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乘法分配律课件汇编
  • 乘法分配律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06

    乘法分配律课件汇编。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乘法分配律课件汇编,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1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东新四小学 王唯

    教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出示课件1)计算

    35×2×5=35×(2×)

    (60×25)×4=65×(×4)

    (125×5)×8=(125×)×5

    (3×4)×5 × 6=(×)×(×)

    师:上节课,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咱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探究发现

    (出现课件2)

    师:大家看,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呢,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有两个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了4列,每列贴9块,另一个叔叔贴了6列,每列贴了9块。

    师: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我想知道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按鼠标出示问题) 师:你能估计出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吗?

    生:我估计大约有100块瓷砖

    生:我估计大约有90块瓷砖。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瓷砖究竟有多少块。(学生做,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

    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

    生:(6+4)×9(板书)

    = 10×9

    =90(块)

    因为每列都是9块,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列,再用列数去乘每列的块数,就是一共贴瓷砖的块数。

    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种算法,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

    6×9+4×9 = (6+4)×9(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两道算式的特点,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师:这几们同学举的例子符合要求吗?请在小组中验证一下。 (小组汇报)

    小组1:符合要求,因为每组中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

    小组2:在每组的两个算式中,一个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另一个是用这两个数分别是去乘同一个数,再相加,符合要求。

    (板书用=连接算式)

    师: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从它们的特点和结果相等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再讨论一下。

    小组1:我们小组发现,只要符合上面题目要求的算式,结果都是一样的。

    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两个不同的数分别去和同一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一起去乘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结论(课件2):师: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 法 分 配 律。它是我们学习的关于乘法的第三个定律。

    师:大家齐读一遍。

    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现在你能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试着写一写吧。

    (a+b)×c=a×c+b×c

    师: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80+4)×25 34×72+34×28

    师: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判断正误

    ( 25 + 7 )×4 = 25 ×4 ×7×4 ( )

    35×9 + 35

    = 35×( 9 + 1 )

    = 350 - - - - ( )

    3、填一填

    (12+40)×3=× 3 +×3

    15×(40 + 8) = 15×+ 15×

    78×20+22×20=(+ )×20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希望它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长。

    [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三)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6×9+4×9 =(6+4)×9

    (40+4)×25 = 40×25+4×25

    (64+36)×42 = 42×64+42×36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运算律——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7×4×25 125×9×8 48+315+52 888+17+83 125×8

    (2)、评出胜负,分析原因。

    (3)、小结: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乘法的另一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1、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问题一:育新学校马上要举行艺术节比赛了,老师准备给他们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

    短袖衫32元/件裤子45元/件夹克衫65元/件

    (1)提问:要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再算一算。

    (2)学生动手,独立算出要付的钱数。

    (3)教师巡视,让用65×5+45×5和(6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板书:(65+45)×565×5+45×5

    问题二: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4米,宽26米,求周长。

    (1)学生动手,独立算出周长。

    (2)教师巡视,让用64×2+26×2和(64+26)×2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板书:64×2+26×2 (64+26)×2

    三、探索规律。

    1、板书:(65+45)×5=65×5+45×5

    (64+26)×2=64×2+26×2

    2、体验感悟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等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相机引导: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3、类比展开。

    提问:你能根据刚发现的特点编几组等式吗

    学生编写,教师巡视后全班交流。

    4、揭示规律。

    (1)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如果有学生答得比较到位:把他的话再重复一遍的。

    (2)谈话: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我们就用a、b、c这三个字母来表示

    (3)引导:如果在第一个等号的左边我用a来表示65,b来表示45,c来表示5就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板书:(a+b)×c

    (4)追问:那么等号的右边应该怎么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答后板书:(a+b)×c=a×c+b×c

    四、应用规律。

    练习课本56页第一,二习题

    五、拓展延伸。

    1、看看前面买服装的问题,根据提供的信息,除了可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之外,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出示:60×5-50×5 (60-50)×5

    (2)思考:这两道算式等不等呢你怎么知道相等的

    这个等式和我们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3)如果老师是这样买的,

    出示:买5件夹克衫、5条裤子和5件短袖衫,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出示:

    60×5+50×5+30×5 (60+50+30)×5

    (4)这两道算式等不等呢

    这个等式和我们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样吗

    2小结:乘法分配律不仅适用于两个加数相加,还适用于两个数相减,甚至是多个数相加或相减。同学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后相信在今后的计算中会更加简便快捷。

    六、全课小结

    你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P36页例3,做一做,练习六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8+2)×1258×125+2×125

    2、揭示课题:乘法分配律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2)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6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

    1、计算(4+2)×25的运算顺序是什么?4+2表示什么?再乘25表示什么?

