    l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周长÷2—长或周长—2长=2宽2宽÷2

    此题较难,运用填空的方法也行。

    l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周长÷4

    (3)围篱笆类型:一面靠墙(周长—长)

    (4)正方形拼摆几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求长方形的周长

    1、先画图,标数据2、求出长3、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出周长

    (5)在方格里画周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解题步骤:

    画长方形:第一步:周长÷2求出周长的一半,也就是一个长+一个宽

    从宽是1开始试,宽是1,长是?宽是2,长是?……(任选其一画上)

    画正方形:周长÷4求出边长。

    5、估算会估计两个图形的周长,谁长一些

    (二)易出错的题目

    判断:

    1、四个角都不是直角的图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24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选择:

    1、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是(短了)a长了b短了c不变

    2、把一个长方形从中间剪开,剪成了两个小长方形,这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长方形是(长了)a长了b短了c不变

    (这两个题正好是相反的)

    应用题:

    1、长方形的周长是8米,宽是1米,长是多少?

    2、正方形周长是24分米。边长是多少?

    3、在一个长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长是7米,宽是2米。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

    4、把3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5、把3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6、在方格里画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7、小明在一个长60米,宽40米的长方形跑道上跑步,跑了5圈,一共跑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理解一圈就是一个周长,5圈就是5个周长)

    边形的认识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四边形

    孟州市南庄镇田寺小学范希建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四边形)(板书课题)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教学拓展――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时角形平行边形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二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43-4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辨认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联系和转换的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二、新授1、认识三角形一、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2、平行四边形(1)拼一拼。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板书:平行四边形(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四、全课小结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

    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复习6~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复习(2)

    苏教版“角形平行边形”,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9~21页。

    教材简析: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没有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但是教材安排了许多折、剪、拼的活动,比较多地将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这些操作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围成的这些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位置,用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多种图形。这些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成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初步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摆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让学生正确认识它们。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若干个,剪刀一把,钉子板和20页上半页的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分形纸、直角三角形纸若干张、剪刀、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折纸吗?你们想折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折纸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折一折,认识三角形

    (1)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图形的纸?(正方形纸)请小朋友们拿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正方形纸,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教师巡视,如有学生对对折不理解要及时指导。)

    (2)展示成果。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①对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

    ②对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贴出图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

    上册概念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第五单元找规律

    1、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

    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2、每个间隔的长度х几个间隔=总长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第七单元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хb=bхa乘法结合律:(aхb)хc=aх(bх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хc)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一一对应。

    第九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1、分段整理时要看清数据在哪一个段里,而且不能有数据的丢失。

    2、两人赢的可能性相等时,游戏规则才公平。

    第十单元认数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2、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

    3、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十一单元用计数器计算

    计算器的优点是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

    用计数器计算找规律时,要看清“变”与“不变”。(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样变化的)

    补充概念:长方形的面积=长х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х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х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х4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自主预习复习”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自主预习复习”教学设计

    [案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新学期,新的一轮学习又将开始。古人常说:“温故而知新”。老师想请大家回忆一下,过去的时间里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适时点拨鼓励)

    2、师:大家说得真好。这些好习惯就像一块块基石,基石越多越稳,你人生的大厦就会建得越高越牢。今天,我们又将为这大厦再增添一块新的基石,那就是——自主预习复习。

    二、说说预习要求

    1、师: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怎样去预习呢?请大家把书打开,看第一幅图。(指名读图内教师板书)

    2、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听一听与这位同学的有什么不同?(强调“自读”、“自学”两词,故意读得重一点。学生马上能回答:自读、自学读得很突出。)

    3、师问: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开动你们的小脑瓜想一想。(生思索讨论后回答:老师是想告诉我们:预习要自己去读,自己去学)

    三、夸夸图上的同学

    1、师:(出示1、2、3页挂图)图上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学会了预习。瞧,他们预习得多认真啊!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图,夸夸这些图上的同学。

    2、(生仔细观察图画,讨论后举手发言)

    生1:我来夸第一页第二幅图上的小朋友,他们全班正在认真地自读课文。每一个小朋友都是那么地投入。

    生2:我夸这幅(指着交流图),这些同学还分组交流自己的预习呢。我想他们一定谈得很热烈。

    生3:我要夸夸这位女小朋友(二页小图),她一边读书,一边还在课文上做记号。她让我明白了,预习也要动动笔。

    ……

    四、比比谁已会预习

    1、师:刚才大家都夸了图上的同学,也更清楚地知道了该怎样去预习。现在,老师就想展开一项预习比赛,看看谁已学会。请大家翻到第一课《长城和运河》。

    2、再次学习预习要求,开展小组间预习比赛。师巡回指导。

    3、以小组间优胜者比读形式检查预习效果。师相机指出:遇到不懂可问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五、总结延伸

    1师:通过预习比赛,老师看到同学们在课堂上已学会了预习。但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预习作业大多数时间还应在课外完成。请同学们再看看三页下面的大图和小图,说说你在课外怎样进行预习。(生观察感悟后回答)

    2、小结:自觉预习复习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当你养成自读、自学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学习十分轻松,充满了乐趣。所以,赶快把这块习惯基石加入你大厦地基中吧!别忘了,它叫——(师指课题,生齐读:自主预习复习)

    [评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会终身受益。课标也向我们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而学会预习课文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能充分地自觉地去预习课文,学习课文时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接受变为发现,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案例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已有习惯经验,由已知走向未知。既遵循了习惯要“抓反复、反复抓”的规律,又把孩子领进新的习惯殿堂,给学生注入了学习的动力。我们知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教者通过“说说预习的要求”、“夸夸图上的同学”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观察、主动交流,帮助学生储存和建构一定数量的“相似块”,又以“比比谁已会预习”这一创造性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内化”。“总结延伸”更体现着教者关注全程的良好意识,不仅关注课内,而且关注课外;不仅关注现在,更关注将来。因为,习惯养成乃个人之事,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历练应是重中之重。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13-512-615-79+8

    11-714-614-816-7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绝句》教学设计三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

    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一、第一教时: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绝句》

    1.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3.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4.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村”“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6.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7.拓展性练习,自学自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也可以自己选择诗歌来学习。)

    小学古诗诵读网

    【边形复习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