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五年级可能性课件4篇
  • 五年级可能性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11

    五年级可能性课件4篇。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整理的“五年级可能性课件”将为您带来启示,希望本文内容能对您有所启发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的制作应该能够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

    五年级可能性课件(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99-100,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和对生活中几种常见游戏(或现象)剖析与解释,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教、学具准备:CAI课件;硬币;实验记录表;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的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还记得足球比赛开始前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吗?请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演示:如下图情境(教科书第99页的情境图)。

    师:请观察图片,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的?

    师:同学们说得对,他们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的,那么你们认为用这种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开球公平吗?

    [评析: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学生感到自然、熟悉,探究兴趣浓厚。]

    二、探究新知

    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师:刚才有人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看这种方法到底公不公平,好吗?

    师:在开始实验之前,同学们要弄清楚实验要求哦,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抛硬币40次,抛硬币时用力均匀,高度适中;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统计相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如下表);3、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看哪个小组合作最好,完成得最快!

    出现的情况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总次数

    出现次数

    师:弄清楚实验要求了吗?老师想问大家,第2条中的相关数据是指什么?你们打算如何得到这些数据?

    师:很好,我们要得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老师建议你们最好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那就动手开始实验吧!

    师:大家做完实验了吗?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

    小组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总次数

    1

    2

    3

    4

    5

    ...

    合计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吗?

    师:对,既有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但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接近吗?

    师:想一想,如果把我们全部小组的实验数据加起来,那么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还接近吗?

    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的次数、总次数分别求和。

    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仍然是非常接近的。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师: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就做过抛硬币的实验。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

    总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xx

    11988

    罗曼列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很接近。

    4、分数表示,科学验证。

    师:我们做过了实验,观察了数学家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师:对,它们的可能性相同的,你们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它们相同吗?

    师: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评析:让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理解、感悟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及数学家实验数据验证,使学生不仅体会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且感受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三、应用拓展

    1、师:刚才的学习,你们表现得很棒,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会不会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问题,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师:好,请看第一题,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着1、2、3、4、5、6.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都是......?(出示教科书练习二十第1题)

    师:这么多同学举手想回答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该叫谁回答了。这样吧,我把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叫红组、黄组、蓝组,设计一个转盘,转盘上的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相应颜色的组就获得答题资格,答对就奖一面红旗,看哪个组的组红旗多就算赢,好吗?

    课件出示方案一(如下图):转盘上红色占一半,蓝色、黄色各占。

    方案一

    师:你们觉得这个转盘设计得公平吗?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那怎样设计转盘才公平呢?

    师:就按照你们的修改意见,改成三种颜色各占的转盘。

    课件出示方案二(如下图)。

    方案二

    师:设计好转盘后,我们就开始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来回答第一题,好吗?

    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2、师:恭喜你们获得了第一面红旗。我们看下一题,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再在小组中交流。转动转盘,决定谁回答。

    3、师:看来难不倒你们,继续看下一题,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停在红色区域呢?(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再在小组中交流。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4、师:请看下一题,6个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课本练习二十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5、师:今天的智力大比拼到此结束。看看哪个组获胜?

    师:如果我们的智力大比拼继续下去,一定是这个组获胜吗?

    师:为什么不一定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吗?

    [评析: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游戏中进行巩固、应用、拓展性练习,体验游戏的公平性,再次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要使游戏公平,游戏中的事件发生必须是等可能性的。]

    四、收获与感受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对这节课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总评]本课教学设计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1、在活动中领悟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抛硬币(40次),抛长方体等实验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的兴趣。

    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正确地处理了教学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重活动,更重思维含量!多次引导学生透过游戏展开思考,把操作活动和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提升了数学活动的价值。

    2、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足球比赛、抛硬币实验、飞行棋游戏、转盘游戏、老鹰抓小鸡游戏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能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透过这些常见的活动,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喜欢数学。

    使用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转盘开展智力大比拼的游戏,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应用拓展新知识,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五年级可能性课件(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B]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五年级可能性课件(篇3)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

    石头

    石头

    石头

    小强

    剪子

    石头

    结果

    小丽获胜

    小强获胜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五年级可能性课件(篇4)

    教学内容

    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分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知识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课堂练习

    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追记

    本课是在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基础上学习事件的可能性,这时候要看看总共有多少基本事件,每种基本事件有几种结果,占用了所有基本事件的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事件的可能性

    jK251.COm精选阅读

    课件推荐: 《可能性》教学设计.doc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课件推荐: 《可能性》教学设计.doc”,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了解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会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形成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判断能力。

    3、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大小。

    4、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

    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会根据影响因素判断可

    能性大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演示法。

    学法:合作交流,实验验证法。

    教学准备:课件、扑克牌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这里有三个装有小球的盒子(课件出示),如果老师想要一次就能摸出一个白球,你们建议我从哪个盒子里摸呢?

    生:从A盒摸。

    师:为什么不建议我从B盒或者C盒摸呢?

    生:B盒与C盒可能摸出白球,但都不一定一次就能摸出白球。

    师: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白球,那这两个盒子中哪个摸到的白球可能性较大?为什么?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生可能回答B盒白球更多一些)

    师:真的如此吗?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吗?可能性大小又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四个红棋子和一个黑棋子。

    问:从中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

    生: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师:摸出一个棋子,那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呢?

    学生思考,猜测

    师:刚刚只是同学们的猜测,而猜测并不能作为依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我们来试一试吧!

    (2)安排实验过程

    请一名学生摸棋子,底下的同学们将棋子的颜色大声说出来,一名学生记录。所有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要求: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

    讲解记录方法:制作像这样的一个表格(出示表格),在记录这一竖列用“正”字笔画去记次数,在次数一列用数字写出记录的总结果。

    (3)交流记录结果

    师:通过实验结果,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讨论

    (4)小结:取出红棋子的次数要多些,也就是取出红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5)讨论:再取一次取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

    2、进一步证实、总结规律。

    (1)提出猜想

    在每一小组,老师都放了十张扑克牌,其中八张黑的,两张红的,从中摸出一张,摸出的是红色可能性大还是黑色可能性大?为什么?(学生猜想)

    (2)实验证明

    这仅仅只是同学们的猜想,还需要大家用实验来证明它。

    实验要求:组内同学做好分工,其中一个人负责洗牌,一人负责记录,一个人负责汇报,其他组员轮流抽牌,共抽20次。

    (3)汇报实验结果

    (4)引导小结:从这些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教师小结:因为黑桃在总数中占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知识总结师设疑:可能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以摸棋子为例,可能性的大小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得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得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越小。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能否准确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摸棋子活动的准备。)

    二、摸棋子实验A

    1、教师提出摸棋子的活动和用“正”字记录黑白棋子的出现次数的要求,全班同学轮流摸棋子。

    (设计意图:学生猜并摸出棋子,亲身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交流学生统计的情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的过程,为下面的交流作铺垫。)

    3、提出:观察全班摸棋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从全班统计结果的描述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为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积累直观经验和素材。)

    三、摸棋子实验B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9个黑的,1个白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全班进行摸棋子实验。然后整理统计记录。(设计意图:改变事物的条件,让学生猜测,再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理推理能力,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让学生观察描述统计结果。

    然后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观察描述摸棋子结果的过程中,感受摸棋子实验的意义,初步体验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次数和盒子中放的这种颜色的棋子个数有关系。)

    四、摸棋子实验C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1个黑的,9个白的,让学生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然后整理统计结果,填在表(三)合计栏中,并和大家猜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猜测、实验,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两次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再次体验到,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和放入盒子里这种颜色棋子的个数有关系。)

    五、可能性大小

    1、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次数跟盒子中棋子个数有关系吗?得出盒子中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数就多,反之就少。

    (设计意图:在亲身实验的基础上,认识盒子中放棋子的情况和摸棋子结果的关系。)

    2、教师介绍可能性大小的含义。鼓励学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的结果。

    (设计意图:理解可能性大小的部分意义,学会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结果。)

    六、课堂练习与问题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里有一枚硬币,它就在我的拳头里,你们猜猜它会在哪只手里。[猜三次]硬币到底在哪只手里,我们只能靠猜测,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这就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出示课题;《可能性》

    (评析;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摸球活动

    师:下面咱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这有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了一些球,下面请同学来摸看看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摸球]

    师:谁能根据这些同学摸球的结果来猜猜盒子中装的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摸的结果呢?[学生回答]当我们摸的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描述。板书:一定

    2、小组摸球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个盒子,我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来摸一次,大家记录结果这次的摸球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摸完各小组汇报]

    师:那么根据我们摸球的出现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学生总结]反问:在老师的盒子里能摸到白色的球吗?为什么?

    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可能呢?[学生想办法]看来事情有时是在发生变化的,有时不可能的事情会变成可能。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来探讨可能发生的情况。)

    3、六个例子

    师:我们刚才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老师这有生活中的六个例子,我们来判断一下[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三、动手操作

    师:看来我们都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不过我们只是说一说。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装球、摇奖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良好合作学习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解释生活中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游戏设谜

    师:小朋友平时最喜欢玩什么?

    生1:我最喜欢玩皮球。

    生2:我最喜欢跳绳。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一边玩一边学知识,好吗?(学生一听和老师来玩,顿时兴奋起来)我们先来玩一个电脑游戏大爆破。

    游戏规则:点击气球,击中一个气球,气球破后就有一个奖品落下,奖品是苹果或梨。分三组进行,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一组,得到苹果多的算赢,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做好统计。比赛结果如下:

    苹果梨

    男生

    女生

    老师

    师:谁得到的苹果多?谁赢了?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后,老师一脸沮丧:我怎么就得不到一个苹果呢?而女同学却又有苹果又有梨呢?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都有点犯难,教师说:你们想知道吗?等我们学完这一节课的知识后你们就明白了。

    (出示课题:可能性)

    [评析:一个电脑游戏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用一个疑问促使他们思考,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操作中体验新知

    活动一:摸球。

    1.教师出示三个黑袋子,告诉学生袋子里装着白、黄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让3个学生分别选其中一个袋子分别摸5次,看谁摸出的黄球多。

    第一个学生上来。教师和蔼地问:你想要哪个袋子?希望你运气好,能摸出好多个黄球。

    结果他摸出3个黄球、2个白球。教师打开袋子,让全班学生看清袋子里有黄球,又有白球,追问:他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一定是黄球吗?

    生:不一定摸到黄球。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有可能摸到黄球。

    师:那你能把刚才摸球的情况用可能这个词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袋子里装有白球和黄球,我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

    师:说得真好,掌声鼓励。

    根据后两个学生的摸球情况,继续引导学生说出一定不可能。

    师:摸球好玩吧?那大家在小组里一起摸摸。

    2.小组内摸球。要求:小组长拿出三个分别装有红球、绿球、红球和绿球的不透明袋子,组内每个成员自选其中一个袋子各摸5次,看看谁摸出的红球多。每人再用可能一定或不一定说说自己的摸球情况。

    3.反馈:小组派代表说说组内的摸球情况,要求用上可能一定或不可能。

    [评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动口、动脑,使得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非常具体、生动。]

    三、联系生活,巩固认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也有很多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还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小朋友能举例说说吗?

    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生1: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

    生2: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生3:雁来红不可能是木本植物。

    师:为什么?

    生3:因为它是草本植物。

    师:哦,说得真好,你让老师长见识了,老师谢谢你。

    (此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4:机器人一定不会流泪。

    生5:时间不可能倒转。

    师:所以我们要(故意停顿)

    珍惜时间。学生接着说。

    生6:人不可能不犯错误。

    师:关键是我们错了要

    错了就要改。学生又接着说。

    生7:妈妈今年可能会带我去外婆家过寒假。

    师:噢,你们家已经在计划怎样过寒假了。

    生8:明天可能会下雨。

    生9:小鸟不可能在水里飞。

    生10:(受到启发)鱼儿不可能在天上游。

    [评析:看,学生说得多好!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是人们交流的基础,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感觉到你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之后,才肯向你敞开心扉。尊重学生,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与学生实行心灵的沟通与思维的碰撞,这样的课堂才会温馨宜人,才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再次体验,加深感受

    活动二:摇奖。

    师生对话:你们看过摇奖吗?(看过)你们也想来摇奖吗?你想得到什么奖品?(足球、篮球、钢笔)

    教师出示一个圆形转盘:盘面上有红、黄、蓝三色,上面分别写有奖品:太阳、白云、蓝天。提问:你们在这个摇奖过程中能得到想要的奖品吗?

    生1:我不可能得到足球。

    生2:我不可能得到篮球。

    师:那你们可能得到什么?

    生1:我可能得到蓝天。

    生2:我可能得到太阳。

    师:好,上来摇奖吧。祝大家好运。

    学生有的摇得蓝天,有的摇得白云,在摇奖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评析:教师准备的奖品让学生出乎意料,且又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去设计的,这是对教材资源的深层挖掘。蓝天、白云、太阳不仅给课堂带来一种诗情画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领悟大自然的美,获得一种美感,而且也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活动三:装球。

    想一想,根据要求,每次袋子里该放什么球?小组讨论后再装。

    1.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

    3.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

    反馈汇报。(略)

    [评析: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是惟一的。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注重问题的延伸和拓展,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深化。]

    五、总结揭谜

    师:小朋友玩得高兴吗?在玩的同时你学到了什么?

    生: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的是一定会发生的。

    师:那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老师得不到苹果吗?为什么女生得到了苹果又得到了梨?而男生得到的全是苹果呢?

    我知道,我知道!学生一脸得意:我猜男生的气球后面藏的全部是苹果,所以得到的全是苹果;女生的气球后面藏着苹果和梨,所以得到了苹果和梨;而老师的气球后面全是梨没有苹果,所以不可能得到苹果。

    师: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显示:气球后面藏的礼物果然如学生所说的一样。

    [评析:揭谜与前面的设谜互相呼应,同时也是所学新知识的应用,这样就使得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了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4】

    本单元有三个教学内容,依次是按照大小顺序分段整理数据,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统计活动经验,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可能性不相等会影响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而修改或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规则。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的你知道吗,分别介绍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世界博览会和我国上海市获得20xx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五位著名学者进行抛硬币试验所获得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反映的等可能性。本单元的最后是实践活动《了解我们自己》,让学生用统计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班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等数据,从而了解自己班内的一些情况。

    1分段整理数据。

    分类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

    (1)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段整理是常用的处理数据的方法。

    第70页例题提供了鼓号队40名队员每个人的身高厘米数以及适宜穿小号、中号、大号服装的相应的身高数。要解决的问题是为梅峰小学鼓号队队员每人购买1套服装,需要购买每种服装各多少套。这样的问题与情境能引发学生主动地按120~129cm、130~139cm和140~149cm去分段统计,从各身高段的人数确定各种服装应购买的套数,从中体会到分段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想想做做第1题提供了四年级二班21名女同学1分钟做仰卧起坐的个数,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有些女同学只能做二十多个,有些女同学做了三十多个、四十多个,还有些女同学做了五十多个,因此可以分20~29个、30~39个、40~49个、50~59个这样四段进行统计。经过统计和填表让学生说说这个班女同学做仰卧起坐的情况,看到1分钟做二十多个和五十多个的人都是少数。多数女同学1分钟能做三四十个,这是整体的情况。通过这些议论,学生能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分段统计。

    想想做做第2题摘录了20xx年4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这47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各不相同且差异比较大。把空气质量按污染指数分成三段,并把这三段数据分别描述成空气质量状况为优、良、轻度污染,就能清楚地反映这一天这些城市空气质量的基本情况。教学时,既要学生学会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体会分段整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知道是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实际情况的有效方法,是常用的统计方法。

    本单元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把数据分成几段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2)给学生留出了统计各段数据的活动空间。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会了分一分、数一数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在一年级(下册)学会了分类用符号记录信息,在三年级又学会了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这些方法都可以用到本单元的分段统计中来。第70页例题在明确了把40名鼓号队员的身高分三段统计后,统计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在身高记录单里先数出身高120~129cm的人数,再数出身高130~139cm的人数,最后数出身高140~149cm的人数。也可以先设计一张身高分类记录单,然后从1号到40号依次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分类记录。教材要求学生采用画正字的方法,并提供了分类统计的记录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统计数据有哪些方法,比比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想想这里为什么选择画正字的方法,从而提高数据统计的能力。想想做做各题希望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数方法,并相互交流使用的方法。

    在分段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并把各个数据正确归属到统计表里去。在统计表里算出合计数能及时发现遗漏或重复等错误。如果例题的统计表里三个身高段的人数和不是40,可以肯定在分段计数时发生了重复或遗漏的情况,必须找到原因并及时改正。有些统计表里虽然没有合计数的栏目,也可以通过求合计数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那时的统计图里1格只表示1个单位,如1格表示1人、1只、1个、1件本单元继续教学条形统计图,统计图里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如1格表示5票、100m、100万吨、500km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看懂统计图呈现的数据,也能更方便地用直条表示自己在统计活动中获得的数据。

    (1)让学生在看图、画图等活动中了解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条形统计图里的1格不仅能表示1个单位,还能表示多个单位,而是出现许多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看图、说图时注意到图里的1格表示了多个单位。第75页例题是反映20xx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决定20xx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时,第一轮投票各个城市的得票数的统计图。教材问学生你知道这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让他们在看统计图和交流得票数时明白这一张条形统计图里1格表示5票。试一试根据第三轮投票中三个城市的得票数在统计图里画相应的直条,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图里的1格表示5票。

    想想做做共四道题,其中两道是在条形统计图里获取数据,另两道是在图中画直条表示数据。在这些条形统计图里,1格都表示多个单位,有的1格表示100m、有的1格表示100万吨、有的1格表示5枚,有的1格表示500km。通过这些题的教学,学生就明白了统计图里1格能表示多个单位。在教学第75页的例题时,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统计图的1格只表示1票,那么画图的过程会怎样,画出的图又会怎样,使学生对1格表示几个单位的合理性会有更多的体会。

    (2)加强利用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等活动。

    第76页试一试除了从统计表里可以看到第三轮投票中莫斯科、丽水和上海这三个城市各得的票数外,还可以挖掘出许多信息。如果把第三轮的得票数和第75页第一轮的得票数比一比的话,就能发现在第一、二两轮投票中淘汰了哪两个城市;还能发现在第一轮投票到第三轮投票莫斯科的得票数没有变化,丽水和上海的得票分别增加了4票和8票,原来投弗洛兹瓦夫和克雷塔鲁这两个城市票的成员国改投了丽水和上海的票如果把这些内容都从统计图中挖掘出来的话,学生就能知道更多的事实,学习兴趣也会更浓。

