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认识水课件(汇总十三篇)
  • 认识水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26

    最新认识水课件(汇总十三篇)。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认识水课件(汇总十三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认识水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在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连环画“阿福的新衣”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激发兴趣,为认识“厘米”提供背景。第二部分:“你说我讲”包括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绿点问题“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的方法。第三部分:“自主练习”。第1、3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从不同的起点量得的物体长度的读法,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尺子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极少数的孩子会测量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1厘米究竟是多少没有印象,因此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

    课标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分析,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目标的核心概念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子测量”。学生需要掌握的行为程度是:“掌握、学会”。本着“目标是方向,目标是程度、目标尽量要检测”这一原则,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具体分析,我们对该目标进行了如下修改,突出了行为动词,设立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帮阿福找原因,体会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手比划出1厘米长。

    3、认识刻度尺,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借助尺子画线段。

    4、通过“长长长”小魔术,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故事引入,学生发言,达成学习目标1,教师及时进行表现性评价。

    2、通过用小棒比划、用手指比划、寻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达成学习目标2,教师适时进行形成性评价。

    3、通过量长方形边长、用断尺量物体长及画一拃长等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学生能够有序地思考完成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成学习目标3。

    4、通过表演“长长长”小魔术,达成学习目标4。

    课前谈话:故事《阿福的新衣》

    有个人叫阿福,他到裁缝店想做一件新衣服。师傅说:“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师傅:“我用拃来量一量,(说到这里,你知道什么是一拃吗?)(告诉大家吧,伸出小手,使劲张开,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1拃)。我们接着讲。师傅量了量阿福身长三拃。量完之后,小徒弟也伸出自己的小手,一拃、两拃、三拃……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徒弟:“师傅说三拃,我明明也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

    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听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因为师傅手大,徒弟手小。师徒二人一拃的长度不一样才造成了误会,让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感知厘米、初步认识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1.感知1厘米

    (1)1厘米有多长呢?看老师手里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请你也在盒里拿出1厘米的小棒,体会一下它有多长吧。

    (2)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用小手比划出1厘米,怎么知道你比划得准不准?

    (3)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物体长大约1厘米?

    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师边指边说从这儿到这儿)大约1厘米。这就是你随身携带的尺子了,当你忘记1厘米有多长时,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体验1厘米小棒的长度,在脑子中建立对1厘米的感性认识,再比划1厘米,由易到难,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掌握了1厘米的长度后,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或者是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这样会加深他们对厘米的认识,牢固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2、认识几厘米

    (1)我们认识1厘米了,那2厘米、3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用小棒摆出来,你想摆几厘米就摆几厘米?

    谁知道他摆得是多长?

    你怎么知道的?

    那我要摆出6厘米长,就得需要几个1厘米?

    (2)大家摆得真好,我们来看这根彩条长是几厘米呢?(课件呈现,分别是3厘米,6厘米,18厘米)

    这个彩条长多少呢(指向18厘米的彩条)?举手的同学怎么这么少了?看来一下子不能看出来,对吧?你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这个彩条长多少厘米吗?

    标上数字后,你看它像什么呀?(对,尺子)科学家就是这样发明出尺子。我们天天用到尺子,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智多星交流会,介绍一下尺子的有关知识。小组四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巩固了读看几厘米的方法,体验到尺子的由来,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更看到了它的实质。

    (二)认识尺子、探究测量

    1、认识直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谁先来交流?

    师相机进行板书:0刻度刻度线Cm

    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真不错,还有哪到哪也是1厘米?

    他们找到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新知识在合适时机“闪亮登场”,吸引我们的眼球,是我们焦点关注的对象。让孩子仔细观察,自由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倾听能力”,语调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厘米”的关注。

    学生找到:从0-2,从0—3,那从0到4、从0到5呢,你能发现什么?(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谁还能找到不同的几厘米?板书:1——3,3——5,5——8,

    2、测量长度

    大家对尺子了解的真多呀,知道尺子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吗?你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吗?用直尺量一下彩条的长度,想想量时注意什么?

    谁来展示给大家看你是怎样测量的?

    同意吗?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辨析:看小军和小刚他们是怎样量的。你看他量的对不对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测量纸条的方法,以及辨析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物体的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三)解决问题、目标评价

    1、动手操作:量长方形各边的长

    那你能不能自己量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是几厘米呢?拿出作业纸,写在上面。量好了用精神的坐姿告诉老师。

    2、断尺

    咱们都成功了,可小强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你能用这把尺子量出彩条的长度呢?谁来帮帮他。

    除了数,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7-2=5,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看看前面咱找过的,这个方法好用吗?

    (四)认识线段,巩固所学

    1、画线段

    你知道吗?除了这把尺子,身上还有第二把尺子就是我们前面提过的一拃。当我们手上没有准确尺子时,可以用这两把尺子进行估计。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画一拃。这就是线段。(课件:出示老师一拃的长度)请看老师的1拃有多长?

