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6篇
  •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08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6篇。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西师版认识比教案6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P76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二、课时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分针时针在钟面上如何计时理解1时=60分。

    2.结合亲身实践和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理解1时=60分

    四、教学难点:

    体验时、分的长短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

    (一)激发兴趣

    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来猜一个谜

    语,有信心吗?猜这个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滴答)。

    2.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关于钟表的一些

    知识。

    (二)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关于这个老朋友,你已经知道

    了什么?

    (1)时针、分针、秒针。(你能说具体一点吗?哪根是秒针?对,又细又长的就是秒针。)

    (2)数字。(有12个数字)

    (3)大格。(从哪儿到哪儿为一个大格,还有呢?数数看,一共有12个大格)。

    (4)小格。(你知道一个大格内有多少个小格吗?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对,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通过认识钟面,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最长最细的是秒针,还知道有12大格,60小格。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分针、时针在钟面上是如何计时的。

    (三)认识分

    感受1时=60分

    1.谁知道分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计时的?走

    ,2小格呢?走5小格呢?从12走到2呢?可见,分针走几格就是几分钟。

    2.大家能任意说一句分针从哪里走到哪里

    就是几分的话吗?

    3.那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板书)

    4.下面,我们就来拔一拔,让分针走一圈。

    在拔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观察,分针走一圈的时候,时针有什么变化?(老师拨钟)

    5.谁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时针

    走2个大格呢?走一圈呢?

    6.孩子们,在刚才拔一拔的过程中,我们发

    现了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时针正好走了1个大格,也就是1时,现在,你又有了什么发现?

    7.1小时就是60分(板书)我们还可以用

    字母来表示。

    (四)教学例2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1时=60分,

    那么,1时、1分究竟有多长呢,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呀!好,我们先来感受1分。

    2.老师计时,学生感受。

    3.你们想了解自己的脉搏每分跳动多少下

    吗?(指导学生摸脉搏的方法)

    4.分组活动。在1分钟里数数、击掌、跳绳。

    然后记下自己的次数。

    5.汇报

    6.是呀,一分虽然很短,但是,只要我们利

    用好它,就会做很多事。老师在生活中注意了观察,发现一分还可以做下面这些事。(课件出示有关资料)

    (五)教学例3

    1.刚才我们体验了1分,那1时有多久呢?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多少?我们下午

    第一节课下课,到上课中间有15分钟,上了40分钟,在休息5分钟后的时间就刚好是1小时。

    2.请你说说,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还可以

    做哪些事情,它需要的时间大约是1时?

    3.时是比分大很多的时间单位。

    第二课时:秒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小朋友还记得去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播放神舟6号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她是王丽萍,她在悉尼奥运会上以1小时29分05秒的成绩获得了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他们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我们的老朋友时钟。(又短又粗的那颗针是时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长的那颗针是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1时=60分)

    (三)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四)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观察讨论,认识几秒。

    观察钟面,认识几秒(画面演示:伴着嘀哒声,秒针走了5小格。)

    师:滴答、滴答秒针又要走了,这一次秒针走了几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了5个小格,就是5秒。5个小格就是1大格,秒针走了一大格就是5秒。

    师:对,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秒针从12走到1是5秒,那么从几到几也是5秒呢?

    2、感受5秒,诱导估算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1秒有多长,那你能知道5秒有多长吗?抽学生反馈方法。(学生交流:如有节奏的拍手,数数等。学生示范。)

    师:现在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跟着它走动的节奏,一起来感受一下5秒究竟多长?(课件:有嘀哒声,秒针走了5小格。)

    师:感觉到秒针走动的节奏了吗?请你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再来感受一次5秒。(再播放画面演示)

    3、体验10秒。

    师:刚才同学们随着滴答、滴答的声音感受了5秒,那10秒又有多长?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用感受5秒的方法,来感受一下10有多长。可这一次钟面上滴答滴答的声音慢慢的就消失了。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课件秒针走10秒,前面5秒声音逐渐弱,后面没有声音。)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师:你睁开眼睛时,是几秒?你们的感觉怎么样?(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调整节奏。)

    生:我的感觉比较准。

    师:调整好你的节奏,闭上眼睛我们再来感受一次。

    师:这一次你的感觉怎么样?

