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比的应用课件7篇
  • 比的应用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23

    比的应用课件7篇。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比的应用课件7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应用课件 篇1

    教学内容:小学教学第二册第33--34页的例2和例3,练习九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道) 2、看图比多少?(2道)

    二、新课

    (一)教学例2

    (1)出示投影片()

    (2)哪个多些,哪个少些?找出同样多的部分。

    (3)指出△比○多几?

    (4)看33页例2,△和○图,再填空。

    2、完成33页“做一做”题目

    (二)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白兔和黑兔)找了谁多谁少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减法计算

    (4)对照图讲述

    2、完成34页“做一做”

    A、读题

    B、讨论分析

    C、列式解答

    三、做课中课(拍手游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一题

    2、练习九的第二、三题

    3、夺红旗游戏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要先想: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来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面三刀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数同样多的部分,就能算出比另一个数多的。

    比的应用课件 篇2

    [教材简析]

    比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关系和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数量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对于“按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2、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

    2、了解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的关键。

    [学习方法]

    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3、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140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谈话引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各位同学,现在是橘子丰收的季节,大家来看看农场的一些丰收的场面。这些果子老师想把它们送给你们两个班的,怎么分配这些果子呢?

    2、学生交流分配方案。

    (1)平均分配,把橘子平均分给两个班

    (2)按人数分配,人多的班分多点,人少的班分少点。

    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抓住契机,适时提问。

    (1)师:同学们的提议都很不错,其中认为按人数分配的更加细心和合理。

    ( 2)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来分给这两个班,你们又怎样分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1)用小棒进行实际的操作。

    (2)分组进行操作,组长记录分配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提升认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种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4、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师:如果这些橘子的个数刚好是140个,按刚才的比3:2进行分配,该怎么分?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方法。

    (3)提问方法,学生板书。

    方法一:3+2=5140÷5=28(个) 28×3=84(个) 28×2=56(个)

    方法二:3+2=5140×3/5=84(个) 140×2/5=56(个)

    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第一位解法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乘除法的问题。第二种解法是把各部分数的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的问题。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实践运用,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有许多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到比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一一解决。

    1、课本75页试一试: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

    2、笑笑帮妈妈洗碗,妈妈拿给笑笑一瓶浓缩液,要求笑笑按这瓶浓缩液上的比1:4加清水稀释成600毫升的稀释液洗碗,你能帮笑笑算出要用多少毫升的浓缩液和清水呢?

    3、蛋糕师傅制作蛋糕时,分别使用鸡蛋、白糖和面粉三种原料配在一起,三种原料的比:18:9:8,这样一个7千克的面团需要多少鸡蛋,白糖和面粉呢?

    (1)引导学生选用喜欢的方法做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介绍比的应用的广泛性。

    1、举例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关于比的问题,其实比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消毒药水中酒精和水分配,饮料中的各种配料的比……你能举个事例吗?

    2、数学书第56页练一练第2题。

    3、数学故事:

    一个老地主临死时把他的11匹马分给三个儿子,老大继承二分之一,老二继承四分之一,老三继承六分之一,可是三个儿子不知道怎样分,你能帮助他吗?

    孩子在学了按比例分配之后兴趣正在浓厚的时刻,在次给他增加难度,使他们的探究欲望再次得到升华。

    五、回顾教学,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的一些方法。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我们班准备在班队会上进行一次制作水果沙拉的比赛。要求:选择几样水果,按照一定的比,设计制作500克一盘的水果沙拉。要求要简介设计的名称、思路,并计算出所需水果的数量。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3+2=5 方法二:3+2=5

    140÷5=28(个)140×3/5=84(个)

    28×3=84(个) 140×2/5=56(个)

    28×2=56(个)

