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乘法分配律教案优选9篇
  • 乘法分配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3-08-11

    乘法分配律教案优选9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 教案课件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梳理清晰,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篇网络上挑选的“乘法分配律教案”文章,建议您将此页收藏方便随时查看!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

    本课题教时数:25本教时为第19教时备课日期11月14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6+4)3=(8+2)2=

    63+43=82+22=

    口算得数。

    提问:第一行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行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揭示课题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加数分

    别同这个数相乘后再相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1.学习例5

    (1)出示例5

    (2)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比较这两种方法。

    (4)再出示第88页的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2.归纳乘法分配律。

    这三组算式,每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从中看出什么规律吗?

    (1)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a+b)c=ac+bc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老师进行指导。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老师进行讲评。

    3.练习十八第1题。

    学生先做,然后组织交流。

    4.提问:谁再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的分配律?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练习十八第2题。

    课后感受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引入新课,学生学的比较自然,但真正在运用中并不是很正确。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第一小题,右边的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7×28+7×72

    7×(28+72)

    (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7×28+7×72=7×(28+72)

    (3)命名猜想。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猜想。(板书:猜想)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是否也成立。

    2、商场“五一”举行让利大折扣,王老师趁这机会去为参加校园歌手比赛的五位同学挑选服装,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1)看到这幅图画,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想提什么问题?

    (2)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

    (3)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65×5+45×5(65+45)×5

    (5)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

    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

    (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

    (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同学,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

    (4)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各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

    (5)大屏幕出示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总结,学生齐读。

    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

    (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

    (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

    (8+4)×2534×72+34×28

    (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四、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全班共同校对。

    明确: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第1题和第2题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判断。然后请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每位学生都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

    明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符合什么规律?

    小结:通过长方形周长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也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乘法分配律我们早已不自觉地在运用了。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各自按运算顺序计算,指定两人板演,共同订正。

    提问: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

    五、总结回顾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3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

    2、师:(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

    (复习旧知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时下正是植树节,以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算,然后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B、让一学生上黑板写。

    (4+2)×25

    =6×25

    =15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C 、师问: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吗?

    生:上黑板写。

    4×25+2×25

    =100+50

    = 150(人)

    师: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题思路,与其他同学共享)

    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1、(4+2)×25=4×25+2×25

    2、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

    3、师适时引导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

    师: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起个名字?(乘法分配律 师板书)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生:翻开课本齐读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师:课本上用符号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没有写完整,你能补充完整吗?(师巡视指导)

    师板书: (a+b)×c=a×c+b×c

    D、你能例举出类似的例子来吗?

    生:在练习本上写,然后师指名说一说。

    (由于前面学习交换律、结合律的时候都有这些环节,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很熟悉,放手让学生做。)

    E、师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让学生对比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对比它们的异同,让学生说一说。

    (在这一章内容里学习了好几个运算定律,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让学生区别它们。)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第36页“做一做”。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2、师: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计算:101×13 40×65

    指名两生上黑板做,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甲:101×13 生乙:40×65

    =(100+1)×13 =40×(60+5)

    =100×13+1×13 =40×60+40×5

    =1300+13 =2400+200

    =1313 =2600

    (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可能当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巡视指导。)

    师:表扬鼓励学生。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新的运算定律?你会将它叙述一遍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六、说板书: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简洁,一目了然)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 × 8 25 × 4

    25 × 6 × 4 7 × 8 × 5 2 × 3 × 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 40+4 )× 25 37 × 45+55 × 37

    68 × 32+68 × 68 ( 80+8 )× 125

    比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会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 时 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

    2 、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 、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 、例 7 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

    学生依据学习目标 , 自学课本 64 — 65 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用 6 、 7 分钟的时间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想尽办法去记忆新知识。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掌握新知识。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强记忆。

    老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己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一定会特别想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四、当堂测验,检验学习效果。 (幻灯片出示下面各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 × c = a × c+b × c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比赛场景,在活动中激趣

    谈话:听说我们四(1)班的同学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想不想显一显身手?那我们来一个速算比赛怎么样?

    A组B组

    (1)135×6+65×6(1)(135+65)×6

    (2)9×37+9×13(2)9×(37+13)

    在A组同学不服气,说B组容易时,教师激趣:是吗?B组容易?那我们再来一次好吗?

