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汇总十五篇)
  •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03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汇总十五篇)。

    精选文章“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将为您展示更多有关知识和见解。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品味这篇文章带你进入新的世界!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三年级(上册)教材98页~10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从而理解分数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2、能用操作的结果来表示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通过平均分以后怎么表示结果的研究,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

    12的意义。

    教学思考:

    分数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及四则计算以后学习的新的知识,是对数的一次拓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飞跃,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基础。学生对分数并不陌生,多数学生都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感性的,并没有把握分数的本质,所以教学时既要利用学生对分数有一定认识的基础,更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本质,把学生的生活数学提升到学科数学的层面,实现知识和思维双提升。

    数学上有各种不同的分数,但是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教学时要注意抓重点,第一个分数12应当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因为它既是一个最简单的分数,也是课堂学习的第一个分数,通过对12的深入研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概念,为学习其他分数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学生应用12的思维基础进行思考,就能自己完成分数意义的建构。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图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分数与具体的直观图形建立联系,建立起分数的表象,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构想:

    一、通过分食品使学生感知在平均分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要表示这样的结果就要改造一种新的数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

    二、通过对半个苹果表示方法的研究,通过用不同方法表示半个苹果,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对各种表示方法进行优化,渗透优化是数学研究思想。

    三、通过折纸表示一张的12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折的方法不同、一半的形状不同,但是都可以用12表示,再通过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12的意义,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意义,为后面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通过让学生研究:还可以表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白通过折纸不但可以表示一张纸的12,还可以表示14、18、13、……,拓展分数的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那么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吗?(分数)

    师:那么对分数熟悉吗?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想到分数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或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学生说)

    师:好!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分数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问,既可以知道学生对有哪些了解,又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分数

    1、平均分食品得到整数

    师:记得今年的春游活动吗?秦老师拍下这样一幅照片,请看:同学们正玩得高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薛文君坐在草地上正苦着脸呢!我想一定他的肚子饿了!我们再来看王欣怡正笑眯眯的看着秦老师呢!因为她知道秦老师要分发食品了!那么老师给他们俩发哪些食品了呢?请看(课件出示:四个桔子、两瓶口乐、一个大蛋糕)

    生:四个桔子、2瓶可乐和一个大蛋糕。

    师:他们怎么分这些食品才最合理、最公平?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对!平均分最合理、最公平,你打算先分什么呢?

    生:……(选择先分4个桔子)

    师:把4个桔子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分到几个桔子?

    生:每人2个。(课件演示:每人分到2个桔子)

    师:下面我们来分什么?(可乐)每人分到几瓶?

    生:每人分到1瓶。(课件演示:每人分到1瓶可乐)

    师:对,通过平均分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到2个桔子和1瓶可乐,像上面的1和2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板书:整数),除了1和2外整数还有哪些?

    生:还有3、4、5、6、7、……

    2、平均分不能得到整数

    师:我们最后来分这个大蛋糕,怎么分?

    生:还是平均分?(课件演示:平均分成2份)

    师: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个蛋糕?

    生:半个蛋糕。(课件出示:每人分到半个蛋糕)

    师:每人分到半个蛋糕,那么这半个蛋糕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生:不可以。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个人分到半个蛋糕,也就是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了(板书:不能得到整数),也就不能用整数1、2、3、4……表示了。

    师:不能用整数表示了,那么又怎么表示半个蛋糕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会儿,把想出的方法写下来或画出来。然后让同座位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全班汇报。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表示的?(学生上来展示)

    【可能有三种方法:一、用图表示;二、用汉字表示:一半、二份中的一份,二分之一;三:阿拉伯数字表示12……】

    分别研究(出现一个研究一个):

    ⑴图形表示:

    你画的这个图是什么意思?(把蛋糕平均分成……),你们认为他画的怎样?为什么?

    板书:平均分成2份,

    ⑵汉字表示:“一半”是什么意思?

