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10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评析:通过动画讲述故事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现在我们有四个组了,可每个组还缺个组长呢,请每个组赶紧选一个最爱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当组长。(生活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的知识。

    [评析:让学生根据手上的物品,按提示牌找座位,就是按指定标准分类。这种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学生肯定能分成四个组。其中三个组是教师给定的名称,指定标准,有一个让学生通过手上的物品合作概括出小组的名称,就是对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组长是小组学习不可缺少的核心组织者,所以在同学们坐成四个组后,必须推荐一名组长。教师提出选组长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推荐,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融入了小组集体之中。]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

    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评析:每个小组将组内的商品再分类,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定标准分类。本环节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类方法,即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再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学生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分类的概念。]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第一组:我们组把苹果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葡萄放在一起。 (其他组对之进行评价)

    生:我觉得他们小组分得可以,但我想苹果还可以按大小分开,大的可卖得贵一些,小的便宜一点。

    生:我想把梨也分开放,因为有的是青皮的,有的是黑皮的。

    第二组:我们组分的是饮料,我们把矿泉水放在了一起,可乐放在了一起,橙汁放在了一起。

    生:我认为他们这样分可以,可我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我想按包装分,瓶装的放在一起,罐装的放在一起。

    第三组:我们把所有的笔放在了一起,本子放在了一起,墨水放在了一起。

    生:铅笔还可以按长短分,长的放在一起,短的放在一起。

    第四组:我们把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放在一起,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我看可以按颜色分,红色的放在一起,黄色的放在一起。

    师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评析:各组依次参观的形式新颖,符合一年级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的心理特征,并且也将各组的分类情况充分展示。由本组成员介绍完分的方法后,其他小组成员自由评价,符合目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自主地位充分体现,合作学习交流使教师仅仅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交流后,教师再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评析: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生:大象、熊猫、猴子是野生动物,鸡、鸭、猫、狗是家养动物。

    [评析:用学生十分喜爱的动物录像,将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动物王国,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如何将画面中的所有东西分类,学生的思维开阔,能按自己不同的标准分类。只要能说出自己的道理,都是正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上用鼠标拖动动物,初步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评析:选两名司机,对学生提出上车要求,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是分类的再次应用并渗透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依依不舍地在分类活动中结束全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综合运用的情况。

    2、了解对“计算问题”、“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位置与顺序”等知识掌握的情况。

    3、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了解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学生很高兴)

    二、观察

    1、观察饮料区

    看看饮料区分3层,从下面数1-3层,你喜欢喝的饮料在第几层第几个?需要多少钱?老师给你钱就可以买到。(学生很兴奋得找自己喜欢的饮料)

    2、谁来买饮料,如:杜方正说,他喜欢喝第一层第三瓶猕猴桃果汁,4元钱。老师伸出4个手指头,说:“给你4元,喝了猕猴桃果汁,里面含锌,会让你越来越聪明。”(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学会观察,知道位置、价钱。是简单统计表的渗透。学生兴趣很高,找果汁的位置很准。)

    请你观察图上的饮料,哪种价钱最贵,哪种价钱?

    3、拿出你的水壶,喝一口,感觉到喝的就是你刚才买到的水果了吗?(学生感受着自己的成功。)

    4、观察水果区

    水果区有哪几类水果?(苹果、菠萝、葡萄这三类水果)

    和老师一起观察水果价格表,了解每千克的价钱。

    你想买什么?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学生兴奋的买水果并付钱。)

    方案一:观察(改为课件中的图片购物)

    你想从那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

    使学生了解人民币,位置与顺序以及计算问题

    货架上有哪些类物品,你知道他们的价钱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说每种东西的位置,了解学生对于位置与顺序的了解?(有序观察)

    了解层次,篮球在第一层左边第一个,你喜欢的物品或者你需要的用具在哪?说说前后位置

    方案二:观察书上的文具区(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具,说对在哪行,第几个,多少钱,你就可以把它带回家。谁坐得好,谁就先选择的权力,别人拿走了,你就选择别的。学生争着坐好。等老师叫,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

    说一说在购物时应该注意什么?(给售货员钱,要记着拿找回的钱。)

    我们选购了这么多物品,我们该去付款了,我们付款时应注意什么?

