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2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网络文章值得一读,希望您能从本文中找到所需的参考信息。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 教案课件的准备有助于新老师有更多的自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3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讨论

    ①发现问题

    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察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独立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因为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根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经验,学生发现不了规律。在学生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接着重新去探索。】

    ③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发现和根据发现引发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的发现和猜想是什么?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察发现,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

    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单又有代表性?

    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累数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圈出3的倍数。

    92753620665305177999999

    11149165598865513122227203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不是3的倍数?

    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知识?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通过找数、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练习二p38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师: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班的同学们都很棒。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师: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两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说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进行表示呢?——一个整体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深入理解了四分之一的含义。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准备好了吗?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师:刚才我们把4个苹果、8个三角形分别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找到了1/4。现在请你继续观察,还能发现其他的分数吗?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1)说说3/5的意义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那你希望,长江受污染的水体占长江水体的几分之几呢?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4)

    学习目标:

    1.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乘除数量关系和一个量

    2.知道字母与数相乘的习惯写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主题图,理解题意。

    (1)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2)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3)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千克。

    2.找规律,看看下列字母各代表什么数。

    n脳5=15

    n=_______

    2、4、6、m、10、12

    m=_______

    二、课堂达标

    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格式。

    x脳y()7脳a()1脳a()y脳3+9()

    2、下面例子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写作m脳2()a脳b写作ba()

    1脳a写作1a()。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及建立符号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1、师:同学们吃过肯德基吗?

    生:(。。。吃过。。。)

    师:那你们谁能说出肯德基的字母表示?看谁平时能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举手回答。

    生:(一个老头,KFC)

    师:非常好,看来你非常善于观察。

    2、师:平时有同学玩过扑克吗?你知道它们中的J、Q、K是什么意思吗?

    生:(玩过。。。。代表11、12、13.。。)

    师:还有,生活中我常常听见有同学说这样的话:我都讲了N遍了,你怎么还不会!N遍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遍)

    3、师:以上这些字母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语文上的鲁迅写的小说《阿Q正传》,英语上UK是英国的简写,等等非常之多。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好处呢?

    生:(简洁,方便,便于记忆)

    4、师:比如我们以前学习的交换律a+b=b+a等,这些字母表达式,非常简明易懂的把数学中的规律给表达出来了。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数学领域里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数量和数量关系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

    师: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用23根小棒,那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呢?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呢?依次类推,照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生:不能)

    师:那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三角形的个数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①摆几个三角形,小棒根数就有几个3.

    ②小棒的根数总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③可以用三角形的个数3表示小棒的根数。

    师: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小棒的根数是()()

    板书:摆a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是a3

    师:追问,a个三角形究竟是指几个三角形?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以表示小数吗?指出:这里的a可以是任意的自然数,但不能表示小数。

    师: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仅可以用a表示,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表示,但这些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限制的。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

    师:听懂题目的意思了吗?用什么数量关系来列示呢?

    师:课件出示,依次表示行驶50千米,74.5千米,b千米后所剩的千米数。

    追问:这里的b可以表示哪些数?b能大于280的数吗?

    师:小结,这里的b不仅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小数,但都因是不大于280的数。并且如果知道b的数值,就可以求出剩下的千米数。课件出示。

    3、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指明读题,独立填表,学生填表后追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怎样的数?a=10,妈妈多少岁?如果a=15呢?

    4、教学例3

    师:大家还记得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吗?

    生:。。

    师:课件出示,如果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你能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生: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a4.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

    师:板书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

    直接指出:具体的数与字母相乘时,通常采用简便写法。如a4或4a都可以把简写成。。写成4.a;或者省略乘号,写成4a.在省略乘号时,一定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两个字母相乘时,通常也采用简便方法。如aa既可以写成a.a,也可以写成,读作a的平方。反之a的平方表示aa,那b的平方呢?mm呢?

    生:。。。。

    师:指出,刚才大家写出的C=4a和S=a,这里使用的字母都是数学里已经规定的,一般不用其他字母替代。

    师:如果a1或1a怎样简便书写?

    指出,一个字母与1相乘时,写法可以进一步简化,直接写a。

    三、实际应用,内化拓展

    挑战一

    课件出示练一练1

    教师强调简写方法,学生审题,举手回答。

    挑战二

    课件出示练一练3

    独立完成,交流讨论。

    挑战三

    练习十八第一题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呢?b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呢?

    指出:这里的a表示的是单价,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b表示的是本书,只能是整数。

    挑战四

    练习十八第二题

    先说说题目中x,y分别表示什么路程,再独立完成填空。

    挑战五

    练习十八第三题

    学生读题,举手填写,师生共同分析。

    四、回顾总结,感悟延伸

    1、课大家掌握了什么?(举手回答)

    2、介绍代数之父韦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闯关卡、评价卡、星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去数学城堡中玩闯关游戏好吗?

    生:好!

    师:准备好,出发!

    师:(播放幻灯片)咦?想进数学城堡可没那么容易,打开城门是需要密码的。密码提示(1):“密码是1、2和3组成的两位数。”大家猜一猜密码是多少?

    预设:

    生1:12、13。

    生2:21、23、31、32。

    师:密码到底是多少呢?密码提示(2):“密码是组成两位数中的最小两位数。”

    生:12!

    师:你的反应可真快,答对了。送给你一颗乐思星!

    (播放幻灯片)欢迎进入数学城堡来闯关!

