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1500字精选
  •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1500字精选

    发表时间:2023-01-22

    小学数学教案。

    教师应当在做课前准备时,就以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每个负责的老师都会花很多时间编写教案。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基础。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能算是优秀的教案呢?或许你需要"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

    (二)练习(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现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三)教师说明:这种方法(解法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教师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教师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

    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4.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师板书:解:设原来有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5.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解答.

    4.学生汇报解答过程.

    (三)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

    (四)练习

    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步骤呢?

    四、课堂练习

    (一)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

    1.小明买4枝铅笔,每枝元,付给营业员3.5元,找回0.3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

    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车吨,用去13吨以后还剩7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二)列方程解答.

    服装厂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连衣裙,每件用布2.5米,还剩65米.这批连衣裙有多少件?

    五、课后作业

    1.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2.四年级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还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

    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千克5千克7袋40千克

    解:设原有千克饺子粉.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2】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教熟练地用字母代表未知数,列出符合题中条件的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

    2、找出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根据什么来列方程?(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1)篮球比足球多5个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3)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4)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5)两根一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一根围成正方形。www.jK251.coM

    小结:找等量关系,可以依据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依据线段图和计算公式,要认真审题,找出关键句。

    二、教学例3

    1、让学生独立解答例3的三道题目

    2、讨论:(1)这三道应用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①审题;(弄清题意)

    ②设未知数;

    ③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写答案;

    (3)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方程解:A、用字母代表未知数参加列式与运算;

    B、列出符合题中条件的等式;

    算术解:A、算式中应全是已知数;

    B、算式必须表示所求的未知数;

    3、练习:

    ①114页做一做;

    ②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三、巩固练习:(补充练习)

    1、①男生50人,女生比男生的2被多10人,女生多少人?

    ②男生50人,比女生2被多10人,女生多少人?

    ③全班50人,男生比女生的2倍多10人,男、女生各多少人?

    2、①果园里的桃树和杏树共36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4/5。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②果园里的桃树和杏树共360棵,杏树的棵数比桃树少50棵。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四、作业:联系二十四3、4、5、6题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3】

    一、导入

    1.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逐条出示)。

    (1)合唱队比舞蹈队多15人。

    (2)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

    (3)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数人。

    2.教师在上面第(3)条的基础上再出示:

    (1)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

    (2)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

    提问:你能从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提出问题,编成应用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1)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2)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即例4)

    二、探究

    1.学生独立解答第(1)题。

    学生汇报解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学生尝试解答第(2)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出现的解法可能有:

    ①(84-15)3②843-15

    ③解:设舞蹈队有X人。3X+15=84

    ④解:设舞蹈队有X人。84-3X=15

    ⑤解:设舞蹈队有X人。3X=84-15

    ⑥解:设舞蹈队有X人。(84-15)X=3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解法。

    学生介绍算术方法(84-15)3与843-15

    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辩论:这两种解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是根据数量间怎样的相等关系来列方程的。

    4.小组讨论。

    (1)你认为第(2)题是算术方法解还是列方程解好?为什么?列方程解这道题,你喜欢列哪个方程?为什么?

    (2)第(1)题和第(2)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3)你认为这一类应用题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方法解比较方便?在什么情况下列方程解比较容易一些?

    5.揭示课题。

    6.把第(2)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少15人,应该怎样列方程?

    三、练习

    说一说你准备选择用算术方法解还是列方程解,口答算式或方程。

    3.同学们到菜园参加劳动。摘黄瓜37筐,摘黄瓜的筐数比西红柿的3倍少5筐,西红柿多少筐?

    4.同学们到菜园参加劳动。摘西红柿14筐,摘黄瓜的筐数比西红柿的3倍少5筐。摘黄瓜多少筐?

    四、总结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练习三十第1、2题。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热爱新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提高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多种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老校与新校各方面的变化的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搬进了新的学校,你的心情怎样?