    三、课堂小结:今天大家的收获很多,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书上的超市做购物游戏。

    板书:课件

    教学反思:教一年级的学生的感触就是抓住学生喜欢的事物作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参与教学过程,今天老师带大家进超市购物,果汁是大家喜欢喝的,选择完了,知道位置价钱,购买之后,可以喝点“果汁”,把选择的物品带回家,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乐趣。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学生能够认真、有顺序地观察,但在表达过程中,比较随意,有的同学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材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的教学。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尽管教学中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例题的教学要通过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首先看到图中把玩具、书、食品分别放在三个柜上。而且在玩具中,把两种车放在最上面一层,盒装的其他玩具放在另两层;在书中,童话、数学书、英语书是分开放的;饼干、油、面粉三种食品也是各摆一层。然后体会为什么这样摆放,对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有什么好处的交流,要充分一点。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想想做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从分类的标准惟一或多样、分成两类或三类两个方面有层次地安排。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惟一的。第1题的标准是题目中明确告诉学生的在水中生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准确理解能在水中生活的意思。狗虽然会游水,但不在水中生活;青蛙虽然经常在岸上,它能在水中生活。二是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动物,应该告诉他们。三是圈出有关的动物并校对后,还要让学生说说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其中一部分动物怎样,另一部分怎样,从而体会分类。第2题分一分的标准是通过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加以提示的。先让学生逐一说说名称和用途,各在哪里行驶,然后思考应该按什么分,分几部分,哪几部分。在分的时候,可以画不同的记号。如陆地上行驶的车辆下面都画,水上行驶的船只下面画○,天空飞行的飞机下面画△。第3题学生可以按形状或者颜色把树叶分成三类,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第4题的分类标准是开放的,让学生确定,进一步体会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可以按性别分,可以按衣服颜色分,还可以按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分第5题引导学生以分类的思想整理书包和房间,既培养良好的习惯,又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帮助鼠妈妈、淘气、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

    1、出示情境图。(课件)

    (1)鼠妈妈分饼:鼠妈妈做了4张饼,整分给两只小老鼠,要这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么分呢?你来帮帮她好吗?

    生汇报,师板书:42=2(张)师指出:当我们分东西分得一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叫平均分。如果一只鼠分1张饼,另一只鼠分3张饼,是平均分吗?

    (2)淘气、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淘气、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

    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淘气、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涂一涂,感受。

    (课本53页下)提示:涂之前要先找出什么?生试着涂,师巡视指导。

    (2)折一折,加深理解的含义。

    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师相应点拨。

    2、认识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他平均分成4份,然后按54页的要求去做,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分数。

    生边涂色边做书上的填空题,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3、加深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面包的三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4、分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快到书上找一找。

    学生看书后,指名汇报,板书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导读。

    你还能举例说出几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5、师小结。

    三、知识运用

    1、(书上54页下方)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55页第1题)。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55页第2题)。

    4、判断:(55页第3题)全班讨论订正。

    5、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55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细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42=222=1

    12=(一半)

    分数:,,,,

    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1减几》教案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4页例题1、例题2,第85页例题3;学习11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提示:

    在操作学具中、画图中理解算法。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巳有的知识主动探索、理解11减几的算理,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1减几的习题。jK251.com

    2.在探究11减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理解11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磁性数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开门见山谈话法、谈话刺激法、复习巩固法等。

    开门见山谈话法

    师:同学们,今天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谈话刺激法导入

    师:今天小聪聪同学碰到一个问题不会,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出示例题1的情境图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最简单易懂的方法迅速进入课题。不磨叽、无废话的导入就是好导入法。

    复习巩固法

    师:今天小聪聪的弟弟调皮,把几道算式的一部分用纸片遮住了。弟弟对小聪聪说:你要是知道我遮住的是什么,我就不调皮乖乖的。小聪聪一看,很快就说出了遮住的数字。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9+□=118+□=11

    6+□=115+□=11

    师:小聪聪可以,你们可以吗?

    指名回答,并根据实际情况评议。

    【设计意图】虽然是复习巩固法,但是在这里加了一层壳,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壳,显得很生动活泼。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接着上面谈话刺激法继续教学

    1.教学例题1。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评议。

    预设

    生:小女孩有11支铅笔,小男孩拿起2支。

    师:要知道还剩多少支铅笔,应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11-2。

    师:这种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减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在计算时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11-2中个位上的1减2不够减。

    师:这种算式怎么算呢?我们怎么算呢?

    以前我们用小棒代替来摆一摆,这个算式,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学生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算法。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师:谁愿意分享自己的算法?

