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认识角课件(通用十篇)
  • 认识角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17

    认识角课件(通用十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整理了详细的“认识角课件”资料,本文会给您带来不少收获。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要知道高效教学水平可以体现在老师写的教案课件里面。

    认识角课件 篇1

    (一)、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2、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掌握它们的特征(2)能够正确区分这几类物体(3)分积木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

    亲自动手摸一摸各种物体,感受它们的特征

    3、拓展性学习包

    趣味拼摆中运用图形摆成各种物品

    魔方课程中的魔方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把我学会了吗放到第一课时中进行补充。分积木是对分类、区分图形的一种补充。

    2、学科间整合:把美术中的趣味拼摆在本单元中加入,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物体的特征。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中的魔方课程应用正方体魔方进行活动,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

    4、体验式活动:动手摸一摸感受各种物体的特征。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学生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什么东西?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生:……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合作交流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4)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先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注:寻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物体,亲自动手摸一摸各种物体,感受它们的特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认识角课件 篇2

    教科书第50页内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是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3、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课件、学具。

    一、激情导课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拍手的过程也有奥秘,我们来做一个拍手的游戏,好吗?

    游戏一:老师拍2下,同学们拍3个2下。

    游戏二:老师拍3下,同学们拍4个3下。

    游戏三:同学们拍6下,老师拍2个6下。

    游戏要求:①拍手时要一致,注意停顿,如游戏中拍3个2下,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儿。

    ②注意思考拍的次数。

    师生活动。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听到这节奏明快的拍手声,小兔子也来到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来探究倍的认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出示学习任务:

    ①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②能用语言表诉图形、数的倍数关系。

    3、效果预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探究活动,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民主导学,自主探究。

    (一)、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胡萝卜:2根

    水萝卜:6根

    白萝卜:10根

    小白兔:3只

    小灰兔:3只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水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可以动手圈一圈。

    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汇报

    教师板书: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

    师:谁能说说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可以动手在课本上圈一圈。

    学生活动并小组内交流,指名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5倍。

    师:从上面的信息中还有哪些发现?

    让学生汇报。

    板书: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倍

    (二)、新知应用(完成课本50页做一做)

    (1)圈一圈、填一填。

    绿圆片:●●●

    橙圆片:○○○○○○○○○

    蓝圆片:●●●●●●●●●●●●●●●●●●

    橙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 )倍,蓝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 )倍

    (2)摆一摆

    第一行://///

    第二行: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 )个5根,一共是( )根。

    (3)黄花有2朵,粉花有10朵,

    粉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的( )倍。

    (4)摆一架飞机要用5根小棒,10根小棒能摆( )架飞机。摆3架飞机要用( )根小棒?

    (5)拓展思维:涂一涂

    ●●○○○○○○○○○○○○○○○○

    ○○○○○○○○○○○○○○○○○○

    (1)、第一行○的个数是●的( )倍。

    (2)、请给的二行的○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在根据涂色结果提出倍数问题。

    学生活动后指名汇报展示。(如:17是1的17倍;15是3的5倍;12是6的2倍;9是9的1倍)

    三、检测导结

    1、检测设计:

    2、信息反馈。教师讲评学生自主批阅(或小组批阅)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探究,你理解倍的含义了吗?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主动积极,效果很好,真棒!下课。

    认识角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

    能力目标:

    1、经历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归纳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育目标:通过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对学生进行“以热爱祖国为荣”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是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实验及教具】:

    课件、人民币实物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学案设计】: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提前回家感知各种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是王丽小朋友妈妈的生日,她要用存了一年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你知道她存了多少钱吗?(面向全体)老师把她的存钱罐带来了,咱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

    1.大家知道我国的钱叫什么?(面向全体)(认识人民币)我们可要爱护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2.整理分类,将人民币进行分类。

    (1)按面值大小分:元、角、分;

    (2)按质地分:硬币、纸币;

    (3)按颜色分:红色、绿色;

    (4)按版别分:新版、旧版。

    3.出示一张人民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辨认的,并且按照我们的分类来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

    4.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面向优生)

    (1)一张1角的能换几张1分的?(1角=10分)

    (2)拿起一张1元的纸币,你能拿出与我拿的一样多的人民币吗?(1元=10角)

    我用一个小动画来引入,牛伯伯发红包给小猴和小兔,但是小猴是10张一角的,小兔是1张一元的,于是小兔哭了,于是我就问学生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能不能安慰一下小兔,从而引出1元=10角,

    (3)一张5元能换几张1元?如果你有20元,你想怎样换?50元呢?

