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八篇
  •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25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八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构建高效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之一。经过筛选汇总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你整理了“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激情!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实际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较远的距离,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测量的?

    2.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呢?

    3.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不要求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或目测的方法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新授(20分钟)

    (一)步测法。

    1.进行步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师介绍方法: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在用均匀的步子沿着这条线段走三四次,并记好每次的步数,然后就可以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2.例如:沿着一条40.3米的直路,小明第一次用62步走完,第二次用61步走完,第三次用63步走完。小明的平均步长是多少米?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

    (62+61+63)3

    =1863=62(步)

    40.362=0.65(米)

    答:小明的平均步长是0.65米。

    3.试一试

    李光的平均步长是0.64米,他从学校大门步行到家,一共走了854步。李光的家与学校间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

    (二)学习目测

    师:还有一种测量的方法就是目测,目测就是通过眼睛观察,估测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践应用(10分钟)

    带领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并做出记录。

    沿一段50米长的线段走三次,记录每次的步数,第一次走了()补,第二次走了()步,第三次走了()步。算一算平均一次走()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总结交流(5分钟)

    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2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你今年几岁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性质并且能利用等式性质熟练的解方程,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是一举三得。进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在移项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的内容。然后交流各自所发现的`规律及用语言表书的过程,这样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由于在移项时,学生常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因此在例题的处理上我采取用两种方法解例1、例2,并将两者加以对照,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且自觉改正错误。然后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动手做》是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的面积(一)的第三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动手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为今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基础,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动手做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标: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其认知水平还处于形式水平阶段,所以我把重点定为: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融观摩、操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对平形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让本节课所授的知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为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万能阿曼接到求助电话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动要求,问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帮忙解决这个困难?好,让我们来动手做一做。板书课题:动手做。接着我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然后我请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不同的设计,提出问题: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来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共同点:1.每条分割线都是垂直的2.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最后让学生动手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看是否能拼成长方形。在整个活动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高的特征,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纸片,并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出梯形的高。活动中通过教师示范说,学生自已说,生生互说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再一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这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由操作。通过这种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从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高的认识。然后我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练习题。

    1、试一试,标出图形的底和高,加深对图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2、练一练,画出图形的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高的画法

    3、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由浅入深的题型设计,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通过总结评价、课外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2)课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4


    第1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103--106页。

    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二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抛硬币》,初步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

    (2)三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3)三年级下册,学生学过《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

    (4)在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等可能性。

    而本学期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说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三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能力: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难点:

    因本课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二、说教具、学具: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求知欲,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转盘、题卡,给学生准备了(每组)五个摸球的图片、一张表格、两个红圆片、一个白圆片。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用

    (1)引导发现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2)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相互间的合作意识,这两种教学法相结合,批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分交流。

    由以下几部分展开教学(出示流程图):摸球游戏-------机智问答-------感知数据(0、分数、1)----描述生活现象。

    四、说教学程序:

    (一)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

    (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百宝盒,里面装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二)机智问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学们,请看第一个盒子,能摸到白球吗?”生:不能。“那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师,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没有!”好,我们就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边写下0)。那么,第二个盒子,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用1表示,有的学生说用2表示,因为里面有2个白球,我让他们进行简短讨论,最后,统一了意见,用1表示一定发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边写下1)。

    (三)感知数据,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这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母鸡下蛋的可能性为0,有的学这节数学课真有趣的可能性为1……

    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让他们把数数回归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了前两个盒子作铺垫,第三个盒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紧接着,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第四、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让他们自己去先思考,再讨论,再汇报。最好,学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个球,共有八种可能的结果,这里的1是4号盒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同样,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让学生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给出0和1作铺垫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出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重点,这也是我在处理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特色设计。

    为了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小组做课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戏,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再次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然后,让学生解析为什么有的小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是12次,而有的小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让学生认识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明白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标准概率,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五、说板书

    最后,我说说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知识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知识,(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2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

    分享一篇精彩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范文,供你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摸球游戏》教学说明

    金田小学

    乐永倩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我对《摸球游戏》一课的教学预设,希望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

