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2023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9

    2023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案制度的培养,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我们编辑了“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以配合您的需求,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照相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 像 .

    【小组讨论】

    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习指导二:投影仪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 像.

    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小组讨论】

    完成课本第95页演示实验,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

    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填“靠近”或“远离”)

    【教师点拨】

    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倒放.

    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

    3.投影仪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近些,像离凸透镜远些.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高速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

    学习指导三:放大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2.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 像.

    【小组讨论】

    请各小组同学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上的字,你会发现,当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书上的字成正立时,凸透镜越远,字的像越大(填“大”或“小”);再继续移动凸透镜,你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字放大的正立像.

    【教师点拨】

    1.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在物体的另一侧观察.

    2.除了常见玻璃制的凸透镜之外,水透镜等其他一些透明材料做的透镜均可以制成放大镜.如将一滴水滴在胶尺上,再来观察书上的字,同样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

    3.投影仪和放大镜成的像都是放大像,但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跟踪训练】

    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虚 (填“实”或“虚”)像.

    学习指导四:实像和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6页,完成下列填空:

    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

    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定义,我们可以依据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确定物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或虚像.

    1.如实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像点.而数学知识告诉我们,两条直线即可确定一个交点.因此在寻找物点的像点时,我们只需要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如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等),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交点,即像点.

    2.如虚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虚像点.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像点.

    【跟踪训练】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实像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则不是

    B.虚像是由平面镜所成的,所以虚像一定由光的反射而形成

    C.实像可有放大的,也可有缩小的;而虚像只有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则不能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2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色光的混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学生光源,三棱镜,红玻璃片,蓝玻璃片

    五、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六、教法思考

    本节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温故知新:光的折射的两道习题。

    导入:

    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说明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让三种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种色光.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4.颜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学生展示课本彩图颜料的三原色,使学生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学生用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画,对比展示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三)、课堂总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由于本节是选学内容,可适当创造机会,发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作业:P52第2、3题

    (五)板书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原因: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二、色光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知识回顾:

    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

    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中国大陆超视距雷达助力反航母作战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声呐探测海深和鱼群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探究作业

    1、回顾本章所学,自己整理知识体系。

    2、预习下节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4

    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

    释疑知识点:

    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神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光是核反应,苹果落地是

    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

    例题1:

    平日你是怎样喝饮料的?你细心观察过吗?如果一个瓶子装满饮料,盖子盖上,在盖子上开一小孔,刚好能插进吸管。这时再用吸管吸饮料,能吸上饮料吗?试试看,如果吸不上来,怎样做才能将饮料吸上来?

    [解析]:

    本题应从大气压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之所以能吸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原因。如果封闭很紧,饮料瓶内气压减小,就吸不上饮料了。可选择扩大插吸管的口,或再开一小孔,问题就可解决。

    例题2:

    圆珠笔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如果你将笔朝上使用,使用一会笔还会出油吗?

    [解析]:

    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

    答案: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的。写字时小圆珠和纸面接触,受到手沿笔杆向下的力。小圆珠就和笔尖间有一空隙,此时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来,如果朝上使用写一会就写不出字了。

    A类

    1.你发现过身边的神奇吗?与同学们一起研究一下。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观的相关资料。

    B类

    观察、实验:自制一个浮沉子。

    准备的器材:矿泉水瓶、带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将空的矿泉水瓶装上适量水,再将装上适量水的盖上带小孔的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迅速倒置放进矿 泉水瓶中。试试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吗?

    (2)盖上矿泉水瓶盖,并扭紧,你的沉浮子就制成了。扭一扭矿泉水瓶,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吗?

    观察:小瓶什么时候下沉?

    小瓶什么时候上浮?

    C组

    开学伊始班级进行大清扫,小明和小丽一起擦玻璃。小丽指着玻璃的下面说:“这儿还没有檫干净。”细心的小明顿时发现:为什么她能看清,而我却看不清楚呢?哈气是怎么回事呢?围绕哈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所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法证实猜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乒乓球、电吹风、一端开口的圆筒、细沙、斜面、水、水槽、铁架台、烧杯、烧瓶、矿泉水瓶、试管夹、大小试管、手摇发电机。

    2,学生准备:小漏斗、小纸片、放大镜、乒乓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新课导入

    如果老师说:同学们,你们从一生下来就接触到了物理知识,你们相信吗?(声音)如果老师说:讲台上的这瓶满满的矿泉水,瓶底有个洞,你们相信吗?

