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11篇
  •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28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11篇。

    出于您的需求我搜集了以下信息:“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供您参考,为了下次阅读方便请收藏本文以备查看。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1】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

    1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1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 =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 G,上浮(3)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1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1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G排=ρgV

    1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gV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1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九章机械与人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

    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9.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10.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1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2.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1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W有/W总=η1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15.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16.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17.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18.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9.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20.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2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22.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2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2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25.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第六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候,总保持或。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的性质,即惯性。3、抛出手的石头,不再受到手对它的作用力,但会继续运动,这是由于石头有;石块在运动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变化,这是由于石块受的缘故。4、洗手后用力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由于水有5、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1)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即,F=F1+F2方向跟相同。(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即,F=F1+F2,方向跟相同。6、同一直线上有两个力F1=10N,F2=15N,则两力的合力最大值为7、状态是平衡状态8、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第七章、密度与浮力9、叫做物体的质量。其国际基本单位是10、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天平的右盘放置,左盘放置,按从大到小的原则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称量物品的质量等于。11、天平的结构:12、13、密度计算公式;水的密度是: ;2.7×103kg/m33,物理意义是。14、(1)测固体密度:①用m②在量筒中注入适量体积的水,记下体积V1,再将固体投入并浸没于水中,记下水上升后的体积V2,那么固体的体积为V=③则,固体的密度ρ(2)测液体密度: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称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m=②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③则,液体的密度ρ15、浮力的计算:(1)称量法求浮力:浮力-(2)平衡法求浮力(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f= G排液==;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有关,还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有关,而与浸末在液体中的无关。(注意理解125页的实验探究2和126页的实验探究3)16、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上浮: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2)物体下沉: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3)物体悬浮: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4)物体漂浮: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17、使用密度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密度密度计在液体中总处于力总等于它的。船由江中开到海里所受浮力大小(变大、变小或不变。第八章、压强18、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p)=,单位。(1)当受力面积相同是,压力越,压强越(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压强就越。19、压力是:的力20、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压强=。(1)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深度越,压强越(2)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压强越。21、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个标准大气压==mm高的水银(汞)柱产生的压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22、托里拆利实验:将一根灌满水银约1m长的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随着水银的下降,在管内水银的上方形成。管外大气压强支撑着玻璃管内mm高的水银(汞)柱。23、钢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被吸进橡皮管里,原因是24、液体流速的地方压强较,在流速的地方压强较。第九章、机械与人25、作力臂的方法步骤:(1)明确支点O(2)通过力的作用点用虚线沿力的方向首尾延长作力的作用线(3)用虚线过支点O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4)用大括号标出,并标为L26、杠杆平衡条件:27、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瓶盖起子、(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钓鱼杆、(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28、定滑轮物体移动,省力,但可,实质是杠杆:动滑轮物体一起移动,省力,但距离,能改变里的方向,实质是杠杆。29、滑轮组可省力,提起滑轮所用的力:F=(注意:①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时,G=货物重②计动滑轮重时,G=货物重+滑轮重③x—表示吊起动滑轮绳子段数)但滑轮组费距离,拉力所拉的距离S与货物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是:30、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31、滑轮组:(1)有用功W有=(2)总功W总(3)机械效率η=(注意:F=G/x,S=xh①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时,G=货物重②计动滑轮重时,G=货物重+滑轮重③x—表示吊起动滑轮绳子段数)3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33、不做功功的三种情况:、、。34、功的计算公式W=,F—表示,S—表示;功的单位:。功率的计算公式:P=,功率表示做功的,5W=表示的意义是统称为机械能35、动能是由于物体具有的能;动能由物体的和决定36、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具有的能;重力势能由物体的和决定37、弹性势能由决定38、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它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构成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39、在阴极射线发现了带负电的,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此模型中的原子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带电的上40、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是:41、分子的大小约为m42、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是:(1)(2)(3)43、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体:分子力的作用比较,有一定的和(2)液体: 分子力的作用比较,没有确定但占一定(3)气体:分子力的作用比较,没有一定的和44、提出日心说,第一个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2】

    【学习目标】WWW.Jk251.coM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难点】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预习指导】

    1.我们用钢笔写字,时间久了,要清洗一下,回忆一下,清洗后清水还清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2.你常看到妈妈在放衣服的箱子里放樟脑丸防虫蛀。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箱子取衣服,就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回家问一下妈妈,煮咸鱼前是不是要在清水里泡一下,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在哪里?

