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地形概况初中教案精选
  • 地形概况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11

    【www.jk251.com - 高中中国地形教案】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对于初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形概况初中教案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点;能在图上找出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区。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进行国情教育;通过分析地形、地势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材分析,讲述这部分知识时,并没有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所以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在完成这三个读图题,(不知不觉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紧接着,教材给出两幅地势剖面略图,要求学生判读找出能反映我国地势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分别介绍了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以及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由于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会对上述各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材做了简要分析。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个知识点简单易懂,所以教材通过列举五种地形类型齐全,说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山区面积广大”。为了复习等高线的知识,教材给出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初步训练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读实际地形类型的能力。我国的地形特征,也会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教材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侧面分别叙述。

    教法建议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是通过适时适度的设问,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切忌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避免平铺直叙,可以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调动起学生活动,如提问有哪些同学外出旅游?到过哪些地方?或者教师展示一些图片、照片,让学生根据景观分析是何种地形。接着再复习提问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得到答案后,要求学生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看我国是否都有,各找一至两例。自此,学生可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数字即可说明,但要注意讲清山地和山区两个概念的区别。地形特点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

    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

    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第3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1。

    (计算机演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位置。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2。

    (计算机演示)在地图上用褐色表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用黄色表示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用绿色表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3。

    (总结板书)地势西高东低。

    提出问题:P20图⒊1“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的正误”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计算机演示)绘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的过程。

    (总结板书)呈阶梯状分布。

    (计算机演示)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山脉的名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读图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2)它们之间的分界线?(3)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4)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计算机演示)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板书)有利:降水丰沛、东西交通、水能丰富。

    (学生活动)(1)回忆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2)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3)如有,请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找一至二例?

    (总结)可见,我国地形特征之二是:地形多种多样。

    (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学生活动)读P22图⒊4找出占比例较大的地形?说出山地与山区的区别。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学生活动)讨论:这样的地形特点,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总结板书)有利:多种生产、资源丰富。

    不利:交通不便、耕地少。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何利用地形地势的有利条件,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不利因素?

    (总结板书)发展河运

    开发水能

    多种农业方式

    矿业、旅游业等

    改善交通

    (反馈练习)

    (总结)通过本章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以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地形会影响人类的活动(如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人类也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适应和适当改造不利的影响。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地形图、示意图,通过读图总结概况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由于地图中,尤其是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信息量很大,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张图,因此,本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读图方法。教材中的三个读图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第二个环节,分析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秀丽,景色多姿多彩,我们拥有发展多种生产的条件;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同纬度的西岸和内陆的地区却是干旱的沙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做到生产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此,本环节既要注意进行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同时也要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第三个环节,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有利条件,适应和改造不利条件,即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没有突出体现,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地协调的观念也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由于初中学生理解力有限,建议师生共同讨论。本环节的知识也不要求必须掌握,重在培养思想和观念。

    jK251.COm精选阅读

    自然资源概况初中教案精选


    本学期总第34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日期11、27课题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利与弊2、石油产量和发电量皆居世界前列3、我国铁矿储量最多的三个省4、我国主要煤矿、油田、铁矿、有色金属矿的图例符号、产地名和位置5、煤的储量和产量在我国能源资源中居首位6、我国有稀土、钛、锂、钨、锑等五种有色金属矿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重点难点1、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及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2、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3、主要矿产图例符号的记忆及主要矿产地的分布。教具电脑、投影仪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播放人们开采煤矿、金矿、石油的录像片段讲授新课:

    (提问过渡)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电脑展示)观看、思考并回答录像中开采的自然资源540黑色金属:铁金属矿产有色金属:钨、锑、锂、钛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资源(非可生资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上述矿产在我国的地位及作用。学生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相互交流。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过渡)我国矿产资源有何特点?电脑展示:1、归纳出煤矿、油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集中的地区2、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电脑显示结论: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1、煤、铁、石油北方居多2、有色金属南方居多评价:1、有利于集中开采——利2、运输负担加重——弊(过渡)观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录像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以下问题:1、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2、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解决的对策是什么?到讲台前指图回答、自由发言、学生纠偏分组交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采富弃贫、采大弃小、浪费严重、乱采滥挖、污染环境、破坏严重煤、石油、电力不足煤炭燃烧时污染环境人为原因更为重要能源矿产板书设计:对策问题金属矿产问题与对策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矿产资源教后记: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单调的,除了矿产名称外,就是矿产地名,如何把它讲得生动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为此,本节课设计教学主线清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实践性原则,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

    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33图23海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第12页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地形气候


    第二课时:地形和气候

    设计:胡从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欧洲地形特征;

    (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2、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

    教具使用:挂图、投影片、录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师问:亚洲和非洲的地形各以什么地形类形为主?

    生答: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导入:

    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

    新课:(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课堂学习和竞赛,并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为激励竞赛,规定课堂竞赛得分少的一组要表演节目。)引导学生读图13、7欧洲的地势和欧洲西部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并思考问题:

    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欧洲的平原有什么特征?成因是什么?冰川作用能形成哪些地形?