    答:大班分到84个,小班分到56个。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

    一、充分挖掘教材,旧知迁移新知。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反思比的应用是平均分后又一种分配方式,它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本重点例题当成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创设了分桔子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那该怎么分比较合理?学生很快说出两种分法,这位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或教具,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主题、客体、媒体处于不断地先通过互作用和转换生成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常常发生难以预设和意料的变化。对此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一个积极、热情的“旁观者”,时时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心关注,感受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审时度势地做出激励,调整,启迪,补充,提醒等及时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高效而少费时。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以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使学生明白算理,从而明白按比例分配。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猜想、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了新知,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学生不仅为自己的发现而喜悦,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教师在小结升华时讲解。

    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汇报等具体的情景中明白了算理,学生已经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掌握的比较好,教师只要在小结时加以强调,:刚才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第一位解法是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乘除法的问题。第二种解法是把各部分数的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比的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的问题。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比的应用课件 篇3

    “分数应用题”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义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2页例4—分数连除应用题的教学。

    2、教材地位。本课是一节新授课。这里出现的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应用题的逆解题。它是在前面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复合。紧接着出现的例5为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复合。

    2、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数连除应用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和比较,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提高。

    ⑶通过过师生交流总结,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⑴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应用题。

    ⑵找出所求数量与已知条件间的相等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整堂课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寻求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整堂课的设计,时时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个领路人。并注重到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做到互相评议,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发展练习,再巩固练习和应用练习,层层递进。

    4、运用设备,增加容量。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判断单位“1”的练习。(口答)

    (1)黑羊的只数是白羊只数的。(指名说出要用黑羊的只数和白羊的只数比,白羊的只数是单位“1”)

    (2)一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指名说出要用一年级的人数和全校人数比,全校人数是单位“1”)

    (3)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指名说出要用汽车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比,收音机的速度是单位“1”)

    2、准备练习题。

    “嘉川小学石桥基点校有教师24人,是中心校教师人数的,中心校有教师多少人?中心校教师人数是全镇教师数的,全镇有教师多少人?

    指定一名学生读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订正。再指名分析、判断,每一步中要强调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求知的?所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二)、导入新课——采用直接导入法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步应用题,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分数连除应用题。

    (三)、进行新课

    1、出示尝试题。(由准备练习题变化而成)

    “嘉川小学石桥基点校教师人数是中心校的,中心校教师人数是全镇的。石桥基点校有教师24人,全镇有教师多少人?

    教师:这道题目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它是由两道一步运算的应用题复合而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解答吗?怎么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解题的格式是怎样的呢?请你学习课本第42页例4,它能帮助你解答这类题目。

    2、自学课本。请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4。

    思考:

    ⑴全镇的人数和哪个组的人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谁是单位“1”?

    ⑵中心校的人数还和哪个组的人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谁是单位“1”?

    ⑶用什么方法解答?根据什么列式?方程x××=8中,“x×”表示什么?

    ⑷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3、尝试练习。

    全班同学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检查,抽取有代表性的(对或错)解法在视频展示台展示,为讨论提供情景。

    4、学生讨论。

    板演的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学生间评议尝试题练习中学习的情况,哪种方法对,道理是什么?哪种方法错,是什么原因?经过激烈争论,弄清大部分问题,个别问题还未解决的,多为本节课的难点,是教师讲解的重点。

    5、教师讲解。

    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用线段图标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这道题里有几个数量?需要用几条线段来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题里有三个数量,需要用三条线段来表示)

    提问:先根据哪个条件来画线段,表示哪个组的人数?

    (根据“中心校的人数是全镇教师数的2/7。”可以画出表示全镇和中心校的教师人数。)

    提问:根据这个条件确定谁为单位“1”?先画哪个组的人数?(全镇教师人数为单位“1”,先画全镇教师人数。)

    教师画一条线段表示全镇的人数后提问:再画哪个组的人数?怎样画?(把表示全镇人数的这条线段平均分成3份,再画一条与其中1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中心校的人数。)