    指名回答。师生评议。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应该鼓励、表扬。

    预设

    ①连减法。

    ②倒着数两个数。

    ③拆11为10和1,先用10去减。

    ④画图观察法。

    ⑤因为9+2=11,所以11-2=9。

    师:孩子们真是让人佩服,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1-2的方法。

    ⑥师:刚才xxx同学说的拆11为10和1,先用10去减。

    是这样的。教师操作示范,学生观看。

    打开一捆小棒,就是变一个十位10个1.个位上1减2不够减,把1个十变成10个1后就够减了。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11减几。

    师:同学们看看书上哪一种方法和你想的是一样的。

    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看情况选择是否指名说说算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课本。这样不但可以巩固自己的理解,还可以吸收不同的算法营养

    2、教学例题2。

    师:下面我们去看看小明遇到的数学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例2情景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师:要算还剩多少个茶杯,怎么列式?引导学生说出:1-8。(教师板书算式)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1-8得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汇报算法。

    师:请你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交流交流吧。鼓励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能相互提问、质疑,提倡学生尽量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提供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示自我的平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3、教学例题3.

    课件出示例题3.

    师:美丽的小河边大山爷爷正在晒葫芦呢。说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两个用减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问题

    师:怎样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11-6,11-5。(板书这两个算式)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抽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计算这两道题,我们都可以想哪个加法算式?实际上,一道加法算式能帮助我们计算两道减法习题呢。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第1题分小棒说算式的活动,其目的除了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以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小棒被分成的两堆,有不同的感受,这同一图二式的观察方法基本相同。

    第2题要求学生写11减几的算式并计算,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排数字,然后在上面放上有磁性的数字卡片11-,并移动,让学生读出减法算式。这样学生就知道题目是怎样的了。

    四、反馈练习

    练习十七第1~5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生完成后,师生评议。

    第2题是11减几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第3题要引导学生看懂图,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个?本所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列式计算。可有多种列式方法。

    第4题可能需要教师介绍题意。如果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指导学生用学具帮助直观理解。

    第5题可以指导同桌学生做一张点子图,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可以做这个游戏。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和学生交流分享,学习和老师交流。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87页第6题,第7题,第8题。提醒学生有困难的话,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

    板书设计:

    11减几

    11-2=9

    想:10-2=82+9=11

    8+1=911-2=911-8=3

    想:10-8=23+8=11

    2+1=311-8=3

    11-6=511-5=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厨房的场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碗、苹果和草莓的大小,再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别比较辣椒和萝卜、萝卜和土豆的轻重,初步体会物体有大小和轻重。知道大小、轻重也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简单推理,自己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

    [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并随机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根据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及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既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又能学习数学知识。]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出示场景图)

    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大小的。

    教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学生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再请一两个学生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出示土豆与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一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

    出示支架,介绍支架,请学生借助支架来比较土豆和萝卜的轻重。(打开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小结:用掂一掂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评:由学生的讨论轻松地引入到探索新知的环节,让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活动一:套环游戏。

    谈话:现在小朋友做个游戏(出示教具:套环两套,请两名学生进行套环比赛,每人套3个套环),其他同学进行观察比较,互相说说谁套得准,谁套的环大,谁套的环小,并说出是怎样知道环的大小的。

    2.活动二(出示课件或投影)。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4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小朋友来当裁判,看看一只小花猫和一只小鸡谁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把结果填在书上第7页)

    3.活动三(幻灯出示狐狸、小鸡、小花猫场景图)。谈话: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它们应该怎样拿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

    4.活动四(幻灯出示大象)。谈话: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重谁轻。(幻灯出示第4题的场景图)说一说这三种水果,谁最重?谁最轻?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把结果填在书上)

    [评:教师把教材想想做做的习题巧妙地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中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比较大小、轻重)。回家后把学会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些实物比一比,好吗?

    [评:巧妙地把数学延伸到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同学选择不同的规范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规范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同学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同学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同学体裁会到俺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学具准备:

    同学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同学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问:(1)小朋友们,在俺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师:今天,俺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师:今天俺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竞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要收拾,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俺们大家一起来分,好不好?请你们讨论一下俺们6个小组如何分工才好?

    师问:

    (1)俺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俺们怎样才干防止这种不平安的现象呢?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师:(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俺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俺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他人的整理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5)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们协助他们,谁来?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

    每一组同学重新汇报后,同学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问: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规范进行分类?

