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精品6篇)
  •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30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精品6篇)。

    教师将按照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教案课件,如今又到了编写教案课件的时候。合理地编排教案和课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果您对如何编写优质课的教案感兴趣,那么我们的网站有关于“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的相关内容,欢迎您继续关注。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1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5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掌握以下单词:sitcom, news, soap, educational, plan, hope, find out, discussion, stand, happen, may, expect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 What do you want to watch? ② What do you think of talk shows? ③ I can’t stand them.④ I don’t mind them.⑤ I like/love them./ I don’t like them.2)能了解以下语法:

    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3)学会陈述自己的看法;学会谈论自己的喜好。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谈论流行文化,了解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和自己的喜欢。注意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大力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义,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

    2)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2.教学难点:

    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三、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学生们根据图片提示学习各类电视节目并且练习运用What do you think of…? Step 2 New words Learn the names of the TV shows.Step 3 Game 1.引导学生们看1a中的图片,根据提示依次说出每一部TV Show的名称。2.让学生们看图片及1a中的词汇,将图片与正确的词汇相连。3.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Step 4 Listening 1.T: Tell Ss to read the shows in the box.Make sure they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shows.2.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number the shows1-4.3.Play the recording again.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Step 5 Pair work 1.Let Ss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the box.Then explain the meaning of each expression to the Ss.2.Let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 after the teacher.Then let Ss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 using the show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box.3.Let some pairs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shows.Step 6 Listening Work on 2a: 1.Read the shows in the box of 2a.Tell Ss to remember the information.2.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number the TV shows [1-5].3.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to check the on 2b: 1.Let Ss read the sentences below.Explain some main sentences for the Ss.Make sure they know what to do.2.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write the correct words in the blanks.3.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to check the answers.Step 7 Pair work 1.Tell Ss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TV shows in 2a.They can use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true for them.2.Let Ss read conversation after the teacher.3.Explain some main points for the Ss.4.Ss act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2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第三个话题的第一课时,主要谈话讨论如何给别人提出建议,并给予适当的评论。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 That’s too boring .这种句型,并认识新单词。

    (2)运用新句型熟练的进行小组对话。

    (3)进行听力练习。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师生说、两两说和自主听读体验交际式英语教学的一般过程,掌握英语说听的基本方法;

    (2)能够通过两两说和综合说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能够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有语言表达和与同学交流的愿望。

    (4)能够通过观看图片激发说话的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2)在学生两两交流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相互配合完成一段通顺流畅的说话训练;

    (3)使学生学会礼貌待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camera、hat,flowers 等物品的词。

    3学生对 great,interesting,boring 这些评论性的词非常熟悉。

    4学生好奇心强,对送什么礼物很感兴趣。

    5学生善于表现自己,乐于交际。

    6学生的听力能力不够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谈话策略:运用谈话法引入新课。

    2自主听读策略:学生通过自主听读拓展材料,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训练听说能力,积累和丰富英语词汇和句式。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小组对话练习熟练地掌握重点句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 本课教材,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Step1: Greeting Hello , cliass! How are you! Are you happy ... Greeting. 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Step2rensentation 1.教师放映幻灯片,设置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应该送什么礼物的情景引入新课。

    2教师提问:Now, which do you want if it’s a gift for you? 学生畅所欲言: scarf/CD/bike/photo al

    学生们自由发言,各抒己见bum/… 设置情景激趣引入新课。

    初步感知新句型。

    Step3earning new words

    图片展示物体,让学生们跟读单词及描述性形容词。

    学生跟读单词

    学生们读(1a)的内容,将描述性形容词与物品一一对应,完成(1a)内容。 学习掌握新单词

    Step4:Speaking practice图片展示情景引入句型及对话,展开课堂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同时引导学生们使用所学句型谈论自己关于礼物的.喜好,可采取师生互动带动生生互动的方式。 学生练习句子并作角色扮演 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重点句型

    Step5istening

    practice 1.播放(1b)(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完成(1b)的教学内容。

    2.播放(2a)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听力任务。 学生听录音,完成(1b)(2a)的教学任务。 训练学生的听力。

    Step6:Homework 让学生编写一段对话,讨论爸爸的生日时该买什么礼物。 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所学。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3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5 Section A 教学设计

    上传: 郑家梅

    更新时间:2017-6-7 10:10:29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5 section a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邀请和请求许可的用语,拒绝邀请及合理的解释,在互动的交流中学会谈论自己的计划安排.并学会制作邀请函.(2)能力目标: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对话操练,听力练习,游戏以及制作邀请函,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和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的能力.(3)德育目标:在交际,操练和动手操作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并培养学生礼貌的接受和合理的拒绝别人请求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study for a test, go to the doctor, have a piano lesson ,help my parents, visit my aunt.以及时间短语on Saturday afternoon等.以can开头的一般疑问句,can和can't的区分,和sure, I'd love to.sorry, can't, thank you for asking, maybe another time, i have to…等答句.难点:目标词汇和句型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三.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为主体,以小组活动,两人协作,为依托.以游戏,听力,动手练习和笔头练习为载体开展教学.四.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电脑,学生自制的邀请函所需要用的卡片.五.教学程序: 1.热身(warm-up)在课间就开始播放英文故事视频短片,和中学生英文演讲比赛的片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预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前duty:把全班按座位分成三组,每组确定任务,给出中心话题,group 1 take a vacation ,group 2 keep healthy, group 3get to school.让学生以两人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复习前几单元的知识,只要与所给话题相关的问答都可以.(3)课前展标: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lead-in)猜词游戏:以一个小的猜词游戏导入新课, 用变化字体错综排列的三个字母,c a n让学生从猜 字母入手,然后启发他们猜猜可以组成什么单词,学生可以猜到是can,这也是本课的要训练的重要词汇情态动词.然后复习can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如“can you sing a song? Can you swim? can you play basketball?”等,继而引出“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本课的题目.这个导入环节是从猜词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并自然的引出本课主题,还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3.新授课过程

    (1)新授 短语:本课新授短语有study for a test, go to the doctor, have a piano lesson, help my parents, visit my aunt.t: this Sunday is my birthday, i will have a part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问全体同学 s: sure/yes/ok.T: thank you, and i also invited my friends to my party, but they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用师生间的对话引出本课短语,这时候展示图片,练习短语,并用unit3学过的话题“what's he/she doing for weekend?”来提问,这样即可以复习旧的句型,也可以练习新的短语.看图识图以后,让学生one by one的形式看图说短语,或说句子,以达到熟练掌握,人人都会的程度.(2)填图练习:完成书上的section a 1a用这个填图练习来巩固刚学过的短语.(3)小组合作:就刚才练习短语的图片询问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启发学生答出sure, i'd love to.和i'm sorry, I can't.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以及sorry, I can't.I'm helping my parents.等.在大屏幕中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有一个视觉上的印象,另外对have to 句型进行强调和反复练习.进一步提问三人称“can he come to my party?”以及三人称的答句.师生之间的简短的示范练习之后,让学生根据大屏幕上的语言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练习.运用所学短语,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 像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练习一 人称和三人称的邀请和拒绝邀请.(4)听力练习:为了巩固所学句型进行听力练习.完成1b.一遍听内容填图,核实答案,一遍看原文复听,最后让学生两人协作复述或阅读听力原文.(5)游戏时间:大段的听力练习过后学生有了些疲劳的情绪,这个时候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习的兴奋点,所以在这里准备了一个游戏,名字叫“can you guess?”准备一些遮住一部分的图片,然后逐步露出图片,让学生猜: t: i invited some of my friends to my party, but they have some weekend plans, so they can't come to my party, can you guess why? keys: can he come to my party? no, he can't.he has to go to the doctor.etc.这一部分即是一个猜图片的游戏,也是对can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和have to的三人称的练习,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6)导入听力:三段听力练习连续而至,势必会使学生有一些懈怠,此处运用一个小的看图练习导入,并对can和can't进行区分练习.准备两个小图片,笑脸和哭脸,笑脸代表can而哭脸代表can't,给出句子,让学生根据是笑脸或是哭脸说出can或can't的句子.如,jeff come to the party.mary swim in the pool.(7)完成2a 2b让学生从听觉上区分情态东西can和否定形式can't, 并进一步强化拒绝邀请的方式和合理的理由.依然采取让学生复述或阅读原文的形式来核对答案.4.动手练习:(1)准备工作:在大屏幕上展示已做好的邀请函,解释邀请函上要出现的信息,提出问题“what is it about? whose invitation is it? when is the party? where is the party?”启发学生了解邀请函上要具备那些信息.完成3a,并请同学两人协作填出正确答案.(2)做一做: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制作自己的邀请函,此时在大屏幕上给出邀请函的模板,让学生能够明确邀请函要包含的信息内容.(3)展示并演练: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制作优秀的邀请函,用这样的方法鼓励和表彰制作的优秀的同学,让大家了解他的作品,并以两人协作的方式就此邀请函内容模仿3a进行对话练习.这部分也是本课的一个拓展和延伸的环节也是本课知识的一个生成,跳出了party 这一话题的局限,启发学生就其他方面的邀请制作和讨论邀请函,如it's a sports meeting, it's a movie, it's an English club , etc.给出keys: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unday? When is it? where is it? How can I get there? etc.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畅所欲言,作为本课知识学习的成果展示.5.小结: 小结部分,本着“把小结换给学生的理念”,在幻灯片中给出总结提示,让学生们参照总结提示,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语法项目要点.给出语言提示“can…? sure,…….Sorry ,I can't I have to…….”启发学生说出本课所学到的短语,句子,或有用的表达方式.6.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为学生及时补充了一些配套的笔头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和对自己进行检测.1.“can you go to the movie with us on Sunday?” “of course._ it is”5:00 in the afternoon.“ a.where b.what time c.how soon d.when 2.”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in basketball?“ ____but I'm afraid I have to study for my science test.” a.I wouldn't b.Id love to c..I don't like it 3.thanks___ your help, and now i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my English.a.to b.with c.for d.by 4.the poor lady had to go out for food ____a cold morning.a.in b.at c.on d.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篇4

    【重要词组】

    do the dishes,sweep the floor,take out the trash.fold your clothes,clean the living room,do chores,have to do sth,like to do(doing)sth,make dinner,make your bed

    重要句型及语法如下: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Yes,sure.

    Could you please do the dishes?Sorry,I can’t.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Could I please go to the movies?Yes,you can.

    Could I please use the computer?No,you can’t.You must do the dishes at first.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话题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在初一已经学习了许多动词短语,为表达提供了语言基础,此外,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用祈使句和Can you…?/Can I…?提出请求和建议,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铺垫。

    活动设计的话题从谈论家务———对家务的看法(好恶)———父母和孩子之间承担的家务————社交、休闲活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任务层层递进,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又是学生饶有兴趣的内容,为表达提供了真实的材料,使得学生在各个活动中想说、有话说,使活动参与的范围广,达到任务的真实性,有效性。

    在学习中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学会爱父母,爱家庭,爱劳动,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单元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学习和复习一些常用的动词短语。

    2)委婉地提出请求、征求许可做某事。

    Could you/I please do things?Yes,Sure./ .I/You can.

    Sorry,I / you can’t,,I / you have to do…”

    3)学习如何请求他人的帮助。

    2、难点。

    在实际的生活中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征求许可,获取帮助

    四、教学过程

    1、 Warming up

    Enjoy ourselves.Watch cartoon Small Potato’s Sunday.

    看动画片段《小土豆的星期天》导入本课话题和新词汇“chores”。小土豆周末一人在家。他过了一个非常快乐而充实的星期天。帮助父母做了许多家务活。片段的主题使学生联想到本课的话题。

    2、 Learn new words and phrases

    What kind of chores can you find in the cartoon?

    学生通过在动画片段里找家务活,利用已学的简单词汇如make breakfast等导入新单词的学习。

    Look!What is it used for?

    看图。通过问学生这些清洁用品的用处学习动词词组do chores,do the dishes,make the bed,take out the trash,fold the clothes,clean the living room.

    3、 Memory game.

    What is she doing?Do you still remember?

    通过记忆力游戏,让学生适时对所学词汇进行回忆以及进一步的巩固。并适当活跃课堂气氛。从这里开始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分组竞赛。

    4、 Discus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

    先通过已学的简单句型,让学生再一次对所学的词汇进行练习。并在讨论后让学生做Pair work来热身。

    5、 Listening.1b

    Peter’s chores or Mom’s chores?

    通过听力来巩固目标词汇。

    6、 Make a survey.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Draw a smiling face on the chore you like and draw a crying face on the chore you dislike

    Then give a report.

    通过做调查,复习句型I like … because…以及I don’t like … because…

    学生在做调查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同学的喜欢,为下一步如何委婉地提出请求做好铺垫。

    调查表格附下:

    Chores Like Don’t like

    do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make your bed

    fold your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7、 Pair work

    Ask your partner for help

    告诉学生可以向同桌寻求帮助,请求别人帮助你做自己不喜欢干的家务活。

    导入目标语言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Yes,Sure.

    Sorry,I have to do…

    并进行对话练习。

    8、Game

    哑剧表演。一位学生利用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委婉地提出请求。另一位学生表演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9、Pair work

    Act out strict father or mother.

    角色扮演。一位学生扮演严格的父母。一位学生扮演孩子。

    学习目标语言如何征求许可做某事。Could I please do things?Yes,Sure.No,you must …

    并做Pair work

    10、Interview

    How to be a better boy and girl?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采访自己的同学。讨论一次自己的周末计划。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什么家务活。在学习中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学会爱父母,爱家庭,爱劳动。并且复习已学句型I’m going to do…

    11、颁奖。给每个小组里的最能干者发奖。适时给学生爱劳动,爱父母的教育

    1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3、 Homework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you learn today.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 about doing the chores.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6篇


    为了更加顺利地进行教学,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这个任务并不陌生。好的教案课件不仅要设计得巧妙,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思考一下吧。栏目小编今天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与“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相关的资料,建议大家收藏本页,以免遗忘。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教学用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4. 标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25px=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25px。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2)

    教材分析:重力的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由“重力的由来,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学生必须经历感知描绘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同时,这又对第一节认识力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细线 小石块

    教学方法 实验法 图像法 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察实验导入新课(展示ppt课件)

    思考图片现象产生的原因:

    1.学生实验一:

    用手拉住用绳子系住的铁块,使铁块在空中 做匀速圆周运动。手有什么感受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小石头在绳子的拉力的作用下不远离开,手感觉到绳子的拉力的作用

    2.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吗?

    学生举例

    3.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重力(展示ppt课件)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地球表面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三、重力的大小

    1.依照生活经验思考重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展示ppt4)

    思考: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探究重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展示ppt5——展示ppt7)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3、学生分组实验二

    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质量 m/kg 0.05 0.1 0.15 0.2 0.25 0.3

    重力 G/N 0.5 1 1.5 2 2.5 3

    4、学生作图象讨论分析总结:

    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物重跟质量的比约等于_______。

    四.重力的计算(展示ppt课件)

    1.计算公式及意义的理解: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3.例题选讲(展示ppt9)

    4.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例题1.一块质量为0.5千克的冰,它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若它遇热熔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例题2. 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 N/kg)

    分析:已知:m=3 t=3 000 kg g=10 N/kg 求:G

    解:汽车的重力

    G = mg=3×103 kg×10 N/kg=3×104N

    答:质量为3 t的汽车重力是3×104 N。

    五、重力的方向(展示ppt课件)

    观察图片并思考:重力的方向是如何描述的?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方竖直向下向的应用:(展示ppt11)

    铅垂线水平仪等

    3、思考想想议议问题:(展示ppt12)

    我们平时说的“下”,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指向地心

    六、重心(展示ppt课件)

    1、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图片略)

    2、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注意: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就在物体上。

    练习:画出下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展示ppt课件)

    七、重力的由来 (展示ppt课件)

    1.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注意:重力和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不是一回事。即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八、课堂小结(展示ppt课件)

    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由来。

    九、巩固练习

    教材后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㈠、重力定义及物理符号: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㈡、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

    2、地球表面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㈢、重力的大小

    1、计算公式及意义的理解: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㈣、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方竖直向下向的应用:

    铅垂线水平仪等

    ㈤、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㈥、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十一、教学反思 :

    在学习了力和力的测量基本概念后,来学习重力这种常见的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学生对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接受重力的概念不难。 重力也是力的一种,要从力的三要素来理解这个力,教材上面的这部分内容不多,我就另外举例,尤其还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丰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重力了解更深刻。

    或 G=mg

    展开更多

    收起↑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3)

    【学习过程】

    摩擦起电

    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

    怎样判断物体带电

    两种电荷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将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上述现象表明:

    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例1.用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能够轻小物体。

    例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A.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擦产生了等量的质子和中子D.摩擦产生了电子

    例3.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

    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例4.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电器的作用是。

    【当堂训练】

    1.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吸引/排斥);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吸引/排斥).

    2.带电体吸引____________,如塑料小球,通草球等.

