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500字
  •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发表时间:2023-03-23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500字。

    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是教师的最大本领。设计出符合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案的帮助,对于写好教案有具体的思路吗?栏目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

    2.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吴江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园面积大约有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双语分校校园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师:看了这两幅照片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比本部的面积大。

    生2: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

    师:同学们,李老师工作的学校、神舟6号飞船的降落伞等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场来打比方,我们对它们的面积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们平时听过或者用过这样的比方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思考:打比方初步渗透了这样一种观念:描述或者比较面积的大小如果有一个标准作参照,就可以把面积量化。这里打比方所借助的中介正是面积单位的雏形。这种比方也常见于报刊,常闻于言谈,也就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一种自然、亲切的情感。]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物品来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师:(电脑出示用四种物品铺桌面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铺物品的过程,(指铺满纸杯的图)纸杯那么多,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 10 = 40,所以一共有40个。

    师:说得真好!(指四种铺法的图)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但是,看了这四种铺法和得到的结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景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思考:在课桌面上铺物品,其实质是让学生自选单位计量面积,选择的单位不同,计量结果就不同,学生因此产生统一计量单位的心理需求。提供四种物品让学生选用,增强了不同单位,不同结果的对比度,学生统一单位的愿望也更强烈,也能突出作为单位的本质特征:同一种单位的形状、大小必须相同。指导学生数纸杯个数的过程,蕴伏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长度单位的引入过程,为引入面积单位寻找了另一个固着点。]

    2. 认识平方厘米。

    (1) 学。

    师:(出示1平方厘米的模型)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取出同样的一个模型。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正方形。

    师: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生: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cm2),也读作平方厘米。请用笔写一写这个符号cm2。

    (2) 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记住今天的第一位新朋友吧!举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示范),仔细看,用心记,闭上眼睛努力想,把1平方厘米印进你的脑海里,头脑中有1平方厘米了吗?

    生:(齐)有了!

    师: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脑海中的1平方厘米请出来,画在纸上。(学生齐画1平方厘米。)

    师: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对照一下,画对了吗?不对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学生对照,修正。)

    (3) 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贴花纸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个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 拼。

    师: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再取出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种后,再拼另一种。(学生拼图。)

    师:同桌间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吗?你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为是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为它们都有6个1平方厘米。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面积呢?

    生: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师:也就是说,看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一个平面图形中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

    (5) 估和量。

    师:请每人从学具篮里取出一张邮票。估计一下,一张邮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刚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画了一下,大约是8平方厘米。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在邮票上,看看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少!(学生发现一个人的面积单位数量不够,于是与同桌合作。)

    师:邮票的面积是多少?

    生:(齐)12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铺12个1平方厘米。

    师:请每人再拿出一张电话卡。先估计面积是多少,再用面积单位检验。(由于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够,指导学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积量具来测量。)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电话卡的面积。(实物投影仪展示蒙着量具的电话卡)

    生:先数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 8 = 48,接下来2个半格或3个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约是56平方厘米。

    [思考:五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以丰富的学习方式、流畅的活动过程、细腻的指导帮助,引导学生经历建立1平方厘米概念的过程。在建立概念的同时还注意充分挖掘这些环节的内涵,比如,看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多少,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与引入面积单位时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需求相呼应;再如,数电话卡面积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习惯。]

    3. 认识1平方米。

    师:你们估计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太小了!

    生2:应该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师:还真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布)猜猜看,这个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平方米。

    师:能说说怎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师:会用符号表示平方米吗?写在本子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写m2)

    师:(出示4块1平方米的布,发给每个小组1块)每组的同学先商量,准备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什么物品,再实际铺一铺,看能铺多少这种物品。

    学生分组铺物品,三个组分别铺书本、书包、椅子,还有一个组挤着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铺物品的情况。

    生1:我们组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了24本书。

    师:可你们并没有铺满,怎么知道要24本书的?

    生1:因为一排铺了6本,可以铺4排,一共能铺24本。

    生2:我们在1平方米上铺了9个书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平方米上可以站几个人。

    生:(齐)1、2、313人。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这个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3:有的电视机的屏幕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齐)2平方米。

    [思考:用平方厘米量黑板的面积,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较大面积单位的需求。平方米的意义和符号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释或书写,是刚才认识平方厘米时积累的经验的即时运用。让学生自选物品铺满1平方米,是教材中站人活动的拓展,也是先前课桌面上铺物品活动的延伸。最后又回到黑板的面积,整个认识过程浑然一体。]

    4. 认识平方分米。

    师:你们还想学习什么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分米等)再学一个平方分米,好吗?你认为1平方分米有多大?平方分米怎样用符号表示?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写出dm2)

    师:学具篮中有一个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到模型)对照这个模型,用手比画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导学生比画)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举起学具篮)这个篮子的底面大约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三、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下面我们做些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请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自己在书上完成。(学生完成练习)

    师:我们先看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师:你同意谁的意见?

    生:64平方分米。因为刚才电话卡的面积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电话卡大多了。

    师:再看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师: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生:平方米。

    师:最后看第一小题。谁把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要读出点味道来。

    生: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

    师:谁来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师: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你为什么填了长度单位呢?

