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集锦十五篇
  •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09

    最新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集锦十五篇。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最新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集锦十五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3/10 +3/ 10 + 3/10 =

    3/10 + 3/10+ 3/10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3/10 + 3/10 + 3/10教学分数乘法。

    (3)3/10 +3/10+ 3/10=9,那么3/10 + 3/10 + 3/10= 3/10 ×3,

    所以3/ 10 ×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10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 ”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

    跳一下的2/11 ”,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2/11是多少?

    (列式: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比赛: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4题。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谁能列式解答。

    3.学生汇报。

    4.说说6÷3=2(支),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5.小结:这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等分,用除法解答。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2)请三位同学上台分一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分别叫什么,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彩笔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出示8支彩笔:把这些彩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支?怎样列式?余数是几?

    4.出示9支彩笔:把这些彩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支?怎样列式?余数是几?

    5.对比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几次分彩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结: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叫有余数的除法。生活中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屏幕上。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1.刚才分彩笔是否也是余数小于除数呢?

    2.对比分彩笔和摆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小结:分彩笔是平均分中的等分,单位一致。摆正方形是平均分中的包含,单位不一致。但都必须余数小于除数。

    2.学生思考汇报。

    3.举例验证。

    4.小结: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说明还可以再分一份;如果余数大于除数,说明再分一份后,还有剩余。

    (一)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为什么?

    (二)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余数除数>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说出一个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根据条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定性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摸球、摸牌等活动及其分析过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含义;感受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感受随机事件的趣味,逐步形成研究问题的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发展相互合作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2.教学难点:体验、了解随机现象及结果。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口袋(不透明),让学生观察教师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

    活动要求:小组里依次轮流每人任意摸1个,一共摸10次,每次摸完后再放回口袋;

    各人按每次摸到的颜色,用水彩笔在课本上表格里画出圆形,并且按红球或黄球用红圆片、黄圆片按序号整齐地贴在黑色卡纸上;小组完成后把卡纸交给老师,在小组里观察记录的结果?

    提问1:你发现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球是怎样的呢?

    提问2:如果老师现在再摸一次(拿口袋做摸球状),结果会是怎样的?(板书: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追问3: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交流后再集体说一说)

    回顾我们摸球的过程,观察摸球的结果,你有什么体会?为什么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学生总结:口袋里有1个红球、1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事先不知道会摸到什么球,结果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也就是说,每个球都有可能摸出。(板书:可能性)

    (二)主题探究

    一、指导探究

    1.观察分析,认识“一定”

    出示“试一试”的情境图,提出“试一试”里的问题: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交流: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哪个球?你能确定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理解:这个口袋里两个都是红球,如果把它编成1号红球、2号红球,任意摸一个,有几种可能?(贴出表示红球的并标注有和的红圆片)不管摸出的是哪个球,一定是哪种球?(板书:一定是红球)

    2.思考解释,认识“不可能”

    引导:(教师在口袋里装进2个黄球)如果口袋只放了两个黄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追问:那在不可能的背后,也蕴藏着什么可能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指出:如果把口袋里这两个黄球也编成1号和2号,它们都有可能被摸到。也就是说,任意摸1个,不是1号黄球,就是2号黄球,所以不可能是红球。

    二、认识可能性的大小

    1.判断可能的结果

    出示例2的4张扑克牌,呈现在黑板上。

    引导:如果把这4张扑克牌打乱反扣在桌子上,任意摸出1张,可能是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自己先独立思考。

    交流:可能是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

    指出:任意摸一张,每张牌都有可能摸到,摸出的可能是——(红桃A),也可能是——(红桃2、红桃3、红桃4),有4种可能。所以在摸牌之前不能确定摸出的是哪一张。

    2.认识可能性大小

    提问:如果把黑板上4张牌中“红桃4”换成“黑桃4”,(在黑板上换牌)可能摸到哪一张,有几种可能?

    想一想,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说说你的想法。

    组织活动,出示活动要求:组长负责,把这4张扑克牌打乱次序后反扣在桌上;小组同学每次任意摸出1张,然后放回,再打乱后继续摸,一共摸40次;各人把每次摸到牌的花色,画“正”字记录在自己课本上的表里,并统计出结果;观察记录的数据,小组交流有什么体会。交流各组数据,了解哪种牌摸到的次数多。

    提问:现在你发现摸到红桃和黑桃的次数有什么不同?

    摸牌的结果能说明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回答:可能性大,摸到黑桃的可能性小。因为红桃有3张,黑桃只有1张,任意摸一张,有4种可能,其中3种是红桃,所以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从这里可以看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师板书:可能性有大小)

    3.体验可能性相等

    提问:如果要让摸到红桃和黑桃可能性一样大,可以怎样放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认识需要两种牌的张数相等)

    为什么两种花色的牌张数一样,摸牌的可能性会相等?

    指出:因为任意摸一张,每张牌都有可能被摸到,所以当两种牌张数相同时,摸牌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可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仅有大小,还可能相等。(板书:可能性相等)

    4.回顾小结

    提问:回顾上面摸牌活动,能说说在摸牌活动中,你又有了什么收获吗?

    指出:摸牌时,可能摸出其中的任何一张,但摸之前不能确定摸到哪一张。如果不同花色的牌张数不同,摸到不同花色的可能性就有大小,但如果张数相同,摸到不同花色的可能性就相等。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

    学生读题,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交流:按顺序说一说,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是红球吗?你是怎样想的?

    从哪个口袋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的结果吗?

    指出:任意摸出1个球,前两个口袋里摸出的可能是红球,其中第二个口袋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第三个口袋里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一定是黄球。

    2.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按顺序说一说,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1个球,一定是黄球吗?你是怎样想的?

