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蒜苗导学单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3-08《栽蒜苗》——导学单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并将它运用到生活实践。我们要努力做到:积极参与,互帮互助、认真倾听。
教学目标:1、理解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重难点:绘制条形统计图。
指导教程:一、导
1、收集学生的准备资料,并互相说说收集过程。
2、师生互动,进入生成过程。
二、生[趣祝福 ZFw152.CoM]
1、交流数据,组内制作统计表。
2、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尝试折线统计图。
3、讨论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讨论:从统计图中你的发现?
5、从折线统计中你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6学习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北师大版册数学教案单元:栽蒜苗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教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教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3.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附: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统计课,知识点是纵轴上,用一个格表示多个单位来进行统计.教材内容是提前让学生在家里栽蒜苗,15天后统计蒜苗的高度.由于星期日得到的通知,星期四市教研员就要来听课,栽蒜苗是来不及栽了,什么能和栽蒜苗收集出来的数据相似呢?而且又能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呢?我决定用学生50米跑的时间来进行统计.
首先让学生把测量的时间填到统计表上,然后再根据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学生的时间一般在8—12秒,而我给他们发的统计图纸只有7个格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认为1格代表单位1,从而发现格子不够.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对学生的办法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出最佳的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案.
搭石导学案优秀模板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图片。(可制作为课件)。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图片,或者课件。
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绰()、序()注音。
我来闯关: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络
猛涨序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秀品质。体现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第()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好汉查理导学案优秀模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好词。
2、了解故事内容。
3、画出体现暑假前后查理变化的句子,联系朗读。
自主、合作、探究:
1、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查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4、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
课外延伸: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达标检测:
1、读一读,抄一抄。
彬彬有礼恋恋不舍搞恶作剧羡慕恶作剧调皮背诵
2、造句。
调皮:
从此:
3、词语搭配。
弯弯的()()孩子()地看着
美妙的()()长刀()地背诵
上册分数除以整数导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分数除以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3—44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计算。
五.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多张。
六.教材分析:
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将例1进行修改,出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复习题,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然后改编成一组分数乘除法题,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再与整数一组题比较,发现道理完全一样,从而很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部分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折纸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折纸方法得出两种不同计算方法,最后自己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路,老师都加以肯定,然后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3,发现问题,最后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星期天钱老师家里来了小客人,钱老师打算用果汁来招待他们,大家请看。
果汁有4升,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板书4÷2=2)说含义?
果汁有1升,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板书1÷2=0.5)
果汁有4/5升,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板书4/5÷2=?)
2、4/5÷2表示什么意思?(将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3、师:在数学上,把一个事物平均分成几份,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1、遇到新问题,我们要学会转化到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你能尝试自己计算:4/5÷2吗?
2、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0.8÷2=0.4
4/5÷2=(4÷2)/5=2/54÷2表示什么意思?
4/5÷2=4/5×1/2=2/51/2是什么意思?
4、师:同学们想到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可以用分子除以2,也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计算。
5、将果汁有4/5升,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
6、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7、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完成的。
8、4/5÷3=4/5×1/3=4/15(为什么不用第一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什么时候用?)
9、为什么乘1/3,1/3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4/5的1/3。)
10、分数除以整数,我们可以怎样计算?
1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2、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联系巩固。
1、“练一练1”。
学生读题,先画一画,在交流你怎么想的?
2、“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怎么算的。
3、“练一练3”。
请学生板演。全班交流评议。
4、判断题。
5、应用题。
学生读题,对完成,交流评议。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语文下册单元导学图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一单元导学图导语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交流平台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一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阅读链接:明日歌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新课标第一网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阅读链接:手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当我们读的心有所动时,就会心有所思考,继续往下读,联系上文想一想,你就能明白,作者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生长。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自己的见解。结合本组课文和以前的语文学习,交流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的感悟方面有什么特点,你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的。
数豆子导学案优秀模板
育才二小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班级一(3)班姓名
课题:数豆子(教材4~5页)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活动一: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一碗豆子(可以是黄豆、绿豆等)(1)你估计有()粒;其他同学估计有()、()、()粒呢?(2)先数出10粒,比较一下碗里剩下的和数出的10粒个数上有什么不同?(3)你采用()粒几粒数的方法来数碗里的豆子?(4)你的估计正确吗?()活动二:数位的意义(1)小组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另一个同学读出计数器上的数;(2)请第三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数:28、32、14、56;(3)8表示()个一,2表示()个十,读作();(4)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表示几个(),第二位是(),表示()个十。活动三:100以内数的写法。(1)计数器的十位上有3颗珠子,是3个();个位上有6颗珠子,是()个一,读作()。活动四:35、23、93、59、73、56、58、63、83请帮我把十位上是5的数填到这里()请帮我把个位上是3的数填到这里()活动五: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3,这个两位数是多少?你能写出来吗?说说你的想法。活动六:给小动物编序号,小动物的号码是由3,8,7,0组成的两位数,快来写一写吧!小猫(),小狗(),小兔(),小马(),小鹿(),小熊(),小鸭(),小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会写100以内的数。2.能力目标: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二、交流展示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1.2.3.4.完善导学案2分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