    通过调查你发现新校与老校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说)

    (评析:学生刚刚搬进漂亮的新校,充满了好奇,让他们课前调查,他们当然是乐开花,调查中,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解了自己的新学校,而且用他们调查的数据作为下面的学习的材料,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数学,我们学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展示信息提出问题

    师:的确,就象同学们所说的,新校与老校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热爱新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提高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多种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老校与新校各方面的变化的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搬进了新的学校,你的心情怎样?

    通过调查你发现新校与老校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说)

    (评析:学生刚刚搬进漂亮的新校,充满了好奇,让他们课前调查,他们当然是乐开花,调查中,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解了自己的新学校,而且用他们调查的数据作为下面的学习的材料,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数学,我们学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展示信息提出问题

    师:的确,就象同学们所说的,新校与老校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根据学生的交流选择信息出示下表:

    信息1

    信息2

    问题

    老校有电脑40台

    新校的电脑比老校的6倍多35台

    新校有1550人在校就餐

    比老校的3倍多200人

    新校有图书49500册

    比老校的4倍多1500册

    新校的人均绿化面积是13.5平方米

    比老校的4倍少2.5平方米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问题。

    (1)新校有多少台电脑?

    (2)老校有多少人在校就餐?

    (3)老校的人均绿化面积多少平方米?

    (4)老校有多少万册?

    师:刚才同学们给每一组信息提出了一个问题,组成了四道应用题。

    第一个应用题应该怎样解答?(学生口答)

    (评析:突破传统的应用题的呈现方式,通过选择学生调查的信息,请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复习题、例题和练习题整体呈现,促使学习内容在动态中生成,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维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

    三、体验交流探索新知

    1、师: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题目,谁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这道题目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试着做做看。(只需列出式子)

    汇报交流。

    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X=1550-2003X+200=1550(1550-200)3

    1550-3x=200(1550+200)3

    (1)先让学生说说左面三种方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师:其实这三种方法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有什么联系?(同桌讨论)

    (2)再让学生讨论右面两种方法,根据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一种肯定是错误的。

    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随机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种方法把它计算出来。指名板书。

    2、师:解答好了,接下去还要做什么?(学生检验并交流)

    3、比较

    (1)比较第2题的算术解和方程解。

    师:这道题用算术方法和方程都可以解。谁来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2)比较第2题和第1题。

    师:第1题为什么用算术方法解?(学生充分交流)

    师小结:通常我们用方程来解象第2题这样的应用题。

    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4、练习

    (1)学生列方程解第3题。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谁来评一评他做得怎么样?

    (2)学生列方程解第4题

    师:谁来说说第4题和第2、第3题有什么不同?

    (评析:力求让学生去发现和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无论在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还是在多种方法的择优上,等等,都尽量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探索规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畅谈感受深化体验

    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又获得了一些有关老校与新校的信息,请同学们再把我们新校与老校的有关数据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

    8、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觉得解答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评析:通过总结,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找关键句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新校和老校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校之情,激励学生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

    五、分层练习讲究实效

    过渡:老师这里有这样的一些关键句,请你根据这些句子说出等量关系式。

    1、找等量关系(课件出示)

    (1)今年养兔的只数比去年的3倍少8只

    (2)红毛衣的件数比蓝毛衣的2倍还多13件

    (3)买3个篮球比4个排球多用去5元

    (4)比小孩服装的5倍少3套是大人服装。

    2、任意地选择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组成一道应用题,然后把它解答出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多。

    3、游戏(机动)

    师:指名问学生几岁?同学的年龄是我女儿的3倍少1岁,猜猜我的女儿几岁?

    请同桌两人做这个游戏,利用你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年龄编题,让你的同桌猜一猜。

    (评析:采用分层练习,力求在练习过程中,既巩固新知,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6】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列方程解答和倍问题与差倍问题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检验方法,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会列方程解答和倍问题与差倍问题的应用题

    有两个未知数,如何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化简下列各式

    6X+3X0.8X-0.7X4X+X-2

    16X-15X3X-X+8X0.9X+0.1X

    2、出示:果园里有梨树40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3倍。要求学生:

    (1)分组讨论把已知信息表示在线段图上

    (2)根据已知信息,通过计算,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计算出你想知道的信息,然后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7: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60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两种树各有多少棵?