    第77页想想做做第2题根据图中我国2000~20xx年棉花产量,通过观察能比出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通过减法计算能算出20xx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多少万吨。教材还鼓励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

    (3)适当变化条形统计图的形式。

    过去数学教材中的条形统计图形式比较单调,一般只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直条都是竖直的。近几年各种媒体上的条形统计图越来越多,形式多样、活泼美观。为了适应这些新的情况,本单元中的条形统计图也注意了形式的变化。第77页表示我国2000~20xx年棉花产量统计图选用了圆柱体的直条,使条形统计图具有立体感;第78页第4题表示我国四大河流长度的直条是横着从左往右画的,与河流的形态相似,显得更直观,容易被人接受。

    条形统计图在形式上的一些变化,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启示学生创造性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个性的直条。

    3体验游戏设计的公平性。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把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修改成公平的规则。

    (1)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第79页例题,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1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教材把这样的摸球活动通过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玲赢变成比赛游戏。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知道,由于口袋里红球的个数多、黄球的个数少,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大,摸到黄球的可能小。从而作出判断,小明赢的可能性比小玲大。例题先让学生分小组摸一摸,验证自己的判断,然后提出上面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对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提升到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评价上,体会小明赢、小玲输的主要原因是设计的游戏不公平。想想做做第1题里方方和圆圆用转盘做游戏。第一次游戏用的转盘上红色区域比蓝色区域大得多,所以方方赢的可能性比圆圆大。第二次游戏用的转盘上红、蓝两种颜色区域的大小相等,各占转盘的一半,所以两人都有赢的可能,而且可能性是相等的。通过这两次游戏,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怎样是公平的游戏、怎样是不公平的游戏。第2题能让学生知道如果是公平的游戏,那么口袋里黄球和红球的个数应该相同。如果口袋里黄球和红球的个数不相同,那么这样的游戏是不公平的。还能让学生明白,决定这个游戏是不是公平,与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球以及其他颜色球的个数都没有关系。

    (2)鼓励学生修改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

    第79页例题在学生明白原来的游戏规则不公平的基础上,继续提出要求:怎样在口袋里放球,游戏才是公平的鼓励学生在小组里重新设计游戏。设计的方案是开放的,可以增加黄球的个数,可以减少红球的个数,还可以让红球与黄球的个数都增加或都减少。只要口袋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游戏就是公平的。教材不仅让学生设计,还让他们验证自己的设计。

    想想做做第3题,由于10张牌里比5大的有6、7、8、9、10共五张,比5小的只有1、2、3、4四张,因此,原来的游戏设计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游戏方案不止一种,教材让学生自己设计,还通过做一做游戏验证自己的设计。

    要注意的是,公平的游戏设计是摸到两种球(两种牌)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即游戏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在进行摸球(摸牌)活动时,记录的摸到红球次数与摸到黄球次数不一定相等,当摸的次数很多很多时,摸到两种颜色球的次数会比较接近。这种比较接近就印证了可能性是相等的,游戏是公平的。正如第81页你知道吗里的五位学者抛硬币,从理论上说,硬币落下时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试验时,两种面朝上的次数只是很接近,很难做到正好各占投币次数的一半。

    4实践活动《了解我们自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统计方法。

    这次实践活动大致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是选择课题。教材先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你还想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体重情况、年龄情况、生日情况以及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等,并从中选择一个内容作为自己实践活动的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一方面能调动他们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身边有许多情况可以去了解、去研究。

    第二步是设计统计活动方案。为了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某一种情况,为了进行自己选择的实践活动,思考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需要到哪里去收集资料收集些什么怎样记录怎样整理并作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数据记录单等。

    第三步是实施预案。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统计活动,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在统计表里或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

    教材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独立设计、独立实施,培养学生统计活动的能力。为了减少制作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时的困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空白的表格和统计图,供他们选用,每个小组只要用到其中的一张表或图。

    第四步是相互交流。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包括选择了什么课题,怎样预设方案,在统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经过统计清楚了什么情况,以及在生活中应用统计方法的体会等。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5】

    本单元教学两部分内容:一是统计知识,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二是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第96页例题统计小红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图画呈现的是一个确定事件,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经验,把三种家禽分别计数。白菜卡通指出每个方块表示1只家禽,示范了3个方块表示3只鹅,学生继续用方块分别表示鸡与鸭的只数就不困难了。三种家禽的只数都用方块表示,显示了方块图只表达物体的数量,不表达物体其他属性的特点,这是统计图的本质特点。学生在画方块的时候体会到这一点,也就初步感知了统计图。以后还会把排在同一列的若干个方块连起来,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条形统计图。想想做做和练习十第1题,除了用方块图表示数量,还安排了通过调查获得数据以及用画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内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体会统计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

    可能性研究的是不确定现象,因为在不确定现象里,事情的发生会有两种或多种可能。通过不确定现象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全面而仔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初步教学不确定现象,选择简单而有趣的事情作为研究对象。第98页例题从不同的口袋里摸球,在都是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摸到红球;在有红球也有其他颜色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不是红球。前两种情况是确定现象,第三种情况是不确定现象。从确定现象过渡到不确定现象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不确定现象,教学重点是不确定现象。教学这道例题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摸球应在随机状态下任意进行,让各种情况都有发生的可能。透明的口袋能让大多数学生看到里面球的颜色,而蒙住眼睛摸球是在看不到球的状态下随意地摸。当然,不透明的口袋里球的颜色看不到,不蒙住眼睛也能任意地摸球。二是可能性是事情发生之前,对将发生结果的预测。图画里小芳等三人的手还在口袋上方,正准备摸球,创设了让学生预测结果的情境。若是把球抓在手里了,事件就发生了,结果也有了,就不是可能性的问题了。三是学生摸球是为了验证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红球以及可能是红球,也可能不是红球等判断。所以,摸球一定要在对结果有了预测之后适量进行。试一试加强对可能性的体验,转盘上有三种颜色,指针转动后停在每一种颜色上的可能都存在,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的。如果个别学生提出指针还可能停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这些预测是正确的,不能否定。对此,既不要绝对化地说指针停在哪里只有三种可能,也不要过多突出指针还可能落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这道题要让学生在新的情境里主动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练习十第3题里的方块图,既是摸球活动过程记录信息的工具,也是摸球活动结束后呈现数据的形式。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

    三、巩固练习

    P1096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学生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的事件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不可能发生;

    2、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重点:

    知道有的事件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不可能发生。

    教学难点:

    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具准备:

    课件,转盘,口袋,小球,扑克牌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一个大的转盘在讲台上;(上面有三个区域,红色占二分之一,黄色和蓝色各占四分之一)

    2、提出问题并请学生回答:用力转动圆盘,能确定指针落在哪个区域吗?学生亲身体验,并尝试回答问题。

    二、新课

    1、从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

    小组合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10次,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师:在摸球活动中,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实验后填表并回答问题。

    2、试一试

    (1)在下面的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2)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学生实际操作后,讨论问题。

    3、(1)把下面的扑克牌打乱次序后反扣在桌上,任意摸出1张,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

    学生小组实验,讨论结果。

    (2)如果把红桃4换成黑桃4,从中任意摸出1张,摸出的扑克牌是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

    小组合作,把上面的4张扑克牌打乱次序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出1球,摸后放回,再打乱后继续摸,一共摸40次。将每次摸到牌的花色记录在下表中。

    统计结果能说明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吗?学生实验后总结结果。

    4、练一练

    (1)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是红球吗?

    (2)从哪个口袋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学生动手实验,回答问题,总结结论。

    三、拓展举例

    这里有五张卡片,分别画有象,虎,燕子和喜鹊,其中大象卡片有两张,从5张卡片中任取一张。

    问题一:小娟喜欢燕子,她一定取到画有燕子的卡片吗?

    问题二:取出画有哪种动物卡片的可能性最大?学生独立思考并有答案,全班交流。

    四、小结

    今天的内容,你学会了吗?

    你能判断身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吗?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

    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

    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

    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

    1、引出可能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出示转盘)

    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XX可能会赢,XX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书:(一定--确定)

    (不可能--确定)

    3、小结: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习(课件出示)

    (1)小红说: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操作活动探索规律

    1、出示活动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时候要按顺序,不能抢。

    (2)摸之前将棋子摇一摇,任意摸出一个,小组长记录是什么颜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组长统计一共摸了几次,白棋几次,黑棋几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摸球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摸球情况。(师将学生的摸球的情况统计在记录表中)仔细地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袋子里装有什么颜色的棋子,以及两种棋子数量的多少。

    4、验证猜测结果

    5、师小结: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证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数量)数量

    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少。那么两者的数量相等或差不多时,它们的

    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应用

    我们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现在我们再来玩玩这个飞镖游戏吧(请两位学生上来)

    (1)猜猜他们两个投在那个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学生投了几次之后,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随机察看情况)

    2、定分

    老师这儿有一个没有定分的飞镖,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奖

    瞧,元旦马上到了,一百商店举行摸奖活动,规定凡是摸到白球均可获得价值100元的精美礼品。你会选择那一只摸奖工具箱。(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9】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与公平性》

    一、说教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于以上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实验法;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复习铺垫,谈话倒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学校正在组织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那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种方法来帮助他吗?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指出,体育老师必须先选择一种比赛公平的方法,这样两个班的同学才能接受。3、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整理出几种典型的方法(抛硬币法、石头剪刀布法、转盘发)4、请同学们帮助体育老师找一种公平的方法。(目的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导入课题。)

    (二)自学尝试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提纲;1、每小组选择一种你认为公平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进行试验、验证。(最好每种方法各有2个组来学习),分好组之后,每组分别领取学习提示,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抛硬币的学习提示;1、抛硬币20次,记录证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占多少次?。2、观察试验结果,看发现什么?3、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几分之几?4、结论:是否合理?

    转转盘法学系提示:1、转盘上两种颜色的区域各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红色占三分之一。蓝色占三分之二)

    2、用力转动圆盘20次,记录指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次数?3、计算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4、结论:合理还是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石头剪子布法:1、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2、每班获胜的结果有几种?3、每班开球的可能性是多少?4、公平吗?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感受到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获取新知识。)

    三、展示交流:

    每组选择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试验情况。其他同学可以对他们的展示进行提问,形成争问抢答的局面。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点拨指导:

    每一种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怎样计算它的可能性,如:抛硬币:10朝上,10次朝下,10÷20=1/2;石头剪子布法:一共有3×3=9种可能情况,上述9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获胜的结果有3种,平局3种,数的结果3种,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二十1、2题

    六、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指示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的表现。

    老师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竞争,决不能投机取巧。

    板书设计:抛硬币 转盘 石头剪子布

    公平 不公平 公平

    红蓝各占一半

    [课件参考] 可能性教学设计wps版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件参考] 可能性教学设计wps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义,用分数表示等可能性

    难点: 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白球、黄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玩个比赛好吗? 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都装有了6个球,老师想跟同学比赛,看谁能摸得到白球,比比谁的运气好(老师盒子里装6个白球,学生的一个装6个黄球,另一个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

    师生比赛。

    思考:你能猜出老师运气好的奥秘吗?

    估计回答:

    1、老师的盒子装的全是白球,所以一定摸到是白球。

    2、一个盒子里装除了白球还有其他颜色的球,所以摸到的可能是白球。

    3、还有一个盒子没有装白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白球。

    板书: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事物可能发生,有的事物不可能发生。今天我们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板书: 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最喜欢课外活动,你们看参加课外活动的小朋友可多了。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

    老师让我们红队先开球吧!还是让我们黄队先开球吧!…

    谁先开球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公平的办法。

    学生汇报

    1、石头 剪子 布

    2、转转盘

    3、抛硬币

    介绍:国际足球比赛一般采用抛硬币办法决定谁开球,你们认为抛硬币的方法公平吗?为什么?

    我们来做抛硬币实验来验证。

    2、活动体验,感受过程

    抛硬币游戏

    游戏规则:

    1、竖着把硬币放在2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落在桌面,每组抛20次。2,用“正”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3,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组的情况并填好记录表,组内同学共同校对。4,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教师统计

    >>

    组别

    抛的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合计

    观察每小组的实验结果,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不是各是1/2?

    小结: 抛硬币的次数越多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越接近1/2现在我们就把全班的实验结果加起来,看看是不是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越来越接近1/2。

    正面朝上 1/2 板书: 抛硬币 可能性相同都是1/2 反面朝上 1/2 四、巩固拓展

    放学以后,你喜欢做什么?(看动画片)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

    1、(出示课件:小明喜欢看动画片《电击小子》小丽喜欢看《羊羊快乐的一年》,但只有一台电视机,该怎么办)

    生:他们可以抽扑克牌解决。

    生: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来解决。

    生:可以掷骰子来解决。

    ……

    师:你们的方法很好,我们再来看小明和小丽的办法好吗?

    (课件:掷一枚正方体决定谁看动画片。小正方体共有6个面,每个面上标有数字1,2,3,4,5,6。如果朝上的数字是6,则小明看,如果朝上的数字不是6,则小丽看。)

    生:老师,这样不公平 。

    生:是呀是呀,小丽要耍赖了。

    生:我给他们改游戏规则吧!改为如果朝上的数字是1,2,3则小丽去,如果朝上的数字是4,5,6则小明去。

    生:这个办法对他们来说是公平的。都是3/6=1/2 师:你想的办法也很公平。

    小军不看动画片,他喜欢下飞行棋,你玩过飞行棋吗?怎样玩的?掷一个正方体骰子,朝上的面数字是几,就走几步。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掷出每个数字可能性一样吗?

    生:可能性都是1/6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正方体改成长方体,掷出的可能性一样吗?为什么?

    师:长方体的六个面不一样大,所以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不相等。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在游戏中知道了一件不确定的事情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例如,掷硬币掷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掷一个正方体的骰子,每个面掷出的可能性都一样。

    六、布置作业

    >>

    [课件借鉴] 《可能性》教学设计其一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件借鉴] 《可能性》教学设计其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运用有序搭配列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判断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事件可能性结果的探究分析过程,体验列举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会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1、出示单元主题图:回顾击鼓传花游戏中的公平性。

    说明:要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关键是看男女生获得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图,提出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跳房子)

    (2)他们用什么游戏来决定谁先跳?(玩石头、剪子、布)

    2、通过游戏方式理解游戏规则。

    两名学生玩“剪子、石头、布”的游戏感受这种游戏的多种情形。

    3、判断游戏是否公平:

    (1)你认为用“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跳公平吗?

    (2)怎样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呢?

    (3)在例2的学习中,我们看图就能发现男、女生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十八分之九,那在这幅图中你能直接看出他们获胜的可能性吗?

    4、自主探究,验证规则公平性。

    (1)小组讨论: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

    讨论之后,完成表格。

    (2)汇报交流。

    你罗列出了几种可能的结果?(多生汇报)

    哪9种?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填表情况汇报交流)

    预设:

    A无序排列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B有序排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结合课堂生成,灵活处理。

    (3)说明:像这样有序思考,能很快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能做到既不重复、不遗漏。

    (4)观察表格,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小丽获胜的结果是几种?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小强呢?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5、对比例2与例3,今天学习的可能性与例2有什么不同?

    小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和步骤。

    三、应用、拓展。

    1、教材第103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预设:

    1、列举法

    2、直觉判断。

    2、拓展:练习二十二第1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8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为满足您的需求,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8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三个小朋友捂着眼睛摸球的情境,使学生学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摸球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难点: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二、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透明的袋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记录表格。

    三、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和学情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这四大环节,其中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是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预设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大的学问也有很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摸球的游戏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预设20分钟)

    1、活动一:甲袋里6个红球。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的确定现象)

    板书:事件发生的确定。

    2、活动二:乙袋里3个红球,3个黄球。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性

    3、活动三:丙袋里4个红球,1个黄球。从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大小

    猜测——验证——结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组汇报。老师填总的统计表。

    板书:可能性大——数量多,小——数量少。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预设15分钟)

    1.下面的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1)地球绕着太阳转。

    (2)明天会下雨。

    (3)把一个石块放入水中,石块沉底。

    (4)早晨太阳从东边出来。

    2.连一连。从下面6个盒子中分别摸出1个球,会有怎样的结果?

    3.从8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4.给右边的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可以怎样涂?