    3.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4.已知带电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靠近一个轻小物体,发生如图所示的情景,则该轻小物体的带电情况是()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不一定带电D.一定不带电

    5.知道了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就能解释物体的带电与不带电。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物体内部原子个数与电子个数相等

    C.物体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4)

    基本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进取性。但 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他们的学习进取性大减。这就需 要教师在思想上作进一步纠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 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 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 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六章分别是:一、走进实验室,二、运动和能量,三、声,四、 在光的世界里,

    五、物态变化,六、质量和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观察、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活动、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 理在线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 学好物理知识。教材在资料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 品德教育的潜能,进取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 进取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经过学生自我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贴合学生认 知规律,又坚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经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 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 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 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本事,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和应用物理知 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本事;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 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 育。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鼓励学生进取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进取动手、动脑、经过有目 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 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帮忙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学习的轨道。

    2、帮忙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忙学生自我进 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 至关重要的。 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 课件进行教学。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声、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应用。 ⑵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 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明白物理学不仅仅物理知识,并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⑶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 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⑷会记录实验数据,明白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 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⑴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本事。

    ⑵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本事。

    ⑶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 利用不一样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本事。

    ⑷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 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本事。

    ⑸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 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

    ⑹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我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坚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 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⑵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确定大众传媒是否贴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⑷有将自我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 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一样的见解,也勇于放下或修正自我 的错误观点。

    ⑸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梦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 的使命和职责感。 七、教改措施

    1、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 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仅有处于进取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 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 知识,获得相应的本事。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3、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本事基础,从实际出发 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安排。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景予以耐心帮忙,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 使他们基本到达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 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本事。

    教学进度表

    (略)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A、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力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教学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

    三、自主教学,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

    2.按照上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课本,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四、拓展提升

    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选作)如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 解答相关的问题。

    2、 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 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问题:在施工现场,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Wt

    P——功率 W——功 t——时间

    2、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很高兴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提供帮助,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

    我们称数值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constant)。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y是x的函数(function)。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function)。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xxx页引例的意图。

    (1)、主要目的是用来引入极差概念的。

    (2)、可以说明极差在统计学家族的角色——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量。

    (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五、例习题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第xxx页习题分析。

    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合理即可。

    六、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

    4、一组数据X 、X …X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的极差是( )

    A. 8 B.16 C.9 D.17

    答案:1. 497、3850 2. 4 3. D 4.B

     七、课后练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3】

    13.1.1轴对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是与平移、旋转等相关联的又一种图形变换,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初中阶段,它既是前面全等三角形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又是图形全等的具体应用,也是研究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出发,通过生活中平面图形的实例,抽象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并类比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轴与对应点所连线段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性质,并类比其过程,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整个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体现了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2)探索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理解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形欣赏、观察、折叠、剪纸,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2)通过性质探索过程,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悟类比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感受轴对称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认识过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但是对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第一次接触,在了解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具体图形,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进而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具有初步几何知识,但他们的几何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低级的阶段,抽象概括、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操作发现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欣赏图片出发,以操作、观察、想象、发现、概括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四、教学过程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实施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2、抽象概括,总结概念

    3、动手操作,探索性质

    4、当堂检测,应用拓展

    5、反思盘点,整合新知

    6、布置作业,体验创造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欣赏一组具有对称美的图片让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美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美景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引出课题。遵循新课标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二)、抽象概括,总结概念

    本环节是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

    活动1:观察对称美,发现共性

    抛出问题:问题1 仔细观察观察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思考总结特点,师生共同归纳概念,然后学生理解概念,圈关键词

    再追问:能举出其他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观察类比-概括归纳-定义概念-事例判断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增加其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活动2:类比旧概念,收获新知

    成轴对称概念的学习主要建立在已获新知基础上

    问题2:观察每对图形,类比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学生自主探索特征,教师规范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再次观察类比,进行思考,仿照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得出成轴对称的概念。

    活动3合作共交流,辨析概念

    本节的难点在于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因此此环节利用具体的等腰三角形获得感性认识,进而了解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讲解进行有机结合。

    (三)、动手操作,探索性质

    将长方形纸对折,在一侧标出三个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用笔对准三个点扎孔(穿透两面)

    展开,在另一侧分别标出A′,B′,C

    画出折痕MN,分别连接折痕两旁的三个点,形成△ABC

    和△A′B′C′

    问题4 这两个三角形什么关系?

    追问1:连接AA′,BB′,CC′,那他们与对称轴MN有什么关系呢?

    追问2:那如果再连接任何一对对应点呢?

    追问3:由此可以概括出成轴对称的性质吗?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学生思考回答得出成轴对称的性质

    问题5:如果在动手操作中顺次连接A,B,C,C′,B′,A′,所形成的六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追问:能类比成轴对称的性质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吗?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拓展:如果老师将点A扎在折痕MN上,我们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那此刻点A的对应点呢?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ABC=∠A

    B′C

    B.CC′∥BB

    C.BC=B′C′D.AD=DD′

    【设计意图】通过“扎眼”活动,从特例出发,一图多用,让学生经历发现结论,说明结论的过程。直观的操作获得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又可以获得轴对称图形,加深概念理解,体会概念在探索性质中的重要作用。

    (四)、当堂检测,举一反三

    基础达标

    1.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节能、节水、低碳和绿色食品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在下列交通标识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能力提升

    4.下列图形中,一定是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①正方形;

    ②梯形;

    ③长方形;

    ④平行四边形;

    ⑤等腰三角形;

    ⑥直角三角形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5.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方式拼接,三角形4与三角形

    成轴对称(填编号),整个图形轴对称图形

    (填“是”或“不是”),它有条对称轴.(五)、反思盘点,梳理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要继续学习本章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反思、归纳,培养概括能力;养成梳理的好习惯。作为章始课,教师也有必要帮助学生构建本章知识体系也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六)实践应用,体验创造

    必做题:导学案课后作业

    选做题: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折叠、剪纸、拼接、扎眼等)设计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对称既是一个数学概念,又是一个美学概念,在本节课中,不仅要讲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培养。作品创作,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创新创造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后作业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面有4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在下列图形中,有两条以上的对称轴的图形有()个.

    ①角;

    ②正方形;

    ③长方形;

    ④等腰三角形;

    ⑤等腰梯形;

    ⑥线段;

    ⑦直角三角形;

    ⑧等边三角形;

    ⑨平行四边形;⑩圆.

    A.2

    B.3

    C.4

    D.5

    5.如图,点A在直线l上,△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BB′分别交AC,AC′于点D′,连接CC′,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BAC=∠B′AC′

    B.CC′∥BB

    C.BD=B′D′

    D.AD=DD′

    板书设计

    13.1轴对称

    沿直线折叠

    重合一概念

    二性质

    应用

    分开

    1相关概念:垂直平分线

    1画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2性质:

    2几何中应用

    2成轴对称

    整体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4】

    一对一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的复习课。本节课的设计是期中考试前一节复习课。八年级第一单元是讲轴对称图形,第二单元是讲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第三单元是中心对称图形。

    首先说说这节课的教材,前三章的内容在整个八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九年级还要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为九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在中考中也占据比较大的分值。前三章的内容都是图形相关的内容,很多学生都对此有畏惧心理,不擅长做这些类型的题目。所以要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理清解题思路,更好的学习这些章节。

    然后说说这节课的目标,这一堂复习课目标是查漏补缺,对学生的遗漏知识点进行重要讲解,让学生的漏洞有所弥补,不至于在考试中失分过多。对考试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要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再来说说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做法,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应用,轴对称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性质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梯形的判定及性质。第二章的重点内容是勾股定理的定义及逆定理,平方根及性质,立方根及性质,有效数字。第三章的重点内容是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及其性质,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性质及判定,菱形性质及判定,正方形性质及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及性质,梯形中位线及性质。就这些重难点我讲了几个经典例题:

    轴对称的应用题型: 有A、B两点,在与AB不同线的直线L上找一点M,使得AM+BM值最小。

    这种题目如果单独这样来考比较简单,但是很多题目都是穿插到大题中,这样就有些难以想到该用哪个知识点来解题了。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个角角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经常考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很多学生都区分不开。

    平行四边形的题目:如图:在□ABCD中,AE⊥BC于E,AF⊥CD于F。若AE=4,AF=6,且□ABCD的周长为40,则ABCD的面积为 A.24 C.40

    ()

    F

    B.36

    D.48

    B E

    C

    A D 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的长为3、4、5,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这个题目穿插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面积这些知识点。

    梯形的上底长为3cm,中位线长为5cm,底边上的高为5cm,则梯形下底长为__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 cm2 还有其他的一些题目就不一一举例了。

    接下来是说学情,一对一教学每个学生的学情都不同,有的学生是基础薄弱,有的学生是技巧方法的不成熟,学习风格的偏向和学习态度的强弱,因此在上课环节进行前我们必须要先掌握学生的学情。我这节课针对的是一个100分能考70多分的学生,他学习态度比较好,积极性比较高,但知识体系不完整,漏洞比较多,错过的题目也会一错再错,读题马虎,下笔轻率,所以在课堂上要把重点难点设计成相应的练习帮助其复习巩固。

    再来说教法,针对这节课内容多,时间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比较高的特点,我首先用将这三单元的重难点进行了梳理归纳,在概括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经典的习题,然后对前面的讲解给出对应的习题进行检测,对他经常会错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复习,用的方法主要是讲练法或者先练后讲法帮助学生复习。

    接下来说教学环节,首先课前注意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上次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作业中的错题学生应做标记,通过再次讲解明确做题思路和方法;接着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日常谈话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困惑,最近的生活上的起起伏伏,加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把握住学生最新的学习动态;接下来就是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采用提问式,书面表达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将重难点落到实处。

    再说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教学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尤其是方法类,同时总结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接下来是说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应符合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题目设置有针对性,同时应考虑学生的时间,在校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繁重,所以作业的时间应不超过3个小时,不给学生造成太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作业设置时充分考虑题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有针对性训练。这次的作业就是一份期中测试模拟卷,对期中测试进行预热。

    最后说板书设计,个性化辅导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板书的设计也应千变万化,对于学生识记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可做提纲性的板书;对于学习风格偏视觉型的学生应有规范的明确清晰的板书,重点难点标识明确;对于学习主动型强的学生,老师可调动其积极性,教师设计板书框架,学生填充具体内容,师生协作。板书设计的宗旨:重点难点突出,清晰准确。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5】

    1. 探索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作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探索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作法.

    1.有时我们感觉两个图形是轴对称的,如何验证呢?不折叠图形,•你能比较准备地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

    2.轴对称图形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找到一对对应点,作出连结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了.

    1.要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个公理,那么必须找到两个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样才能确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1),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

    (2).作直线CD.

    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图中的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作出这些对称轴.

    作法:

    1.找出五角星的一对对应点A和A′,

    连结AA′.

    2.作出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L.

    则L就是这个五角星的一条对称轴.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找出五条对称轴,所以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如图,与图形A成轴对称的是哪个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尺规作图,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据此得到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的

    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任意一对对应点,连结这对对应点,•作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该垂直平分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

    课本P36-37习题12.1 5、10、11、12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6】

    一、问题引入:

    1、一般地,对于n个数 ,我们把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 ,记为 ,读作 .

    2、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 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 .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weight),而称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 .

    二、基础训练:

    1、数据2、3、4、1、2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_____平均数.

    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将这组数据每个数都扩大2倍,则所得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是( )

    3、如果一组数据5, -2, 0, 6, 4, 的平均数为6,那么 等于( )

    (1)在这十个数据中,34的权是 ,32的权是______.

    (2)该市7月下旬气温的平均数是 ,这个平均数是_________平均数.

    5、一个班级40人,数学老师第一次统计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为85分,在复查时发现漏记了一个学生的成绩80分,那么这个班级学生的实际平均成绩应为 ( )

    三、例题展示:

    例: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km/h,步行的速度是5km/h.

    (1)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1h,然后又步行了1h,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 .

    (2)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2h,然后又步行了3h,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 .

    四、课堂检测:

    1、在一次知识竞赛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80,84,78,76,88,97,82,67,75,71,则他们的平均成绩为 。

    2、一个地区某月前两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各天的最低气温依次是(单位:℃):x1, x2, x3, x4, x5和x1+1, x2+2, x3+3, x4+4, x5+5,若第一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7℃,则第二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 。

    3、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2,另有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5,那么所有这3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

    4、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0人,一次考试中,一班的平均分是81,二班的平均分是90,则这两个班的90位学生的平均分是( )

    5、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

    6、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7、一名射击运动员射靶若干次,平均每次射中8.5环,以知每次射中10环,9环,8环的次数分别为2,4,4,其余都是射中7环的数,则射中7环的次数和射靶总次数分别是多少?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7】

    (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合理即可。

    六、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4、一组数据X 、X …X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的极差是( )

    七、课后练习:

    1、已知样本9.9、10.3、10.3、9.9、10.1,则样本极差是( )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3、已知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则极差是。

    4、若10个数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则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极差是。

    5、某活动小组为使全小组成员的成绩都要达到优秀,打算实施“以优帮困”计划,为此统计了上次测试各成员的成绩(单位:分)

    90、95、87、92、63、54、82、76、55、100、45、80

    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

    将数据适当分组,做出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答案:1.A ; 2.D ; 3. 0.4 ; 4.30、40. 5(1)极差55分,从极差可以看出这个小组成员成绩优劣差距较大。(2)略

    2023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案制度的培养,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我们编辑了“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以配合您的需求,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照相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 像 .

    【小组讨论】

    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习指导二:投影仪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 像.

    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小组讨论】

    完成课本第95页演示实验,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

    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填“靠近”或“远离”)

    【教师点拨】

    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倒放.

    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

    3.投影仪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近些,像离凸透镜远些.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高速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

    学习指导三:放大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2.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 像.

    【小组讨论】

    请各小组同学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上的字,你会发现,当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书上的字成正立时,凸透镜越远,字的像越大(填“大”或“小”);再继续移动凸透镜,你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字放大的正立像.

    【教师点拨】

    1.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在物体的另一侧观察.

    2.除了常见玻璃制的凸透镜之外,水透镜等其他一些透明材料做的透镜均可以制成放大镜.如将一滴水滴在胶尺上,再来观察书上的字,同样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

    3.投影仪和放大镜成的像都是放大像,但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跟踪训练】

    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虚 (填“实”或“虚”)像.

    学习指导四:实像和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6页,完成下列填空:

    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

    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定义,我们可以依据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确定物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或虚像.

    1.如实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像点.而数学知识告诉我们,两条直线即可确定一个交点.因此在寻找物点的像点时,我们只需要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如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等),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交点,即像点.

    2.如虚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虚像点.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像点.

    【跟踪训练】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实像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则不是

    B.虚像是由平面镜所成的,所以虚像一定由光的反射而形成

    C.实像可有放大的,也可有缩小的;而虚像只有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则不能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2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色光的混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学生光源,三棱镜,红玻璃片,蓝玻璃片

    五、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六、教法思考

    本节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温故知新:光的折射的两道习题。

    导入:

    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说明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让三种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种色光.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4.颜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学生展示课本彩图颜料的三原色,使学生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学生用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画,对比展示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三)、课堂总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由于本节是选学内容,可适当创造机会,发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作业:P52第2、3题

    (五)板书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原因: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二、色光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知识回顾:

    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

    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中国大陆超视距雷达助力反航母作战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声呐探测海深和鱼群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探究作业

    1、回顾本章所学,自己整理知识体系。

    2、预习下节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4

    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

    释疑知识点:

    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神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光是核反应,苹果落地是

    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

    例题1:

    平日你是怎样喝饮料的?你细心观察过吗?如果一个瓶子装满饮料,盖子盖上,在盖子上开一小孔,刚好能插进吸管。这时再用吸管吸饮料,能吸上饮料吗?试试看,如果吸不上来,怎样做才能将饮料吸上来?

    [解析]:

    本题应从大气压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之所以能吸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原因。如果封闭很紧,饮料瓶内气压减小,就吸不上饮料了。可选择扩大插吸管的口,或再开一小孔,问题就可解决。

    例题2:

    圆珠笔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如果你将笔朝上使用,使用一会笔还会出油吗?

    [解析]:

    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

    答案: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的。写字时小圆珠和纸面接触,受到手沿笔杆向下的力。小圆珠就和笔尖间有一空隙,此时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来,如果朝上使用写一会就写不出字了。

    A类

    1.你发现过身边的神奇吗?与同学们一起研究一下。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观的相关资料。

    B类

    观察、实验:自制一个浮沉子。

    准备的器材:矿泉水瓶、带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将空的矿泉水瓶装上适量水,再将装上适量水的盖上带小孔的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迅速倒置放进矿 泉水瓶中。试试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吗?

    (2)盖上矿泉水瓶盖,并扭紧,你的沉浮子就制成了。扭一扭矿泉水瓶,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吗?

    观察:小瓶什么时候下沉?

    小瓶什么时候上浮?

    C组

    开学伊始班级进行大清扫,小明和小丽一起擦玻璃。小丽指着玻璃的下面说:“这儿还没有檫干净。”细心的小明顿时发现:为什么她能看清,而我却看不清楚呢?哈气是怎么回事呢?围绕哈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所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法证实猜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乒乓球、电吹风、一端开口的圆筒、细沙、斜面、水、水槽、铁架台、烧杯、烧瓶、矿泉水瓶、试管夹、大小试管、手摇发电机。

    2,学生准备:小漏斗、小纸片、放大镜、乒乓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新课导入

    如果老师说:同学们,你们从一生下来就接触到了物理知识,你们相信吗?(声音)如果老师说:讲台上的这瓶满满的矿泉水,瓶底有个洞,你们相信吗?

    (打开瓶盖,水从瓶底的小孔流出来)

    三、进行新课

    同学们,物理是一门有趣有味的学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几个小实验。

    板书:科学之旅

    板书:一、物理是有趣的

    演示(1)不会吹走的乒乓球

    器材:电吹风、乒乓球。

    做法:将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大功率的电吹风的风口上,用手扶住,然后通过开动电吹风向上吹气,松开手,乒乓球不会不会吹走。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演示(2)忽暗忽亮的小灯泡

    器材:手摇发电机。

    做法:连接好电路,摇动快慢不同,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演示(3)上升的小试管

    器材:大小试管2支、水

    做法:大试管装满水,然后将小试管的封闭端向下插入大试管中,将它们倒置,观察现象。

    演示(4)不会滚下的圆筒。

    器材:一端开口的圆筒、细沙、斜面。

    做法:在圆筒里放上适量的细沙,然后再放在斜面顶端上,圆筒只动一下就不再滚下。 演示(5)冷却让水沸腾

    器材:水、烧瓶、水槽、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火柴

    做法: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直到水沸腾,然后停止加热并让其不再冒气泡,再淋上冷水,又重新看到水沸腾了。

    下面同学们自己来完成一些有趣的实验(分组实验)

    学生实验1:用嘴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片靠近,并未出现他们想象中一吹就分开的现象。 学生实验2:用漏斗吹乒乓球,无论往哪个方向吹,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

    学生实验3:用放大镜观察远处和近处的景物,发现所成的像都是不同的。

    各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做的有趣的实验,发现了哪些现象,有谁能解释这些现象?

