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范文)
  • 人(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14

    【www.jk251.com - 教师范文】

    随着初中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高质量的教案对初中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你是否在烦恼初中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范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要少些,重要的是以文本为平台,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拓展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如果人生是一江春水,我们应选择那奋勇向前奔流的疾水;如果人生是一条路,我们要向往那美妙而曲折的幽径;如果人生是一座高塔,我们又该如何去攀登呢?让我们到勃兰兑斯的《人生》中寻找答案吧。二、熟读课文,感知文本1.学生交流上网查找的作者资料,教师补充。2.听录音朗读,认知字词,疏通文句,初步感受文章。3.自由朗读全文,标记自己感触很深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文本。三、按要求自学,研讨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结合下面的提示自学课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小组商量。①你觉得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恰当吗?说出你的理由。②你能够概括文章中涉及的四个场景吗?③你认为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请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④你读出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肯定的精神了吗?⑤你能够解读文中你理解得还不透彻的一个难句吗?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教师个别辅导,了解学情。3.展开课堂讨论。四、延伸拓展,学以致用1.续写练习。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请你试着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2.读完文章对照自己,你将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请谈谈你的想法。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经典初中教案犹太人


    是原指犹大支派(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或犹大王国(以色列国分裂后与北方10支派所成立的以色列王国对立)的人民。全体犹太人本来统称希伯来人,自进占巴勒斯坦起至举族被掳往巴比伦为止,又称以色列人。经过流亡生活,只有原属犹大王国的人仍然保持民族特征,其他10个支派于公元前721年亚述灭亡北方王国后四散而同化于其他民族。因此,犹太人一词仅指原属犹大王国之人。

    各派犹太人都承认由犹太妇女所生者即为犹太人,而改革派则认为,双亲中有一人是犹太人者即为犹太人。一般地讲,从纯粹宗教的角度看,世代生活在非犹太人环境中而保留犹太教许多基本教义的社团,作为整体被认为真正犹太人,但作为个人,这种人不能任意同犹太人结婚。

    犹太人遍布全世界,美国有580万,以色列442万,法国60万,俄罗斯60万,乌克兰44.6万,加拿大36万,英国30万,阿根廷25万,南非11.4万,澳大利亚10万,巴西10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帮助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应和谐相处。

    2.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能力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3.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

    教学过程:(用电子幻灯片提纲展示)

    标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标题:生命的叹息

    展示图片,以学生轻生实例引出个别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漠视。

    问题讨论:面对漠视生命的现象,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生命是可贵的,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应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标题:生命的呵护

    故事会:请学生讲述生命之爱的故事,既可以采用教材中的故事,也可以师生自选,灵活处理。在此基础上,交流学生各自的感受。(中间建议穿插视频播放:《一条腿舞动的奇迹》)

    讨论: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吗?这个问题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应该理智地用行动珍爱生命,呵护生命。(在讨论中适时展示图片:被救的中学生、洪水中救起小孩)

    视频播放:诗朗诵——《热爱生命》,以此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宝贵,热爱生命的重要。

    标题:生命的家园

    (图片说明)列举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生命。然后播放视频:罕见的沙尘暴,通过两者强烈的对照,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

    讨论:谈谈自然环境的破坏。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关心大自然,关心自我,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布置作业:

    (1)课后社会调查,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动植物伙伴及其生存状况,写出调查报告。

    (2)课外积累:关于生命的格言有哪些?

    播放视频:生命中歌唱。在歌声中下课。

    案例评析

    本课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的课标内容编写的。

    本节课能较好地实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参与相统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更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的教改新理念。整堂课,三个小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串联主题,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启迪学生独立思考,以期使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无故毁灭生命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可恶,从而更加热爱生命、呵护生命、善待生命。

    一八 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作家与作品

    1.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生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恩格斯语)。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类解放,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他从担任《莱茵报》主编起,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他始终把革命实践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起致力于开创全世界无产者的解放事业。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并亲身参加欧洲革命;1864年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以各种形式关心和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深刻地论证了科学共产主义。由于革命操劳和受反动政府迫害,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但都不能动摇他的坚强信念,不能阻止他“为人类工作”,直到在工作室座椅上与世长辞。

    马克思不仅关心欧洲革命,而且关心亚洲革命,特别是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正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国列强入侵和反对腐败清政府的斗争时期。马克思十分关心远隔重洋的中华古国,深切同情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写下了多篇文章,声讨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声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逐步认识到马克思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和敬爱的朋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一次次地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然而,他给人类创造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2.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1837年9月15日,由于父亲的坚持,恩格斯没有读完中学,就在巴门他父亲办的一家公司里当办事员。1838年7月中旬,恩格斯到不来梅实习经商。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文学。1842年3月恩格斯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1月下半月,恩格斯赴英国曼彻斯特,到欧门——恩格斯公司在曼彻斯特的纺纱工厂实习经商。赴英途中,他访问了科伦的《莱茵报》编辑部,在那里和马克思第一次见面。1844年8月28日,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在巴黎同马克思会见,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为以后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1847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1848年2月24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

    思考与讨论

    怎样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你觉得自己应如何“自由发展”?