    4.做一做。将饭盒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饭盒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饭盒,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猜想一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提起饭盒后仔细观察它的下表面,再猜想。)

    5.人们喜爱鲜花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春天的兰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腊梅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到沁人心脾的芳香呢?

    【学习过程】

    问题:

    1.从外表看连续的.物体究竟是怎样构成的?

    2.人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又如何去研究物质的构成?

    活动1:用放大镜观察笔迹

    现象:

    1.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这些微粒又是怎样构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的?

    活动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活动3:酒精与水充分混合

    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阅读课本那种物质的结构模型能支持上述现象;你选择第种。

    一、分子

    1.定义:

    2.特点: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二、分子运动的证据

    阅读课本活动7.2观察图7-4;7-5;7-6;

    1.你分别发现:①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生活中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4、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

    1、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2、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引入新课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 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 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六、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 ; b、用改锥拧下螺钉: ;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 d、挑东西的扁担: 。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轮轴 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

    A、省力 B、省距离 C、改变力的方向 D、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 ,其目的在于 。

    8、如图中的滑轮是 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费一倍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实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该记录的数据除砝码和滑轮的总重外,还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 EQ F(G物+G动,2)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4】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 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进行新课

    1.音调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筋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认识。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的图3-10,读后教师做简要解释,然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觉察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2.响度

    (1)演示: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引导学生分析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教师板书)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的滴答声,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板书)

    (3)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又多,又恰当。

    3.音色

    (1)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出: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是谁的声音。

    同一个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个特征?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看一看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同学们可以三三两两的进行议论,还可以找教师探讨。

    说明

    新课引入时,如果没有恰当的合唱歌曲磁带,可请两位同学或老师跟一位同学一起同唱一首歌。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材料、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本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课内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唇舌,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这些名词的解释,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将适得其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物理教案-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力》。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5】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及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渗透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意识的教育。

    将教科书第74页所示的“罐子”沿不太陡的斜面滚下。

    向下滚动时具有什么能?

    铁罐滚动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具有什么能?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根据图片提问:飞行中的飞机具有什么能?

    1.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物体具有机械能的总量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

    提问:举高的球释放后,重力势能减小,是不是能量消失了?

    请学生再分析“撑杆跳”、“蹦床”、“蹦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请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思考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1.指导学生做单摆实验,并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单摆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指导学生做教科书中的铁锁摆动的实验。实验前提问:铁锁会打到鼻子吗?

    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2.机械能守恒:当只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时,机械能总量不变。

    根据过山车的图片,请学生分析图中的过山车具有什么能?过山车为什么能够不断地翻滚?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机械能。

    水能和风能是水或者空气因为运动或者位置高而具有的机械能。

    展示图片或者视频,表现自然界的机械能有利也有弊。

    2.在水(风)力发电站,将水(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了解:水电站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的,风力发电是怎样的。

    什么是机械能?

    1.洒水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将水洒向路面,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这是因为速度虽不变,但___________.

    2. 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_______能逐渐增大,_____能逐渐减小.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 神州五号飞船飞离地面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航天英雄杨利伟所具有的动能变_______,具有的机械能变________.

    4. 8月26日,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三米跳板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她在起跳过程中,跳板的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又转化成_________能,最后转化成她的________能,而进入水中.

    5.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能越来越小,______能越来越大.