    教师画出表示中心校人数的线段,说明可以把它画在表示全镇人数的线段的下面。

    提问:现在该画表示哪个组人数的线段?根据哪个条件来画?怎样画?(启发学生把表示中心校人数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画出与这样的4份同样长的线段,就表示石桥基点校的人数。)教师画出表示石桥基点校人数的线段,说明石桥基点校要和中心校比,所以要画在最下面。

    提问:还有什么已知条件没画出来?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谁能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通过以上一系列提问完成下面的线段图。

    ⑵找出单位“1”的量,结合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⑶学生发问。

    (四)、第二次尝试

    试一试:商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2倍。运来梨16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1、指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2、学生先尝试解答,再说出解题思路。

    3、集体评析、校对。

    4、引导学生比较“试一试”与第一次尝试的题材目,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巩固练习

    1、基本训练:做课本第44页第1题,独立完成。

    2、开放性练习。

    ⑴根据算式选择条件和问题:

    停车场里有36辆小汽车,。大汽车的数量是运货车数量的,运货车有多少辆?

    (解:设运货车有x辆。)

    x××=36是大汽车数量的4倍。

    x××4=36是大汽车数量的。

    提问: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指出跟前面学习的和做过的题目有什么区别:前面的题目中,两个数量之间都是几分之几的关系,这题中“是大汽车的4倍”。)

    ⑵观察下面的表格,自编分数连除的应用题,并列式不解答。

    嘉川镇中心小学校各年级人数统计(四舍五入到十位)

    年级

    人数(人)

    104

    89

    112

    120

    143

    99

    (六)、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是由以前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复合成的。)

    教师:遇到这样的应用题,分析解答时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说出要弄清题目有哪三个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找出题目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确定设哪个量为x,并列出方程或直接用连除法算式解答。)

    (七)、作业

    练习十三第2、3题。

    比的应用课件 篇4

    课题: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

    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由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关于稀释液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稀释液”的意思。

    2、利用课件出示例2。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稀释液的配制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4)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5)小组讨论解题方法,然后进行汇报,并集体订正。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7)提示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3、 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解决课前分卡片时所产生的问题。

    2、课件出示练习题1,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练习题与例题

    的异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练习题2,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比较本题与例题及练习1的异同,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解决,并引导学生自行检验。

    四、拓展延伸

    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你知道吗”,教师介绍“黄金比”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的应用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比的意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而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已经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技能。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主要以商不变性质为主要切入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找准整数比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比的应用课件 篇6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的一轮复习课。

    我通过对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背景的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此设计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最后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效果分析。

    一、 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倡导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化学高考说明中强调:要借助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应用一定的化学思想方法;并适当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背景

    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熟练掌握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此时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分析: 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生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一轮复习,可以深刻的理解位——构——性的关系,体会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接下来我根据教学理念和高考说明以及教材分析,从学生的实情出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会用元素周期表去推测和判断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学会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2。 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量变到质变、一般与特殊的学科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感悟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和学习的指导意义。

    2、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严谨求实、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四、 教法和学法分析

    为了落实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通过知识线、素材线、能力线、活动线四条主线穿插在三个教学环节中来落实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

    环节一:复习课的引入

    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元素周期表,提出问题:“科学家们为什么要研究周期表的编排呢?”,这样设计,可以借助鲜活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周期表结构及应用的复习种,让学生感悟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同时落实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环节二:周期表的结构

    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点拨—反馈练习五步完成。首先提出问题一,其中的第一小问主要借助氧元素考察周期表中一个小格的具体结构,后两问主要考察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整体把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学生不难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其中包括周期的种类及每个周期的元素种数,族的种类及每族在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与归纳的学习方法,落实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的点拨和强调:同主族原子序数的差值和同周期第ⅡA族和ⅢA族原子序数的差值,各族的排列顺序,以及镧系锕系出现的位置,这个时候问题一也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由反馈练习进行落实,三个题分别考察了周期元素种数,族的排列顺序,周期表的结构,针对性强,在落实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周期表结构的理解。