    A组B组

    (1)(10+4)×25(1)10×25+4×25(2)(4+8)×125(2)4×125+8×125

    谈话:为什么这次A组又输了?观察观察,可不要冤枉了老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一切数学知识来源于发现问题,而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有所成就在于他发现问题。看看今天我们的同学们发现一个怎样的数学知识。有信心吗?给自己鼓鼓掌!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海安县首届批发王杯少儿才艺大赛”了,声乐兴趣小组的于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一样的漂亮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评析:玩是学生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如何让学生玩出效果来?教师提供了一个“竞赛”的机会,让学生在“竞赛”中发现竞赛的不公平,近而寻找不公平的原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了同组算式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活动情境,在合作中探究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于老师可以怎样搭配服装?

    (1)学生的选择方法1: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安排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板演,并了解全班学生采用的什么方法)

    反馈: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课件显示)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巡视。

    [教师板书:(65+45)×5=65×5+45×5],让学生读一读。

    (2)学生的选择方法2: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

    提问: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教师板书:(32+45)×5=32×5+45×5]

    启发:比较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信封中的练习纸,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在□里画=号),哪些不能?当然你可以先计算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得数,也可以仔细观察。

    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中间的□里画“=”

    (1)(28+16)×7□28×7+16×7

    (2)15×39+45×39□(15+45)×39

    (3)74×(20+1)□74×20+74

    (4)40×50+50×90□40×(50+90)

    (5)(125×50)×8□125×8+50×8

    分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最后两组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起来?有办法使他们变得相等吗?(课件显示修改过程)

    谈话:你能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式子吗?大家动手写一写。(提醒学生认真算一算你写出的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交流。(比较这些等式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

    3.反思学习,揭示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像这样等号左边和右边的式子都会相等,这是不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存在?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如果用a、b、c代表上面等式中的数,这个规律怎样表示?[板书:(a+b)×c=a×c+b×c板书好适当图例解释意思]

    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这个知识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课件显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评析:深层次的探究,教师不急于点明规律,维持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总结规律,进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内化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谈话:让我们带着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进入今天的“数学乐园”吧!

    1.大显身手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师:第2题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补充板书:a×c+b×c=(a+b)×c]

    2.生活应用

    (“想想做做”第3题)

    小结:说说两种方法的联系。

    3.巧妙运用

    (“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一人做一组,做在练习本上)

    谈话: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

    现在你知道上课开始时为什么B组同学算得快吗?

    小结: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明辨是非

    我校二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34人。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36人。二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王小明这样计算:

    (3+2)×(34+36)

    =5×70

    =350(人)

    ①观察一下,你赞同王小明的算法吗?为什么?

    ②要用乘法分配律,要有什么条件?

    5.巧猜字谜

    猜一猜,等号后边是三个什么字?

    人×(1+2+3)=

    6.大胆猜想

    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号改成减号,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据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交流猜想。

    谈话:我们再回到课开始的那条题目上,如果于老师想知道“买5件夹克衫比5件短袖衫贵多少元?”你能帮她吗?试试看!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a-b)×c=a×c-b×c

    小结:大家真了不起!让我们为自己的伟大发现热烈鼓掌吧!

    【评析:例题的第三次变式,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了素材,也让本课学生的探究得到延伸,拓展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四、回忆梳理知识,在反思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5题。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6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二)学习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板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出示102×( ).

    请同学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可以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2.教学例6:用简便方法计算.

    (1)计算102×43.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用笔算比较麻烦.想一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经过讨论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原式改写为(100+2)×43,然后按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一种是把原式改写成102×(40+3).不要简单的否定,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方法都做一

    做,对比一下,找出哪种方法简便.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计算102×24.

    订正时说明怎样简算的?根据是什么.

    (3)计算9×37+9×63.

    启发提问:

    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②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板书:

    提问:这题能简算吗?什么地方错了?应怎样改?

    启发学生明确:题里两个乘式没有相同的因数.应该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加起来应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式子用“=”连接起来.

    讨论:2,3两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式子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改哪个地方?

    在讨论基础上得出:

    第2题,如果左边算式不变,右边算式应改为35×12+45×12,使两个加数分别与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右边算式不变,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45,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两个不同的因数就是两个加数,改为(35+12)×45.

    第3题右边两个积里相同的因数是4,不同的因数是11和25,应改为(11+25)×4.因此

    要特别注意: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反过来,必须是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才能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而三个数连乘则是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它是乘法结合律.必须要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的区别.