    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黄球的情况可以怎样说?请同学们说说看。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可能性有哪些认识?对今天的学习活动还有什么体会?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

    1、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2、 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

    3、 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

    4、 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

    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

    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5】

    一、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中的第二节内容,在教材上包括63页69页内容。本次说课是针对其中《笔算乘法》第一课时内容:笔算乘法中的不进位乘法(63页64页)。

    本节内容隶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以整十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介绍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中不进位的算法,再进行进位的算法。本节内容既承接了之前乘法学习中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内容,又为之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该学段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技能,并能够运用计算法则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些要求可以通过本课的教学得以体现。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思维快速发展,注意力和表达能力强等认知和学习特点,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同样具有个体差异大、情感变化强、意志力薄弱等弱点。可以说,在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时,教师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在计算中仍然存在马虎大意的问题,在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迁移难度。 这些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

    三、说目标

    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非整十不进位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数学思考目标:通过两位数乘以整十两位数到两位数乘以非整十的不进位两位数引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例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在20xx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第一行在哪里,(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数一数,咱们班一共有几列几行

    (2)多媒体课件把全班同学的座位转换为座位示意图

    师:哪位同学上来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问:数列数和行数的时候,你们分别从哪边数起?

    教师小结: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数行数的时候是从前往后数。

    (的好朋友是谁。学生交流反馈。

    刚才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同学的位置,那么在书面上应该怎样记录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师:其实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为(X,Y),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小结:用一个括号表示位置,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我们把物体的位置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表示,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

    那么反过来,数对(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2)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数对。写后与同桌互换检查。

    (3)数对闯关活动。

    第一关:下面两个数对是表示哪位同学的位置的,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

    (、(

    这两个数对有什么区别。

    (、(、(、(。请坐在这几个位置的同学逐一站起来。

    第二关:谁能给这些数对分类。

    (、(、(、(、(、(

    第三关:在坐标轴上确定上面这几个数对的位置。假如,把(的位置定在这里的话。(如下图),其他数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3、确定方格中的位置。

    师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出图中几个场馆的位置数对,再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其他场馆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

    2、现在同学门应该知道科学家们怎样迅速的找到反回舱了吧,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监测出“神舟五号的降落的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们快速的找到英雄杨利伟叔叔了。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今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

    (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①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②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近长方形。

    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a、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d、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分析,并将结果汇报。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r×r=r2

    齐读公式S=∏r2强调r2=r×r(表示2个r相乘)

    同学们太捧了,学会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

    1、我们用了多种方法推导、验证了圆的面积公式,并知道了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有关,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2、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1)课件出示例1

    (2)学生独立审题

    (3)教师板演解答过程.

    3、求下面圆的面积r=3md=5cm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核对时,强调要先算平方再算乘法。

    4、判断题(课件出示)

    5、拓展练习:机动题

    小力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厘米。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六2.4题.

    附:板书

    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r×r

    =∏r2

    例1:r:20÷2=10(m)

    S: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积是314m2。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8】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数学与交通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林向阳

    课题:相遇

    教学内容:56―57页

    学习目标:

    1. 会分析实际生活中简单的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会绘制线段图并会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1. 创情板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你还能回想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行程问题中的一个新问题-----相遇,板书课题.

    2. 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过渡: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3.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6页内容,重点看方框里的内容. 思考:(1) 什么是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有什么特点?(2) 题目中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3)怎样估算张叔叔与王阿姨相遇的大致位置?依据是什么? (4)你能用其它方法来解答吗?

    5分钟后 比一比谁能把例题讲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如有疑问,可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二.学生自学

    1. 过度语:自学竞赛现在开始.

    2. 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目光巡视,督促学生自学。

    三.交流探究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同学请放下。

    1. 同位交流: 把你自学的收获和困惑在组内交流一下

    2. 全班汇报质疑

    过渡:通过自学,谁能把你的学习收获介绍给大家?

    3. 汇报学习内容.

    (1)什么是相遇?相遇问题有什么特点?

    (2)题目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怎样表示出这样的数量关系?

    (3)你会用几种方法解答?

    4.其他同学补充.

    5.学生质疑讨论.

    6.教师适时点拨.

    四.考一考

    1.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好不好?

    2.出示检测题: 课本57页 “试一试”

    2名学生在指定位置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五.议一议

    1.更正:认真观察黑板上的题,意见不同的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再错题旁更正,不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谁做的对,为什么?谁错?错在哪里?说出错的原因.

    3.师生评价

    4. 同桌互改:

    (1)同位交换一下作业本,互改.

    (2) 全对的请举手.

    (3)做错的请举手,并说一下错在哪里?

    5. 师生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当堂达标

    过渡:同学们有信心正确完成当堂达标吗?

    1. 作业: 57页“练一练”第1题

    2. 练习: 57页“练一练”第2___5题.

    教学反思:

    课题:旅游费用(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58页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1. 创情板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以前经常去旅游,在景点购票时往往有许多优惠方案,现在长城旅行社推出了两种优惠方案, 为了节省费用,你能帮着算一算哪一种方案更省钱吗?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旅游的问题-----旅游费用(一).导出并板书课题.

    2. 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过渡: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3.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8页内容,重点看A 、B两种方案的优惠方法. 思考:(1) 如何比较大人和小孩人数不相等时两种方案的费用哪一种最优惠?(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5分钟后 比一比谁能把例题讲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如有疑问,可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二.学生自学

    1. 过度语:自学竞赛现在开始.

    2. 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目光巡视,督促学生自学。

    三.交流探究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同学请放下。

    1. 同位交流: 把自学的收获和困惑在小组内交流

    (1) 说方法 :

    (2) 问困惑: (有什么规律?)

    2. 全班汇报质疑

    过渡:通过自学,谁能把你的学习收获介绍给大家?

    (1) 汇报学习内容.如:你是怎样判断大人、小孩人数不同时两种方案哪种更省钱的?通过这两个题你发现什么规律?

    (2)其他同学补充.

    (3)学生质疑讨论.

    (4)教师适时点拨.

    四.考一考

    1.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好不好?

    2.出示检测题: 课本58页 “试一试”

    2名学生在指定位置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五.议一议

    1.更正:认真观察黑板上的题,意见不同的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再错题旁更正,不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谁做的对,为什么?谁错?错在哪里?说出错的原因.

    3.师生评价

    4. 同桌互改:

    (1)同位交换一下作业本,互改.

    (2) 全对的请举手.

    (3)做错的请举手,并说一下错在哪里?

    5. 师生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当堂达标

    过渡:同学们有信心正确完成当堂达标吗?

    1. 作业: 60页“练一练”第1题

    2. 练习: 60页“练一练”第2题.

    教学反思:

    课题:旅游费用(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59页

    学习目标:

    1. 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租车方案问题.

