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认识负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 认识负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15

    【www.jk251.com - 正数和负数的优秀教案】

    随着小学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什么样的小学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认识负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会正确的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的负数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说以说对温度的认识。

    ①可以结合天气预报。

    ②说一说“零下度”使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负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①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那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

    ②学生观察,自由汇报。

    a、教室内的温度是16℃。

    b、雪地上的温度是-16℃。

    c、“℃”表示什么?

    d、“16℃”和“-16℃”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e、“-”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

    ③针对上边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在小组中说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b全体汇报交流,认知结果。

    c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说明:“°”表示度,“℃”表示慑氏度,零下16℃用“-16℃”表示,“-”是负号,在这里表示比零度还低。16℃表示零上16℃。

    2、教学例2

    ①出示银行存折数据,统一说出这些数各表示什么呢?

    ②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500表示存入,-500表示支出)

    3、认识负数。

    ①联系16℃和-16℃,500和-500说一说体会。

    ②什么是负数?

    ③教学负数的读写法。

    ④什么是正数?

    ⑤关于正数前的“+”可以省略的指导,强调负数的负号不能省略。

    ⑥关于“0”的认识(非正也非负)

    ⑦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组内订正。

    ⑧指导看书,画一画,记一记。(要看课后资料)

    三、巩固提高:

    1、完成“做一做”

    第一题,独立完成,组内订正。

    第二题,介绍“海拔高度”再同桌完成。

    2、练习二第一题。

    边度边想边填,组内订正。

    3、验收:练习二第2、3题,集体订正。

    4、思考:-2○3,5○-5

    四、总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负数

    例1:16℃:读作:正十六摄氏度。

    -16℃:读作:负十六摄氏度。

    例2、500元:存入

    -500元:支出

    负数表示和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及说明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对接反义词(师说:前。生答:后)。(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一、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1.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埘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4℃)-4℃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小结并板书:“+4”这个数读作正四,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4的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以写成“4”;“-4”这个数读作负四,书写时,可以写成“-4”。[说明:“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2.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练习第2页的“试一试”。介绍:气候状况与地形特点、海拔高度等有关。二、进一步认识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1.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同步出现与海平面的比较)提问: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要求: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2.归纳正数和负数。小结: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说明:教师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零度以上、海平面以上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出现:①+4、19、+8844.43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上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上的高度,-4、-11、-7、-155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②+4、19、+8844.43都大于0,-4、-11、-7、-155都小于0。小结:像+4、19、+8844.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完成板书)3.练习。(1)完成第6页第2题。提问: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负数,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2)完成第7页第5题。(图序调整)题目改为:读一读下面这些温度,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水结冰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学生可能出现:这些数有的是正数,有的是负数,正数比0大或负数比0小。[说明:教者将题中三个温度做了适当调整,先让学生读数,再谈读数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水沸腾的温度太高了,有的说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太低了。通过读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3)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5+268-40-88.3+103012.4提问: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说明: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4)完成第6页第3题。学生可能出现:①1、2、3、4、5,-1、-2、-3、-4、-5②有分数、小数或整数(除0外)各种情况。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读一读写的正数和负数。如1、-1、2、-2……感受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如1、2、3、4、5,-1、-2、-3、-4、-5,感受这组正数读起来越来越大,负数读起来则越来越小。对于第二种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去学过的除0以外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正数。教师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说明: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这是对这道习题深入研究、灵活运用的结果。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一种情况,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二种情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正数与过去所学过的数之间的联系,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三、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1.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电梯间里标识的楼层数、商场购物导示牌上的正负数)2.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题。下面是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小明家六月份很有意义的一笔支出是什么?3.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总说明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一与众,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呢?课始,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4”这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前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课中,利用学生随意写的5个正数和5个负数,引导学生观察,以前学过的整数(除0外)、分数、小数都是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增加一个负号,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本课的读数教学也很有特点,注意赋予读数以新的内涵。如让学生在读过南极气温、水沸腾的温度后联系自己的经历说感受,这给了学生更多的体验数的机会,“太冷了”“太烫了”,原来没有生命的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数感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再如,让学生在读数中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成对地读数:1、-1……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负数与正数是对应的,理解负数集合与正数集合同样无限;有序地引导学生读正数或负数,1、2、3、4、5,-1、-2、-3、-4、-5,让学生感受负号后的数越大,值越小,理解负数、0、正数三者间的联系,完成小学阶段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认识小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近似数

    教学内容:p.40、41例9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了保证近似书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昨天学了改写小数,板书:改写

    说说改写的最本质的要求是什么?(大小不变)

    指出在改写中主要的2个问题:(1)漏写单位名称;(2)改写好后,小数末尾的0要化简。

    2、改写

    分别改写成“万”和“亿”为单位的小数。

    指名说说具体的方法。说“万”的时候注意末尾的0,说“亿”的时候注意位数不够的时候用0补。

    二、学习新知:

    1、理解“精确”:

    通过预习,你知道今天要学什么?(板书:近似数)

    你想到什么?(≈、四舍五入)

    2、读,并写书数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问:这是一个几位小数?

    现在学习精确到整数?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分别是多少。

    (1)精确到整数,你怎么理解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2)精确到十分位,你怎么理解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3)精确到百分位,你怎么理解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比较两个小数:1.5,1.50这后面的小数能不能也写成1.5?为什么?

    指出:题中要求要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不能化简。

    3、补充:0.9946

    分别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注意进位问题

    4、比较两个概念:改写、精确

    你能说说它们的区别在那里?

    达成共识:改写时大小不改变,用“=”,精确时得到的是近似数,用“≈”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指名说出近似数。指出要看清楚保留的位数。

    2、练一练。

    (1)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略)

    指名说说结果,遇到困难的加以指导。

    (2)先改写成用“万人”作单位的数,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注意解答的顺序、联系。指名交流。

    3、完成p.43的练习。

    (1)第4题。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2)第5题。身高、体重的精确。要注意精确的位数。

    (3)第6题。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上下两个数对比,说说为什么一个填“=”?一个填“≈”?

    (4)第7题。注意审题:“改写”。按要求完成并交流。

    (5)第8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规范地书写解答。交流。

    四、布置作业。

    角形的认识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孟州市南庄镇田寺小学范希建【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4)巩固概念.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三)巩固反馈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一)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特性: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性质:稳定性

    以内数的认识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4、100以内数的认识(2)——读数、写数

    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设想

    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4)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生独立完成第一行3题,然后读给同桌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学生尝试完成第二行第2、3题,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教后反思录

    边形的认识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四边形

    孟州市南庄镇田寺小学范希建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

    (小组合作,分一分)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

    (四边形)(板书课题)

    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

    (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教学拓展――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

    (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

    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认识负数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