    注意: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所以只要求他们参与猜想,至于对错是次要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在学生回答时,对答对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板书:二、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声、光、力、热、电的内容。

    同学们,电的发明是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人类从此进入“光明”时代。随后电灯、电视、风扇、冰箱、空调、电脑的发明,又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板书:三、物理学是有用的。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著名的物理科学家:

    故事一:爱迪生和白炽灯。

    故事二:牛顿与万有引力。

    故事三:安培,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科学家。

    小结: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所以“勤奋即天才,功到茅塞于”。有小聪明的人容易浅尝辄止,在学习上难以取得大的成就。所以你们要向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好奇心、虚心、上进心和恒心。

    板书:四、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学物理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四、总结新知

    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得出结论。

    五、课后巩固

    写一篇物理课随想。

    六、板书设计(略)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6

    第三单元第1课(节)

    主备人:xx授课教师:xx

    课题

    3.1温度

    教材

    简析(创新元素)

    本课是热学的开始。在学生感受到靠感知的温度不可靠的基础上引入温度计,通过自制温度计领会温度计的原理、构造,接着学会使用温度计。教材注重探索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意义。

    (2)通过实验比较,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1)一烧杯热水、一烧杯温水、一烧杯冰水

    (2)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3)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制温度

    教学流程(可以手写)

    教学过程(信息化资源应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播放学校的景色(浓雾天气拍摄)视频,让学生观看

    二、进行新课

    1、实验体会:

    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刚从冰箱拿出的食物、刚烤熟的地瓜、自己的额头)

    1)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

    2)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实验体会:

    器材:在桌面上分别放课前准备的三杯水

    方法:选两位同学做体会实验,并把他们命名为甲同学和乙同学。想让甲同学将一手指放入热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热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同样,让乙同学将一手指放入冰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放入冰水中的那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

    A、学生回答

    B、提问:按理说,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刚才两位同学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凭我们的感可靠吗?该怎么办呢?

    3)温度计

    活动一:拿出自制温度计,先放到热水中,观察现象

    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自制温度计是依据什么道理制成的?

    展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温度计的用途: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4)在生活和生产中,温度常常采用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5)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问:同学们,今天你们进入校园时,还记得你的体温吗?谁上来把自己的体温写到黑板上,并大声读出来。

    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冬季最低气温为—52。13℃。同学们知道怎么读吗?

    活动二:利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准确测出热水的温度?为什么?

    那么,你能为自制温度计标上刻度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

    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摄氏度。

    活动三:学生分组测冷水、热水的温度,练习使用温度计,并读数

    7)体温计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三、归纳与小结

    1)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4)其他温度计

    作业设计(布置)

    1、完成课后1,2题

    2、完成学习之友上基础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3.1温度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通常情况下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度,符号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2、温度计

    (1)用途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

    (2)设计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结构

    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3、温度计的使用

    课后反思(手写)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2.2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生】两个圆原来是一样大的。

    6.2 新知介绍

    一、长度的单位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下面我们来总结: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师】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师】对,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二、长度的测量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师】从这幅图里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200px,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200px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师】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图所示)。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师】下图中木块长度是多少?

    【生】答:2.1925px。

    测量误差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例题】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 )

    B.96.25px

    C.19mm

    D.47.5px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刻度尺上25px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50px对齐,右侧与96.25px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96.25px-50px=46.25px。

    故选A

    【例题】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分析】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23.75px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23.75px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4cm+12.36cm+12.35cm

    =308.75px

    故选A

    三、时间的测量

    【师】许多同学手上都有带一只手表,大家都知道,手表是用来看时间的,所以是时间的测量工具。那么除了手表以外,大家知道,还有哪些是用来测量时间呢?没有手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判断时间呢?(不要告诉我说可以看手机时间。)

    【师】

    下面我们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师】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生】可以用日晷、沙漏计时。

    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

    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师】对,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时候在野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大概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具体来学习时间。

    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计时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实验】机械停表的使用

    (1)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归纳总结】秒表的外形如上图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针控制按钮。使用时,你应该先进行调节,就是按下归零按钮,使秒针指在“0”处。再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计时结束时,要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就可以读出时间值。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为杠杆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一根硬棒成为杠杆的要有如下两个条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要能绕着某固定点转动

    误差处理:

    【师】时间的测量也会有误差,如果减小误差,如长度测量类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导入新课

    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

    一、力的概念

    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

    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

    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

    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

    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

    1、学生拉弹簧。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 (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 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激发兴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

    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反馈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馈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思考、讨论 列举例子

    讨论、交流 反馈练习

    观察、思考 猜想假设

    猜想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归纳 举例

    练习贴近生活

    讨论回答巩固

    观察生活

    阅读比较

    小组讨论反馈

    板书设计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设计

    1. 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2.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2、3、4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控制。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分辨乐音、噪声。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新授课。

    2、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实验、讨论或社区调查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三、教具学具准备。

    示波器、学生电源、铁钉、玻璃、音又、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等。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它们和万紫千红的自然景色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环境。

    学生讨论:优美的声音。

    2、多媒体课件:嘈杂喧哗声、高音喇叭鸣叫声、机器轰鸣声。

    学生讨论:令人讨厌的声音。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了解不同的噪声源。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控制噪声是强调减弱噪声为最终目标,因此应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

    2、教学互动。

    互动1:观察噪声的波形。

    比较音叉发音时和铁钉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音又发音时波形有规律,铁钉刮玻璃时波形杂乱无章。说明了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互动2:夜深人静时,你被邻居家响声的流行歌曲惊醒了,这是乐音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噪声外,凡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互动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噪声源。

    学生讨论,老师归类: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互动4:我们在街道会见到教材图1.1—2所示装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数大小表示,图示装置就是测量交通噪声等级的装置。让学生体验不同声强时的感觉。

    互动5:噪声有哪些危害?

    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致人耳聋,还能造成其他疾病;噪声还能损伤建筑物。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噪声的危害。

    互动6:体验控制噪声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可以通过实验(用闹钟为声源,用泡沫塑料垫起、放在空纸盒中、用棉花塞住耳朵)感受噪声减弱了。

    3、达标反馈。

    (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属噪声。

    (2)人们以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马路边和住宅附近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起吸收噪声的作用。

    (4)洗衣机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发出较大的噪声,应该(D)

    A、买台新的

    B、关闭门窗

    C、拔掉洗衣机插头 D。将衣服重新放匀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认识了噪声,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通过学习使大家认清控制噪声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和重视,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有环保意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了实验、讨论的探究方法,体验噪声危害,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布置作业。

    1、在学校、医院附近的街道上都竖有禁止鸣高音喇叭的标志牌,这是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噪声的?

    2、实践活动。

    观察你自己居住的环境,存在哪些噪声源?它对你有哪些妨碍?你能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它。

    (四)板书设计。

    1.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角度上的噪声。

    3、噪声的来源。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噪声的等级用声强的分贝数来表示。

    2、噪声的危害。

    三、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2023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必须精心准备的,如果没有准备好,老师需要赶紧完成。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可以反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所以老师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准备教案课件呢?经过严谨的筛选,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推荐“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1】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

    【课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地理八上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所需课时】3-4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课标分析:

    1、本条标准是在运用《中国水系图》,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最终归宿,能根据我国主要河流的最终归宿判断河流所属的水系,并将其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类。结合《中国内、外流区分布图》,归纳其分布特点。

    2、本条标准是分别运用长江和黄河的水系图,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其次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理解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利、弊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下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在本册书中上承地形、气候,启下水资源。

    本节教材从我国的河湖概况、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等三大方面介绍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体现了河流在中国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展现了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教材在介绍长江、黄河时,采用了例举现实材料的方式,能从实际生活出发,清楚的表现长江、黄河的问题所在。对于课文中所给材料虽然典型,但不够新颖,可适当补充一些近年的相关资料,来让学生意识到河流流域环境岌岌可危。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已掌握一定量的世界地理知识和中国地理基本概况,能从网络、电视、科普书籍等信息渠道,对中国的河流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国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了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具有一定归纳总结自然地理知识的能力,并能初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然而,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认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一定困难,需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入手进行推理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

    利用;感悟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和利用。难点:长江、黄河开发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主要分为我国的河湖状况、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三大部分。在学习新课中首先是通过直观材料来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围绕内、外流河分布、长江黄河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核心内容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合作探究中认识我国的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每节的课后拓展借助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我国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和关注现实的精神。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浅到深,由基础到提高,循序渐进,逐步突破的。

    【教学资源】课本、图册、多媒体课件、空白水系图。【教学过程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2】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是一篇八年级上册地理一单元教案,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参考!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3.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重点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导入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指的就是我国的地理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少部分位于___带,没有带。

    3.我国位于_____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______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6.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从所属地区的气温对农业影响去思考)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对国家对外贸易、海洋事业及国土范围的影响去思考)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9.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__________。

    10.阅读图1.5、1.6,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试分析原因。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3】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xx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探究讨论,大家掌握了读图的方法,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中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中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中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中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中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中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中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中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中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中国的面积很大,中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中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中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中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中国的南部。中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中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中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中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中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中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中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中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中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中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中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中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

    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中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5】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板书】

    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板书】

    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练习】看投影片④,完成练习2和练习3。

    练习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陆上接壤的国家: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练习3.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

    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讲授】

    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展示投影】

    简称和全称连线。学生练习。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

    (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3·养成正确的民族观。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教学媒体 挂图“中华民族分布图”。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板书】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并设问:

    (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板书】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教师提供以下信息:

    (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6(3)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师设问】根据以上的资料和信息,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活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小组代表归纳总结本组的结论,经过全班评议,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以下几点意见:

    【板书】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比发展。(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结得很好。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复习巩固】同学回家以后。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图片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l1.6亿。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族。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要素之一的地形。

    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评: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揭示学习内容的有机联系。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请同学们翻书P.33、P.34。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一、地形与地势(板书)

    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字下有圈者板书,以下同),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评:加以比较,明确两个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

    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

    (学生翻中国地图册P.8,教师出示五种地形景观图。)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五种地形比较表

    (上表有划线处,均系空白,经边讲、边画、边填,最后内容如上列)评:概括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文并茂地列表比较,清晰而易掌握。边问边讲边填,利于启发。

    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册下方的①、④图。)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

    生:相对高度小。(教师板书,在表中相对高度栏上填下小字。)评:针对初中学生在比较时不易区分相似者,再分组对比,有利理解。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略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评:边讲边填绘,图形典型、简明、印象深。

    师:(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②、③图)评:利用地图册中的图,表现力较强。

    师:山地、丘陵地表起伏都大,但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教师边指图观察,边说这可以从顶和坡(板书)两个方面来辨认。山地:一般顶尖坡陡(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丘陵一般顶浑圆,坡缓(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

    除顶、坡之外,丘陵和山地它们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有什么不同?

    从海拔看:丘陵一般在500米以下(填表)山地在500米以上(填表),但有的丘陵(指图)如黄士高原上的黄土丘陵,海拔有的就达到1000米。

    师:所以判定丘陵和山地最主要的标准,是海拔(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相对高度。

    师:对。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填表)丘陵一般在100米以下(填表)。(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⑤图。)

    师:盆地在五种地形中一般是哪两种地表形态的组合? 生:山地和平原。

    师:对。它在地表形态上看有什么特征呢? 生:四周高,中央低。(师填表,并绘图)

    评:将盆地作为山地和平原的组合,利用巳知推导未知,方式新颖有效。师:在相对高度上,四周相对高度比较大,底部较小。(师填表),像脸盆一样。我们福州就是一个小盆地,它底部是一个平原,如果我们站在平原的高处,可以看到它的东、西、南、北分别被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所围绕。所以福州盆地有:“东鼓、西旗、南虎、北莲”的说法。

    评:联系乡土地理,具体生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五种地形的区别方法,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用一幅综合的剖面图来表示。

    (教师边画综合剖面图边说明。)

    评:用一幅剖面图综合表现五种地形的特征,既直观集中,又便于相互联系。如此小结方式新颖。

    师:请同学们看中国地形图,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呢?

    三、我国地形、地势概况(板书)

    师:从地形类型上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下子可能答不清楚,教师指出)1.特点:(板书)

    (1)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板书)

    评:朱启发提问,后板书结论,留有思考余地。

    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册P.8,中国地形图,指出:注意地图上的颜色。)

    师:(边指图边说明)如四川盆地中有丘陵,青藏高原上有山脉和盆地等,图中黄黄绿绿交错分布着。所以说,祖国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

    评: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地形图,多图配合。

    师:从地势高低起伏总趋势来看,它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和高度表。

    评:运用已学技能,启发读图,比直告结论好。(学生议论并作答,教师总结得出:)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师:大体可分为几级?。生:可分为三级。

    师:这是第一级阶梯(示复合幻灯片,片上画出第一级阶梯的边界山脉和青藏高原)它位于祖国的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是祖国地形最高部分,叫青藏高原。阶梯边界的山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评:利用幻灯片分解、组合,将死图变活,逐步展示,符合认识心理过程。这是第二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二级)。从第一阶梯往北、往东是我们祖国高原和盆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它与第三级阶梯的边界山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海拔100Q—2000米之间,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这是第三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三级)。从第二级阶梯往东是祖国第三级阶梯,它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评:将地势阶梯与地形单元相联系,并突出地理界线,很有必要,为后续地形分布奠基。

    师:为了更好地说明祖国地势从西往东的起伏状况,我们可以用已学过的哪种地图来表示呢?

    生:地形剖面图。师:我们以沿32°N纬线作一地形剖面图。(示幻灯片,先展示书P35上图,再展示该面的下图)从剖面图上,我们更清楚看到祖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这种西高东低地势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2.西高东低的地势的有利影响(板书)

    (引导学生先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后阅读课本P.35第二段文字,结合讨论,最后教师指出)

    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供给大量水汽(边讲边画)有利于农业生产。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联系。长江(指图)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边讲边画)水量又丰富,这样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评:整理课文要点,理清了头绪。板画简明有效。

    师:我国为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震动世界的著名的三峡工程的兴建,就要在第五次人大会上通过,而正式确定下来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是祖国的荣誉和骄傲。它就位于祖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指图)。也由于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形区,使各大河上、中、下游的河段特征也不相同了。

    评:联系重大时事的地理背景,适时进行国情教育,强化学习动机。师: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什么影响?

    (学生感到兴趣,七嘴八舌地答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师:对这些你们可以答很多,课后你们还可以商量讨论,但最主要还是上面这三点。

    评:提供发散思维机会,留有课后思考余地。

    师:想一想,如果我国地势西低东高对水汽会有什么影响?(教师边讲边画)生:东面太平洋来的水汽就难进入内地。

    评:利用逆向思维和相反想象,是巩固正面理解、培养应变能力的好方式。师:对水能资源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评:逐步引导推理。生:由于水汽减少,水能资源也大大减少了。师: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从西到东的河流交通也不方便了。

    师:这些都对。现在再从地形图上看出我国哪种地形面积最大、分布最广? 评:越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机会越多,符合认识过程规律。生:(大体可以答出)高原、山地面积大。

    师:对,所以,我国山区面积很大,我国也是世界上有名多山的国家。多山的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何不利影响?

    生:(大体可以答出)耕地面积小。

    师:所以耍“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评:适时自然地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师: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大陆架部分。所以有人把它称为第四级阶梯。

    四、大陆架(板书)

    评:这样归纳,更有利于系统掌握。

    师:大家看祖国地形图,大陆架是什么颜色?生:浅蓝色。师:(指图说明)从祖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地形图上浅蓝色部分面积是很大的。

    师:请同学们看书P.36第三段。大陆架概念。概念:(板书)师:关于大陆架概念,我们要注意:(教师边强调要点,边画)①它是大陆领土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板书)②深度不大。(板书)③坡度平缓。(板书)

    评:用此板画,有效地说明大陆架概念诸内涵。

    师:大陆架在大陆边缘通航条件好,浅海地区矿产资源,如石油等容易开发;浅海地区阳光容易透彻海底,鱼产丰富,且作业条件好;由于大陆架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被称为“聚宝盆”(板书),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关于大陆架的争端也越来越剧烈。

    2.我国的大陆架;(板书)评:自然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师:谈到大陆架,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我国是世界上大陆架面积最宽大国家之一。指图说明:渤海和黄海海底全部是大陆架,东海海底大部分和南海海底一部分也是大陆架。它们是祖国的巨大财富,这也引起了有些邻国对它的觊觎。关于祖国大陆架的情况,以后再结合有关内容对大家介绍。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地形和地势的概况。2.五种地形的区别。

    3.我国地形特点、地势三级阶梯及其意义。4.大陆架的概念。

    评:让学生明确重点所在。

    六、课后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平凉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主要区别。(2)祖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和意义。(3)大陆架的概念。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导入:“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材第一册第

    四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讲述气候知识的关键所在,理论性、概括性较 强、难度较大。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讲解图表、联系实际、巩固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一、利用图表形式,提炼教材内容,让学生较快地掌握学习内容。

    1.影响气候的因素

    这张联系图表,简明扼要,层次清楚(幻灯片放映)

    2.气候的地区差异

    通过此表使学生了解由于影响世界各地气候的因素不同,不同地区的水 热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出现了地区差异。

    二、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亲身体验到的事例,让学

    生进一步理解和牢固记忆教材内容。

    讲纬度因素时,列举我国冬季南北气候相差很大的事例。向学生提出问 题,为什么冬季时人们在黑龙江省的室外一般要穿皮衣,戴皮帽才能御寒; 而海南岛人穿夹衣就行了?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帮助完善答案。

    讲海陆因素时,列举学生在海水中游泳的事例(我校地处北部湾畔,学 生大都在海水里游过泳)。提问学生为什么夏季(白天)在海水中游泳时,海水的气温比陆地气温要低;晚上游泳时,水中比岸上要暖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一年或一昼夜的气 温变化,陆地大于海洋,内陆地区大于沿海地区,这时受海陆因素影响。

    讲地形因素时,列举学生爬山的事例。爬到山顶上感觉到凉快,说明地 势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0.6℃。并列举我校 所在地东方县的年降水量很少,不及海南岛中部琼中县的年降水量的一半的 事例。

    讲洋流因素时,列举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事:把热水倒进冷水中,冷水变热;把冷水倒进热水中,热水变冷。如把热水比做暖流,冷水比做寒 流,那么可以说明:暖流使沿岸地区气温升高,寒流则使沿岸地区气温降低。

    三、设计配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讲完课文后,我设计了配套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让学生进一 步巩固和消化当堂课所学的内容。

    练习一: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我国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镇,是我国有名的“北极村”,每年在9 月初就进入冬季,一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俄罗斯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被誉为北极圈内 的一颗明珠;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位于40°N 以北,纬度要低,但 冬季时该港却全部封冻了?

    3.青藏高原所处纬度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相当,但青藏高原是我国夏 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这是什么原因?

    4.大西洋中爱尔兰岛上的瓦伦西亚与欧洲中部的波兰首都华沙差不多处 于同一纬度,但瓦伦西亚的一月平均气温为7.2℃,年降水量为1436 毫米; 华沙的一月平均气温为-3.3℃,年降水量为564 毫米。为何会出现这些差异 呢?