    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椭圆轨道运行,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A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 B汽车上山 C空中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D苹果从树上落下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6】

    【学习过程】

    摩擦起电

    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

    怎样判断物体带电

    两种电荷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将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上述现象表明:

    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例1.用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能够轻小物体。

    例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A.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擦产生了等量的质子和中子D.摩擦产生了电子

    例3.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

    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例4.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电器的作用是。

    【当堂训练】

    1.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吸引/排斥);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吸引/排斥).

    2.带电体吸引____________,如塑料小球,通草球等.

    3.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4.已知带电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靠近一个轻小物体,发生如图所示的情景,则该轻小物体的带电情况是()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不一定带电D.一定不带电

    5.知道了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就能解释物体的带电与不带电。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物体内部原子个数与电子个数相等

    C.物体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过程中吸热(蒸发可以致冷)。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交流,能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的过程是吸热的。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

    (1)理解沸点的概念。

    (2)通过与实际相结合,理解影响沸点的因素。

    塑料袋、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水、秒表、注射器、橡皮塞。

    四、教法与学法

    针对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及编写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本课时主要采用了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与之对应的学法有实验观察、合作交流和结合生活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蒸发过程吸热以及水沸腾的特点,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演示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酒精,挤出空气后扎紧口。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走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究竟为什么失而复得?

    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设计意图】该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橡皮筋扎紧。

    归纳总结:引出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

    液化和汽化现象。

    (二)推进新课

    1)沸腾

    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

    归纳小结:物理学把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进一步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

    学生讨论,猜想和假设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提出: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

    重点观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观察更有针对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实验需要确定实验器材

    小组试验和收集数据

    【说明】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个过程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领会误差的含义;

    3、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测微小物体和液体质量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讨论法、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回形针、水、烧杯(两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

    【新课学习】:一、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

    活动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观察天平的测量值和标尺分度值。

    天平的测量值(砝码盒内所有砝码质量值之和):

    横梁标尺刻度(等于砝码盒内最小砝码质量)

    标尺分度值(最小刻度)

    思考:哪次测量更准确?为什么?

    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启发?

    方法介绍:测量单个小物体的质量时,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一般的托盘天平精度不够,难以测出,因此采取测多算少,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同时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进一步较小误差。

    二、测量水的.质量

    设计方案:如何测量水的质量?

    教材P6把三个步骤排列一下,填入表格。

    思考:把⑴和⑵交换,这个方案如何?分组活动:⑴调节天平;

    ⑵测一枚大头针质量;

    发现:无法测量,比分度值小

    ⑶设计方案;

    ⑷测100枚大头针质量;

    ⑸再测200枚大头针质量;

    ⑹计算一枚大头针质量。

    同样的误差,分得越多,误差越小。

    测多算少(累计法)

    活动2:分组活动测水的质量

    ⑴测烧杯质量m杯;

    ⑵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总;

    ⑶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总-m杯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分及实践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W电灯泡和一个100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只(功率16w)。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复习有关机械功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观察(或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手中的2个灯泡(其中一个是100W的,另一个是15W的),看上面有哪些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100是什么意思?)由学生讨论交流:15度(度:生活中常用的说法)和100度是代表了什么?先让学生猜想:如果接入电路将会怎样?(此时大部分学生会知道100W的比15W的灯亮,此时应引导学生的思路:为什么100度的灯泡亮?做功的快慢即消耗电能的快慢)2.实验演示:分别将15W和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灯泡的亮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要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谈话与引导: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引导得出:电能表铝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快慢不一样)3.谈话导入课题:可见只有做功的多少还不行,还有做功的快慢。那么我们应如何表示不同用电器的做功快慢呢?

