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8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很高兴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提供帮助,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

    我们称数值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constant)。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y是x的函数(function)。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function)。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xxx页引例的意图。

    (1)、主要目的是用来引入极差概念的。

    (2)、可以说明极差在统计学家族的角色——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量。

    (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五、例习题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第xxx页习题分析。

    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合理即可。

    六、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

    4、一组数据X 、X …X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的极差是( )

    A. 8 B.16 C.9 D.17

    答案:1. 497、3850 2. 4 3. D 4.B

     七、课后练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3】

    13.1.1轴对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是与平移、旋转等相关联的又一种图形变换,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初中阶段,它既是前面全等三角形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又是图形全等的具体应用,也是研究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出发,通过生活中平面图形的实例,抽象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并类比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轴与对应点所连线段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性质,并类比其过程,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整个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体现了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2)探索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理解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形欣赏、观察、折叠、剪纸,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2)通过性质探索过程,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悟类比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感受轴对称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认识过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但是对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第一次接触,在了解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具体图形,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进而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具有初步几何知识,但他们的几何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低级的阶段,抽象概括、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操作发现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欣赏图片出发,以操作、观察、想象、发现、概括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四、教学过程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实施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2、抽象概括,总结概念

    3、动手操作,探索性质

    4、当堂检测,应用拓展

    5、反思盘点,整合新知

    6、布置作业,体验创造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欣赏一组具有对称美的图片让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美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美景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引出课题。遵循新课标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得对数学的理解。(WwW.JAb88.cOm 88教案网)

    (二)、抽象概括,总结概念

    本环节是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

    活动1:观察对称美,发现共性

    抛出问题:问题1 仔细观察观察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思考总结特点,师生共同归纳概念,然后学生理解概念,圈关键词

    再追问:能举出其他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观察类比-概括归纳-定义概念-事例判断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增加其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活动2:类比旧概念,收获新知

    成轴对称概念的学习主要建立在已获新知基础上

    问题2:观察每对图形,类比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学生自主探索特征,教师规范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再次观察类比,进行思考,仿照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得出成轴对称的概念。

    活动3合作共交流,辨析概念

    本节的难点在于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因此此环节利用具体的等腰三角形获得感性认识,进而了解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讲解进行有机结合。

    (三)、动手操作,探索性质

    将长方形纸对折,在一侧标出三个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用笔对准三个点扎孔(穿透两面)

    展开,在另一侧分别标出A′,B′,C

    画出折痕MN,分别连接折痕两旁的三个点,形成△ABC

    和△A′B′C′

    问题4 这两个三角形什么关系?

    追问1:连接AA′,BB′,CC′,那他们与对称轴MN有什么关系呢?

    追问2:那如果再连接任何一对对应点呢?

    追问3:由此可以概括出成轴对称的性质吗?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学生思考回答得出成轴对称的性质

    问题5:如果在动手操作中顺次连接A,B,C,C′,B′,A′,所形成的六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追问:能类比成轴对称的性质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吗?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拓展:如果老师将点A扎在折痕MN上,我们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那此刻点A的对应点呢?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ABC=∠A

    B′C

    B.CC′∥BB

    C.BC=B′C′D.AD=DD′

    【设计意图】通过“扎眼”活动,从特例出发,一图多用,让学生经历发现结论,说明结论的过程。直观的操作获得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又可以获得轴对称图形,加深概念理解,体会概念在探索性质中的重要作用。

    (四)、当堂检测,举一反三

    基础达标

    1.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节能、节水、低碳和绿色食品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在下列交通标识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能力提升

    4.下列图形中,一定是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①正方形;

    ②梯形;

    ③长方形;

    ④平行四边形;

    ⑤等腰三角形;

    ⑥直角三角形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5.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方式拼接,三角形4与三角形

    成轴对称(填编号),整个图形轴对称图形

    (填“是”或“不是”),它有条对称轴.(五)、反思盘点,梳理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要继续学习本章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反思、归纳,培养概括能力;养成梳理的好习惯。作为章始课,教师也有必要帮助学生构建本章知识体系也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六)实践应用,体验创造

    必做题:导学案课后作业

    选做题: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折叠、剪纸、拼接、扎眼等)设计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对称既是一个数学概念,又是一个美学概念,在本节课中,不仅要讲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培养。作品创作,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创新创造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后作业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面有4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在下列图形中,有两条以上的对称轴的图形有()个.