    第三节,河流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手段

    录像机、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板书】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

    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一)《长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说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说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教具]

    电脑多媒体+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设想]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展示媒体投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深化提高;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练习,强化落实。[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课堂小练习] [板书纲要]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 水能 供水 水运

    2、长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二)黄河 引言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请一学生朗诵《黄河颂》

    “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全文见参考资料]

    2.黄河——举世闻名的“害河”

    宣读史料记载:解放前的2000年间,黄河溃堤决口1591次,较大改道26次。提前看黄河泛滥图,北面殃及海河,经海河大沽口入海,南面曾夺谁入江,这条变化无常的大河,滚滚浊流不知冲毁了多少良田沃土,吞噬了多少生命财产。3.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

    一、中国第二长河

    1.读“黄河水系图”找出:(1)发源地;(2)流经省、自治区;(3)源头卡日曲和支流渭河、汾河;(4)划分上、中、下游的河口、旧孟津及所在的省区;(5)注入海洋。

    2.编顺口溜,背记流经省区

    建议:“巴(颜喀拉)山泉水卡日曲,五千五百(千米)流程长,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流入渤海。”

    3.通过对比,完成“想一想”一题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2长河,而不说黄河是中国第2大河?[按径流量黄河排第8位,流域面积排第3位。]

    二、母亲河的奉献

    1.指中国地形图

    提问:你记得宁夏、内蒙古(指位置)这两个地方位于什么干湿地区吗?[干旱区]你还记得这一大片华北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吗?[黄河等河流泥沙冲积形成的]

    2.讲述引黄灌溉的历史

    从秦代(公元前215年)起,我国劳动人民开凿引水渠(秦渠)之后,汉朝、唐朝相继引黄灌溉农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 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2.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2)使学生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3.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板书】 第六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自然资源分为几大类,是哪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多种)我们也知道学习地理应遵循 总——分——总 的学习顺序,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板书】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讲授新课

    【出示图表】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表,你能否根据该图表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吗?(1)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多,爱惜保护不够,造成耕地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2)用水量大量增加,水资源遭到污染,浪费水现象严重。

    (3)对森林滥砍滥伐,使地球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失去调节作用,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4)对矿产资源乱采乱弃,既浪费矿产资源,又破坏环境。

    (5)生活中的有害废物(如:废旧电池、塑料袋等)乱丢乱放,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本来就很少,再加之对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合理开采和利用,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资源短缺,而且还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板书】 2.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针对你身边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环境的现象?我们自身的环境意识如何呢? 【出示小黑板】下面请大家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自测一下。遇到以下情况,你将如何做 【教师归纳总结】

    根据刚才的自测情况,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如下:(练习题)

    17(1)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3.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过程: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提问】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读某县土地利用图,根据图例说出这个县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读图】“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图” 【提问】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为什么面积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河流经过的地区? 3.目前哪几个自然带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总结】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和大河流经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地区

    温带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长。大河流经地区,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大河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同样土质肥沃,上层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土地抚育着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首先人类生存离不开粮食,粮食生产又离不开耕地,而目前耕地却在不断地减少。看71页两幅漫画,说明耕减少的原因?

    原因:a.人口增长、计算从1960年到1987年人口从30亿增加到50亿,假如锐地不减少,保持15.8×106km2,则人均耕地减少了多少?实际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减少

    b.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近年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及其利用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本节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教具

    我国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投影片)课时 1课时。讲授提纲

    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 1.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成因 2.季节分配状况及其成因

    3.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影响

    三、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1.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 2.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修水库 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水污染

    四、水能的分布与开发 1.我国水能的分布

    2.葛洲坝和龙羊峡水电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可更新资源。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三、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8页„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思考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l.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是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9页“对不稳定径流改造”示意图,思考如何解决我国径流季节变化这一问题。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兴修水库,建设水利工程。[板书] [计算练习]计算课本第69页“做一做”这三道题,然后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淡水污染。[板书] [学生讨论]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节约用水,防止水源污染?

    四、水能的分布与开发[板书] 1.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亿干瓦,居世界第一位。[板书] [提问]根据己学过的知识分析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为什么?(西南、中南地区,这些地区河流水量大,落差也大)

    2.我国水能的分布[板书] [教师归纳]我国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藏地区,长江水系水能最丰富,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另外黄河和珠江水系水能也较多。这些水系河流的上游河段,流经我国地势变化剧烈的地区,而且水量又比较丰富,因此这些河段水能很丰富。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说出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上各有哪些水电站?(长江上有:丹江口、葛洲坝、龚嘴等;黄河上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珠江上有:岩滩、龙滩等水电站。)

    3.葛洲坝和龙羊峡水电站[板书] [教师讲解]我国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在全国兴建了很多座水电站,其中长江上的葛洲坝和黄河上的龙羊峡发电量最大。但到1987年底为止,全国已开发的水能资源还不到可开发总量的10%,尚未开发利用的占绝大部分,因此我国水电的开发潜力还很大。

    复习巩固

    1.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第四节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分布。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分布状况。

    4.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认识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2.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媒体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图,渔场的形成示意图,我国沿海主要渔场与近海石油资源分布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大海是生命之源,它不仅美丽,而且富饶。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板书】

    第四节 海洋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讲述】

    我国国土辽阔,海陆兼备,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有6500多个岛屿,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外,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可归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这一片宝贵的海洋国土。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将成为我国开发利用的新领域。那么海洋有哪些资源呢?

    【指导】

    阅读课文第一段,你能理解文中这几句话的含义吗?

    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这几句话分别指的是:海洋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盐资源、海洋能源。

    【小结】

    我国有辽阔的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

    【指导提问】

    请同学们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1)我国从北问南濒临哪几个近海?

    (2)你认为我国海岸线的长度是长还是短?大陆架的分布是否宽广? 【提问】

    我国的海洋资源是否丰富? 学生读书,讨论。

    【指导概括】

    根据课文中介绍的我国鱼类、虾、蟹、贝、藻、海洋石油、海洋能源、滩涂等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概括出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

    【板书】

    1.丰富的海洋资源

    【讲述】

    我国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我国陆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人类面临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 21 物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态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因此,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向海洋进军,让海洋资源服务于人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板书】

    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意义

    【引导】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一些什么海产品,其产地在哪里? 【板书】

    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指导启发】

    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及相关的课文和图片,思考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

    【板书】

    1.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 学生讨论后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小结】

    从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的丰富饵料;近海从低纬北上暖流和从中高纬南下的寒流交汇所带来的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这三方面说明我国具有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并同时说明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处,每年有小黄鱼、墨鱼、带鱼等几次大鱼汛。渤海渔场是对虾的产区。我国近海的经济鱼类有近200种,其中带鱼,大、小黄鱼,墨鱼,对虾等水产品产量极为丰富。

    【板书】

    2.我国最大的渔场

    【讲述】

    除捕捞外,我国在近岸线海滩涂发展了大规模的养殖业,如对虾、海带、紫菜等。

    【看景观图】

    海带养殖、对虾养殖。【板书】

    3.海水养殖业 【讲述】

    针对上述问题,请讨论海洋污染有什么危害?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你自己能为海洋资源保护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①加强立法管理;②建设一支开发、利用海洋的科技队伍:③增强全民海洋意识。

    【板书】

    2.防止海洋污染

    【小结】

    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各种先进的科技为手段,在海洋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将是21世纪的工作之一。你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一定要有海洋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好海洋资源,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好。

    第四章 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5、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6、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7、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教学

    重难点 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时间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

    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

    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

    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 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农区小而分散,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东部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阅读] 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x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活动] 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请你在教材图“山地垂直气候景观”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

    [结论] 山区的农业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的。

    [小结]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2.说出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的基本标准。

    【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废物,对环境没有损害。

    (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4.说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两个对策: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第二节《工业》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状况。3.了解高新技术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第三节 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二、板书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铁路线、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明确:

    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再由教师展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未来。让学生举例你所知道的和了解的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畅所欲言。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4.25“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讨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城市。

    2.沿海、沿边、内地依靠各自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教师: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基地正在以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使老工业基地出现心的活力。举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事例,并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用事实说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方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我国工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课后活动: 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贡献。

    第三节交通运输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南北、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命名方法。认识部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并能利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它们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学习,能够结合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交通发展对于经济建设、人们生活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熟悉铁路干线、铁路枢纽。教学准备:

    (1)准备全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作物分布、人口流动图等。(2)准备全国铁路干线的地图与图像资料、做成教学积件。(3)准备中国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

    (4)准备几张火车票与列车时刻表及网上的列车时刻查询地址。(5)调查学生在铁路交通运输方面感兴趣的话题。教学设计图示: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与意图

    学生活动 活动一:合作自学“中国铁路干线”

    1、阅读地图册“中国主要铁路”图,找出我国“五纵三横”南北、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板书:五纵三横铁路网)

    2、仔细阅读这些铁路干线,看他们的名称有什么规律可循?

    3、提供铁路干线分布的教学积件,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先作示范。

    4、转承: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为旅客、货物办理中转、发送、到达等业务。(板书:交通运输枢纽)

    1、读地图按要求找出主要 铁路干线,并填写到空白图上。

    2、小组合作讨论,进一步熟悉铁路名称,寻找命名规律。

    3、展示自学的成果,相互点评。

    4、转向铁路枢纽的学习

    活动二:认识铁路枢纽

    1、读“全国主要铁路图铁路”,说出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枢纽城市各位于哪些铁路的交会处?

    2、分析武汉和青岛的地理位置,说明这两个交通枢纽各有什么特点。

    3、北京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展示“北京交通枢纽组成”材料,分析它的构成。

    小结:交通枢纽的类型:有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之分。

    4、(转承)有了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和灵活转换的交通枢纽,给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方便。

    1、读图回答。

    2、对比分析,并回答

    3、分析北京交通枢纽,总结交通枢纽的种类型。应用与拓展

    开展旅游方案设计,要求:

    写出目的地、经过的铁路干线及中转的城市,特别是铁路枢纽。选择部分作品交流。老师点评。

    在实际生活中还需要考虑到列车运行的车次与时刻表,展示列车时刻表,向学生讲解它的用法。

    参照列车时刻表修正旅游设计方案。(如果时间允许)

    参考“全国主要铁路图铁路”,小组合作设计,并交流。

    布置自主探究作业

    1、主动为父母亲的出差作一次参谋,参照列车时刻表等,设计一份周到的出行方案。

    2、或者为家庭制订一份假期旅行计划。

    课后完成,自愿交流。

    第四节民俗与旅游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等知识。我国民族众多,由此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90.6%,但我们不能有“大汉族”思想,要知道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民族团结平等是国泰民安的保证。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各族人民要和睦相处,为建设我们的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

    2、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我们各民族要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共同奋斗。学情分析 1.地理课在学生眼里是副课,不被重视,底子差。

    2、认知分析:本节课知识简单,层次清晰,便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

    3、障碍点:民族风情,是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多媒体,帮助理解。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

    2、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3、知道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

    1、运用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比较、归纳、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难点 民族风情的各自特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6】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 (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6、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大陆?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方位如何?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海陆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D.我国领土跨纬度近50度,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经济条件

    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界线为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 半球。

    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3、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记住并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要求学生理解我国产生的晨昏差异和季节差异的原因。

    1.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 )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 )位。

    2.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__________千米,相邻的国家有_______个。

    3.自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有 海、 海、 海、

    海。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_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个。

    2.当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2、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__________。

    3、阅读图1.4、1.5,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试分析原因。

    4、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洋、两个海峡、两个内海及三大半岛和主要岛屿、群岛。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A.马来西亚和越南 B..朝鲜和韩国 C.柬埔寨和文莱 D.日本和菲律宾

    4.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说明我国( )

    我国陆地面积达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 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千米。

    1、知道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维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导入:这么大的面积,中国又是如何划分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呢?

    1.我国采用的是哪三级行政区划?

    省级包括 、 、 。

    县级包括 、 、 、 。

    乡级包括 、 、 。

    2.写出你的户口所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共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读图1.7中国政区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可以归纳为: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请在图中找出“两湖”、“两广”、“两河”、“两山”、“五江(疆)”、“二宁”分别指哪些省级行政区?

    2.在图1.7中国政区图中指出:

    (1)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2) 临海的省级行政区;(3)江苏周围省级行政区

    6.填图游戏:每组准备5分钟后上填中国政区图,并计时,根据时间长短评出一、二、三等奖

    7.竞猜答题:每组准备5分钟并根据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出六道题提问其他组同学,答对加一分,答错扣一分。

    二、读下图完成作业:

    1.四个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省名)

    3.②南临___________海,流经③境内的河流为_________。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增线长曲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通过上一节对我国辽阔的疆域的学习,使我们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众多的人口。

    1、第 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 亿,占世界人口 ,是世界上人口最 的国家。

    2、为了使 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利用下图表提供我国人口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原因是什么?

    3、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5、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全国各地送来了17副春联,其中一幅春联:“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这幅春联对应的两个省区是( )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大家回忆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呢?这众多的人口在我国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是指 。

    2、据20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我国总人口数为 ,总面积为 ,其平均人口密度为 ,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 。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分布 ,如果以从 到 一线为界,则 部人口稠密, 部人口稀疏。

    1、比较并计算下列各国家的人口密度。

                   

    •摩纳哥15790人/平方公里,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仅1.98平方公里)

    •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毛里求斯,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口密度为550人/平方公里。是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美洲最大的是百慕大。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口在1亿人以上的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2、我国上海人口密度约为3630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另外,我国人口密度在60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的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外,还有北京、天津、 , , , , , 等省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人口密度大约为2.1人/平方公里,另外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省级行政区还有 省。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 , , , , 等省级行政区。

    3、试分析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东部地势平坦,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粮食多,加上交通便利,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发达,城镇多,所以聚居大量的人口。

    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差,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耕地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因而人口稀少。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知道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1.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是哪三级?

    2. 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构成情况。

    3. 写湖南省邻省(市)的简称。

    4. 写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

    1. 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

    2.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人口有( )。

    3. 各民族不论大小,( )。

    4.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 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 )和保持自己( )的自由,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7.读图1.16“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8.读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P19表思考、回答: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 )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 、( ) 、( ) 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 )省。

    ③( )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2.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3.让学生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

    活动1:阅读 “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 “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活动3:展示图A和图B,两图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我国东西向(北纬32º)地形剖面”动画来验证大家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教师:(简单地向学生补充介绍)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称为大陆架。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另外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活动5:小组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带来哪些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高 少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低 多

    对河流的影响:

    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流在各阶梯的过度地带形成巨大落差。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用来发电,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导入新课:复习填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的地形类型。

    从上表看出,我国的地形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学生答)五种基本形态——比较齐全。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世界,下面咱们就共同去领略多姿多彩的地形吧!

    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

    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

    四川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表。

    活动4: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交织成网,高原、盆地、平原就镶嵌在网格中。阅读教材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在表格中。

    教师:(补充介绍)以上的山脉构成了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界线,有时山脉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与江西的界山。

    活动5:阅读教材关于“地形与民俗”的文字资料,讨论: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窑洞图片,讨论地形与建筑的关系。

    地形对民俗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了很大作用。

    教师归纳: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影响,人类巧妙利用和改造着自然。这些例子也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阅读“中国地形图”,请大家猜一猜每一种地形在我国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多少吗?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大呢?

    下面我们阅读教材的“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

    (学生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盆地19%、平原12%、高原26%、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活动1:根据地形面积比例数据,计算对应圆心角,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教师:请大家根据饼状图,把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累加起来,算一算占陆地面积的比重。

    教师:观察教材图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地表起伏比较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统称为山区,山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比较广(引导学生答)的国家。

    讨论要点:

    ①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②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教师归纳: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活动3:阅读教材图“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观看关于地质灾害的图片,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教师: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讨论要点:

    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发展林业区。原因是:随着人口增加,居民区扩大,划为耕种区可以增加粮食生产;但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且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区域环境,发展林业为宜。)

    教师:可见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等温线,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来假设: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东海准备带上夏雨、夏雪“下南海”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听说两个地方的气温相差很大,于是想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出谋划策: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

    师:看来,北方的冰雪让人期待,南方的沙滩也很火热。为什么冬季的南北方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p31)。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同时思考问题。

    1、看图例和气温数值,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2、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

    3、1月0℃等温线以北、以南的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小结:1月0℃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此线南北的植被、农业生产状况及河流水文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例如,1月0℃等温线以北的河流会有什么现象?结冰)

    4、在图中找出我国气温最低、最高的等温线在哪里?计算两地温差多少?(漠河:-32℃、海口:16℃,温差近50℃)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那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怎样?气温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

    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

    组织学生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2、漠河、海口的平均气温值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 (漠河:16℃, 海口:28℃, 温差12℃)

    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是哪里?

    4、图中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为什么?

    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为什么纬度位置不变,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却不大呢?

    (师演示讲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越往北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光热越少;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却越多,减小了南北的温差。)

    5、阅读材料: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9.6℃,戈壁地表温度高达82℃以上,可以晒热鸡蛋。西游记中有一处位于吐鲁番。[课件:吐鲁番]火焰山真的是熊熊烈火吗?火焰山山体为红色砂岩,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极强。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弯弯曲曲的沟壑,宛若烈焰腾升,故名火焰山。

    (转)近几年来,由于气温的一些变化,“三大火炉”城市也有了小插曲。我们来了解一下。

    大家还记得初南方雪灾吧?我们通过资料和图片简单回顾一下。 [南方雪灾图片;]

    (师小结)在面对灾难时,我们始终众志成城。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学习的南北气温的差异只是一般规律。影响气温分布与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那么,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气温分布特征给我们的生活、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呢?