    (四)作业

    练习十四第5~10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新理念还体现不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乘法分配律在口算中的应用,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4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乘法口算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并能说明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口算乘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对一些乘法算式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乘法分配律。

    (1)提问: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式子来表示吗

    反过来可以怎样说

    (2)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写出算式。

    (40+7)x6=

    4x(25+70)=

    36x3+24x3=

    5x72+5x28=

    2.揭示课题。

    提问:上面四道题,哪边的计算适合用口算左边的题用右边的方法算,是应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指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就可以使一些计算用口算,比较简便。这节课就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板书课题),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新课

    1.乘法分配律在口算中的应用。

    (1)口算23x4。

    指名学生说一说23x4的口算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口算的方法,应用了哪种运算定律谁来具体说一说,23x4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2)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让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指出:我们做乘法口算时,是把几十几看做几十加几的和同几相乘,先算几乘几十和几乘几,再把两个积相加。这样算实际上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2)教学第(1)题。

    提问:103x32过去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能按照刚才口算的方法,把103看做两个数的和乘以32吗[板书:=(100+3)x32]

    现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怎样算(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谁来告诉大家,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

    (3)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304x22401x1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道题应用乘法分配律用简便算法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30+4)x25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样算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4)教学第(2)题。

    提问:这道算式有哪些运算已知数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是两个相乘的积相加;两个乘法的积里都有因数12,46加54的和是100)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学生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到的

    (5)用简便方法计算。

    38x7+62x756x29+56x3l

    提问:这两道题都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道题都有什么特点用简便算法计算时,都要把哪个数写在括号的外面(相同的因数)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35x9+35。

    提问:35x9表示多少个35735x9+35是几个35再加几个357一共是多少个357

    你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这道题的计算简便吗(指名学生说说,这道题怎样算简便。提示学生把35看做35xl,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板书计算过程。

    追问:括号里的尸是哪里来的

    让学生看书上这道题,口算出得数填在课本上。

    (2)口算。

    48x9+4826x19+26

    37x49+3753x99+53

    指出:像刚才这样的题,可以把加上的一个数看做与l相乘的积,反过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些时候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指出:像刚才做的这三道题,当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口算时,应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当两个相

    乘的积相加,如果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是整十、整百数时,把乘法分配律反过来应用,也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6题第二、三两行。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5题第一行,第7题。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运用】

    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比赛激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放录像及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出示课件例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放录像)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顺序不同,对这一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不是巧合,我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并计算是否相等。

    (放录像)学生写完后汇报,我将等式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式两边算式,去领悟思考,寻求规律。

    (放录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我接着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出示课件与录像)学生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放录像)这样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逐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戏题。

    (放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时课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运用。再告诉学生们这种规律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同学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及课件)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如何总结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以便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边放课件)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应用规律

    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抢答题,必答题,自创题,风险题,让学生大胆尝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抢答题和必答题以基础题为主,体现正逆两方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变形练习,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潜能未开发的学生能体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创题是让学生自己相互当小老师,围绕乘法分配律出题目,相互进行检测;风险题是为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题目加深加难,激起优秀的学生求知欲望。第一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他发现算式里有相同的数139,把它提出来再乘剩下的几个数的和;第二题学生是这样理解的,199个25加1个25就是200个25。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这种发散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反思】

    纵观这堂课,我认为这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把握得较好:

    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出示连线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课前在设计激趣这个环节时,只考虑到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速度快,没想到演板时会出错。面对这一情况我冷静处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计算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三是设计分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是借助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教学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连线题、“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未尽人意的地方。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没有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生生评价;如果教师再多一些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我想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这块花园里,我愿勤奋耕耘,虚心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探索与发现(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探索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二)能力目标

    1、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精神。

    2、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1、猜测法;

    2、验证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2745=8(725)=3425=

    二、学习新课

    1、师:学校在假期位每个班级的墙上都铺了瓷砖,咱们现在估计咱班东墙和北墙一共铺了多少块瓷砖,好吗?

    2、学生汇报:有的说100块,有的说90块。

    3、详细汇报

    生1:我将瓷砖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的和就是瓷砖的总块数。列式是69+49=90(块)

    生2:我也发现有90块,因为有10行瓷砖,每行9块。

    生3:那么是不是说明69+49=(6+4)9大家说的对不对呢?再举一些例子验证一下吧。

    4、请大家观察这些例子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

    生1:从左到右是相同因数乘不同因数的和。

    生2:从右到左是相同因数分别乘不同的因数,再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5、师:我们把乘法这样的规律叫乘法的分配律。如用A、B、C

    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

    6、(A+B)C=AC+BC叫乘法的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35(2+5)=352+35()(43+25)2=()()+()()

    2、拓展练习

    运用学的规律,将计算过程变得简便些。

    20xx50=632547=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会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吗?

    五、布置作业

    第49页练一练第2、3题。

    【乘法分配律教案优选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