    生:24是数学书封面的长。

    师:你看题真仔细!我们认识新朋友面积单位,可不能忘了老朋友长度单位哦!(把黑板上的1平方分米贴在1平方米的左上角,再把1平方厘米贴在1平方分米的左上角)看了贴在一起的面积单位,你有什么想法?

    生:它们相差很大。

    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思考:把第一小题放在最后反馈,既不干扰练习重点,顺着学生的思路把面积单位逐个再回忆一遍,又能集中注意,拓宽认知结构。三个面积单位的对比,形象鲜明,为后面学习进率埋下伏笔。]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 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4、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4】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

    2.画一个统计图

    3.○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 )最多,( )最少,( )与( )同样多。□比△多( )个,□比○多( )个,○比□少( )个,○比△少( )个。

    活动二: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欢?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

    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欢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4.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及过程,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使孩子在一个充满鼓励,充满肯定,充满分享,充满赞美的环境中学习。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都做些什么? 生:看电视、补课等。

    2、师:出去玩同样会学到知识,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 上周日小明和妈妈去公园玩就遇到了好多数学问题。 (课件显示)小明最喜欢坐飞机了,于是妈妈给了他一些钱,让他自己去买票。(课件显示)他花了5元钱,还剩15元,妈妈给了小明多少钱,你们知道吗? 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并列式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学生用含未知数X的方法进行汇报 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 (课件显示)玩下一项游乐项目,先去买票,票价6元,买两张,还剩38元,你知道这次妈妈又给了小明多少钱吗? 想一想,这组信息中蕴含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汇报。 师肯定学生发言。 下面,我们就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 学生猜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找出的数量关系,根据刚才讨论的结果来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吧?。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归纳步骤. 师:学到这,请同学们回顾并讨论一下,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时经过了哪些步骤? 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报。 师:看看数学专家是怎么归纳的呢?(出示投影) 肯定学生,赞扬学生。

    三、实际应用

    1、师:小明玩了半天,他和妈妈都感到口渴了,不知买什么饮料好。谁愿意帮小明出出主意? 师:现在我们虚拟购买饮料的场景。我当售货员,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买饮料。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求每瓶水的价钱。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请其他同学针对他们的思考方法和解答过程提出意见。

    2、(课件演示)小明选择了买酸奶。 (出示小票)看了小明的购物小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数量) 学生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互评,并给有困难的同学帮助。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3、最后,妈妈还剩下38元钱,要买些水果回去,看到苹果每千克3元;梨每千克2元;香蕉每千克6元;桔子每千克4元,可还要剩下20元钱买生日蛋糕。如果你是小明,你想卖哪种水果呢?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算一算,看看能买几斤? 学生可讨论,可试做。做后汇报。

    四、全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从各方面回答。 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课后让我们继续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知识,要学会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才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有好朋友吗?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师:加法和减法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

    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用线段图来表示它

    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

    ②怎样计算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③引导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根据题目画出

    线段图。

    ②分析两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

    ③引导学生与第(1)小题比较、分析得出: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加法,小组内说说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并找一找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2)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那减法各部分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3)沟通梳理加、减法间的关系

    师:通过几个算式的比较,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加、减法之

    间的关系吗?

    (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检测反馈

    1、看课件,完成基本训练。

    2、完成课本第三页做一做。

    3、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2、3、4、5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7】

    教学内容:

    p.24、25

    教材简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是有关三角形的重要概念,是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例题首先通过量人字梁的高,引导学生初步联系现实生活感知三角形的高,然后通过图示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建立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高,并正确地画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三角形内部的高)

    2、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显示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三角尺、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作业本上分别的画三种情况:(图略)(1)a+bc

    明确:只有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这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一般判断的时候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加起来和最长的比就可以了。

    2、画一个类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条边)

    说说三角形的组成: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我们刚才说到三角形有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认识关于这个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条线段,你猜是什么?(高)

    板书:高

    由高你联想到了什么?(垂直、直角标记)

    2、示范画高的方法

    边画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板书:底

    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

    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画的这条线段用虚线表示,画完后还要画出直角标记和高(或用字母h表示)

    学生在作业本上,模仿板书也画一画。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p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过程,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能根据求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每四人小组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出示课件)听说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小猴生日快乐,(拍手4下)

    刚才你们都拍了几下手?2个人拍了几下?你是怎么算的?

    3个人呢? 板书:4+4+4=12 5个人呢? 板书:4+4+4+4+4=20

    100个人呢?写完了吗?(这么长的算式怎么写得完呢?)要几个4相加?

    板书:100个4相加

    看来用加法算有麻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它专门能解决刚才这样的问题,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最好。

    板书:乘法的认识

    二、联系实际 探究新知

    (课件显示35排列的蛋糕图)

    小候把蛋糕切成了这么多,一共有几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看图列式,初知意义。

    预计设想:生1:我是一块一块数出来的。

    生2:我是横的数一行有5块,(显示一行红色)有3行(不同的颜色显示),就是3个5(显示3个5) 所以5+5+5=15 。 板书:5+5+5=15

    师:你真有眼力,能横的看,看出了3个5 。大家看出来了吗?