    南北衣食住行的不同:生活中,体育运动(滑冰、游泳);饮食(冷饮、火锅);服装(夏装、冬装); 住房(北方土炕、暖气、地炉、双层窗——取暖保暖;南方——高大宽敞、注意通风);交通(暴雪封路、河流结冰),农业生产方面:作物种类、熟制、播种时间等也有很大差异。

    指导学生读图观察,看教材33页图2.1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图[课件:温度带]

    1、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2、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

    什么是活动积温?(作物生长温度不够不行,旺盛生长需要≥10℃,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过渡)根据我国各个地方活动积温的大小,气温的高低状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大体与“1月气温分布图”中的哪条等温线一致?(o℃等温线)

    使学生明确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o℃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5、那么,我国各温度带主要包括哪些地方呢? (地形区、省级行政区)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明。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

    6.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图片,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民居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春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六、练习巩固,及时交流,,

    1、课堂小结。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提问]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冰城”是哈尔滨,那有谁知道我国的“水城”是哪一座城市呢?······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板书]

    [提问]我们平时经常会说下雨了,那是不是下雨就是降水呢?(区分降水与下雨的差别,明确降水的概念)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 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2.16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板书]

    [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教材第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二)干湿地区 [板书]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板书]

    [教师讲述]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2.干湿地区的名称[板书]

    [读图练习] 在“干湿地区分布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干湿地区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 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布状况对各地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也产生显著的影响。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板书]

    [教师讲解] 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

    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表:

    降水量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模板6篇


    透过本文了解“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您将会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教师来说,教案课件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必须认真撰写。教案的编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诚挚地希望您能够收藏本网页的网址,以免遗忘其有益的内容。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篇1)

    1、了解山东农业在全国的地位,知道主要的农产品其分布。

    2、分析山东农产品丰富的原因。

    3、知道山东主要的工业部门和分布地区,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差异。

    4、了解山东主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

    2、教学难点:山东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和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发言,介绍自己家乡主要的农产品和工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家乡的主要产业和文化资源。

    学生活动: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蔬菜、水果、畜牧和水产,通过阅读农产品分布图,找出山东主要的农产品和分布地区,讨论其分布和地理条件的`关系。

    总结讲述:山东的农产值多年居全国首位,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和禽蛋等居全国首位,其中,粮食集中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区,经济作物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著名的蔬菜产地有寿光、苍山和章丘等。

    引申:山东农业发达,农产品产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回忆前面内容,讨论山东的气候,地形和海陆位置对于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展示海尔、浪潮等几个全国著名品牌。指导学生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找出山东主要的工业部门。

    (2)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不均衡性。

    (3)知道山东著名品牌所在地。

    (4)结合102页活动,完成相关题目。

    重点讲解:山东是全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多种工业部门居全国第一位,如黄金、水泥、家电等。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胶济、京沪线沿线地区。鲁西北和西南地区工业较少。

    展示山东著名旅游资源和孔子的图片。

    讲解: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之乡,有齐文化和鲁文化之分,是圣人的诞生地。其中齐文化以淄博为主,鲁文化以曲阜为主。其文化特色迥然不同。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102页,了解齐鲁文化的特点和区别。

    (2)观察山东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找出山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主打的旅游品牌,其中山是泰山,水是泉水,圣人是曲阜孔子的故乡。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主要的工农业和发展和分布,了解了山东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一定要为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篇2)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两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与乌苏里-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x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北-头顶黑龙-

    南-脚踩曾母暗沙

    东-嘴喝两-汇合水

    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提问)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和最西时间相差5个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和西部的帕尔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三、海洋和岛屿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海洋和岛屿

    〔活动〕读课本图1-4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与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挂图〕中国政区挂图(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其中:东 亚――蒙古、朝鲜

    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

    南 亚――印度、巴基斯坦、布丹、锡金、尼泊尔

    西 亚――阿富汗

    中 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北 亚――俄罗斯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教学后记】该节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要求多组织学生多参与活动。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篇3)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

    2、风吹来的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见图)

    3、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

    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CBD)、中关村、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篇4)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活动2:(课前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

    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

    参考答案:

    1、(1)秦岭   淮河    (2)夏季风   400    (3)一    二

    2、(1)×  (2)×  (3)×  (4)√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篇5)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导入新课]

    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

    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

    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完成第12页活动第二题。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遥远与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的差异引起的。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

    (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

    在西北地区填充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

    参考答案:

    通过各种媒体,调查、了解西北地区与北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方面较为具体的差异。

    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篇6)

    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学生活动:

    (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1、发展方向。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异,知道了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习,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1、发展方向。

    五年级英语课件6篇


    教师范文大全编辑考虑了很久,带来了题为“五年级英语课件”的精心制作。在老师授课时,教案课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也需要老师认识到教案课件不可以漫不经心地编写。为了编写出合理有序的教案,知识点的组织和安排至关重要。请持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哦!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1】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A 部分中的 Let’s learn,Let’s d中的内容。并围绕本课新授单词,穿插一些 TPR Activities,即本课的第二部分 Let’s d,要求学生听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同时鼓励学生滚动已学指令。另外本课的词汇贴近学生的生活,色彩鲜明的图片与词汇配对,使学生更易理解,TPR 活动更是深受儿童喜爱,所用的节奏和动作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

    2. 学习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学了部分表示房间的单词,学生对于房间布置这方面内容较感兴趣,学生对于表示家居布置的单词理解率可达 85%,表达率可达 75%,因此在前节课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这些新单词,最后利用 chant,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操练单词,学生更易理解,学得更快。本节课组织了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巩固读、听的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视听词汇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四年级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新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课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书的教学内容,我将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为“任务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整体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时本着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思维学习的教学理念,将语言学习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活动和教学任务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不断感知、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成长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在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力求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以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知识的学习、操练与交际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a.能听懂、会说:This is h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b.能听、说、认读stud, bathr, bedr, living r, 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c.能听懂Let’s d部分中的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d.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新单词,进行语言训练,激发他们对家的热爱,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a. 重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听、说、认读单词:stud, bathr, living r, bedr, itchen。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b. 难点:

    单词stud, bathr, bedr的发音。

    二、说教法

    本课在教学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唱英语歌,引起学生兴趣(引趣)

    2. 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激趣)

    3.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兴趣(促趣)

    4. 改变评价,保护学生兴趣(护趣)

    5. 开放性作业,延续学生兴趣(续趣)

    本课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由词到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整个教学体现全员参与,体现合作探究,体现生活实践,在活动中开始,在情景中操练,在运用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整堂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不久,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不善于把握语言规律,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记忆以机械记忆占大多数,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寓教于乐。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综合发展多方面能力的各种活动,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 新课导入──游戏开篇,引入情境。

    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状态,通过一个寻找同学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课堂,既活跃气氛,又消除紧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复习巩固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句型 This is he.

    2. 新课的讲解──启发诱导,教学新知。

    由旧知导入新知,问题设计环环相扣。

    本课教学中,我依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从听、说、演、唱,最后到能正确运用所学语言;同时注重新旧知识的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完新词之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再以不同的“猜”的游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以此保持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游戏是学生酷爱的活动,所以本环节设计了两个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活动形式多样,在活动中习得语言。操练形式多样,但具有连贯性,层次性。内容丰富而不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参与面很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新知识,更是拓展了思维,赋予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比较注重师生互动,并力求师生关系融洽,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我经常以亲切的目光,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鼓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巩固阶段。(创设情景,巩固新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先利用chant,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操练单词。再以不同的“猜”的游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以此保持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游戏是学生酷爱的活动,所以本环节设计了四个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

    4. 反馈练习,发展新知。

    在本课时教学中,我还注重在教学中创设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最后一个环节就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房间,学生热情高,交流情境真实,学生把自然习得的知识输出,丛中也可以检验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5. 归纳总结

    综观整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以“活动教学”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以形象的图片,生动有趣的为辅助,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真实、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但还存在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比如在一幅图出来之后,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说出,而不是单一的由教师说出,由学生练说。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 Let's chant, Let's talk 及Pair work中的内容,其中Let's learn部分是在A部分Let'slearn 中询问今天星期几的基础上,再学习在那天都做了什么,并围绕本课新授单词,学习一首欢快的歌谣,即本课的第二部分Let's chant,如watch TV,read books,play computer games等等,然后学习新的句型,

    本课的词汇贴近学生的生活,色彩鲜明的图片与词汇配对,使学生更易理解,歌谣的学习更是深受儿童喜爱,激活记忆,记的更牢

    2.学生分析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英语,因此在课堂上更希望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但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个机械的训练,因此我主要采用游戏,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在说、玩、读、说、猜、做中愉快的学习,倡导人人参与,大胆实践,通过同桌及小组活动、讨论、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际,既培养了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又真正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以前学过的新的星期单词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do homework,watch TV,read books,play computer games

    熟练运用句子what day is it today?it's…,what do you do on…?

    (2)情感目标

    采用歌谣教学和活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目标

    能熟练运用星期进行简单的对话,加强彼此的沟通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熟练的认读一周七天的读法,并能用英语描述每天的课程

    (2)难点

    一周七天的发音

    5.课前准备

    二、说教学过程

    1.复习

    学生刚上课时心思不能完全回归到课堂,通过复习检验上节课所学,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缓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新课导入

    通过复习学生的注意力基本回归课堂,再同学英语歌曲的学习,在活跃气氛,吸引注意力的同时,导入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unday?

    3.新课的呈现

    通过情景演练教授新单词,然后通过师生问答,适当扩展句型,这样学得活,用的活,学了就会说,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有趣,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中以看、听、说为主,要求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及听说能力

    3.巩固阶段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让学生在情景演练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

    4.归纳总结

    根据课件的提示,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是否到达学习的目标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3】

    (一)教材。

    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是《译林小学英语》五下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围绕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话题,呈现了现在进行时特殊疑问句和肯定句的用法,教学的重点是关于家务劳动的动词短语和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型I'm/He/She is doing….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的目标设计如下:

    1、能听懂、会读、会说单词:parent,clean,cook,sweep,busy,wash

    2、能听懂、会读、会说日常用语: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及回答

    3、能正确的理解并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4、能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

    (三)说教学过程。

    1、问候环节播放歌曲,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在free talk中观察图片,师生对话引出本课课题Helping our parents,再提出问题what housework can you do for your parents?给学生讨论,相机教授家务的词组并通过教师肢体活动引入新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 doing…的学习。

    2、课文学习:通过看图提问引起学生兴趣,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初步运用新句型,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语篇的第一部分Mike一家在上午进行的家务活动。在学习完上午的家务活动后,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Mike一家下午的家务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学习完语篇后安排了一个group work让学生选择上午或者下午的场景,在小组中灵活运用本单元的新句型,最后再通过阅读任务来强化句型结构。

    3、本课的语篇呈现的是Mike一家周六上午和下午的家务活动,因此,在学习完课文后给学生留足空白,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Mike一家在晚上的时候在做些什么,体现了整个环节的完整性。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的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及回答谈论自己和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本课还要求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并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复述课文内容并能初步感知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的用法。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比较顺利的谈论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词组和句型学生操练的不扎实,所以后面不管是小组编对话的环节还是读的环节,学生都不太会说或者就是动词忘了加ing;还有就是在小组编对话和小组读课文的环节浪费了一些时间,后面情感提升的第一个问题也没有时间引导学生看着板书再来回顾下课文内容。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4】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Is your birthday in February, too? No, my birthday is in…并能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运用。

    b.能力目标:能够调查同学,家长的生日。了解西方主要节日所在的月份.

    c.情感策略,文化目标:1.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用于进行交际实践。2.学知识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When is your birthday? Is your birthday in February, too? How many birthdays are there in January?以及When is Children’s Day?

    教学过程

    环节一、Warm—up and Review(热身和复习)

    活动一:Let’s chant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的同时本首歌曲的内容又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联系,是学生得思绪很快从课外回到课堂中来)

    活动二:由unit2的内容进行Free talk。用幻灯片复习月份单词,并按季节划分

    (设计意图:用自由会话的形式自然引出本课单词,把两个单元的知识合理的串联起来。培养了学生得口语会话能力。)

    环节二、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活动一:

    a.句型教学When is your birthday?

    Teacher: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

    T:I like winter best. Because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板书)接着问某个学生: When is your birthday? (板书)带读两遍,指导学生完成问答。

    T: Is your birthday in ...,too?(板书)

    S: Yes./ No, my birthday is in ...

    呈现句型,在引导学生说出My birthday is in ….之后,问几个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引导学生作答,初步感知新句型。

    b.连锁问答: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两人小组操练句型。

    活动二:Let’s talk

    a.教师在播放幻灯片,显示三个孩子的头像,分别是:Mike, Amy和Zhang Peng。告诉学生要听一段对话,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朗读对话。

    b.教师播放对话录音两遍,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生日,如:并提问:when is Amy’s birthday?...

    c.学生三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自编对话,最后请若干小组作表演。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借助多媒体音,形,图文并茂的优势,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环节三、课堂任务

    1:幻灯片出示几张小明星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应该怎么问他们的生日?此环节十对上一环节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教师将调查表分发各小组,自行确定小记者和采访对象。学生可在教室自由走动,既是小记者又是被采访对象,将采访到的同学的生日所在月份记入调查表。教师巡视,看“小记者”能否运用不同句式进行“采访”。然后从调查结果中总结有多少同学出生在一月,二月……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一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小记者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通过采访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进一步拓展所学知识。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给小组小记者回报的调查结果做汇总统计,看哪个小组采访的人多。

    (设计意图:注重活动的结果可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能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环节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活动一: Let’s find out。教师利用幻灯片呈现不同的节日。When is China’s birthday? It’s in October. We call it National Day.再分别教学Army Day, Children’s Day, New Year’s Day, Tree-planting Day, etc.请若干名学生就其它节日进行提问,直至把所有节日问完。

    活动二:Let’s find out

    a.教师提问学生:“When is Children’s Day?”,请学生答出:“It’s in June.”。

    b.给学生几分钟把节日和相应的月份连线。

    (设计意图:给学生普及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三;采访听课教师。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得胆量,学生感觉很刺激,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环节五:课堂听力检测

    活动:Let’s try

    教师播放录音一遍,请学生在Amy, Her mother, Her father下面的括号内填出相应的月份。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从听觉上感知主要句型,并完成练习。训练了学生得听力能力,之所以把此环节放在这,是为了引出父母生日更顺理成章。衔接更紧密)

    环节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一段“回家只有七天”的视频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启发引导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

    (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忘叫学生学会孝敬父母,有感恩之心。要知道父母的生日。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不要攀比等)

    环节七:课堂评估

    教师对本节课各组学生的表现做一个评价。选出优胜组。给予鼓励。

    环节八:作业安排(homework):

    1.回到家里用英语询问家庭成员、朋友的生日,并在下节课上课前用英语叙述。

    Name

    Birthday

    (表格)

    2.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下节课和同学分享。

    板书

    Unit 3 My birth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课堂评价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Group1.

    Is your birthday in …? Group2

    Yes, it is. ( No , it isn’t.) Group3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主要学习了一些新的食物单词,要求掌握句型Taste this. It‘s sour/sweet.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前一课已学习了What’s this?这一句型,在这一课中又得到了巩固,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依据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 能较好地掌握本课句型Taste this . It‘s sour /sweet.

    (3) 掌握有关食物的词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大胆开口,积极参与语言的实际交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4、教材的处理。

    (1) 会话教学内容以创设情境、表演为主,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2) 词汇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听能说。

    二、说教法。

    小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本课教学中以情景教学为主。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4个步骤来完成。

    1、组织教学,引人入胜。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通过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和他们一起唱英语歌曲来组织教学,结合前面所学课文内容进行师生对话,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心理,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学习词汇,强化句型。

    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借助实物、单词卡片,让他们对词汇有初步认识,把词汇套入语言项目What’s this? It‘s…进行替换练习。并请两位同学进行点单词的比赛,老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视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到都有进步,都有收获。

    3、游戏活动,寓教娱乐。

    游戏、竞赛是活跃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游戏和竞赛中让他们获得胜利的喜悦,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提高他们掌握词汇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本课中,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即巩固了What’s this? It‘s …这一句型,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布置。

    听录音,涂颜色。

    四、几点说明。

    1、板书设计:

    Unit 2 Tasting

    orange

    Sour lemon

    Sweet chocolate

    apple

    2、时间安排:组织教学约5分钟,词汇教学约10分钟,绘画教学约20分钟,作业约5分钟。

    3、教具的使用及整个设计要体现的特色:

    本节课使用的教具有:录音机、盒子、卡片、水果、巧克力、醋、糖水等。

    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感性教具,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利用几个层次的口语训练,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把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本课的重、难点在轻松的情景对话及游戏、竞赛中得到深化、化解。

    五年级英语课件【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有二个班,每班学生数均在50以内。学生已学过两年的英语,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加之教材难度偏大,教学目标的达成难度比较大。因此,本学期应加大后进生转化的力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方面,智力好非智力好的学生占少数,智力好非智力不好和智力不好非智力好的学生占多数,二者均不好的占极少数。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教法得当,学业成绩可以稳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学生用书Let’slearn部分的词汇仍然是围绕话题归类出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开展话题的讨论。本册Let’slearn中的大部分词汇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即加粗的单词)。用来巩固复习词汇的活动主要是结对和小组活动,以及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活动。

    Let’stalk部分依旧是一个浓缩了的情景会话,目标句型突出。为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一部分提供了可供替换的内容。

    分组让第一排的学生按照这样的句型格式,以小组为单位传话。(设计理念: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巩固学习的句型。)

    1、小结这课重点句型。

    2、练一练根据要求写出问句或答句。

    四、课后反思

    整堂课我坚持让学生体验各种语言活动,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语言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一下几点体会:

    1、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节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课件中的歌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操练与应用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学生都非常喜爱这些活动,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学英语的快乐。

    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配任务因人而异。操练形式灵活多样,从整体到个体,层层铺开。从教师输入到学生输出中间一个有效的环节,那就是操练。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课堂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在动手动口中体会和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节课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好,学生也比较活跃,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全面,但是没有给学生扩展的空间和时间,没有让他们把这课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练习!

    最新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集锦6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集锦6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 篇1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用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试验;以及克隆的应用、发展。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学习文中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高阅读现代科学文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了解掌握科学知识;学习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对克隆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没有条件的地方可准备《西游记》的VCD、录像机、录音机、音乐磁带,关于"克隆"的图片资料。

    五、设计思路:

    教学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课中,采用让学生读、说、写、练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放映《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片段,然后讲述导语:

    孙悟空在紧要关头总能逢凶化吉,同学们也想不想有这种本领呢?这是什么本领呢?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我们能实现这个梦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梦想来学习一篇新课《奇妙的克隆》(在"克隆"的图片上出示课题)

    (设计这一导入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渲染营造一种氛围,激发他们的一种求知欲、好奇心,为新课的讲授作铺垫,激起学生的热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用简洁的话条理清楚地介绍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作用?(学生读课文时,以轻音乐陪衬,出示克隆绵羊、鱼、牛等动物的图片)

    (认识一个新事物应由简到繁,由易入难。同时用音乐是为了陶冶学生,语文课不仅是文字语言的载体,乐曲也是对学生进行美感的熏陶的一种方式。)

    (三)研读探究,知识抢答:

    用知识抢答的形式,确立一个主持人,一个记分员,一个记时员,学生分成5-6个组,确定小组发言人,针对问题,合作探究,解答疑问,教师提供若干问题,学生主持也可针对文章内容随机确定问题。

    教师提供的问题逐一出示为:

    1、文章说明"克隆"这一科学知识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

    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轰动"?