    想不想知道你的1拃有多长?感兴趣的同学回家看看。

    2、小魔术

    看同学们表现这么好,老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注意看。

    (1)变——1厘米,估一估这是几厘米?(1厘米)你怎么估的?

    (2)再来看——3厘米。你估的真准。

    (3)再来一次。10厘米。怎么估的?

    (4)这会是多长呢?(20厘米)怎么估计的。

    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来变魔术的吗?(卷尺)对,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尺子,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dSbJ1.cOM 读书笔记吧】

    设计意图:不同的练习有不同的目标,第一层练习包括判断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长方形的边长,巩固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二层是关于断尺的练习以及画一拃长。在发展性练习中,我还创新的使用“卷尺”设计了一个“长长长”小魔术,培养学生估计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

    (五)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其实人们在测量过程中为了方便还发明了软尺来测量衣服,发明了很长的卷尺用于室外的测量等。我们今天认识的厘米只是比较短的一个长度单位,随着今后的学习,会了解更多的长度单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作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与课题的开题首尾呼应,让学生既懂得测量又能将课堂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且为下节课学习米的认识作好铺垫。

    认识水课件 篇2

    1、经历从实际物品中找角、认识角、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2、认识角,会读、写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认识角,会读、写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二、引导探究。

    1、初步认识角。

    (1)演示课件“角的认识”。

    (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

    (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2、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启发学生用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贴在黑板上展示。

    3、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出示教材上的两个角,提出活动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2)交流学生比较的方法。

    4、认识量角器。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结合图片,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5、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40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角的测量方法:把量角器放在要测量的角的上面,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角的一条边要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指的度数(外圈从左向右读,内圈从右向左读)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由学生试着测量,教师注意检查、指导学生的测量方法。

    2、练一练。

    第1题,测量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使学生知道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第2题,如果学生测量时有困难,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角的两条边延长后再测量。

    第3题,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测量后再交流。

    第3题,先找出不同的锐角、直角、钝角,再测量它们的度数。

    第4题,先观察、讨论每相邻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再利用平角是180°计算各角的度数。 第5题,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折的时间。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角可分为五大类

    直、平、周角最特殊,

    锐角小于九十度,

    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答。

    认识水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 上册)第26~27页的有关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比较、抽象、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

    媒体选用: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图形卡片 ,多媒体课件。

    (2)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昨天的周末你们玩得快乐吗?(生:快乐),可昨天,我们快乐王国的小精灵们过得并不快乐!你们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快乐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精灵山上的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说的好?我们来比一比好吗!

    (1)学生观察,师着引导。

    (2)学生汇报自己说观察到的。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可真仔细,昨天呀!森林公主要在美丽的森林之顶选拔一批很好的设计专家来帮她修建一座美丽的城堡,材料自己找。这时小精灵们看到半山腰有许多的人们丢弃的废材料,他们想用这些材料去建房子,可材料太多各种各样。他们正想办法可怎么也想不了一个好的办法,小朋友你们愿不愿帮他们一起想办法呢?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很四组(春、夏、秋、冬)来帮助小精灵们,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和半山腰长相差不多的礼物,喜欢哪个季节就坐在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组去吧!(师发礼物,每组一袋),现在动手、动脑帮他们想一想办法,分一分吧!(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那组分的好,动手吧!)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师在巡视中参与学生的活动)

    (2)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自己的分法。

    生:我们生:我们小组是按形状分的,分了四类

    生:我们小组是按大小分的,分了两类。

    生:我们小组是按颜色分的,分了三类。

    师:我们现在按它们的形状分成四类,动手吧!

    三、认识物体名称和特征。

    1、 刚才同学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这四类形状不同的物体在数学中都有属于自已的名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四个新朋友吧!(出示课题)现在,听老师提要求,当我说开始的时候你们才能动。等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找出一个你最想和它交朋友的物体,先仔细的看一看,它长的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最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明白吗?开始!学生开始动手。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他最喜欢的朋友向我们介绍一下,看谁组能把自己的朋友的样子介绍得很好,开始!

    (1)介绍圆柱:

    师:你们组最喜欢的朋友是谁,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生1:我交的朋友是茶叶筒。它长的有点长,有点胖,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了,摸起来滑滑的。(让学生也尝试一下圆柱的感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像这样的物体,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个别学生汇报(圆柱)

    师:像这样的物体,不管是长的、短的、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做圆柱。同时板书名称。(圆柱)

    (2)介绍长方体:

    师: 你的朋友是谁?

