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比的认识课件十五篇
  • 比的认识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22

    比的认识课件十五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中之重被遗漏,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比的认识课件”的资料,感谢浏览本内容旨在为你提供有用信息!

    比的认识课件【篇1】

    ◎学习内容:教科书P67~P68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生活大数的直观概念,能大致估计1000以内物品的数量,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数1000以内的数。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深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认识,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培养爱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数到接近整百十拐弯处的数如何准确数出来。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奥运会门票若干,游戏用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奥运福娃宣传短片,提出:一共几个福娃?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一个的数并板书:个)

    2.播放鸟巢体育场并简单介绍,出示一席座位图问:一共几个座位?可以怎样数?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十个十个的数,会比较方便快捷。板书:十)

    3.出示体育场大型座位图,观众图,提问:猜一猜,这里大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畅所欲言,注意引导不是估计的数量越大越好,而是要接近实际数目。)

    4.提出疑问: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是

    5导入课题:生活中,需要更大的数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这节课主要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书P68例1。

    2.媒体出现少量方块,提问:要知道有几个,可以怎样数?

    3.生汇报: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板书:一个一个)

    4.学生借助计数器数数,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过程。(板书:10个一是一十)

    5.媒体出现较多的方块,提问:要知道有几个,还是一个一个地数吗?可以怎样数?

    6.学生汇报: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板书:十个十个

    媒体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学生跟着数:一十,二十,三十

    7.学生借助计数器数,体会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过程。(板书:10个一十是一百)

    8.媒体出示大量方块,思考明明提出的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

    9.生汇报: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板书:一百一百)

    10.媒体演示一百一百地数,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11.学生借助记数器自己数,体会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的过程。(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强调,千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计数单位。出示观众千人图建立一千人大约有多少的直观概念,并提问:你见过哪里出现一千的数量?

    12.把三句话重复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讨论聪聪提出的问题: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少数量可以一个或几个地数,数较大数量可以十个或几十地数,数很大的数量时可以一百或几百地数,体会数数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数法。)

    13.借助计数器数一数:188~200

    三、练习巩固

    1.完成P68做一做,第一题用摘苹果的游戏进行,第二题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过后都要集体数一遍。

    2.巧填数练习:500鼓励学生尽量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3.游戏:找座位,请根据提示帮福娃找到她们各自的位置。

    4.安排奥运会门票编号,小组合作完成。

    四、联系课本,回顾质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收集有关2008奥运会的数据。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千百十个

    一百一百一十一十一个一个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百10个一是一十

    比的认识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能认识辨别直角,会画直角

    教学难点:判断直角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锐角、直角、钝角的纸。学生准备手帕、教科书、纸盒、练习本、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

    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 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着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 做教科书第42页的题目。

    第4题让学生独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

    3. 教学画直角。

    教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怎样画直角呢?”教师边画边说:“先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跟这条边的左端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条边和这条边也合在一起;再从顶点出发,沿着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这样就能画出一个直角。”然后,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直角,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直角。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

    3、第42页第5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钉子板上做。没有钉子板的也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在书上画出所加的线段。

    4、第42页第7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比的认识课件【篇3】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借助经验,认知钟面。

    (3)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5)欣赏。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四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找朋友。2: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3:生活情境体验。

    1.找朋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3.一天中的两个9时,使学生了解一天24个小时,时针走两圈。结合生活情景,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拨自己喜欢的时刻,调动了全班的积极性,使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联系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第五层:欣赏

    通过有趣的动画欣赏,使学生知道怎去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并加以诗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生动地体难时间的宝贵。

    第六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以上是我对“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比的认识课件【篇4】

    课 题

    买衣服——认识人民币(二)

    主备教师

    张玮

    使用教师

    代金霞

    参加人员

    一年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能力目标: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情感目标:

    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三、活动二: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四、活动三: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五、数学故事

    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比的认识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在动手实践中,认识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简单的解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棒、花片

    教学方式:

    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小鸡有3只,小鸭有( )个3只,

    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 )倍。

    [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师生探讨。

    导入:同学们,我们实验小学的校园非常漂亮,为了把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成校长决定在校园内再摆放一些像这样的花坛。看,花儿们开的多艳啊!谁能说说花坛里有几种颜色的花呢?