    4、克隆技术好处?

    5、克隆的危害?

    6、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解现代科技的知识,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教学重点进行了突破。)

    (四)拓展讨论,注重人文:

    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进行了"克隆人"的试验。你对"克隆人"的问题如何看待?

    要求:1、观点明确,理由充足。(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

    2、表述清晰、流畅,有条理性。

    (新课标确定语文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它还具有人文性,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此环节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进行了一次克隆之旅,一路上走来,我们在作者这位导游的讲解下,通过大家的探求,知道了有关克隆的许多原先不了解的科学知识,也学习到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这都是我们求知路上的宝贵财富。愿同学们去努力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来造福人类。

    (六)作业设计

    搜索整理有关"电脑"的知识,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按逻辑顺序写一篇"电脑"的科学小品,字数500字左右。

    (对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并举一反三,学以至用。)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 篇2

    【教材分析】

    《唐诗五首》选入五首唐朝律诗,有五言,有七言。《野望》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黄鹤楼》写登临之景,抒发诗人吊古伤今、思念家乡之情;《使至塞上》描绘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渡荆门送别》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钱塘湖春行》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不陌生,小学以及七年级,学生学习背诵了不少诗歌,在诗歌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积累。但是,学生对于律诗这种集中在同一课的学习可能还不多,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律诗相关常识的引导与教学,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律诗学习的深入。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美。

    2.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3.借助资料,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4.联想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

    【教学难点】

    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律诗的基本特征,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略律诗的韵律美。

    2.疏通诗意,字斟句酌地读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简介唐诗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诗,但唯有唐代的诗歌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的唐诗,或雄壮浑厚,或清雅秀丽,意境深远,具有深厚的美学韵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走进唐诗,走进历史,走进情怀。

    (板书:唐诗五首)

    【设计意图】由对唐诗的简单介绍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了解律诗

    1.律诗的基本特征

    课件出示: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基本特征如下:

    (1)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一般说来,律诗的第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了解律诗的基本特征,把握律诗结构,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2.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课件出示:

    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设计意图】此课件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一般律诗的思路特点,加深理解。

    三、教读《野望》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贞观初年,因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故自号“东皋子”。性情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重要贡献。

    2.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1)读准字音。

    东皋(ɡāo)

    徙倚(xǐ)

    驱犊(dú)

    (2)读出节奏。

    (点生读,师指导)

    课件出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预设

    课件出示:

    (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牧人驱赶着那牛群回圈,猎人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4.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这句诗中,“

    ”一词用得好,它写出了,表现了。

    小组合作,选择诗句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句。

    预设

    (1)“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秋色”“落晖”这些词充满了浓浓秋意,淡淡伤感。诗人举目四望,山、树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返”“归”这些充满温情的词在诗人这里,却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都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4)“采薇”运用了典故,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

    5.走进情怀,理解情感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这首诗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诗人王绩,从而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然后通过字斟句酌的读诗方法,感受诗歌中投射出来的诗人孤寂的心境。最后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教读《黄鹤楼》

    1.释题导入,知人论世

    黄鹤楼是位于武汉蛇山上的一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当年仕途失意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情怀,加上被神话传说触动,胸中不禁迸发出诗情,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悠远的千古绝响。

    课件出示: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他二十岁左右中进士,因干谒著名学者李邕,不被赏识,自此“文誉”被毁,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中唐的文学家把他与盛唐大诗人王维并称:“沈(佺期)、宋(之问)既殁,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2.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1)读准字音。

    崔颢(hào)

    千载(zǎi)

    萋萋(qī)

    (2)读出节奏。

    (点生读,师指导)

    课件出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学生借助注释,默读并弄懂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地方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分明可见,碧绿茂盛的草木长满鹦鹉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4.研读共品,自由赏析

    (1)斟词酌句。

    师:请同学们分析“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空”意义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讨论,师点答)

    预设

    第一个“空”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师生对读:生读一、三句,师读二、四句;读出空茫的感觉)

    (2)赏析诗句。

    师:诗人在第五、六句写了什么景象?第七、八句又抒发了什么情感?

    预设

    第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第七、八句抒发了清冷的思乡之情。

    师小结: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愁思。

    【设计意图】

    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黄鹤楼,然后根据朗读停顿引导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在梳理诗意后通过品析名句里的重点字词,进一步了解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五、教读《使至塞上》

    1.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押“ɑn”韵,在诵吟韵脚字时,要特别注意平仄起伏,这样读诗,才会读出韵味来。

    2.借助注释,自行疏通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师点拨:这首诗重点写景,诗人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意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预设

    课件出示:

    朝廷的使臣轻车简从,将到边关慰问,行走到居延这个地方。你看,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汉塞,秋天归来的大雁飞入这北方的天空。广袤的沙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那道孤烟冲天而起,在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映衬下,落日变得更红更圆。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他们报告说都护在前线大破敌军。

    3.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这句诗中,“xx”一词用得好,它写出了,表现了。比如“大漠孤烟直”中的“直”字用得好,它写出了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在茫茫大漠的衬托下,显得很有力量,表现出一种劲拔坚毅之美。

    小组合作,选择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句。

    预设

    (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担负朝廷使命的大臣,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2)“直”写出了孤烟之劲拔、坚毅,有雄浑壮阔之美;“圆”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感和苍茫感。这两个词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还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广阔的景象中,触动人心。

    4.走进情怀,理解情感

    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

    这首边塞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再梳理诗意,并通过品析名句里的重点字词,进一步了解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品词析句,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野望》《黄鹤楼》和《使至塞上》三首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首诗——《渡荆门送别》和《钱塘湖春行》,一起来领略荆门及钱塘湖的美好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二、教读《渡荆门送别》

    1.朗读全诗

    (1)读准节奏:按照“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点生读,师指导)

    课件出示: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读出情感:注重重音和停连。

    比如“山随平野尽”中的“随”就要读成连音,因为船在航行,景在移动,是一个连续而又漫长的路途,所以读音要拖长。“仍怜故乡水”中的“怜”就要读得比较温柔,情意绵绵,结合诗人情感,让自己的心中也充溢着留恋与不舍,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感情。

    (3)学生个别展示读。

    (4)读出大意。

    散文译法:

    课件出示:

    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设计意图】注意诵读方法的点拨,帮助学生提升诵读水平。

    2.研习诗歌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感受其章法,思考以下问题。

    (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

    预设

    首联交代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2)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预设

    写了高山、平野、江流;从远景、俯视、动景角度来写的。

    (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

    预设

    雄浑壮阔、意境高远。

    (4)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预设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月、云霞;从近景、仰视的角度写的。

    (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

    预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水送人,人思乡之情。

    师补充:尾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蜀地,对蜀地的山水怀有深厚的感情,此次离别,难舍难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的山水依依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这和常人抒发情感的角度不一样。

    师小结: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逐联分析中感受律诗的章法结构之美。

    三、教读《钱塘湖春行》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2.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点生读,师指导)

    课件出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生自主交流,师补充)

    预设

    登上孤山寺北面贾公亭西面的山(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平齐,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筑巢。色彩斑斓的春花渐渐要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好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

    4.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生交流讨论以下问题,师小结)

    设问1:本诗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诗人的行踪是怎样的?

    预设

    围绕“春”“行”来写的。诗人行踪: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设问2: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

    预设

    不能。因为早莺尚少,只有“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几处”和“谁家”突出了初春事物都还很稀少。如果换成“处处”和“家家”,就体现不出早春的特点了。

    设问3:颔联中的“争”和“啄”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预设

    这两个动词惟妙惟肖地描摹了莺燕的动态,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图,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设问4: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早春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总结:这首诗把西湖的初春描绘得生机盎然、生动传神。诗人陶醉于西湖初春的美景中,最爱的却不是那莺歌燕舞、绿树红花,而是绿杨荫里的白沙堤。诗人置身其间,饱览山光湖色之美,心旷神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读来让人倍感喜悦与闲适。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并根据注释梳理诗意,从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点,引领学生体会唐诗的美感。更为重要的是,传授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教会学生朗读的习惯。比如“诵读法”“知人论世”“字斟句酌”“起承转合”等方法的呈现,让学生在读懂一首诗的基础上学会自读更多诗歌。

    资料链接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寓意

    1.自然景物类。

    如:“月亮”代表思乡、思亲之情;“长亭”“西楼”代表送别之所、离别之情;“夕阳”代表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空山”代表淡泊、宁静;“孤舟”代表漂泊、无依;“浮云”代表游子、漂泊……

    2.植物类。

    如:“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芳草”可以象征新生命,可以象征高洁的品格,可以象征爱情或美丽的女子,可以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或对情人的思念;“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梅花”,梁、陈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的象征;“松柏”常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木叶”,有萧瑟、飘零之感;“落花”,伤感;“竹”,高尚气节;“丁香”,愁思或情结;等等。

    3.动物类。

    如:“杜鹃”,哀怨、凄凉或思归;“乌鸦”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鹧鸪”,其鸣声像是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蝉”,高洁;“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4.音乐曲调类。

    如:“关山月”,征戍离别;“梅花落”,孤单、冷落、凄凉;“霓裳羽衣曲”,歌舞升平、粉饰太平;“后庭花”,绮靡之音、亡国之恨;“杨柳曲”,惜别怀人;“行路难”,世路艰难。

    疑难突破

    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探究1: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探究2: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探究3: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色彩鲜明,抓住了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 篇3

    一、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作品。了解相关的文体知识是学生把握新闻特点的前提,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文体特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新闻的特点,才能够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新闻作品,用新闻的方式去反映生活,养成关心时事、关注现实的习惯。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新闻作品,基本特点相近但样式各不相同,有消息、新闻特写、电视新闻和人物通讯。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比较阅读的作用:一是把本单元与其他单元相比,比出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二是在本单元四篇新闻作品之间比,比出四种不同的新闻样式各自的特点消息讲求时效,语言简洁;新闻特写画面感强,对新闻事实的描述更集中;电视新闻讲究声画合一,多用短句;人物通讯翔实生动,注重思想意义。设计教学时,应该先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新闻作品的特点,然后提升、总结,帮助学生把握新闻作品的一般特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

    2、把握不同新闻样式的特点。

    3、学习写作消息。

    4、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现实。

    四、课时分配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别了,“不列颠尼亚”》各2课时,《生命之舟》l课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课时,口语交际l课时,写作2课时。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 篇4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学习内容是“高新科技”;学习形式是“自由读写”。教学设计中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自由读写”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去学习一组关于“高新科技”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自学语文的能力。一是还权与生,将读写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教师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学生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二是授渔与生,将阅读的一般方法介绍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自由”而不散漫,“读写”能有实效。三是搭好舞台,创设活泼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单调的“读写”,那是索然无味的。本单元,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程,也不宜以课文的顺序为顺序,而宜以合理的逻辑为序,教学的基本思路:发动准备——自由阅读——综合实践。之所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一是科技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薄,我们往往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从小立志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2、理解高新科技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科技水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3、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整体感知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

    自读、荐读 2课时

    读书交流评比会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 4课时

    自由作文 2课时

    从小就要爱科学

    教学目标:

    1.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2. 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科技知识,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正确看待科学的发展和懂得合理利用科技资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留下了很多光辉灿烂的科技发明。文明是需要传承的,“少年强则国强”,正值青少年的你们身上就肩负着弘扬并发展文明的责任。当历史将要进入21世纪的时候,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作序,对青少年朋友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序言。

    二. 初读课文(一)自读课文,勾画圈点下列内容:

    1. 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查字典、词典,加注音和解释。

    2.苏步青教授为什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在文中寻找这样说的理由。(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阅读,直切主题,抓住文章的精髓,减少不必要的冗杂问题。并且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归纳出文章要点。)

    (二)小组交流初读成果:生字词、文章内容

    (三)班级交流明确:苏步青教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即第一段内容);现代社会,我国“科教兴国”的国家政策(即第二段内容);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即第三段内容)(四)了解序言基本特点师:科学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为了让青少年朋友们从小就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编撰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既然是一篇序言,在文中作者对这本书都有哪些介绍?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然后班级交流。明确:文中介绍了这本书的编撰目的、形式特点和主要内容等。归纳:序言的基本特点——写在著作正文之前,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拓展、探究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太空婚礼、克隆马、互联网……)

    (二)科技发展论坛:科技与人类发展

    1.播放中央电视台《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武器从步枪发展到大炮、核导弹,从战车发展到坦克、飞机。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现代的战争是科学技术的战争,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则是,威胁整个地球的“核危机”,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否会最终毁灭全部的文明?科学之路该何去何从?

    2.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 班级交流。

    四.总结

    不管怎样,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大力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而“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正如苏步青教授在序言的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以建设国家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张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但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威胁。

    五.课后作业

    把你在论坛中的看法写下来;关注最新科技动态。

    板书:

    从小就要爱科学 ————《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序

    苏步青

    “知识就是力量” “科教兴国” 科技的重要性现代科技迅猛发展

    编撰目的形式特点 序言的特征 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在太空中理家

    1、学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了解太空生活,学习宇航员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教学难点:情况叙述与事理解说紧密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情况,引起学生的想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说自己在太空中理这遥各方面情况。

    第三部分(28),写自己作为“前线的冒险者”而必须作出的某种牺牲。

    三、精读第二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五层。

    第一层(2—9),写自己在太空中跑步运动。

    第二层(10—13),写自己在太空中长高了。

    第三层(14—18),写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层(19—24),写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层(25—27),写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四、探究

    1、本文写在“和平号”空间轨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写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情况,这一切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觉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义?

    明确: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一切就都与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们眼里显得很有趣味。能够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际旅行的需要,是人类向其他行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最后说:“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试以“宇航员精神”为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明确:宇航员精神是探索精神,是冒险精神,是无畏精神,是舍己精神。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2、课堂导问: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第二课时

    一、师生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1、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

    2、合作探究

    a.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b.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

    提示: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3、拓展延伸

    分组讨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

    4、学生小结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

    5、延伸作业

    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

    动物界的克隆:

    鱼类

    两栖类

    哺乳类一“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型生物技术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小组交流体会亲切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新型生物技术和对于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家花卉公司的广告这样说道:“你想拥有一束蓝色的月季吗?你想订购一束长开不败的鲜花吗?你想要怎样的一束鲜花,只要你描绘一下心中的形象,我们便能为你创造出你想的花卉……”大家听了或许会感到奇怪:月季怎么会有蓝色的?花儿怎可能长开不败?这是不是骗人公司?不,这是实事!这是一种运用新型的生物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转基因花。这种花不但有以上特性,还有许多奇妙的性状,如果你想了解这五彩缤纷的花,就让我《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二、背景知识: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题目是借人们相互赠送花卉以表达心意和美好的祝愿来引出要说明的对象,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情意。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转基因花。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花卉的科技说明文,曾发表于XX年第21期的《大自然探索》。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动物饲养和医药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感受美丽:

    播放有关转基因花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基因花卉的美丽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花卉 梦寐以求 华裔

    2、勾画圈点出有关培育转基因花卉新品种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语句,组织交流,看看谁讲述的完整而且条理清楚

    3、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1—3)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

    (二)(4—6)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三)(7—8)总结全文。

    总——分——总

    五、再读课文,局部精读

    1、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开头部分的第2、3段,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一层进一层地叙述新生物技术的优越性和一环扣一环地叙述改良花卉的方法的。

    2、 特别色彩。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克隆与颜色相关的基因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基因,已经克隆“多个”,单是矮牵牛花中已经克隆到了两个;应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新色彩花卉,二是进行花色修饰。

    3、 特别新奇。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克隆有关基因并采取其他方式促使花卉在“香味、形状”等方面发射功能变化所取得的成绩。

    4、 特别长寿。主要介绍科学家们在延长花卉的保鲜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六、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的翅膀,热烈讨论一下“你需要什么样的转基因花卉”这个问题。

    2、改良花卉,可以从形态、色彩、香味、寿命等方面着手,为了适应人类的需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七、板书设计: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色彩

    成就 新奇 光明前景(联想)

    长寿

    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2、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

    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讨论法、查阅资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雁门太守行》的朗读录音,让大家在欣赏录音中感情朗读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由学生给大家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夏完淳,抗清英雄,这首诗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云间,松江的古称。

    〈三〉、检查预习工作

    1、 请学生齐读课文

    2、 请一个同学再范读一遍,注意指点他的句读,情感。

    〈四〉、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弄请文章的大体含义,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等会共同商榷。

    〈五〉、诗歌赏析:

    你还知道哪能些大义凛然的正气之诗?自己也试着写一首看看能写出什么韵味来。

    例: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总理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别 云 间

    夏完淳

    感情:悲——壮

    格调:低沉——高亢

    教学反思:

    专题《汉字》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魅力。

    2、在游戏和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学习汉字的热情与兴趣。

    3、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与汉字的魅力价值

    教学难点:汉字中蕴藏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书法作品

    2、猜字游戏(让两学生上台表演)

    二、汉字的起源与魅力

    1、看图猜字

    (1) 象形字:山、水、日、月、火、田、土、目

    (2) 指事字:本、末、上、下。

    (3)会意字:如休、明。

    (4)形声字:让学生举以“木”“水”为偏旁的字。

    如: 木:梅、杨、树、枯……

    水:江、河、湖、海……

    引导学生发现所列举的字中的一个共同点:如“梅”,“木”表形,“每”表声。这类有形旁声旁的字,我们称为形声字。

    总结:在象形、指事、会意、这几类造字法中,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的比重最大。由此看来,汉字是表形、表音、表义的文字。

    三、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1、汉字与英文的对比(通过对比,表现汉字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男----man 妇------woman

    汉字“男”“妇”的字形,我们可以得知古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田中干活,女人在家扫地,而英语却无法告知这些信息。

    2、体会北京申奥会徽的多重内涵(探究汉字之美 )

    四、布置课后作业:

    汉字的妙用:列举商品广告使用汉字不规范现象,改正错字。

    五、结束语。

    教学反思: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能够回答的放手给学生解答,不能解答的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

    1、 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明确:《雁门太守行》描写了边城危急的战斗形势,歌颂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悲壮!