    2.让学生体会到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租车方案问题比较简便.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1. 创情板题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购票的优惠方案,如果租车去,又会有哪些优惠方案呢?现在育才小学租车去秋游, 为了节省费用,你能帮着算一算哪一种方案更省钱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旅游的问题-----旅游费用(二).导出并板书课题.

    2. 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过渡: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3.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9页内容,重点看大车 、小车几种租车方案及每种方案租金的计算方法. 思考:(1)共有几种租车方法? 如何计算每种方案的租金?哪一种更省钱? (2)怎样用列表的方法设计租车方案?(3)以上几种方法, 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5分钟后 比一比谁能把例题讲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如有疑问,可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二.学生自学

    1. 过度语:自学竞赛现在开始.

    2. 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课本59页内容,教师目光巡视,督促学生自学。

    三.交流探究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同学请放下。

    1. 同位交流: 把自学的收获和困苦与小组的其它同学分享一下

    2. 全班汇报质疑

    过渡:通过自学,谁能把你的学习收获介绍给大家?

    (1) 汇报学习内容:课本上介绍了几种租车方案?如何计算每种方案的租金?哪种方案更省钱?给同学说说。如果把上面的方案用表格体现出来你会吗?

    (2)其他同学补充.

    (3)学生质疑讨论.

    (4)教师适时点拨.

    四.考一考

    1.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好不好?

    2.出示检测题: 课本59页 “试一试”

    2名学生在指定位置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9】

    教材分析:圆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的曲线图形。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时行教学的。教材将理解“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在活动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新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行探究“圆柱圆锥”的体积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 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所用的方法。2、学生回答后老师让学生上前展示自己的方法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引导观察,说说从中得到那些数学信息?2、老师引导,找出与圆的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圆的面积)三、探究思考,解决问题1、让学生估计圆的面积大小(1)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2)汇报,(3)老师引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2、探索圆面积公式(1)学生操作(2)指名汇报。(3)操作反思(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越接近长方形。)(4)转化思想: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那一部分?怎么用字母表示?(5)观察汇报: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出你的理由。(6)总结:1、计算圆的面积要那知道那些条件。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养成培养自己热爱数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四:实践应用《圆的面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试讲觉得学生对活动的设计比较喜欢,思维活跃,教案设计基本满意。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和学校领导的悉心帮助,总结出以下不足: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息》,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利息是安排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七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利率这个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也更为专业化,它表示利息和本金的关系,因此要让学生的潜意识中有所转变:利率不难理解,它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百分数是一样的。

    我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率的意义为主,从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以及了解利息税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有关储蓄、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及预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储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调查预习活动中的收集、提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课前搜集的有关储蓄、利息的信息,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本着这样的理念,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利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发现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义,体会在银行存款时利息的计算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遵照“一、二、一”的教学模式,即把教学分为:课前预习、检查释疑、课堂检测三个环节。

    二、说学生

    ①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学生总体上掌握得较好,较牢,计算利息、税款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学生较容易接受。

    ②学生对储蓄、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准备。

    三、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知识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性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上台板演等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会学、善学,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难点,获取新知。整堂课通过提问式、点拨式、分析法及练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取。

    四、说学法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六年级教材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对话的形成入手,抓住教、学具的应用,展开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层层分析、比较数量关系,从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时间、利率”的含义,来分散教学难点。同时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通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练习法及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教学中还要注重沟通师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课的开始我很亲切的向学生提出求助:老师有5000元钱暂时不用,放在家里又觉得不太安全,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的处理这笔钱?学生建议存入银行。

    这种以谈话方式导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而且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开动思维的作用,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同时我接着追问“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课题:利息。

    课前预习提纲:

    1、你知道有哪些主要的存款方式吗?利息,本金,利率的概念。

    2、你觉得到银行存款有什么好处?

    3、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4、学习利息税知识:

    教师总结: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课件出示: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然后学生汇报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国家。然后教师及时向学生进行要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接着让学生计算老师应交多少利息税,实际得到得又是多少钱。

    课堂检测:

    第一个层次:请你思考:出示五个判断题,学生进行判断,检查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二个层次:出示两个难度渐进的有关计算利息的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堂检测的结果由学生来打分,一来能够加深他们对利息计算公式的记忆,二来能让他们体验当老师的快乐,最后能让他们帮助有错的同学改错。

    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在利息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我们学习了有关储蓄的知识,知道了本金、利息和利率,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会了求利息的方法:本金×利率×时间=利息。还知道了储蓄的意义。

    实践延伸:请同学们回家与父母商量,把自己过年最开心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按活期储蓄到学期末看看你从银行取款时的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以上是我对本节的教学阐述,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一、复习除法的含义。

    1、有12颗樱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颗。

    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12÷3=4(颗))――说说你想法?或这就是求什么数学问题?(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2、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盘。

    你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6÷2=3(盘))――展示,强调:刚好摆完。板书:6÷2=3(盘)――说说你想法?或这就是求什么数学问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3、师:实际上分樱桃和分草莓相当于我们前面学习的两种平均分,出示:平均分的意义:

    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我们再来一起分一分)演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还剩1个。

    问:还剩1个还能摆1盘吗?(不能,因为剩下1个不够摆1盘,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

    4、问:那“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怎样列式呢?(板书:7÷2=)问:分了几盘?(3盘)分完了吗?(还没有)还没有分完,还够分吗?(不够)明确数学规定:(平均分时,没有分完,不够再分了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为了和商区别开来,中间用……把余数隔开,板书:……1(个))

    追问:“1个”表示什么?(还没有分完,还剩下1个。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6、归纳比较:

    我们刚才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一个是平均分后刚好分完,没有剩余;另一个是平均分后没有分完,有余数。)

    7、揭题:在平均分时,没有分完,有剩余的,像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8、强调:有余数的除法也是平均分,只是没有分完,还有余数。

    三、巩固练习。

    1、我会圈。

    17个,2个2个地圈。23个,3个3个地圈。

    圈了()组,圈了()组,

    剩下()个。剩下()个。

    2、我会分。

    (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2)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分一分。每人分()支,还剩()支。

    师明确:请观察一下余数和除数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我们需要在实际问题中来确定单位名称。