    (1)出示情境图(电脑演示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分别闪动蓝花、黄花和红花)

    (2)引导学生摆花片:摆2朵蓝花片

    我们还知道黄花有6朵,怎样摆黄花呢?(学生讨论后试摆)

    (3) 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他摆的是几朵花?他是怎样摆的?”

    问:“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现了什么?”

    “黄花比蓝花多4朵。”

    “蓝花比黄花少4朵。”

    “蓝花和黄花一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2、揭示课题。

    问:“你是怎么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呢?”

    引导学生说: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

    教师指出: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3、逐层认识。

    追问: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同桌互相说说。

    如果黄花再添2朵,现在是几个2朵(4个2朵),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黄花,剩下几朵黄花,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4、练习反馈。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出两种书的倍数关系。

    [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师再揭示,层层推进,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同时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

    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1、动手操作。

    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你能摆出来吗?

    指名上去摆红花。

    问:“他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

    问:“怎样说出红花与蓝花的关系?”

    指名回答,然后一起说。

    2、练习深化。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白菜有( )棵,青菜有( )个( )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 )倍。

    如果添1棵白菜,青菜的棵数又是白菜的几倍呢?

    如果再添2棵白菜,白菜有( )棵,青菜有( )个( )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 )倍。

    [上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几份”就是“几倍”的联系,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当标准量发生变化时,那他们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在情境的创设和动手操作中自主构建了数学知识,在探究中发现,在合作中明理,从而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更加理性。]

    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自读理解

    (2)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检查

    4、找倍数:如 教室里灯管的根数是电扇的( )倍

    国旗上小星星的颗数是大星星的( )倍

    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 )倍

    5、拓展练习:

    看,孙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 3个苹果 4个梨 6个菠萝 8个草莓 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发展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倍”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前面的乘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几个几”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判断“几个几”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因此,我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教参中明确要求,教学时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通过操作,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

    教学时,我通过“看一看”让学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在头脑里初步建立“倍”的影像。再通过“画一画”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巩固头脑里的影像。然后通过“算一算”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关于“倍”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通过“说一说”的练习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哪些有用到“倍”的地方,从而把数学课本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借助直观操作,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加深对“倍”的理解。

    如我摆出2颗五角星,请你摆出这样的3份。学生很快便摆出了,提问“每份有几颗星星?有这样的几份?”板书:“有这样的3份,就是3个2,也可以说是2的3倍。”然后请学生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再请学生摆这样的3个4根,并用圆圈把它们一堆一堆地圈起来,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1份用了4根小棒,就是4的1倍,3个4根,我们圈了3份或3堆,表示有3个4,就是4的3倍,这样通过直观的小棒图来理解“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反复操作、表述,学生加深了对倍的理解。

    2、设计小困难,加深印象。

    在学习过程中,看似学生都学会了,其实里面不排除一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倍,为学生设计了几个小困难。如先出示3根小棒,下面接着出示一把小棒(无法用眼睛看出来),让学生迅速说出这把小棒的根数是3根小棒的几倍?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而真正理解倍的含义的学生会很快找到方法,3根3根的摆出来,一共有这样的6份,就是3的6倍。紧接着提问“为什么3根一份?”请知道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恍然大悟。

    3、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小棒图来理解“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将直观的五角星图、小棒图抽象到图形图,如:第一行画3个圆,第二行三角形的个数是圆的5倍,请学生画出来,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倍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图象与文字间的相互转化作用,通过互相的转化、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比的认识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

    体秤、生活实物。

    教学构想:

    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课复习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

    (3) 2瓶矿泉水重约( )。

    (4) 7粒黄豆约重( )。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比的认识课件【篇7】

    教材分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9的教学内容。

    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活动中认识0――关于0的含义和书写

    1.排排队——复习数的顺序

    师:这节课,数字王国有几位小客人要到咱们教室找朋友。他们来了。(敲门声)

    (师开门。)

    (几个头戴数字头饰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涌进教室。)

    师:小客人迫不及待地要找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作个自我介绍吧。

    生:我是数字3。

    生:我是数字2,我是数字5……

    师:欢迎你们来到一<2>班。

    (学生鼓掌。)

    师:谁来帮这几位小客人排排队?