    同学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同学汇报情况。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1、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身手做一次小管家,把自身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2、主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地的某大超市、商场的设计家或管理人员,你将怎么摆放物品和划分商场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教案范文大全《小明的一天》(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阅。

    《小明的一天》 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认识钟面、 区别时针、 分针,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是学生以后学习“时、 分” 的基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精选优质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精选优质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教材,教材根据小朋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安排了6个整时和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生活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能学以致用。

    二、说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单元的主脉后,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说重难点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观察、对比之后了解整时和半时的特点后,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通过猜谜语、找朋友、动手拨一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首先我采用情趣导入的方式引入本课教学,我利用课件播放谜面“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同学们猜猜看,它会是什么呢?”当学生通过努力猜出谜底后,学习兴趣陡然高涨,我因势利导“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钟表王国,去认识钟表王国的居民们。采用猜谜语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和知识的铺。

    接着,我利用学生强烈的学习,进入“新知探究”环节,因为课件这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有利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所以本节课我使用了课件。当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用“我的身体短,我是时针”“我的身体长,我是分针”这种童趣十足的语言强化了学生对时针、分针的认识,突破了学生的认知困难,接着我故作神秘“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的名字叫小明,今年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瞧!让我们走进小明的一天。早晨小明早早地就起床了,他可是自己穿衣服的哟,吃过早饭,他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上课是小明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午饭时间到了,小明可是自己吃的午饭哦。瞧,小明在踢足球锻炼身体呢!晚上写完作业,小明早早的睡觉了”以介绍朋友的方式展开小明的一天,为教整时和半时做好了准备,在教整时时,我采用以学生“帮忙”的形式,出示小明几时起床?几时吃午餐?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钟面上时针、分针的位置,初步得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认知观念后,我用“小朋友,你们太聪明了,知道我是早晨6时起床,中午12时吃午餐,那你想知道我是下午几时锻炼身体吗?告诉你们吧,我是下午4时锻炼身体的,你能用学具准确地拨出4时吗?”以小明童趣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后,并进入了拨钟环节,以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当学生拨钟正确时我会采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及小贴纸奖励等方法表扬和鼓励学生,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整时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半时教学,出示小明七时半上学,八时半睡觉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时针、分针的位置知道:时针走过7,在7和8中间,分针指着6,是七时半,时针走过8,在8和9中间,分针指着6,是八时半。从而得出“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接着我创设疑问“小朋友,智慧老爷爷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为什么小明七时半上学,八时半却在睡觉呢?”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小明是早上七时半上学,晚上八时半才睡觉的。从中让学生懂得说时间时要说具体、说完整。之后也用拨钟强化了学生对半时的认识。

    在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及拨出整时和半时后,让他们知道数学能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于是进入第三环节“解决问题”,我创设淘气、笑笑去旅行的情境。“小朋友,笑笑要去北京旅行了,咱们帮笑笑看看飞机开往北京的时间是上午几时?”当学生说对时间后(点课件)接着还说出了飞机开往天津的时间以及拨出飞机去南京的时间下午2时半。课件上飞机起飞的动画及表扬的“你真棒”保护了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接下来进入“游戏巩固”环节,我播放课件,让学生根据钟面上的时间,听小猪和小狗的对话。如:“这是几时?6时拉。小狗说:“快起床吧!”小猪说:“我再睡一会吧!”“7时半了,小狗说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我再玩一会吧”“下午5时了,小狗说我们一起去做作业吧,小猪说:我再玩一会吧”“晚上8时了,小狗说时间到了我要去睡觉了,小猪哭着说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呢!”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持久,通过“找朋友”游戏中有趣的对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整时和半时的认读,而且从中懂得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

    最后一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总结,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最后说说板书

    板书中我以“长”“短”两字加深学生对时针、分针的区别。板书了整时时时针、分针的指向,半时时时针、分针的指向。用色彩鲜艳的艺术字突显了本课的重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精选优质说课稿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小明的一天》。下面我将以五方面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介绍: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分析,四、板书设计,五、学习评价。

    我们先来看一看对教材的分析,我将分别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教材安排了6个整时和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贴切生活。一般来说,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2、通过认一认、拨一拨等活动,并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读整时、半时。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乐中学,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通过猜谜语、找家、动手拨一拨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__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为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四、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课件播放带谜语的歌曲“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12个大格。而时针和分针有些同学或许会说有长针,短针。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因此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同,并做详细介绍

    ,最后得出结论,时针又粗又短,分针又细又长。这种简短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强化了学生对时针,分针的认识,突破了学生的认知困难。接着我故作神秘“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的名字叫小明,