    五、课堂总结知识升华(预设3分钟)

    谈谈收获;夸夸自己;赞赞同学

    六、板书设计:

    可能性说课稿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2)

    本单元教学两部分内容:一是统计知识,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二是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第96页例题统计小红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图画呈现的是一个确定事件,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经验,把三种家禽分别计数。白菜卡通指出每个方块表示1只家禽,示范了3个方块表示3只鹅,学生继续用方块分别表示鸡与鸭的只数就不困难了。三种家禽的只数都用方块表示,显示了方块图只表达物体的数量,不表达物体其他属性的特点,这是统计图的本质特点。学生在画方块的时候体会到这一点,也就初步感知了统计图。以后还会把排在同一列的若干个方块连起来,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条形统计图。想想做做和练习十第1题,除了用方块图表示数量,还安排了通过调查获得数据以及用画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内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体会统计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

    可能性研究的是不确定现象,因为在不确定现象里,事情的发生会有两种或多种可能。通过不确定现象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全面而仔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初步教学不确定现象,选择简单而有趣的事情作为研究对象。第98页例题从不同的口袋里摸球,在都是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摸到红球;在有红球也有其他颜色球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不是红球。前两种情况是确定现象,第三种情况是不确定现象。从确定现象过渡到不确定现象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不确定现象,教学重点是不确定现象。教学这道例题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摸球应在随机状态下任意进行,让各种情况都有发生的可能。透明的口袋能让大多数学生看到里面球的颜色,而蒙住眼睛摸球是在看不到球的状态下随意地摸。当然,不透明的口袋里球的颜色看不到,不蒙住眼睛也能任意地摸球。二是可能性是事情发生之前,对将发生结果的预测。图画里小芳等三人的手还在口袋上方,正准备摸球,创设了让学生预测结果的情境。若是把球抓在手里了,事件就发生了,结果也有了,就不是可能性的问题了。三是学生摸球是为了验证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红球以及可能是红球,也可能不是红球等判断。所以,摸球一定要在对结果有了预测之后适量进行。试一试加强对可能性的体验,转盘上有三种颜色,指针转动后停在每一种颜色上的可能都存在,这是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的。如果个别学生提出指针还可能停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这些预测是正确的,不能否定。对此,既不要绝对化地说指针停在哪里只有三种可能,也不要过多突出指针还可能落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这道题要让学生在新的情境里主动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练习十第3题里的方块图,既是摸球活动过程记录信息的工具,也是摸球活动结束后呈现数据的形式。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3)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五、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4)

    本单元有三个教学内容,依次是按照大小顺序分段整理数据,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统计活动经验,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可能性不相等会影响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而修改或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规则。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的你知道吗,分别介绍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世界博览会和我国上海市获得20xx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五位著名学者进行抛硬币试验所获得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反映的等可能性。本单元的最后是实践活动《了解我们自己》,让学生用统计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班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等数据,从而了解自己班内的一些情况。

    1分段整理数据。

    分类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

    (1)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段整理是常用的处理数据的方法。

    第70页例题提供了鼓号队40名队员每个人的身高厘米数以及适宜穿小号、中号、大号服装的相应的身高数。要解决的问题是为梅峰小学鼓号队队员每人购买1套服装,需要购买每种服装各多少套。这样的问题与情境能引发学生主动地按120~129cm、130~139cm和140~149cm去分段统计,从各身高段的人数确定各种服装应购买的套数,从中体会到分段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想想做做第1题提供了四年级二班21名女同学1分钟做仰卧起坐的个数,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有些女同学只能做二十多个,有些女同学做了三十多个、四十多个,还有些女同学做了五十多个,因此可以分20~29个、30~39个、40~49个、50~59个这样四段进行统计。经过统计和填表让学生说说这个班女同学做仰卧起坐的情况,看到1分钟做二十多个和五十多个的人都是少数。多数女同学1分钟能做三四十个,这是整体的情况。通过这些议论,学生能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分段统计。

    想想做做第2题摘录了20xx年4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这47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各不相同且差异比较大。把空气质量按污染指数分成三段,并把这三段数据分别描述成空气质量状况为优、良、轻度污染,就能清楚地反映这一天这些城市空气质量的基本情况。教学时,既要学生学会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体会分段整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知道是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实际情况的有效方法,是常用的统计方法。

    本单元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把数据分成几段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2)给学生留出了统计各段数据的活动空间。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会了分一分、数一数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在一年级(下册)学会了分类用符号记录信息,在三年级又学会了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这些方法都可以用到本单元的分段统计中来。第70页例题在明确了把40名鼓号队员的身高分三段统计后,统计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在身高记录单里先数出身高120~129cm的人数,再数出身高130~139cm的人数,最后数出身高140~149cm的人数。也可以先设计一张身高分类记录单,然后从1号到40号依次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分类记录。教材要求学生采用画正字的方法,并提供了分类统计的记录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统计数据有哪些方法,比比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想想这里为什么选择画正字的方法,从而提高数据统计的能力。想想做做各题希望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数方法,并相互交流使用的方法。

    在分段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并把各个数据正确归属到统计表里去。在统计表里算出合计数能及时发现遗漏或重复等错误。如果例题的统计表里三个身高段的人数和不是40,可以肯定在分段计数时发生了重复或遗漏的情况,必须找到原因并及时改正。有些统计表里虽然没有合计数的栏目,也可以通过求合计数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那时的统计图里1格只表示1个单位,如1格表示1人、1只、1个、1件本单元继续教学条形统计图,统计图里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如1格表示5票、100m、100万吨、500km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看懂统计图呈现的数据,也能更方便地用直条表示自己在统计活动中获得的数据。

    (1)让学生在看图、画图等活动中了解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条形统计图里的1格不仅能表示1个单位,还能表示多个单位,而是出现许多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看图、说图时注意到图里的1格表示了多个单位。第75页例题是反映20xx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决定20xx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时,第一轮投票各个城市的得票数的统计图。教材问学生你知道这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让他们在看统计图和交流得票数时明白这一张条形统计图里1格表示5票。试一试根据第三轮投票中三个城市的得票数在统计图里画相应的直条,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图里的1格表示5票。

    想想做做共四道题,其中两道是在条形统计图里获取数据,另两道是在图中画直条表示数据。在这些条形统计图里,1格都表示多个单位,有的1格表示100m、有的1格表示100万吨、有的1格表示5枚,有的1格表示500km。通过这些题的教学,学生就明白了统计图里1格能表示多个单位。在教学第75页的例题时,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统计图的1格只表示1票,那么画图的过程会怎样,画出的图又会怎样,使学生对1格表示几个单位的合理性会有更多的体会。

    (2)加强利用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等活动。

    第76页试一试除了从统计表里可以看到第三轮投票中莫斯科、丽水和上海这三个城市各得的票数外,还可以挖掘出许多信息。如果把第三轮的得票数和第75页第一轮的得票数比一比的话,就能发现在第一、二两轮投票中淘汰了哪两个城市;还能发现在第一轮投票到第三轮投票莫斯科的得票数没有变化,丽水和上海的得票分别增加了4票和8票,原来投弗洛兹瓦夫和克雷塔鲁这两个城市票的成员国改投了丽水和上海的票如果把这些内容都从统计图中挖掘出来的话,学生就能知道更多的事实,学习兴趣也会更浓。

    第77页想想做做第2题根据图中我国2000~20xx年棉花产量,通过观察能比出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通过减法计算能算出20xx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多少万吨。教材还鼓励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

    (3)适当变化条形统计图的形式。

    过去数学教材中的条形统计图形式比较单调,一般只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直条都是竖直的。近几年各种媒体上的条形统计图越来越多,形式多样、活泼美观。为了适应这些新的情况,本单元中的条形统计图也注意了形式的变化。第77页表示我国2000~20xx年棉花产量统计图选用了圆柱体的直条,使条形统计图具有立体感;第78页第4题表示我国四大河流长度的直条是横着从左往右画的,与河流的形态相似,显得更直观,容易被人接受。

    条形统计图在形式上的一些变化,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启示学生创造性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个性的直条。

    3体验游戏设计的公平性。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把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修改成公平的规则。

    (1)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第79页例题,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1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教材把这样的摸球活动通过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玲赢变成比赛游戏。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知道,由于口袋里红球的个数多、黄球的个数少,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大,摸到黄球的可能小。从而作出判断,小明赢的可能性比小玲大。例题先让学生分小组摸一摸,验证自己的判断,然后提出上面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对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提升到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评价上,体会小明赢、小玲输的主要原因是设计的游戏不公平。想想做做第1题里方方和圆圆用转盘做游戏。第一次游戏用的转盘上红色区域比蓝色区域大得多,所以方方赢的可能性比圆圆大。第二次游戏用的转盘上红、蓝两种颜色区域的大小相等,各占转盘的一半,所以两人都有赢的可能,而且可能性是相等的。通过这两次游戏,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怎样是公平的游戏、怎样是不公平的游戏。第2题能让学生知道如果是公平的游戏,那么口袋里黄球和红球的个数应该相同。如果口袋里黄球和红球的个数不相同,那么这样的游戏是不公平的。还能让学生明白,决定这个游戏是不是公平,与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球以及其他颜色球的个数都没有关系。

    (2)鼓励学生修改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

    第79页例题在学生明白原来的游戏规则不公平的基础上,继续提出要求:怎样在口袋里放球,游戏才是公平的鼓励学生在小组里重新设计游戏。设计的方案是开放的,可以增加黄球的个数,可以减少红球的个数,还可以让红球与黄球的个数都增加或都减少。只要口袋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游戏就是公平的。教材不仅让学生设计,还让他们验证自己的设计。

    想想做做第3题,由于10张牌里比5大的有6、7、8、9、10共五张,比5小的只有1、2、3、4四张,因此,原来的游戏设计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游戏方案不止一种,教材让学生自己设计,还通过做一做游戏验证自己的设计。

    要注意的是,公平的游戏设计是摸到两种球(两种牌)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即游戏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在进行摸球(摸牌)活动时,记录的摸到红球次数与摸到黄球次数不一定相等,当摸的次数很多很多时,摸到两种颜色球的次数会比较接近。这种比较接近就印证了可能性是相等的,游戏是公平的。正如第81页你知道吗里的五位学者抛硬币,从理论上说,硬币落下时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试验时,两种面朝上的次数只是很接近,很难做到正好各占投币次数的一半。

    4实践活动《了解我们自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统计方法。

    这次实践活动大致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是选择课题。教材先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你还想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体重情况、年龄情况、生日情况以及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等,并从中选择一个内容作为自己实践活动的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一方面能调动他们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身边有许多情况可以去了解、去研究。

    第二步是设计统计活动方案。为了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某一种情况,为了进行自己选择的实践活动,思考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需要到哪里去收集资料收集些什么怎样记录怎样整理并作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数据记录单等。

    第三步是实施预案。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统计活动,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在统计表里或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

    教材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独立设计、独立实施,培养学生统计活动的能力。为了减少制作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时的困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空白的表格和统计图,供他们选用,每个小组只要用到其中的一张表或图。

    第四步是相互交流。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包括选择了什么课题,怎样预设方案,在统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经过统计清楚了什么情况,以及在生活中应用统计方法的体会等。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抽奖、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1、装有各色小球的双层袋十个、各色小旗若干。

    2、学生分成6人小组。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提问: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生1:一元硬币。可以用它买东西。

    生2:还可以用它玩猜正反的游戏。

    师:你会玩吗?能介绍游戏的玩法吗?

    生2:把硬币往上抛,落下后用手遮住,让别人猜正反。

    师:想不想现在玩?

    生(齐):想!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解释生活中的事情。

    课前游戏创设小猪超市开张的情景,从三大组同学里面各选出一名代表参加庆祝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抽签选队员活动,唤起孩子们关于随机的生活经验,为建构科学的一定、不可能、可能的认识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在摸球中自主建构

    (一)从不透明袋中摸球,推断袋子里装了什么颜色的球。

    师:小猪邀请刚才幸运选定的三位小朋友分为三组,参加摸红球比赛,按照摸到红球的多少来排名次。

    1.明确比赛规则。

    (1)一个摸球,一个记录。

    (2)任意摸,每人摸球后大声说出摸的结果。

    教师示范怎样才是任意摸。明确要求:学生在摸球的时候也要做到任意摸。

    (3)记录的同学根据摸球结果用打勾的方法来记录。

    2.组织比赛。

    (1)进行摸球、记录结果。

    ①在第2次摸完后组织检查记录情况,此举既是检查记录对错,也是引导看懂复式的记录表。②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心里非常想摸到红球,但不见得就能摸到红球,体会随机事情的发生与主观的喜好无关。

    (2)观察结果、提出想法。

    ①看统计表,小结摸球情况。

    ②问:看到这样的摸球结果,孩子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随孩子们的回答依次出示袋中的球。

    (设计意图:从知识的科学性来说,可能性是对下次摸球结果的预测,不能根据已经摸出球的情况来判断下次摸球的结果,即不能根据前面已经摸出了6次红球,就断定第7次也能摸出红球,更不能下结论:一定能摸出红球。所以,从透明袋子里摸球更好些。但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说,学生看到袋子里装了什么颜色的球,他就能依据生活经验做出摸球结果的判断,对摸球活动也就倍感无趣。而从不透明袋子里摸球,有悬念,学生对摸球也就有了向往。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寻求上述两种视角的和谐。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摸球,又在推理中揣测袋子里装了什么球,为从透明袋子里摸球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从透明口袋中摸球,领悟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数学含义。

    1.认识一定。

    师:刚才我们根据摸球结果来猜测袋中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棒,让我们再回到这3个袋子。

    (1号袋)问:接着摸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呢

    学生先猜再摸。

    问:那一直摸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球确定吗为什么

    小结: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摸出的一定是红球。(板书:一定)

    追问:为什么这个袋中,一定摸到红球呢

    2.认识不可能。

    (2号袋)问:刚才摸了6次有没有摸到红球

    那接着摸,可能摸到红球吗

    学生先猜再摸。

    追问:还接着摸,可能摸到红球吗确定吗为什么那么确定

    小结:这个袋子没有红球,摸出后不可能摸到红球。(板书:不可能)

    3.认识可能。

    问:第三个袋:继续摸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问:老师听到你们有不同的结果,情况真是这样吗

    学生摸球。

    迫问:那接着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你能确定吗为什么不能确定

    小结:可见,从这个袋中摸出的球,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板书:可能)

    总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在全是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袋里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在既有红球又有其他颜色的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有可能是红球。它们就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三种情况。(出示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摸球如果没有引领,那也就是游戏。看似随意的先猜后摸以及确定吗的追问,实为教师的匠心之举。先猜后摸,是预见和验证事情发生结果的过程;确定吗的追问,是促进学生领悟、把握事情发生可能性的过程。两者的结合,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自己总能猜到,是确定的;而又有些事情的发生不能每次都猜对,是不确定的)

    (三)从整体上把握一定、不可能、可能的含义。

    1.从每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

    2.变换第三个袋中的球。

    (1)黄球换红球(4红1黄)。

    现在还可能摸出黄球吗为什么

    (2)黄球全部换红球。

    任意摸一个球,能摸到黄球吗

    如果,这时候再让你从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

    (设计意图:球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的一次检测。尤其是袋中球的组成逼近边缘化时,更是对学生随机观念是否真正建构的一次考察。通过球的变化,又把一定、不可能、可能间的内在联系呈现在了一个场景中,学生对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领悟也就有了可能,对事情发生可能性的理解走向了深入)

    二、在应用中完善建构

    (一)配货活动。

    1.任意从杯中拿一枝,一定是黑色。

    问:你为什么这样放

    2.任意拿一枝,可能是黑色。

    (1)学生说明这样放的理由。

    (2)观察各组结果,找出共同点。

    3.任意拿一枝,不可能是黑色。

    (1)学生说明这样放的理由。

    (2)观察各组结果,找出共同点。

    4.师:刚才都是小猪在提要求,想自己提一个要

    求吗

    学生自己提要求、配货、检验。

    (1)学生说出自己所提要求。

    (2)根据所装配情况再用今天所学的其他词来说

    说。

    (设计意图:即使是摸球,摸久了,同样令人生厌。根据要求在杯子里放铅笔,根据要求在袋子里放球的练习异曲同工,但形式上更富有情趣,而且与小猪超市的情境主线相吻合,前后呼应,彰显了课的整体感)

    (二)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性的问题也有许多,小猪提

    出的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1.太阳(一定)是从东方升起。

    2.西瓜(不可能)长在地上。

    3.明天(可能)会下雨。

    (三)估一估。

    超市里的货架上摆放着很多学习用品,小马拿着20元,想买两件不同的物品。

    1.说说他可能买了哪两样

    2.不可能买哪两样

    3.如果钱正好用完,那一定是买了哪两样物品

    文具盒直尺卷笔机练习本

    16元2元12元4元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的精要之处在于凸显它的综合性。本题的练习,既是二十以内的加法,也是简单的估计,当然还是事情发生可能性的判断,可谓一举三得)

    (四)猜老师:这个游戏是让你们猜一个人是谁,老师每说一句话,你就可以猜一次,注意恰当使用可能,一定、不可能。

    这个人是一位老师;

    她是女性;

    她是我们班的任课老师

    她是教我们语文的

    三、全课小结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小正方体实验、涂色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 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 教具准备:小正方体、盒子、课件。

    五、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呀?那明天一定是星期几呢?可能是星期六吗?为什么呢?同学们都盼望周未,因为周未呀!有你们自己自由的空间,那么周未你可能去干什么呢?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小正方体的游戏,让学生推荐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讲台上来,但其中只能有一名学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以剪子、包袱、锤的形式来决定胜负。然后师小结:同学们从刚才活动中,我们可以想到有可能男生赢,也有可能女生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当中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出课题:可能性

    (二) 通过摸小正方体游戏,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感知阶段)

    老师和同学进行摸小正体游戏,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红色的小正方体,由于有了疑问,下面的学习就更有了实效性。学生会主动的对所出现的摸小正方体现象进行推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体验阶段)

    通过教学教材105页的例二,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判断哪个事件是一定发生的,哪个事件是可能发生的,哪个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接着让学生进行一个即兴表演活动,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四)应用知识,拓展练习。(升华阶段)

    通过对教材108页练习二十四1、2题和课件上面的练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亲历过程,学生学习了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篇8)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与公平性》

    一、说教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于以上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实验法;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复习铺垫,谈话倒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学校正在组织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那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种方法来帮助他吗?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指出,体育老师必须先选择一种比赛公平的方法,这样两个班的同学才能接受。3、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整理出几种典型的方法(抛硬币法、石头剪刀布法、转盘发)4、请同学们帮助体育老师找一种公平的方法。(目的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导入课题。)

    (二)自学尝试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提纲;1、每小组选择一种你认为公平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进行试验、验证。(最好每种方法各有2个组来学习),分好组之后,每组分别领取学习提示,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抛硬币的学习提示;1、抛硬币20次,记录证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占多少次?。2、观察试验结果,看发现什么?3、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几分之几?4、结论:是否合理?

    转转盘法学系提示:1、转盘上两种颜色的区域各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红色占三分之一。蓝色占三分之二)

    2、用力转动圆盘20次,记录指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次数?3、计算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4、结论:合理还是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石头剪子布法:1、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2、每班获胜的结果有几种?3、每班开球的可能性是多少?4、公平吗?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感受到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获取新知识。)

    三、展示交流:

    每组选择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试验情况。其他同学可以对他们的展示进行提问,形成争问抢答的局面。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点拨指导:

    每一种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怎样计算它的可能性,如:抛硬币:10朝上,10次朝下,10÷20=1/2;石头剪子布法:一共有3×3=9种可能情况,上述9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获胜的结果有3种,平局3种,数的结果3种,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二十1、2题

    六、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指示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的表现。

    老师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竞争,决不能投机取巧。

    板书设计:抛硬币 转盘 石头剪子布

    公平 不公平 公平

    红蓝各占一半

    【课件收藏】 可能性的教学思考其一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收藏】 可能性的教学思考其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放有9个黄球和一个白球,如果让你从中摸一个,可能摸到什么球?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师发纸)。想不想验证你的猜测,每个小组选出1名组长负责。游戏的规则是:先请第一个小朋友摸出一个球,看准颜色后在记录单上作记录,如果是白球,就在记录单上写A,如果是黄球,就写B。然后放回去,再让别的小朋友摸,摸的次数要达到20次。注意:一个同学摸完要做好记录,再放回盒子;摸的时候,轮流来,不要争,更不要把球掉在地上,要团结协作,互相谦让。

    师:当游戏停止时,各组统计一下黄球、白球分别摸到了几次,填在记录单上。看看通过摸球,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一)、小组活动开始,学生轮流摸球,并进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摸球结果。

    生1:我们组摸出的黄球次数多,白球次数少。

    生2:我们组摸出的黄球次数多,白球次数少。

    生3:我们组和他们的结果一致。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了盒子里因为黄球与白球的个数不一样多,摸出来黄球与白球的可能性就不一样。黄球多,摸出来的次数就多;白球少,摸出来的次数就少。也就是说,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板书------大小)

    五年级课件5篇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很高兴分享一篇关于“五年级课件”的文章给大家,如果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我会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五年级课件(篇1)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教学目的

    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基于此,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为:

    1、读准生字字音,正确认读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评价。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你做过的一件事,父母却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请写在日记里。这一环节的安排,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自主选择读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看题目质疑。

    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并且,为学生初读课文指明方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予以肯定并过渡到下一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爱动脑。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去寻找呢?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站起来读。

    读的方式的自主选择给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情绪。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的收获。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引出本课时重难点,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通过自读课文,我们了解到面对孩子的诗,父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说“精彩极了”,一个说“糟糕透了”。此时,你的脑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答)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这第二次质疑,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学生可以自读思考、圈画、批注,也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此环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自主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将读、思、议、写相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交流、点拨,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交流互补。使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五)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六)适时小结并提示第二课时内容:

    同学们是幸运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现在就领悟到了父母那截然不同的评价所饱含的爱。而本文的作者感悟到这一点,却是在成年以后。他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所饱含的爱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年级课件(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本单元的文章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起着领航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还要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与老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説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有的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能发表个人的见解。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长文短教,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老人、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带讲法、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

    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2、认读词语,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

    1、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带着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关系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从以下几方面去体会:

    (1)老人喂海鸥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能够抓住老人和海鸥的动作的词语来体会,在感悟中,注重读议结合,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

    (2)老人呼唤海鸥、谈海鸥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抓住老人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

    (3)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教师补充材料,让学生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3、研读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

    重点研读描写海鸥的三处句子:思考:海鸥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一部分学习,老师无需做多大讲解,因为学生们早已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情厚谊。感受海鸥的灵性。当老人每天都来照顾它们时,它们对老人产生了感激之情,当老人去世时,它们是多么的不舍,它们为老人举行葬礼,为老人送行,正是这些海鸥们悲痛的表现。重点是指导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三、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读懂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

    2.学了课文,大家悟出了一点什么小道理?