    (打开瓶盖,水从瓶底的小孔流出来)

    三、进行新课

    同学们,物理是一门有趣有味的学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几个小实验。

    板书:科学之旅

    板书:一、物理是有趣的

    演示(1)不会吹走的乒乓球

    器材:电吹风、乒乓球。

    做法:将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大功率的电吹风的风口上,用手扶住,然后通过开动电吹风向上吹气,松开手,乒乓球不会不会吹走。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演示(2)忽暗忽亮的小灯泡

    器材:手摇发电机。

    做法:连接好电路,摇动快慢不同,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演示(3)上升的小试管

    器材:大小试管2支、水

    做法:大试管装满水,然后将小试管的封闭端向下插入大试管中,将它们倒置,观察现象。

    演示(4)不会滚下的圆筒。

    器材:一端开口的圆筒、细沙、斜面。

    做法:在圆筒里放上适量的细沙,然后再放在斜面顶端上,圆筒只动一下就不再滚下。 演示(5)冷却让水沸腾

    器材:水、烧瓶、水槽、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火柴

    做法: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直到水沸腾,然后停止加热并让其不再冒气泡,再淋上冷水,又重新看到水沸腾了。

    下面同学们自己来完成一些有趣的实验(分组实验)

    学生实验1:用嘴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片靠近,并未出现他们想象中一吹就分开的现象。 学生实验2:用漏斗吹乒乓球,无论往哪个方向吹,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

    学生实验3:用放大镜观察远处和近处的景物,发现所成的像都是不同的。

    各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做的有趣的实验,发现了哪些现象,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

    注意: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所以只要求他们参与猜想,至于对错是次要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在学生回答时,对答对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板书:二、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声、光、力、热、电的内容。

    同学们,电的发明是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人类从此进入“光明”时代。随后电灯、电视、风扇、冰箱、空调、电脑的发明,又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板书:三、物理学是有用的。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著名的物理科学家:

    故事一:爱迪生和白炽灯。

    故事二:牛顿与万有引力。

    故事三:安培,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科学家。

    小结: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所以“勤奋即天才,功到茅塞于”。有小聪明的人容易浅尝辄止,在学习上难以取得大的成就。所以你们要向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好奇心、虚心、上进心和恒心。

    板书:四、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学物理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四、总结新知

    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得出结论。

    五、课后巩固

    写一篇物理课随想。

    六、板书设计(略)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6

    第三单元第1课(节)

    主备人:xx授课教师:xx

    课题

    3.1温度

    教材

    简析(创新元素)

    本课是热学的开始。在学生感受到靠感知的温度不可靠的基础上引入温度计,通过自制温度计领会温度计的原理、构造,接着学会使用温度计。教材注重探索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意义。

    (2)通过实验比较,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1)一烧杯热水、一烧杯温水、一烧杯冰水

    (2)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3)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制温度

    教学流程(可以手写)

    教学过程(信息化资源应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播放学校的景色(浓雾天气拍摄)视频,让学生观看

    二、进行新课

    1、实验体会:

    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刚从冰箱拿出的食物、刚烤熟的地瓜、自己的额头)

    1)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

    2)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实验体会:

    器材:在桌面上分别放课前准备的三杯水

    方法:选两位同学做体会实验,并把他们命名为甲同学和乙同学。想让甲同学将一手指放入热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热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同样,让乙同学将一手指放入冰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冰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

    A、学生回答

    B、提问:按理说,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刚才两位同学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凭我们的感可靠吗?该怎么办呢?

    3)温度计jK251.coM

    活动一:拿出自制温度计,先放到热水中,观察现象

    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自制温度计是依据什么道理制成的?

    展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温度计的用途: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4)在生活和生产中,温度常常采用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5)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问:同学们,今天你们进入校园时,还记得你的体温吗?谁上来把自己的体温写到黑板上,并大声读出来。

    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冬季最低气温为—52。13℃。同学们知道怎么读吗?

    活动二:利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准确测出热水的温度?为什么?