    生:我的朋友是这个牙膏盒。它长的长长的,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放在桌子上一动不动。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认真观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做一会个认真观察的孩子。还有谁的朋友和他的是一类的,请举起来。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样的物体叫什么名字吗?它叫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己滚动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在台面翻转不同的面体会长方体的特点,动手摸摸感受它的面与棱)同时板书名称。(长方体)

    (3)介绍正方体: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交的朋友不是长方体这一类的,谁还愿意向大家介绍。

    生:我交的朋友是一个魔方。长的四四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师:这位同学非常了不起,只用了一个词就把它的样子描述的这么准确,掌声表扬一下。

    师:谁和他喜欢的是一类的,也把它举起来。

    师:像这样的物体,猜猜看,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正方体!

    师:看看正方体有几个面,能不能自己滚动(让学生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同时板书名称(正方体)

    生: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4)汇报球:

    师:下面还有谁交的朋友和他们的都不一样的,来说一说。

    生1:我交的朋友是这个皮球。它长的胖胖的,摸起来滑滑的。我刚才把它在桌上滚来滚去。

    师:真了不起,我们在玩一玩中也能获得知识。

    师:像这样的物体,我们就把它叫做球。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到处滚动。(让学生滚动一下桌上的球,体验一下球的特性)同时板书名称。(球)

    你们真是一群能够用心观察生活的孩子!连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了!

    3、认识平面上的物体:

    黑板上有四张平面的图,哪个来表示球、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如果你能正确找出来那你就找到今天我们学的课题。简单介绍一下,怎么看这些立体的图形

    4、揭示课题:

    介绍完后,讲明今天的课题,认识物体,主要是认识哪些物体。

    四、运用模型、巩固新知

    1、抢答:

    老师出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和一些实物的图片,每出一个,学生马上抢答是什么物体。

    2、找物体:

    老师说出物体名称时,学生马上找出相应的物体。

    3、搭一搭

    请小朋友将将今天所选的四种材料,给森林公主搭一座美丽的城堡?看看谁组搭的最漂亮,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五、总结与迁移

    1、总结

    (1)、想一想:

    今天认识了什么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每个人都再次感受几种物体的特点)

    (2)、找一找:

    这几种物体在我们身边有吗?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吗?想一想生活中哪里还有?看看老师手里的这几样,你们见过吗?当你用完这些物品时你怎么处理他们?怎样分类处理这些垃圾、废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师: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朋友,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做一个留心观察、积极动脑、善于发现的孩子。

    2、迁移

    师:小朋友们都搭得很好,现在来看看小精灵梦搭得怎么样(课件出示情景图)小精灵们得到你们的帮助也想出一个好办法把材料运山上,看这是他们搭的城堡,漂亮吧!他们用人们丢弃的废材料搭成一座美丽的城堡,变废为宝。这时山上的环境也变好了!他们今天可高兴,你们看小精灵们在向你们说:谢谢!

    跟他们说再见吧!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认识物体 环保教育

    圆柱体

    【教学设计思路的说明】

    认识物体是一年级刚刚接触的新内容,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和游戏,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本节课的一开始出示学生喜欢的情景图,以学生喜欢的生活活动为切入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件通过多副图的引导,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收集信息,找出说学习的内容。

    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提亚挨骂了学习的过程。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把才哦做、观察、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自主、富有个性的学习。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4、练习设计形式多样

    有效的练习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而教师出示的几道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达到人人有练习的机会。在“开火车”的环节中,不仅人人有参与的机会,而且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将活动引出课堂走进生活。

    认识水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设计理念:

    新课标中新编入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操作,《认识钟表》就是其中之一。《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要学习的时、分、秒,三年级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铺垫。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直观、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注重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中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非常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日常生活,让学生感知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钟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一个过程。学生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实现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

    2、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3、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

    在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体会大约几时的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对钟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取的关于钟表的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学具钟、教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面:小小马儿跑不停,日日夜夜不休息。嘀哒嘀哒真好听,提醒我们要早起。对,是钟表。

    2、瞧,一家钟表店开张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各类钟表图片)学生注意观察。发现它们是挂钟、闹钟和手表)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见过吗?

    3、那你们知道这些钟有什么用处吗?

    对,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他们能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我们要认识钟表,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面观察一下,看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12的数,那12在哪里?6呢?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指一指3和9在哪里(注意12应摆在最上面)把这些数按照顺序读一读。那你用手势表示一下这12个数是怎么排列的'?闭上眼睛再想一想12个数的位置。

    (2)钟面上除了有数外,还有两根针,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出示:长、短)

    你们知道长的针叫什么吗?短的针呢?(板书:分针,时针)指着课件上的钟面,问学生这两根针叫什么名称?

    2、初步认识整时

    (1)那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出示:7时的钟面)如果学生说是7点钟,要告诉他们在数学上又可以说成“7时”。(板书7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真聪明,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你是怎么看的?(练习试一试:3时6时10时)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的分针,它们的指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起看一看时针是怎么指的?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拨一拨:请小朋友拿出钟面,在钟面上拨出3时、9时和12时,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再全班交流。

    如果是4时呢?分针、时针分别指着哪里?7时呢?

