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通用
  •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3-03-01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通用。

    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对学生负责,很多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都会先写一个教案。教案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为你推荐的“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法的思路:复习铺垫,激趣导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展示汇报,质疑点拨——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学法的思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活中学,学中用

    三、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在学生数图形时无形中就把图形分了类,所以我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为新知识的获取做好铺垫。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㈠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图中所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都能感知什么分类。并且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㈡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在小组展示分类情况后,并说明分类的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让学生在一次动手操作,把本组所有学生的铅笔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次分类,从而使分类过程细画,让学生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意识。比如:可以按长短、按颜色都是正确的。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接触数学。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书中的图做成能活动的,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最后再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接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2、以游戏收获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七、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 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的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加减计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量力而行,不提过分要求的教育。

    4、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及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获得学习数学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提前准备。

    提前几天布置活动课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开展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需要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商店,并利用所学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进行一次真正的购物。同学们有的要做售货员,有的要做顾客。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准备,请大家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每人带2~3样物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这些物品的价格你们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调查,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家人,或者根据情况估一估价格、查一查资料。

    (购买活动时使用模拟人民币的学具卡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创办商店的准备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调查、了解商品的价格,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二、创办商店,展示商品。

    谈话:小朋友今天带来了一些物品,打算办个小小商店(板书)。商店设玩具俱乐部(儿童玩具)、蓝猫文具(学习用品)、家家福(生活用品)3个柜台。(展示3个标牌)

    提问:你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请同学们分一分,并进行交流展示,并分别把物品摆放到相应柜台上。

    【设计意图:用学生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来创办小小商店,并设计小朋友喜爱的、富有童趣的柜台名称玩具俱乐部、蓝猫文具、家家福,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对物品的分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道商店的商品要按类别进行摆放,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统计方法的机会。而分类摆放、检查的过程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购物指南,示范购物。

    (1)教师准备,第66页货架上的东西,地球仪、字典、书包、文具盒、布娃娃、大熊猫等。

    提问:如果我要买一辆汽车,应该到哪个柜台?我有10元钱,够不够买?不够怎么办?

    (2)如果要买1本字典和1个书包大约要带多少钱?你是怎样估计的?估计一下任意买两样东西大约要多少钱?

    (3)提问:30元钱买1只玩具熊和1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

    (4)在文具柜台,5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东西?

    你想买哪些东西?你带了多少钱?够不够?小朋友还有什么想说的?

    (教学设想:用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也要通过讨论形式,应该买价钱比较便宜物品)

    (5)先请2名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让顾客自主选购物品,同时请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的买卖过程。讨论:你认为在购物中应注意什么?

    小结:

    ①顾客首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属于哪一类商品,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了解商品的价格,同时要根据需要购买,不要浪费。

    ②要根据自己手里的钱确定怎样付款,售货员则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先指导购物。因此,这一环节具有向导作用。通过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顺利实施购物活动提供保证。】

    四、现场购物,体验成功。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有关购物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的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设计意图:创设分柜台购物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的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交易的过程,同时,师生问情感的交流,自然、融洽,使学生深深的体验到数学应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汇报讨论,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

    (1)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你原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判断一下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汇总交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通过统计、进行检查核对以及讨论碰到问题如何处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平台,拓展提高。

    红红到超市买东西,他付给营业员50元的人民币,营业员找给他5元钱,请你说一说他可能买了下面哪几样东西?

    汽车38元飞机5元沙滩玩具10元布娃娃30元手电筒2元纸扇3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组合,找出不同的策略,使购物更加生动并富有挑战性。】

    总之,本课以购物活动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体现了教师崭新的教学理念。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动物乐园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大小的比较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学校状况:

    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

    学生分析:

    《大小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了,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汇报。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〇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〇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四、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我在开课处,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

    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案点评:(点评人:实验二小教导主任高文兴)

    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事物的大小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问题生活化。变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重视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和评价,此外还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 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 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 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1)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2)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6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7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要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改变了教材呈现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导入部分,直接引入,通过学生的叙述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掌握,以便进行下一步教学。换钱游戏,通过学生操作,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关系。最后通过鸭鸭的卖商品,让学生体验人民币与生活的联系。