    3、我会摆。

    用小棒摆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和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

    操作要求:

    (3)合作交流,展示。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分小棒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商的定位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定位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指导法、讨论法、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题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里填上正确地数。

    1、想:603=()93=()

    2、想:802=()62=()

    所以:693=所以: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422=(棵)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数,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教师边板演边讲解: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第1题前3小题。

    363=682=844=

    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4小题。

    462=633=555=484=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3】

    一、教材依据

    “可能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8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教学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教学设计时我试图体现“在活动中学数学、在自主中求发展”的思想,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学时采用转硬币的游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课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游戏、涂色活动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3.加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充分的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如:4人小组说一说,在说的过程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这3个词,注重了交流的实效性,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给予了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实现了表现自我的欲望,课堂顿时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4.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我采取不同的表扬激励手段如:“语言表扬和实物激励”多种形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5、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生活实例中丰富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学会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并能简单的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经历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增强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小组合作及团结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五、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达出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六、教法选择:

    情境导入法、实践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七、学法指导:

    结合生活情境,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

    八、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盒子2个、红球10个、绿球10个、白球10个、蓝球10个、硬币1个、小黑板1个

    学具:水彩笔

    九、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么你们都喜欢哪些游戏呀?(学生谈喜欢的游戏)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做游戏,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好吗?下面就开始咱们的旅程吧!

    2.下来我们一块来玩一个转硬币的游戏。

    (1)认识硬币有正反两面,有字的那面是正面,国徽那面是反面。

    (2)转动后提问:同学们猜一下,硬币可能哪一面向上?

    (3)那么我们再转一次,同学们先猜一下,这一次硬币可能哪一面向上?猜测后再转。

    (4)谈话:像我们转硬币这样,结果不是单一的,可能有几种结果,既可能是这样,有可能是那样,结果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猜测可能会怎样,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课件出示课题:

    可能性

    设计意图:设计“猜一猜”的游戏情景,让学生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可能性与生活的联系,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什么也没有,下面老师把乒乓球放进去,大家注意观察。(在一号盒子里面放入10个红球、二号盒子里面放入10个黄球、10个绿球、10个白球)

    (1)问题一:㈠我们在一号盒子里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①大胆猜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动手验证、分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汇报结论。

    小结:一号盒子里面全部都是红乒乓球,所以一定能摸出红乒乓球。(板书:一定)

    (2)问题二:二号盒子肯定能摸出红乒乓球吗?

    ①大胆猜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动手验证、分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汇报结论

    小结:二号盒子里面有红乒乓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红乒乓球,但里面还有别的颜色,所以每次摸出的可能是黄的、也可能是绿的、还可能是白色的。(板书:可能)

    (3)问题三:几号盒子不可能摸出绿球来?二号盒子可能摸出红球吗?肯定能摸出绿球吗?

    ①2人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②动手验证、分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指名汇报。

    小结:一号盒子没有绿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绿球;(板书:不可能)二号盒子有绿球,有可能摸出绿球,但里面也有别的颜色,所以不一定每次摸出的都是绿球。

    2、师小结: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一般事物的发生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有时可能性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思考、推理分析,让学生体验从质疑——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

    (三)巩固拓展、升华新知

    1、(1)翻开课本P105页例2,看图把你认为一定的画“√”、可能的画“○”、不可能的画“×”

    (2)交流探讨,说明理由。

    2、小黑板出示:假如在你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哥哥,还有你六口人。有一天同学告诉你,你家中的一个长辈来找你,那么你能说出这位长辈是谁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这个找你的人最不可能是谁?如果找你的人是你的同辈,你能确定是谁吗?为什么?

    3、课件展示课本P108页第一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判断事物发生的结果,自主解决问题,丰富了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体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必要时对学生感觉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提示与指导,为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4、课件展示课本P108页第二题涂色练习,全班互动交流自己的涂色方案。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108页第2题设计涂色活动,使之更具有活动性,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学习内容。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表示可能性的说法,请你结合周围熟悉的事情,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的发生是一定的,哪些事情的发生是可能的,哪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班级互动)

    设计意图:设计小组互相说一说生活中可能性的现象,感悟到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对“可能性”的研究也始终贯穿整节课,将兴趣延续到下节课,为下一节课“可能性的大小”作好铺垫。

    (四)总结收获、畅谈感受

    师:愉快的旅程即将结束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能、一定或不可能的事情的发生,但事情的发生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和我们个人美好的愿望是没有关系的。下来我们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去认识这些事物的可能性。

    (五)板书

    可能性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十、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的动词。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先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生活中的可能性。生活中可能性的现象很多,一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是处处存在的,只是确定性的现象不多。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教学的:

    一、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理解数学知识

    “课标”教科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规律,对课程进行重组及内容的设计。我先设计了一个转硬币的游戏活动来解决例1的问题,利用转硬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起到了准备题的作用。再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灵活地组织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灵活地组织几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比较、实践中认识“可能性”。

    课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游戏、涂色活动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三、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生活中可能性的现象很多,一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是处处存在的。

    1、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基于这点我一开始便设计转硬币的游戏,学生兴奋不已,随后我设计了让学生猜盒子里球的游戏,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摸球,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2、将数学学习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中。“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教学本节课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如,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习题,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四、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转硬币”,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第二个活动是学生猜球后去摸球,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总体目标之一,是因为把数学课堂看成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总的来说,虽然在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延伸了思维。但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展开的还不是很到位,没有让学生多说说,及时的鼓励与评价也不够到位,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深入的研究,努力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4】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并会书写笔画“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习10个生字

    1、板书1至10十个数字:

    ⑴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吗?一起大声地和他们打声招呼吧!(生齐读)

    ⑵ 让我们再轻轻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生齐倒读)

    2、出示一至十十个数字:

    ⑴ 这节课,谢老师把这十个数字的好朋友请来了。瞧,你会读吗?(在数字下贴上相应的生字卡片)生自由读。

    ⑵ 谁来读一读?