    (1)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

    (2)和准备题的线段图比较,有何异同?

    (3)和前面所学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要求的两个问题怎样设未知数?

    (5)题中蕴含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2、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3、检验

    (1)讨论检验方法:40+120=160

    12040=3

    (2)还可以怎样检验?

    4、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15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下面各题.

    30+()=50()2=10

    (二)列式.

    1.一支钢笔元,2支钢笔多少元?

    2.与4的和.

    二、新授教学

    (一)方程的意义

    1.介绍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

    2.引出方程

    (1)出示图片:天平1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2)出示图片:天平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20+?=100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来表示就可以写成20+=100.

    (3)出示图片:篮球

    教师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

    3.方程的意义.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

    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1)出示图片:等式与方程

    (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二)教学例1

    1.方程的解

    教师提问: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是方程的解

    是方程的解

    2.解方程

    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教学例1

    例1.解方程-8=16

    (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

    (2)教师板书: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4.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

    是方程的有().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是方程的解.()

    4.也是方程.()

    (三)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的解是()

    ①②

    2.的解是()

    ①②

    3.这个式子是()

    ①是方程②是等式③既是方程又是等式

    4.是方程()的解

    ①②

    五、课后作业

    (一)解下列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加上35等于91.

    2.的3倍等于57.

    3.减3的差是6.

    4.7.8除以等于1.3.

    六、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解方程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

    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论;既重视知识的教学,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师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8】

    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含有字母的式子,学生初步学会了写式子的方法。五年级(下册)方程教学了方程的意义、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学生能够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继续教学方程,要解类似于axb=c、axbx=c的方程,并用于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第一,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融为一体,同步进行,这是和以前教材的不同编排。在例1里,解2x-22=64这个方程是新知识,用它解答实际问题也是新知识。在例2里,解方程x+3x=290是新授内容,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新授内容。这两道例题,既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又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这样编排,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分析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方程,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技能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成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有效发展的载体。

    第二,突出思想方法,通过举一反三培养能力。全单元编排的两道例题、两个练习,涵盖了很宽的知识面。先看解方程。例1教学ax-b=c这样的方程,练习一里还要解ax+b=c、a+bx=c这些形式的方程。从例题到习题,虽然方程的结构变了,但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不变的。也就是说,解方程的策略是一致的,知识与方法的具体应用是灵活的。再看列方程。例1把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2倍少22作为相等关系,练一练和练习一里陆续出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其他的相等关系。实际问题变了,寻找相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始终不变。在例2和练习二里也有类似的安排。无论教学解方程还是列方程,例题讲的是思想方法,以不变的思想方法应对多变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单元内容分成三部分,例1和练习一教学一般的分两步解的方程;例2和练习二教学特殊的需两步解的方程;整理与练习回忆、整理、应用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反思、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

    一、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

    两道例题里的方程都要分两步解,通过第一步运算,把稍复杂的方程转化成五年级(下册)里教学的简单方程,使新知识植根于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化复杂为简单、变未知为已知是人们解决新颖问题的常用策略。这两道例题突出转化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还让他们充分体验转化思想,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1.从各个方程的特点出发,使用不同的转化方法。

    解形如axb=c的方程,一般根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化简。例1在列出方程2x-22=64以后,教材里写出了解这个方程的第一步:2x-22+22=64+22。教学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等号的两边都加上22,体会这样做是应用了等式的性质,感受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稍复杂的方程化简。过去教材里强调把ax看成一个数,是为了应用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新教材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突出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解形如axbx=c的方程,一般应用运算律或相应的知识化简。axbx可以改写成

    (ab)x,这已经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掌握了,现在只要计算ab,就能实现化简原方程的目的。教学时仍然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以及这样改写的目的。

    2.转化后的简单方程,教法不同。

    例1让学生算出2x=,并求出x的值。这是因为学生具有解2x=86这个方程的能力。教学这样安排,是把转化思想和方法放在突出位置上,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把求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在五年级(下册)已经教学。例1提出检验的要求,不仅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还要通过结果是正确的,确认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和方法是正确的。