    二、探究新知:

    第一关:用1、3、7、9 这四张卡片能摆出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1、出示闯关指南(一):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第一关的题。

    (2)、保证不能重复,不能遗漏。

    (3)、每小组选出一名组员板演汇报。(要求:说出是怎样摆的。)

    闯关成功的小组可得一颗星!

    2、学生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记录员负责在闯关卡上进行记录。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3、利用展板展示汇报:

    预设:

    小组一:边演示边汇报:我们小组用1、3、7、9这四张卡片能组成13、31、17、71、19、91、37、73、79、97、39、93这十二个数字。

    小组二:我们小组也能排出十二个数字:31、79、71、37、19、73、13、39、97、17、91、93。

    小组三:我们小组和那两个小组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我们是这样做的: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是1,然后十位上是1的数字有13、17、19,完成后十位上再换成3,能组成31、37、39,十位上是3的数字摆完后再把十位换成7,组成71、73、79,最后再把9放在十位上,可以组成91、93、97。一共组成了12个不同的数字。

    师: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三个小组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对比一下,大家觉得哪个小组的方法更好?为什么?

    生1:我觉得第三组的方法更好,因为他们这样做就不容易遗漏,也不会重复,更节省了排列的时间。

    生2:我也觉得第三组的方法好,因为他们是按顺序排列的,这样不仅没有落掉数字,也没有重复。

    师:嗯,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那我们奖励一、二组各一颗星,奖励第三组两颗星,并且请为第三组同学的精彩表现鼓掌!

    4、教师小结方法:

    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向第三组的同学那样进行演示,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完成后十位上再换一个数,从小到大,按顺序依次排列,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关:用0、1、3、5可以摆出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1、出示闯关指南(二):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第二关的题。

    (2)、要按一定顺序,保证不能重复,不能遗漏。

    (3)、每小组选出一名组员板演汇报。

    闯关成功的小组可再得一颗星!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第二关的题,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派组员汇报。

    预设:

    小组一: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但十位上不能是0。然后把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写完,它们分别是:10、13、15。十位上再换一个数字3,组成的两位数有30、31、35。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有50、51、5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各有3个,所以一共有9个两位数。

    ……

    师:这几个小组的同学可真棒,他们都按顺序完成了排列,并且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顺利的闯过了第二关,为他们每个小组都加一颗星。

    4、比较总结:

    师:第一关和第二关都是用4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第一关能组成12个不同的两位数,而第二关却组成了9个,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生:因为十位上不能是0。

    师:你的眼睛真亮,为你加一颗发现星!

    三、知识运用:

    1、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快速思考: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呢?

    生:20、24、26、40、42、46、60、62、64。

    师:大家还不快送上掌声!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按顺序完成排列,并且不重复、不遗漏,太厉害了,送你一颗智慧星!

    2、第三关:唐僧师徒四人坐在椅子上。如果唐僧的位置不变,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一共有多少种坐法?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可以将唐僧师徒四人编上序号,分别为① ② ③ ④,其中③的位置不变,然后按顺序排列为:① ② ③ ④;① ④ ③ ②;② ① ③ ④; ② ④ ③ ①;④ ① ③ ②;④ ② ③ ①。一共有六种坐法。

    四、小结,教师寄语:

    师:祝贺大家,闯关成功!

    今天我们一起在数学城堡中顺利地完成了闯关游戏,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充分的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智慧和力量,老师为你们每个人的精彩表现都点个赞,你们是最棒的!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只要你仔细观察,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用我们的知识一定会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小黑板、剪刀、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86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 让学生观察,回答提出的问题。(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老师接着提问:你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去发现认识的图形,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图形的世界。

    课件出示:

    学校大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问题: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学生进行猜测。师:要知道哪一个花坛大,需要知道它们的面积。师:你们会求它们的面积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设计思路:教师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感到亲切,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能激发求知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探究发现。

    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长形面积的时候,是怎么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数方格得到)小精灵告诉我们:教师点击出现它的话。下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底、高。长方形的长、宽。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请同学们书快快数一数,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吧。

    小组合作: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作业纸,并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教师填写表格。

    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个花坛一样大......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那么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方便吗? 生:不方便。..师: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化成已学过图形进行计算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好,我们就按的猜想去验证吧。

    (这里是我在上课前加上的,通过师生这两句对话,让学生由旧知自然过渡到新知,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2、面积公式的推导: 生:用剪和拼的方法。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转化我们学过的图形吗?怎样转化呢?怎样剪呢?

    师:第一步:画;第二步:剪;第三步:移。(板书:画、剪、移)那我们就动手来剪一剪吧!

    (1)分组合作:利用各组的材料进行验证。教师巡视。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是怎么转化的?谁来拼好了摆在桌面给老师看看,请两个同学来前面展示他们的作品,(指名上黑板前)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生:我先画条高,沿着高剪开,把这部分移过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怎样移过去呀?平着移到右边,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平移。师:还有不同的转化方法吗?

    (生:我在中间剪的)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吗?平移过去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展示学生的成果)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师: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

    ⑴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 ⑵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⑶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长,宽=高)

    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结合刚才一剪一拼的过程说说。生叙述方法(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出示课件,小结方法。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去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有效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板书:S=ah)。

    师:现在我们可以确定平行四边形是怎么计算了吗?好,下面我们就用计算公式来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吧。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打下基础。在本环节中,学生体会到独立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在教学中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例1

    出示例1(同桌讨论,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S=ah=6×4=24(平方米)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计算时,先写出面积公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体会字母表示的代数思想)

    三、分层练习, 强化应用。

    ?

    (设计思路:几道练习题从易到难有一定坡度,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教学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设计思路:通过“说一说”,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7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

    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页习题

    五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