    ⑶ 小老师领读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打乱顺序领读

    ⑷ 读了这10个汉字,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3、 师1至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学习古诗

    1、翻开语文书,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

    2、请小朋友在诗中找到这10个数字,圈一圈,拼一拼。

    3、再拼拼读读,想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一”的变调)指导朗读第一句:

    这一句诗中还有两个生字宝宝,学习生字“去”、“里”。

    4、把你会读的诗句读给大家听,集体正音。

    5、读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6、出示课件仔细看看这幅图,想想与我们这首诗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回答,自主图文对照,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

    7、这首诗写得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桌配合,一人读,一人指出相应的图。

    8、教师范读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感受。

    9、看着这幅图,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了,读完题目要停留一下再读。

    指名读,评价──齐读。

    10、鼓励背诵小山村真美啊,小朋友愿意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三个字,我们知道四线格是拼音的家,那么生字的家在哪儿?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记心间。)

    1、(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3、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4、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5、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四、课外扩展活动

    1、《小学生同步阅读》上的儿歌《我来插小旗》: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背课文,而且会漂亮地书写“一、二、三”,真能干。老师想把再难一点的任务交给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儿歌)

    ⑴ 自由读,找一找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字。

    ⑵ 指名读,齐读。

    2、成语瞧,在这些成语里也有不少神奇的数字呢!赶快读一读吧:

    说一不二、一穷二白、三五成群、一清二楚、三分天下、四面八方、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十拿九稳、八九不离十、九牛二虎之力。

    ⑴ 自由读。

    ⑵ 你认识了哪一个成语?读给大家听一听。

    ⑶ 齐读:

    3、古诗《咏雪诗》读读背背:

    咏雪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2  口耳目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生字,认识三种笔画,竖、撇、捺。

    2、培养观察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重点是识字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难点是“目”和“木”的不同意义,“木”和“禾”的字形。兔子和鸟字的点也容易忘记。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识字,读准字音

    1、我们许多小朋友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今天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

    出示汉字: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鱼石网刀立(每人发一张写有生字的纸条)

    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请你拿出笔,在纸上圈出你认识的字,读一读,再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教一教。

    2、谁来读读你认识的字,还可以给他找个朋友。他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读。

    (学生读一个,课件中就出示拼音,同时生字闪一闪。)

    教师重点点拨正音:竹、耳、日:(你的翘舌音发得真准!教教同学们。“耳”是个特殊韵母,你读得可真好!带男孩子读读吧!)

    鸟:(你拼读三拼音节真准确!还记得三拼音节的发音口诀吗?声轻介快韵母响,还有谁想拼拼?全班一起来。)

    羊:(后鼻音真好听!老师还想听听。带同学们读读。)

    月:(你为什么没有拼读呢?真棒!女孩子一起来。)

    3、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重点认读课前学生认识不多的生字。

    小老师带读。(指名两人)男女生接力读。

    4、刚才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口日月火木羊鸟”这几个字,读得特别好,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在前面的课文中读过;在电视上、书报上、广告上、路牌上见过。)

    是呀,我们平时可以在放学的路上认识很多字,也可以在看电视和游玩的时候认识很多字。这样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能学到很多的生字了。

    二、探求规律,了解形与义的联系

    1、出示:口目日月火木

    我们祖先最早造出来的汉字并不是这样的,(课件出示古文字)这就是它们最早的样子,你能通过观察给它们配对吗?

    现在请每个孩子拿出1号口袋,把生字一个个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号口袋的字,给这些字找找朋友。

    2、学生反馈,以目为例,重点点拨。

    (1)理解字义:目是指什么?(课件出示眼睛图片)是呀,目就是指人的眼睛。

    (2)了解字形(课件出示古文字“目”)你发现了什么?(字形和眼睛很像,有眼珠和眼眶。)

    (3)了解字体的发展。(课件出示:将古文字与事物进行重叠)随着人类的进步,为了书写的方便,“目”的字形就逐步发生了变化。(出示“目”变化的系列字体)“目”就是这样慢慢地变化而来的,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对,“目”外面的部分就表示我们的眼眶,里面的两横就表示我们眼珠的轮廓。

    有一个字读音和它相同,是哪一个字?(出示木)说说这个字是指什么?(树木)。再给它组组词。齐读词语。

    (4)其余四个生字在学生反馈中课件随机出现图片与演变过程。

    3、小结:真有趣!原来有些字最早的时候就是根据这一事物的样子或特征造出来的,我们看到这个字,就会想到这一事物,从而也就知道了字的意思了。

    4、下面我们再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出示“耳羊鸟兔禾竹”这六祖生字、图片、古文字。(同一生字、图片、古文字为一组。分别发给部分学生。)

    (1)请你仔细观察,找到你们各自的朋友,并按照先后顺序排排队。

    (2)读读你们组里拿的字,说说为什么你们三个是朋友,又为什么这样排列?

    5、今天学的这些字和图形多像啊!像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样子造的字我们就叫他象形字。

    6、汉字中,这样的象形字还有不少呢!看看课后的“我会连”,请你看看图,连一连,你能猜读这几个字吗?(课件出示,生说,课件连。)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字中哪个字也和他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山、田)

    感兴趣的小朋友回去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7、再来读读课文中的生字:齐读、开火车读、小组间读。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给字宝宝带帽子:

    出示12个字宝宝和12顶帽子(即拼音)

    将字或拼音分给12个学生。教师出示字或拼音,学生找出相应的拼音或字。

    2、捡贝壳:

    ⑴ 出示贝壳图,(沙滩上有12个贝壳,背面为课本中的生字,贝壳按生字有意识地体现为四种颜色)

    ⑵ 指名拾贝壳,捡到贝壳后要领读背面的生字。

    ⑶ 将“贝壳”分成四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按器官、动物、植物、天气)

    ⑷ 齐读生字。

    3、猜字谜,编字谜教师出谜面,学生猜谜底:

    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月)

    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日)

    4、加一加,变一变:

    如“口”字一笔变什么字(中 日);口加两笔变什么字(目白电右田)。

    ⑴ 同桌相互考一考。

    ⑵ 师生互相考一考。

    5、完成课后连一连,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

    二、指导写出十禾木

    1、认识新笔画“竖”:

    教师范写,介绍两种笔画。

    ⑴ 悬针竖(像吊着一根针)起笔重,向下行笔直,然后轻轻收笔(十用悬针竖来写较好)