    二、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三、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一是看大家掌握的情况,而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46页~49页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对学生爱护进行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鸭鸭图、人民币贴图、实物贴图:1分、2分、5分、1角、2角、五角、1元硬币等。

    学具准备:人民币学具,分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人民币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亲自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并不多,课前学生向家长或到社会上去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到商店去购物时,一般要用到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设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吗?(根据学生的叙述贴出人民币贴图。)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情况,并用钱展示一下。

    2、分类(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渗透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

    引导: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好吗?

    学生把钱进行分类.

    设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板书:纸币、硬币

    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就一起研究元、角、分。

    二、元、角、分的关系

    1、角和分的关系

    导语:我们先来研究角和分的关系。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呢?请小朋友动手摆一摆,如果碰到困难了,可以请教同桌或者请教老师,好吗?

    (1)1分1分的数,数到10分。

    问:猜一猜,10分是几角?板书:1角=()分

    (2)拿出2分

    1个2分可以换几个1分的?

    2分2分地数,几个2分是1角?

    (3)拿出5分

    1个5分可以换几个1分的?

    如果5分5分的数,几个5分是1角?

    (通过数一数,使学生了解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和进率。知道1角=10分)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有几个1分、2分获5分组成1角?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A、分组操作,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B、汇报交流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全班找了10种不同的方法,说明了还是集体的力量大。

    (由于学生对角和分的关系和进率理解比较片面的,所以安排了用5分、2分、1分各若干个组成10分这个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知识,更深刻体会1角=10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元和角的关系

    导语:我们知道了1角=10分,猜一猜1元=()角。(板书:)

    (抓住元与角、角与分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出示投影片做练习:

    1元可以换()个1角。1元可以换()个2角。

    1元可以换()个5角。100元可以换()个10元。

    5元可以换()个1元。

    指导练习。(投影片)

    3角=()分2元=()角

    7角=()分1元=()分

    三、实际应用

    1、购物活动

    师:(一边叙述,一边贴商品图)鸭鸭开了一家水果蔬菜商店。它卖了一个萝卜6角,一个西瓜8元、一个苹果4角、一个胡萝卜7分。

    顾客每次买两种商品,应付多少钱?

    学生根据选购的商品,说出应付的钱数。

    (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同学们自己搭配选择,不仅进行了知识方面的练习,培养了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2、想一想:

    买一瓶矿泉水要1元4角,如果给售货员2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为鸭鸭解决了这么多题,鸭鸭真高兴。鸭鸭要回家了,你不想对鸭鸭说些什么吗?还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五、互相评价: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觉自己怎样?别人怎样?请分组完成评价表。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路程和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2=3÷2=1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教师: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列完表后,教师指出:比和除法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混同起来,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师提问: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值的定义,弄清楚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而比是表示所比较的两个数的关系,如3∶2,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仍读作3比2。)

    需要指出: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由于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而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同时还要进一步指出,在体育比赛中的“几比几”,也使用“∶”号。但这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比赛,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比赛中时常出现0∶0或几比0的情况,而数学中比的后项是不能为0的。另外,比赛中的几比几是不能化简的。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1)完成第1题。

    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并察看学生是否将比号的位置写得规范。

    然后提问:每个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能不能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颠倒?教师指出:正如前面所讲,求长是宽的几倍,用长÷宽;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用宽÷长;所以交换了比的前后项的位置,比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5、教学比与分数的关系。教师: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2可以写作

    示两个数的比,仍读作3比2。

    让学生齐读。,在这里,它表

    进一步举例:2∶3可以写作,100∶2可以写作。然后让学生齐读。

    提问: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提问: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弄清楚: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列表如下:

    列完表后,提问:比和分数有没有区别呢?

    让学生明确分数是一种数,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在意义上的区别: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6、做教科书第62页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用分数表示的比,并强调指出:虽然写的是分数形式,但不能读作几分之几,而应读作几比几。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通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