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破阵子人教九上3_教案模板
  • 破阵子人教九上3_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2-01-13

    【www.jk251.com - 教幼儿唱歌教案】

    初中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每一位初中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破阵子人教九上3_教案模板》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宜昌市实验初中韩宗秀

    教学设想:

    1、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2、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

    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一)上阕: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二)下阕: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维练习。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破阵子》和《江城子》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两首词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较,看看他们在内容上,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六,尝试背诵两首词。

    七、课后作业:

    把《破阵子》或者《江城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Jk251.coM编辑推荐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_教案模板


    一、课题的确立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革命性”,为学习鲁迅其它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其三,《风筝》所忆叙的内容是和“大概十岁内外罢”的“小兄弟”之间的“风筝事件”。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基础。其四,关于鲁迅及其作品和有关资料很多,容易查找。

    结合课标,探究教学的目标可确定为四点:一是学习选定角度、自主赏析课文。二是学习从图书、网络等途径查寻资料。三是学习联系信息资料及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四是运用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写作小论文的训练。

    二、过程设计与尝试

    第一阶段:课内文本研读性探究

    第一步:引导学生确立“小论题”,进行初步探究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屏幕显示下列三个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初步探究。

    1、《风筝》的文学性(鲁迅是“文学家”)

    2、《风筝》的思想性(鲁迅是“思想家”)

    3、《风筝》的革命性(鲁迅是“革命家”)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形成“判断”,确立自己的探究“小论题”,进行小论文的初步写作。

    屏幕显示,教师点拨:

    《风筝》的文学性,可从下列具体的角度进行探究:

    1、由景及事,缘事抒情——试谈《风筝》的结构美。

    2、生动传神,形象传情——《风筝》的人物刻画。

    3、相关、相对、相反——《风筝》的联想和比较。

    4、……

    第二步:创设情境,论辩交流,把探究引向深入

    以研讨会的形式,由课代表主持,先由小组代表宣读探究小论文,然后进行质疑答辩,互动起来,把探究推向深入。

    第二阶段:课外拓展性探究

    1、教师印发资料:“鲁迅及《风筝》简介”,“对课文主题的不同理解”,“如何评价‘我’”,“我是不是鲁迅”,“《风筝》与雏型——《我的兄弟》比较”,“对课文结尾一句的理解”,“由《风筝》想到的”等,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纵深拓展探究。

    2、教师提供中学阶段要学习的鲁迅作品篇目,以及鲁迅作品有关集子,如《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朝花夕拾》、《野草》等,学生选择阅读,达到横向拓展探究。

    3、学生通过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有关鲁迅及作品的评论文章等相关资料,并结合时代信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写一篇小论文。

    4、老师批阅论文,适时指导讲评,上墙展览,期末装订成册,颁奖鼓励。

    三、课后反思

    本次探究性教学,采用层进方式,立足文本进行拓展。通过尝试,学生“探究的未必是人类的未知,但是他们的未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提高:一是从过去被动的听老师讲到自己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转变,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训练了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二是从《风筝》走近鲁迅,了解了鲁迅先生及其有关作品。三是初步掌握了通过研读——找依据,质疑——查资料,选题——撰文等过程,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结合课标看,语文版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就编入《风筝》,可见,编者匠心独具。因此,教师的备课,不可忽视备编者的编辑意图。第二,引导学生探究,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努力。

    经典范文:杨修之死人教九上6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与罗贯中。

    2、掌握本文的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

    3、理解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杨修的死因和启示。

    4、明确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区别。

    教学重点是目标2、3;难点是目标3、4。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与图片(5分钟)

    导语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从而引出本课。课前音乐的欣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气氛。同时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和历史人物。

    二、教学步骤:分8块内容,分别是:

    (一)说一说《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2分钟)

    (二)做一做注音与解释。(3分钟)

    这些是检查预习情况的。从检查来看,字的读音掌握不够,词语的意思掌握较好。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面较广。

    (三)讲一讲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4分钟)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训练找关键句和概括能力。为后文的研讨曹操、杨修的思想性格做理论准备。

    (四)议一议(10分钟)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3.杨修死后,曹操进兵,兵败,曹操受伤回营做了什么?为什么?