    ①角;

    ②正方形;

    ③长方形;

    ④等腰三角形;

    ⑤等腰梯形;

    ⑥线段;

    ⑦直角三角形;

    ⑧等边三角形;

    ⑨平行四边形;⑩圆.

    A.2

    B.3

    C.4

    D.5

    5.如图,点A在直线l上,△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BB′分别交AC,AC′于点D′,连接CC′,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BAC=∠B′AC′

    B.CC′∥BB

    C.BD=B′D′

    D.AD=DD′

    板书设计

    13.1轴对称

    沿直线折叠

    重合一概念

    二性质

    应用

    分开

    1相关概念:垂直平分线

    1画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2性质:

    2几何中应用

    2成轴对称

    整体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4】

    一对一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的复习课。本节课的设计是期中考试前一节复习课。八年级第一单元是讲轴对称图形,第二单元是讲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第三单元是中心对称图形。

    首先说说这节课的教材,前三章的内容在整个八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九年级还要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为九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在中考中也占据比较大的分值。前三章的内容都是图形相关的内容,很多学生都对此有畏惧心理,不擅长做这些类型的题目。所以要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理清解题思路,更好的学习这些章节。

    然后说说这节课的目标,这一堂复习课目标是查漏补缺,对学生的遗漏知识点进行重要讲解,让学生的漏洞有所弥补,不至于在考试中失分过多。对考试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要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再来说说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做法,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应用,轴对称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性质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梯形的判定及性质。第二章的重点内容是勾股定理的定义及逆定理,平方根及性质,立方根及性质,有效数字。第三章的重点内容是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及其性质,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性质及判定,菱形性质及判定,正方形性质及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及性质,梯形中位线及性质。就这些重难点我讲了几个经典例题:

    轴对称的应用题型: 有A、B两点,在与AB不同线的直线L上找一点M,使得AM+BM值最小。

    这种题目如果单独这样来考比较简单,但是很多题目都是穿插到大题中,这样就有些难以想到该用哪个知识点来解题了。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个角角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经常考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很多学生都区分不开。

    平行四边形的题目:如图:在□ABCD中,AE⊥BC于E,AF⊥CD于F。若AE=4,AF=6,且□ABCD的周长为40,则ABCD的面积为 A.24 C.40

    ()

    F

    B.36

    D.48

    B E

    C

    A D 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的长为3、4、5,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这个题目穿插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面积这些知识点。

    梯形的上底长为3cm,中位线长为5cm,底边上的高为5cm,则梯形下底长为__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 cm2 还有其他的一些题目就不一一举例了。

    接下来是说学情,一对一教学每个学生的学情都不同,有的学生是基础薄弱,有的学生是技巧方法的不成熟,学习风格的偏向和学习态度的强弱,因此在上课环节进行前我们必须要先掌握学生的学情。我这节课针对的是一个100分能考70多分的学生,他学习态度比较好,积极性比较高,但知识体系不完整,漏洞比较多,错过的题目也会一错再错,读题马虎,下笔轻率,所以在课堂上要把重点难点设计成相应的练习帮助其复习巩固。

    再来说教法,针对这节课内容多,时间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比较高的特点,我首先用将这三单元的重难点进行了梳理归纳,在概括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经典的习题,然后对前面的讲解给出对应的习题进行检测,对他经常会错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复习,用的方法主要是讲练法或者先练后讲法帮助学生复习。

    接下来说教学环节,首先课前注意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上次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作业中的错题学生应做标记,通过再次讲解明确做题思路和方法;接着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日常谈话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困惑,最近的生活上的起起伏伏,加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把握住学生最新的学习动态;接下来就是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采用提问式,书面表达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将重难点落到实处。