    环节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学生总结—教师归纳——迁移应用—反馈练习六步完成。首先提出问题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元素化合价的递变规律以及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以周期表中左下角和右上角为两个主方向,总结出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如何随着原子半径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讨论体会结构决定性质,量变到质变,一般到特殊的化学思想方法。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接下来第五步,迁移应用。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元素性质总是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为研究物质结构,发现新元素,合成新物质,寻找新材料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指导。引导学生迁移应用,在第四副族到第六副族之间寻找耐高温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在金属非金属的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此外,人们还利用周期表寻找合适的超导材料、磁性材料。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元素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最后是反馈练习,通过对制冷剂相关性质的考察,让学生学会应用元素周期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元素周期表的社会价值。

    六: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复习为主,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教学素材,通过四条线穿插在三个环节中来落实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课后检测来看,达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后进生对这种复习方式有些吃力,还需要在课下加以辅导。

    比的应用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1、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教材处理:

    六年级学生在明晰了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后,完全能自己找到按比分配的方法。教师在本节课中要起到启发、点拨、深化引导的作用。在教材处理上,有意由两个量的比过渡到三个量的比,旨在归纳出按比分配前提下,无论是两项或是三项,它们的分配方法是一样的。

    教学准备:水杯、水、鲜奶、茶、秤、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配礼物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些特别的礼物,猜猜是什么?

    1、想一想

    ① 我将礼物的一半给男生、另一半给女生,你们说怎么样?

    ② 如果你觉得不太合理,那你们认为我应当怎样分呢

    ③ 调查班级男女生人数

    ④ 假设所带礼物的数量,(不等同于人数),该怎么分呢?

    如男生30人,女生20人,我只有5个礼物怎么分给男生和女生呢?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呢?如果我带10个、15个、50个礼物呢?……

    ⑤ 为什么这么多的分法你们都认为合理呢?,

    师:因为按人数的比来分,落实到每个人手中的礼物就是一样的,这才最合理。

    【设计意图:给学生分礼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教师直接抛出平均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小学生天真的心理决定了他们一定认为不合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教师不断的假设,学生不断的思考,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又一按比分的可能,并在对比中理解到为什么按人数比来分配是最合理的。】

    2、分一分(教师拿出纸杯)

    ① 不知道有多少杯子,你建议怎么分呢?

    ② 依照学生的建议分杯。

    教师依照学生的提议逐次分杯。分后让提议查总数的人核算分配的结果

    ③各种分杯建议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④这些分杯的方法哪一种最好?

    师: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如果知道总的数量,就直接按比来分;如果不知道总数或不方便查总数时,我们就按比来逐次分,来确保分配的合理。

    3、比一比

    ① 出示“两袋鲜奶”。直接给男生一袋、女生一袋

    思考:这是平均分呢?还是按比分呢?(生答)

    ② 其实,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种,这个比就是1:1。

    ③ 现在,我们人手一只杯子,但鲜奶只有两袋,想要全班同学都能品尝到鲜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推出配饮品的建议)

    【设计意图:分礼物的情境是从分橘子的情境中蜕变出来的,我先让学生们想一想,体味按比分是合理的;再让学生实际分一分,感受逐次分和按比分的结果相同;最后让学生比一比,肯定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种。材料发放完毕了,制作奶茶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了,学生的激情被又一次点燃。】

    二、配制奶茶

    1、制茶前明确:

    A、 制作奶茶需要什么材料?

    B、你打算怎么来制作奶茶?是随便放吗?想想你怎样确定一下这三个材料的用量?

    C、那你们想想要按着怎样的比来配呢?谁来提议一下?

    D、 谁理解这个比的含义了?

    E、哪一个单位最合适呢?

    2、回归具体的量

    A、 顺势提问:如果我有3克奶,要配多少茶?多少水呢?奶茶一共多少克?

