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乘法交换律教案8篇
  • 乘法交换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13

    乘法交换律教案8篇。

    经过反复比较编辑认为“乘法交换律教案”是最精华的一篇文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是高质量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1

    本课题教时数:25本教时为第16教时备课日期11月7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1.我们已经学过加法的运算定律,请大家回忆一下,是怎样的?

    2.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如何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板书)

    3.请大家大胆地猜测一下:乘法有

    怎样的运算定律?(学生猜测)

    4.大家猜的非常好,的确乘法也有

    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板书课题)

    1.学习例1

    (1)出示例1

    (2)小组合作,想一想:怎样求出邮票的总张数?

    (3)组织交流:①43=12(张)②34=12(张)

    (4)思考:这两种算法都是求什么的?结果怎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43=34)

    (5)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其他的算式是不是也有着这样的特点呢?出示第81页上的有关题目。学生先计算再比较。

    3.从这些算式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来归纳一下。你能用字母公式来表示吗?(根据学生所讲,板书ab=ba)。

    4.学习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乘法交换律我们以前有没有碰到过?你能举个例子吗?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5.学习乘法结合律。

    (1)出示计算题。①(1412)5②14(125)

    (2)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3)比较两个算式的结果,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4)板书:(1412)5=14(125)。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6.其他的算式是不是也有着这样的特点呢?出示第83页上的有关题目。学生先计算再进行比较。

    7.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来归纳一下?你能用字母公式来表示吗?[板书:(ab)c=a(bc)]

    8.谁能根据字母公式,来说一说乘法有着怎样的运算定律?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1)9635=35□4827=□48

    (1615)4=16(□□)

    25(218)=(25□)□

    (3)判断:哪些等式应用了乘法运算定律?应用了什么定律?

    153=315

    2124=4212

    7(86)=7(68)

    (32)1=3+(2+1)

    (434)15=43(415)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十七第1题、第4题

    课后感受

    学生由于已经有了加法运算定律的积累,所以今天的课上的很顺,学生大多能正确地进行迁移、应用。少数同学会在回答概念时,把乘法口误成加法。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计算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以前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

    80+a=a+80()20+30+40=20+(30+40)()

    3.通过预习,你知道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2×3=3×2()(2×3)×4=2×(3×4)()

    引出课题:乘法运算律。

    二、新课讲授

    1、讲解

    2×3=3×2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师引导学生得出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随堂练习: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4×16 26×37

    学生独立做,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2讲解

    (2×3)×4=2×(3×4)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1、2题。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什么叫做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口算。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的积。

    (5、17、20)(35、2、29)(25、37、4)

    提问:上面各题口算时怎样算比较方便?

    指出:连乘时如果有两个数相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要先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1、你知道怎样的相乘得整百或整十数?

    引导学生熟记常用数据:254=100258=2001258=1000

    口诀中相乘的积个位上是0的。

    2、简便计算

    28154451329425125188

    二、运算运算律,简便计算。

    出示:35182516

    (1)指名板演,列竖式计算,集体练习。

    (2)讨论:怎样运算比较简便,可以不必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到。

    (3)讨论2516,想25和谁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或整百?25需要和相乘,怎样找到4,(将16分成4乘4)

    2516

    =2544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得到。

    =1004

    =400

    (4)3518怎样做比较简便呢?学生仿照上述的样子试做。

    三、出示想想做做第8题,谁能将他们做的又对又快?学生集体练习,说说上下两题的联系。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2351625321252516

    指名扳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P63、7。

    先独立填表,再观察和比较,说说积是怎样变化的。

    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9、10题

    课前思考:

    1、通过让学生算一算,在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交流各自的体会,进一步体会使计算简便的关键。

    2、35*1825*16让学生探究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得到不同的简便的方法,从中找到最简便的方法,教导学生看见25通常的情况是想到25,看见125通常想到8。

    3、第7题渗透了积的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填表在观察和比较,说说积是怎样变化的。

    课后反思:

    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在复习这一环节,我们重点训练了254=100、258=200、1258=1000,352等这样常见的也是常用的简便计算的算式。在学习新课:351816时,学生心中有了简便计算的关键的一步:352、254,就自然而然地从已知的数中去寻找,很快地就有了答案。

    在训练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情况出现,部分学生有些措手不及,看来这方面的练习还得多做,所谓熟能生巧还是需要,让学生在大量不同类型的题目中感悟方法的巧妙和解题的技巧。

    教后反思:

    和周老师一样我本堂课先复习了254=100、1258=1000这样常见的也是常用的简便计算的算式。本堂课主要是学习像3518这样的只有两个乘数的简便计算,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去找方法,看谁算得快,又算得正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引了出来,最后的效果也不错。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还需多加练习。

    教后反思:

    简便运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同样教学中都是先渗透254=100、1258=1000也就是看见25最先想到4,而看见125最先想到8,而再练习中看见25还会见到分成5*5的现象的。但是大多数的同学简便运算还是比较兴趣的,毕竟可以使计算变的简便了。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p45-p46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结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口算题

    5×225×425×8125×8

    2、师:以后在计算乘法时,一般看到“5”想到2,看到“25”想到4,看到“125”想到8;因为这样的两个数相乘能整到十、整百、整千数,这样可以快速计算。

    3、谈话引入:我们在前面已学过乘法的计算,在教学运算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探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2、估一估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3、算一算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4、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板书:(3×5)×4=60(个)

    3×(5×4)=60(个)

    (三)比较算式的特点,发现规律

    1、刚才两位同学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汇报:略

    3、小结:(3×50)×4=3×(5×4)

    (四)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1、师:用别的三个数这样计算会不会结果也相同呢?请在本子上举例计算。

    2、学生举例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小组举例的情况?