    那么,你能为自制温度计标上刻度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

    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摄氏度。

    活动三:学生分组测冷水、热水的温度,练习使用温度计,并读数

    7)体温计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三、归纳与小结

    1)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4)其他温度计

    作业设计(布置)

    1、完成课后1,2题

    2、完成学习之友上基础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3.1温度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通常情况下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度,符号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2、温度计

    (1)用途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

    (2)设计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结构

    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3、温度计的使用

    课后反思(手写)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2.2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生】两个圆原来是一样大的。

    6.2 新知介绍

    一、长度的单位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下面我们来总结: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师】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师】对,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二、长度的测量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师】从这幅图里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200px,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200px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师】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图所示)。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师】下图中木块长度是多少?

    【生】答:2.1925px。

    测量误差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例题】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 )

    B.96.25px

    C.19mm

    D.47.5px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刻度尺上25px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50px对齐,右侧与96.25px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96.25px-50px=46.25px。

    故选A

    【例题】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分析】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23.75px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23.75px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4cm+12.36cm+12.35cm

    =308.75px

    故选A

    三、时间的测量

    【师】许多同学手上都有带一只手表,大家都知道,手表是用来看时间的,所以是时间的测量工具。那么除了手表以外,大家知道,还有哪些是用来测量时间呢?没有手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判断时间呢?(不要告诉我说可以看手机时间。)

    【师】

    下面我们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师】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生】可以用日晷、沙漏计时。

    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

    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师】对,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时候在野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大概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具体来学习时间。

    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计时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实验】机械停表的使用

    (1)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归纳总结】秒表的外形如上图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针控制按钮。使用时,你应该先进行调节,就是按下归零按钮,使秒针指在“0”处。再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计时结束时,要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就可以读出时间值。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为杠杆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一根硬棒成为杠杆的要有如下两个条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要能绕着某固定点转动

    误差处理:

    【师】时间的测量也会有误差,如果减小误差,如长度测量类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导入新课

    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

    一、力的概念

    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

    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

    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

    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

    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

    1、学生拉弹簧。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 (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 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激发兴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

    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反馈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馈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思考、讨论 列举例子

    讨论、交流 反馈练习

    观察、思考 猜想假设

    猜想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归纳 举例

    练习贴近生活

    讨论回答巩固

    观察生活

    阅读比较

    小组讨论反馈

    板书设计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设计

    1. 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2.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2、3、4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控制。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分辨乐音、噪声。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新授课。

    2、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实验、讨论或社区调查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三、教具学具准备。

    示波器、学生电源、铁钉、玻璃、音又、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等。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它们和万紫千红的自然景色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环境。

    学生讨论:优美的声音。

    2、多媒体课件:嘈杂喧哗声、高音喇叭鸣叫声、机器轰鸣声。

    学生讨论:令人讨厌的声音。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了解不同的噪声源。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控制噪声是强调减弱噪声为最终目标,因此应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

    2、教学互动。

    互动1:观察噪声的波形。

    比较音叉发音时和铁钉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音又发音时波形有规律,铁钉刮玻璃时波形杂乱无章。说明了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互动2:夜深人静时,你被邻居家响声的流行歌曲惊醒了,这是乐音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噪声外,凡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互动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噪声源。

    学生讨论,老师归类: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互动4:我们在街道会见到教材图1.1—2所示装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数大小表示,图示装置就是测量交通噪声等级的装置。让学生体验不同声强时的感觉。

    互动5:噪声有哪些危害?

    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致人耳聋,还能造成其他疾病;噪声还能损伤建筑物。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噪声的危害。

    互动6:体验控制噪声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可以通过实验(用闹钟为声源,用泡沫塑料垫起、放在空纸盒中、用棉花塞住耳朵)感受噪声减弱了。

    3、达标反馈。

    (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属噪声。

    (2)人们以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马路边和住宅附近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起吸收噪声的作用。

    (4)洗衣机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发出较大的噪声,应该(D)

    A、买台新的

    B、关闭门窗

    C、拔掉洗衣机插头 D。将衣服重新放匀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认识了噪声,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通过学习使大家认清控制噪声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和重视,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有环保意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了实验、讨论的探究方法,体验噪声危害,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布置作业。

    1、在学校、医院附近的街道上都竖有禁止鸣高音喇叭的标志牌,这是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噪声的?

    2、实践活动。

    观察你自己居住的环境,存在哪些噪声源?它对你有哪些妨碍?你能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它。

    (四)板书设计。

    1.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角度上的噪声。

    3、噪声的来源。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噪声的等级用声强的分贝数来表示。

    2、噪声的危害。

    三、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2023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