    再说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教学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尤其是方法类,同时总结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接下来是说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应符合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题目设置有针对性,同时应考虑学生的时间,在校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繁重,所以作业的时间应不超过3个小时,不给学生造成太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作业设置时充分考虑题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有针对性训练。这次的作业就是一份期中测试模拟卷,对期中测试进行预热。

    最后说板书设计,个性化辅导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板书的设计也应千变万化,对于学生识记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可做提纲性的板书;对于学习风格偏视觉型的学生应有规范的明确清晰的板书,重点难点标识明确;对于学习主动型强的学生,老师可调动其积极性,教师设计板书框架,学生填充具体内容,师生协作。板书设计的宗旨:重点难点突出,清晰准确。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5】

    1. 探索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作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探索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作法.

    1.有时我们感觉两个图形是轴对称的,如何验证呢?不折叠图形,•你能比较准备地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

    2.轴对称图形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找到一对对应点,作出连结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了.

    1.要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个公理,那么必须找到两个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样才能确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1),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

    (2).作直线CD.

    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图中的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作出这些对称轴.

    作法:

    1.找出五角星的一对对应点A和A′,

    连结AA′.

    2.作出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L.

    则L就是这个五角星的一条对称轴.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找出五条对称轴,所以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如图,与图形A成轴对称的是哪个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尺规作图,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据此得到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的

    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任意一对对应点,连结这对对应点,•作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该垂直平分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

    课本P36-37习题12.1 5、10、11、12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6】

    一、问题引入:

    1、一般地,对于n个数 ,我们把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 ,记为 ,读作 .

    2、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 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 .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weight),而称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 .

    二、基础训练:

    1、数据2、3、4、1、2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_____平均数.

    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将这组数据每个数都扩大2倍,则所得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是( )

    3、如果一组数据5, -2, 0, 6, 4, 的平均数为6,那么 等于( )

    (1)在这十个数据中,34的权是 ,32的权是______.

    (2)该市7月下旬气温的平均数是 ,这个平均数是_________平均数.

    5、一个班级40人,数学老师第一次统计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为85分,在复查时发现漏记了一个学生的成绩80分,那么这个班级学生的实际平均成绩应为 ( )

    三、例题展示:

    例: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km/h,步行的速度是5km/h.

    (1)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1h,然后又步行了1h,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 .

    (2)如果小明先骑自行车2h,然后又步行了3h,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 .

    四、课堂检测:

    1、在一次知识竞赛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80,84,78,76,88,97,82,67,75,71,则他们的平均成绩为 。

    2、一个地区某月前两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各天的最低气温依次是(单位:℃):x1, x2, x3, x4, x5和x1+1, x2+2, x3+3, x4+4, x5+5,若第一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7℃,则第二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 。

    3、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2,另有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5,那么所有这3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

    4、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0人,一次考试中,一班的平均分是81,二班的平均分是90,则这两个班的90位学生的平均分是( )

    5、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

    6、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7、一名射击运动员射靶若干次,平均每次射中8.5环,以知每次射中10环,9环,8环的次数分别为2,4,4,其余都是射中7环的数,则射中7环的次数和射靶总次数分别是多少?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7】

    (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合理即可。

    六、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4、一组数据X 、X …X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的极差是( )

    七、课后练习:

    1、已知样本9.9、10.3、10.3、9.9、10.1,则样本极差是( )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3、已知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则极差是。

    4、若10个数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则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极差是。

    5、某活动小组为使全小组成员的成绩都要达到优秀,打算实施“以优帮困”计划,为此统计了上次测试各成员的成绩(单位:分)

    90、95、87、92、63、54、82、76、55、100、45、80

    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

    将数据适当分组,做出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答案:1.A ; 2.D ; 3. 0.4 ; 4.30、40. 5(1)极差55分,从极差可以看出这个小组成员成绩优劣差距较大。(2)略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