    (请一位学生上前,帮五位数字朋友排队。)

    结果如下:5,4,3,2,1。

    师:为什么这样排队呢?

    生:我是按顺序排的,从大到小的顺序。

    师:你的小手举得真高。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还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1,2,3,4,5。

    师:真不错。

    (教师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往右贴在黑板上。)

    有不同想法就要这样勇敢地说出来。大家一起数。(顺数,倒数。)

    [评析:学生通过活动给数字排序,没有指令,但不失规则,自主而多样。熟悉而有趣的活动,活泼而真实的情境,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多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教师在复习中埋下伏笔,引导学生轻松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进入发展状态。]

    2.找朋友――认识0的含义之一:0表示没有

    (黑板上有以下几副图画:1只小猴,2只桃子,3只小鸟,4朵红花,5个气球。)

    师:他们的朋友在哪呢?谁愿意帮忙?

    (学生把数字小客人拉到的相对应的图片下,将数字卡片粘在图画下方。)

    生1:1只小猴就用数字1表示。

    生2:2只桃子就用数字2表示。

    生3:5个气球就用数字5表示。

    师:说得真好。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当1只小猴遇到2个桃子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小猴会把桃子吃掉。

    师:是吗?请看――大屏幕。

    (CAI播放小猴吃桃子的动画:小猴从盘子里拿起一个吃掉,又吃掉一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盘子里本来有2个桃子,小猴吃了1个,还有1个。它又吃了1个,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

    (CAI再次演示小猴吃桃的过程,每个环节配合学生叙述暂停。)

    师:一个桃子也没有,用哪个数字表示呢?1?2?3?4?5?

    生:用0表示。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盘子里的桃子吃光了,一个也没有了,也就是0个。

    师:哦。明白了。0和1,2,3,4,5一样也是数字。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

    板书课题:0的认识。

    [评析:“找朋友”的游戏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迁移学习,理解0也是一个数,表示一个也没有。一句“猜猜看”,巧妙地处理“小猴吃桃”的教学素材,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0的产生自然而必然。不必教师的推动,学生在求知欲的刺激下主动发展探索,感受0的动态形成过程。]

    3.猜硬币——生动认识0表示没有。

    师:生活中有好多关于0的故事。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用哪个数字表示呢?注意听――

    (教师轻轻摇动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纷纷猜测――)

    生:2枚。

    生:1枚。

    生:1枚。

    师: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看一看。

    (教师倒出盒中的硬币,放在手心。)

    生:1枚!!!

    生:用1表示。

    师:现在呢?再猜猜看。

    (教师轻轻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学生私下猜测――)

    生:0。

    生:盒子一个硬币也没有。

    生:我认为用0来表示。

    师:(打开盒子,向外倒。)

    生:Yeah!0个。

    师:真的一个也没有,是0个。

    4.关于0的故事――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师:还能说几个要用0表示的故事吗?

    生:树上本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树上1只小鸟也没有了,就是0只。

    生: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和一只兔子,老虎把兔子吃了,兔子就是0只了。

    生:我吹了4个泡泡,后来泡泡破了,一个泡泡也没有了,就用0表示。

    生:花园里有4朵花,小朋友摘了4朵,还有0朵。

    师:哦。花儿很美,不过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便摘花的。但是,老师这里的4朵大红花,可以全部送给大家。之后还剩几朵?