    谁能说3个5的和是多少? 板书:3个5的和是15 。

    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3:我是竖的数一列有3块,(显示一列红色)共有5列(不同的颜色显示)就是5个3(显示5个3)所以3+3+3+3+3=15 。 板书:3+3+3+3+3=15

    师:嗯,你的眼力也不错,能竖的看,看出了5个3。你们看出了吗?

    谁能说5个3的和是多少? 板书:5个3的和是15

    谁还想再来说说。

    2.改写算式,理解意义。

    师:那么从这两个算式里,你能发现什么呢?

    预计设想:生1:我发现左边的算式加数都是5; 右边的算式加数都是3。

    生2:我发现他们的和都是15。

    师:你们的发现太重要了。

    像这样每个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板书:相同加数 乘法计算

    3个5相加可以写成 板书: 5 3 或 35

    (1)认识乘号

    这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乘号 它像什么?一般这样写,先写/ ,再写。

    每个小朋友在纸上写2个试试看,叫2人上台写。(巡视评价)

    看,黑板上两位同学写得怎样?(生评价)

    (2)学习读法

    谁会读这个算式35? 板书 读做:3乘5 (一起读)

    指53它读做什么?

    (3)理解意义

    他们都表示3个5相加。

    因为3个5的和是12,所以53也等于12 。 35呢?为什么?

    现在谁知道5个3相加用乘法怎样表示?

    35 或 53

    它们都表示什么?都等于几呢?为什么?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想一想,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都能列出怎样的乘法算式?也就是把5和3相乘。

    3.尝试练习,理解消化。

    师:(课件显示26排列的苹果图)下面请大家试一试。

    这里26和62都能表示什么?

    三、运用知识 综合实践

    1.摆一摆,列算式。

    接下来请小朋友4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圆片先摆出几个几,再写出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摆,4人写,然后读一读。每人摆一次。)

    2.看算式,写乘法。

    你们的本领可真大!写出了各种各样的乘法算式,下面看谁能最快的把这两道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指刚开始的2道连加算式)

    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6+6+6+6+6+6=56

    8+8+8+8+8=48

    3+3+3几个3 ?(10个3) 板书: 10个3相加=103

    6个8相加=68

    那么刚才遇到的麻烦100个4相加现在你有办法了吗? 板书:1004或4100

    学了乘法之后你觉得怎样?是在求什么样的算式时简便多了?

    板书: 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例子,现在让老师也来说两道好吗?

    第一道,板书:3+3+3+3+6+3+3 这题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谁能想个办法使它能够改成乘法算式?

    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

    第二道,请小朋友谈谈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最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怎么放的?

    (实物投影)

    胃动力及止吐药规格:56

    预想: ( 生1:有5行,每行6片生2:有6行,每行5片 )

    师打开盒子验证。

    (再实投):

    小柴胡冲剂 10克 6袋 餐巾纸610 水彩笔 102

    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

    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找。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9】

    认识直角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 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 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0】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8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巩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连比中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与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与分数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连比(三部分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5∶4;

    (2)柳树、杨树棵数比是1∶6;

    (3)科技书和故事书比是5∶4。

    2、练习:

    (1)学校有故事书8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本数之比是2∶3,科技书有多少本?

    (2)改编1题中的故事书80本为科技书有80本。

    分析:每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种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这种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这三种量的连比。意思是这种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学生尝试解答。

    (3)反馈、讲评。

    2、试一试:一种青铜,内含铜88份,锡10份,锌2份。要炼制这种青铜400吨,需要铜、锡、锌各多少吨?

    3、补充: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三、练一练。P64。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与上堂课有什么不同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28页。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1】

    教学内容:4的减法

    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4的组成及初步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能真确地计算4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实物、磁性贴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 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4的加法,我们已经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等于4用加法计算,那么从4里面去掉一个数,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揭示课题:

    四. 新授.

    1. 教学“4-1=3”(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 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 教师拿走一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1”

    (3) 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 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1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1只,还剩3只。

    (5) 齐读算式:4-1=3

    2. 教学4-3=1(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教师拿走3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3”

    (3)、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3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3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还剩1只。

    (5)、齐读算式:4-1=3

    3。 教学4-2=2

    请4名优秀生演示4-2的过程:

    (1)、请4名学生排队,师问:“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学生回答后,师板书“4”。

    (2)、走出去2个学生,师问:“出去几个学生”?然后板书“2”

    (3)、师问:“教室里还剩几个学生”?即从4个学生里去掉2,个学生,还剩几个?

    (4)、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2中间添上什么符号?

    (5)、齐读算式:

    4-2=2

    五、 巩固练习

    1、 齐读算式:4-1=3 4-3=1 4-2=2

    2、 请一名学生板演(用磁性贴片:“汽车”演示)

    4-3=1 4-1=3 4-2=2

    3、 请大家齐动手摆一摆。(用学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请学生填空,并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1=( ) 4-2=( ) 4-3=( )

    3+1=( ) 2+2=( ) 1+3=( )

    六、 教师小结(略)

    布置作业:一课一练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 ,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讨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500字】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