    2、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学生学会从赏析的角度回答。

    明确: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暴雨欲来,坚固的城墙似乎要被摧垮。“黑云”,象征敌情,“甲光”,写我方军情。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夸张的手段,描绘了平藩将士们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悲壮雄浑的背景场面。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的是平藩队伍进军途中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派肃杀的秋色,悲壮的军号响彻原野,边塞上胭脂般的晚霞,逐渐凝成了紫色。夜色降临,将士们还在角声中奋勇前进,表现了出征将士们的同仇敌忾和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3、颈联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4、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平藩将士们爱国情怀的正面直接抒发。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效死疆场。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5、请以个同学尝试着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想象,运用了象征、夸张、暗示、烘托、以部分代全体等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6、让学生模仿这一课,自己品味赏析第二首诗歌《别云间》:

    本诗通过被捕离乡时情怀的抒发,表现了作者对即将永别的故乡的依恋和自己誓死不屈的决心。文章始终围绕“别”字抒情述怀,是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一、二句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三、四句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五、六句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七、八句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作者将别时的感受层层写来,丝丝入扣,真挚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注意“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一结尾,它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又”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

    2.反复朗读,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衬托之妙。

    3.深刻悟读,初知史记写法,学习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了解人物形象,体会衬托之妙。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学习,初步了解《史记》,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朗读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导读:

    看题目:题目中有人物,有地点,有事件。

    周亚夫驻军细柳营,军队驻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却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何也?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原因。

    序曲:

    他立志写下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即《史记》。

    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第一乐章:了解文章之意

    1.读读课文,试着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同时画出难读的字,难懂的词,难读的句子。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最浅易好懂,最容易理解的,这也是让我佩服他的地方。

    2.文章的那个词最能形容周亚夫的特点?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第二乐章:了解将军之“真”

    1.学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考虑有难度,教师复述,请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

    公元前158年,文帝派宗正刘礼驻守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驻守细柳。

    文帝亲自去军营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皇帝的车马长驱直入。两地的主将亲率部下骑马迎送文帝。不久到了细柳营,文帝车队先行人员被拦在营寨之外。等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入军营。文帝派人拿了符节传诏周将军,说要慰问军队。周亚夫这才命令打开寨门。文帝到了军营,周亚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我以军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扶着车前横木欠身致意,派人问候周亚夫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离开。

    出了军营,群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慨叹周亚夫是真将军,并将三位将军比较,对周亚夫称赞不已。

    复述得怎么样?少了不少内容?少了哪些内容少了哪些情节呢?请在课文中找出原句,把这个故事补补充完整。通过这种形式,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

    那么,这些内容为什么不能少呢?这与周亚夫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补充所省内容)

    教师课件出示:

    (1)匈奴大入边。 以备胡。

    (2)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请同学们对以上语句,选你最有感觉的句子,作一点批注,写一点感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批注)

    教师追问:

    (1) 为什么要写军士吏、军门都尉、壁门士吏呢?这是什么写法?

    这是侧面烘托。写他手下的将士,其实就是在写周亚夫。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2)读一读周亚夫出场的文字,你又有什么要说的呢?这篇文章写周亚夫的文字很少,而周亚夫的形象却写得生动传神,我们不得不佩服司马迁。

    那么为什么要写霸上、棘门军呢?写为什么要文帝的言行呢?请同学们在相应的地方作批注?

    第三乐章: 了解天子之“明”

    1.面对天子以及群臣,周亚夫和他将士们敢说不,在每一个“不”字后面我们感受到什么?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治军严明,他的令行禁止,他的刚直不阿。不愧为“真将军”。请大家再次朗读,感受一下。

    2.面对这支敢说不的军队,面对这个感受不的将军,文帝没有恼怒,反而真心的赞叹。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感受文帝的形象。文帝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文帝遵守军令,他是一位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的明君。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皇帝高高在上,对臣子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后来也有一些将军效仿周亚夫。三国时魏国皇帝曹睿巡视司马懿的军队,司马懿学习细柳营,皇帝来了,他的士兵锐兵刃,彀弓弩,把曹睿吓坏了,以为他要谋反。雍正巡查军队,看到大将军年羹尧的军队只听将军的军令,心生猜忌,后来找个借口把年羹尧杀了。可是文帝怎么对周亚夫的呢?

    资料助读: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

    公元前154年,爆发七国之乱, 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周亚夫出奇兵,很快平定叛乱。

    第四乐章:感知故事之精彩

    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红色的字,女生读黑色的字,读出故事的波折和交锋。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一个短小的故事,写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还刻画出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周亚夫是治军严明的真将军,汉文帝是深明大义的明君。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作者司马迁。

    尾声:小结:

    1.了解了一种写作手法:侧面衬托

    2.认识了两个人物:

    周亚夫治军严明,堪称后世表率;

    汉文帝深明大义,可作领导楷模。

    3.初识《史记》:

    司马迁文笔传神,再现历史镜头。

    4.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批注法

    5.认识了一种朗读法:从不同角度朗读,加深理解。

    虽然隔着千年干枯的时光,太史公的文字,依然裹挟着热气腾腾的气息,还原着惊心动魄的镜头,将我的思维带入一个个历史事件的现场。

    作业:

    《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韩信、张良、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列传,制作“《史记》人物小档案”,展示人物生平,作者评价、精彩段落等,准备在课堂交流。

    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真将军

    汉文帝:明君

    侧面衬托:

    正衬:细柳营将士、文帝

    反衬:霸上、棘门军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卜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 点,做到纳举目张。

    课时安排:3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提问: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学习新课。

    (-)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哈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明确: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齐读第18----28自然段。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 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请你说说: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小结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三、作业

    板书设计:

    阿长的由来 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 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 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 无知愚昧

    抒发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第 三 课 时

    一、理清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完成课后习题。

    三、拓展延伸。

    教学后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较前浓厚了许多。但对待写平凡人的品格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八年级英语个人工作计划系列6篇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英语个人工作计划系列6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英语个人工作计划【篇1】

    本学期,初中英语教研工作继续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思想,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研究教材、探索教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与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为重点,规范新课程行为目标,依托网络教研,加大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力度,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续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切入点,扎实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切实加强对教学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校本研训、充分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加强对课改难点、重点的研究。着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抓实英语学科教学常规,确保课堂实效、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要求英语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更新教学观点,转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经常开展业务学习,深入学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和专业知识,制订英语教研组相对独立的学习计划,并要求每周一次进行英语集体备课和理论探讨,注意英语学习知识体系的调整,注重以话题为功能,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各校英语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工作,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使广大英语教师养成读书、学习、记笔记和反思的良好习惯。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提高英语教师学历层次。

    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教研队伍的培训与提高,提升师资水平和教研质量。为了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并发挥区、市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深入学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和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注重个案教学,积累典型案例,学习推广。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师的语音、口语、听力、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及对教材教法与设计的系统培训,促进英语教师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教学能力。本学期拟用15个周、每周8个小时、共计120小时的集中学习,促进初中英语教师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积极参与和促进校本研训。采取下校调研、听评随堂课、举办专题讲座、课例研讨、教学观摩等方式,以问题解决为载体,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本学期拟定了七、八、九年级英语卷面分析暨英语教研组长会议,通过教研员的卷面分析,组织任课教师进行研讨,对试卷及学生答卷进行评析,并对自己本校的学生得分及卷面分析进行汇报交流,使与会英语教师对我市的英语教学现状有所了解,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建议。同时,教研组长工作汇报交流,也为学校之间搭建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拟定了七年级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此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平时充分利用教研网络、专题研讨、课题研讨等,开阔教师视野,启迪教师智慧,广泛交流,形成教研合力,推动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

    本学期要利用教师培训中教材教法培训资源,加强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体会、教学论文、教学课件、测试试题的收集和整理,力争使资料成册汇总,建立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库,建好学科网页、学科博客,利用网络交流教师课改的问题,给教师提供校际间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尽可能的提供有效有用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渠道,扩大教研覆盖面,提高教研效率,使校本研训网络化、常规化。

    5、加强兼职教研员、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抓好青年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兼职教研员、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要求学校教研组拟订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对他们的做课、说课、教案、课件制作、教学反思,有计划的跟踪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课堂调研,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促使他们能适应新时期,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同时,教研员要重点指导兼职教研员、引导他们适当的参与组织教研活动,发挥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6、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教研组的作用,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中心,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及课堂教学问题研讨工作

    要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法,增强集体备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教师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机的结合,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及课堂教学问题研讨工作。组织各校教师开展课例研究工作,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公开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开展课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结合各学校教学实际,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教育叙事或案例分析,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教研员要通过课堂调研,对教学问题进行分类征集,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梳理、研究和指导。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指导与分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拟定了九年级综合复习试题网络交流活动,使九年级英语教师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调整自己的教学,促进复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学期将继续参与基层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积极参与他们在课题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研讨,了解学校课题实验的课题、内容。强化课题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参与和指导,力求形成“教研室——教研组——教师”一条龙的教育科研格局。

    本学期要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等活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善和深化英语学科教学常规,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而扎实开展工作。

    1、配合学校及教导处、教研室组织进行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老师上观摩课、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做好课后反思,使本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共同提高。

    2、本学期将加大力度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们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形成较完整的备课教案。同一个备课组同一层次的班级要求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和单元测试。各年级具体目标如下:

    七年级:抓好起始年级的英语学习习惯,平时注重口语的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口语困难,在不让学生负担太重的前提下让学生切切实实有所收获。

    八年级:加强阅读教学,适当补充阅读材料,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体会到乐趣,在稳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强化培优补差,力求进一步提升质量。

    九年级: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查漏补缺,着力加强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为实现20__年中考的新突破打好基础。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体现不同层次的不同教案、授课及作业要求等。

    1、首先,于开学初的教研组活动和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本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及常规要求,并做好明确上课、备课、编写教案、布置作业及作业批阅中的一些具体要求,使教师明确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并且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教学过程中,即在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阅、辅导等各个环节中,以制度为准则,对照检查,严格执行。

    2、努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是英语组的一支生力军,教研组将继续通过听课、上课、说课、抽查等方式促其不断成长外,还会配合教导处对青年教师的各项考核,加强备课组内、间的相互交流,达到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发挥整个教研组的力量,争取每个年级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

    3、配合学校的主课题,全方位落实英语组的子课题“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和在实际中的运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每位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创新,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4、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严格按照学校统一规定进行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做到定具体时间,地点,常规和中心发言人。做到活动有充实内容,每次集体备课都由指定老师作话题发言,指出每个话题的重点、难点及如何突出、突破的方法,再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改进,力求精益求精,最终形成一个较好的、统一的方案。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培优补差等多种形式缩小平行班间的差距,争取整体取得较好的成绩。

    5、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配合教导处和教研室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能够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我们准备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书法、对话表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能力竞赛等,组织评委认真评定,评出集体奖和个人奖,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认识自我的机会。

    2、加强初三毕业班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拟由初三英语教师牵头,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大纲》和《中考说明》,扎扎实实,加强对中考动向的信息收集和试题研究,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结合学生的现有实际情况,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进行转化辅导。

    3、提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修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同时,积极配合教导处做好英语组其他方面的工作。

    八年级英语个人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针对本学年学校要求教材整合的实际,所以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我准备应用:

    1、整体设计,体现灵活开放,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2、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3、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知、体验、实践、合作;

    4、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发展,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本事发展的评价体系。让英语学生学习生活中成为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简便和欢乐。

    二、班级学生情景分析

    八年级(3)(4)班从整体而言,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这也是初二学生的特点。优秀的学生英语基础好,善学习会思考,成绩出色;而还有部分同学英语基础差,个别同学甚至连26个字母都背不全,学习还懒散,对英语课兴趣不大,主要表此刻:

    (1)在听、说、读、写等的技能未达标,连音标和单词的拼读都有待提高;

    (2)上课时精力不,对英语有的抵触心理;

    (3)学生自觉性很差。

    (4)学生在情感,学习策略还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待加强。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共有十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都列出了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sectiona和sectionb、reading三部分。section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资料,section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check部分,学生可用来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本书主要安排了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句子的成分,情态动词,此刻完成时及宾语从句等语法资料,增加了复习单元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份和语篇输入。

    四、工作措施:

    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采取团体备课等形式,对教材认真研究,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注重学生综合本事的培养。

    2)针对教材整合的实际,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为学生进取创设情景,尽量让学生在较为逼真的情景中渗透文化,了解文化,设置任务,完成任务。

    3)规范晨读制度:规定晨读资料,每一天朗读课文中的对话和短文。目的:培养学生语感

    4)每周做1—2次听力练习。

    5)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略)。

    八年级英语个人工作计划【篇3】

    新一学期即将来临,作为新教师,我的经验尚浅,我对以往一年多的工作做了反省,据此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了一下计划。

    第一,思想政治方面。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第二,个人业务。作为一名新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作为英语这门学科,它的学科特点很强,在非母语国家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创造适合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处这种语境中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不至于成为所谓的哑巴英语。因此,我计划上课时多给学生们时间去练习去听、说、用这些知识。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作到课前再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学软件的操作过程,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中全神贯注。此外,我多阅读课外辅导材料,充实自己,要做学习型教师。因为作为教师想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内容自己就要有一缸水。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复习方法。根据不同的话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英语情景交际能力。

    以上是我本学年的工作计划,我会查漏补缺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计划以适应教学。

    八年级英语个人工作计划【篇4】

    本学期备课组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研究、研讨、研求”的主线,以集体备课工作为核心,立足课堂、立足训练,落实知识点,落实教师的专题研讨,力争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1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般将来时态6 2Unit1 Reading Unit2 What should Ido?6 3Unit2 Reading情态动词6 4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过去进行时态6 5Unit3 Reading Unit4 He said Iwas hard-working6 6Unit4 Reading宾语从句,间接引语6 7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great time!6 8条件状语从句,期中复习6 9期中考试

    10试卷评讲Unit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6 11Unit6 Reading 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6 12Unit7 Reading情景交际6 13Unit8 Why don't you get her ascarf?6 14Unit8 Reading 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6 15Unit9 Reading现在完成时态6 16Unit10 It's anice day,isn't it?反义疑问句6 17复习6 18复习期末模拟6 19期末考试

    2011.2月考(八上综合检测,八下Unit1)HWJ ZL 2011.3月考(八下Unit1--3)DZW FL 2011.4期中考试(八下Unit1--5)WJ XMH 2011.5月考(八下Unit1--8)WKW WJ 2011.6月考(八下Unit1--10)LJL HWJ 2011.6期末考试(八上Unit1-12,八下Unit1--10)XMH ZL 3、校本教研安排

    23日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3.难点: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态单项选择题(考查语法时态,1分)

    3 3月23日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1.常规教学

    4.专题:时间状语从句完型填空有可能出现(根据上下文的时态判断,1分)LJL①说课稿

    3、难点:宾语从句的主从句时态一致,从句为特殊疑问句的陈述句语序。

    单项选择(考查宾语从句中,从句为特殊疑问句的语序,1分)FL①说课稿

    54月13日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great time!

    3、难点:主句为一般将来时态,从句只用一般现在时态单项选择题(考查条件状语从句中主句为一般将来时态,从句用一般现在时态,1分)WKW①说课稿

    6 5月4日Unit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1.常规教学

    7 5月11日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1.常规教学

    8 5月18日Unit8 Why don't you get her ascarf?1.常规教学

    96月1日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1、常规教学

    3、难点:现在完成时态与现在完成进行时态的区别完型填空中有可能出现(1分)HWJ①说课稿

    106月8日Unit10 It's anice day,isn't it?1.常规教学

    3.难点:否定开头的反义疑问句单项选择题(考查句子语境理解,1分)

    八年级英语个人工作计划【篇5】

    沙口中学八年级英语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二0一七学年第二学期

    根据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八年级英语,成绩不甚理想。特别是优秀率,全年级的优秀率只有4%。学校为此我组根据学校指示召开了期末质检分析反思会,详细分析了上学期存在的问题,我们“知耻而后勇”,为了提高全年级的教学质量,依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成绩的反思情况,本备课组拟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抓好常规教学管理,更新英语教学观念。

    二、工作目标

    积极全面开展教学、教育和科研工作,通过整个备课组的努力,力争英语成绩在去年的水平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认真高效备课,狠抓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缩小班与班的差距,提高在全市统考的学校中的排名;在八年级阶段的日常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强化听说练习,为九年级英语听力口语考试的30分值的应考早做准备。

    三、学期工作重点

    1.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抓布置,更要抓检查,对于一些不良的习惯要早发现,早处理,不让其发展。学习上抓中间,促两头,防止后进生队伍的扩大。

    2.继续坚持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备课组教师将依然保持优秀的备课作风,每周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共同研究教法。初定为每周四上午第三节于八年级办公室1集体备课。每节课的备课都是四人磨课的结果,经常性一节课不够,还另外找时间备课。同时进行组内互听互评,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针对教材的特点,备课组全体成员要做到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根据每个Unit各自特征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出不同教学设计方案,以此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时,力求教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习主动性。

    3.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强化反馈,强化落实。在课堂上推行学做教的教学方式,力求把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在精心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做中学。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的程序,并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功能上。

    4.规范并落实“问题跟踪”工作。备课组进一步规范问题跟踪的内容和做法,各备课组成员,确定自己的跟踪对象,并根据跟踪对象水平能力设置跟踪内容,并及时对对象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反馈。适时做好学生问题跟踪记录,各备课组成员要及其重视教师跟踪,注重跟踪的使用和反馈。我们八年级备课组决定跟踪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因为他们这些孩子是有一定潜力,并且通过跟踪可以收到一定效果的,抓好抓好这些中间力量。总之,我们八年级英语备课组将上下一心,齐心协力,认真领会、落实区教研室和学校精神,积极主动地开展创造性工作,为八年级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英语个人工作计划【篇6】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16班的班主任,作为一个刚来到学校的新老师,面对一些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和新的环境,我觉得这是一次挑战,一次锻炼,更是一次机会!结合这些天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我自身的情况,为了把16班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来谈一下我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目前虽说已进入初二,但学生心理仍比较放松,心态还在暑假之中,各方面竞争意识不强,由于城乡小学教育的差异,学生学习习惯有差异。如何加强纪律性教育,习惯性养成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适应中学生活,并进一步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是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结合初二学生的特点,将全面贯彻执行学校的一系列教学工作方针,面向全班学生,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促进教学和保障教学为宗旨,在学校、政教的

    共同领导下,积极与学生家庭及社会密切配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入手,广泛开展德育活动,切实搞好行为规范养成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和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1、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培养其得力的班委,制定好切实有效的班级规章制度和量化制度。大力建设班风、学风,在学校组织进行的班级管理量化考核中能够保持先进行列。

    3、并进一步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一)、加强班主任业务自修,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要加强班主任业务自修,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开学伊始,学校组织了教师培训,除了认真学习培训内容,做好总结反思,还要大量阅读有关报刊、杂志、理论书籍,还要多和别的班主任搞好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搞好自身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经常性的做好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尽最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搞好家校结合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因此本学期要力争做到及时与家长联系,并且要做到事前有计划、过程有记录、事后有总结,并力争能通过家访和家长会,使班级管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以开学伊始学生各项习惯还没成型为契机,协调好师生关系,强化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学期,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学教育手段及措施,如心理暗示、社会公共心理、趋同心理等,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影响。通过树立榜样,加强引导,促进班集体的建设,使班风和学风向前健康发展。

    本学期,要在以学生自选班委的基础上,加强班委会的建设,督促班委成员搞好自我工作计划和总结,经常在一起探讨工作方法和思路,和班主任一起探讨班级工作,共同促进班风和学风建设。

    本学期,除了充分利用班会课、课外活动课外,还要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搞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初二上学期的思想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使学生是否适应中学生活的关键时刻,思想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搞好思想教育工作,除能使学生培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对于缩小同学间的学习两极分化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各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着班风和学风的建设。本学期一定要和科任教师密切结合,各学科要在搞好自己学科教学的基础上齐抓共管,培养优秀生,转化待进生,经常性的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互通信息,共同制订教育的措施与方法,共同搞好学生工作。

    八年级历史课件汇集


    编写教案及制作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必须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进行设计。相信这份“八年级历史课件”经过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的精心改写,一定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在此本网页所提供的内容仅供您参考之用!