    生:一朵也没有。

    生:0朵。

    [评析:教师借助“猜硬币”活动,巧妙地创设关于0的情境,学生通过听、猜、看、说等多种方式,感受0,理解0,寻找0的生活原型。数字0因为学生的想象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诠释变得丰满而生动起来。课堂中没有教师刻意的表扬和说教,却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有学生对自我的肯定,对他人的倾听和尊重。

    比的认识课件【篇8】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是孙老师第一次和大家上课,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尤其是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这么干净美丽的校园,老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我知道,优美的环境离不开我们学校每位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劳动,看,这是小精灵聪聪为大家拍下的一个劳动场面,仔细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一)观察图画,建立数感

    1、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8来表示?

    2、又来了一位老师,一共多少人?

    3、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9来表示?

    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小树更绿了,鲜花更美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更加干净漂亮了,对吗?

    4、大家看,小树、鲜花以及小朋友的人数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蝴蝶、花盆以及一共的人数都用哪个数字表示?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8和9的知识。(板书:8和9的认识)

    (二)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你已经知道了关于8和9的哪些知识?

    2、在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两个数字?

    3、你能说一句话,里面用上数字8或者数字9吗?

    再说给同位听一听。

    (三)用小棒设计美丽的图案,体验基数8和9的含义。

    1、请你数出8根小棒,拿在手中感觉一下有多少。

    2、用这些小棒你能摆出美丽的图案吗?摆完之后同位欣赏。

    3、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过来展览一下?

    4、再添上一根,现在是几根小棒?用这9根小棒你能不能摆出更美的图案?

    5、老师也摆出一些图案,想不想欣赏一下?(电脑出示)

    (四)教学8和9的大小。

    1、看来,只要认真动脑,大胆想象,用几根简单的小棒也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其实,不仅是小棒,用其它物品也能摆出美丽的图案,大家看,这是老师用圆片摆成的鲜花,数一数,用了几个?(电脑出示花形图案)

    2、再添上一个呢?(电脑演示添加圆片的过程)

    3、观察这两幅画面,你知道了什么?(电脑并列出示表示7和8的花形图案)

    4、在8个下面再添上一个圆片,变成几个了?(电脑出示9个圆片摆成的花形图案)

    5、比较一下8和9,你又知道了什么?

    6、根据这几幅画面,你能给这3个数字排排队吗?

    (五)联系旧知,进行比较。

    1、认识新朋友,可不能忘记老朋友。如果给所有数字排队的话,你认为8和9应该排在哪个位置?

    2、一起读一遍,还可以怎样读?

    3、这几道题肯定难不倒你!(电脑出示几组练习)

    4、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这些小旗上面都有数字,猜对就送给你!

    (六)教学8和9的序数意义。

    1、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小动物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来了,数数一共有几只?

    2、小青蛙排第几?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这句话怎样说就完整了?

    看来,一个数字在生活中不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3、杂技团要进行表演,你能帮着叔叔们挑选一下大象演员吗?

    (七)教学8和9的写法。

    1、我们已经认识了8和9,那你会写这两个数字吗?

    2、老师书写示范,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3、学生在书上描红。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关于8和9的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课下互相研究一下好吗?

    比的认识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让幼儿认识左右。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分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2、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遇到一个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那位小朋友可以帮老师的忙呢?(示意小朋友举手来表示愿意帮忙。)

    小朋友们都愿意帮老师的忙,那老师的问题来了。刚刚你举的是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4、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右边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边坐着谁?(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如:我的左边有什么?或我的右边坐着谁?)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

    (3)总结性提问:如果我们转变方向左右还一样吗?(四个方向转,区分左右)

    5、练习

    游戏:让小朋友们排成两排,以《免子舞》的节奏(左左右右前后,前前前),依次舞动手、脚、眨眨眼睛……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的设计主要通过让学生体验左右,之后感悟左右,然后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这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创设情景,使学生初步体验左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情境创设中,我假如要小朋友们帮老师的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活动中感悟左右。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单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地困难。因此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左右,比如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说一说文具摆放的位置,自己动手摆一摆等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之获得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通过让孩子们转身,来验证: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能让孩子大胆地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的积极性。最后,以免子舞的节奏让孩子舞动自己的手脚等,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掌握左右的概念,区分左右。为了更进一步更好的掌握,让幼儿初步学会以物体为中心来区分左右。在活动中教师以多种的形式来让幼儿更好的掌握。由此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比的认识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4.使学生体验与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突破方法:利用课件展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本节课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本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情景演示,使学生掌握1-5的基本含义。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新课开始,电脑出示课本第14、15的彩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学习1—5各数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观察教学主题图时,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只小狗,那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此时,板书1.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此时分别板书2、3、4、5.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课堂小结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学会了吗?请几位学生回答,老师再做小结。