    今年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瞧!让我们走进小明的一天。将在课件上出示课本主题图,把内容引到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初步认识整时、半时。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出示情境图依此呈现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不少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读钟面。在完整的看完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的时候,此时讲6个时间重点突出,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6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提出谁能给这6个钟面分一分类?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引导学生把它分成两类一类:分针都指着12,另一类:分针都指着6。出示分针都指着12的四幅图,问谁认得这些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并说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些什么.。让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最后得出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教师在钟面上拔出整时学生说出时间,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在说拨的过程,适时的引出整时的另一种记法。紧接着进入老师说出时间,学生拨钟环节,以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当学生拨钟正确时我会采用“你真棒”及小贴纸奖励等方法表扬和鼓励学生,启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拨钟环节,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整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征。当学生对整时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半时教学,出示小明九时半做操,八时半睡觉两幅图片,让学生根据时针、分针的位置知道: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9,在9和10中间,是9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8,在8和9中间,是8时半。从而得出“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在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及拨出整时和半时后,让他们知道数学能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

    在进入第三环节之前利用课件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通过这一活泼的音乐,寓教于乐,不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还在无形中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紧接着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设计了找家的练习。我会告诉学生由于小动物没按时回家,天黑了找不到回家的路,都快急哭了,只要把小动物身上的时间和房子上的时间相对应的连接起来,小动物们就可以回家了,请小朋友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吧。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持久,通过“找家”游戏中的动物图片和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不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整时和半时的认读和两种记时法的联系,而且从中懂得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总结,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让同学们从中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

    四、板书设计

    接着来说板书设计,板书中我以“长”“短”两字加深学生对时针、分针的区别。板书了整时时针、分针的指向,半时时针、分针的指向。板书这样简洁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学习评价

    最后来说说我对本节课所用的学习评价,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精选优质说课稿三

    一、 说教材

    《小明的一天》 是一年级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认识钟面、 区别时针、 分针,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是学生以后学习“时、 分” 的基础。 本课以“小明的一天” 为背景, 提供了 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通过学生观察、 讨论、

    比较等活动认识钟面、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 并在对比、 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一般来说, 大多数学生每天起床、 吃饭、 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 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 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 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 操作交流等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 思维拓展目 标: ①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自 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②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掌握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半时。

    二、 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 好动、 爱玩、 好奇心强, 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 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 为了

    抓住他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 创设情境, 设计了多种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

    让孩子们通过画钟、 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 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 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

    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画一画、 说一说、 做一做、找一找、 拨一拨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积极动眼、 动耳、 动脑、 动口,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 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 四个教学环节: ⑴创设情境, 诱发兴趣。 ⑵自 主参与, 探索新知。 ⑶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⑷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 创设情境, 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 我首先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同学们猜谜, 问他们“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走不怕累, 马蹄嘀嗒提醒你, 早睡早起要牢记。”

    当同学们猜出是闹钟时, 再让他们说说它的作用。 这样引出课题, 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 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 自主参与, 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 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画一画钟面, 做一做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 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回忆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钟面并把它画下来, 同时选两个画得有代表性的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接下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别人的钟面与自己的钟面, 看看发现了什么? 充分让学生说一说、 数一数, 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

    合作学习。 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 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 如: 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 让时针和分针作自 我介绍, 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接着再让学生跟着电脑数, 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

    也强调了时针走得慢, 分针走的快的特点。 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 同时培养了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 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和半时的认、 读、 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和半时, 但概念是模糊的, 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我分别将整时、 半时的 3 个钟面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 讨论交流, 最后达成共识: 前面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 12, 后面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是指着 6。 这时就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针指着12 时,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当分针指着 6 时, 时针走过了 几就是几时半。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

    我让学生动手操作, 拨一拨, 在 这里我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 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 一人说时刻, 一人拨钟面, 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和半时的两种写法时, 我先介绍汉字“时” 表示的方法, 再介绍电子表形式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 我充分利用教材, 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 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 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 通过对 6 时和 7

    时半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和半时两种写法, 再通过练习, 让学生板演另外四个钟面的写法, 使学生学以致用, 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 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 溶练习于游戏中, 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 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 三大板块: 1、 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 2、 找朋友。 3、

    生活情境体验。

    1. 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 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 , 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

    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 认识数学的活动课, 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赋于生活, 用于生活” 的思想, 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 在找朋友中, 让学生全员参与, 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 记时的两种写法), 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

    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 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__。

    3. 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境体验, 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 边的问题,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 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 40 分钟里学会了什么?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回去可以在妈妈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教案范文大全《小明的一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1

    第三课时 第几

    学习内容:课本20页内容 课标要求: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5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5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区分基数与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2、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学习重点:能区分几个和第几。学习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任务评价:

    任务1:通过提问:一共有几人排队?谁排在第5?检测目标一的达成情况。任务2:通过提问:5和第5一样吗?检测目标二的达成情况。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出示挂图第20页的图画。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有几人排队?小朋友排在第几?他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2)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3)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提醒: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1)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2)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叔呢?