    4、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课件秒针走15秒,前3秒声音逐渐弱,后面没有声音。)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5、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对自己做个评价吗?

    生:我的感觉很准了。

    师:既然你的感觉很准了,那么感受20秒你敢不敢?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抽生展示。

    师:你是已经很能干了,感觉20秒都只差一点点了,为他的勇气鼓掌。

    (五)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课件播音乐)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第三课时:认识时间

    (一)复习

    引入在上学期里,我们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师钟面出示几个时间,学生认,并说一说是怎样认的?

    小结: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方法。

    师出示一个2时55分,你还会认吗?学生试认。

    师:生活中,我们不光要知道大约的时间,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知道一些准确的时间,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时间。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1)师再次出示钟面上拨出的2点55分。你能说出这时候的准确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先看时针,超过2,不到3,分针指着11,走了55小格,表示55分,就是2时55分。)还可以怎么来认?

    (2)多抽几生来说,怎样认的?

    (3)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方法,我们再来试一试。(拨出3时20分、5时40分、7时15分、9时45分、7时18分)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

    (4)游戏:同桌一个小朋友拨,另一个小朋友来认。

    (5)小结方法:几时就看时针,时针在几和几之间,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几分就看分针,看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2、例6.

    (1)在钟面上拨出3时9分。这是什么时候呢?学生说认的方法。

    (2)我们会认了,那如果要你把它写下来,你会吗?独立试一试。

    (3)抽生到黑板上展示不同写法。

    (4)全班一起看,师讲解两种写法(3时9分和3:09)为什么电子计时法9分前要写0呢?

    (5)会写了吗?我们来试一试。生独立写后三个钟表上的时间,全班一起交流。

    (6)抽生说两种写时间的方法有什么异同?在写时间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2

    连线,注意:上下都要连

    2.课堂活动3

    帮小动物改错

    3.课堂活动4

    说一说,小朋友放学和睡觉的时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会辨别。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板书课题

    (二)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拿出几个长方体,并用手摸摸各个面。

    (2)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3)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1)拿出几个正方体,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黑板上画正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3)师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三)辨一辨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四)巩固拓展

    1、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教室里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材P29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做练习六第8题。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3

    认识钟表(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110页的例5、例6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几时几分,掌握几时几分的两种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我们早上是几时到学校的?

    学生齐声答道:8时。

    (出示可以拨动指针的钟)

    教师:8时在钟面上怎么拨?

    (在学生说的同时拨动指针)

    学生:时针指到8,分针指着12。

    教师:那看看我现在拨出的是几时呢?

    (拨动指针到4时半)

    学生们大声答道:4时30分(4时半)。

    教师:(再拨指针到大约7时)这个是几时呢?

    学生高声答道:大约7时。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我拨的是几时呢?(拨动指针到2时55分)

    学生:这大约3时。

    教师:对!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说成是大约3时,但是今天我们要有个小小的约定,大家都不说大约。那这个时间是几时呢?和你同桌的伙伴商量一下,怎么说这个时间呢?

    同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1:3时不到。

    学生2:2时多很多。

    教师:能再具体一点吗?3时不到,差多少才到呢?2时多很多,是多了多少呢?

    学生3:分针走了1大格就是5分,现在分针指着11,从刚才的2时到现在分针就走了11大格,也就是走过了55分。所以可以说是2时55分。

    学生4:分针再走5小格就到3时了,1小格就是1分,5小格就是5分,所以是3时还差5分。

    学生5:分针指到6时就是半时,也就是30分,分针从6到11,分针走了5个大格,5个5分就是25分,30分加25分就是55分,所以就是2时55分。

    2活动巩固

    (1)教师拨(几时几分),学生观察回答是几时几分,并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2)同组的同学互相在钟面上拨(几时几分),互相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3时间的写法

    教师:我们今天认识的几时几分怎样书写呢?例如:2时55分。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教师拨的时间2时55分说一说)。

    教师示范:2时55分,2:55,并说明意思。

    教师分别拨出几个不同的时间,学生用两种方式写出来,并交流。

    4教学例6

    学生独立把例6的空填在书上,完成后交流。

    5活动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第110页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0页第3题。

    2完成教科书第111页第4题。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3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几时几分的知识?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解决问题第1课时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习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习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二是把课内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0页第2题中的书柜图。

    教师:刚才同学们会用上和下来介绍小动物的位置了,现在你能用上和下来介绍柜子里的书吗?