    (六)作业

    课本16页的做一做、小练习册13页的写一写。

    比的认识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会称整克、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培养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物品质量的信息。教师整理几条,然后结合教材信息中的内容制成卡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收集整理。注意交流的广度、深度。

    活动一:发现问题。

    1、出示信息卡片。

    师:瞧,大家收集到了这么多信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2、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卡片出示的信息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几条信息都用到了克或者千克单位,从而产生疑问: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重视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质量的问题。

    活动二:解决问题*1克有多重?

    1、师:是啊、1克到底有多重呢?根据前面几条信息,你能不能估计一下?

    2、师: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让我们一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估计。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料花生差不多重;可能比一块中香糖还要轻;也许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重……重视引导,将1克和身边常见的物品联系起来。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

    3、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验证的结果?

    4、师: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5、教师小结:在表示一些较轻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克”来做单位,“克”还可以用来表示。板书:较物品克

    6、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克()?小组合作,从提前准备好和学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吕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币,分别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学生交流称量结果:一枚二分硬币1我。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有的同学会发出感慨:1克原来这么轻呀!学生自主交流:在很多物品的包装上。同时拿出桌上的虾条、牛肉干、牙膏、食盐等,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然后看包装袋上的标示验证。指导天平使用。强调反复体验,感受物品的轻重,鼓励好的做法。

    7、师:克,我们已经认识了,谁还有办法让大家认识一下千克?师:为什么?说说理由。

    8、师:说得真好,恭喜你们,答对了!1千克的确比1克要重得多,能有1000个1克那么重,所以我们在表示一些重物品的质量时,常会用到“千克”来做单位。那么,能不能再推算出大部分同学会说:1千克就是1000克那么重。学生推理:我们以前学过米和千米,1千米=1000米所以我想1千克=1000克学生推理:米(m)千米(Km)克(g)千克(㎏)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的重量,可以交流感受。学生急于尝试。学生牌坊果件,认识生活。“千克”用什么来表示呢?板书:较重物品千克Kg

    9、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一袋食盐500克,两袋食盐1000克,把两袋食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1000克到底有多重。师:想不想自己动手称一称桌面上的那袋桔子和饮料各重多少千克?

    10、师:要称比较重的物品,天平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秤家族还有更多的成员会来帮助我们,快来认识一下吧。课件演示各种秤。

    11、师:现在,赶紧用小组中的台秤来称一称桔子、土豆和饮料的质量吧。

    活动三:巩固延伸

    师:这节课,大家活动的非常积极,最后让我们来做个有奖竞猜的游戏,只要你能猜对一件物品的质量,老师就把这件物品奖给你,想不想拿到奖?老师拿出一件物品,学生自己竞猜,每人有三次机会,猜对了就把物品奖给他。重视评价对克和千克的感受深度。

    师:课后请同学们回家用体重秤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爸爸妈妈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并记录下来。

    比的认识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目标导学

    1. 播放暖场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师:(出示三小校门照片-主题图)走进我们整洁美丽的校园,隐藏着好多好多的数学知识,有三角形的小旗子、长方形的匾额……这么多的图形就组成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角(板书),你能找到角吗?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多位学生上台展示

    师: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 互动雅学

    (一)角的特征教学

    过渡:(板书抽象的角)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独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学说

    1. 教师归纳:所以角有一个尖尖,我们把它叫做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做边。

    2.同桌互说

    3.小结: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数学游戏:谁的眼睛明又亮

    过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吗?