    ⑵ 垂露竖(像吊着一滴小露珠)起笔稍重,向下行笔要直,收笔轻顿回锋,“木、禾”用重露竖。

    ⑶ 学生在手心写。

    2、书写“十”:

    ⑴ 十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横后竖)

    ⑵ 教师范写“竖”将“一”分成两部分,左边修长,右边略短,竖的上半部分短些,下半部分长些,竖在竖中线上。

    3、认识新笔画“撇、捺”:

    ⑴ 教师范写“撇和捺,起笔稍重,然后行笔渐轻,注意把力送到笔尖。

    ⑵ 学一在掌上练习,感受用力的轻重变化。

    4、书写木、禾:

    ⑴ 学生观察两个字,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 教师范写两个字。

    ⑶ 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

    ⑷ 评议再小结练习。

    板书设计:

    shí 十 口 耳 目

    mǜ 木 羊 鸟 兔

    hé 禾 木 禾 竹

    3   在家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

    2.培养学生认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每小组一份生字卡片,每生画一幅“我的家”,每生一个信封(装有小卡片)

    教学方法: 在情境中读读、认认、贴贴、说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心情特别高兴,你们猜是为什么?(生猜)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是因为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她叫小新,她邀请老师到她家去玩呢!我们一起去好吗?你们瞧,她来了。(小新:欢迎老师到我家做客,也欢迎同学们到我家做客)。

    二、利用情境,识字说话。

    (一)参观前

    1.师:小新,你家都有些什么呢?

    小新:我家有好多东西,我都写在卡片上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卡片,说说小新家里都有什么,好吗?

    2.生自学生字。

    3.学生汇报,上台说一说:“我知道,小新家有:沙发、茶几、报纸、书架、台灯、挂钟、电视、电话……”

    4.齐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参观时: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急着想去小新家看看了,大家能用一个成语说说老师现在的心情吗?(着急、非常着急、迫不及待……)

    1.小新:这就是我的家,大家请进。师:小新,你的家真漂亮!谁也能像老师一样用一句话夸夸小新的家?(生:小新你的家真美丽!小新你的家真可爱!小新你的家真棒!)

    2.看图说说小新家里都有些什么?(一边说一边卡片出示词语)(贴卡片)

    3.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分为家具和电器两类)请你上来摆一摆。

    4.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1

    5.出示生字(小黑板),指读,说说你认识这些字中的哪些偏旁?

    6.说说其他字你可以怎么记住它。(利用熟字变一变、合一合的方法。)

    7.开火车读卡片。

    8.请小新再介绍一下她的家(为后面请同学说做铺垫)

    (三)参观后。

    1.小新家这么漂亮,我相信同学们的家也很漂亮,但这么多家老师去不了,好在你们都把家画下来了。每个同学都有一个信封,信封里有许多词语。请你们选择自己需要的字词贴在画上。(板书:1、贴)。

    2.贴好了以后向小组里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家(板书:2、jie shao)

    3.把画贴到墙上,请老师和同学来参观你的家,也可以去参观一下别人的家。

    (四)写字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先看范字,整体认记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再试着描描,最后每字写一遍。老师做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重点是“下、个”两个字。

    下:认识笔画“、”,写点起笔轻,落笔重,与坚相连,居中线上。

    个:上面是“人”不是“入”,撇的起笔高,捺的起笔低一点,两笔相接,开口度大。坚居中,带针尖,不与“人”连接。

    (五)、巩固练习:

    1.《同步阅读》中的分类练习。(把用不同的颜色把词语分成家具和电器两类)

    2.猜一猜,连一连。

    老大天天演戏          报纸

    老二每日作文          电灯

    老三千里传声          电视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三、课后延伸:

    师: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同做家具和电器名称的卡片,贴在物品上,这样你就可以学到更多的字

    4操场上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4个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足、口、讠、亻、扌”5个偏旁。

    2、能听读儿歌,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

    3、能结合词语图画为儿歌进行再创作,感受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

    教具准备

    1、大头儿子人物像(可用其他卡通人物代替)

    2、写有六项活动的卡片,带拼音,可以折叠。

    3、篮子,写有“打”、“跳”、“高”、“拔”、“拍”、“球”、“足”、“跑”、“步”的球形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初识活动

    1、今天天气真不错,大头儿子(出示大头儿子图, )在家里可闲不住了,决定去操场上玩,(师板书课题操场上,并写好拼音),让我们一起来拼拼读读。

    2、在操场上我们可以参加很多活动,你能为大头儿子出出主意吗?

    3、大家说的活动可真多,大头儿子都等不及要去看了。那我们赶紧将书本翻到52页,去瞧瞧操场上都有哪些活动吧。

    二、学习词语,认识活动

    1、看到这么多活动可以做,大头儿子可高兴了,可刚走到门口,门卫爷爷给大头儿子出了道难题“大头儿子,到我们××小学来参加体育活动,可要念念我手中的活动名称,这可是活动门票(师随机拿出六项活动词卡)念对了,才能进去跟小朋友进去一起玩!”可大头儿子还没上过学,门票上好多字不认识呢?你能帮帮他吗?

    2、(板贴词卡),你认识哪些字,是从哪儿认识这些字的?并随机表扬识字途径。

    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个汉字已经熟识,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故作好奇之心问“真的,你读读看这是什么字?你说说看,你是从哪认识的?”并及时地予以热烈的表扬“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大家就应该这样,对我们生活周围看到一些字多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3、哪位同学全认识,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吗?

    4、这位小老师教的对不对呢?我们请拼音来当裁判。(将卡片上的生字翻转)大家拼拼读读,可以看看书本52页,不会拼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待会请学会的同学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头儿子。

    5、检查:

    ⑴ 请小老师来教大头儿子。(看拼音教)

    ⑵ 不看拼音你认识这些活动吗?再当小老师(再将拼音折回去)

    ⑶ 齐当小老师。

    三、学习生字,认识偏旁

    1、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生字宝宝,大家看看读读,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黑板生字卡片出示打、拔、跳、跑、球)为什么这样分呢?

    2、教学“扌”:

    ⑴ 拿下“打”、“拔”贴在大黑板上,并问这两个字为什么是“扌”?

    ⑵ 你能做做这两个字的动作吗?