    2、计算4×25+2×25的运算顺序是什么?4×25表示什么?2×25表示什么?把它们的积相加表示什么?

    3、计算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4、这是乘法的什么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5、会用简便算法计算4×25+6×25吗?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6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7)=117×3+117×7

    24×(5+12)=24×17

    (4+5)×a=4×a+5×a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针对自学提纲5题请不同方法同学汇报。

    3、结合“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4+36)()

    2、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择其中一个算出得数

    ⑴25×(200+4)⑵35×201

    25×200+25×435×200+35

    ⑶265×105—265×5⑷25×11×4

    265×(105—5)11×(25×4)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103×20xx×5524×205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2+167×3+167×5=167×()

    28×225—2×225—6×225=()225

    39×8+6×39—39×4=()×()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4×75+24×25125×22—125×14

    (25+20)×435×99+35

    2、每个同学要用9本练习本,四(1)班有42人,四(2)班有38人,这两个班共需要多少本练习本?

    3、计算。

    89×10135×36+35×63+35

    4、小马虎由于粗心大意把30×(□+3)错算成30×□+3,请你帮忙算一算,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a+b)×c=a×c+b×c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4

    1.使学生理解的好处.

    2.掌握的应用.

    3.透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潜力.

    1.  口算.

    (27+73)×8    40×9+40×1    14×(10+2)   10×6+10×4

    3.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导入  :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明白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能够使运算简便,你们想明白吗?这就是我们这天要研究的资料.(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贴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够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 用字母怎样表示?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引导学生比较:(100+2)×43,102×(40+3)这两种算式哪种比较简便?

    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能够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总结: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式子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②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的那个数.

    ③另外两个不一样的因数,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

    上课开始时,我们已经比赛看谁算得快,如(1250+125)×8,老师就是应用的使计算简便。此刻你们会了吗?

    1.  练习十四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3+25)×2=□×□+□×□

    8×(7+6)=8×□+□×□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

    其中做(3)、(4)题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明确此类题,务必是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才能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

    3.把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学生做后共同订正,并讨论(2)、(4)、(5)、(6)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接起来?

    4.选取题:

    ①28×42+28×29 ②(28+42)×(28+29) ③28×42×29

    ①10×5+8×5+9×5 ②10+5×8+5×9 ③10×5+5×8+9

    5.练习十四第4题,投影出示.

    一辆凤凰牌自行车420元,一辆永久牌自行车405元.此刻各买三辆.买凤凰车和永久车一共用多少元?

    这天我们学习了,明白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期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能够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练习十四第3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方各题.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36页内容,和练习四的第5、6、7、9题。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活动过程:

    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第一小题,右边的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9x37+9x63

    9x(37+63)

    (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9x37+9x63=9x(37+63)

    (3)命名猜想。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xx猜想。(板书:猜想)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也是否成立?请看大屏幕。)看到这幅图画,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1)谁能估计一下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他的估计是否正确。

    (3)(谁来汇报自己的算法)出示两种不同的算式6x9+4x9和(6+4)x9,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

    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

    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

    (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xx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

    (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xx同学,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

    (3)刚才我们举了很多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来呢?四人小组商量一下,这个算式看起来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等号右边表示什么意思?大家说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文字表述,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通过大家的表述总结出来的,谁能给大家读一下。

    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哪里应特别注意?

    请看黑板上的等式,这个等式从左到右成立,反过来从右到左呢?也是成立的。

    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

    (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

    (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

    (80+4)x2534x72+34x28

    (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刚才这两道题比较简单,大家做出来了,现在我出两道比较难的,大家有没有信心做出来,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下面这两道题目,怎样简算?

