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000字模板
  •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000字模板

    发表时间:2023-02-1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范文大全栏目精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坚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

    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

    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是2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

    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题意列式73=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盘子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73=?

    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

    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23=6)那个分掉的数6应写在什么地方?

    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

    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

    (4)反馈练习: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演的意义.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2:385=□□

    (2)学生尝试计算、思考,遇有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总结出试商方法.试算、讨论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怎么想?(每份是几,分成5份,

    就是5个几,想5和几相乘的积要比38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积太小了还可以再分吗?(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5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38,还应最接近38.)

    那么5和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38,商6行吗?商8行吗?为什么?

    所以计算有余数除数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且最接近被除数.

    (3)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比较例1、做一做、例2,这三题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准备:身高测量器一台,身高尺5个,卷尺若干,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

    二、活动

    1、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①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

    ②汇报测量结果。

    ③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学生分析原因。

    ④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

    2、测量身高,渗透统计思想。

    ①猜猜同桌的身高。

    ②他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③介绍测量工具。

    ④生介绍测量方法并示范。

    ⑤分组测量每个同学的身高,记录数据。

    ⑥完成统计表并观察,从中能了解到什么内容?

    ⑦讨论:我发现自己长高了。(课题)知道某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

    3、自由测量

    ①启发:你还想测量什么?

    ②生自由发言。

    ③讨论:怎样测量步长和手臂伸开的长度?

    ④分组自由测量,记录数据。

    ⑤汇报测量结果。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随着新数学课程的推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合作交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课堂上的活动会增多,学生也会更多地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来进行学习。而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怎样进行合作式学习。我们的学生不缺乏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但是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使他们自幼就不善于与同龄人合作。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合作,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乃至适应未来高度合作化社会的重要一步。

    在此,笔者以数学实践活动课我学会测量了中的两次小组活动为例,谈谈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本课改编自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的实践活动课我长高了。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

    【课堂实录】第一次小组活动是测量课桌宽度、门窗宽度和黑板长度。学生按每组6~7人,分成8组。3个组测量门的宽度、3个组测量窗户的宽度,2个组测量黑板的长度,并且记录测量结果,布置完任务后,学生都十分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希望马上开始动手。

    教师提出:请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每个人做什么,然后再测量。

    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一番后,汇报了计划。有的组让每个人都量,于是他们讨论了顺序,即谁先量,谁后量;有的组指定了两三个学生,由他们专门负责测量和记录。

    在随后的测量活动中,有的组行动有序,速度较快;有的组,几个学生争抢着做记录、做测量,出现了混乱;有的组,个别学生显得离群;有的组为测量结果不同发生了争执。

    测量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立刻说了起来,情绪很激动。

    学生首先反映出来的是组织问题,这可从学生的发言中看出。

    【课堂实录】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有的同学老是抢,搞得很乱。学生们纷纷附和。

    教师问:那应该怎么办呢?

    有的学生说:每个组应该量之前就商量好谁先谁后。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大家应该按我们说好的做,不能抢。这样才能量得快。

    有的学生说:对,越抢越慢,应该排队,按顺序来做。

    还有的学生说:不能插队(加塞),组长应该管管那些插队的人。

    通过这些话可以看出,学生们都已经感觉到秩序的重要性和人人遵守秩序的必要性,并且开始自发地寻求管理。这正是开展活动的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是单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就能完成的,而是更多地需要在实际活动中自然地进行,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甚至是碰撞中得到锻炼。

    学生反映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分工问题。

    【课堂实录】教师主动问一个在活动中显得离群的学生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老站在旁边不动。

    他说:我想量,可是组长不让我量。总是让和量,别人都量不到。

    他的组长解释道:他量得很慢,所以我就让量得快的同学量。不然我们组就会很慢。

    教师问其他学生: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分歧很大。

    有的学生说:应该让每个人都量,一人量一次。这样才公平。这句话在很多学生中激起了共鸣,他们大多是没有被指定做测量记录的学生。

    也有的学生支持组长的意见:要是每个人都量,时间就不够了。这个观点也得到了部分学生的认同,不过人数相对较少。

    还有的学生想了折中的办法:没量到的人可以下课量。

    学生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但即使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公平和效率往往也是一对矛盾。在此时,一个理智的教师不应该绝对地支持某一方,而反对另一方。