    B、逆势提问:如果我想配制2500克 奶茶,要多少奶?多少茶?多少水呢?(板书)

    想一想,你要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明确单位后,顺势提问问题为的是理清数量关系,顺势思维的模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紧接着的逆势提问与顺势形成强烈的对比,学生会马上领悟到其中的不同,“2500克是总量”的意识很清楚地纳入到学生的脑海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就应运而生。】

    C、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汇报后

    方法1:联系除法

    方法2:联系分数

    方法3:综合方法

    方法4:方程方法

    【设计意图:在以往,指导学生计算是重点内容,可是,在这里这一部分内容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结合他们对分数、除法知识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解决方法。这里没有最好,最适合自己思维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老师鼓励多种思维形式并存。】

    C、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汇报后

    方法1:联系除法

    方法2:联系分数

    方法3:综合方法

    方法4:方程方法

    【设计意图:在以往,指导学生计算是重点内容,可是,在这里这一部分内容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结合他们对分数、除法知识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解决方法。这里没有最好,最适合自己思维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老师鼓励多种思维形式并存。】

    4、品尝奶茶后的思考

    A、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改进的建议?

    B、如果在这壶(没被品尝)奶茶中加一勺糖,这时,糖就可以说是这个比中的1份了吗

    师:我这一勺是多少你才认为可以在这个比中占1份呢?

    C 、小结:的确, 几个量之间的比,必须在单位统一的前提下,才能成比,否则,每一份的量都不同,就失去了比的意义了。既然前面的一份茶,就是?克,那么这里的1份糖也应当是?克,这样,糖才能以1份的身份站在这里。现在我就将?克的糖防入奶茶中。我想,此时不仅是奶茶的味道变得甘甜了,还有什么改变了呢?

    D、这时,再问要加多少水,你会怎样列式呢?(口头列式就可)

    E、师小结:同学们敏捷的思维令老师欣赏,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依据比,我们合理分配了礼物;依据比,我们又配制成醇香美味的奶茶了,这就是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初次品尝后的学生们是兴奋的,甚至有些人已经觉得新知识如此简单,骄傲起来,教师依据学生的需求添上一勺糖,就势将话题延伸,1勺是否能在这里充当1份呢?这个小小的转折点,会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问题的研究中,更深入地理解了比中各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心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去解答新的问题了。】

    三、回归生活

    师: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下面就让我们到各行各业中,走一走,看一看,哪些问题我们能帮助解决呢?

    1、第一站:某大学后勤部

    今年大学共招收1500人,其中男女生的比是4:1,现有5栋宿舍楼,该怎么分呢?(口答)

    2、第二站:四丰农药加工厂

    农药厂要生产新型农药,药与水的比是3:50,现在已经准备好药30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口答)

    3、第三站:木材加工厂配料车间

    下料通知单:本月要生产教学用的三角板,有长80厘米的木料若干根,将每根木料按着5:2:1分成三部分,搭制成一个三角板,请预算每条边的长度,以便调试机器。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三角形三边定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严谨思维的品质。】

    4、第四站: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厅

    案情介绍:一年前,李某和王某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一年后工厂获利5.39 万元,两个人由于没事先约定,发生争执,提出诉讼。

    ① 你们想要什么条件呢?

    ② 材料提供:1、建厂时,李某出资5万元,王某出资3万元。

    2、经营时,李某出勤10个月,王某出勤12个月。

    3、创效益,李某签定6万元合同,王某签定8万元合同。

    ③你会选择哪一条做为判决的依据呢?具体应当怎样分配呢?

    提供法律依据:合伙企业法第33条规定

    “ 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

    ⑤ 现在你知道法官怎么分配财产的了吗?

    【设计意图:开放的条件,开放的情景,将分配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学生会结合自己对各个条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选择不同的分配方法,这里没有对错之分,每一种想法都是智慧的体现,可以说,这时已经超越了数学,对学生更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考验。最后回归法律,将有法可依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四、总结反思

    ①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自由发挥)

    ② 师总结:掌握按比分的方法并不困难,难的是我们怎样运用它去解决现实中问题,只有丰富自己各项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比的应用课件7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