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几时》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12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笔墨评语网 bMrbh.CoM)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
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把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jk251.cOm扩展阅读
上册加几说设计 教案精选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的整节课设计,要体现以下设计意图: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合作交流。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交流。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这样,既创设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人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和活跃起来。在探究新知环节5+7=教学后,我进行了算法统计和优化,明确:在计算时,只要计算准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在学习完例4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想出来,比起老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3.尊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时常会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我们应给予保护,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我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变得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
(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
=(31+30)×2+26=147+1
=61×2+26=148(天)
=122+26
=148(天)
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l.引导同学们掌握用1分1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和发散思维能力。
3.使同学们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1分1分数认识时间的方法。
2.提高学生准确迅速读取时间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孙悟空)
师:可以孙悟空有个坏习惯,就是睡懒觉,看,同学都上学了,他还在呼呼大睡。
师:孙悟空上课总是迟到,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吗?
预设;早点睡觉,叫他妈妈叫他起床,调个闹钟等。
师:孙悟空为了感谢同学们给他的建议,还来了一些礼物,不过要拿到这个礼物,先要闯关。
生较为兴奋,学习积极性提高。
2.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老师提问: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几小时?(1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几分,走一个大格是几分?(一个小格是1分,一个大格是5分)
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是几分?(60分)
二、新课:
l.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
(1)出示教具钟,让学生根据钟面读出时间。并说是怎么看的?(先看时针指在9和10之间,所以就是9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刻度3,对应的是15分,这个时间9时15分。)板书:9时15分
(2)老师将分针又转过2小格,要求学生1分1分地数下去。
老师一边拨表一边问几时几分?让学生看表问答,边拔边数。(9时15分、9时16分、9时17分)
用什么办法还可以读出9时17分?(我先读出9时20分,再往回数3个小格(也就是3分),就是9时17分,)板书:9时17分
(3)屏幕出示另一个时间(7时52分)。
先让学生同桌互说,再请个别同学说出怎么看的,并请同学互评。
2.教材第82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订正答案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取时间的方法,(先看时针过了几,确定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刻度几,想就可以读出时间几时几分。)老师板书:
3时10分7时15分5时25分
3:107:155:25
2时40分10时45分6时50分8时55分
2:4010:456:508:55
3.教材第82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引导学生尽量使用钟表外圈已有的分钟数就能很快读出时间。
观察时针、分针所指向的位置。(时针指在5和6之间,分针指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
分针更接近刻度几?(分针更接近刻度1)
先读出几时几分?(先读出5时5分。)
再1分1分的数到分针指向的位置。(5时6分、5时7分)
板书:5时7分5:07
能不能用更快的方法读出?(钟表外圈已标有⑤,表示5分,再1分1分的数到5时7分)(利用圈外的分钟数,读出几时几分,而1分1分地数到4时22分)板书:4时22分4:22
(先读10时35分,再1分1分地数到l0时39分)(可以先读出10时40分,再往回数1分,10时39分。)
板书:10时39分——10:39
4.老师分别拨出下面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来。
11时25分9时35分7时25分8时40分
6时17分2时32分1时50分3时48分
12时9时半
5.每两人一组,一人拨表,一人读出时间。
6.练习十五第4题。

手机端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