    【课堂实录】经过短暂的思考,我对学生说:我们搞测量不是为了争速度第一,而是为了让大家都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本领。所以,只要时间足够,就应该让每个人都量。量得慢的同学,大家可以帮助他,使他能快一点。当然,如果实在是没时间了,那就只好下课再量了。

    学生反映出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协调问题。

    【课堂实录】在这次活动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测量,一些学生结果不同。于是教师请学生们说说是怎么协调解决的。学生说他们一开始争论得很厉害,后来看哪种结果同意的人多,就写哪种。

    教师认同这种协调方法,同时指出:由于每个同学的尺子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尺子每小格长一点,有的尺子每小格短一点;而且有的人拉得紧一些,有的人拉得松一些,所以量出来的结果可能有点不一样。如果不知道哪种结果更准确,可以在结果前面写上大约两个字。

    综合学生的发言可看出,测量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学生的感受主要是围绕着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说的。这说明刚步入二年级的他们,由于对合作中的组织、分工、协调等问题都很陌生,缺少合作经验,所以虽然事前有计划,但是考虑得不全面,在活动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待到回顾时,这些问题自然成了他们讨论的中心,引发了他们对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思考。此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习怎样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怎样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二、第二次小组活动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广西柳州市文惠小学办学条件较好,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较好。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

    〖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卡片。

    (一)森林游戏――比大小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探索、体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

    2.提出问题

    (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小老虎和小狐狸每人翻开了一张卡片(1084,982),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分别翻开的卡片,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两个数,再想一想它们俩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1: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还没有满一千,而1084已经超过了。

    师:你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也认为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只有三个数字,而1084有四个数字。

    师:你是说数字多的数一定比数字少的数大,对吗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2:比如说,1350和350,1000和100,都是数字多的大。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如果不同意的话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3:我不同意。

    (生3想了想,举了2个不成立的例子,被同学们否定了,最后同学们都同意了生2的观点。)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一条重要规律: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

    师:第一局比赛小老虎赢了,小狐狸输了,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

    生1:小狐狸,别灰心,你还有机会呢!

    生2:小狐狸,我们为你加油!

    (2)两个四位数的比较

    第二局比赛开始:小老虎和小狐狸翻开的卡片分别为3756,4184。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两个数的数位一样多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一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它们到底谁大呢请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结论。

    组1:4184大,因为4184是4千多了,而3756还不到4千。

    师:你们是直接比较了它们的千位上的数字对吗一个是4,一个是3,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3:看他们最前面那一个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师:也就是说比较它们的最高位,谁的数大谁就大。那现在4比3大了,还要不要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呢

    生1:要。

    师:那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百位上的两个数字,1比7要小了,那是不是说4184要比3756小了呢

    (学生集体自发地在课堂上讨论起来。)

    生2:还是4184大,因为它的千位上的数已经比3756的大了,所以百位上的数小一点也不要紧了。

    师:那我们还用不用往下比呀

    生:(齐答)不用了。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刚才小老虎和小狐狸各赢了一局,第三局是最关键的一局了。这一局谁赢了,谁就是今天的大赢家。

    (3)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

    多媒体演示第三次翻开的卡片为5102和5184。

    师:你们已经知道谁赢了吗

    生:小狐狸赢了。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一次它们都是四位数,而且它们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

    生1: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大。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十位呢而不比较其他的数位呢

    生1:它们的千位和百位上的数都一样,所以不用比了。

    师:你说得真棒!其实你还是比较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对不对谁再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

    生2:从千位比起,它们一样大;再比较它们的百位,还是一样大;就比较它们的十位,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比5102大。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师:小狐狸成为今天的大赢家!

    (二)小组游戏――摸卡片

    (活动目标学生小组合作练习,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你们想不想参加它们的游戏呀

    生:(情绪高涨)想!