    3、区别几个和第几

    5和第5一样吗? 4和第4一样吗?

    强调: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 思考:为什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2、做第23页的第1、2题。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作业设计:

    填空:

    (1)图中一共有()个小动物。

    (2)从左数 是第(),从右数它是第()。(3)从右数是第(),从左数它是第()

    板书设计: 第 几

    排第5 一共有5人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 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2

    教师创设想像的情境,引出课题。随后分层次呈现主题图中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果树林提问题。

    师:看到果园里的情景,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苹果树有几棵

    生2:我想知道梨树有几棵

    生3:我想知道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几棵

    师:除了刚才3个小朋友提的问题外,想一想,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4:从左边数,第一棵苹果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生5:哪棵梨树上的梨子最多

    生6:哪种树多多几棵

    2.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提问题。

    师:今天,小鹿和小羊也相约来到果园里(电脑出示:小鹿从左边走出来)。果园真大呀!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个问题(配画外音):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这时,迎面走来了小羊(电脑出示:小羊从右边走出来)。想一想,小羊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1:从小羊这边看,梨树在哪一边

    生2:小羊的前面是谁

    生3:小羊在小鹿的哪一面小鹿在小羊的哪一面

    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以及被充满童趣的场景所吸引,学生都有了想说的欲望。以下的学习,教师适时组织了小组讨论。在随后的观察动物运水果的情景提问题和观察动物摘水果的情景提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各小组发言非常踊跃,下面是小组的发言摘录(每个问题都指名学生回答)。

    小组1:请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推水果车走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又是谁

    小组2:请问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些动物推了什么水果

    小组3:请问谁运苹果谁运雪梨运苹果的车一共有几辆运雪梨的呢苹果一共有几筐雪梨一共有几筐

    小组4:请问小免的前面有几只动物在推后面呢

    小组5:请问从前面数小猴子排第几从后面数呢

    小组6:请问这些动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小组7: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3只,请问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小组8:谁在梨树下谁在苹果树下谁在梨树上

    小组9:小兔在谁的下面小猴在谁的下面,谁的上面

    小组10:在小兔上面的动物一共有几只

    小组11:原来有4只兔子捡雪梨,后来走了1只,现在还剩多少只兔子捡雪梨

    小组12:请问在我们参观果园时一共遇到了几只小动物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请把你遇到的问题在班上说一说。

    生1:有一天,妈妈、姐姐和我去吃肯德基,我们正在吃的时候,见到张小君和她妈妈也来了。请问我们两家一共几人去吃肯德基了

    生2:我原来有6枝铅笔,用了2枝,剩下几枝下课铃响了,一双双小手还在高高地举着。教师只好让学生回去认真观察身边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说给爸爸妈妈听,再记在本子上,到班上交流。

    总评:

    1.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

    这是一节场景型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整节课以参观果园为线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果园的情景是否感兴趣、是否熟悉,是能否上好这节课的前提。课始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参观果园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故事之中。到了果园后,映入眼帘的是果实累累的果树林,学生对果园的情景立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主题图的场景分四个层次呈现:果树林的场景+小鹿、小羊到果园参观的场景升动物运水果的场景+动物摘果子的场景,这样既让学生有渐入佳境之感,又便于学生从大量的信息申选择相关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探索为主线,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观察场景、收集信息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教师引导性地以小鹿身份提出了一个有关方位的问题:《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个问题这既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意义,又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其余大量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来的,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诸如请问这些动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这样的问题。总之,学生在学习活动申,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情趣及数学的价值。

    3.组织学生用恰当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把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当学生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时,通过小组交流,在求异探索、互说互议中获得更多的展示自己和取长补短的机会,培养合作意识。

    4.在问题情景申培养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要,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合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变学答为学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

    5.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节课除了让学生在参观果园的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外,结束前,还把学生的思绪从虚拟钠果园带回现实世界,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把这一认识活动延伸到诵外,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感受数学的作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大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