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乘法交换律教案
  • 乘法交换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3-08-21

    乘法交换律教案。

    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提供了关于“乘法交换律教案”的最全面信息。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我希望我的建议可以为您提供一份珍贵的参考材料!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81-8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猜谜: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

    生:(积极举手,低声喊)纽扣。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

    生:因为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就很难看,会让人笑话。

    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将加法交换律说给同学们听听。

    2.提问: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呢

    适时板书:a+b=b+aa+b+c=a+(b+c)

    3.设问: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评析:用谜语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的探索规律作好了知识铺垫。]

    二、猜测验证

    1.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生1:乘法可能有交换律。

    生2:乘法可能有结合律。

    生3:

    2.提问:乘法是否具有你们猜测的规律呢怎样确认自己的猜测看看哪个小组能完成这个光荣而又有意义的任务!(要求每人都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自己的合作伙伴)

    3.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寻找教学资源)

    [评析:提出与旧知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动机。]

    4.交流。

    (1)生1: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35二53,016=160等等。两个乘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积不变。

    生2:我们也是找了两个数,将它们相乘,发现两个乘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结果是相等的。

    生3:我们小组也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我们班有4个小组,每个组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列成算式:48=32,也可以用84=32。这就说明4乘8等于8乘4。因此,乘法和加法一样,也有交换律。

    提问:有没有不同意见指名让刚才说乘法没有交换律的学生发言。

    生:我开始以为乘法和加法不一样,可是,我用数举例后发现乘法也有交换律,比如3006=6300。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交换律吗

    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书上也有关于乘法交换律内容的叙述,让我们来看看。学生齐读。

    师:和你们说的有什么不同

    生1:我们说的是乘数,但书上说的是因数。

    生2:书上曾讲过乘数又叫因数,所以我们说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也是对的。

    师: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ab=ba)。

    电脑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

    师:请你判别一下,有没有运用乘法交换律并说明理由。

    [评析: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规律,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予以确认,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新规律的方法。

    (2)生4:我们发现乘法也有结合律。如:(32)4=3(24)。

    生5:我们也同意这种观点。我们是用应用题来说明的。比如:有6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4枝钢笔,每枝钢笔5元,这些钢笔一共值多少元可以用645=120(元),还可以用6(45片=120(元),它们的结果一样。

    生6:我们是用算式来说明的,如:(3467)23=34状6723)。

    提问: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结合律吗

    生7: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师:你说得很准确,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

    生8:我把加法结合律里的加换成乘,把和换成积,其余的不变。

    生9:我还发明了一种好的记忆方法,用手势表示。(边说边演示)用三个手指代表三个数,其中两个手指靠在一起,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第三个手指靠过来表示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等于先把后两个手指靠在一起,再把第一个手指靠过来。

    师:这个记忆方法确实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师: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板书:(ab)c=a(bc)

    [评析: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相比,用语言完整地表述有一定难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人总结规律时的想法,不仅帮助学生规范了数学语言,而且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能创造了足够的空间。]

    5.比较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

    师:我们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你觉得它们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

    生1: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都要交换位置,不同的是,一个在加法里运用,另一个在乘法里运用。

    生2:我觉得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很相似,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能想出另外一个。

    [评析:缘起加法交换律,再回到加法交换律,将两者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运用

    1.回想一下,在我们的学习中有没有得到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帮助

    生:我们验算乘法时就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2.基本练习。

    3.发展练习。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写出所有和下面算式相等的式子。

    869=()

    [评析:练习的层次鲜明,目标明确;促进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四、小结。(略)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1、出示第33页主题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算,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师:他们算得对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议一议,交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

    师:乘法交换律,以前我们已用过它,在什么地方呢?

    指名两生板演,集体订正。

    ①师:看图,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捅水?

    生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②师:那么(255)2○25(52)中间填上什么符号?

    请你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生甲:三个数相乘,先乘前面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3、比一比,议一议。

    师: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我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都是交换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生乙:我发现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了题里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wWW.JK251.cOm

    先计算,再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3】

    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3、“练一练”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    101     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如:37+73=     +          在     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学习例1。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

    (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

    (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学生齐读。)

    (8)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9)拓展: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10)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

    3、学习例2。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25×5)×2和25×(5×2)。

    (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即:(25×5)×2=25×(5×2)

    (5)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简便?

