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6篇
  •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21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6篇。

    为了更加顺利地进行教学,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这个任务并不陌生。好的教案课件不仅要设计得巧妙,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思考一下吧。栏目小编今天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与“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相关的资料,建议大家收藏本页,以免遗忘。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教学用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4. 标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25px=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25px。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2)

    教材分析:重力的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由“重力的由来,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学生必须经历感知描绘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同时,这又对第一节认识力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细线 小石块

    教学方法 实验法 图像法 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察实验导入新课(展示ppt课件)

    思考图片现象产生的原因:

    1.学生实验一:

    用手拉住用绳子系住的铁块,使铁块在空中 做匀速圆周运动。手有什么感受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小石头在绳子的拉力的作用下不远离开,手感觉到绳子的拉力的作用

    2.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吗?

    学生举例

    3.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重力(展示ppt课件)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地球表面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三、重力的大小

    1.依照生活经验思考重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展示ppt4)

    思考: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探究重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展示ppt5——展示ppt7)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3、学生分组实验二

    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质量 m/kg 0.05 0.1 0.15 0.2 0.25 0.3

    重力 G/N 0.5 1 1.5 2 2.5 3

    4、学生作图象讨论分析总结:

    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物重跟质量的比约等于_______。

    四.重力的计算(展示ppt课件)

    1.计算公式及意义的理解: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3.例题选讲(展示ppt9)

    4.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例题1.一块质量为0.5千克的冰,它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若它遇热熔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例题2. 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 N/kg)

    分析:已知:m=3 t=3 000 kg g=10 N/kg 求:G

    解:汽车的重力

    G = mg=3×103 kg×10 N/kg=3×104N

    答:质量为3 t的汽车重力是3×104 N。

    五、重力的方向(展示ppt课件)

    观察图片并思考:重力的方向是如何描述的?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方竖直向下向的应用:(展示ppt11)

    铅垂线水平仪等

    3、思考想想议议问题:(展示ppt12)

    我们平时说的“下”,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指向地心

    六、重心(展示ppt课件)

    1、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图片略)

    2、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注意: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就在物体上。

    练习:画出下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展示ppt课件)

    七、重力的由来 (展示ppt课件)

    1.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注意:重力和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不是一回事。即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八、课堂小结(展示ppt课件)

    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由来。

    九、巩固练习

    教材后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㈠、重力定义及物理符号: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㈡、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

    2、地球表面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㈢、重力的大小

    1、计算公式及意义的理解: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㈣、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方竖直向下向的应用:

    铅垂线水平仪等

    ㈤、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㈥、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十一、教学反思 :

    在学习了力和力的测量基本概念后,来学习重力这种常见的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学生对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接受重力的概念不难。 重力也是力的一种,要从力的三要素来理解这个力,教材上面的这部分内容不多,我就另外举例,尤其还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丰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重力了解更深刻。

    或 G=mg

    展开更多

    收起↑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3)

    【学习过程】

    摩擦起电

    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

    怎样判断物体带电

    两种电荷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将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上述现象表明:

    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例1.用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能够轻小物体。

    例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A.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擦产生了等量的质子和中子D.摩擦产生了电子

    例3.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

    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例4.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电器的作用是。

    【当堂训练】

    1.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吸引/排斥);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吸引/排斥).

    2.带电体吸引____________,如塑料小球,通草球等.

    3.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4.已知带电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靠近一个轻小物体,发生如图所示的情景,则该轻小物体的带电情况是()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不一定带电D.一定不带电

    5.知道了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就能解释物体的带电与不带电。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物体内部原子个数与电子个数相等

    C.物体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4)

    基本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进取性。但 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他们的学习进取性大减。这就需 要教师在思想上作进一步纠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 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 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 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六章分别是:一、走进实验室,二、运动和能量,三、声,四、 在光的世界里,

    五、物态变化,六、质量和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观察、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活动、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 理在线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 学好物理知识。教材在资料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 品德教育的潜能,进取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 进取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经过学生自我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贴合学生认 知规律,又坚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经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 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 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 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本事,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和应用物理知 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本事;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 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 育。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鼓励学生进取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进取动手、动脑、经过有目 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 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帮忙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学习的轨道。

    2、帮忙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忙学生自我进 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 至关重要的。 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 课件进行教学。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声、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应用。 ⑵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 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明白物理学不仅仅物理知识,并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⑶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 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⑷会记录实验数据,明白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 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⑴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本事。

    ⑵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本事。

    ⑶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 利用不一样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本事。

    ⑷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 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本事。

    ⑸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 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

    ⑹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我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坚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 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⑵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确定大众传媒是否贴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⑷有将自我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 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一样的见解,也勇于放下或修正自我 的错误观点。

    ⑸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梦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 的使命和职责感。 七、教改措施

    1、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 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仅有处于进取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 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 知识,获得相应的本事。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3、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本事基础,从实际出发 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安排。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景予以耐心帮忙,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 使他们基本到达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 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本事。

    教学进度表

    (略)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A、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力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教学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

    三、自主教学,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

    2.按照上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课本,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四、拓展提升

    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选作)如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 解答相关的问题。

    2、 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 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问题:在施工现场,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Wt

    P——功率 W——功 t——时间

    2、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6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