    2、教材解析

    本节课所学的可能性问题是在学生二年级上册《抛硬币》,初步感知了一定、可能、不可能; 三年级上册《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三年级下册《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认识了等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他们知道能用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本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5.教学难点: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 1

    到白球的可能性为1/2,1白7红为1/8,7红1白为7/8。教师问:为什么要这些分数来表示呢?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第三个环节:启思导疑

    通过前部分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如何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还不够到位,为此我在启思导疑环节中,通过再次出示课本情境图,这次让学生说一说摸到红球的可能性,随即归纳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盒子里球的总个数作为分母,要摸的颜色的个数作为分子”;这些可能性最大是几,最小是几?再让学生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在0-1之间。 第四个环节:实践应用

    “数学是一种工具,掌握工具不仅需要理解,而且要应用。学以致用,正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为此,在练习环节,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和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生活挖掘训练素材,让学生以走进数学乐园的形式,设计了以下四道习题来巩固知识。 第一组: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0”和“1”来填空。

    (1)一个星期有7天的可能性为( )

    (2)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的可能性为( )。 (3)公鸡下蛋的可能性为( )。

    (4)一粒有1~6共六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投掷,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 )。

    (5)在深圳,一年四季都下雪的可能性为( )。 第二道

    二、填空。

    1、盒子里有10个球,3个白球、7个黑球 ,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可能性是( );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可能性是( )。

    2、有6张卡片,分别标有

    1、

    2、

    3、

    4、

    5、6六个数字,任意抽出一张卡片,抽出的数字是质数的可能性是( ); 是合数的可能性是( ); 是奇数的可能性是( );偶数的可能性是( )。

    第三道

    陶行知说过:“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富有生命与活力。因此,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加工、整合训练素材,设计了乒乓球比赛的资料,把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知识知识引向生活。

    (1)你认为本次决赛中,谁获胜的可能大些?与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学校要推选一名选手参加区乒球选拔赛,你认为推荐谁比较合适?

    第四道、趣味数学

    根据成语意思用分数表示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平分秋色 十拿九稳 天方夜谭 百发百中

    我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训练资源,选择可用分数表示的成语进行训练,实现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

    这既是课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极好时机,更是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课末,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实话实说。

    可能性和生活联系很密切,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学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去进行选择和判断。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浓缩的教案。本节课的板书遵循了科学性、条理性、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展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一定能用1来表示,有可能用分数来表示,并在线段图上表示从而清楚的得出这些可能性在0—1之间。

    总之,本节课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通过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摸球游戏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富有个性地学习,经历用数表示可能性知识的全过程,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以上就是我对《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教学预设,希望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指导建议,谢谢大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5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中指出:课程内容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努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探究密铺这一数学知识,并且通过调动学生生活原型,配以图片感知,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最终和学生一起经历由生活经验到理性知识的蜕变。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密铺是在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并了解他们之间大小关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简单图形并用其拼图;结合生活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本次学习的前一单元学生刚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等知识,积累了一些动手实践的经验。密铺这一课主要是将几何平面图形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活动课程。以后还要继续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棱台等相关图形与几何知识。

    本册教材呈现时,先以生活中的密铺图案引出密铺的概念,接下来是动手探究单一图形的密铺,在随后的欣赏与设计中,出现了多种图形的密铺和不规则图形的密铺图案的欣赏,并且设计了请同学们设计密铺图案的实践活动。本课的设计基本上保持了和教材的顺序一致的思路,但也做了一些改动,其一时在出示图形密铺的概念时,出示了有空隙、有重叠的生活情境,意在使学生在变式中找到密铺概念的本质;其二是在一个生活情境中教学,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三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说理,这样即训练的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又调动学生的元认知,同时为课堂节约了时间。

    学生情况分析:

    年龄特点:

    五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此时儿童从表象性思维中解脱出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运算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其认知活动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也逐渐学会从他人角度去看问题,即去自我中心主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即给学生提供了逻辑推理的空间,有补充了大量具体实物和图片作为支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

    知识基础: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图形特征,对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圆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一定的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经验和基本方法。同时学生学习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够估测角的大小和了解角的分类。已经具有了探究同一顶点各角度之和为360的图形能够密铺的知识基础。