    1.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确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为国家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无产阶级由个人联合成一个整体,具有共同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因此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2.对自己而言应尽可能地发展自己,在享受权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尽可能多地承担社会责任。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生命的独特性,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并根据自身的独特性,选择合适的人生道路。

    [能力]

    1、发展感受、体验生命的可贵和价值的能力;

    2、观察、认识各种生命和自我生命的独特性,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

    1、知道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2、知道人的生命独特性的两方面表现;

    3、知道根据自身独特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人的生命独特性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具有多样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践法、归纳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

    印泥、树叶、相关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知道了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地球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而在所有的生命中,以人的生命最具有独特性。

    〈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点拨

    学生活动

    每个

    人的

    生命

    具有

    独特

    〈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独特性。

    “比一比”

    1、比较自己手中的树叶,找一找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

    2、动手做一做、写一写,比较一下自己的指纹、签名、性格、兴趣爱好等与其他同学是否完全相同。

    人类

    生命

    具有

    独特

    〈启发〉

    我们所续写的诗句以及我们所看到的图片都说明了什么呢?

    人类真了不起,创造出了许多的奇迹,这是为什么呢?其它的动植物有没有人类这样的成就呢?

    〈小结〉

    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1、“观察图片”

    图片包括:四大发明、飞上太空、遨游海洋、探索火星的奥秘等。

    2、“续写诗歌”

    根据课本28页所给诗句续写能说明人类具有智慧的诗句,并分组展示。

    〈小结〉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1、“猜猜看”

    课前学生分组,每位组员自我评价后,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总结出几位组员的个性特征,提交给老师。

    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个性描述,判断他是哪位同学。

    2、“我的人生小规划”

    结合课本28页中间部分的提示,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并参考其他同学的建议,谈一谈自己适合走什么样的道路。

    自我

    评价

    你认为自己在本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一下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我们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致电这一点,然后在逐步了解自己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_教案模板


    一、课题的确立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革命性”,为学习鲁迅其它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其三,《风筝》所忆叙的内容是和“大概十岁内外罢”的“小兄弟”之间的“风筝事件”。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基础。其四,关于鲁迅及其作品和有关资料很多,容易查找。

    结合课标,探究教学的目标可确定为四点:一是学习选定角度、自主赏析课文。二是学习从图书、网络等途径查寻资料。三是学习联系信息资料及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四是运用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写作小论文的训练。

    二、过程设计与尝试

    第一阶段:课内文本研读性探究

    第一步:引导学生确立“小论题”,进行初步探究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屏幕显示下列三个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初步探究。

    1、《风筝》的文学性(鲁迅是“文学家”)

    2、《风筝》的思想性(鲁迅是“思想家”)

    3、《风筝》的革命性(鲁迅是“革命家”)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形成“判断”,确立自己的探究“小论题”,进行小论文的初步写作。

    屏幕显示,教师点拨:

    《风筝》的文学性,可从下列具体的角度进行探究:

    1、由景及事,缘事抒情——试谈《风筝》的结构美。

    2、生动传神,形象传情——《风筝》的人物刻画。

    3、相关、相对、相反——《风筝》的联想和比较。

    4、……

    第二步:创设情境,论辩交流,把探究引向深入

    以研讨会的形式,由课代表主持,先由小组代表宣读探究小论文,然后进行质疑答辩,互动起来,把探究推向深入。

    第二阶段:课外拓展性探究

    1、教师印发资料:“鲁迅及《风筝》简介”,“对课文主题的不同理解”,“如何评价‘我’”,“我是不是鲁迅”,“《风筝》与雏型——《我的兄弟》比较”,“对课文结尾一句的理解”,“由《风筝》想到的”等,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纵深拓展探究。

    2、教师提供中学阶段要学习的鲁迅作品篇目,以及鲁迅作品有关集子,如《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朝花夕拾》、《野草》等,学生选择阅读,达到横向拓展探究。

    3、学生通过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有关鲁迅及作品的评论文章等相关资料,并结合时代信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写一篇小论文。

    4、老师批阅论文,适时指导讲评,上墙展览,期末装订成册,颁奖鼓励。

    三、课后反思

    本次探究性教学,采用层进方式,立足文本进行拓展。通过尝试,学生“探究的未必是人类的未知,但是他们的未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提高:一是从过去被动的听老师讲到自己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转变,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训练了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二是从《风筝》走近鲁迅,了解了鲁迅先生及其有关作品。三是初步掌握了通过研读——找依据,质疑——查资料,选题——撰文等过程,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结合课标看,语文版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就编入《风筝》,可见,编者匠心独具。因此,教师的备课,不可忽视备编者的编辑意图。第二,引导学生探究,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努力。

    【人(范文)】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