    (1)第一关:判断角。出示红卡:第1题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最快地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请拿出红卡第一题

    独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汇报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时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关: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说明原因)出示红卡:第2题

    师:大家都会判断这些是不是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本数学书上就有好多角,在这个面上,这里有角,这里也有角,在这个面上呢,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顶点和边)

    师:那这个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小结:我们从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许多数学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过渡:生活中处处都有角,我们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角

    1.课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结: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师:这怎么比啊?(上台演示说理由)

    4.折角(出示学习指南卡)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折的角?请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2组上台汇报,展示一组奇形角)是角吗?

    (三)画角

    1.自主尝试画角

    2.播放动画,规范画角

    3.拍照作业,欣赏角

    三、点拨指导 提升领悟

    反思小结:到这里,我们和小精灵的旅程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和角有关的哪些知识?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过比、折、画的方式认识了角。那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蓝卡吗?请拿出蓝卡第一题。

    四、检测反馈 博学拓展【出示分层实践卡】

    比的认识课件【篇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5到77页。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千”,掌握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几各数位之间的进率。

    2、会正确地读、写、数1000以内的数,直到数的组成。3、通过估计、体验等具体活动感受1000的大小,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及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并数数。

    教学难点:正确地数出接近整百、整千的数和体会位值制“满十进一”,具体感知一千的大小。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已学的数:100

    师: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100”,关于100,你知道了什么?

    生可能:10个十、100个一等

    2、说一说比100大的数。

    二、认识千和千以内的数

    1、课件出示两条信息:

    师:我这里也收集了两条信息,请看:

    (1) 海龟的最长寿命可达152年。

    (2) 萧江五小一共有三百十五个学生。

    让学生读数、写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对比:这两个数中都有“5”,它表示的意思一样?(课件出示两个计数器)

    2、巩固练习

    师读要求,请学生说说有几个要求。再带着这3个问题完成练习单

    (1)126

    师:课件出示和学生校对,再说说数的组成,请学生一个一个往后数5个数

    师:129后面是多少?生:130

    师:130是怎么想出来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再让学生写数。

    师小结末尾的0不读但要写。

    (2)304

    师:第二个数是多少? 生:304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写对的和老师微笑一下。为什么中间这里要写0啊?

    生:因为十位没有?

    师:那读呢?

    生:要读。

    师:原来中间的0不仅要写而且要读出来。

    师:谁来介绍一下304的组成。

    师:请你从304数到299

    师:刚才你们说300前面是多少?生:299.

    师:299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课件演示)

    (3)949

    师:请你说说他的组成。

    师:949十个十个数从949到999,请你在练习纸上打五个小括号写一写。

    师:十个十个往后数,哪个数位上的数有变化?

    生:十位上的数。

    师:999这三个“9”表示的数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999往后再数一个是多少?

    生:1000

    师:那怎么得到1000的呢?我们来请计数器来帮帮忙

    学生拨好以后,老师(课件演示)

    师:这么小小的1个珠子为什么能表示1000呢?生::因为在千位上。

    师:1000怎么写呢?1写在哪位(课件演示)

    (4)揭题。

    三、感知1千的大小

    (1)正方体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正体,再出示一个大正方体,你猜猜有多少个?(课件演示)这样的1条有多少个?10条拼成一个百,2个百、3个百。9个百、10个百

    师:10个百是多少?1千(板书)。

    师:说得真好,像刚才这样的数数过程在咱们的三字经里就出现过了:一而是,十而百,百而千。(课件出示)

    课件演示:一个大正方体,拿走1个百、2个百、3个百。。。5个百

    师:几个5百是1000.

    课件演示:拿走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

    师:有这样的100个十是多少?板书:100个十时一千

    课件演示:拿走1个、2个、3个......

    师:1000里面有一个一个有几个?板书:1000个一是一千。

    (2)1000张纸。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000个正方体有多大,那请你估计一下1000张纸有多厚呢?

    先出示1包500张,再出示1000张。有多厚,用我们学过的什么长度单位表示呢?

    (3)数轴

    (1)师:这是一节0到1000的尺子,孩子们,你看到了哪些数?

    生:100到1000.