    5.现在你能帮助王丽数出存钱罐中的钱吗?把它写在统计表中。

    (6张1元=6元、2张5角=1元、5张2角=1元、10张1角=1元、2枚5分=1角、

    3枚2分=6分、2枚1分=2分,合起来一共是9.18元,即9元1角8分)

    认识角课件 篇4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

    (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

    (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合作完成表格一。注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看哪个小组第一个完成。好,小组活动开始。

    (点击,出示表格。)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线

    (师及时发现并表扬最先完成的小组。)

    2、展示汇报:

    师:谁上台将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看看,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有8个顶点 有8个顶点

    线 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都相等

    面 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

    面积相等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共同讨论:

    师:想一想: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小结: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1)“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棱分别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2)“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探究二:复习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师: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圆柱、圆锥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圆柱、圆锥,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征,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二。

    (点击,出示表格。)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圆柱 圆锥

    底面 2个大小相等的圆 1个圆

    侧面 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3、小结: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圆锥也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只有1条高,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三、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立体图形的特征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1、看图回答:(课本P109/练习十九11、)

    2、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顶点,()条棱,()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2)用一根长1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立方体的模型,棱长应是()厘米,如果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宽、高的和是()厘米。

    (3)()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条高。

    (4)()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

    (5)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展开会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它的宽等于圆柱的()。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点。

    (点击,出示表格进行小结。)

    五、作业。

    (1)海关大钟时针长2.7米,时针绕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右图中,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分别以AB,BC,CD,DA

    为直径画半圆。求这四个半圆弧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认识角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按数级读数。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读法,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再读一读信息中的数,想一想,万以内数怎么读。(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就读零)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

    2.师:在生活中,还有比万更大的数,这样的数又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信息中的数,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学生亿以内数的读法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整万数的读法

    1.2496写在个级上

    提问:读出这个数。(二千四百九十六)

    2.把2496写在万级上,个级补上4个0

    师:这个数你会读吗?读一读。(二千四百九十六万或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

    师:这两种读法,哪种简便?再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3.试一试:3080000 40500000

    师:这两个数怎么读?

    4.比较

    (1)师: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读法相同,只是数在万级时后面加一个万字)

    (2)师:万级上的数怎么读?(读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5.练习:读出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设计意图:把个级上的数移到万级上,使学生感到两级上数的读法有练习,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1.出示:54621

    师:这个数怎么读?读一读。(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2.出示: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

    (1)师:这些数怎么读?读一读。(六百四十万七千、一千零三万零四十、六十五万零六、三千四百万零六十九)

    (2)师:这几个数中都有0,有些0我们就读出来了,有些0就没有读出来。我们再读一读,边读边找,哪些0读出来了,哪些0没有读出来。(教师把读出来的0描红: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

    (3)师:想一想,0什么时候不读?什么时候要读?怎么读?(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师:我们知道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那么个级哪儿的0不读,万级哪儿的0就不读,也就是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而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练习:做一做第2题

    师:读出这些数,注意每个数里的0,要怎么读?

    【设计意图:在读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慢慢体会0的读法,通过找哪儿的0读了,哪儿的没读,引导学生发现0的读法,并把0的读法还归结到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便于学生掌握】

    (三)总结读法

    师:再把这些数读一读。

    2.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

    3.汇报:

    (1)先读( 万 )级,再读( 个 )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不读 ),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做一做第3题

    (1)师:读一读这些数?

    (2)师:你怎么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万位?(可以从个位开始数,也可以分级)

    (3)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快?