    38x29+3843x102

    (4)、小结:通过研究,你认为怎样的题目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如果遇到像刚才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把它稍做变化,再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四、巩固练习,解决问题(我们刚才发现认识了乘法分配律,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请看大屏幕,我们来做练习)

    1、请大家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_里填上适当的数。5、6、7题和前面几道题哪里不一样?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大家请到数学医院,帮老师判断对错。

    3、完成连一连。(给一分钟思考时间,然后抢答)

    4、完成填一填。(这道题我找表现最好的小组来开火车)

    5、应用题(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练本上独立完成)

    五、全课小结

    请你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今天研究成果的算式,说说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

    2、师:(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

    (复习旧知识,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时下正是植树节,以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算,然后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B、让一学生上黑板写。

    (4+2)×25 =6×25 =15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C 、师问: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吗?

    生:上黑板写。

    4×25+2×25

    =100+50

    = 15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题思路,与其他同学共享)

    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

    1、(4+2)×25=4×25+2×25

    2、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

    3、师适时引导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

    师: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起个名字?(乘法分配律师板书)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生:翻开课本齐读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师:课本上用符号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没有写完整,你能补充完整吗?(师巡视指导)

    师板书:(a+b)×c=a×c+b×c

    D、你能例举出类似的例子来吗?

    生:在练习本上写,然后师指名说一说。

    (由于前面学习交换律、结合律的时候都有这些环节,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很熟悉,放手让学生做。)

    E、师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让学生对比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对比它们的异同,让学生说一说。

    (在这一章内容里学习了好几个运算定律,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让学生区别它们。)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第36页“做一做”。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Jk251.cOM

    64×64+36×64=(64+36)×64()

    2、师: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计算:101×13 40×65

    指名两生上黑板做,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甲:101×13生乙:40×65

    =(100+1)×13 =40×(60+5)

    =100×13+1×13 =40×60+40×5

    =1300+13 =2400+200

    =1313 =2600

    (这部分的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可能当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巡视指导。)

    师:表扬鼓励学生。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新的运算定律?你会将它叙述一遍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六、说板书:乘法分配律

    (a+b)×c=a×c+b×c北师大版4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往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回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位在: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回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熟悉。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熟悉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题目,解决题目的能力,进步数学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题目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题目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

    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主体图:春季里,同学们开展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需要解决的题目是: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接,即25×(4+2)=25×4+25×2。我将其首先呈现给学生,目的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题目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接着设计“悬念”,抛出四组题目,把学生引到“两算式的结果相等”的情况中来。先请学生猜想,而后验证,再请学生编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研究中来。在编题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交出了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看。接着,请同学在生活中寻找验证的方法,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探究其中的奥秘。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激发学生希看获得成功的动机。通过实践、讨论,揭示了乘法分配律。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内化。这样做,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欢快,自己动手编题、自己动脑探索,从数目关系变化的多次类比中悟出规律,“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发现!这对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无疑是无比巨大的,而“爱思、多思、会思”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纵观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受到:认真钻研教材,深进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会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7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传统的相遇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含义上;因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为此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的分配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也确定为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上。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标: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在设计求平均数的教学时,利用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你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山东境内有哪几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你

    知道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师简要介绍我国及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观察、猜想、比较、归纳、验证、

    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具体可分四步进行:

    师::“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时行驶的路程和。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借助课件或画出线段图,表示出解决这个问题

    的两种思路。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后,师适当板书。一种思路是先求每辆车分别行

    驶的路程,再求公路的全长。110×2+90×2=400(千米)。一种是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

    路程和,再求2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10+90)×2=400(千米)

    学生思考交流,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

    师:根据前面所学的定律,结合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提出猜想。(110+90)×2和110×2+90×2可能相等。

    3、验证猜想:

    你们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并进行记录,全班汇报交流。

    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学生仿照(110+90)×2和110×2+90×2写算式。验证揭示了这些例子共同特点,就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和里的每一个加数……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

    4、用字母表示规律,

    你能用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表示,师板书。

    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生交流是怎么链接的,为什么

    这样链接?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3、第三题,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在小组内交流结果,说说错的原因并将错误的

    师: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评价一下你和小组同学的表现吗?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8

