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01

    【www.jk251.com - 爱如茉莉教案】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如茉莉般平淡却深厚的真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重温“茉莉”,聚焦“爱如茉莉”。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爱如茉莉》。当再一次地看着茉莉,你心底涌出了哪些词语。

    2.故事里的妈妈很喜欢茉莉,她指着那平淡无奇的茉莉,也从心底涌出了一个字

    ——爱。(爱如茉莉)

    二、品读细节,感受“如茉莉的真爱”。

    (一)整体入手,初步感受“爱”:默读课文6—16自然段,在这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中,你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如茉莉般的爱么。(交流、归纳)

    (二)着眼细节,品读体味“如茉莉的真爱”:勾画出最打动你的一些词语,表示爱的细节的词语,读懂读好。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把有关的词语。(可以做一些旁注)

    2.将自己勾画的内容好好地读一读,读出情意。

    3.交流。

    第六、七、八小节。

    (1)第六、七小节:品味“虚弱”

    (2)第八小节:品味“直奔”

    ★第九小节:

    (1)读一读,“我”因什么而“怔住”了。(品味“恬静的微笑、紧握”)这个“怔住”的背后其实是“我”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当我带着这份情意再看阳光,再看周围的一切时,我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品味“探”)。

    (3)是啊,人有情时景也动情。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苍白无力;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配乐朗读)

    第十——十六小节。

    爸爸:(1)“睡眼蒙胧”、“布满血丝”、“打哈欠”——因为牵挂没睡好,爱。

    (2)“轻轻”、“蹑手蹑脚”、“拉”——怕惊醒妈妈,爱。

    (3)“我夜里睡得沉……她一动我就醒了。”——只想到妈妈,爱。

    妈妈:(1)“清醒含笑”、“你爸爸伏在……手脚都麻木了。”——也没有睡好,只想到爸爸,爱。

    ★第十七、十八小节。

    (1)十七小节,又写到了茉莉。此刻再看着它,“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这些词语还仅仅是在写茉莉么?(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品味“更加”、“钻”)

    (2)十八小节,请读出你的理解。(个性化朗读)

    三、回味生活,领悟爱的真谛。

    《爱如茉莉》向我们讲述了爸爸妈妈那份如茉莉一样平淡而美好的爱。其实,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在夫妻之间,爱,无处不在,就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个个日常的生活细节里。真爱无痕,大爱无形。

    1、出示一组“爱”的画面,教师感情朗读

    2、出示“爱,是……”,学生抒发对爱的感受。

    Jk251.coM编辑推荐

    练习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练习七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1、第2题“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第4题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2)再过一年(即小孩7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小孩8岁时呢?(3)有什么规律吗?3、第5题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4、第7题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快”,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看1分谁打字多。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看6分谁打字多。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5、第8题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可以:(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6、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7、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周长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教材数学第五册《周长》(p66~p68)

    教学目标:

    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考虑到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陌生,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熟悉的小布艺这件物品,结合实际生活中,工厂生产小布艺前都要先剪好材料的实际需要,提出“生产两种小布艺,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共边需要剪多长?”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合作研究解决。在交流小组不同测量方法基础上,通过“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接着设计了指出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活动,进而告诉学生“它们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学情分析:

    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流程预案:

    一、情景导入:

    (课件):秋天到了,秋姑娘带着礼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出示:叶子)秋天到,落叶飘,秋姑娘用这美丽的叶子来装点我们的生活,装扮我们的秋天。这份礼物,你喜欢吗?快拿出你的来看看吧!

    二、实践探究:

    (一)描周长

    1、选择出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把它的轮廓描在纸上。

    2、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3、刚才我们所描的叶子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叶子的周长。

    4、看蚂蚁爬叶子和蜻蜓的图形,介绍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二)摸周长

    选择身边物体某一个面,摸一摸它的周长。

    (三)量周长

    1、量生活中的周长:腰围和头围。

    2、量老师给的物品的周长: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先估一估,再实际去量一量,算一算。

    小结: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就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3、量一量、

    估计测量

    铅笔盒盖面的周长

    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鞋底面的周长

    三、拓展练习:

    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真不少!现在,小蚂蚁就遇到了困难,你能来帮助它吗?秋天,小蚂蚁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它背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有两条回家的路,就请你帮它选一条吧!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春季,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开始,走好每一步,来迎接人生最灿烂的丰收季节!

    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展开小组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在晚上总能见到月亮,你眼中的月亮什么样?(学生交流)月亮下的景物又是什么样?(交流、讨论)今天我们就和一位朋友一起去《走月亮》好不好?(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4、“是呀,如此皎洁的月光,如此美丽的景象给我们带来了诗一般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怀抱是如此的温馨。”接下来,我要看一看词语宝宝是否找到了主人。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光下的美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先欣赏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欣赏《月亮船》,会唱的跟着唱,随着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歌声是如此的甜美,文中的语言描写又怎样呢?听老师读课文,闭上眼睛感悟月光下的美好意境。(听读课文,想象画面)慢慢地睁开眼睛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自由谈感受)。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自由读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自由读课文,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

    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应怎样读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呢?(指导学生朗读)

    想一想它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第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读的可真好,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说一说)

    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谁还想读?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走着,走着……

    师:此时此刻你感到了什么?(说一说,突出主题——爱)

    这诗情画意般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让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解决上节课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总结:学完这篇课后,你最想说什么?(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加几时》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

    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把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加几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6-97面的例题,第99面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凑十法”。教学难点: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的运动会场景,并告之只有完成闯关游戏,才能进去观看

    第一关填空9+()=109+1+1=()(轻易闯过)

    第二关、数的分解(轻易闯过)

    第三关、口算10+7=()10+2=()9+4=()9+7=()(此关没过,引出新知)

    2、提出学习目标

    ①自主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掌握9加几的各种方法

    ②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③完成99页的第1题。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根据课本上的运动会场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

    (1)问题与算式展示

    生1:有7人跳远,有3人跳绳,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3=

    生2:有3人跳绳,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3+6=

    生3:有6人跑步,有7人跳远,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7=

    生4:有7人跳远,有9人踢毽子,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9=

    生5:有9人踢毽子,有3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3=

    生6:有9人踢毽子,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6=

    (2)算法展示以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为例

    a、点数法:123┄┄13,一共有13盒。

    b、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从9开始,接着数,910111213,一共有13盒。或45678910111213。c、凑十法:9放进1凑成10,10加3得13

    (3)师:大家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

    四、拓展延伸。

    1、开火车口算。

    2、练习十七第1题根据图意列算式,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3、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