    师:那你能找到400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那其他的整百数咱们也给他找出来。

    (2)师:除了这些整百数,像这样的150你们能不能很快找出来。

    生:在100和200之间。

    师:像这样的一个尺子里面其实还藏着所有1000以内的数,那1000后面的数是不是还藏着其他的数呢?课后去找找。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学了1千以内的数,我们知道数是用来表示生活中物体的量,那么《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这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回去大家可以去买过来看一看。

    比的认识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比的认识课件【篇15】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第63、64页的内容。是第五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第二课时,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理解了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具有了一定的数感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主要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知道1000以内数的组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数小棒,在边数边捆的活动中,重点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活动二:在数位表上,用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三位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并试着读出来。

    教学目标

    1、在数小棒、在数位表中摆数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用数字卡片摆数的活动中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为学生提供数量为100多的学具实物──小棒,以小组为单位数。

    2、师生共同数小棒,经历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1)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

    (2)摆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设计3个形象直观的、颜色不同的数位盒。“每个小组都数出了小棒的根数,这儿有3个盒子,怎样放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是多少根呢?”使学生自然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

    2、创设数数的情境。“能数出全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产生“要把1000根捆起来……”“因为够10个百了就要捆起来”“10个百是一千”“还要再加上一个盒子”等,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突出一个原则: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动口数数、摆、说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学环节】

    课前两分钟:让我们来当小老师吧!学生出题,指名回答。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看大屏幕,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课件:小棒一根一根地出现,10根被丝带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出现,10捆又捆成一大捆。)

    2、谁能完整地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小结:这是我们原来学习的知识,大家掌握得真好!

    [意图:通过亲切自然的课前交流和课件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重温旧知──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渗透数数方法,掌握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分小组数小棒

    1、估计本组小棒的根数。

    3、小组合作数数,在数之前提要求:要数得既快又准,数完后要让别人一眼能看出是多少根。

    4、 交流汇报,对学生能数出比100大的数给予鼓励评价。

    [意图: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理解比100大的数的意义,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小组为单位数小棒,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摆小棒

    1、老师准备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把小棒往里一放,就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小组商量一下。

    2、指定一个组到讲台操作。

    3、集体讨论这个组的摆法好不好。

    4、小结:满10个十是100,捆成一大捆,放在左边的盒子里,中间的盒子里放整十的,右边的盒子里放单根的。

    5、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6、其他组也来捆一捆、摆一摆自己组的小棒,并说说组成(生活动。)

    [意图:将抽象的计数单位以形象直观的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代替,使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问题“怎样摆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是多少根小棒”的提出,请学生把小棒摆在盒子里,使学生自然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

    (三)数全班的小棒

    1、师生共同数全班的小棒数:(整百整百地数、整十整十地数、单根单根地数……)

    (1)先整百整百地数,数到421,再整十整十地数数到491、501时,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并讨论数中的0的作用。

    小结:1个十也没有,就要写0来占位。

    (2)单根单根地数,当数到509、510时,怎么办?(个位满十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试着写出这个数,并提个问题考考大家。

    (3)感知1000。

    数完全班的小棒,再继续往里添,添到1000,小棒该怎么办?(再加一个大盒子)。

    (4)感知1000根小棒的多少,用胳膊抱一抱,(生动手体验)

    (5)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新的数位“千位”,完善数位顺序表。

    [意图:千以内的读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教学的重点。本环节设计用多种形式数:整百整百地数、整十整十地数、单根单根地数全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使学生自主构建起满十打捆、满百再打捆、满千打一大捆的知识体系,体会到10个一百是一千、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并能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四)进行摆卡片的比赛。

    1、小组合作制作数位表。

    2、然后用0、2、3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三位数并读出来。

    3、指定一组到前面演示,并说一说数的组成。

    2、再选一组数,学生自由摆,师巡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用数字卡片摆数并读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摆、读,既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联系生活,感知1000以内的数

    1、 谈一谈学习收获。

    2、 说说生活中看到的1000以内的数。

    【比的认识课件十五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