    例2把原方程化简成4x=290,没有让学生接着解。教材写出x=72.5并继续算出3x=217.5,是因为72.5米和217.5米是实际问题的两个答案。学生以往解答的问题,一般只有一个问题,这道例题有两个问题,需要完整呈现解题过程,在步骤、书写格式上作出示范,便于学生掌握。另外,检验的思路也有拓展。由于题目的特点,不能局限于对解方程的检验,还要联系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检验算得的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是不是一共290公顷,水面面积是不是陆地面积的3倍。教学时要注意到这一点,既保障解方程是正确的,更保障列出的方程符合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

    3.加强解方程的练习。

    前面曾经说到,例1和例2都有列方程和解方程两个教学内容,列出的方程必须正确地解,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两个练习的第1题都安排了解方程。练习一在例1解方程的基础上向两个方向扩展,一是引出了a+bx=c、ax-b=c等结构与例题不完全相同的方程,二是把小数及运算纳入了方程。只要体会了例题里解方程的转化思想和转化方法,会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就能够适应这两个方面的扩展。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不要求解形如a-bx=c的方程。因为解这个方程,如果等式的两边都减a,就会出现-bx=c-a,不但等号左边是负数,而且右边c比a小;如果等式的两边都加bx,就出现a=c+bx,这些都是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练习二在例2解方程的基础上带出形如ax-bx=c的方程,解方程涉及的除法计算都控制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小数除法范围内,学生一般不会有困难。

    还有一点要提及,整理与练习中安排小组讨论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表明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组建认知结构。如果既从两个方程的特点回顾解法的不同,又从策略角度进行整理,对学生是有好处的。练习中出现的方程15x2=60,是为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

    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出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找到相等关系,方程是依据相等关系列的。其实,某个实际问题为什么选择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或者为什么选择列算式的方法解答,经常是由相等关系决定的。所以,两道例题的教学,都是先找出相等关系。

    相等关系是一种数学模型,它把数量关系表达成等式。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这时的分析着眼于挖掘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通常把条件作为一个方面,问题作为另一个方面,因而用已知数量组成的算式求得问题的答案。实际问题里的相等关系也是数量间的关系,它的最大特点是将已知与未知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共同组成的等式,反映实际问题里最主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初步感受了相等关系,能找出简单问题的相等关系。本册教学寻找较复杂问题的相等关系,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1.灵活开展思维活动,找出相等关系。

    较复杂的问题之所以复杂,在于它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例1里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的2倍少22米,其中既有倍数关系,也有相差关系,是两种关系的复合。例2里已知颐和园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一共290公顷,还已知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这是两个并列的条件。因此,寻找复杂问题的相等关系,要梳理数量关系,分清主次和先后。

    寻找相等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照搬、照套,教材从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灵活设计寻找相等关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能解决类似红花有10朵,求红花朵数的2倍少4朵是几朵的问题,对几倍少几这样的数量关系已有初步的理解。因此,例1要求学生找出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让他们利用已有的倍数概念和相差概念,通过推理,把比小雁塔的2倍少22米改写成数学式子小雁塔高度2-22,从而得到相等关系。例1为什么提出还可以怎样列方程,这是由于同一个几倍少几的关系,可以写出不同的相等关系式,如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等。在小组里交流想法是尊重学生的思考,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解题。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要求学生一题多解。要组织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仅是表现形式不同;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例题里呈现的等量关系,得出答案时的思考比较顺,从而自觉应用这样的等量关系。对于学生中未出现的相等关系,不必提及,以免搞乱思路。

    怎样合理利用例2里的两个并列的已知条件?教材选择了线段图。先在表示水面面积的线段上填3x,再在线段图的右边括号里填290,在图上感受水面面积和陆地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和相并关系。然后通过填空写出等量关系,体会水面面积和陆地面积一共290公顷是这个实际问题里的等量关系。

    2.加强写式练习,进一步把握数量关系,为列方程打基础。

    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时,都要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否具有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能否顺利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对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材加强写式的练习。