    (五)论一论(3分钟)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以上二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进行个性解读文本。

    (六)析一析(3分钟)曹操、杨修的形象

    曹操:虚伪奸诈残忍多疑嫉贤妒能老谋深算

    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

    这个环节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以及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的方法,明确人物思想性格。

    (七)谈一谈(3分钟)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联系实际,从小说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指导我们今后的做人原则。

    (八)练一练(10分钟)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

    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该环节是学以致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利用课外或第二节课完成。

    三、结束。(2分钟)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小结本课。

    呼应开头,放松心情,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课中插入一个视频,是为了学生能感知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有一点,“七步诗”的插入,是个临时发挥,也恰到好处。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不足,我竭诚地希望大家能够指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何田初中余能宝

    -11-

    1

    新人教七上)初中教案精选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三)

    【教学目标】1.会去分母,并通过去分母了解化归思想;2.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及辉煌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及创新能力.【对话探索设计】〖探索1〗p90问题中的方程怎么解?(1)解方程教师本身要认真备课,要敢于质疑,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x=33时,如果先合并,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系数化为1,就得到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2)解方程+++x=33时,如果先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___________,就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再合并,得到方程___________;把系数化为1,就得到方程的解________.(3)比较上面两种解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索2〗解方程4-=13时,如果不先去分母怎么解?如果先去分母呢?试比较两种解法.〖归纳〗有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一般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简便.〖探索3〗解方程(y+1)+(y+2)=3-(y+3)时,一般要先去分母,你知道方程的两边应该同乘一个什么样的数吗?〖探索4〗可以看作是3÷7;类似地,可以看作是________;可以看作是_________.〖探索5〗解方程-2=-时,正确的做法是两边同乘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0,去分母得5(3x+1)-40=2(3x-2)-4(2x+3).议一议,所得方程中有三处用了括号,这是为什么?不用括号行吗?请继续解这个方程.〖探索6〗小英同学解方程-=1时,去分母,把原方程化为:2x-1-x+2=1.你能指出它犯了哪两个错误吗?你能帮她改过来吗?〖探索7〗学了”去分母”以后,民辉同学在计算时,把分母去掉得3+2=5.对吗?〖归纳〗1.方程去分母的两个要点.2.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例题学习〗p91.例4〖练习〗p92.练习(1)〖作业〗p92.练习(2),p93.习题3(1),(2).〖补充练习〗a、b两地相距15千米,甲步行从a出发去b,2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也从a出发去b,两人同时到达b地.回来时,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甲仍步行,乙仍骑自行车,乙回到a地时,甲离a地还有10千米.求甲步行,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政治八年级上鲁人版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学案教案模板


    教师寄语法到用时方恨少

    学习目标

    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点、难点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习过程

    (一)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阅读课本92——93页郭某的案例

    议一议镇政府的做法根据是什么?这里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想一想法律的重要内容是什么?怎么理解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二)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或者家人与他人发生过权益纠纷吗?你想过用那些办法解决?最终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阅读94页正文

    说一说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作用?

    阅读94页相关链接

    说一说诉讼分为哪几类?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

    阅读94——95的案例

    说一说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这一案例属于哪种诉讼?

    阅读95页相关链接

    说一说法律制裁分为哪几种?

    试一试你能在本册课本中找到相关的案例和对应的制裁吗?

    学习总结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行政诉讼的是()

    a张某起诉刘某欠债不还

    b李某不服人民法院判决,向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讼

    c朱某检举胡某贪污

    d黄某起诉某国家机关“不作为”而导致自己合法权益受损

    2、“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知()

    a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法律确认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c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d法律就是用力来限制权利和自由的

    二、简答题

    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

    第二框参考答案:

    一1、d2、c

    二(一)①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②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可参考课本93——94页郭某和94——95页有关谢英的案例。

    九年级教案模板


    九年级第三章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能证明它们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应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

    3、通过证明使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4、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5、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应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

    2.难点: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及性质,利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

    3.疑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共性,特性及从属关系(可以通过列表、画图,简单的关系图,举反例等来说明)。

    三、教学方法

    归纳法,边讲边练法。

    四、教学手段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特殊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对角线互相平分

    矩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菱形

    对边平行且四

    条边都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

    对边平行且四

    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二)讲解新课

    1、回顾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相等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练习1:(投影)

    (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40°,则∠A=_____,∠C=_____,∠D=_____.

    (2)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4和10,则此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___.

    (3)矩形ABCD对角线夹角为60°,AB=2cm则对角线长为,矩形面积为;

    (4)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构成四边形是,当四边形是(图形)时,新的四边形是菱形

    2、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角:角:

    性质边:判定边:

    对角线:对角线:

    1)通过从角,边,对角线三方面.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和它们的特殊性质,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图表进一步.说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内在联系。

    【破阵子人教九上3_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