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汇集七篇)
  •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发表时间:2024-01-04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汇集七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制作精良的教案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石。以下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的实用知识,请先把此页面收藏以便您未来再次访问!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能知道影响常见乐器发音特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

    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

    【课时】

    1课时。

    【教具】

    收录机、磁带(几种乐器的独奏曲)、吉他、橡皮筋。

    【教法】

    以观察、实验为主,辅以讲解、讨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锣发声时,有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

    3、为什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也无法听见对方的声音,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用吉他奏出几个音,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原来是这几个音的音调不同。

    三、新课讲授

    乐音和噪声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演示,先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后用铁片刮,让学生感觉。

    讲述:同样是乐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听得见,有的听不见。为什么呢?乐音有一些特性。

    乐音的特性

    1、响度(loudness)

    (1)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大小(强弱),在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响度与什么有关系

    演示:先轻敲音叉,再稍重敲音叉,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强弱,叉股把塑料球弹起的幅度怎样?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先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演示:打开录音机保持其音量不变,教师拿着录音机走近学生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大,远离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小。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离声源越远,声音声音越小,响度也越小。

    (3)响度的量度

    在声学上,人们学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阅读课本上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耳的感觉情况

    2、音调

    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通常我们把音调高的声音叫高音,音调低的声音叫低音。

    再欣赏音乐,由学生区别高音、低音,反复二三次。

    弹吉他两个音,让学生区分高、低音。

    音调由什么决定的?

    演示:转动齿轮(如课本图3—20所示),注意听两次发声有何不同?同时注意观察齿轮的齿数。

    问:音调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何关系?学生回答。后再次验证

    小结:振动快的音调高,振动慢的音调低。

    振动的快慢取决于每秒振动的次数,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振动得越快。物理学中把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其符号是Hz。如果声源每秒振动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

    频率高,振动快,频率低,振动慢。现在我们可以总结音调高低的原因了,请大家填好课本方框中的填空。

    声源振动的频率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低,声音的音调低。

    简单说就是“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人发音的音调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孩的音调比成人高;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同样是成年的男人(或女人),音调也有不同,故在音乐界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之分。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Hz到1100Hz左右。

    音乐上的调,就是根据物理上的音调得出的。如中音“C调”中的“1”的频率是262Hz,“1”的频率是524Hz;;“D调”中的“1”的频率是294Hz,“1”的频率是589Hz。

    除弦乐器外,其他乐器通过别的办法也奏出不同的音调,如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我国古代编钟,奏出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奏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看“信息窗”图3—21编钟

    编钟属打击乐器,你也可以发明一个“编钟”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回家自己计划试试,如成功还可做为你的保留节目在文娱活动中演出。

    3、音色

    放录音:放两、三曲独奏曲

    请学生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与别人不同的音色,所以我们能从电话、广播的声音中分辨出是不是熟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健康状况等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锻炼可以改善和保持音色。

    “迷你实验室”

    问:为什么弦乐器上要安装几根粗细不同的弦。学生回答(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的情况下,可改变粗细来改变音调,使音域更为丰富。

    问:二胡、吉他等是怎样调节弦的长短和松紧的?学生回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四、小结(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P4;3、作业。

    【板书设计】

    §3—2乐音与噪声

    一、乐音和噪声

    二、乐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

    3、音色:xx。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说教法:

    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观看完毕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本环节设计四个探究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一一展开)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播放视频《运动的描述》,加深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③: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块橡皮,推动课本使它在课桌上缓慢移动。思考回答:

    (1)选取橡皮为标准,桌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为标准,橡皮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课桌为标准,橡皮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学生思考、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物理学中的参照物。播放视频加深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④:刚才的实验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由于这个事件比较罕见,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练习1、2是两个动画,由于在课堂上某些场景不好展现,设计两个趣味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手动操作,来变换参照物,使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过程有清楚地认识,让学生讨论并练习。加强对参照物的理解。

    练习3:介绍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练习4:为什么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的可用本节知识解释的现象。对于学生的举例教师要给予鼓励。

    请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对“运动的描述”有了哪些认识?让学生归纳叙述本节的主要内容、判断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教材练习1、2。

    补充练习:某年的春节晚会上,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辆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觉这名演员争飞驰在田野的小路上,根据这个启示,假如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飞驰的火车上打斗。

    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学物理的乐趣。

    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的心态。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部分同学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刻下多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3

    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响度: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 让一位同学先轻声说一句话,然后大声地说同一句话等等。

    2.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⑴前后两次敲击时鼓发出的声音在响度上有什么区别?