    (6)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

    (7)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4、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订正,指定学生说一说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练习册》第14页第1课时的所有习题。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5】

    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自主探究发现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并能归纳总结规律。

    我设计这节课时,从主题图入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并让学生通过找出相类似的例子,验证了以上猜想,然后尝试总结归纳出乘法交换律。随后,我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使知识点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建构模型。最后,学生用具体的例子应用深化,加深对乘法交换律的认识和理解。以上的教学思路同时也应用在教学乘法结合律当中。总的来说,如此设计,就是让学生经历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规律→建立模型→运用规律这五个步骤,通过由数学现象的引入,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渗透了类比、简化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整堂课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在应用环节,我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使一些什么特征的乘法题计算简便,并引导学生将具有这种特征的乘法算式进行了归纳。学生在情感的互动中 ,在思维的碰撞中 ,掌握了学习方法,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获得了真正的发展。本堂课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时间的把握;课中如何激发学生互相评价促进互动等等。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提高不断改善的问题。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6】

    本课题教时数:25本教时为第17教时备课日期11月8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对一些乘法算式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作业

    1.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什么叫乘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3.口算:

    15212=25417=3529=

    12583=4528=41513=

    4.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板书课题)

    1.学习例3

    (1)出示例3

    (2)学生讨论:如何计算能凑成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

    (3)学生尝试着进行计算。

    (4)指名学生板演。

    (5)请板演者讲讲是如何想的?

    2.学习试一试第1题

    (1)怎样算比较简便?

    (2)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

    3.学习例4

    (1)出示例4

    (2)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学生试着完成,指名学生讲方法。

    4.学习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

    1.练习十七第5题。

    2.练习十七第6题。

    练习十七第6、7题。

    课后感受

    在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生们学得还算不错。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规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了哪些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乘法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

    二、猜测验证,探索规律。

    1.大胆猜测。

    谈话: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

    这些运算规律是怎样的吗?

    2.出示P61例1的插图。请你结合这副图来解释乘法中有怎样的运算规律?

    学生结合图解释。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提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得数相同,建立等式

    提问:(1)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2)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3)你能用字母公式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2、出示例2,独立列式解答

    (1)你是怎样列式的?

    (2)你能把上面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3)观察等式两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你能有字母公式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5)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三、巩固规律,运用理解

    1、第62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填写理由。

    2、第62页第1题

    分组计算,引导比较:这两题哪道计算比较简便?那么另外一题你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也使计算简便吗?怎样解决?

    学生发现只要将原本不简便的题目改成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然后再计算。

    3.教学试一试。

    先判断按照原来的计算情况这两题的计算简便吗?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两题吗?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评讲时提问:①哪两个数可以相乘?为什么要把这两数相乘?②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小结:连乘时,如果有两个数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可以把这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4、第62页上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指名交流。

    5、第63页上的第6题

    齐读题目,说明:你现在知道原来我们为什么用交换乘数位置再乘的方法来验算的原因了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呢?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课前思考:

    1、例题的教学可以仿照加法交换律进行。先引导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填写等式,并列举更多的同类等式,积累感性认识,进而探索、发现规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

    2、有了学习前面三个运算律的经验,在学习乘法结合律时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现其相同与不同点,并列出相应的等式;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进而抽象成字母表达式,理解乘法结合律。

    3、在做试一试中的题目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交流。重点讨论先算哪两个数想乘,为什么要先把这两个数想乘。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课后反思:

    1、学生在具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感觉比较容易,而且理解的较好。并能把两者进行比较找到其中的相同和不同。

    2、练习中个别学生没有很好的记:25*4=100,125*8=100024*5=120,因此很简单的计算还是有学生错。下节课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后反思:

    这课在教学的时候感觉比较顺,学生很容易接受。在作业中发现,类似于想想做做第1题最后1题的题目,学生做不好,往往是只写了一种运算律,或者是两种都写到了,但写成了乘法交换结合律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有必要的示范与提醒。

    我发现学生在做想想做做第三题时,好多学生都用简便方法计算了,我设想如果把这道题目放到课一开始,让四个小组各做一道,通过比赛的输赢,导入新课,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教后反思:

    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了前面的加法的运算律作为基础学生学起来比较得法,并且通过比较其中的异同,学生更能进一步理解.这一点和邵老师的感受是相同的.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经过交换律和结合律变换过的式子学生似乎不是很清晰地能够辨认出来,常常只看到表面的东西,类似看到小括号就认定是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而简便计算的结果与我们课前预测的情况要糟一些,学生在计算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错误,类似25乘4,45乘2,35乘2这样的计算依旧不是十分熟练。也有很多学生在简便计算时不能很快地发现某两个数先乘比较简便。今天是第一节新课,看来需要熟能生巧。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8】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数学四年级上学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已有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两个数相乘”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以及对简便运算方法的提升。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逐步学会了不完全归纳法和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在学生日常的自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重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渐提高,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师:我们的淘气也很喜欢搭积木,而且聪明的`他还从其中发现了一些数学的奥秘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师:你们的发现淘气也找到了,不过喜欢思考的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都不变呢?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例子,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生说师板书:

    a×b

    【乘法交换律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