    乘法分配律   朱彩娜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36 例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 (可以使计算简便)。   1、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  (1)40× 23 × 25  125 ×16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运用了什么定律。  (2)投影出示算式。 ①  4 ×(5 + 8) 4× 5 + 4 × 8  ②  8 ×(4 + 5) 8×4 +8× 4 ③  7 ×3 +6 × 3  (7 + 6)× 3 (1)口算出每组中两题的计算结果。 (2)观察上面各组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提问:这两个算式相同吗?(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不同,结果相等)。 可以用什么号连接?(等号) 老师板书:4 ×(5 + 8)= 4 × 5 + 4 × 8  8 ×(4 + 5)= 8 × 4 + 8 × 4 (7 + 6)× 3 = 7 ×3 + 6 ×3   这些题都能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老师板书课题:乘法的分配律。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1、 学习例3(出示例3)   有25个小组植树,每组里有4人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②学生试做。   ③展示学生成果(教师板书),   ( 4 + 2)×25  4 × 25 + 2 × 2 = 6×25 =100+50  = 150(人) =150(人)    2、 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3、总结规律:从上面的例子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发现规律。请打开书36页齐读一遍。(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 学生说教师板书:   (a+b) ×c = a ×c+ b×c (▲+■) ×●=▲×●+■×● 5.逆用乘法分配律: 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 三、 质疑联想,拓展认识。 1、 返回例3、  有25个小组植树,每组里有4人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2、思考后会答: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挖坑种树的比抬水浇树多多少人?   3、试做后集体订正:   ( 4-2)× 25  4× 2-2×25    = 2×25 =100-50    = 50(人)  = 50(人)  四、巩固运用规律。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 36 + 54 )× 2 = 36×× + 54×□ 27×12 + 43×12 =( 27 + 43)× 12 15×26+15×14 = □○□(□○□) 72 ×(36 + 6) = □○□○□○□ (二)横着看,在的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打“√”  1、40×5 + 2 ×5   (40 + 2)×5   2、(48 - 8)×13  48 ×13-8×13   3、22×30 + 44 ×30 60×20 + 60×30   4、74×(19 + 1) 74×19+74   5、30×20 + 20× 90 20×(30 + 90)   6、27 ×(16 +  30)  27 × 16 + 30 7、17 ×(5 + 5 )  17 × 5 + 17 × 5   8、 53 × a + 53 × b ( a+b)×53   9、(爱+数)×学  爱×学+数×学 五、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排球各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 六、拓展练习  ① 103×32 ② 99×32 七、归纳概括,完善认识。   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探索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课文第45页的内容,及第4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关键:指导观察分析算式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或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

    板书:探索与发现(三)

    今天,又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呈现课文插图(实物投影或挂图)

    教师: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怎么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反馈交流情况。

    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有选择地板书)。

    学生A:69+49

    =54+36

    =90(块)

    学生B:(6+4)9

    =109

    =90(块)

    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

    4、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4264+4236和42(64+36)

    讨论交流: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6、字母表示。

    教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

    (a+b)c=ac+bc

    7、提示课题。

    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6页的试一试。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文第46页的练一练。

    第1题,简单的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第2题,注意指导一些算式的计算方法。

    9911:可以看成(100-1)11=1100-11

    或看成99(10+1)=990+99

    3829+38应该把算式看作:3829+381

    第3题,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计算中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可以直接扳书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个问题付1500元够吗?学生可以算出这些饮料的总价,然后与1500元进行比较,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3(54)=6015254=1500

    (35)4=60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10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已学习了乘法、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乘法分配律是为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定位】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运用】

    为了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我组织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上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为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取新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比赛激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男女生计算比赛活动。(放录像及课件)通过创设这样的计算比赛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简便计算的一些规律,把学生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的准备题。(出示课件例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接着引导学生对照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放录像)学生感受到了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但运算顺序不同,对这一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验证这一现象不是巧合,我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并计算是否相等。

    (放录像)学生写完后汇报,我将等式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式两边算式,去领悟思考,寻求规律。

    (放录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我接着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出示课件与录像)学生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放录像)这样使学生在辨析与争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逐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戏题。

    (放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时课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运用。再告诉学生们这种规律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同学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及课件)我们一起来看学生们是如何总结乘法分配律。

    (放录像)尽管学生说的不是很完整,但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以便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边放课件)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应用规律

    定律发现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抢答题,必答题,自创题,风险题,让学生大胆尝试,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抢答题和必答题以基础题为主,体现正逆两方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变形练习,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潜能未开发的学生能体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创题是让学生自己相互当小老师,围绕乘法分配律出题目,相互进行检测;风险题是为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题目加深加难,激起优秀的学生求知欲望。第一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他发现算式里有相同的数139,把它提出来再乘剩下的几个数的和;第二题学生是这样理解的,199个25加1个25就是200个25。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这种发散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评价反思】