    课前调研:

    在课前对39名同学得前测小卷第一题的统计中,我了解道,有94.9%的同学能够准确的标出周角的度数,对于两个对周角度数出现错误的同学,教师也给予了及时的个别指导,这位本节课探究同一定点角度之和为360提供了较好的知识准备。

    在第二题的辨析中,79.4%的同学已经准确连线重叠与不重叠,并且知道了三个边缘相接的三角形是不重叠的,在第三题的开放性题目中,82.1%的学生也可以仿照三个边缘相接的三角形绘制出类似的图形位置关系,有7.7%的同学还可以联想到面面相接的三维立体图形,还有7.7%是用文字说明的方法提到了类似的生活情镜,只有2.6的同学没有抓住这个图形位置关系中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或画图。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密铺的概念,但是对于密铺的基本原型是有生活经验的,所以课堂中揭示密铺概念这一部分教师没有设计过于复杂的环节,只是出示图片辨析,学生就能很自然的理解密铺这一概念。

    我的思考:

    首先,作为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数学课,空间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课上设计了很多环节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其次,密铺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较为密切的实践活动数学课,在课上学生既要学会与密铺相关的数学知识,更要感受密铺问题产生的生活价值。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生活图片的引入,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背景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要了解密铺的生活价值,同样更应该感受密铺的艺术价值,感受图形密铺的美,因此教师给予了学生较充分的欣赏图形密铺的时间。于此同时,教师立足于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上设计了由生活经验-转化理解-动手实践-反思形成理性认识-回顾验证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通过以上整个过程的经历,形成了一些数学学习经验,感受了一些基本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另外,教师注重了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活动自己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在具体情境的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经验及以往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起到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同时在具体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动画引领学生归纳总结,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

    教学手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借助已有经验,采取教师讲授法和启发法相结合,学生探究法、实验法与讨论法相互支撑的教学手段。

    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展示生活原型、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数学知识、验证数学知识、展示密铺图案)、互动反馈技术(引发学生对密铺概念的思考,了解学生对什么样图形可以密铺这一知识掌握情况并且引发新的思考)、

    正五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卡纸(动手实践活动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1.提升空间观念,知道密铺的含义,了解密铺的条件。

    2.经历由生活经验,转化推理,到理性知识,再验证的知识形成过程,体会知识形成基本过程和方法。

    3.会结合具体情境,提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自己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感受密铺图形的美,提升观察和思考能力,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密铺的条件,感受密铺图形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密铺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密铺概念

    板书课题,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观察课题,说一说自己想学到的知识,教师整理学生问题后通过出示三幅图(笑脸墙,地砖,日历)引出密铺概念的学习。

    请学生观察,你认为哪一幅图是密铺,同时利用互动反馈技术选择。并且根据选择结果,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是密铺,密铺应具备哪些条件。

    通过学生间互相说理,总结出密铺的两个条件,无空隙,无重叠。

    教师板书:无空隙,无重叠。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提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因为在前测中已经了解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生的元认知中已经有了一些对密铺概念的理解,所以教师依托课前测数据,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理解学习密铺的含义。

    二、探究密铺知识

    请学生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密铺,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密铺,在学生举例说明密铺的实际生活价值后,教师出示装修购买瓷砖的生活情景,请学生帮助老师分析,老师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引出对什么图形可以密铺的思考。

    学生了解情景后提出自己看法,总结出应考虑是否能够密铺的因素。之后教师请学生为自己推荐他认为可以密铺的地砖,并且说清推荐理由。(依据课堂生成可调整顺序)

    1、教师配以生活中地砖,蜂巢,足球(依据课堂生成)等图片展现学生生活经验。

    2、引导学生到投影实践摆一摆验证平行四边形可以密铺。

    3、引导学生经历转化的数学方法,感受梯形和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去判断这两个图形可以密铺。

    4、引导学生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动手验证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不可以密铺。

    同时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记录:

    可以密铺: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生活经验)

    平行四边形(动手实验)转化三角形梯形

    不能密铺: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培养在实际情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自主分析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推理能力,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经历动手活动验证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是否可以密铺,和学生一起感受数学探究的过程。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图形却不可以密铺?