    (五)概括规律

    1、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例子多不多?能举的完吗?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三个数字,你能写出所发现的规律吗?

    板书(a×b)×c=a×(b×c)

    板题:乘法结合律

    (六)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比较(3×5)×4=603×(5×4)=60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

    2、看来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练习:p46“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七)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两组数据

    4×5=5×412×10=10×12

    2、师:认真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3、学生汇报。

    4、学生举例验证。

    师:你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吗?

    5、师: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6、板书:a×b=b×a

    板题: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46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2、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快速计算下面各题。

    25×17×413×8×128(25×125)×(8×4)

    (1)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板演。

    (2)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学生读课本第45、46页,质疑。

    六、作业:课本第46页第2题。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对乘法结合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习方式上:四年级的学生,经历四年的课改实验,已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能够较好地合作交流与倾听。能比较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

    知识技能上: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25×4=100 、125×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探索、发现、理解、应用乘法结合律。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组织探索,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师:我们的淘气也很喜欢搭积木,而且聪明的他还从其中发现了一些数学的奥秘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师:你们的发现淘气也找到了,不过喜欢思考的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都不变呢?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例子,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生说师板书:

    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a。b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乘法的结合律探索中往往包含着交换律,因此先经历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既把分散的情景整合为一个整体,又为乘法结合律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2出示情景图(书54页)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说说估计的方法)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生举手汇报,师追问:怎样想的?

    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

    上面:(3×5)×4

    师:这个算式可以写成 (5×3)×4 吗?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个物体,

    生:可以,虽然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它们的积不变。

    师:出示4×(5×3) 可以这样写吗?

    生交流,师引导可以把(5×3)看成一个数,这里也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正面:(4×5)×3

    师:你还可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

    生:(5×4)×3 3×(5×4)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的变换,巩固乘法交换律)

    师:细心的淘气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 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乘数相同,三个数的位置不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可以写成(3×5)×4 = 3×(5×4)吗?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2、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师:你们的发言很精彩,那么象这样的三个乘数的位置不变,改变运算顺序,积不变是不是在其他算式中也存在呢?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可以是两位数或三位数相乘的,为了节省大家计算的时间,在运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3、概括规律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例子多不多?(生:多)能不能举完呢?(生:不能)那么从中你又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什么规律吗?

    生思考概括

    师:你们概括得真好,你能用三个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任意三个数字,写出我们发现的规律吗?

    生说师板书:

    (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题。最后运用课件集体订正。

    2、运用乘法结合律很快算出38×25×4 42×125×8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3、完成“练一练”。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错的让该生上去视屏展示,集体交流,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对所学的

    知识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运用。)

    五、小结: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好朋友的?

    板书:

    探索与发现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5×4﹦4×5 (3×5)×4 =3×(5×4)

    生举例略 生举例略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课本3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3×4×5 8×(125+11) 2×289×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1)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45×12 125×16 250×64

    三、达标训练

    1、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00×9=9×100 2×18=2×18 a+b=b+a

    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6+4)×5 6×4+4×5

    (8+12)×4 8×4+12×4

    8×(7+3) 8×7+8×3

    3、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0×6×7=30×(□×□)

    125×8×40=(□×□)×□

    4、用简便方法计算。

    69×125×8 25×43×4 13×50×4 25×166×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疑问吗?

    四、堂清检测

    1、判断。

    (1)4×(25×3)=(4×25) ×3 ( )

    (2)7×(18×40)=7×(40×18) ( )

    (3)(7×8)×125×15=7×(8×125)×15 ( )

    2、计算。

    (1)13×50×4

    (2)25×166×4

    (3)8×5×125×40

    (4)125×32×5

    3、解决问题。

    每袋有5个乒乓球,每排有4袋,放了2排,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wWw.Jk251.CoM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

    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

    4×25=100(人)25×4=100(人)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

    (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

    (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学生齐读。)

    (8)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9)拓展: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10)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

    (11)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3、学习例2。

    (1)出示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25×5)×2和25×(5×2)。

    (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即:(25×5)×2=25×(5×2)

    (5)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简便?