    纵观这堂课,我认为这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把握得较好:

    一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探究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我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出示连线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时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是珍视课堂动态生成,实现没有预约的精彩。课前在设计激趣这个环节时,只考虑到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速度快,没想到演板时会出错。面对这一情况我冷静处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计算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

    三是设计分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观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是借助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教学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连线题、“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未尽人意的地方。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只是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没有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生生评价;如果教师再多一些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我想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这块花园里,我愿勤奋耕耘,虚心学习,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乘法分配律课件 篇11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当我给学生讲到练习四第七题的时候,觉得这道题目可以开发一下用来上乘法分配律,让学生自己制作两个长不一样,宽一样的长方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求面积和的方法,自然的引出乘法分配律。然后看了下这节课的课后练习,里面有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的题目,在其后56页的简便运算中也能用到逆向运用的知识,于是就把这个运用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知识层次,联想到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两数之和乘另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第三个数再想减的知识,于是就去习题中找有没有类似的题目,在55页第五题中求四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时,如果用乘法分配律的延伸知识可以使计算简便,又看到练习五的三、四两题,就必须要知道这个知识才好解决,于是就把乘法分配律的延伸作为第三个层次的教学了,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了这节课,实际上下来的效果不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运算简便。

    2、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

    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指明回答

    这里有长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宽都是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纸片,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把它们组成一个新的长方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组合的动画)

    二:自主探索,交流合作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请同学们自己求一下新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不同的解法

    反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应当有两种解法,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应加以引导

    (课件出示两种解法)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计算的结果也相同,能把它们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自己写一写,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

    2、比较分析,深入体会

    提问: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小组内交流。

    反馈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相机引导: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使学生明确:等号左边是10加6的和乘4,等号右边是10乘4的积加6乘4的积。

    设疑: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呢?学生举例验证。

    组织交流反馈。可适当的选取一些数字很大的和很小的例子以及有乘数是0的例子等特殊情况。

    3、规律符号化,揭示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算式,写的完吗?

    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达这个规律,同学们自己试着在小组内写一写,说一说。

    反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规律。

    小结揭示: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另外的数再相加。用字母表示:(a+b)×c=a×c+b×c,(板书并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三:实践运用,初步理解。

    1、想想做做1

    学生自主完成,组织交流。

    第二小题教师板书,并启发学生从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角度说一说对这个算式的 理解。并在板书上用箭头标明左边12出现了2次,右边在括号外面的数字就是

    12.并向学生介绍这可以称作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板书)

    2、想想做做2

    自主完成,组织交流。

    第三小题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角度去理解。并使学生明白74×1可以看做1个

    74,也就是74.

    第四小题要和想想做做题1的第二小题做对比。

    四:拓展延伸,内化新知

    再次出示两个长方形纸片,提问:如何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学生反馈,引导说出可以重叠比较。学生动手实践

    再问:那么大长方形比小长方形大的面积是那一块?

    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课件出示重叠动画,并把多余部分突出显示。 提问:如何求多出来的面积呢?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答。

    学生若想不到可以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适当的提 示。

    学生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两种解法。

    谈话:这两个算式结果相同,解决的也是同一个问题,可以把它们写成一个算 式,课件出示并板书。

    再问:这个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数的差乘另一个数 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乘,再相减。

    谈话:这个规律用字母如何表示呢?自己试着写写看。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并课件出示。说明这个可以看做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 五:解决实际问题,内化重点难点。

    想想做做题5

    课件出示,学生读题。

    问题一,要求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适当的解释两个 算式之间的联系。

    问题二,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并引导学生适当的解释两个算式之间 的联系,加强学生对

    乘法分配律延伸的理解与内化。

    反思:

    这节课我是分三个层次来教学。

    第一个层次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求新长方形的面积来体会规律,感知规律的合理性。这个环节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观察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通过想想做做题1的第二小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乘法的意义角度来理解算式,并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

    第三个层次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如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并通过动手指一指,知道多出的面积就是两者相差的面积。在学生自己动手求解的过程中,初步的体会到诸如:(10-6)×4=10×4-6×4也有类似的规律,并尝试写出用字母如何表达。

    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把发现的规律加以运用,从2个小题的解答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和乘法分配律延伸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课件汇编】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