    同时利用课件展示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形的密铺过程,和学生一起研究基本图形密铺的一个本质原因。即探究出同一顶点各角度之和为360的图形可以密铺这一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密铺图形的探索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可以密铺和不可以密铺的图形,但对于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为什么这些图形可以密铺?学生还会会产生疑问,于是教师通过课件的及时演示,帮助学生完成这探究过程。

    通过课件,回顾验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密铺时同一顶点的角度之和是否是360,进一步说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且和同学一起感受,对于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通过观察推理得到数学知识这一层面,还要及时地对知识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及时验证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验证过程,体会数学探究的严谨性,感受完整的数学知识探究过程。

    请学生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判断下面两个图形是否可以密铺。

    学生在充分观察后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进行选择,之后教师利用课件揭示任意四边形密铺的动画。并且揭示任意四边形四个角可以组成周角。之后出示曲边图形密铺的情况,并且揭示曲边图形是由长方形通过割补的方法得到的。

    学生体会我们学过的图形可以通过割补法转化成可以密铺的其他图形。

    【设计意图】巩固复习图形密铺的知识,同时揭示有些曲边图形也可以密铺。并且感受通过基本图形的转化可以得到一些可以密铺的其他图形。

    三、感受图形密铺的美,激发创作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教学情境,说一说建材城的商家是利用组合图形解决单一图形不能密铺的问题的,同时学生感受到圆形和正五边形可以和其他图形组合密铺出美丽的图案,继而想象正八边形也可以和正方形组合密铺。在了解组合图形可以密铺的同时,感受图形密铺的美。

    学生在了解埃舍尔的基础上,欣赏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并且体会艺术作品的形成可以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密铺,对称)的元素,同时感受这些美丽的图形也是由基本图形变化而来的。进而学习一些密铺图案的绘制方法,激发出自身的创作欲望。教师顺应学生心理,布置课下作业:创作美丽的密铺图画。

    【设计意图】通过回归情境,感受两种图形的组合密铺。体会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感受艺术作品中蕴藏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作欲望。

    板书设计:

    密铺

    无空隙不重叠

    可以密铺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

    平行四边形转化三角形梯形

    验证不可以密铺圆形正五边形正八边形

    同一定点角度之和为360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知识与技能评价:

    和你的同桌讲一讲你所理解的密铺,并说一说你知道的可以密铺的图形。

    创作一幅用到密铺的图画,说一说这幅图画背后的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评价:

    (自评)

    课上你表现怎么样?你觉得你今天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互评)

    你觉得你得同桌今天表现好吗?你觉得今天全班谁表现的最好?

    评价量规:

    内容评价标准自评小组评等级学习态度课堂上专听讲比较听讲情况听讲偶尔心倾听,积极发言,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能主动举手发言。一般,发言不够主动,但能认真倾听。不够专心,不举手发言。方法掌握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密铺图形的共同特点,并用知识判断一些图形是否可以密铺。能说出一些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和不能密铺的基本图形。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密铺图形的共同特点。能说出一些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和不能密铺的基本图形。理解密铺的含义,能说出一些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和不能密铺的基本图形。理解密铺的含义,会用拼摆的方法证明一些图形可以密铺。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本课设计时注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到理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哪种图形可以密铺的环节,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载体,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支撑,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元认知逐渐抽象出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真正变成了学生知识生长的课堂。

    2.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很自然的联系了学生以往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进行探究,推理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可以密铺。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了一个数学知识完整的形成的过程,注重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感受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本课抓住了活动课学生推理和探究这一重点,抓住了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特点,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概念,从而进行逻辑推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通过单个图形特征逐渐转向了几个图形位置关系的思考。并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且通过想象和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6

    一、小数乘整数 (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知识点一: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

    知识点二: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数,且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当某个数X大于0(即X>0)时,称为正数;反之,当X小于0(即X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7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求积的近似值。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并要求计算后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因为解决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小数的近似值,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所以教材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直接填出得数,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分别要求把乘积保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巩固例题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学会求积的近似值,并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练习十五第1题)

    ①先让学生说说“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

    ②学生交流并说说方法。师强调1.9736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

    2、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常会遇到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例如小数乘法中,有时积不需要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积的近似值)这节课,我们就用“四舍五入法”来求积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把练习十五的第一题提前处理,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铺垫。]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提问: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3.18×1.6

    (2)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教师有意指一指“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明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先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

    ①乘积保留两位小数,你是怎么想的?(明确求积的近似值,看保留小数的后一位“四舍五入”)

    ②横式上为什么用约等于号?(明确得数是写积的近似值)

    (5)追问:谁能来说说怎样来求积的近似值?