    五、作业检测 拓展延伸

    1、把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句摘抄下来。

    2、课外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军犬黑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 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 情切切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五、说预期效果

    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习习惯上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中让学生能抓住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抓海鸥的动作感受出海鸥与老人的情,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在情感上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他们也能真心地去爱护动物。

    五年级课件(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和独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从品读精彩片段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3、认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同时我要考考大家,看谁的观察力好,谁的记忆力好,看完后,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什么?(播放:课件)

    生:有船、水、建筑。

    师: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生活环境呢?它就是有名的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播放:课件*2)。这是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

    谁来帮老师读一下?

    师:既然这座古老的城市被水包围着,那么它的交通工具必然是什么?生:小艇。(播放:课件)

    二、整体感知新课。

    师:这节课我就来学习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艇是后鼻音。

    师:假如让你来写《威尼斯斯的小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小艇的样子、作用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课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标出段落。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播放:课件)

    3、课文是如何突出小艇的重要性的?把小艇比作什么?

    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入第二段)

    2、指名读。

    3、小艇有哪些特点?课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4、你还能把小艇比作什么?

    5、这一段是写小艇的外形,下一段是写小艇内部结构的,谁来 读一下?

    五、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艇的外形是很美,坐在里面也很舒服,但这都离不开什么呢?

    2、指名读。

    3、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播放:课件)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你可以把这几个关联词加入课文中去吗?

    虽然……但是…… 不管……总……

    即使……也…… 不仅……而且……

    六、 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人们都利用小艇做什么事呢?下面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力和记忆力怎样。

    2、可见小艇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播放:课件)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事情,你认为人们还会利用小艇做些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七、 总结。

    1、威尼斯美不美?威尼斯的小艇美不美?其实美的地方又何止一个威尼斯,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于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中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2、请大家带着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把课文再读一遍。

    五年级课件(篇4)

    【说理念】

    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米”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时候可以积累许多精词妙句,积累许多体式、结构、佳篇,似蜜蜂采蜜,广收博取。人们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其实“死去”的过程就是大量记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最终翻出新意。日常的积累越丰富,我们就越能汲取知识的养料,在运用中便会“心有灵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死去活来”之“活来”——创新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应清楚地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但是单单依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积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也同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还应该是进行积累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在有教师时会学得更好,无教师的时候同样学得轻松。

    【说教法】

    新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自能读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激发创造力。

    大胆地把文章放给学生,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首先学生自主初读文章,要求学会生字、词语,读通课文,不能独立解决的写到黑板上,反馈时共同讨论解决,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过好这一关,为学习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地深入学习文章,教师提供学习小目标,是为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时间的调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础上,提供了学习导向,保证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接着是穿插学习课外选段《中沙落雁》,在介绍新的阅读的方法后,给予充分的时间空间学习,既积累了知识和方法,有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最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选择练习。

    纵观整堂课,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大量积累知识、积累方法,尤其是比较明确地进行了方法的积累:已学背诵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诵方法的学习;通过理解感悟来提高朗读效果的方法的了解;运用文下注解来进行阅读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学生大量进行词、句、篇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提供了他们课外进行广收博取的方法。

    【说教材】

    《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说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说教学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

    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

    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

    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说课堂板书?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年级课件(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P58旅游费用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爱好

    师:谁愿意大声地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爱好?

    师:猜一猜老师的爱好?(旅游)

    2、导入新课

    师:旅游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呢?

    师:通常我们把旅游用的钱统称为旅游费用。

    板书:旅游费用

    师:旅游费用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个景点花费也会不同。聪明的人往往会利用智慧节省很多钱。你们想不想当聪明人?

    (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二、研究探讨

    1、单选方案问题探讨

    师:据我了解,你们最熟悉的王新运同学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还碰到了一些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吧!

    (放录像1:母子俩讨论旅游方案 )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师:王新运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旅行社推出两种优惠方案

    A 景园一日游 B 景园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

    小孩每位40元 每位100元

    师:从旅行社推出的两种优惠方案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分析。

    师:究竟选哪种方案比较省钱呢?

    同桌两人合作,先讨论方法,再把思考过程写在纸上。看哪个组最快。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

    第一种: 第二种:(大力表扬)

    A 4×160=640 4-1=3

    640+40=680 3×60=180

    B 5×100=500 选B方案

    680>500

    选B方案

    (对方法奇特的给予鼓励,对两人有明确分工的更要大力表扬其主动合作意识)

    板书: 4大1小 B

    师:谁能总结一下我们的思考过程?

    板书:计算 比较 选择

    师:同学们选择的结果和王新运一样不一样呢?让我们看一看。

    (放课件2:结论)

    师:看来你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不愧是好同学好伙伴。就在王新运与妈妈继续商量准备的东西时,事情发生了变化。

    (放课件3:三个老师加入)

    师:三个老师家究竟要选哪个方案呢?这可累坏了王新运,我们能不能替他分担一下呢?

    出示:蔡老师家: 2个大人 4个小孩

    王老师家: 3个大人 2个小孩

    刘老师家: 1个大人 6个小孩

    要求:选择一个老师家,自己完成任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2大3小 A 1大6小 3大2小

    师: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作出准确地判断,不愧是聪明人!

    那如果去6个大人3个孩子,你能很快地判断吗?

    2个大人5个孩子呢?

    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随学生汇报板书: 小孩多 大人多

    师:你们不仅通过计算、比较、选择为四个家庭作出了较准确的判断,还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发现了规律,并加以运用,真厉害!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教学时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板书:发现 运用

    2、组合方案问题探讨

    师:就在我们这边热列讨论时,老师们那里又发生了变化

    (放课件4:组团去)

    师:组团去,谁能快速口算一下他们去几个大人几个孩子呢?

    出示投影: 组 团: 10个大人13个小孩

    师:这么多人去,怎样选择最省钱呢?

    学生讨论:AB组合方案

    板书:灵活

    (备用:如果去4个大人7个孩子,怎样选择最省钱呢?)

    (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认知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强烈愿望。)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很有经济头脑,不仅掌握了基本方法,还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方案已达到最佳目的。

    三、小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回家向家长讲一讲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理财本领,并允许我们参加家庭理财活动。

    2、运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下节课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年级上册课件必备


    经编辑推荐,“五年级上册课件”这篇文章绝对值得一读。在上课之前,老师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时按质地写好教案课件,这不仅是课堂教学规范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收藏本网站,并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1】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教学设计创设了“警犬利用嗅觉检查物品”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自主探究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讨论、反馈、评价、更正错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同时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

    2.设计多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智力。

    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主性,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学设计在“巩固应用”这一环节中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技能,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嗅觉灵敏的动物信息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课件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4.076

    1.517

    6.7523

    2.揭题: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计算结果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新知前,组织学生复习、练习,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目的是为学生自主探索求积的近似数做准备。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故事情境。

    师:大家知道哪种动物的嗅觉特别灵敏吗?(狗)人们利用狗的这一特点把它们训练成警犬。(课件出示情境图)看,警犬正帮警察叔叔检查物品呢!警犬靠着它灵敏的嗅觉不仅能捕捉到作案人的气息,还能寻找失物和毒品。你想知道狗的嗅觉细胞有多少个吗?请看下面这组数据。(课件出示教材11页例6)

    2.收集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找出数学信息并指名汇报)

    3.指导学生列式。

    师:要求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生:求狗的嗅觉细胞的个数就是求0.049亿的45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0.049×45。

    4.小组合作探究。

    师:(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求积的近似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的准确值,只要知道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根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经验,你觉得应该怎样求这个积的近似数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先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再试着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后独立进行计算,计算后交流、订正结果,并推选一名同学上前板演)

    5.指名板演交流。

    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按照题目要求求2.205的近似数的。

    6.尝试总结方法。

    师:你能结合例题说说截取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

    预设生: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用“≈”连接。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二、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

    2)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3)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二、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四、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五、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分析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 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根据 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

    为了及时巩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让学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教学例4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 的因数,三是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三、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判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做到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接着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然后分别完成2、3题。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掌握的方法。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用与同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命题画创作题材,为的是让同学更关注生活和自身周围的事物,也让同学由此和彼,放开思路,回忆更丰富多彩,更妙趣横生的内容,从而引发联想。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有给人带来舒适的轻风、微风,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狂风、飓风,各种各样的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本课旨在让同学体验风、感受风,并通过自身的观察、感知表示以风作为主题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同学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引导同学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示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3、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同学把自身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丁画面中。

    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和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发明力。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彩色皱纹纸条、风车

    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六、实验

    瞧!这是什么?(老师出示彩色皱纹纸条)

    漂亮吗?告诉你们假如让它飘起来会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会飘起来?

    (老师把彩色皱纹纸条发给同学,同学动手尝试)

    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彩色皱纹纸条飘了起来,真漂亮。

    是什么让彩色皱纹纸条飘起来的?(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对,是风。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风。(板书课题)

    七、介绍知识

    什么叫风?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2扩大到它的10倍12

    ×0.8扩大到它的10倍×8

    0.96缩小到它的1/1009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

    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P87、9题。P913题。

    五年级上册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

    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6篇


    寻找好文章“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是不错的选择。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实际效果的达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6册教材第一课,本课单词共有17个,其中要求四会得有;speak,question,number,tell,learn。虽然词汇量大,但背默的词之有五个,压力不大。教材以打电话入手,学生在掌握了 May I speak to。He is in.或He is not in句型后,进入句型May I。 Certainly.表示有礼貌的请求和应答。本节课在理解和掌握这个句型后,通过阅读文章Making a pizza的不断练习巩固,使学生牢固掌握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

    1 本节课是新年过后6册第一课,学生有可能思想不集中,加之单词数量多 效果可能不够佳,因此要多加引导。

    2学生经过半年的英语学习,已有较好的基础,教师只要认真组织,合理创设场景、适时激发兴趣,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能说,能认能拼写本课时单词。 2熟练运用本课时句子 。3掌握may的用法may作为情态动词表示请求。4通过设置场景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speak、question要求四会,message、spread要求三会。

    2 理解运用May I speak to Mary ?并替换单词进行会话,掌握其答语。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出示导纲,学生自学。

    二合作互动,小组讨论单词发音,师生互动。

    三导学归纳。教师总结,学生归纳

    教师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打电话知识,段、对学生提出目标和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发音,2导入句型may I speakto….?并进行替换练习。3教师精讲may I …….? Certainly.句型。

    教师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你打过电话吗?

    你打过英语电话了吗?

    1正确发准音、拼对词(游戏,开火车、争红星 )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句型may I …..?

    学生归纳出所学的单词、句型。并做一些延伸性练习。

    通过简单设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合作中交流,合作中探究。2提高了学习意识和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透出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

    通过导学 归纳,验收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补救。

    板书设计

    Lesson One May I speak to Marry ?

    Speak 讲、说 question 问题 message 消息 spread 撒

    ——May ispeak to marry ?

    ____Yes you may/ certainly/ok/of course.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对积极参加互动,发言次数多的学生加星奖励)

    2 教师作总结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肯定和认可。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展开教学,进一步复习以前所学的单词,同时通过新单词教学巩固现在进行时的陈述句。教学一般疑问句和肯定、否定回答的句型。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课件,设置情景,有效地把单词和句型,情景相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练习,并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口感, 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达到灵活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生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目标,以及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考虑,我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词组newspaper, picture book, magazine, chess, card, yo-yo,

    play with…

    2、学习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

    Are you ____ing? Yes, I am. / No, I’m not.

    Is he/she ____ing? Yes, he/she is. / No, he/she isn’t.

    Are they ____ing?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3、归纳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的基本用法。

    技能目标

    1、能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进行问答。

    2、能根据提供的情景,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相关句型进行操练。

    情感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通过分层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攀比心理,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1、掌握单词、词组newspaper, picture book, magazine, chess, card, yo-yo,

    play with…

    2、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及其应答。

    教学准备:

    白板教学课件,溜溜球一个,单词卡片,作业纸等,课前把学生分成四小组

    教学过程:

    Step1 .Pre-task Preparation

    1. Free talk

    2.Sing a song “What are you doing?”

    (设计意图:通过Free talk和唱英文歌What are you doing? 既复习了现在进行时,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新授环节。)

    Step 2 While- task Procedures

    Activity1: 由歌曲引入句型 Is he…?/ Is she…?

    1、T: According to the song, what is Nancy doing? Is she watching TV?

    Ss: Answer.

    2、T: What is Mike doing? Is he reading?

    Ss: Answer.

    3、Guessing game:

    A.T: What is LiuTao doing? You can say: Is he…?

    S: Guess.

    B. T: What is Yang Ling doing? You can say: Is she…?

    S: Guess.

    Activity2: 教学句型 Are they..? play cards

    T: Show another picture, ask: What are they doing?

    Ss: Guess.

    T: Lead to the phrase: play cards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提示,充分运用一般疑问句Is he/she…?Are they..? 来参与游戏,由此引出新授句型和词汇,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Activity3: 教学play chess /play with a yo-yo

    1、呈现图片替换练习play__________

    2、Show the picture and teach “play chess”

    3、Ask the Ss to do pair work with the structure “Are they…? Yes/No”

    4、T: (呈现部分狗的图片) What’s the dog doing?

    Ss: 猜测: Is it…?

    T: Yes/ No. 结合回答呈现词组play with a yo-yo.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通过复习play…词组,自然过渡到play chess, play with a yo-yo,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结合趣味性的图片,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Activity4: 教学词组read a picture book/ read a newspaper /read a magazine

    1、T: I like playing with yo-yos. What else do I like? I like reading picture books. Show the picture, present the phrase: read a picture book

    2、学生看图做替换练习。

    3、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what is he doing?/What is she doing?

    Help the Ss answer “ read a newspaper / read a magazine”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运用了白板的垃圾桶工具,在学生看图说完一个词组后,逐个导入新授词汇。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

    Step 3. Post-task Activities

    Activity1: Part C

    1. 归纳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的用法Is he/she…。Are they…?Are you…?

    2. Show the pictures from Part C , ask Ss to work in pairs.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删除功能,在学生回答后,逐个点击绿色横条,显示归纳的语法知识。为学生操练句型降低了难度。)

    Activity2: Summarize

    1. 总结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2. Exercise(分组练习,比一比那组掌握得好)

    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按要求改写句子

    阅读短文

    看图说话

    Activity3: Check the answers.

    ( 设计意图:运用分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攀比心理,提高了他们的答题积极性)

    Activity4: Fun time

    Watch a cartoon .

    (设计意图:此处以趣味盎然的动画来缓解学生一节课后的疲劳,同时也能持续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Step4. Homework

    1. 阅读E部分的小故事

    2. 根据看图说话,写一篇小短文“After lunch”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运用现在进行时相关知识进行操练,初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Unit 7 After school

    Is he/ she _ing? Yes, he/she is. play cards

    No, he/she isn’t. play chess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3

    能听、说、读、写单词:in, on, under, behind, near。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over, in front of和句子“Where is …? It’s ….”,并能在一定情景中正确运用。

    熟练掌握七个方位介词的用法,特别是“in front of”。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和课件。

    ① 教师播放歌曲“I am a boy and you are a girl.”两遍,学生小声跟唱。

    ② 教师领读歌词后,学生大声跟唱,并鼓励学生加些动作。

    ① 教师出示图中“in”的图,问学生:“Where is the ball?”,领读“in”。

    ② 教师请学生用“in”说一说他们的铅笔在哪里。学生可以把铅笔放在任意一样东西的里面说,如:It’s in the pencil-box. It’s in the desk. It’s in my hand.等等。

    ③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on”和“under”,强调字母O和U在单词中的发音。

    ④ 教师分别给出“behind, near, over, in front of”四个单词及其图片。教师边读边把图放到相应的单词旁,让学生理解其意,也加深印象。

    ⑤ 教师提问学生:“Where is the pencil?”,学生这回可以把铅笔放在任意一地,回答道:“My pencil is on the chair. It’s in front of the pencil-case”等等。

    ⑥ 学生两人一组做问答练习,鼓励学生可以问学过的任何事物,而后请若干组表演对话。

    A: Haha, it’s in my hand.