    练习一第2题写出表示梨树棵数的式子3x+15,表示鳊鱼尾数的式子4x-80,都是解答几倍多几、几倍少几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安排写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养成顺着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这些数量关系的表述进行思考,并转化成数学式子的习惯,从而选择最适当的相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这道练习题既是写式训练,也是思路引导。

    练习二第2题是和倍、差倍问题的专项训练。根据黄花x朵和红花朵数是黄花的3倍,先写出红花有3x朵,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红花的朵数,再用x+3x(或4x)表示两种花一共的朵数,用3x-x(或2x)表示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发展联想能力。联想到的式子,正是方程里等号左边的部分,这道题也在写式训练的同时,进行思路引导。

    3.列方程解答新颖的问题,拓展等量关系。

    本单元安排两节练习课,分别教学练习一第6~13题、练习二第6~11题。着重解答一些与例题不同的实际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等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对发展数学思考非常有益。

    练习一第7题起拓展等量关系的作用。第(1)小题画出了三角形,学生看到图上的高和底,就能想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于是把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作为解题时的等量关系。第(2)小题利用熟悉的括线表示19.8元的意思,形象显示了3枝铅笔的钱+1个文具盒的钱=一共的钱是问题里的等量关系。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这些题打开思路,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问题里有不同的等量关系,两个部分数之和往往是可利用的等量关系。这就为继续解答第8、9、12题作了有益的铺垫。至于第13题,把两种温度的换算公式作为等量关系。公式在题中已经揭示,只要在它上面体会已知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列方程解答比较好。反之,已知摄氏温度求华氏温度,依据公式能直接列出算式。

    例2和练一练分别是典型的和倍、差倍问题,已知的总数或相差数是等量关系的生长点。练习二第7~11题的题材和例题不同,且各有特点。但是,等量关系的载体仍然是已知的总数与相差数。第7题用线段图配合展示题意,便于学生发现小丽走的米数+小明走的米数=两地相距的米数这一等量关系,并把这个经验迁移到解答后面的习题中去。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一道应用题可以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答.

    2.知道用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3.能够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

    903=240.6=12.63=1.24=

    162=320.3=1.284=32.5=

    (二)口答

    +12=2720-3=11

    4-6=1834=6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7(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例7)

    例7.张老师到商店里买3副乒乓球拍,付出30元,找回1.8元.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多少元?(用方程解,再用算术方法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用方程解:算术方法解:

    解:设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元.(30-1.8)3

    30-3=1.8=28.23

    3=30-1.8=9.4(元)

    3=28.2

    =9.4

    答: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9.4元.

    4.观察思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点?

    (二)做一做

    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和8千克梨,一共用了23.04元.每千克苹果1.92元,每千克梨多少元?(先用方程解,再用算术方法解)

    1.学生独立解答.

    2.思考:两种解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解答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一)田勇的集邮册每页贴14张邮票,贴了6页,小波又送给他一些,现在一共有92张邮票.小波送给他多少张邮票?

    (二)商店运来一些蓝毛衣和85件红毛衣,红毛衣的件数比蓝毛衣的2倍还多13件.运来的蓝毛衣有多少件?

    教师提问:如果题目中不指定方法的话,用哪种方法做比较简单?

    (三)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下列应用题.

    1.每把椅子32元,每张桌子60元,买3张桌子和4把椅子,一共要用多少元?

    2.买3张桌子和4把椅子一共用了308元.每把椅子32元,每张桌子多少元?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顺思考的题目,用算术方法解比较简便;逆思考的题目用方程解

    比较简单.

    五、课后作业

    1.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1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2.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一只蜂鸟重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一只麻雀重多少克?

    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7.张教师到商店里买3副乒乓球拍,付出90元,找回1.8元.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多少元?

    用方程解:算术方法解:

    解:设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元.(30-1.8)3

    30-3=1.8=28.23

    3=30-1.8=9.4(元)

    3=28.2

    =9.4

    答: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9.4元.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出发,在区别对比中,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搞清两种解法各自的特点。

    例7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各自的特点;学习例7后,通过与做一做进行比较,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最后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了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方程教案1500字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