    1.师宣布游戏规则。(边宣布,边示范活动方法。)

    (1)四人小组为单位,拥有一叠卡片。

    (2)小组成员轮流摸卡片,每人每次摸出2张卡片,自己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一张卡片上的数大,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判断正确则轮到下一位同学,判断错误则再摸一次。

    2.组长汇报小组活动结果,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3.老师评价小组合作,奖励合作卡。

    (三)排队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本班学生较喜欢接受有挑战性的问题。)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1:先找出99排在第一个,然后在387,809,345中拿出345排在第二个,387第三,809第四,最后再观察1752和4300,1752排在第五个,4300排在最后一个。

    师:她的方法真不错,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三类。谁听出来她是怎么分的

    生2:她先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四)最小三位数和最大三位数

    (活动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现有知识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数的大小,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叠卡片,所有的三位数都在里面,你能猜得出里面会有几吗

    生1:354。

    生2:522。

    生3:189。

    (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三位数所涵盖的范围,感知三位数这一概念的意义。)

    师:里面有那么多的三位数,那你能找出最小的和最大的三位数吗

    个别回答,集体思考还有没有更大或更小的。

    1.小组讨论最小和最大的四位数是几。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五)猜数游戏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数感。)

    1.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请你猜一猜是多少。

    (课件演示:□□00)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猜数问题,教师予以正确回答,引导学生进行猜数。)

    生1:1200。

    师:太小了。

    生2:5000。

    师:大了一点。

    2.四人小组进行游戏。

    由召集人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数,挡住一部分,引导小组成员猜数。教师巡堂了解游戏情况,游戏结束时奖励合作优秀的小组合作卡。

    (六)说一说,评一评

    (活动目标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1.提出问题: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2.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你最欣赏谁请你评一评。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是我在校数学组里上的一节教研课,课后数学组教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点评,我也对这节课进行课后反思,对该课进行了重新认识。

    《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作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

    1.让课堂充满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在导入新课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森林游戏为活动背景,可爱的小动物们为活动主角,学生以小裁判员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游戏中,并以承担这一角色遇到问题作为推动力,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小动物们的翻牌游戏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昂,跃跃欲试,这时分四人小组也进行同样地翻牌游戏,让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2.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发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小裁判员们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的加以肯定、赞赏,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同时发动全班学生讨论。对于错误的说法,及时教育其他学生不能取笑,更不能挖苦,因为这些学生对问题能动脑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教师应该鼓励、引导他们,使学生自尊心受到尊重、保护,学习积极性、兴趣也得到提高,这样,探究的热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激发与保护。

    〖案例点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是课程改革所涉及的重要课题,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后几次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完整的,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演示课件比较数的大小(导入)

    问:哪只海龟年龄大?为什么?(贴着15的海龟年龄大,因为15比9大,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

    继续演示课件比较数的大小(导入)

    师:这时沙滩上又爬上来一只51岁的海龟,它和15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年龄大?为什么?(51岁的海龟年龄大,因为51比15大,先比十位上的数,51十位上是5,15十位上是1)

    继续演示课件比较数的大小(导入)

    师:这时海滩上又爬上一只58岁的海龟,和51岁的海龟比,谁的年龄大?为什么?(58大于51,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个位上的数,58的个位上的数是8,51个位上的数是1)

    师说:我们比较海龟的年龄,其实就是在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我们已经学过比较百以内的数的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数,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大的数,这个数就大,如果个位上的数也相同,说明这两个数同样大.

    下面我们再比较几个数:

    61○5645○47100○98

    师说:我们填好大于、小于号后,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来检查符号写得对不对.大口对大数,小尖对小数.下面我们就用以前学的这些知识,来学习比较万以内的数,看谁学得快,学得好.

    二、学习新课.

    1.根据下面各数的位数分类.

    出示:1230,965,395,1689,20xx,470.

    师问:这些数很大,谁能读读这些数?你们能根据百以内数比较大小的知识推测出三位数与四位数比,哪个大?为什么?(四位数大,因为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不够一千)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这些数:

    小结:位数不同的数比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2.在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数的大小.

    (1)比较5640和8790的大小.

    师问: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怎么比呢?(先比它们的最高位,5个千比8个千小)

    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位数同样多,先从最高位比起

    练一练:

    965○395395○470

    1230○16891689○20xx

    (2)哪辆车载的汽水多?3864○3529

    师问: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该怎么比?(再比百位上的数)

    3.小结.

    师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398○4023940○52301020○999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941,893,1001,914

    (2)3005,3050,3500,3049

    3.找出下面各数中最大数、最小数.

    463,9528,4000,2089,9030,8006.

    最大数:_______

    最小数:_______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

    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

    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

    师:谁找到了

    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

    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齐)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

    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齐)能!

    师:好。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

    ①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

    ②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

    ③三角尺、直尺、剪刀。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玩中学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8

    《米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初步认识1米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000字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