    ⑵前后两次敲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区别?

    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有怎样的关系? 实验二: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啊„„’’。 实验记录:①小声喊:声带振动幅度 ②大声喊:声带振动幅度

    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通过上面的活动可以 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3.人耳听到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用示波器将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显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

    4.响度又称音量或声量,是人耳对声音感觉的强弱。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算声音的强弱,其符号是dB,

    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常见声音的分贝。

    ①清晨鸟鸣 dB;②人轻声对话是 dB;③原子弹爆炸是 dB。

    A.喜欢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B.喜欢在30-40dB的安静环境里

    C.喜欢在80-90dB的热闹环境里 D.就是100dB以上的环境也不在乎

    1.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

    2.声音的品质叫做 ,又叫 。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 以及 等因素决定的。

    4.乐音使人感到 ,有利身心 。

    根据这些特性才能 不同声音的。

    思考题:

    1.“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 来判断说话者。

    2.找一把口琴,再找一只笛子,分别用嘴吹出C调“do”,你能听到它们

    的 相同,但 却不同。

    3.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

    2.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1.人耳感觉到声音的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__和_______都有关系。

    2.“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_________,“女高音歌唱 家” 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指的是__________。

    3.在敲鼓时,用力敲可以使鼓发出的声音 变大。

    4.交响乐队中有各种管弦乐器,当我们听交响乐时,能够把这些乐器的声 音分辨出来,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 ( )

    5.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 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振动发声。实 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 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 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4

    光的直线传播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学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首先是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本章第三节内容,前面承接光的色彩,颜色和人眼看不见的光,后面联系平面镜和光的反射,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接着是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探索知识的欲望较高。在了解了光的色彩颜色之后,能够简单直观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但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是比较缺乏,对生活中的现象缺乏理性理解。根据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以实验观察为主,多媒体动画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来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且能够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会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深刻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同时学会显示光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光直线传播的学习,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同时通过对科学家探索光速的了解,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勇气与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在对教材做了详细的分析之后,我将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本节的重点,将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特点的探究作为难点。

    四,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教学流程,主要是观看影片,引入新课;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循序渐进,探究新知;巩固新知,联系实际;扩大视野,应用新知;以及归纳小结,当堂训练。。。。。。。。。。。。。。。

    五.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5

    【课题 】认识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课时】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音叉、光具座、天平、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量筒、量杯、温度计、刻度尺、玻璃杯、水、纸片、盖和底钻小孔的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有怎样的作用?学习物理为什么要进行控究?怎样才能学好物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物理学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

    科学精神的科学。(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2、学习物理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学习物理还对提高科学素质有特殊作用。(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一定要学好物理。)

    (二)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1、重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要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

    2、注重知识的理解。

    (三)、参观实验室

    1、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2、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四)、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

    (六)、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三、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理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知道了物理学是很有用的,也很有趣的一门科学,知道了学习物理要学什么和怎样学习,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四、布置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静电小实验、三原色陀螺

    【板书设计】

    认识物理

    一、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组成。

    物理学: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

    二、学习物理:学习知识、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三、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1、重视实验和探究式学习。

    2、注重知识的理解。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6

    一、国际单位制(简单了解)

    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二、长度单位及其测量

    1.长度单位:㎞dcμn

    2.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更精确的测量可以选用游标卡尺或者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初中阶段不作重点)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察:左看零刻线、右看量程、中间看分度值(刻度尺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

    ②放(紧贴);厚的物体要竖放

    ③读数:要进行估读(重点)

    4.关于刻度尺的估读

    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分度值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

    比如29.12c“1”为倒数第二位代表的是1所用测量此结果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2.15c或者2.14c或者2.16c(最后一位为估读出来的)

    1.15c(4.15c是错误的,注意零刻线的位置)

    A刻度尺分度值为1读数为2.20c

    B刻度尺分度值为2(或者0.2c)读数为2.20c

    三、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基本单位为S(秒)

    h(小时)in(分钟)s(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不需要进行估读)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别,误差不可避免

    错误:由于粗心或者错误的测量方法造成,错误可以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

    ③改进测量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7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

    [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

    [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

    成功合作 鼓掌.

    [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情绪十分高涨.

    [想想议议]

    [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生甲]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生乙]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生丙]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生丁]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戊]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己]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生庚]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

    [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生甲]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生乙]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

    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

    [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汇集七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