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汇总
  •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汇总

    发表时间:2022-12-28

    小学数学教案。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教师就要首先利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什么错而激疑,把启发的要点落在诱导推理,成为老师之后,总是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制定教案可以使教师开展快速高效的课堂,怎样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62

    +34+23

    --------------

    62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范文资源网 www.zy185.cOM]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45-26(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三课《美丽的纹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一组美丽的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设计适合纹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美丽的纹样》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九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是学习“适合纹样”的相关知识。在新课程中对于五年级的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基于以上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欣赏,了解什么是适合纹样,从而尝试设计出新颖、美观的适合纹样。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习基本骨架的绘制,掌握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

    2、学生实际:

    学生通过二、三、四年级对“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以及“对称图案”的学习,在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安排“适合纹样”的学习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填图游戏稿,示范工具;

    学具:直尺、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边欣赏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指名生回答。

    2、师:同学们讲得很棒,总而言之这些简单的图案经过组合以后,就变得非常美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美丽的纹样》。

    (二)探索学习

    1、了解适合纹样:刚刚我们欣赏的图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去掉了他们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图案形成的形状仍然跟外面的形状一样,也就是说这些图案都非常适合他们的外型,我们把这样的图案叫做适合纹样。

    2、适合纹样有多种组织形式,请大家看图片,看看有哪些形式?(开火车答)

    3、师总结:离心式:它的特点是图案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用手势比划一下。4、学生尝试介绍向心式、离心向心结合式、旋转式、综合式以及均衡式:

    5、师提示:均衡式这种样式比较特殊,前面几种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这种形式是不规则的,他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的效果。

    (三)欣赏启发

    1、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将适合纹样运用于生活中了,请大家欣赏课件中的图片。

    2、请你想一想,适合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运用在那些地方?(生举例,师课件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若干)

    3、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图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样来制作这些美丽的纹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师向大家介绍三个步骤: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线。

    4、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怎样制作基本骨架线?

    师小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点的办法定基本骨架线。

    (四)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吧?下面就请你设计一幅适合纹样。要求:

    1、先选好某种外形,再根据外形设计填充图案;

    2、利用前面学过的对比色或邻近色知识来装饰适合纹样。

    (五)评价小结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从图案、组织形式、色彩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小结

    同学们的图案设计得非常精彩,相信你们这些小设计师,以后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六)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用电脑绘画中的画图软件,制作适合纹样。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2。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1米=()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2、找准知识衔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起点就是整数乘法,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一方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依托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很轻松地解决了知识架构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共享、思维碰撞,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脸上也露出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的时间把握上,再进行适度调整。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与整数乘法竖式的联系,出现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困生易犯的知识错误,全面细致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增强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2、教学流程改为:主问题导学(5分钟)——交流释疑(10分钟)——归纳总结(5分钟)——当堂检测(25分钟)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7)

    一、谈话导入,引入气温: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气状况及获取信息的途径。

    2、播报天气预报,感知一天温度高低变化。研究温度变化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温度)

    [教学手段:课件视频播放]

    天气播报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城市气温写在表格中。(生听边记录)

    (生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找记录不同符号的学生到黑板书写。)

    3、模仿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生读记录)

    4、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学生交流不同的记录方法,统一介绍温度的读法和规定的写法。)

    (1)认识温度单位℃。

    (2)认识零上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认识零下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4)指名读北京的最低气温,检查反馈。

    5、教学反馈。(投影出示天气预报的城市气温表示方法)

    学生检查记录订正完善,练习读城市温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1、合作探究温度计组成部分。

    2、汇报交流,认识0℃及理解温度情境下表示的意义。

    (1)温度计组成。(两种不同的单位、数字、刻度线、水银柱(煤油柱)组成,有的温度计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认识零度在温度计的位置,介绍意义。

    (实物)在自然界中,我们把水刚结成冰的温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0度比冰的温度要高,比水的温度要低。

    在0℃以上的温度就是零上温度,在0℃以下的温度就是零下温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个新的意义,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在温度计上找到零下温度,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意义。

    (1)拨出长春的气温,生读温度,追问表示的意义。

    (2)指名学生拨出9.5℃、拨出-9.5℃、零下6度、追问怎样找到的。(从零度向上10个半格)意义?(生做)

    (3)比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学小结:刚才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度高,零下温度比零度低)温度计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1、从温度计上读出教室的温度,表示的意义。

    2、游戏活动猜温度:现在老师说一个温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

    它是一个零下温度,在-10℃和-15℃之间,比-15℃高2℃

    3、从课件中读取城市温度:(几种特殊情况温度大小的比较,课件出示的温度计)

    一组是两个零上温度;两个零下温度;一个零下一个零上温度的比较)

    广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东:-2度---8度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低,零下温度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4、在题卡上画出三个不同城市的温度高低。(87页括号3)

    四、走进生活,深化认识:

    1、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

    2、看图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情,灵活选择相关练习)

    3、某日黄山的气温中午12时为8℃,到晚上9时下降了9℃,那么这天晚上9时的气温是多少?

    质疑:两个城市之间的温度相差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课堂小结:

    请大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汇总】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