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八年级地理课件分享
  • 八年级地理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17

    八年级地理课件分享。

    我为您准备的“八年级地理课件”能够让您确信您做了正确的选择。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制定好教案有助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请将本网页的网址保存至您的浏览器收藏中!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

    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

    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

    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6.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7.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教学模式,比较法,发散思维,归

    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

    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

    第1页/共5页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导入新课]

    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一块儿复习四

    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从而引出课题。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形。(读图、思考,在自学基础上生与生、

    师与生交流)

    ①本区的位置特点及主要地形。 ②本区河流、地貌、自然景观有何特点? ③分析原因。

    ④完成活动1和2(课本第12页) 2、拓展思维:

    ①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②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盆地边缘)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提问:回答:

    第2页/共5页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5.东西向降水差异使本区

    自然景观出现什么差异?由东向西由草原递变为荒漠●板书设计

    ●练习:《十分钟掌控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让学生计算拉萨和成都的气温差异。根据第一册书所学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引入课题的学习。

    [讲授新课]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读图P13 5-17,思考后,生与生交

    流,师与生交流)

    1、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2、本区气候特点。简单分析成因。 A地势高,气温低。

    B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

    第3页/共5页

    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3、高寒的区域自然特征出现的现象(课本P14活动2) 4、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无影

    响。(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读图P15 5-21,思考后,生与生

    交流,师与生交流)

    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

    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

    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不是。分布面积

    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西北地区的农业

    区:灌溉水源丰富。)

    (青藏地区的农业区:热量条件较好。)

    4、完成P16活动1(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判断、归纳,

    最后教师总结。)

    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第4页/共5页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活动2(由生交流完成)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

    生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

    通过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学习,试着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

    同(或相似点),从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

    练习:《十分钟掌控课堂》

    第5页/共5页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2)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学生需要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使用中国地形图,分析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况,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借助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教师的板图,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借助中国地形图,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和交通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特点。

    2、三级阶梯的特点及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影响:

    (1)气候

    (2)河流

    (3)交通

    3、课堂小结

    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为后续的中国气候部分教学内容作好铺垫,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

    4、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23页活动题。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图文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通过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不断地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貌景观。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

    新课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黄土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时给出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图片和鲸鱼沟及其周边的景观图片)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在图中圈划出以下地理事物:

    (1)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高原、秦岭。

    (2)黄土高原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渭河和西安,知道本地区的位置。

    1、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填空:黄土高原

    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2、学生在图中重点圈出秦岭和渭河以及西安;明确西安(包括灞桥)的位置,知道西安(包括灞桥)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逐步渗透乡土地理的知识,明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

    请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2、(1)黄河

    (2)疏松、渭河

    (3)社稷坛

    黄帝陵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请学生谈谈自己所见到的灞桥周围的窑洞景观,并分析居住窑洞的优点。

    学生阅读p25活动题,观察图文资料,完成各题。并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结合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xx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这些黄土是怎么来的呢?对此,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的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风吹来的黄土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风成说”的相关内容。

    活动:2、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1、学生阅读文字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得出结论。

    2、同时,也可以分析出本地区的黄土来源。

    让学生运用地理观点解释地理现象。通过地理分析、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过渡:黄土高原最突出的地表特征是沟壑纵横。其表现形式是广泛分布的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景观。展示白鹿塬和鲸鱼沟的图片,并结合图6.29和图6.30,试解释这些黄土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并体现它们成因上的联系。

    探究·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领悟这些这些地貌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得出相互关系。

    关系:塬--粱--峁

    沟谷-----川;

    培养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得出结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与范围

    2、古代文明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2、黄土地貌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运用地图查阅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读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难点

    能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以图释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大中国》,多媒体展示_、长白山天池、乐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图片。

    (引导)伴随着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国赞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优美的景观。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都热爱这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中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学习第一节《疆域》。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提示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带着目标学习,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 、我找我家——中国的地理位置

    (过渡)同学们,初一我们学过可以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呢?读图结合课本第三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东、西)。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_______跨纬度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____部,我国陆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东临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夸我家——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知道(过渡)那我国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四页图文,完成合作探究题。

    1.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第1组解决

    2.比较我国与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第2组解决

    3.议一议,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填表)

    中国位置的优越性

    (提升)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分析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回忆前面的知识,讨论得出:从所在半球、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进行小结。

    (过渡)学习完中国的地理位置,我们下列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

    我赞我家——辽阔的国土

    每天,当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晨曦初露的时候,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夜晚。_

    每年农历立春前后,我国北方的松嫩平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春意盎然。

    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会出现那么的差异。

    展示我国疆域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

    小组1填写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计算相隔纬度(大约49°)

    小组2填写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计算相隔经度(大约62°)

    (过渡)我国辽阔的疆域周围有许多陆地邻国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认识我国的邻国和海洋

    我赞我家——填我国土

    1..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国陆上国界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接壤。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隔海相望。

    2. 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______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3.我国面积的岛屿是______岛,其东面直接濒临______洋;我国第二大岛是______岛。

    我赞我家——欢乐旅行

    开展祖国边境游的活动进行比赛。小组1沿着陆地边界走,小组2沿海海岸线走,都从中国和朝鲜的交界处开始,分别汇报沿途的见闻。

    小组1:沿途能够见到的国家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4个国家。

    小组2:沿途经过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还看到了我国的台湾岛和第二大岛屿——海南岛

    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材料分析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_用侦察机向我国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军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领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允许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

    1.从材料中议一议美机的行为。

    2.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获”为题,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教师适当补充。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总结,然后采用个人发言的形式进行“我的收获”活动让学生总结内容,能使学生养成回忆整理知识的习惯

    课后小结

    本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难度不是很大,其关键是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还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重点,要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观念。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5)

    本星期我校要安排一次月考,考查内容主要为八下第五章和第六章,按照学期初的教学进度,考前我安排了一节自习课:

    (1)提醒学生立足课本,注重课堂上强调的基础知识。

    (2)对一些不能够理解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在课堂上解决。

    按照常规一节自习课足够让学生充分完成所安排内容的'复习,即使个别学生没能理解前面所学内容也能本节课很好地质疑、讨论完成。

    自主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查漏补缺、强化记忆或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也有部分学生直接向我提出问题进行交流,整节课效果我看是相当好的。但我在课堂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一小部分学生貌视在讨论交流,实际在交谈在聊天,无心学习,甚至还影响了小组里的其他同学。

    “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主体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昂。但这什么还出现上述这一部分同学?我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还是要从学生本身上下功夫,引导他们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或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学习,充分体现学习是主体地位的思想。如果任其自流不加以制止或引导,可能会害了这一部分学生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一大片学生。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课件(篇6)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通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八年级地理课件分享】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