    ⑶ 还有哪些字也有 “扌”。(边做动作边说)

    3、用相同方法教足字旁。

    4、教学“球”,认识王字旁。用找朋友的方法教“高、步”

    5、足用足字旁比较,有何变化?(踢球时要将脚提起来才能踢)

    6、个别读9个生字。

    四、课间游戏,巩固识字

    1、运球游戏将写有生字的球形卡片放在篮子里,念出生字后将球运走。生字拔、打、球、拍、跳、高、步、跑、足

    2、球儿回家小黑板出示与9个生字可组成词语的字,小黑板是体育室,将运到的球送给同桌,让同桌将球搬回体育室。

    五、说话练习,再次巩固

    1、时间不早了,大头儿子该跟大家说再见了,他回到家可要向小头爸爸汇报一下今天都参加了哪些活动,你猜猜他会怎么说呢?

    2、送门票,读对就送活动词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谈话激趣

    1、上节课,大头儿子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地读通门票参加了体育活动,可真高兴,我们再来说说这些体育活动。

    2、生读词卡。

    二、听读儿歌,学习生字

    1、大头儿子还给咱们作了一首儿歌,送给我们,表示感谢呢?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2、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3、出示儿歌的小黑板,并将生字写成红色。

    4、大头儿子又给咱们出了道难题,让我们来认认用红色粉笔写的字,你们能认好他们吗?生自学生字。

    5、师相机点拨生字学习情况。

    响-学习偏旁“口”课-讠、果。学习熟字加偏旁识字方法,学习偏旁“讠”,并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字也有“讠”

    “真”、“身”组词找朋友学习,体-亻+本 学习偏旁“亻”。

    三、学习儿歌,指导朗读

    1、大头儿子的儿歌真有趣,你能读好吗?

    请你拿出笔边读边把不会字圈出来,在小组内合作认生字,读儿歌,开始。要认真准备,一会儿可要展示你们学习的成果。(生合作读儿歌)

    2、大家在做这些活动时,心情怎样?那我们边做动作边高兴地来念念。

    指导闹念轻声,第二句停顿跳高/拔河/拍皮球,天天锻炼/身体好。

    小组读→个别读→评议→集体读。

    3、指导背诵。

    四、扩展活动,加强体验

    1、课后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喜欢的颜色。

    2、向四人小组介绍玩法,说说你最喜欢哪种。

    五、学习写字,认识“、”

    1、这次大头儿子要看看大家的写字水平了,请大家认真听。

    2、指导写好“ノ ”、“丿 ”两种撇的笔画。

    3、比较“八”“入”的异同。

    4、仔细观察“大”“天”,比一比,说一说。

    5、仔细观察“大”“天”两字的撇笔,并与“八”“入”比较。

    6、在书上的田字格描一描。

    7、师范写,生练写。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5、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的话。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7、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育读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韵母。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把认字、学词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前面学习中认识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小朋友还记得吗?

    2、教师依次出示拼音字母卡片,开小火车读。

    3、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

    二、找一找

    教师贴图,两座小房子,分别写着声母、韵母。

    游戏老师请小朋友把拼音贴到小房子里,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学生贴完后,指读、评价。

    三、写一写

    各组同学合作给拼音分类。

    发拼音练习纸一张,请小朋友把桌上分好类的声、韵母按要求写在四线格里。

    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进行评价。

    四、我会连

    1、游戏激趣。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配合做个“反话游戏”,小朋友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来。(老师做,学生做。如大与小 前与后等)

    过渡引导:刚才老师说的话和小朋友做的动作正好相反,哪个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呢?

    2、读卡片,然后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当小老师领全班读

    出──入  左──右 上──下  大──小

    同学们把这一题完成到书上。

    五、我会读

    1、出示卡片,请学生读。

    把卡片上的字进行分类。指生到黑板上进行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2、全班齐读。

    六、我会连

    1、出示电脑课件“翻词条”(也可用图片或实物)

    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的字可以互相交流,或向老师求助

    教师指名,请学生自己选择词条,读对后词条自动翻转。如竹子,读后会显示竹子的图形。

    在课件上直接显示词、图并对应画线,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2、试着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做练习,指导用尺子连线的方法。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帮助。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在家里,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爸爸、妈妈和你常做的事有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建立句的概念)

    二、看图说句子

    1、出示三幅孩子活动的图画。

    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踢── ──洗── ──读──

    再出示莎莎──。(自由说一说)

    三、我会认

    出示投影“姓氏花”,请小朋友把自己认识的姓先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做练习(明确要求看到自已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已喜欢的颜色,涂好后,读给同桌听一听)

    实物投影交流。

    四、读读背背

    出示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见了图上的大白鹅,想说点儿什么?

    指名学生发言。

    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到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了这只大白鹅。

    出示古诗。

    师范读。生试读。组织学生评价。

    教师带读,学生自读、比赛读。

    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

    教学要求

    1、引导观察游戏的过程,在看图和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中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重温乐趣:

    师:大家平时一定都喜欢玩游戏。(板书“游戏”)今天,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吧。这个游戏叫“头脑健美操”,请你做与老师说的相反的事,比如老师说“哭”你就──“笑”,说“起立”你要──“坐下”,看谁反映最快。现在游戏正式开始!

    哭、拍左肩、抬头、坐下、举右手、闭左眼、低头、起立

    (学生一边玩一边笑,还有些手忙脚乱。)

    2、谈话激趣:

    师: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生:太有意思了。)

    师:对,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板书:“有趣的”)今天,这堂口语交际课咱们就来说说有趣的游戏,请大家跟我读──“有趣的游戏”。

    (生:有趣的游戏)

    师:注意把每个字都读准,再来一次──(生:有趣的游戏)

    师:现在,请你想一想自己从前玩过什么游戏?(生纷纷举手)

    师:请问你玩过什么游戏?

    生1:“我玩过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生2:“我玩过冰冻解冻的游戏。”

    师:你们都只玩过一种游戏吗?能不能用这种句子试着说一说:相机出示句式“我玩过( )和( )的游戏。”

    生1:我玩过丢手绢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学生说的有些结结巴巴。

    师:别着急我们一起来。(老师适时提示、鼓励,学生第二次说的很流利)

    师:你瞧,我们俩合作了,这话就说的非常完整了。还有谁来试试

    生2:我玩过摸鱼摸虾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生3:我玩过打地鼠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师:小评委,她的表现怎么样?学生小评委:她的声音真响亮。

    师:对,小朋友们说话的时候也要像她一样,让大家都听清楚。(奖励金苹果)谁能像她一样说得大声、有条理;听得认真、守纪律,就能得到老师的金苹果!