    1、学生活动:小组内可互相讨论要完成的内容,组长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没完成一人次扣一分。并抢答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欧洲西部的板图,边小结边画板图。

    3、要求学生也画出欧洲西部的草图,并填上西欧平原、中欧平原、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勃朗峰。

    学生自学西欧的气候:学生读图13、9西欧的气温和降水,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西欧的气候特征。

    答:西欧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学生读图13、10西欧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讨论完成23页活动内容。并在图上填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老师在板图上边画边小结。学生讨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成因:西欧濒临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沿岸,强劲的西风把暖湿气流输送到大陆内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水汔进入内陆。地中海气候特征:冬雨夏干。成因:冬季,西风带南移,带来暖湿的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天气晴朗干燥。(用投影片演示)1、老师小结后,看有关内容的教学录像,巩固效果。学生做课堂练习。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让得分少的小组表演节目。

    板书设计:

    湖泊

    地形:平原-----波状起伏-----冰川作用-----冰川地形----峡湾

    u形谷

    欧洲西部

    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特征: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匀。

    成因:海陆位置、洋流、地形、风带

    地中海气候特征:冬雨夏干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理教案-陆地地形海底地形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

    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

    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读图P33图23海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板书设计)

    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一、地形

    二、地形的种类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

    较高

    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

    教学工具: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写有地形名称的小旗。

    〈教学过程〉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表有五种基本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把它们判读出来;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已掌握的本领放眼世界。

    (板书)七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组织)调整学生座位,分成七个组,围绕课桌做好

    (分工)每组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某个大洲的轮廓图。七大洲有七个小组承包。

    (学生活动)依照世界地形地图,在你们这个大洲的轮廓图上,用橡皮泥制作出它的地形模型,并试着描述本大洲的地形特点(从海拔高低,起伏大小,地形的种类组合方面分析)向同学介绍本大洲的地形单元。15分钟完成。

    (教师指导)1)去各小组指导模型的制作、加工把握地形特点,识别不同的单元。

    2)指导学生把做好的模型按各大洲的位位置拼合成全世界地形模型。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州

    南极洲

    (学生活动)现在我们借助各组做的模型。对世界七大洲进行初步的了解。

    请亚洲组来两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单元。一位同学指着模型给我们介绍,另一位同学在他介绍的同时,在分层设色地形地图上也把这个地形单元指出来,一方面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模型和地形图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也检查一下他们组的模型做的是否准确。

    (教师)全班同学在你们的引导下对亚洲的地形的分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这些地形单元组合在一起又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再请你们组的同学来给我们概括一下(指图回答)

    (小结)的确像他们描述的一样,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板书)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下面我们请亚洲的邻居之一,欧洲组来介绍。

    请两位同学同时指图和模型,介绍欧洲的主要地形单元;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欧洲的特点,对照模型做检测。

    (小结)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比较低平。

    依次类推,由同学完成其他五个大洲。

    (板书)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教师讲评)从世界地形图上看,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有的地区海拔高,有的地区海拔低;有的地区地面崎岖,有的地面平坦;在更大的区域,还有不同类型的组合,如有的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的地区地形单调。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是从海拔、地面起伏和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等方面来说的。

    按洲来说,欧洲、和非洲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别在大陆周围地区。

    今天我们做出了全世界的地形模型,很不简单。借助这个模型,对七大洲的地形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三、七大洲

    七大洲

    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陆

    四、四大洋: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探究活动

    制作地形模型

    目的:

    1.制作地形模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不同类型地形的形态特征来完成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制作模型的成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今后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活动准备:

    1.世界地形图,五种类型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沙盘,泥沙,直尺。

    2.学生被分成五个小组,教师有五张设色地形图,发给每组一张。

    活动内容和步骤: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依照教师发给的图,完成下列工作:

    步骤一:

    (1)依照分层设色地形图,以1:15000为吹垂直比例尺,动手在沙盘中出这种地形模型。

    (2)观察模型,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

    (3)参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

    (4)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二:

    各组作完以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模型,描述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沟壑纵横的地形区——黄土高原学案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学案一、课标告诉我们: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及成因。二、本节课我们要做到: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三.我会做:新知预习1.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南连、北抵。跨越、、、等省区。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作用形成的。3.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4.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a.黄土坡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梁5.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活动探究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读图8.1“黄土高原的位置”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总结: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讲述: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2、读图8.2“黄土高原景观”认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仔细比较“塬、梁、峁”的景观特征。提问: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哪一种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3、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完成课本第6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1)读图8.3“黄土形成过程示意”说说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规律。(2)下面是支持黄土高原黄土“风成说”的几方面证据,讨论每一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小结: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等。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黄土高原表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塬、梁、峁”等地貌类型多样,这些特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而黄土高原恰恰是一个植被极度缺乏的地区。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阅读图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2、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引导学生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2)人为原因主要有: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3: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第二,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4、提问: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产生什么后果?引导学生读图8.5和第二自然段课文回答: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小结本节主要内容】教学侧记动动手:你可以亲手计算一下: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陆地为1.49亿平方千米,占﹪;海洋为3.61亿平方千米,占﹪。动动脑: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现在要不要给我们居住的星球改名字呢?四、我的疑惑:五、我的收获(整理知识)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区。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塬、梁、峁3.黄土高原的成因二、严重的水土流失(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二)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六、巩固提高一、单项选择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冰川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下游修筑大堤b.上游兴修水库c.中游保持水土d.下游开挖新河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7.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上,又是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一组是()a.兰州、西安、太原b.太原、西安、包头c.延安、太原、兰州d.郑州、西安、兰州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七、学后记(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概况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