    ① 学生看P61的图,教师播放录音两遍,提问学生:“Where is the trash bin?”,学生答出:“It’s near the table.”。

    ② 教师指着图中的书桌问:“Where is the desk?”,学生答出:“It’s in front of the window.”。学生仿照提问进行问答练习。

    ③ 学生两人一组,指着图中的物品“Where is the …?”做问答练习。提问一个物品学生划掉相应的图,直至图中所有的物品都被问到。

    ① 教师播放chant 的录音,学生看图打着节拍小声跟读。

    ② 播放两遍录音,学生按节奏大声跟读。

    ① 教师说:“There is mirror behind the closet. Can you find more mistakes?”,请学生继续找出图中的错误。

    ② 学生先圈出图中的错误,而后用英语表达出来。如,“There is an end table on the bed.”。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① 教师点击课件,出图(没有文字)。学生听两遍歌曲后,教师点击文字,学生看文字再听两遍歌曲。

    ② 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把图拖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③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如:“The little fish is on the bookshelf.”。

    ⑵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① 教师播放录音三遍,请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四个问题,而后带着问题再听两遍录音。

    ② 请学生试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③ 学生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提问和回答。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课时,要求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ing的形式 。 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 read a book,都属于上册学过的四会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drawing pictures, answering the phone 相对有些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旧词组练习新句型的教学策略来降低学生理解及表达的难度。另外,我创设了一系列具体而典型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如洗碗、读书、在黑板上画画、接电话等等,在此过程中,我还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领会现在进行时的功能。

    农村的小孩接触英语的机会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是很感兴趣,所以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在乐中学,在玩中学,通过表演,竞赛等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中通过游戏Who is faster? Let’s guess.小组编对话等形式,情景真实,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面广,实行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民主教学思想。

    Aim 1.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drawing pictures, doing the dishes, cooking dinner, reading a book, answering the phone 。

    Aim 2.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

    Aim 3.通过说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巩固复习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和句子。

    本课时需要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能够理解下一课时的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并能用“I am doing the dishes/…”作答 。

    2、Sing a song: I Can Help.(师生做动作共同演唱)Then ask the students:What phrase can you hear in this song ?

    (设计思路:通过师生边唱边做动作,既活跃了气氛,复习了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1、教师用课件出示五年级上册所学动词短语的图片,让学生认读,其他同学边跟读边做动作。

    dothedishes cookthemealsreadabook

    setthe table do homework cleantheroom

    I can do housework.

    What can you do?

    Can you cook the meals?

    Can you clean your bedroom?

    1、教学doing the dishes,并呈现现在进行时的问答形式:What are you doing? I am …。

    Can you do the dishes?

    请学生拼词,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下do the dishes,教师边做洗碗的动作,边对学生说: I am doing the dishes . 然后在黑板上的短语后面加上ing变成doing the dishes ,强调ing的发音. 教师引导学生做洗碗的动作,并跟说: I am doing the dishes. 用其他的词组进行替换,通过适当的动作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进行时表达的含义.并适时帮助学生总结:在人称后面加上系动词,在把动词加上ing 就可以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2)出示几个动词短语,请学生将动作短语转换成ing 的形,并试着读一读。

    T:Now I’mdoing the dishes。

    教师请学生猜What are you doing?的意思,并板书领读。

    (4)Play the game“Go,Stop”to drill the sentences.

    Ask the students pass a plate one by one.(师生一起边拍手边问:What are you doing?当师说Stop时,拿到盘子的同学要边洗盘子边说:I’mdoing the dishes。)

    (设计思路:通过传盘子游戏集体练习、重点突破主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2、教学cooking dinner。

    (1)出示词组。 T:You can do the dishes.Can you cook dinner?

    T:(师那锅做饭并问)Now who can ask me with the sentence?

    教师板书ing,画连字符号、领读。

    (2)Drill.

    T:Now,please cook something and practice in pairs.You can cook eggs,noodles,tomatoes…

    T师生示范)Mm…Yummy. What are you doing?

    (设计思路:由问You can do the dishes.Can you cook dinner?自然引出cooking dinner的教学。并用两人合作的形式,边做动作边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拓展了思维。)

    3.学习reading a book。

    T:(师读书并问)What am I doing?

    T:I’m reading an English book。Please read books and say: :I’m reading____ book。

    (设计思路:让学生随便说出自己读的书,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是对新知的操练。)

    T:(当学生说到读picture book时)You are reading a picture book.Let’s see.教师边看边说:Pictures, beautiful pictures.Can you draw pictures?

    教师边板书边说:I am drawing pictures。领读并引导学生拼写。

    T:Now I am drawing a tree. What are you doing?

    5.学习answering the phone 。

    (1)出示词组。Now let’s listen and look.

    T出示打电话的`课件)What’s he doing ?

    教师板书:answer the phone请生加ing并试读,教师强调连读,请学生单个读。

    (2)操练。

    A .做高低声游戏。Iftheteacher says quietly, the students say loudly. Iftheteacher says loudly, the students say quietly.

    (设计思路:answering the phone 这个词组的发音是难点,所以用这个游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多次重复,加深记忆。)

    B.同桌打电话练习新词组和句型。

    师生示范打电话用语:T:Hello,____. This is Miss Yu.

    What are you doing?

    S: I am…What are you doing?

    C.请同桌展示。

    (设计思路:师生示范打电话,自然渗透打电话常用语,然后通过小组练习,既是对前面四个短语的阶段性总结,又渗透下节课Let’talk的内容。)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扩展活动)

    1、Make a chant .

    (1)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answer.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

    Doing,doing,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m cooking dinner.

    Cooking,cooking,cooking.

    (2) 把全班学生分为男、女生两大组,一组问,一组答,并配合动作。

    2、教师播放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听边指边读,力争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教师带领学生做快速反应的游戏。教师说本部分的动词短语,如:do the dishes, 让学生说出它的ing 形式:doing the dishes 。

    (设计思路:用 游戏的方式,强化和区分动词ing 形式的词组,教师注意适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巩固动词短语的同时纠正发音。)

    教师先出示课件的一部分,让学生猜:What is shehe doing?学生猜对了,再整体呈现课件,并请他们拼写词组,最后齐读句子。如,先出示盘子,师问:What is shehe doing? 生猜。再呈现整个张鹏洗盘子的画面和句子,请他们拼写doing the dishes,并齐读句子He is doing the dishes.

    (设计思路: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就发展了发散思维,而且还让学生读出来,还要背出来,因为这五个词组中四个已经在上册就背下来了,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拓展了第三人称的现在进行时,让学生练说He/She is ……,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5、创编对话。

    (1)布置任务。

    T: Today we learned so many actions.now please make a dialogue with them.You can do housework,have a picnic,do sports ,study and so on.

    (2)出示课件提供需要的语言材料,请学生分组创编。

    (设计思路:在拓展环节,我不只让学生着眼于今天学的五个词组,而是把学过的大约20多个词组给大概归为四类,通过屏幕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编对话,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五、总结:

    T: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is lesson? 请生回答。

    师总结:本课除了学会了这些知识之外,我们还要学会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first (1st), second (2nd), third (3rd), fourth(4th), fifth(5th)

    2.能够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When is... ?It's on...询问某个节日或活动的日期。

    3.能够完成Ask and answer部分活动并创编新对话。

    4.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运用in和on.

    重点 : 能够听说读写单词: first(1st), second (2nd), third (3rd), fourth(4th), fifth(5th)

    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 When is... ? It's on....询问某个节日或活动的日期

    1、播放Let’s sing:When is your birthday?

    激趣引入,活跃 气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

    2.新授second. 由试卷引出maths test.引导学生回答: When is the maths test? It’S on April second. (教 读,带句读)

    3.由数学考试引出语文考试,新授third. T: We usually have maths test, English test and....引导学生补充Chinese test.教: third

    4.新授fourth。 并引导th的发音。

    5.看图片,新授fifth。教学fifth并让学生注意th的发音。

    8.写单词。

    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授新知,有效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2.操练方式多元化,突出语言运用能力

    1、Point the ordinal number。

    2、基数配对。男女分读基、序词。

    4、Group work. (出示宁江小学校历,引导学生小组内完成小短文)

    1、听录音跟读Let' s learn部分单词的句子。

    2、同桌之间运用 “When is..?It' s on... ”询问并回答某个节日或活动的日期。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4

    本节课是单词教学。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A部分的单词和句型“There is…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新词,感知句子There are… 本课时容量大,但难度不大,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bridge, house, road, building, tree、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city, village

    3、能够运用句型There are / is … in the city / village、描述城市、乡村的景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Let’s learn中的七个有关自然景物的单词bridge, house, road, building, tree, village, city ,其中前五个单词要求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

    2、在情景中理解单词的同时掌握句型There is / are… ,能恰当地用此句型简单描述城市和村庄的景物There are … in the city / village、 ,结合句型教师引导学生代换单词,描述周围事物,如:教室、校园等,从而进一步运用句型。

    教学难点

    1、如何利用所提供的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运用语言的状态。

    2、名词复数的运用和读音,要求老师在正确示范的基础上带领学生。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MainscenePartA(let’strylet’stalk)

    1.能正确听,说,朗读“Whois...?--He/Sheis...What’she/shelike?--He/Sheis...Ishe/she??--Yes,he/sheis.No,he/sheisn’t.”

    2.能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与性格特征的形容词old,young,funny,kind,strict,polite,hard-working,clever.

    3.能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talk的内容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

    重点:学生能够表演Mainscene和let’stalk的交际内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英语讨论他人外貌与性格特征。

    难点:用英语准确询问并回答人物特征,如:“Whois??He/She is?What’she/shelike?He/Sheis?Ishe/she??Yes,he/sheis.No,he/sheisn’t.”

    1.Let’slookandsaythenames.(教师出示本单元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卡通图片,分别展示年老,年轻,滑稽,有礼貌,工作努力,聪明,严格等外貌与性格特征,让学生认读,说一说这是谁,怎么样。)

    2.Let’slistenandsing”Who’syourteacher?”

    (1)出示Mainscene中的部分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

    (2)看图回答问题。

    Dialogue1:Whocanyouseeinthepicture?(WuYifan,Amy,Oliverandateacher.)

    Dialogue2:Whataretheytalkingabout?(Theteacherintroducesclassmatestoeachother.)

    Dialogue2:Whoisanewstudent?(Oliver)

    (3)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对话内容。

    (4)教师领读对话,学生模仿,齐读练习,生生对话,小组表演。

    (1)listenandtick.听录音,完成探究学习第一题。

    (2)创设情境:这节课我们和Oliver,WuYifan一起去了解MrYoung。

    (3)看let’stalk部分的课文插图,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意思。

    (4)根据let’stalk内容尝试分角色朗读对话。

    (5)学生两人一组,完成“Talkaboutyourteachers.”

    (6)学生表演,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对话的'掌握情况,对做得较好的学生予以表扬。

    3.Makeasurvey.

    三人一组,发现并用我们学过的句型讨论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三个优点。

    S1:Who’sthat......?S2:......

    S1:What’she/shelike?S2:He/sheis?

    S1:Ishe/she......?S2:Yes,he/sheis.No,he/sheisn’t.Step4Homework

    1.完成课堂检测中的相关习题。

    2.Makeanewdialogueandactitout。

    UnitoneWhat’shelike?

    MainscenePartA(let’strylet’

    Whoishe?--Heisourmusicteacher.

    What’sshelike?--She’sverykind.

    Isheyoung?--Yes,heis.

    小学英语五年级课件 篇6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及说明

    一、学情分析

    学生要完整地叙述自己房间的布置(What’s it like?),需用到的句型There be,让学生学会There be句型的应用,教学活动设计要以此为突破点。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熟练掌握There be句型,用到的词汇量较多,如: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air-conditioner.三、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

    2、学会There be句型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四、教学策略

    1.打算采用的辅助手段或媒体,预计达到的效果; 2.课前需要准备的材料,如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Guessing game.Let the Ss guess what’s in the picture.(PPT)Show part of the picture.Purpose: Review 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 air-conditioner.Step 2.Presentation

    1、Watch the picture of Tom’s room

    2、Teacher ask What’s it like? Students answer There is/are„„

    3、Use the picture of Tom’s room to present the word: 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air-conditioner and sentence structure:There be.Purpose: Use the picture to present the word and sentence.Step 3.Practice

    1、Use the pictures to present the word : closet,curtain, mirror,end table,trash bin,air-conditioner.Purpose: Use the pictures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the word.2、Memory Game:

    T shows the picture of a room and makes it disappear.Then ask the Ss “what is it like? “There is a mirror.There are two curtains.”

    Purpose: Use the game to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properly.Step nsolidation Describe your room.For example:There is a trash bin.There are two curtains.Step 5 Homework

    Describe your mother’s room using “There is/are„„”

    六、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发挥,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板书设计

    Unit 5 My New Room

    Part A Let’s talk

    What is it like/

    There is „„

    There are„„

    五年级英语课件6篇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考虑了很久,带来了题为“五年级英语课件”的精心制作。在老师授课时,教案课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也需要老师认识到教案课件不可以漫不经心地编写。为了编写出合理有序的教案,知识点的组织和安排至关重要。请持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哦!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1】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A 部分中的 Let’s learn,Let’s d中的内容。并围绕本课新授单词,穿插一些 TPR Activities,即本课的第二部分 Let’s d,要求学生听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同时鼓励学生滚动已学指令。另外本课的词汇贴近学生的生活,色彩鲜明的图片与词汇配对,使学生更易理解,TPR 活动更是深受儿童喜爱,所用的节奏和动作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

    2. 学习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学了部分表示房间的单词,学生对于房间布置这方面内容较感兴趣,学生对于表示家居布置的单词理解率可达 85%,表达率可达 75%,因此在前节课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这些新单词,最后利用 chant,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操练单词,学生更易理解,学得更快。本节课组织了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巩固读、听的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视听词汇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四年级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新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课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书的教学内容,我将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为“任务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整体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时本着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思维学习的教学理念,将语言学习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活动和教学任务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不断感知、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成长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在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力求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以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知识的学习、操练与交际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a.能听懂、会说:This is h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b.能听、说、认读stud, bathr, bedr, living r, 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c.能听懂Let’s d部分中的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d.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新单词,进行语言训练,激发他们对家的热爱,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a. 重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听、说、认读单词:stud, bathr, living r, bedr, itchen。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b. 难点:

    单词stud, bathr, bedr的发音。

    二、说教法

    本课在教学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唱英语歌,引起学生兴趣(引趣)

    2. 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激趣)

    3.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兴趣(促趣)

    4. 改变评价,保护学生兴趣(护趣)

    5. 开放性作业,延续学生兴趣(续趣)

    本课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由词到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整个教学体现全员参与,体现合作探究,体现生活实践,在活动中开始,在情景中操练,在运用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整堂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不久,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不善于把握语言规律,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记忆以机械记忆占大多数,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寓教于乐。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综合发展多方面能力的各种活动,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 新课导入──游戏开篇,引入情境。

    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状态,通过一个寻找同学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课堂,既活跃气氛,又消除紧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复习巩固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句型 This is he.

    2. 新课的讲解──启发诱导,教学新知。

    由旧知导入新知,问题设计环环相扣。

    本课教学中,我依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从听、说、演、唱,最后到能正确运用所学语言;同时注重新旧知识的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完新词之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再以不同的“猜”的游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以此保持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游戏是学生酷爱的活动,所以本环节设计了两个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活动形式多样,在活动中习得语言。操练形式多样,但具有连贯性,层次性。内容丰富而不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参与面很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新知识,更是拓展了思维,赋予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比较注重师生互动,并力求师生关系融洽,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我经常以亲切的目光,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鼓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巩固阶段。(创设情景,巩固新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先利用chant,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操练单词。再以不同的“猜”的游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以此保持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游戏是学生酷爱的活动,所以本环节设计了四个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

    4. 反馈练习,发展新知。

    在本课时教学中,我还注重在教学中创设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最后一个环节就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房间,学生热情高,交流情境真实,学生把自然习得的知识输出,丛中也可以检验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5. 归纳总结

    综观整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以“活动教学”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以形象的图片,生动有趣的为辅助,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真实、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但还存在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比如在一幅图出来之后,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说出,而不是单一的由教师说出,由学生练说。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 Let's chant, Let's talk 及Pair work中的内容,其中Let's learn部分是在A部分Let'slearn 中询问今天星期几的基础上,再学习在那天都做了什么,并围绕本课新授单词,学习一首欢快的歌谣,即本课的第二部分Let's chant,如watch TV,read books,play computer games等等,然后学习新的句型,

    本课的词汇贴近学生的生活,色彩鲜明的图片与词汇配对,使学生更易理解,歌谣的学习更是深受儿童喜爱,激活记忆,记的更牢

    2.学生分析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英语,因此在课堂上更希望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但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个机械的训练,因此我主要采用游戏,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在说、玩、读、说、猜、做中愉快的学习,倡导人人参与,大胆实践,通过同桌及小组活动、讨论、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际,既培养了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又真正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以前学过的新的星期单词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do homework,watch TV,read books,play computer games

    熟练运用句子what day is it today?it's…,what do you do on…?

    (2)情感目标

    采用歌谣教学和活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目标

    能熟练运用星期进行简单的对话,加强彼此的沟通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熟练的认读一周七天的读法,并能用英语描述每天的课程

    (2)难点

    一周七天的发音

    5.课前准备

    二、说教学过程

    1.复习

    学生刚上课时心思不能完全回归到课堂,通过复习检验上节课所学,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缓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新课导入

    通过复习学生的注意力基本回归课堂,再同学英语歌曲的学习,在活跃气氛,吸引注意力的同时,导入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unday?

    3.新课的呈现

    通过情景演练教授新单词,然后通过师生问答,适当扩展句型,这样学得活,用的活,学了就会说,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有趣,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中以看、听、说为主,要求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及听说能力

    3.巩固阶段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让学生在情景演练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

    4.归纳总结

    根据课件的提示,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是否到达学习的目标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3】

    (一)教材。

    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是《译林小学英语》五下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围绕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话题,呈现了现在进行时特殊疑问句和肯定句的用法,教学的重点是关于家务劳动的动词短语和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型I'm/He/She is doing….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的目标设计如下:

    1、能听懂、会读、会说单词:parent,clean,cook,sweep,busy,wash

    2、能听懂、会读、会说日常用语: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及回答

    3、能正确的理解并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4、能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

    (三)说教学过程。

    1、问候环节播放歌曲,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在free talk中观察图片,师生对话引出本课课题Helping our parents,再提出问题what housework can you do for your parents?给学生讨论,相机教授家务的词组并通过教师肢体活动引入新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 doing…的学习。

    2、课文学习:通过看图提问引起学生兴趣,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初步运用新句型,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语篇的第一部分Mike一家在上午进行的家务活动。在学习完上午的家务活动后,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Mike一家下午的家务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学习完语篇后安排了一个group work让学生选择上午或者下午的场景,在小组中灵活运用本单元的新句型,最后再通过阅读任务来强化句型结构。

    3、本课的语篇呈现的是Mike一家周六上午和下午的家务活动,因此,在学习完课文后给学生留足空白,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Mike一家在晚上的时候在做些什么,体现了整个环节的完整性。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的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及回答谈论自己和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本课还要求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并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复述课文内容并能初步感知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的用法。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比较顺利的谈论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词组和句型学生操练的不扎实,所以后面不管是小组编对话的环节还是读的环节,学生都不太会说或者就是动词忘了加ing;还有就是在小组编对话和小组读课文的环节浪费了一些时间,后面情感提升的第一个问题也没有时间引导学生看着板书再来回顾下课文内容。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4】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Is your birthday in February, too? No, my birthday is in…并能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运用。

    b.能力目标:能够调查同学,家长的生日。了解西方主要节日所在的月份.

    c.情感策略,文化目标:1.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用于进行交际实践。2.学知识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When is your birthday? Is your birthday in February, too? How many birthdays are there in January?以及When is Children’s Day?