    “二份中的一份”是什么意思?是随便分成两份中的一份吗?怎么分?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我们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一般要吃什么食物,表示合家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分月饼开始。(出示多媒体)

    师: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就叫什么?(生:平均分)

    师: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分数。

    师:把这块月饼(课件出示)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才是最合理、最公平的?(两份一样多),

    师:请大家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你们看它们的大小怎么样?(完全一样),这说明这块月饼是怎么分的?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饼的`多少?(整个饼的二分之一。)

    (3)、指导读写:

    师:二分之一是一个数,用分数怎么表示呢?先写中间的一条横线,它表示平均分,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其中的一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

    学生齐读两遍。

    (4)、出示五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哪个图形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为什么?(巩固学生对1/2的认识)

    (5)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1/2表示?

    1、如果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又该怎么分,引出。

    2、折出一个正方形的 ,然后展示不同的折法。

    3、师: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一样的分数呢?

    明确:折纸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

    1、师:如果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6份。甚至更多的份,又该怎样表示它其中的一份呢?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四)比较分数的大小。

    1、比较和 的大小。

    2、比较和 的大小。

    3、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比较后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小结:同样大的两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三、巩固练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认识了分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老师出一些练习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写分数。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书上93做一做1)

    3、判断分数。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书上96练习二十二)

    估计:《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1、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

    2、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师:智慧老爷爷领淘气和笑笑也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爷爷给淘气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想想智慧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平合理呢?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平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请不认识的同学别急。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表示。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 。(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我们的新朋友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师:(指投影上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看这些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2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平均分成几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生:因为比萨饼被平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气两人得到这个饼的几份?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由折,教师巡视。)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想像他这样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

    ……

    师: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让我们有了新收获,感谢你。

    师:(指黑板)像1/3、2/4 、3/4、4/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们还能举出几个分数吗?

    生:7/8 、1/10、3/9 、16/17……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接近了分数。同学们,分数和我们身体各部分一样有自己的名称。如:(师用尺画横线写)3/4,写分数时我们要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这条横线的名称是分数线。然后写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分数,名称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子。看3/4,谁能像我一样,介绍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师:(把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队,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分数超市举办超市大赢家活动,答题赢购物卡。比一比哪队赢的购物卡最多,哪队就是超市大赢家。

    (一)课件出示各种水果按钮,由各队自由选择,每个水果按钮链接一道必答题。

    1.教材54页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新认识的分数。

    2.教材55页3题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要在平均分基础上产生。

    3.教材55页第4题。

    (二)课件出示蛋糕和果冻,后面链接抢答题。

    (两幅图通过移一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对学生渗透数学中转繁为易的思想。)

    生:我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师:我们今天对这个新朋友还只是刚认识,随着今后的学习我们会更加熟悉它,并熟练使用它。

    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起点远远高于我的预设,他们对分数并非一无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从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充分放手,所提的问题缺乏挑战性,空间不够大。但也因为学生的起点高,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使整个课堂生成了些许精彩。

    2、折纸游戏认识1/4、2/4 、3/4、4/4。这一环节将折纸游戏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纸。这样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也使教学的气氛不够轻松热烈,学生的兴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能够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学生的兴致就会更高涨,教学气氛会更活跃,生成的课程资源会更多,学生的认知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2/4=1/2,4/4=1。因为这种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主动的建构。

    课堂中,教师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例如,课堂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的形式,进行深化练习和巩固。在学生精神上已经有些疲乏的时候,练习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兴趣。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知识的后继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全课的点睛之笔。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做一做”1、2题,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体验,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带秒针的实物钟表(或钟表模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家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吗?每年的晚会都有中央的一个场景: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主持人和现场的观众都会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新年到!!!

    谁知道,刚才我们倒数的5、4、3、2、1,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秒)

    以前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时、分)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秒。

    2、板书课题:秒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学情

    1、关于“秒”这位新朋友,你有什么了解吗?谁能说一说。

    2、看来,同学们对“秒”并不陌生,但也不够熟悉。下面,我们一起重新来认识“秒”,真正地和它交一回朋友。

    (二)认识“秒”

    1、出示钟表,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那根针是用来表示秒的?