    三、实践应用

    1、想想做做第二题和第六题

    2、想想做做第五题(画一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认识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经过这样的时刻。

    认识水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角》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能在图形中找角。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教学重点: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教学难点: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拼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一起玩一个拼图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拼图要求:

    (1)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2)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3)用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

    2、交流各自拼出的图形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师:用两根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找角

    (1)师指导学生指角方法。

    师:说起角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看!这是一块三角板,上面有很多角,老师找到的就是这个角(师演示指角的方法)

    (2)先让学生指给同桌看,再请学生到前面把找到的角指给同学们看。

    2、初步感知,认识角(1)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许多同学不但会找角,还能准确地指角,但是,我们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师描角师: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下来。(3)认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扇子、剪刀、钟表抽象出角的过程)师: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我们找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课件闪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同桌互说,进行汇报。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看看每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找学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指,教师板书)

    3、练习反馈。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2)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问题讨论)

    4、角的大小比较

    (1)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了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图形,接下来老师和大家进行一个活动——做角,用2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根据活动角的变化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画的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同桌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讨论后汇报。

    我们知道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2)学生活动。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任意造一个角、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再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同桌一大一小玩造角游戏。

    5、自主探索,折角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活动角,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很多角,那我们能不能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呢?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己试折,折完后同桌互相展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折叠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角的顶点、两条边。

    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折的角展示给大家?

    6、体验感悟,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

    师: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也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打开课本58页找学生读要求)

    师: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了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2)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学生指挥,老师画,强调用直尺。 (3)学生再次画角。

    师:如果你对自己刚才画的角不太满意,你可以再画一个角,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三、总结收获

    师:现在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角的哪些知识?(学生汇报)角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只是初步的认识了角。

    师: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都很好,也很积极,老师想用一个符号评价大家的表现,猜猜是什么?(学生猜测)是一个对勾,这上面有没有角?角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欣赏图片)

    四、布置作业

    认识水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研究曲线图性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我们应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景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片断:

    套圈游戏 :

    (1)六个同学站成一条线。

    师问:公平吗?

    生:不公平,他们到红旗的距离不一样。(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距离不相等”)

    (2)八个学生站成一个正方形

    师问:这次公平吗?

    生:还是不公平,站在角上的远。

    (3)八个同学站成一个圆

    师:这次呢?

    生:公平。因为他们到红旗的距离都相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4)八个同学围成圈之后不动,再去八个同学插到里面。(多八个人还是这个圆)再去八个(拥挤,但还是这个圆。)

    引导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物体,让学生先对折,再换不同的方向对折,对折几次后,把交点画出来。并告诉学生,每条折痕都是圆的直径。(引出直径的定义: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让学生用直尺量出每条直径的长度。

    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会有怎样的特点? 三人小组讨论后,得出

    生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长度都是一样的。生2: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

    师: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师: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出半径的定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生经过自己动手量,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是相等的。

    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又有怎么样的关系? 生用直尺分别量出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d=2r 或r= d 圆的画法

    1、利用工具画圆 介绍圆规:前面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但通常我们会借助一个专门的 工具来画圆。这个工具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

    2、你能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边画边想,圆规画圆一般分哪几步?需要注意什么?

    3、交流

    (1)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圆的过程,教师示范画圆。适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画圆。

    (2)小组交流画圆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反思画圆应注意什么。同时出示书中的四幅插图。

    (3)小结: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让学生将两脚间的距离确定为4厘米,按照刚刚的步骤画一个圆,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画得好?

    5、学习圆心、半径和直径

    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同时,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一)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用字母表示:d=2r 或r= d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一》这节课属于概念教学,我在设计本课时想到的是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更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去认识圆,我让他们不仅要动脑筋想,动口说,还要动手折、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空间观念。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就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利用课程资源,注意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活动中生成知识,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但是学生的思维和言语是无法预测的,在把圆对折时,预习过的同学直接把折痕说成了直径,我就马上肯定了他们的说法,问他们什么是直径,这样处理使教学的进行更顺畅,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在研究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后,再通过演示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在同一个圆里两条半径的长度等于一条直径的长度,加深了他们的理解。

    认识水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P27例1,P29课堂活动第1题,P29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2、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7例1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检: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七、练

    1、P29课堂活动第1题。

    2、P29练习六第1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主题图例1

    (图略)(图略)

    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

    认识图形(二)

    教学内容

    P28例2,P29课堂活动第2题,P30练习六第2、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导:

    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8例2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出示P28“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三角形和圆,知道了圆柱体的上下面都是圆。

    六、检:

    师出示带有三角形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指着一个面,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七、练

    1、P29课堂活动第2题。

    【最新认识水课件(汇总十三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