    教学过程

    环节一、Warm—up and Review(热身和复习)

    活动一:Let’s chant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的同时本首歌曲的内容又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联系,是学生得思绪很快从课外回到课堂中来)

    活动二:由unit2的内容进行Free talk。用幻灯片复习月份单词,并按季节划分

    (设计意图:用自由会话的形式自然引出本课单词,把两个单元的知识合理的串联起来。培养了学生得口语会话能力。)

    环节二、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活动一:

    a.句型教学When is your birthday?

    Teacher: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

    T:I like winter best. 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板书)接着问某个学生: When is your birthday? (板书)带读两遍,指导学生完成问答。

    T: Is your birthday in ...,too?(板书)

    S: Yes./ No, my birthday is in ...

    呈现句型,在引导学生说出My birthday is in ….之后,问几个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引导学生作答,初步感知新句型。

    b.连锁问答: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两人小组操练句型。

    活动二:Let’s talk

    a.教师在播放幻灯片,显示三个孩子的头像,分别是:Mike, Amy和Zhang Peng。告诉学生要听一段对话,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朗读对话。

    b.教师播放对话录音两遍,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生日,如:并提问:when is Amy’s birthday?...

    c.学生三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自编对话,最后请若干小组作表演。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借助多媒体音,形,图文并茂的优势,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环节三、课堂任务

    1:幻灯片出示几张小明星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应该怎么问他们的生日?此环节十对上一环节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教师将调查表分发各小组,自行确定小记者和采访对象。学生可在教室自由走动,既是小记者又是被采访对象,将采访到的同学的生日所在月份记入调查表。教师巡视,看“小记者”能否运用不同句式进行“采访”。然后从调查结果中总结有多少同学出生在一月,二月……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一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小记者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通过采访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进一步拓展所学知识。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给小组小记者回报的调查结果做汇总统计,看哪个小组采访的人多。

    (设计意图:注重活动的结果可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能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环节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活动一: Let’s find out。教师利用幻灯片呈现不同的节日。When is China’s birthday? It’s in October. We call it National Day.再分别教学Army Day, Children’s Day, New Year’s Day, Tree-planting Day, etc.请若干名学生就其它节日进行提问,直至把所有节日问完。

    活动二:Let’s find out

    a.教师提问学生:“When is Children’s Day?”,请学生答出:“It’s in June.”。

    b.给学生几分钟把节日和相应的月份连线。

    (设计意图:给学生普及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三;采访听课教师。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得胆量,学生感觉很刺激,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环节五:课堂听力检测

    活动:Let’s try

    教师播放录音一遍,请学生在Amy, Her mother, Her father下面的括号内填出相应的月份。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从听觉上感知主要句型,并完成练习。训练了学生得听力能力,之所以把此环节放在这,是为了引出父母生日更顺理成章。衔接更紧密)

    环节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一段“回家只有七天”的视频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启发引导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

    (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忘叫学生学会孝敬父母,有感恩之心。要知道父母的生日。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不要攀比等)

    环节七:课堂评估

    教师对本节课各组学生的表现做一个评价。选出优胜组。给予鼓励。

    环节八:作业安排(homework):

    1.回到家里用英语询问家庭成员、朋友的生日,并在下节课上课前用英语叙述。

    Name

    Birthday

    (表格)

    2.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下节课和同学分享。

    板书

    Unit 3 My birth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课堂评价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Group1.

    Is your birthday in …? Group2

    Yes, it is. ( No , it isn’t.) Group3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主要学习了一些新的食物单词,要求掌握句型Taste this. It‘s sour/sweet.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前一课已学习了What’s this?这一句型,在这一课中又得到了巩固,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依据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 能较好地掌握本课句型Taste this . It‘s sour /sweet.

    (3) 掌握有关食物的词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大胆开口,积极参与语言的实际交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4、教材的处理。

    (1) 会话教学内容以创设情境、表演为主,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2) 词汇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听能说。

    二、说教法。

    小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本课教学中以情景教学为主。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4个步骤来完成。

    1、组织教学,引人入胜。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通过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和他们一起唱英语歌曲来组织教学,结合前面所学课文内容进行师生对话,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心理,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学习词汇,强化句型。

    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借助实物、单词卡片,让他们对词汇有初步认识,把词汇套入语言项目What’s this? It‘s…进行替换练习。并请两位同学进行点单词的比赛,老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视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到都有进步,都有收获。

    3、游戏活动,寓教娱乐。

    游戏、竞赛是活跃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游戏和竞赛中让他们获得胜利的喜悦,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提高他们掌握词汇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本课中,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即巩固了What’s this? It‘s …这一句型,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布置。

    听录音,涂颜色。

    四、几点说明。

    1、板书设计:

    Unit 2 Tasting

    orange

    Sour lemon

    Sweet chocolate

    apple

    2、时间安排:组织教学约5分钟,词汇教学约10分钟,绘画教学约20分钟,作业约5分钟。

    3、教具的使用及整个设计要体现的特色:

    本节课使用的教具有:录音机、盒子、卡片、水果、巧克力、醋、糖水等。

    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感性教具,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利用几个层次的口语训练,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把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本课的重、难点在轻松的情景对话及游戏、竞赛中得到深化、化解。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有二个班,每班学生数均在50以内。学生已学过两年的英语,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加之教材难度偏大,教学目标的达成难度比较大。因此,本学期应加大后进生转化的力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方面,智力好非智力好的学生占少数,智力好非智力不好和智力不好非智力好的学生占多数,二者均不好的占极少数。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教法得当,学业成绩可以稳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学生用书Let’slearn部分的词汇仍然是围绕话题归类出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开展话题的讨论。本册Let’slearn中的大部分词汇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即加粗的单词)。用来巩固复习词汇的活动主要是结对和小组活动,以及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活动。

    Let’stalk部分依旧是一个浓缩了的情景会话,目标句型突出。为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一部分提供了可供替换的内容。

    分组让第一排的学生按照这样的句型格式,以小组为单位传话。(设计理念: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巩固学习的句型。)

    1、小结这课重点句型。

    2、练一练根据要求写出问句或答句。

    四、课后反思

    整堂课我坚持让学生体验各种语言活动,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语言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一下几点体会:

    1、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节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课件中的歌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操练与应用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学生都非常喜爱这些活动,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学英语的快乐。

    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配任务因人而异。操练形式灵活多样,从整体到个体,层层铺开。从教师输入到学生输出中间一个有效的环节,那就是操练。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课堂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在动手动口中体会和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节课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好,学生也比较活跃,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全面,但是没有给学生扩展的空间和时间,没有让他们把这课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练习!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的相关知识。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周全的教学教案课件有利于教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1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梦幻的,是快乐有趣的。在记忆的长河里,哪件事曾经为你的童年生活增添过乐趣?又有哪件事曾经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写好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是这一讲的主要话题。

    作家孙云晓在一次谈作文时说道:“作文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失败在于一个‘假’字。”同学们写作文时首先要求实、求真、求新。既不能抄编套,也不能落俗套。

    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坚持与生活结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好作文。谁的生活丰富多彩,谁的爱好兴趣广泛,谁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记事的作文,同学们就要热爱生活,获得真知识、真经验、真感受,这就解决了作文的`第一大难题“苦于无米之炊”、“没的可写”。我们就可以变“没的写”为“有的写”,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怎样写好记事的文章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事情要真实,选材要新颖。

    写真实的事,不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印象深、感受多,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切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矛盾、充满温馨、充满情趣。我们要从亲身经历过的,亲眼看到的感受最深的那些平凡小事中选取那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能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风貌,又最能反映自己个性特色的事例来写,要“小中见大”地反映事情的意义和情趣。

    例如,一位同学选择了这样的材料:大年三十晚上看完春节晚会的节目,家庭模特大赛开始了。通过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加比赛的服装,表演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当时热烈气氛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这场模特大赛的确是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心,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不断改变这一主题。

    这篇作文的选材是多么新颖、有趣呀!

    2、事情过程叙述要清楚、明白。

    不仅选材好,还要把内容写好。首先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交代清楚。只有把“六要素”写清楚,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读起来清楚明白。

    至于“六要素”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格式,要侧重于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围绕中心还要巧安排。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叙事的文章最忌不分轻重、不分详略,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我们说,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一条线。

    写事时,还要学会巧安排。

    怎样使用材料,确定详略;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都要通盘考虑巧妙安排,这样才能变化写作角度,努力跳出框框,写出别具一格的好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2

    在那一个下午,或许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人都笑了,那一滴汗水没有白流,那一分钟没有浪费……

    它的跳跃着,滚烫的心无法平静,因为我们的努力换来了全校诗朗诵的第一!似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登上舞台,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我无法抗拒紧张的突如袭来。手在颤抖,心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脸庞泛起了红晕,好似涂上了姻脂。随着音乐的奏起,在紧张的氛围中开始了朗诵。一句句洪亮有力的话语从我们的口中蹦了出来。校长亲切的微笑,坚定了我,脸上流露出灿烂的笑容。那短暂的五分钟,那意义深刻的`五分钟,就这样过去了。我们踏下了舞台,悬起的心放下了,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跳到了座位上,倒了下来……

    当广播宣布我们分数超过其他班时,我们蹦了起来,那藏在心里的笑容绽放了,再也控制不住了,我们呼唤着,让幸福传遍四方,张老师也露出了笑脸,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之中。可是又有谁知道我们付出过多少汗水;又有谁知道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又有谁知道张老师为了我们的荣誉操碎了心,喊破了嗓……不,他们不知道我们付出的一切。此时此刻,我热泪盈眶,和田甜拥抱着,享受着快乐,因为害怕时间会让这份快乐消失,害怕这份用汗水换来的快乐会突然离开。整个班级洋溢着幸福的气氛,久久回荡着。回忆着那段日子,刻苦地背着,换来了今天无限的欢笑,我无比馨慰。回到教室,看着这张奖状,我感到万分自豪。更让人惊喜的是我们不仅是年级第一,还是全校第一。我们欢呼雀跃,那一刻的激动足以震撼全世界。太多了,太多的惊喜!

    张老师向我们投取赞美的目光,其他班向我们投取了羡慕的眼神。外面,老天流着泪,我想:他一定是看到我们如此付出获得了第一名而感动吧!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3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学,去领会任务性格。让学生们在读中学,在读中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领会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让学生们有重新的认识,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阅读情况汇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阅读情况汇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学习第三部分(打虎部分)。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2)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3)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①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②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的。)

    (5)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1、指读提问: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什么联系?

    2、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部分并不是重点,它有什么作用呢?

    (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原因是——勇敢无畏,武艺超群。

    4、武松能打死老虎,却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已经将力气用完了。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性格。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18个20是多少?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引入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

    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2、13.5x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4、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

    (三)教师提问:小数乘整数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提示:

    1、能不能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复习中得到的规律来解决呢?

    (四)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例1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把675缩小10倍呢?

    (五)请学生看书学习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

    三、质疑小结

    (一)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概括一下。

    (二)提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依据是什么?

    (三)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调节

    (一)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0.9x463x68.4x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4个9.76的和是多少?

    5个2.05的和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

    (三)根据填结果。

    ()()

    ()()

    ()x()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

    0.86x72.14x620.375x12

    1.8x3950.45x1081.056x25

    (二)小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七、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计算:13.5+13.5+13.5+13.5+13.5

    用乘法计算:13.5x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5

    每当秋天来临,菊花开放。看到那千姿百态的菊花,就想起那次栽菊花的情景。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天气炎热。我看到院子里有两个长满杂草的盆子。我想了想,菊花还没栽呢,就拿这两盆“开刀”吧。我拿了铲子飞快地干了起来。先把盆子里的杂草除了,再使劲把土松开,让盆里变干净。开盆子里的土太少了,我跑到院子里铲来一些新土放入盆中,再拿出菊花枝,“放几枝呢?一枝、两枝,还是……”

    妈妈说:“孩子,放两枝吧,即长得快,又可以让它们做个伴。”于是我把土铲松,在中间弄了两个洞,把菊花的枝插入洞中,用土埋了。累得汗流浃背,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淌进了土里。我用手檫檫汗,把花盆挪到阴凉处,每每给它浇浇水,次次放学回家看看它。

    经过我精心照顾,秋日来临,开出了各色的菊花:红的、黄的、白色……那花水灵灵的,像抹了一层油,婀娜多姿,微风一吹,像少女翩翩起舞。

    “成功了,成功了。”我高兴地欢呼起来。

    它不是有水浇灌大的,是汗水,是辛勤的.汗水。

    我抿着小嘴微微笑。汗水给我带来了欢笑。

    直到现在那笑声还在我耳边环绕,那情景还在我眼前出现。只要付出了汗水,就一定会有欢乐的硕果。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6

    今天我们家要开展一场大战。下面是我的战斗部署:“老爸,我命你立刻缉拿油污兵。他们大多趴在厨房的墙壁上。老妈,我命你捉拿灰尘兵。它们非常狡猾,常常躲在桌子柜子等死角里。我去清除通缉犯DD垃圾兵。好,开始行动!”话音刚落,我们就七手八脚地干了起来。

    NO.1老爸VS油污兵。

    老爸对付油污兵可是小菜一碟。老爸拿出抹布,往上面倒了些去油剂,向墙上擦了擦,油污兵马上识趣地跑得无影无踪了。

    NO.2老妈VS灰尘兵。

    老妈找出抹布,浸了浸水,她打掉灰尘兵是得心应手。老妈往角落里擦了擦,灰尘兵就乖乖地投降了。不一会儿,各个灰尘兵的营地都被老妈销毁了。

    NO.3我VS垃圾兵。

    我拿出扫把和簸箕,东瞧瞧,西看看,就是找不到垃圾兵。我更加仔细寻找,终于在窗底下和沙发底下找到了垃圾兵。一眨眼的功夫,我的簸箕里已有满满一群“俘虏”。

    我们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往下流,但看到用我们的汗水换来的整洁,我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件 篇7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语言训练,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好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描写,感受其声势之壮观,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读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描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灰椋鸟产生兴趣的。

    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觉得这鸟这么样?

    (灰椋鸟实在是一种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小鸟,看起来一点也不漂亮。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却别有一番趣味,同样给人带来了很多愉快的感受。)

    其实作者一开始,也不觉得灰椋鸟有多好看,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象,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同伴来到林场,观赏灰椋鸟归林的情景。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着作者去欣赏一番。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边读边想,课文重点写了那些情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1)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生字词语。并进行词义的质疑。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课文中的长句很多,指导读好句子。

    2、找出这些描写,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3、课文除了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情景,还交待了什么?

    (交流,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课文段意。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师: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到底放了些什么,课文没有告诉我们,但是我想一定有很能吸引作者的东西,为什么呢?

    1、完成描红,抄写词语。

    2、找近义词:

    偶然( ) 等候( ) 翘首遥望( ) 盛大( ) 喧闹( ) 观赏( )

    二、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段,通过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重点的细致描写灰椋鸟归林的情景的,感受其壮观读气势。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由衷的喜爱之情。

    2、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1、作者对于灰椋鸟,一开始是怎么看的?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能换一种表达方式吗?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什么好看的啊。”

    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更能够把作者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后来作者却要迫不及待地去看灰椋鸟,那么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灰椋鸟归林的情景,作者写了三个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者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一段的内容吗?

    你喜欢那一段所描写的情景?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下来。

    2、讨论:

    灰椋鸟开始归林――浩浩荡荡归林――叽叽啾啾联欢。

    3、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我们看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忽然、翘首遥望――惊喜!)

    4、灰椋鸟归林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灰椋鸟归林这一情景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理解说明。)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1)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盘旋、陆续)

    (2)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指导朗读,把浩浩荡荡的气势读出来。

    (3)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多媒体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5、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安眠”在这里指什么?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出示: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朗读。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2)在作者的眼里,灰椋鸟曾经是: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此刻作者眼里的灰椋鸟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6、指导背诵第二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爱鸟!

    感谢林场工人!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这篇课文的重点描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描述一下群鸟归林的情景。)

    课文仅仅是在描写灰椋鸟,赞美灰椋鸟吗?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可见这是一个人工林场,是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林场工人为鸟儿营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这也正是他们(包括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鸟儿的热爱。)

    完成课后练习3。(组织讨论,体会观赏和观察的异同点,指导正确用词。)

    2023五年级下册的课件


    笔者热情推荐一篇精彩的“五年级下册的课件”文章。教学过程中,教案和课件扮演着基础角色,其撰写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学生的反馈是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请务必记得收藏本文!

    五年级下册的课件(篇1)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学习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五年级下册的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一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4、能复述鸟岛保卫战这部分内容。

    5、能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能用找出重点句的方法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感受鸟岛的神奇。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鸟岛是神奇的?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是怎样写具体的。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神奇的鸟岛》,通过读题目,你了解到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了解到了课文内容是写鸟岛的景色,还想知道这个鸟岛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鸟岛?)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看看初读课文后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学生小声读课文,读不准字音的字,查字典并标读音。

    (2)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正音:乘车倒淌河碧波万顷眼花缭乱一幅幅锦绣画卷鸟巢几乎披着黑颈鹤踱步融洽掠取

    幼雏盘旋鸬鹳啄着俯冲遍体鳞伤

    (3)通过初读课文,你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通过初读课文,解决了鸟岛在什么地方,课文第一段已经写明,教师板书:鸟岛位置。并补充介绍:1959年9月,我国动物学家在青海省的青海湖中发现了一个叫做海西皮的小岛,小岛面积约为27万多平方米。岛上栖息着很多的鸟,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因而取名为鸟岛。)

    (4)教师进行梳疑:神奇的鸟岛是怎样的一番景色?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鸟岛?

    (二)学习鸟岛景色的内容。(课文第二段)

    (1)课文哪段内容写的是鸟岛的景色?(第二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二段,并处是自学提示:

    ①鸟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可以用书中的,也可以用自己的。

    (眼花缭乱、鸟的世界、神奇的鸟岛)

    ②是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

    ③有感情地朗读所标画的语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学生进行评读。

    天上:一群群、一幅幅

    地上:几乎(大家想象在鸟岛上,人们会怎样走路?为什么?)