    板书:

    2、电功率

    二、学习新知:

    (一)电功率

    1.通过讨论和让学生对比第一册学过的机械功率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知识:

    投影: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启发:如果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

    (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做功多少;或者让其做功相等,看消耗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得出: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电能)(特别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时间?在课堂中应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来)

    2.投影:电功率的定义公式:P=W/t注意: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此公式的意义。

    谈话:我们上一节学习的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推导电功率的另一个

    公式:P=UI。

    3.投影展示:电功率的单位:瓦(W)千瓦(kW)

    要求:应明确他们之间的进率4.解决导入本课时的问题:

    告诉学生:PZ220-100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前提:在220V的电压下)。

    谈话: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亮的原因。(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实质:能量的转化)

    5.谈话:这两个公式各有什么用途呢?如学生不能回答应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P=W/t和P=UI各有其用途,当知道P、W、t中任意两个时,可以求出另一个(此时应指出:这样我们可以求出电功率,只要知道W和t即可,而W是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的,t可以用秒表来测量,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就可以测量,也为下一环节进行电能的节约的讨论做好准备);对于P=UI也是这样,此时应让学生掌握:这又是一种测量电功率的方法,为最后一个环节:实验探究(电灯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做好准备。

    6.投影:

    例题(做一做):一个1kW的用电器当工作1h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此处不用课本上例题,用意在于为下一部分进行节约电能的.讨论做好准备,而关于电功率的计算第四节将有专门的计算课)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这个结果3.6×106J正好是1kW·h电能,告诉学生知道:除了用标准的国际单位以外,还可以直接用kW、h和kW·h来直接运算,这样在数值比较大时更方便。

    7.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口算一些生活中电能计算的题目,提高学生兴趣,为转入下一部分做铺垫,如100W的灯泡工作多长时间消耗一度电。

    8.讨论(交流与合作):如何来节约电能?

    投影展示:根据W=Pt这个计算公式,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如何才能节约电能(减小电功W的值)?9.布置课外的调查报告:投影展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同学们观察(或调查)在学校发现过哪些浪费电能的现象,你(或你班)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电能的?你对我校(或我班)如何进一步节约电能有何意见或建议,请课下继续交流讨论,写出调查报告或意见建议书(汇总后将择优提交学校有关部门)。

    10、简要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二)实验探究:额定功率

    1.投影展示:你想过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呢?(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4.展示教师的实验思路:

    (如学生已说出,最好,如果没有说出,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思路;但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别的方法,这只是教师设计的思路)

    5.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应告诉学生:实验所用的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是2.5V)

    投影出示实验表格:

    提示学生:将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灯泡两端经过灯泡小灯泡的的电压(v)的电流(A)功率(w)

    发光程度

    1.5v

    2.5v

    分析、论证与评估:实验完毕,让学生计算有关这三次的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并让学生讨论,着重使学生理解以下问题:(1)用电器的功率是如何随电压变化的?

    (2)为何用电器的功率是变化的,但用电器上面却都标着电功率?(如100W的灯泡)

    通过学生讨论:引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

    6.投影:

    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7.投影展示: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P实)

    U实与U额P实与P额的关系的关系

    U实=UP实=P额

    U实<U额

    P实<P额

    U实>U额

    P实>P额额

    (三)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电功率(电功率的概念;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概念;实际功率的概念)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

    1.书面作业:课后练习题第3、4题。

    2.课后讨论:刚才我说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

    3.收集下列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活动)。电冰箱电熨斗电视机电烙铁电风扇微波炉洗衣机

    4.课外延展(选做题:根据分层教学的原则,要求3班95%的同学要做,1、2班20%的同学做)每个家庭都需要照明的电灯,目前市场上既有白炽灯,又有电子节能灯,究竟哪一种灯更好呢?某中学的同学在课外调查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的如下情况:60W的白炽灯与11W的电子节能灯发光效率相当,他们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研究,收集了如下表中的数据:

    项目额定电压/V额定功率/W寿命/h单价/元当地电费/元

    白炽灯2206010001.50.58电子节能灯220

    50000.58请根据表中所列的数据,说明你应该选择何种照明灯具更经济?(要求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原理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五)下课:结束语(可略,依据实际情况)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随时留意观察我们身边的现象,你就会惊喜的发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A、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力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教学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

    三、自主教学,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

    2.按照上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课本,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四、拓展提升

    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选作)如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篇11】

    3.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5页图7-2-2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练习:教材6页图7-2-5作图。

    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