    学生交流。

    (6)教师结合板书小结: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写横式得数时,注意要用约等于。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在以上环节中,先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明晰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能力。]

    2、实际应用。

    谈话:生活中有哪些情况要求积的近似值呢?

    学生交流,可能会说到付钱时要保留两位小数,让他说说理由。

    教师说明:因为人民币最小是分,所以付现款时,通常要保留到“分”,就要通过“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求积的近似值在生活实践中的用途,从而体验数学的实际价值。]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0.86×3.2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5.89×3.6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说说怎样求积的近似值?

    2、练习十五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说说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一起学会了求积的近似值,谁来说说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2、3、5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超市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调查访问、设计方案、填写发票、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相关背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课前调查:

    1.到超市调查三种物品的价格,并完成调查表。

    2.咨询: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发票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数学活动从调查入手,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现实意义,学生也乐意去做。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积累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丰富讨论、交流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调查结果

    1.提问:课前,同学们到超市做了一些调查,谁愿意把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说一说请两名同学说说调查结果,并将其调查表投影出来。学生评价带的钱合适不合适。讨论交流:带的钱正好或太多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组内评一评每人带的钱数是不是合适,不合适的改进一下。

    [评析:通过讨论交流,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习知识,又学会做事。]

    二、设计购物方案

    1.讨论:人们在超市购物,最关心的是什么

    2.播放一个学生购物情景的录像。录像的内容:某学生的一篇数学小论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获得30元稿费。她妈妈让她自己支配这30元钱。这位同学在超市内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挑选东西。她还要为老师买一件礼物,感谢老师的辅导;为妈妈买一件礼物,感谢妈妈每天辛辛苦苦操持家务。她边挑选东西边估算着用了多少钱。

    讨论:你认为这位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如果给你30元钱,你会买什么请根据课本第64-65页提供的商品单价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小组内互相检查每个人的购物方案合理不合理,还剩多少钱。

    课堂调查:最多的买几种物品最少的买几种物品剩钱最多的是多少最少的是多少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评析:(1)生活中的购物有两种情形:一是根据要买的东西看一看需要带多少钱;二是根据所带的钱数看一看能买什么东西。显然前者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而后者不常有。情境的创设就使后一种情形显得合情合理。(2)这位同学在购物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购,还不时地进行估算,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为妈妈、老师买礼物,展示了这位同学的美好心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的传统道德教育。(3)设计购物方案,学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是否需要等各种因素,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课堂调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消费要合理、做事有主见等思想教育。]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李小明同学带50元钱想买如下物品(投影出示):

    8包方便面,每包2.30元;

    1包饼干3.60元;

    5瓶什锦莱,每瓶2.90元;

    10枝铅笔,每枝0.60元。

    请你帮他算一算带的钱够不够。

    2.谈话:

    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有关发票的作用,谁能说说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发票吗(发票有促进商家纳税、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作用。教学中要表扬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去了解的做法,鼓励学生购物时主动索要发票。)请你帮营业员为李小明开一张购物发票。(每人一张发票复印件)小组内检查发票填得合格不合格。

    [评析:购物与索要发票紧密相联。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纳税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填写发票,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作业

    1.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在不同超市购物,以及对不同超市的调查和了解,你对他们的管理、价格等各方面有什么看法或想法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写给超市经理,说不定你的建议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总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本节课设计思路宽阔,内容恰当,体现了这一理念。综观整个活动设计,既有精确的计算,又有合理的估算;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交流、讨论、互动;既有课内的方案设计,又有课外的调查活动;既有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有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较好地促进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课程目标的达成。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八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