    湖水里:(你看,湖里还有那么多鸟呢!你喜欢哪种鸟?为什么?再有语气地读一读。只有这几种鸟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湖水里还会有哪些鸟?请你照着课文的写法说一说)

    (4)为什么说是神奇的鸟岛呢?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鸟岛的景色。

    (5)幻灯出示:按原文填空,练习背诵。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抬头望,天空中是(),()、()、()、(),组成一幅幅();低头看,满岛都是()、(),几乎()。湖水里,那()是斑头大雁,()是燕欧,()是环嘴鹬,还有()的天鹅,美丽的(),()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

    五年级下册的课件(篇3)

    学习目标:

    一、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五、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大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难点: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致入微。

    教学准备:

    学生:想想自己与小猫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师:搜集猫的图片、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音乐、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二)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学学猫叫。

    (三)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吗,他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撩拨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重点研读

    (一)阅读全文,研读重点语句,感受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1读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只什么样的猫,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学生合作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可爱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的猫

    (淘气)胆小勇猛

    (意图:开课时设计这样的板书呈现形式,既对全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读出有关句子。

    理解:

    ①投影无论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一想会有谁呼唤它。)

    无论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呼唤它。)

    ②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

    (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抓住谁、怎么的适当想象来体会猫的贪玩,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表现,设计上考虑了学生的思考维度由谁递进到怎么,想象会更合理、更有情境感)

    读出表现猫尽职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

    (方案1:能抓住体现猫尽职的语句并且能说到屏息凝视,教师趁机切入理解内容的教学)

    (方案2:仅仅只能说出一点、一连几个钟头教师出示投影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理解:

    ①投影出示有关句子,出示猫屏息凝视的图片,它在做什么?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在想什么?

    (意图:屏息凝视是本课教学中应重点理解的词语之一,出示本图片,学生能很直观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片的情境合理地想象出猫此时可能的想法,培养了想象能力。)

    ②读出猫的尽职

    3猫很贪玩,但却又很尽职,学到这里你对这只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认为这是只怎样的猫)?

    ①你能从黑板上圈出一个词语吗?

    ②再读读这两段话,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意图:体会大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通过理解、朗读领悟到猫贪玩、尽职之后,学生很容易能够在先前的板书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对猫新的认识古怪。这样的设计为理解大猫性格的古怪作出了引导,又为更好的理解另外几处大猫的性格古怪做好了铺垫。)

    4在课文的1-3自然段中,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猫的性格古怪?

    ①请你通过朗读告诉同学们哪里还表现了猫的性格古怪。

    ②填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

    既(),又();

    既(),又();

    既(),又()。

    试着说说古怪的意思

    (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③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字幕变色)齐读第一句话。

    (二)再读课文,研读有关句段,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的思想感情。

    1哪里读出猫的可爱,请读出有关的内容。

    2感受猫的可爱

    ①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看看这句话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怎么理解?

    (意图:此句是文章的过渡句,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以以上的训练方式引入对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

    ②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

    想象出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来了吗?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就使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被又一次激发)

    ③读读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

    (意图: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环节通过对《养花》一文的阅读,体会到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又与课文中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体会,从而品悟到老舍对猫的爱之深。教学难点在课外阅读的帮助下突破。)

    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④小结:老舍先生爱花、更爱猫,是因为他非常热爱生活,下一课《母鸡》就是他的又一生活感受。不仅老舍先生爱猫,很多作家都很喜欢猫,如周而复、夏丏尊等,课下可以认真读一读阅读链接中他们的文章。

    (意图: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学习语文。)

    三拓展延伸

    1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①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

    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猫。再请你欣赏几幅猫的图片,看你喜欢哪只小猫,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表达一下你对他的喜爱。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喜欢的是哪只小猫?

    学生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意图: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2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相信你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你也一定会写出像老舍先生一样棒的文章。

    五年级下册的课件(篇4)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

    3、抛出问题,引起思考

    师:我觉得第1小节中,用错了一个字。她用错了,应该用它。(板书:她它)。同意用她的举手,同意用它的举手。

    想一想为什么用她?

    生:因为课文中说莫高窟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从明珠我想到了掌上明珠,掌上明珠是形容女儿的,所以用她。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莫高窟有着千年的历史,在人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用它,就显得对莫高窟不尊敬。

    师:你们的思维真活跃,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同意用它的同学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们都知道莫高窟是一处建筑物,所以我觉得用它比较好。

    师:(小结引起下文)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我们怎样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呢?(生:读书)对,读书。

    等我们学完第二~四自然段,你一定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师:莫高窟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课文的语言也同样令人回味。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假如你站在这佛像前,你会说些什么?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3、师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神态安详。齐读。

    读后教师评价:读得正确了,流利了,但还没有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想读好吗?

    4、师出示课件:点出

    图像要求评价点拨

    菩萨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挺柔和的;你的表情都变地慈善了。

    天王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威风;可以配上动作的。

    力士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有气势;再勇猛一点。

    卧佛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真安详;你的表情都会说话了。

    5、师:自由练习读,争取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

    6、指名读,师:读得正确了,流利了,更重要的是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了。高兴吗?老师也替你高兴。

    7、齐读,读出彩塑的惟妙惟肖的感觉。

    8、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9、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10、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11、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12、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13、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4、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刚才,我们和大家品位了描写彩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品位味写壁画的词句。我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2、师:(板书飞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中描写飞天的句字,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生读,师巡视。

    4、师组织交流:

    (1)我读懂了飞天多你是怎么读懂的?成百上千有的有的、省略号。请你读一读,读出飞天的多。

    (2)师点拨:作者连用了几个有的有的表现飞天多,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场景可以用有的有的来表现,比如沸腾的校园,热闹的大街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3)我读懂了飞天很美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读后评价听起来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确实挺美的;你动情的样子也很美;虽然我们才刚刚认识,但老师感觉你的读书有进步了。

    (4)师:文章写得这样优美,同学们又读得那样动情,连老师都想美美地读一读了。师在音乐声中示范读文章。

    (5)鼓励学生自由读,齐读感受飞天的美。

    5、引导积累。师:壁画真美,看着这幅壁画,边读边把图画的内容印在脑海中,慢慢地你就能背下来了。

    6、指名背。注意评价。

    对文章的语言进行积累,文章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成了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所以,同学们在课后,要进行大量的积累,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提高的。

    7、师:莫高窟的壁画除了飞天还有什么?请人读。师总结板书:宏伟瑰丽。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大家默读第4小节,边读边动笔,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词句,在行间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动笔批注。

    (评:默读有利于学生不受外界干扰,静思默想,与文本充分对话。咬文嚼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长此以往,何愁语文能力不提高。)

    师:刚才老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虚心倾听别人的理解和体会。

    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师参加讨论。

    (评: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使得每个人在小组交流的时候都有话可说,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导训练,合作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师:现在我们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交流讨论的结果。

    生1:我从第二句话中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

    生2:我从第二句话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

    生3:第二句中的一个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从这个字我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

    生4:第3句话中的大量和第4句话中的仅存对比非常强烈,这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莫高窟内的损失非常惨重。

    生5:我从第3句话中的掠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和无耻。

    (评: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效果非常明显。)

    生6:我有一个问题,就是陈列在故宫等处的部分经卷现在会不会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师:你们认为会不会呢?

    (评:巧妙地将问题踢给学生。)

    生1:我认为不会,因为以前那些文物被掠走,是因为清王朝腐败无能,现在我们国家有能力保护这些文物。

    生2: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强大了。他们即使有这个贼心也没这个贼胆。

    师:大家说得很对,现在的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保护我国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件物品,要是谁敢侵犯我们,我们将和他们斗争到底。

    三、总结

    师: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吗?学完了这一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意用她的举手.

    谁能说说为什么用她,谈谈你的看法。

    生:通过学课文,我知道了莫高窟里有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它们显得很神圣,所以我认为用她好。

    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飞天壁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有很多仙女,她们在空中漫天遨游,翩翩起舞,漂亮极了,所以我认为用她好。

    生:我还要补充,从图上看飞天仙女们裙带飘扬,显得那样轻盈,飘逸,真是美极了。

    生:课文最后一小节说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可见她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用她比用它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一致认为用她好。从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将莫高窟当成什么来写了?

    生:当成人来写了。

    师:说的对极了,从这儿你可以看出作者对莫高窟有着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喜爱之情。

    师:你们通过学习课文后,喜欢莫高窟吗?(生:喜欢)老师想看一看谁最喜欢莫高窟,我们通过比赛读书来评定。

    生:(练读,比赛)。

    板书设计

    彩塑:惟妙惟肖

    莫高窟壁画:(飞天)宏伟瑰丽

    明珠藏经洞:数以万计掠走

    五年级下册的课件(篇5)

    一、设计理念:

    1.创设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开课时的“这篇小小说为什么会获得嘉奖”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阅读奠定基础;在品读课文时利用重点问题来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升阅读的效果。

    2.深化阅读感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强调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语文素养的涵盖面更大,培育情感,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且,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充分地接触文本。所以教学时注意给足学生阅读时间, 提倡“以读代讲”“以读代解”,让学生充分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3.尊重阅读体验——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课标也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教学中,以生为本设定阅读目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人物形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

    4.运用读写迁移——丰富学生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叶老还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所以语文教学要凭这个例子让学生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中利用这个“例子”来引导学生读人物。另外课后还设计了 “创编诗歌”环节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这个环节是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涵盖了语言积累的检测(如要求会写的词、文中的好句等),也涵盖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阅读体验(读出了什么),同时,也有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更为重要的顺应学生的阅读体验来创作,自然而然,引导学生明确文字来源于心灵,说真话,写真情。

    二、教材分析:

    《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感人的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的语感。

    《桥》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和儿子却最终被洪水吞没。

    《桥》在表达上也有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教学本文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与悟中感受人物形象,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读与思中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三、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接触的文本联系点:学生曾经接触的关于“桥”的课文很多,如一年级的《兰兰过桥》,写了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三年级的《赵州桥》,介绍了桥的坚固美观;四年级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描写了海峡两岸联手救人的感人故事。尤其是《跨越喊下两岸的生命桥》,其寓意和本文“桥”的寓意很相似。

    2.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速度和能力,能基本把握主要内容,也具备了一定的品读能力,很多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其内涵,体会情感。

    3.学生阅读训练要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重点,比较规范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品读文字,读出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目标解读:

    年段阅读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对于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等,说出自己喜欢、崇敬等感受。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交流自己的看法。”

    单元阅读目标:

    “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高尚。 培养阅读速度,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情感,又要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势不可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洪水的肆虐,读出老汉的沉稳、威严、果决,读出对老汉的敬仰。

    3.能在读中感受老汉这个人物形象,领悟他的临危不惧、不徇私情得精神,激发对老汉的敬意!

    教学重点: “读、悟”人物形象;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品悟人物形象。

    五、教法学法:

    教学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本节课主要运用了下面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人物形象。这样及保证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交流的能力。

    2.圈点标注法——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文本,感知人物。“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样的,圈点标注也是学生阅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阅读意识和能力。

    3.诵读法——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读出对老汉的敬重。有人说读书是一个从厚到薄再到厚的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多读, “以读为本”,强化学生阅读实践,让学生更多地、更充分地接触语言文字,在读中悟、读中思。

    六、教学过程:

    1.直入课题,调动阅读期待 。——“这篇课文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利用这个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让学生抓住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品读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3.学习字词。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疏通生字词语,读正确、读流利,并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为后面的继续品读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让学生找出洪水可怕的句子,试着用朗读读出洪水的可怕,体会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从而实现语言感与悟的统一。最后,让学生想象画面,为老汉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5.品味言行,感悟人物形象——让学生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出语感。 充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感。

    6.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出小小说吸引人的独特魅力。使学生掌握小小说的特点。

    7.以诗结课,升华情感。布置的课后练笔,达到读写结合,检测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语言表达不够简练,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怎样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等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的较粗略。并且这节课 没有做到迁移运用。

    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汇集


    你是否想要拓展你的知识范围并获取更多的趣味内容,那就赶快阅读一下“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吧。在一所学校中,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准备一份详实的教学课件和课堂备案。而编写这些教案则需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和目标要求。相信这些教案的编写将会为你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不小的益处!

    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篇1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学过了一些某人会做某事的内容及I can/can't…的句型,用一个课时来学习本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并正确使用单词:sit ,chick;短语:sit down。

    2、能理解并掌握句型:He/She/They can't...

    (二)能力目标

    学会用This girl can't walk. Her father helps her.表达某人没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尊老爱幼,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听、说、读本课的单词及短语。

    2、学会用This girl can't walk. Her father helps her.表达某人没有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句型结构:He/She/They can't+动词原形+其他。他/她/他们不能。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教师走到学生中问:How can dogs help people?进行对上节课的复习。

    创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学习课文

    出示与本课相关的单词卡片:help,walk,eat,swim。

    让学生自己提问,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回答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这样的教学措施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学习的良好品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习单词

    1、导入:手拿单词卡片问:What’s happened with these words?

    2、出示课文的挂图。

    3、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4、录音播放。

    5、理解课文内容。

    6、学习新单词及短语。

    7、播放录音二遍。

    8、播放录音。

    9、读课文。

    采用挂图学习单词,形象直观。

    四、学习重点句型:

    This girl can't walk. Her father helps her.表达某人没有的能力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句子,句型结构:He/She/They can't+动词原形+其他。 他/她/他们不能。

    引导学生用句型He/She/They can't…说句子。

    句型知识方面,教师并不是直接的给予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句子,仔细观察各个句子共有的特点出来,体现了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含“can’t + 动词原形”的句子,并背诵或熟读这些句子。

    (2)、用“can’t + 动词原形”的句型描述他人不能做某事。

    有选择性的作业布置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板书设计:

    Module7 Unit2 They can’t walk.

    They can’t walk.

    Their mothers help them.

    He/She/They can’t + 动词原形 + 其它。

    他/她/他们不能……

    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篇2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五种家务劳动的表达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并能在情景中自然的加以运用。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英文卡片、声音、课件。

    2.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1)Let’s chant

    ① 教师播放start部分Let’s chant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图并能理解歌谣的意思。

    ② 反复听2-3遍后,可带领学生小声重复。

    ③ 拍手掌握节奏,教师将Mike变成本班同学的名字进行提问:Tom, Tom, what can you do?可提问3-4人。

    (2)口语练习 谁的本领大:

    ① 男、女生进行比赛,分别用I can…来介绍自己会做的事,看看谁的本领大。

    ② 请同学边说边用动作表示,重复不加分,哪组说的最多即为获胜组。

    2.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Start

    ① 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看,Oh, so many animals! What can they do?

    ② 角色扮演:教师提问,Bird, bird, what can you do?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边说边做动作。

    (2)Let’s learn

    ① 学生观看教材的背景图,教师指图,用夸张的语气介绍:She’s Lucy. This is her room. She’s helpful! Are you helpful? What can you do?

    ② 然后播放课件或动画,带领全班一起反复跟读5个词组,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单词和词组。

    3.Let’s play (趣味操练)

    (1)Let’s play (猜一猜)

    ① 教师准备好英文卡片,每组的第一个同学上前来任选一张。

    ② 抽卡片的同学只能做出一个动作,如扫地,请本组的同学猜一猜并说出英文sweep the floor,这时前面的同学就可以说:Right! I can…哪组用的时间最快、说的最准确,就可加一分。教师可对优胜组进行奖励。

    (2)Let’s play (接龙游戏)

    ① 将学生分成5组,每组发一个单词,如:clean, cook, floor, flower, empty,也可以用图片代替。

    ② 请本组同学配合,看词或是看图来说出一句完整话。如:I—I can—I can water—I can water the—I can water the flowers.说的又快又正确小组,教师可予以奖励。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练一练

    ① 让学生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② 让学生每天在家中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并用英语告诉你的家长。

    5. 板书

    单词:I’m helpful! I can sweep the floor.

    cook the meals

    clean the bedroom

    water the flowers

    empty the trash

    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篇3

    orange, blue, green, black, white

    It’s…

    对本课话题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乐于与他人交流。

    (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生熟练掌握颜色单词,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谈论生活中的颜色。

    教学过程:

    1. Play a game.

    2. Let’s sing an English song.

    Step Two :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呈现新语言知识和练习)

    1. Present a picture of the sun and ask pupils: What is it? What colour is it?

    2. Help students to practise the word: red.

    3. Present a pear and ask pupils: What is it? Is it red?

    6. Mix red with yellow paints and help pupils recognize

    “ orange ”.

    7. Present a blue ball and learn the word “blue”.

    8. Let’s play a game .

    9. Present a big tree and learn the word “ green”.

    10. Point at the blackboard and ask pupils: What colour is it?

    11. Ask pupils : What is the opposite to black? Which object is white?

    12. Ask pupils to look at teachers’s mouth and guess the words.

    13. Let’s say the chant.

    Step Three: Teaching sentence pattern (教学句型)

    1. Point at some objects and ask pupils :What colour is the pencil/wall/jacket?

    2. Watch the screen and learn to say the sentences.

    3. Ask pupils to practise in pairs.

    4. Play a guessing game : Is it red?

    T: I have a book. Guess, what colour is it?

    Copy the words and spell them correctly.

    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How heavy are you ?I'm 48 kg. I'm thinner than you , and shorter.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能通过询问完成Pair work.

    3、了解Good to know的单位常识,了解他们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听懂、会说How heavy are you ?I'm 48 kg. I'm thinner than you , and shorter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通过询问完成Pair work.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图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1、Warm-up

    (1)学生听并跟说Let's chant.(P2)

    (2)指名读已经学习的几个单词。

    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talk

    (1)How heavy are you?引导学生回答I'm 48 kg.教师贴图片请学生将句子补充完整。

    (2)练习后教师再问:How tall are you ?生答:I'm 145cm tall.(请学生根据实际答案来回答。)

    (3)教师找一个比较胖的学生出来,说I'm thinner than you ,and taller .适当解释,重复两次,帮助学生理解。

    (4)完成Let's Pair work,说说要求,然后学生互相询问找出答案,然后填入P8的表格中,指名交流。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B Let's talk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听B 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读懂Read and write部分的对话,并能在情景中熟练运用。

    2、能够听、说、读、写对话中四会句子。

    3、了解Story time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了解sperm whale和killer whale的区别。

    2、本课时的难点是对长度、重量、大小的单位区分以及表达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3、学生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1、Warm-up单词的练习以及句型的巩固。

    2、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1)教师呈现本课时挂图,向学生提出问题说,这是两条生活在海里的动物,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读对话,然后请学生尝试解答这一问题。

    (2)跟录音读课文,注意理解和体会上下文的意思,然后完成填充的练习。

    Story time

    教师放一遍故事,请学生看着书本,然后请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教师进行解释。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ARead and write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听Read and white、Pronunciation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

    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单词:list airport shoe ticket toothbrush.