    (4)师:对,通过分级我们可以很快地确定最高位,从而读出这个数,分级时我们一般在个级和万级之间用竖虚线分开。

    (5)师:用这种分级的方法,先分级再读出这些数。

    【设计意图:读数要从最高位读起,要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级是关键。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读数后交流方法,进而找到最简便的方法。】

    2.教材第8页第3题

    (二)提高练习:教材第10页第14题

    【设计意图:读数要从最高位读起,要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级是关键。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读数后交流方法,进而找到最简便的方法。教材第10页第14题是较灵活的题目,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读数的方法。】

    认识角课件 篇6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 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 ??×3=60 20个3相加 20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20xx年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2.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语)。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认识角课件 篇7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纵横生活设疑激趣】

    图图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车去上学,他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想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认识角课件 篇8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1、口算训练

    2、填一填。

    1、曹冲称象。

    2、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有关资料的介绍。(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1、体验1吨的重量,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觉?40个有多重?(小组合作讨论)

    得出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2、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吨。

    3、即时训练(课件示)。

    4、小结。

    1、填数。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

    3、小动物过桥。

    4、我会填。

    5、判断。

    6、读一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3单元的知识。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故事和欣赏图片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讲授新新课时,让学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与吨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25千克,几个这样的'同学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哈哈笑。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让学生感到很好的可视效果。

    认识角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

    2、会把相同加数的加法改成乘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在做中学。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入课题

    1.讲述故事。

    冬天快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了。一天下午,它们进行了一次数学比赛。山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2+2+2+2+2=?山羊老师的话刚说完,舌尖口快的小喜鹊就抢着大声说“2+2=4 4+2=6 6+2=8 8+2=10”可是,小喜鹊还没说完,一向被认为行动缓慢的小乌龟却不紧不慢地说:“二五一十”,小乌龟说的答案反而在小喜鹊说出“等于10”的前面。

    2.提问导入。

    (1)故事里,谁算得又对又快呢?(小乌龟算得快)

    (2)为什么小乌龟算的快呢?你们想像小乌龟那样算得又对又快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相同加数”

    师:孩子们,你们一定去过游乐场吧,好玩吗?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好玩的?看主题图44页,都有哪些游乐项目?你们喜欢吗?

    (1)师:今天我们也来统计一下同学们都喜欢玩什么好吗?我们先来看看咱们班共来了男女同学多少名?

    ①男女生共有多少人?(列式板书)

    ②喜欢玩摩天轮的男女生共有多少人?

    ③喜欢玩过山车的男女生共有多少人?

    师:我们一起看看主题图中玩各种游戏的各有多少人?

    ①图中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列式板书4+4+4+4+4=20)

    ②图中玩过山车的有多少人?

    ③图中坐游览车观光的有多少人?

    师:孩子们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真棒!

    (2)观察、分类。

    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都是用什么运算解决的?

    请你根据加数的特点,将黑板上的算式分类吗?并和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师:谁能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组?

    加数个数不同。(板书:几个)

    “相同加数”(板书:相同加数),在一道加法算式中,加数都相同叫做相同加数。

    右边一组的算式中,每个算式相同加数分别是几呢?

    2.认识“几个几”

    (1) 举例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师板书。

    生1:连加算式。

    师:能直接告诉大家你写几个几相加吗?

    师小结:看来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说成“几个几相加”真简便。

    生2:几个几相加,加法算式比较长。

    (3)每个算式都用“几个几相加”来表示。

    提问:谁是相同加数及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3.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 指出:40个2相加说起来简单,写起来可真麻烦,如果要能写得简单一些就好了!猜猜写简单一些的算式要写出哪两个数来?这两个数中间应该添什么符号呢?

    (2) 板书算式。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左斜,再写右斜。

    (3)另外一种写法。

    (4)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几个几相加)

    (5) 改写乘法算式。(板书)

    4. 读法。(板书)

    5.乘法各部分名称。

    师:算式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你们知道吗?学生猜测。

    师: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吗?快去请教你们的小老师吧!打开书47页。同桌互相学习当当小老师吧!