    八年级历史课件 篇1

    民族团结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4、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八年级历史课件 篇2

    [课标内容]

    (1)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外交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1)通过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美建交的经过,分析其重大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讨论十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另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国合法席位恢复后在联合国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

    (2)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及阅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情况,认识中美建交的重大意义及中美关系发展曲折复杂的原因。

    (3)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的特点及外交活动的重大成就,理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2)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认识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综合国力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了争与生产共处的坚实基础,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取得了许多新的外交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小结]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必将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做出更大贡献。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引导学生订正失误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复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查缺补漏的方法。

    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继续努力,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给予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迎头赶上。

    八年级历史课件 篇3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外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收复新疆》则是这条主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收复新疆的资料。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辩论、讨论的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掌握新疆行省的设置。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海防”“塞防”之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收复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价的必要性。因为中国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八年级历史课件 篇4

    在完成《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是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的。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应用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并贴近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反思,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

    由于本单元的语言结构上个学期也有所接触,围绕教学目标,给出头疼,感冒,发烧等几幅图片,利用句型A: What’s the trouble with she/he? B: …. A:What should….B:Maybe she /he should/shouldn’t….教学单词、词组,边让学生通过谈论巩固句型。

    在教学第二单元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会用英语谈论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麻烦和问题,并且相互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及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使用句型What should I do ?

    围绕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然后老师先给出建议并引出新词,并且对新词进行机械操练和简单记忆并能够造句. 在学生能熟练掌握该部分并有较充足的语言储备时,我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出讨论性的话题,先是我说出自己的需要解决问题:我看中一款手机,需要两千多元,可是我现在没有足够的钱去买它,我应该怎么办?让大家相互帮助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说出他们在成长期间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烦恼以及困惑,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合理性建议,这样的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又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在进行的过程中,我惊喜的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有的观点是老师也未曾想到的,尽管学生的英语词汇有限,但学生已在模仿的基础上试着去主动运用语言了。.在给出建议的过程中,他们都能自觉地使用我们学到的语言目标,对重点句型能熟练运用,可喜的是,许多同学超越了教材,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能使用准确。同时也使同学们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以便今后更好地成长。

    最后是假如你是一名学校青少年心理栏目的记者,如何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尽可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最后这一部分是一个感情的升华,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纷纷参与到其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一点。效果真的很好。

    不足之处:

    1、本人觉得,在这堂课上还可以采取Debate这种活动方式,但我没有尝试,首先是担心学生词汇贫乏,语言组织能力差,担心不好开展活动。

    2、感觉还应设立一些开放性话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无论好差,都能够学有所得。

    八年级历史课件 篇5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国消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透过教师讲述土地改革的结果,引导学生从中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大运动之一,土地改革的进行也是当时势在必得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对巩固新政权有极端重要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运用刘文彩这个典型案例来分析旧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状况,从而突出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对于土地改革的资料与性质,可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进行总结。

    对于土地改革的意义,应当先进行补充,讲述土地改革所带的结果及其在农村土地制度上的变化、农民社会地位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然后再从结果中引导学生归纳其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白毛女》的故事或电影资料吗?(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及对土地改革的感性认识)

    生:(思考并讨论)

    师:《白毛女》描述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十分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注:“白毛女”在现实中,是有此人存在的。罗昌秀――1923年出生在四川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罗锡联及其妻陶天珍等人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1939年,年仅16岁的她,被迫躲进深山老林,过了17年的野人生活,直到年届33岁时才重返人间,此时的她已是满头白发。2003年去世,死时80岁)

    师:同学们在听完“白毛女”的故事后,有何感想呢?在旧社会,地主是如何剥削广大农民的?

    生(思考并回答):收取高额地租;强迫农民为他们干活……

    师: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占有超多土地,阡陌相连,他依靠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过着奢华的生活。最为典型的就是利用“大斗进,小斗进”的伎俩巧敢豪夺,住的是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庄园,专门用水牢迫害穷苦百姓;当时在他家干活的雇农却难以住上完整的茅屋。一句话,站在地主这边来说,就是坐享其成;站在农民那边来说,就是劳而无获。

    有个农民叫唐礼福。他家有件棉衣,已祖孙多代穿了162年。传到他这代的时候,已补丁摞补丁,看不出它的模样了。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买新衣服穿了。

    师:其实,众观整个中国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农民,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土地。

    师:对,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历朝历代,人们不堪忍受的时候,就起来造反,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得到自己的土地。总之,农民从始到终都在为土地而奋斗。到了毛泽东那里,以他对历史的熟谙和研究,深知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部分人――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去为农民争取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土地,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展开了,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新课。

    (讲授新课)

    第3课土地改革(板书)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板书)

    (引导生阅读P11的第一段,了解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真正理解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于情于理都要进行土改。)

    师:正是由于旧封建土地制度的严重盘剥,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热情,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简介地主、富农、贫农、中农、雇农的阶级成份划分)

    (注:1950、6、30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时的阶级成份划分

    地主――占有土地和生产工具而不劳动,或者只做轻微的附带劳动,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划为地主。

    富农――凡自耕农土地有余,而兼顾人耕种或以余田出租者及佃农民,自己无土地,资本租得大批土地,所收获超过需要,并雇人耕种者为富农。

    中农――虽然占有土地,又拥有必须的生产工具,但既不剥削别人,也不出卖劳动力,靠自己的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者,划为中农成份。

    雇农――完全没有土地,而靠被人雇佣耕种者为雇农。

    贫农――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靠出卖一部分劳动力为生者,划为贫农。这种农民一般都租种他人土地。)

    (副板书)

    地主、富农(10%)

    贫农、雇农、中农(90%)

    70%――80%

    20%――30%

    1、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板书)

    师:在旧中国的状况是这样的,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又是怎样的呢?

    2、新中国:新解放区未进行土改(板书)

    师: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地位有什么变化?(大家回顾第1课的资料,是否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生(思考并回答):中国人站起来,人民当家作主。

    师:对,大家回答得很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作了国家的主人,也掌握了国家政权,地位得到提高的他们,于情于理都想去争取他们一向以来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土地,最典型的就是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获得土地。那么,在前面我们提到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意识到这一点,此刻新中国成立了,他具体又是怎样去实践的呢?(引导生阅读P12的相关资料)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950)(板书)

    师:新的土地改革法里规定,在农民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归谁所有?

    生(思考并回答):农民。

    师:对,这是和旧的地主阶级所有制的区别所在:大家一齐来观看P11―P12的四幅图片,在颁布新的土地改革法后,1950年冬起,全国又分批进行土改,土地当时都掌握在地主手中,就应如何做?――没收地主土地。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引导生看P12的图片),那么,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动脑筋P12)

    生(思考并回答)

    师(归纳总结):首先,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压迫的总根子,要把它给废除,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就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师:地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没收了,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生:反抗、阻止土改的开展……

    师:那么,在土改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这是为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土改的阻力……

    三、土地改革的成果(板书)

    1952年底,近三亿农民获得七亿亩土地(板书)

    (引导生阅读P12,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土改状况)

    (引导生阅读P12的第二段小字部分,找出这次土改与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回答):保有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中农放心,稳定……孤立……减少……发展……

    师:土地改革后,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并加以适当的讲解来到达这一目的,让学生明白建国初期的土改的意义是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

    注: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后

    (1)地主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农民占地20―30%

    (1)全国3亿多无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得土地4660多万顷。

    (2)农民每年要向地主缴纳大约300―350亿公斤粮食供应的地租。

    (2)每年交地租达350亿公斤粮食。

    (3)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3)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4)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103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

    (4)1952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产量1639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

    四、土地改革的意义(板书)

    废除了……消灭了……巩固了……解放了……(板书)

    师:人民政府的威望在广大农民中迅速树立起来,即使在3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民们也坚持下来与共产党和国家共赴难关。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改革都已完成,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

    课后练习:做《历史学习指导》(第3课)

    八年级历史课件 篇6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的分 裂;朝鲜半岛的分 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对比分析史料研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多媒体:打出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句话)

    提问: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师:战后美、苏两国的对峙争霸,使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提问:什么叫“冷战”?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

    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了解有关冷战的背景(多媒体播放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图片)

    提问: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了哪些问题?

    过渡: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从此后开始,美苏两国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争霸活动。

    师:(多媒体打出有关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军事方面的材料,以及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不同的材料)

    提问: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原因何在?

    师:(介绍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及其8000字电报)

    (叙述)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讲,成为了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导火索;

    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师:(多媒体打出问题,思考)

    美国的冷战具体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

    (多媒体提供有关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残破、-的典型事例)

    提问:美国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的原因?

    过渡:对西方国家进行援助,对于东欧各国不愿与美国合作的国家政治上进行遏制,经济上的封锁

    (多媒体投出“北约海军军事演习”图片以及美国建立“东南亚军事条约网”的相关资料)

    提问:北约军事集团的建立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过渡:随着美国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加强了相互联系,以打破美国的遏制。

    提问:社会主义阵营中主要有哪些国家?重点强调:

    1、东欧各国中很多国家是在苏联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但南斯拉夫有所不同,对苏联又很强的依赖性。

    2、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对维

    八年级物理课件必备


    学生们上课前,教师通常都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如果想要随便写教案,就要引起教师的注意了。教案和课件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思想和创造力,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编写教案和课件呢?在本文中,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八年级物理课件”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八年级物理课件【篇1】

    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

    课件展示: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简单介绍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厚厚的大气海洋的底层。

    思考问题:这厚厚的大气层受不受重力?对我们有没有压力?有没有压强?

    ①启发思维引入问题: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素养。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这个环节,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小组的独立决策能力。

    A.两个小吸盘对在一起挤压后难以分开。

    B.将一个小吸盘紧紧按在玻璃板上后难以拉开。

    C.将一个小吸盘紧紧按在桌面上后难以拉开。

    由学生们自主发现三次实验的共同点有两个,其一是挤压和紧按的目的是将吸盘内的空气挤出,这样内部气体压强会减小;其二是最终的实验现象都是难以拉开,这则是由于吸盘外面有大气压力的作用。从而得出验证的结论:大气有压强。

    此环节是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为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提供机会。

    总结:通过以上这些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我们常把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历史上曾有一经典的实验,生动大胆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家看多媒体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

    ①利用课件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

    说明:增强学生对物理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情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养成。

    说明:改进实验器材,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让学生的理解更轻松,这是新课改为教师们所提出的要求。本次实验采用抽气效果非常好的真空压缩泵代替教学演示用的抽气机,真空压缩泵是冰箱内抽气泵,可到旧货市场采购,其抽气效果好,且没有噪声。改进后的实验,在壮实的六位男同学共同努力才能将两半球分开,生动的实验情景不仅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地意识到了大气压确实存在着,并且还很大,为接下来探究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开启了思维。

    总结:16匹马都没能将马德堡半球分开,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压强的知识,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呢?说出你的想法和理由。

    ①启发思维,引入问题:大气压有多大呢?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测出大气压的值?(友情提示:实验时应测出哪些物理量?如何来测这些物理量?)小组讨论交流后可利用实验器材尝试着来完成实验。

    实验改进:由于教学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不能完成大气压力的测定,将市场购买的量程为10kg的小弹簧称改制成100N的弹簧测力计,器材准确性高,为得到的准确实验结论提供了保证。(如下图)

    说明:小组尝试后,首先提出实验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困惑,如实验中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什么时候读数,怎样测小皮碗和玻璃板接触的面积等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能够解答的老师决不参与,在学生们讲解不到位的老师才给予补充,这也是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验中小皮碗与玻璃板接触的有效面积为35cm2,老师只是简单的作以说明,这样可适当降低实验的难度。

    说明: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很快地完成了实验,在交流展示中享受着实验的收获。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收获,更是学生自主成长的收获。课堂上能让学生人人参与,真正活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才有意义,才有活力。

    思考:①玻璃管内的水银为什么没有全部流下来?其上方的真空是如何形成的?②玻璃管内高出来的这部分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何计算?③等压面的建立依据了液体压强的什么知识?科学家托里拆利是如何巧妙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

    小组讨论交流后,老师规范问题的答案同时分析实验原理。

    说明:由于此实验的原理难度较大,在学生们自主交流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分析,玻璃管内水银没有全部流下来的原因,要明确点出正是大气压强支撑着高出来这部分液柱,并且大气压强的大小决定着它所能支撑的液柱的高度,这样利用液柱所产生的压强就可计算出大气压强,这种科学方法被称为等效替代法。

    标准大气压的值:利用课本小组自主学习标准大气压的规定和大小。

    总结:上面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大气压的测定,得出的结果都近似为105pa,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的实验的准确性,现在我们测定大气压也有专用的实验器材——气压计,关于气压计的学习我们下节课会详细研究。接下来同学们可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利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课件展示:吸管吸饮料的过程,小组讨论交流吸取饮料的原理。

    谈谈生活或生产中还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大气压强?

    说明:大气压力和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向社会应用,体现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交流中学生们较了解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而对生产中的相关应用了解较少,对此老师可适当准备一些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了解生产中是如何利用大气压来搬运大张的玻璃板,灯泡等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还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感悟意识物理知识的价值。

    说明:此环节分为两个过程,首先以组为单位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确保每位同学清楚本节课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再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通过互评和互补,可帮助同学们进行查漏补缺。教师的提升总结不可少,学生交流的重点是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将知识系统和方法的总结。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实验中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八年级物理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学生活动:对比两次乒乓球受到水的压力情况,结合课本上的浸在液体中的正方体受到液体的压力情况,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教师提示: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知识,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压力情况)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浮力产生的原因,需要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阅读课本P51实验,并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你的猜想和依据。

    学生活动:讨论、说出猜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提出猜想进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猜想猜想总结:①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③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④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有关

    2、要验证上述猜想,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

    3、分组实验,每小组同学探究其中一个猜想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针对本组要探究的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及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③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活动:①巡回指导实验操作

    ②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给出评价

    ③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对猜想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课堂小结:

    1、浮力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四)当堂检测

    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12N,将其一部分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2、将一实心铝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的是()

    A、水B、酒精C、盐水D、无法确定

    板书:

    10.1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4、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教学反馈:

    1、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不够,留待课后完成,

    2、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了称重法测浮力,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基础。

    八年级物理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

    1、试验的过程。

    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

    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1、演示试验: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注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虚、实

    u>2f

    u=2f

    f

    u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作图法)

    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讨论其特点

    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凸透镜成像时各种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课件【篇4】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同时还缺少逻辑思维的经验。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现象和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三、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以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作一个参与者。同时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说学法、教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主要学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步骤和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展示城市的夜景和自然光现象,让学生产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就问题学生讨论光源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

    2、经历探究,完成光的传播学习

    (1)提出问题:

    “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呢?”

    (2)猜想与假设

    学生小组猜想。

    (3)设计实验,评估优化探究方案

    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等。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表格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完成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小组展示光在空气、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提出问题

    为什么强调“同种均匀”,引导学生完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接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让学生举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小组进行简单的解释,并强调一些语言表述方式。接着学生小组完成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准直、枪的瞄准、排队等。

    4、光的传播速度

    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

    5、就所学内容当堂进行检测,同时给予评价和肯定

    6、师生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教师展示本节主要内容与导学案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八年级物理课件【篇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物理新课改下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我认为在物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情景,它是“引线”,旨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可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实验、史料、故事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作“引线”,教学效果较好。

    2.渗透方法。注重科学探究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为薄弱,这需要我们作老师适时的引导。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的测定”这一环节时,小组讨论交流为实验设计开启了思维,教师在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稍加引导分析:什么时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能和大气压力相等,要获得大气压强的大小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量等等,这样适当的点拨不仅为学生的设计带来思路,也为他们的思考问题提供了方法。

    3.注重应用。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让学生感受们到知识的价值和奥妙,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八年级物理课件【篇6】

    压强相关判断是初中力学的难点和重点,一般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主要为根据物体的状态或图片判断液体压强及其他相关物理量的大小变化。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F=G=mg)和(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2)小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剩余部分B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没有变化,如图丁所示,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3)“在丙图中,如果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将()(“变大”、“变小”或“不变”)

    (1)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不明显)。

    2、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为()

    3、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ʋ和2ʋ,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p1>p2F1

    4、如图所示,在一个封闭薄容器中装满体积为1dm3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质量为100g,容器的下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2cm.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1)12N;1.2×103Pa;

    5、一块砖以三种方式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三个不同表面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之比为1∶3∶5,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6、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首先,我们应该减少起点,从零开始。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是好的,高中物理一定会好的。初中物理知识是肤浅的,只要用大脑来学习,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反复强化训练,身体素质也会提高,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这样说,高分并不意味着好的学习。如果你想学好物理,你需要学生对物理有很强的兴趣,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踏踏实实地学习,稳步前进!

    二。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注意的是,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在空气中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当饮用沸水、饮水、墨水笔、大气压时有所帮助;行走时,脚与地之间的静态摩擦有所帮助。将杂货从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识,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弯曲、闪电形成等。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表明,物理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实例,视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进步,以及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看到物理学的应用,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生动物理典故、轶事和神秘故事,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思考问题。教师从这些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精品6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