    2、学习目标语句: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Who’s going to go with you?

    3、功能:能够谈论旅行前的准备和具体事宜。

    教学重点:

    1、掌握新单词,并能够理解旅行所准备的物品。

    2、能够口头运用 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Who’s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这类 问句就具体信息提问。

    教学难点:

    能够和同学用 “where、 what、when、who”这四个单词开头的疑问句谈论旅行前的准 备。

    教学用具:

    录音机、PPT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师生之间相互问候

    Step2、Presentation Free talk

    T: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so 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in your summerholidays?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here?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Who is going to go with you ? (生逐一回答后,师总结):I think you had a lovely time, Yes? 由此活动引出 Where, When, What, Who?等特殊疑问词,并带领同学们复习一般将来 时的用法。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单词:list airport shoe ticket toothbrush.

    2、学习目标语句: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Who’s going to go with you?

    3、功能:能够谈论旅行前的准备和具体事宜。

    教学重点:

    1、掌握新单词,并能够理解旅行所准备的物品。

    2、能够口头运用 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Who’s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这类 问句就具体信息提问。

    教学难点:

    能够和同学用 “where、 what、when、who”这四个单词开头的疑问句谈论旅行前的准 备。

    教学用具:

    录音机、PPT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师生之间相互问候

    Step2、Presentation Free talk

    T: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so 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in your summerholidays?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here?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Who is going to go with you ? (生逐一回答后,师总结):I think you had a lovely time, Yes? 由此活动引出 Where, When, What, Who?等特殊疑问词,并带领同学们复习一般将来 时的用法。

    8、 Listen again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Where is Daming going to go ? What is Daming going to take ? When is Daming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 Who’s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

    9、Listen and repeat.(教师随机解释 passport)

    Step4、Practice

    1、Now,I want to be Daming,You want to be grandma. I answer you ask me together(师说答语,学生找到相对应的问句) S: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 Who’s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 T:To the airport. Clothes,shoes,present,ticket,passport,toothbrush? At seven o’clock tomorrow morning. Daming

    2、分角色表演课文对话

    Step5、Extension

    Step6、Summary and homework.

    1、 Summary 欣赏 Chant: 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 To the airport, to the airport.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Shoes,ticket and toothbrush,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 At 7 o’clock, At 7 o’clock, Who is going to go ? Who is going to go ? It’s me! It’s me !

    2、 Homework

    (1)Read the words and text

    (2)请学生询问朋友或家人外出旅游的准备情况

    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篇7

    小学五年级英语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Lesson1。本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课从本节课开始将学习一些询问他人有关动物的表达法。本课的学习将会给本单元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以“任务型”教学为纲领,结合“TPR”教学法,通过听,说,读,写,演,画,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同学们大胆运用英语参与实践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下面,我先分析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学内容的加深,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每两课为一大课。单课为情景会话,双课为词汇与句子以及各种活动制作等。本课为第一课,根据《英语课程目标》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这一目标要求,以及本册书的特点现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2:能够听说并区分单词:horse和foal, cow和calf.二:情感态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三:学习策略目标:

    1)能够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15~20分钟。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对比能力并能区分不同动物的成年及幼崽。

    四:文化意识目标:

    百度文库

    注意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幼小动物的不同称呼方式:英语中很多小动物有专有的名称作称呼,而不是在名称前加“小”(small).结合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定为:

    1:重点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2:难点 horse与foal ,cow与calf.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关键是要先让学生明白horse与foal ,cow与calf的区别。我采用了图片对比的方法先让学生明白同样是一种动物成年的与幼崽的英语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经过一系列单词教学活动之后再通过围绕教材,设置语境——回到教材,强化感知——抛开教材,自由交际三个教学环节完成本课重难点。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对学生进行一下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此时对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将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

    下面我就将本课的教法与学法进行一下分析: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采用的是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纲,“TPR”教学法与学习法贯穿全课程。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要求,结合儿童好玩,好动,好表演等特点,我把全班分成四个人一组的小组。每组同学的知识水平和性别各有参差。这样有助于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和男女同学平等相待增进友谊。在任务驱动型学习法过程中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我设置了给单词找亲戚、画出听到的单词帮李燕认动物等活动旨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表演中学(Learning by doing/acting…),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最后我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的设计。

    Step1 Revision 热身互动,自然导入。

    百度文库

    在教学活动开始我设计了唱他们最爱唱的The more we get together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入新课。布置任务帮李燕认动物。

    Step2 Presentation 引入新知,层层突破.在教授单词的时候我设置给单词找亲戚、画出听到的单词等活动包括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我还将单词的学习与句子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学习了horse之后,我说We call it a horse.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在不断的重复与演示下让学生明白句子的含义,为下一步句子的学习打下伏笔。这样由单词逐步扩展到句子。在由句子扩展到其他的单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Step3 Practice 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标号,然后跟读课文使学生读准语音,语调。最后小组操练并展示成果。旨在创设一种真实的语境,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模仿外教的发音。

    Step4 Assessment 合理评价,培养兴趣。

    根据课文,自编对话进行表演,全班同学用五指评价法进行评价。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完成评价表。

    Step5 Additional activities 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画出本课单词并图上演色即制作单词卡片。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百度文库

    五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 The students can read the story and do exercise about the story.

    2. The students like to learn English.

    3. The students can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story.

    教学重点:

    How to read the story and listen to the story.

    教学难点:

    1. How to read the story and understand the story.

    2. How to do some exercise.

    教学过程:

    Step1:

    Review the story

    T: Have the children talk about the story that have learned.

    S: Try to talk about.

    Step2:

    Read the story

    T: Have the children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the meaning.

    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ry to guess.

    T: Explain the new words.

    S: Listen and think.(困)

    T: Have the children read the story by themselves.

    S: Read the story and try to understand.

    T: Play the tape and have the children listen to the story.

    S: Listen to the tape.

    Step3:

    Number the pictures

    T: Have the children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find the sentences in the story.

    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ry to find.

    T: Have the children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S: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number.

    Step4:

    Check the correct answer.

    T: Have the children look at the sentences and try to check the correct answer.

    S: Look at the sentences and check the correct answer.

    T: Have the children do exercise in pairs.

    S: Pair work: do exercise

    Step5:

    Listen and write the words.

    T: The teacher point to the picture and play the tape and have the children listen .

    S: Listen to the tape.(困)

    T: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have the children write the words.

    S: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try to read.

    T: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have the children check the answer.

    S: Check the answer.

    Homework:

    Have the children tell the story to their parents.

    课后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做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

    最新五年级观察物体课件


    这篇“五年级观察物体课件”是我辛勤劳作的成果,希望它能为您带来惊喜。请在阅读后,不妨考虑将本页收藏。教师们常会制作教案课件,以便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教育教学。编写教案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

    五年级观察物体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五年级观察物体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体会提高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试验、分析、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物体的观念,体会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5、德育渗透:

    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

    二、说教法:

    1、教法的选择: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破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并能概括这一规律。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具准备: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小药箱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3、教学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强化方法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组合作观察药箱和其他立体图形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活动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四)深入巩固,活动拓展;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

    五年级观察物体课件【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五年级观察物体课件【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层层推进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4、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从左面看

    [评析: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从上面看

    [评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从左面看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从左(右)面看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评析: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大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摄像机),适时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困难。]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师:(在绿色小正方体上面多加了一个绿色小正方体,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和刚才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评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题练习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动手拼组,大胆想象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请问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为从正面看可能有遮挡的情况,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有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请大家接着看屏幕,(课件出示下图形状)从左面看,老师仍然只看到了这样三个正方形,同学们,请你们再想想,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评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切实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评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同时寻找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总评: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五年级观察物体课件【篇5】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五年级美术课件范例8篇


    如果您需要“五年级美术课件”相关的推荐请查看下面的内容。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感谢您的关注和收藏也请不要忘记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们!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

    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摄影的一般知识,感受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摄影的一般构图规律,能够拍摄较为生动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摄影的过程,是一个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体验到了摄影的乐趣。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感受动态摄影虽然是静止无声的画面,但它呈现给人们的却是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和惊险优美的瞬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普及摄影知识,把动体摄影技巧引进课堂,激发学习摄影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了解人像摄影与体育摄影的不同。初步掌握摄影的技巧。

    教学难点:

    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教学过程:

    一、 欣赏摄影作品。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老屋门前》,摄于浙江前童古镇,后期合成。少女蒙娜丽莎般的眼神,与两个小动物和谐相处,让人体悟到桃花源南山下生活的氛围。整幅作品压低了影调,减弱了色彩的浓度,安逸和宁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马与他的主人》,摄于上海松江某马场。作品以男子与黑骏马相拥相吻的瞬间,刻画了人与动物之间超然的情感,显现出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真实场景。后期对画面进行了模糊处理,并突出了男子红衣的鲜活色调。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回娘家》,摄于云南,后期合成。薄雾气氛中的.画面近实远虚,急切探母的妈妈与回头顾盼的孩子。作品用湖蓝的淡色调,吟诵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淡淡诗意。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母亲·俄罗斯后裔》,摄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作品光影对比强烈,画面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仿佛讲述着一个平凡而曲折的家庭故事。身后的家人在幽暗的内室忙碌着,而身为家庭主妇的她,侧身回顾,秉承着一颗操劳的心。作品压暗背景亮度,营造了北方家庭简朴的氛围。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巴伐利亚少女》,摄于德国巴伐利亚。作品恰到好处地捕捉到少女那由衷欢笑的瞬间,造型生动,前后呼应,清新的色彩,高雅的灰层次,一派别致的灿烂春光。

    湘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版)

    《放飞时刻》,摄于浙江前童古镇。作品中两个夕阳下归家的孩童,雀跃的神情,飞奔的脚步,刹那间喷射出欢快、纯真的童趣。作品降低了背景色彩的饱和度,反映出作者心中对乡间生活的体悟。

    摄影的魅力在于摄影家对景象、人物、事件的瞬间把握。一种角度、一个神态、一束光线,都是构成一幅佳作的要素。然而,现实中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并不经常出现,即便出现,摄影家也不易捕捉到。这便是传统摄影的缺憾。

    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唐民皓就是这样一位在数码摄影领域不断尝试和创作的探索者。他在良好抓拍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码后期制作的技术优势,把人文、自然环境中的精彩场景组合成一幅幅鲜活的人像作品,再造了在瞬间中无法捕捉到的画面。他在数码后期中,尤其注重画面色彩的调整,针对不同作品的场景,赋予画面在前期摄影中无法得到的个性化色调,使作品形成了一般摄影作品不具有的视觉冲击效果。唐民皓既练就了对人物神态敏锐的捕捉技巧,更具有画家的审美眼光和构思能力。相比传统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承载了深厚的人文功底、相当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图片驾驭能力。在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他的创作实践再次阐释了数码摄影后期制作的“魅力”。

    二、课外作业

    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作品,可到班上展览。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3)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工具材料

    五、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三、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媒体运用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学生作业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课件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

    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

    2.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纱巾、服装、包装盒等。让学生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运用渐变色彩来装饰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第三课时

    一、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来。(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学用具

    二、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展示摄影图片,每个图片配以相应的音乐旋律。

    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自带材料

    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

    作业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画面。

    第2课家乡古建筑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考察小结导人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二、引导分析

    1.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2.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1.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2.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

    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

    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

    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

    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

    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七、评价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学习国画动物的技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蔬菜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小动物的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那种小动物?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带来两张的小动物的照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个更富有装饰性,更加简练。

    动物活泼、可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

    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国画动物的乐趣。出示课题:写意动物

    利用真实的动物和国画写意动物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教师演示

    教师在黑板前面演示写意动物小松鼠的绘画方法及步骤,并在演示时介绍用笔、用墨的方法及名称。学生欣赏并总结所学到的新知。

    用笔:用笔方法分为中锋运笔,侧锋用笔及中锋侧锋组合的运笔方法。

    用墨:墨色分为焦、重、浓、淡,轻。墨色的变化和放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欣赏国画写意动物是怎样表现的,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

    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小动物中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侧锋运笔,蔬果的轮廓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

    初步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创作,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国画绘画中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重点。

    欣赏分析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写意动物的国画。)

    画面中是那种动物?

    分析所欣赏写意动物的作画流程。

    分析运用的那些运笔方法,用墨方法。

    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马、松鼠、猴子,大公鸡等。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直观的了解国画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写意动物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动手能力。

    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拓展欣赏

    欣赏写意松树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今天同学们体验了国画中的写意动物,下堂课我们要学习写意松树,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先感受一下吧。

    欣赏提升学生对国画浓厚的兴趣,并渗透下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国画松树的艺术魅力。

    知识拓展

    在中国绘画中,最早被描绘的题材是动物。动物成为绘画的表现主题与原始先民狩猎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原始人在与飞禽走兽的长期接触中,对动物的某些特殊机能产生了仰慕和崇敬之情,并幻想自己也能具有鸟兽的特异功能,甚至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都附会到它们身上,并认为人与动物可以易形。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使他们把自己与飞禽走兽等动物 联系起来。

    《诗经·商颂》中就有“天命玄鸟,降以生商”的记载。基于这种朴素的原始宗教观,原始人描绘了大量以飞禽走兽为题材的动物形象。人们描绘它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而主要是出宗教和记事,但描绘花鸟鱼虫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人们对动植物的了解和对绘画规律的认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借助旌幡帛画、染织图案、漆器壁画、玉石雕刻、青铜铭文等媒介不断地被描绘。至西周、春秋时期,某些特定的动物形象已具有了文字符号的含义,并逐渐演变成为“官称”、“爵位”、“冠冕车服之饰”。直至今天,一些动物如喜鹊、乌鸦、白头翁、仙鹤、鲤鱼等还被人们赋予特定的含义。

    中国画中表现动物的题材基本上分为走兽、翎毛、鳞甲和草虫等几大类。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们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法程式。由于表现形式的差异,写意动物和工笔动物画法在形体结构和个体细节的表现上各不相同。动物工笔画要求结构准确,形象生动,刻画深入,而动物写意画法无法也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它只要求在造型上表“意”,在形式上写“情”。

    写意动物的造型一要重整体,二要抓特征,三要传精神。画写意动物首先应从对象的整体形象出发,用简洁的笔触表现出高度概括的形象。但是仅仅表现出洗练的形象还不能描绘出具体对象的生动性,因此还必须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加以表现。有时为了突出个性,还要有意强化个体特征,这样才能描绘出特定动物的特定形象。画写意动物最重要的还是“传神”。固然,活泼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是传神的基础,但是“点睛”是传神的关键。传统中国画对“点睛”特别重视,早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就提出了“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的观点。宋人为了表现眼睛的亮度和光泽,用生漆点睛,八大山人为了表现鸟鄙夷和傲视的神态,加大眼眶的面积,将眼球点在眼眶的一隅。画动物点睛,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干净利落地点画。一般情况下,眼眶宜大不宜小,眼球宜小不宜大,这样眼睛才比较有神。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各种布料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布袋。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从中发现其布质的温馨之美。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叠加、折叠、剪裁、缝合等活动,体会劳动的愉快和收获之喜悦。

    三、学法指导

    1、收集展示现代布艺制品,欣赏感受其温馨舒适。

    2、在玩中,合作中学会折叠、裁剪、缝合等工艺手法。

    四、教学准备

    1、收集家中布艺制品。

    2、各种布料、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3、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5分)

    1、课件展示现代生活家居中的布艺制品,欣赏其美。

    2、学生展示并交流收集的布艺制品,亲身感受其材质。

    二、交流感受(5分)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些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布料和方法制成的?

    三、玩中学做(15分)

    1、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的游戏。

    课件展示

    ①“快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②“百变魔方”折叠、收紧、挪动,产生造型。

    ③“画面竞猜”出示部分实物启发学生思考。

    2、评比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3、小组讨论,合作运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4、学生表现,教师指点。

    四、评价归纳(10分)

    1、小组推荐作品并进行介绍。

    2、其他小组开展点评。

    3、教师随机引导并作些评价。

    五、总结(5分)

    六、当堂作业

    制作一个布料小品或者一个小布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审美教育的好素材。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变废为美”的乐趣,而且使学生了解家居生活的浓厚布艺气息,感受到其温馨、舒适与个性的氛围,还学到了制作布艺小品的多种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主动、热情、活泼、乐观,做到了眼、手、脑并用,制作出具有儿童个性的布娃娃、小布袋等。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

    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幻灯):

    夏: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1、兽面纹方鼎。2、四羊方尊3、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1、虎噬鹿青铜器座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

    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六、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7)

    教学内容:

    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简单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在造型活动中大胆而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在旅途中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现旅途中的所感所想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2、操作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构图和色调,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旅游的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生活,用艺术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达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参观是去观看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旅游是去游览我们不常去的地方。你外出游玩过吗?说一说你自己旅行的感受,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二、游戏激趣:

    出示地图,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地优美的景色和风俗习惯。教师及时出示风景图,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感知,产生对祖国风光的浓厚兴趣。

    三、欣赏作品:

    多媒体展示欣赏的作品,加深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

    师: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试着分析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的主次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色调,以形成初步的处理画面的能力。

    四、构思创作。

    大家参观及旅行过的地方一定很多,但我们不能将看到的全画下来,只能选取印象最深、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以表现。

    小组讨论:表现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五、展示评价:以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方式展开评价。

    六、课后拓展。

    五年级美术课件(篇8)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

    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师:同学们注意在欣赏的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

    (一)教师示范欣赏

    1.课件展示青铜器《乳钉纹爵》,师作介绍:这是夏代中期青铜器,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是我国所见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铜爵高22.5厘米。它的流、尾和足虽然都很细长,但整体上却显得匀称平衡,给人一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美感。这个时期青铜上的纹饰十分简单,这件器物腹一面又两道弦纹,其间饰有5枚乳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3.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4.课件展示青铜器《莲鹤方壶》,提示学生欣赏,然后师作介绍:这是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新郑,高122厘米,宽54厘米,这件巨大的青铜酒器,采用了圆雕、浮雕、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壶身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纹,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底部两只伏兽,负壶而走。在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神秘的气氛中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二)学生自主欣赏

    1.每个同学从课本或教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里所提供的范例中任选一例,从器形、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介绍。

    2.小组交流自己的见解。

    (三)师作课堂总结,我国青铜艺术的悠久历史与先进工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我国传统工艺热爱之情。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三、课后拓展:

    1课后搜集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2.上网查阅有关青铜方面的知识。

    3.向家人介绍某种青铜器。

    【五年级可能性课件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