    强调:钟面上有三根针,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提问:“秒针”怎样计时的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强调: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板书)

    提问:秒针走3小格是几秒呢?8小格呢?34小格呢?

    3、提问:钟面上除了小格,还有大格。秒针走1小格是1秒,那么,秒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强调:1大格里有5小格,秒针走5小格就是5秒。所以,秒针走1大格是5秒。(板书)

    提问:秒针走2大格是多长时间?5大格呢?9大格呢?

    4、提问: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强调:钟面上1圈有60个小格,秒针走1圈就是走60个小格。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板书)

    (三)感受1秒

    1、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那么,1秒究竟是多长时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体验1秒钟

    (1)闭上眼睛仔细听钟表的“滴答”声。指出: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学生跟老师做拍手练习。指出:每拍一次手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3)学生跟老师数数。指出:每数一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4)眨眼睛。指出:每眨一次眼睛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5)学生观察老师走路。指出:老师每走一步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1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用1秒,眨一次眼睛用1秒,走一步路也是用1秒。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吗?谁愿意说一说?(1秒很短暂)

    3、认识秒的价值

    谈话:短短的1秒,滴答一下就过去了,似乎是很短暂的。但是,1秒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猎豹捕食的时候,最快时速可达130千米,每秒36米;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个家庭用3个月;光每秒大约跑30万公里……了解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想不到1秒可以做这么多事;1秒钟也很有用,我们要珍惜时间)

    强调:同学们,短短的1秒钟是那么有价值,因此,时间很宝贵,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4、联系生活

    (1)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儿用到过秒,或者见过与秒有个的事情或东西吗?强调:发射火箭倒计时10、9、8……;过马路的红绿灯;开运动会赛跑等,秒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认识秒表(教科书第3页下边秒表图)

    (四)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设问: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钟面。

    3、提问:秒针走一圈经过了多长时间?(60秒)分钟有什么变化?(走了1小格,就是1分钟。)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谈话:同学们,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秒”这位新朋友,并探索出了“一分=60秒”。你能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吗?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吗?

    2、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提问:1分钟能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做一做,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如写汉字、写数字、摸脉搏、跳绳、走路等)

    汇报:1分钟大约可以写20个汉字,写40—60个数字,脉搏跳动70次左右,跳绳120下左右,走路100米左右……

    3、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体验15秒)

    (1)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三项活动,逐一完成。(汇报:深呼吸5—8次,扔纸飞机15次左右,由1写到15——20左右)

    (2)另选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汇报。

    四、课堂小结

    1、提问: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提问3—5人)

    2、教师概述: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有了秒,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五、布置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

    1、当堂作业:练习一第1、2题,填在课本上。

    2、课外作业:练习一第3题。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篇5)

    教材简析:

    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上的内容。教材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物体轻重的概念,再认识各式各样的秤,接着引出计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的建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相关的物品,认识1千克,再让学生试着称1千克的大米、鸡蛋,拎一拎、数一数,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

    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

    教材还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了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

    设计理念:

    1、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2、在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感知轻重

    (1)播放录象故事:一天,妈妈和小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拿了一袋红枣,小明拿了一袋膨化食品。小明对妈妈说: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

    (3)议一议:那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吗?

    (4)试一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

    (5)质疑: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要用到秤。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巧妙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你曾见过哪些的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电脑演示各种秤。

    (3)(屏幕上出示台秤)介绍:在生活中,人们秤一般物品时都使用台秤。

    3、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一袋红枣,指针指着数字几?

    (5)提问: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6)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4、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

    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巩固练习

    (1)买蔬菜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蔬菜专区,买了白菜、冬瓜、芹菜、南瓜。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③看了这几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买水果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水果专区,买了西瓜和菠萝。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西瓜和菠萝大约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买大米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看到超市的一边堆着几袋米,他想知道一共重多少千克?可以算一算。

    ②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买东西、称东西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兴趣。]

    2、拓展知识

    (1)理解净含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①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②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理解载重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①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

    ②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

    [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3)听你知道吗?

    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四、课外实践活动

    1、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了解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数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千克的认识和了解。]

    【三年级倍的认识课件(汇总十五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