    生4:我玩过跑跑抓和捞鱼的游戏。

    师:(奖励金苹果)雷老师好羡慕你呀!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有趣的游戏你是和谁一起玩的呢?

    生4:我和林巍一起玩过跑跑抓的游戏。师相机出示句式“我和( )一起玩过( )的游戏。”

    生5:我和小漫一起玩过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师:哇!大家玩过这么多的游戏!请问你们觉得什么游戏最有趣?出示“我觉得( )的游戏最有趣。”

    生1:我觉得捉迷藏的游戏最有趣。

    生2:我觉得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最有趣。)师:(奖励金苹果)啊!太棒了!我要和你握一下手,告诉你一个小秘密──雷老师小时侯也最喜欢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师:还有谁想说?哇这么多孩子愿意呀!就请同桌的小朋友选出一种句子,互相像老师这样问,像同学那样答。开始。(3对展示。师: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看着他的眼睛,用眼神来帮助交流。)

    师:你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板书)

    生1:我觉得很开心。 生2:我觉得很快乐。

    生3:我觉得很愉快。)师:你连“愉快”这个词都知道,真棒!

    生4:我觉得玩游戏很紧张。

    师:你的观点很特别,能说说为什么──你觉得玩游戏很紧张吗?

    生4:因为我是当小鸡的。)师:哦,原来你是紧张的怕被老鹰抓住呀。(奖励金苹果)

    生5:我在玩游戏时高兴极了!)师:“极了”这个词用得好,老师听出你特别高兴!(奖励金苹果)

    3、小结

    师:其实我们的语文书上也藏着许多有趣的游戏呢,请翻开书第58页,书上的游戏是──(生齐读:老鹰抓小鸡、贴鼻子、丢手绢)下课以后大家可以再玩一玩、说一说。

    二、开展游戏,玩中体验

    1、体验游戏:

    师:我知道好多小朋友现在心里呀都痒痒的,我们再玩一个游戏怎么样?(生:好!)师:看!(拿出两根不同颜色的鸡毛)多漂亮的鸡毛呀,这个游戏的名称就叫“吹吹小羽毛”。请大家跟我说──吹吹小羽毛。(正音“吹”,并讲述游戏规则)谁愿意来比赛吹羽毛?哇!这么多孩子愿意呀,我请坐的最好的来玩!

    2、引导说话:

    师:(请4人上台,分成2组)其他同学别着急,待会儿谁能够认真看、专心听,我也请他上来玩。啊,好多同学都睁大了眼睛!认真看看游戏中哪里有趣?(板书“有趣?”)待会儿告诉老师。

    (学生比赛1)

    谁愿意告诉老师──游戏中哪里有趣?

    师:大家应该怎么听别人说话呢?(生坐直)对了,做个文明的小听众。

    生1:刚才思彬在吹羽毛时好象都把羽毛吃到嘴里了!我觉得很好玩。

    师:你能不能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说一说?(生又说了一次,很有感情)

    生2:若薇吹羽毛的时候,羽毛一下往右,一下往左,很不听话。真有趣!

    师:你不但能认真听,还能说出自己的观点真不简单!

    (学生比赛2)

    生3:邱竞生在吹羽毛时跪到了地上,好象在擦地板。

    师:说的多好呀。小评委你们来评一评。

    学生评委1:子菲说得太棒了,说明他非常认真看、认真听讲。

    学生评委2:子菲说得很好,声音很大,站的也很直。

    (学生比赛3)

    (同桌交流)师:大家互相说的时候要讲清楚游戏哪里有趣,还可以讲讲你的心情怎么样?

    三、总结延伸

    1、游戏体验:

    师:孩子们,今天谢老师不但带来了美丽的羽毛,还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宝盒,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吗?你猜──(生1:金子。)师:不对。(生2:钻石。)师:恭喜你──答错了。

    师:好吧。现在快竖起耳朵认真听!(讲故事)让我们坐上美丽的热气球,飞过高山、飞过田野、横跨海洋、横跨沙漠……来到古老而又神秘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们总是生活的非常快乐。为什么呢?原来呀在王国的宫殿里藏着一个神秘的宝盒──里面藏着世界上所有的游戏,当人们有烦恼的时候,只要一玩宝盒里的游戏,忧愁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玩宝盒里的游戏?老师要请坐的最好的孩子来抽游戏给全小组的同学玩。

    学生抽签,分组──第一组,你们的位置在这里。/第二组,你们在这里活动。/第三组就在讲台旁边玩游戏。/第四组的领地就在那里了。

    (学生尽情游戏)师:好,时间到。请大家回位。你们就像小蚂蚁一样有秩序,安安静静地回到位子上。

    2、小组练习,全班汇报:

    师:老师发现呀!这一组的小朋友刚才玩的是热火朝天,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玩游戏的情况?(想)谁来问?

    (生1:你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师:你想问谁呢?叫他的名字吧。

    生1:伊洛,你玩了什么游戏?

    师:对不起,老师要打断你一下。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你能不能更有礼貌地问问他们?

    生1:伊洛,请问你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2:我们刚才玩的是丢手绢的游戏。

    师:了不起!还有吗?把你们心里的想知道的都说出来。也请剩下的同学都准备好耳朵专心听。 (生2、3对展示)

    (结束语)今天的课上,小朋友们都敢说、爱说,还说得很好呢谢老师还看到了你们充满童真的心。下课后,请你找邻居、小伙伴、爸爸妈妈……找更多的人说,把游戏中有趣的部分告诉他们,让大家一同分享你的快乐!

    [识字(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5】

    交通与数学教学目标: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探索新知:(一)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如可以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以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三)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其中的第(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三、实践应用:请同学们看书53页第4题,互相交流一下,你知道了哪些路标?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作为课下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搜集。教师做好安全教育。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

    【最新3年级数学上册课件集锦十五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