    指导学生用上和下来介绍书柜里的书。

    教师:儿歌上面有哪些书?谜语下面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下面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放书和本子。把数学作业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语文书的上面是语文作业本。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放。

    教师:放好了吗?首先检查你们放的几本书是竖着叠放的还是平着摆放的?

    学生:是竖着叠放的。

    教师:为什么要竖着叠放而不平着摆放呢?

    学生:因为教师要求上、下摆放,上、下摆放的物体应该是竖着叠放的。

    教师:现在你知道放在最上面的是什么?放在最下面的是什么?再用上和下说一说各种书和各种本子所在的位置。

    学生相互说后,抽学生汇报。在黑板上贴出如右图所示的楼房图。

    教师:最近新修了一幢楼,老师买的是2楼2号(教师在2楼2号写上自己的名字),王大爷买的房子在老师买的房子的下面,张大叔买的房子在老师买的房子的上面,请你在这幢楼中找出王大爷和张大叔的房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准备:

    ,199720xx年的年历各一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

    (2)计算20xx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xx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

    方法三:3012+7-2=365(天)

    (3)提问:想一想,20xx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xx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讲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三)巩固练习:

    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1)先指名学生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回答。

    (3)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

    (1)提问。

    (2)口答。

    (3)质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得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第二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5、小结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同内容习题

    六、教学反思:

    平年和闰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有的老年人也受农历计年法的影响,对闰年不了解,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对年历进行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果,掌握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 篇6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片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势具体表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情景导入新知

    媒体播放:小明一家人坐车从重庆站出发上高速公路,路边的里程碑显示:重庆成都340km

    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明问妈妈:340km是什么意思?

    教师: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340km是340千米的意思。

    学生:我知道340km就是340公里的意思。

    学生:它表示重庆到成都的距离是340千米。

    教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你们还想知道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吗?这节课,让我们和小明一起具体地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

    三、探究新知识

    1认识用千米作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这节课前,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米。

    教师讲述:如果重庆到成都的路程用米作单位就是340000米,(板书:340000米)这个数多大呀,不大方便我们记忆。因此,人们又采用了一种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1)教师说明: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包含1000个1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

    (2)活动1:学习例1,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先将8个学生站成一排,告诉学生:这8个学生站成一排的长度大约就是10米。请你们推算一下,如果是80个人站成一排,有多长?800个人呢?

    学生:我猜80个人站成一排,可能有95米吧。

    学生:估计一下,8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长100米。

    学生:我推测,如果是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左右。

    学生:哇,800个人好多哟!1000米好长啊!

    教师小结指出:如果8岁左右的小朋友站在一起,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长;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长。学生初步想象了1000米有多长。

    (3)活动2:学习例2,体验1千米有多长。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提供活动方案,要求学生作好记载。

    方案1:先用卷尺测量教室长()米,同学们沿着长走,数出共走()步,走()个教室长1000米,一共走()步是1000米。

    方案2:先测量教学楼长()米,()幢教学楼长1000米,沿着教学楼长走,一共走()步,用了()分,推算1000米要走()步,用()分。

    方案3:沿着学校操场400米的跑道跑1圈用了()分,跑两圈用了()分,跑1000米是()圈,用了()分。

    方案4:测量学校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长()米,如果按同样的距离,1000米可以种()棵树。

    学生自由选择方案,活动时间8分,然后学生回到教室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教室长10米,我走了15步,100个10米是1000米,如果走1000米大约要走1500步。

    学生2:我们组量得教学楼长100米,10个教学楼长是1000米,大约要走1750步,应该走20分。

    学生3:我们组的张浩同学沿着跑道跑1圈大约用了3分,跑两圈半应该是1000米,估计要跑8分左右。

    学生4:我们测得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200个5米就是1000米。所以按同样的距离种树,可以种200棵。

    学生汇报时,鼓励学生评判、争论。

    (4)教师小结:1000米=1千米(公里),并板书。

    3认识千米的字母表示方法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板书:米分米厘米mdmcm

    教师:你们知道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略)

    教师:对。千米也可以用字母km表示,所以1km=1000m。

    板书:1km=1000m

    1千米=1000米

    【西师版认识比教案6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