    师:谁想给全班同学当老师?教我们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6.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板书)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基本练习:

    师:乘法你学会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

    书第46页第3题

    书第47页第3题

    2.开小火车改写乘法算式。

    师:竟然没有难倒你们,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

    3.判断对错!

    师:我不服气,能给老师一次机会再考考你们吗?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到用乘法表示的事物,你看这是什么?

    (1)药盒10片×2板(媒体),猜里面的药怎么放的?

    师:孩子们,你们都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老师要用掌声向你们表示祝贺,请认真听!

    (2) 开放练习,发散思维。

    师:孩子们,你们都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老师要用掌声向你们表示祝贺,请认真听!×× ×× ××,请你也用这样的掌声为自己祝贺!你能听出乘法算式吗?

    5.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找一找,说也行,表演也行。比一比,谁最先找到。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1.谈收获?

    2.师总结: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下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家中的事物,看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说一说。

    认识角课件 篇10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了乘法口诀的基础后出现的。例1是以六只小兔身边的萝卜引出谁是谁的几倍的关系,根据3个2根,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一般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习方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苹果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水果,我们都见过也都了解它,今天,我要考你一些关于苹果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吗,3个2也可以说做2的3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

    苹果是我们所喜欢的食物,小兔子喜欢什么?(白菜,萝卜),回答的真好,这一天小兔子就去寻找他所喜欢的萝卜了,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看看。(先出示课件问题,后播放Flash)

    看完故事后请回答:

    1、他们都找到了什么萝卜?这几种萝卜各有多少个?(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小兔子想很快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很快知道吗?(学生独立思考,给出思考时间)。

    算一算。(有没有更快的办法?提示现在这么乱,我怎么知道有什么关系)摆一摆,请学生说,教师演示。

    ……比……多、少多少?(提示: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倍,那么用倍可以描述红萝卜与胡萝卜的数量关系吗?),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你知道他为什么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吗?他说的对吗?

    我们把手中不同颜色的小棒看做不同的胡萝卜,来摆摆试一试

    (二)探究新知

    1、摆萝卜(学生叙述,教师黑板摆放)。

    师:像这样把6根红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把胡萝卜两两圈起来),就是几个2根?(3个)

    引导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所以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板书)

    (先由老师引导认识“倍”的概念,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体验,将“倍”与“几个几”直观的联系起来。)

    2、叙述(倍)(个人,小组,全班)

    有2根,有3个2根(共有6根),我们说

    的根数是的3倍,也可以说6是2的3倍。

    3、思考:那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学生自己思考)讲述思考过程

    师:大家再一起看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白萝卜是几个2根呢?怎样摆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一数。指名学生上黑板用白萝卜贴纸演示,摆一摆。

    师: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指名学生回答,将白胡萝卜两两圈起来。(板书)

    有(2)根,有5个2根(共有【10】根),我们就可以说根数是的(5)倍,也可以说(10)是(2)的(5)倍。

    3、巩固“倍”的概念。

    ①胡萝卜数好了,小兔子就开吃了,它先吃掉了一个红萝卜(拿走一个),那大家再想想,白萝卜变成了红萝卜的几倍了?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②贪吃的小兔子又吃掉了两个白萝卜(拿走两个),那现在白萝卜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呢?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引导小结:“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三、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拍了多少下手,你们就拍多少下,从第一组开始,看哪个组拍的又对又齐。(教师拍两下,每组学生拍两下。)

    通过体验一个两下与四个两下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师:像今天这样,我们就说你们拍的数是老师的四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

    (拍手接力连接了新旧知识,且操作简便,耗时少,可以为后续学习留出更多时间。)

    二、引导探究,认识新知

    师:老师今天就给小白兔准备了好多不同的胡萝卜。大家一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贴上大胡萝卜贴片,两两贴在一起。)

    那带叶子红萝卜有多少根呢?(贴上红萝卜贴片,两两一起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把6根红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把胡萝卜两两圈起来),就是几个2根?(3个)

    引导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所以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板书)

    【认识角课件(通用十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