    (6)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

    (7)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9)用字母怎样表示?(a×b)×c=a×(b×c)

    (10)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2题。

    4、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1)出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37×2 125×4×8×25

    (2)思考:怎样计算简便?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订正,指定学生说一说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反馈练习: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6、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四、作业

    《练习册》第14页第1课时的所有习题。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4×25=100(人)25×4=100(人)

    4×25=25×4)a×b=b×a

    (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250(桶)

    (25×5)×2=25×(5×2)

    (a×b)×c=a×(b×c)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并懂得用字母进行正确的表示,使学生在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教学方法:

    发现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一、谈话导入

    S: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探索,看看我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给出图片,发现规律

    S:济南长途汽车站里一片繁忙,人来车往,济南汽车站也因此被称为是中华第一站。老师这里,有20xx年济南汽车站一天中中巴和大巴运送旅客的情况分析,你能看的懂这个表格吗?

    T:能。

    S:好,那谁能说说表格告诉了你什么信息呢?

    T:中巴每天发车960辆,平均每车20人,大巴每天发车640辆,平均每车36人。

    S: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那谁能根据这些信息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T:中巴一天运送多少人?

    S:哦,我们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替他解答解答?

    T:96020

    S:咱们同学太聪明了,那老师提高个难度,想让你们帮老师算算中巴车周一到周五共运送乘客多少人呢?你们能解答出来吗?

    T:能。

    S:好,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练习纸,把你的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找两位同学到黑板板书他们不同的做法,然后分别让他们解释为什么这么做。)

    S: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他是怎么算的。

    T:先算出中巴车一天运送乘客多少,然后再乘以5,计算出五天共运送乘客多少。

    S:哦,你真棒,那另一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呢?能给大家解释解释你为什么这么做吗?

    T:我先算出一辆中巴车五天运送多少乘客,然后乘以总共有多少辆,就得出总共运送多少人。

    S:解释的太棒了,(教师同时将两种算式抄在黑板左上部分)我相信大家也都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同学们找到了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既然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两个式子之间我能不能用=连接?

    T:能。

    S:好,现在同学们来观察一下,你能发现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异同点吗?

    T:相同点是三个数相乘,并且结果相同。

    S:你的眼睛真是雪亮雪亮的,这么快就发现了相同点,那同学们再找找有什么不同点呢?

    T:第一个式子是前两个数先相乘,然后再乘第三个数,第二个式子是后两个式子先乘,再乘以第一个数。

    S:同学们太棒了,这么快就找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哦,这好像是一个规律,哪位同学可以起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

    S: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先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T:那是不是所有的式子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不能举出个类似的式子来验证一下呢?同学们先自己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交流好的小组坐好。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三、组展示,验证猜想

    T:看来大家想法很多,讨论的这么激烈,谁想上来给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小组交流的内容呢?

    (师投影展示生举出来的例子)

    T:哦,看来大家都找到了不少的例子来证明我们发现的规律啊。这也说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确实是存在的。前面我们刚学了用字母表示数,那谁能用字母表示一下这个规律呢?

    S:(ab)c=a(bc)

    T:同学们怎么这么聪明啊?那大家再想想,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既然乘法中存在结合律,那会不会存在着交换律呢?

    S:会。

    T:光说老师可不相信你们,你们能举出来个例子吗?

    S:12=21

    S:211=112

    T:这样的例子我们能不能举完啊?

    S:不能。

    T:那我们又用大量的实例来证明了乘法中,同样也存在着交换律。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表示呢?

    S:ab=ba

    T:看来咱们同学都是些聪明的人,这么快就发现了乘法运算中的规律(板书课题)。其实数学中,我们不止从最后的结论中学习到知识,我们还可以从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回想我们刚才学习的过程,我们经历了哪些过程呢?

    T:首先,我们通过观察例子,发现了规律;然后,我们猜想出来了规律,然后举出了大量的实例来验证规律,最后,得到了结论。这就是我们数学研究的一般思路。

    四、理解规律,运用规律

    T:同学们真棒!学了马上就会用。有的同学该问老师了,我们都会了乘法运算,那还费劲学这个运算律干什么呢?我们来看这一题,12578,你能用简便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找一位同学到黑板板书)

    T:同学们坐的差不多了,我们来看我们班的xxx的做法,你能给大家解释解释你为什么这么做吗?

    S:将125和8先乘,就能得到整数1000,这样就能很快算出结果了。

    T:哦,把125和8先乘,得到整数,这样计算就简便了,那为什么能把8和7交换位置啊?

    S:因为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T:同学们能不能想想我们以前的什么知识运用到了乘法的交换律?

    T:想不起来了?老师来提请你吧。前面我们运用了交换律的方法将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再乘一次来检验结果对不对,而且我们在乘法口诀中也涉及到了乘法的交换律,例如,七八五十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算式?

    S:78=56,87=56

    T:这里,我们就已经涉及到了乘法交换律了。

    T:好了,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来做些练习题检测一下吧。

    五、课堂练习

    1、(1)23254(2)40235

    2、一套书有15本,每本定价9元,小明要买4套这样的书,一共需要多少钱?

    3、风华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23个人参加,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

    六、小结

    T:这节课同学们都学的非常认真,那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乘法交换律教案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