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主要地形区相关教学方案
  • 主要地形区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3-11

    【www.jk251.com - 主要地形区】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如何才能写好初中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要地形区相关教学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确认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准确位置,并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填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线,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而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观念;通过阅读地表形态景观图、示意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学会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物质组成等方面去表述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云贵高原的“坝子”、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等知识,使学生知道这是人类依据自然条件,对其进行利用和改造的产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引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在地形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至第五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分别讲述了各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其中高原和平原详讲,盆地和丘陵略讲,而每一部分又都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每一个地形区的分布和地形特点。

    教法建议

    建议以读图讲述法、分析对比法和指导学习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引言部分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也可直接读图得出结论。

    各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又是教学难点。因此,关于各地形区的位置这个层面的教学,一定要抓住读图环节,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后,让学生充分活动,从读图中去发现和掌握知识。

    各大地形区的地形特点也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读图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每一个地形区各自的典型特点。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的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教材中“想一想”的两个问题特别提出,这是人类长期以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地协调、良性发展的极好例证,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之间相对低下的区域则形成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在第三节我们学习有关上述地形的知识。观察中国地形图,考虑上述四种地形的分布是交错在一起,还是有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学生读图回答)可见我国地形构成的东西差异很大,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我们先从西部地区开始。

    (板书)

    一、四大高原

    (讲述)四大高原的分布,我们很容易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到,但这不够具体,现在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准确指出它们的位置,并用语言叙述出来。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读图。

    (板书)

    地形区名称全国的位置分界线所在阶梯所在省区

    青藏高原

    (讲述并演示关于青藏高原的计算机课件)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出现文字注记并变底色),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准确的范围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地区(边讲边点击上述山脉,使其注记出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全国面积1/4。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总结板书)西南部昆仑—祁连—横断—喜山一级青、藏,川西部

    (学生活动)按上述方法读图,将另外三个大高原的位置读出,并完成笔记

    (教师总结并演示计算机课件)课件演示过程同“青藏高原”,略。如学校生源较好,也可由学生来完成此环节。

    (讲述)这四大高原虽然在地形类型上同属高原,但地表特征却有很大差异。看一段影像资料。

    (演示课件——四大高原)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并总结四大高原的特点。

    (总结板书)地形特点,(划书)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讲述)在西部还分布有我国的四大盆地(关于四大盆地的位置的教学过程同四大高原,这里不再重复)

    (讲述)四大盆地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四川盆地,降水丰沛,是典型的湿润盆地,内部为丘陵、平原。其他三大盆地为一类,是典型的内陆盆地,降水稀少,内部为广阔的沙漠、戈壁。但它们也不完全相同(具体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国在我国山脉分布图中,又添加上了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范围,从图中可看出:高原、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呢,我们下一节课学习。

    (反馈练习)补充完成笔记内容。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

    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青藏高原

    西南部

    昆仑—祁连—横断—喜山

    青、藏,川西部

    4000米以上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北部

    大兴安岭—长城—祁连

    内蒙古大甘、宁、冀部分部,

    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华北

    太行—秦岭—祁连—长城

    晋、陕、甘宁部分

    1500米左右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西南部

    横断山脉东南

    云东部,贵大部

    1000—2000米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准噶尔盆地

    西北部

    阿尔泰、天山之间

    新北部

    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

    塔里木盆地

    西北部

    天山、昆仑山之间

    新南部

    我国最大的盆地,内部为最大的沙漠、边缘有绿洲

    柴搭木盆地

    西部

    阿尔金—祁连—昆仑

    青西北部

    我国最高的盆地,内部多戈壁、沙漠、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西南部

    横断—云贵—巫山—大巴山

    川、渝

    内部为低山、丘陵、平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中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板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按上节课的板书所提出的项目要求,继续读图查找三大平原的位置,同时按要求完成笔记。

    (总结讲述,演示课件)三大平原。教学过程、演示方法同“青藏高原”,讲述内容见教材,略。

    (讲述)三大平原在地表形态上也具有各自的典型特点,我们看录像,观察特点。

    (演示课件)三大平原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看后,归纳概况三大平原的地形特点。

    (总结板书)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10米左右,河湖众多、“鱼米之乡”

    (讲述)在第三级阶梯上,还散布着一些丘陵。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主要丘陵。

    (演示课件)主要丘陵。

    (讲述)在这些丘陵中,我们选出一个做为重点剖析,这就是我国最大的丘陵——江南丘陵。

    (板书)江南丘陵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江南丘陵的位置,同时完成笔记,之后读图自学江南丘陵的特点和利用。

    (总结板书)200——500米,多著名景区。

    (总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盆地分布广泛,而平原面积十分有限,仅占全国的12%,且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平原的位置优势、自然条件优势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的经济繁荣地区。相比之下,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利,但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和水能资源,国家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为了开发西部的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广大西部山区的落后状况。

    (反馈练习)把我国的填注到填充图册练习中。

    〈设计思想〉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必须通过读图来获得,但学生读图时往往没有方法,没有目的,所以读图前应以板书的形势把读图的具体要求、内容展示给学生,随后再由老师引导分析青藏高原的位置,这样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另外三个高原,学生读图时的目的性很强,读图方法也逐渐掌握了。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记忆效果,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演示,把静止的图转变为动态的,使知识按顺序、逐层次出现在画面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板书内容可只总结一例,其余空项当做反馈练习或课下作业来完成,还可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板书设计〉

    地形区名称

    全国位置

    分界线

    所在阶梯

    所在省区

    地形特点

    东北平原

    东北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黑、吉、辽内蒙古东北

    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

    华北

    燕山—太行—淮河

    冀、鲁、京、津豫东,苏、皖北

    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部

    巫山以东

    鄂,湘,皖,赣,苏,浙部分,沪

    10米左右,河湖众多

    “鱼米之乡”

    江南丘陵

    东南部

    长江—雪峰—南岭—武夷

    湘、赣大部,

    皖南

    200—500米

    多著名景区

    探究活动

    将学生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思考、讨论:

    1、观察青藏高原山的山脉,它们大多为何种走向?为什么?

    2、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水对地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想一想,水对黄土高原地形特点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水对塔里木盆地地形特点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影响?

    3、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地形概况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点;能在图上找出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区。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进行国情教育;通过分析地形、地势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材分析,讲述这部分知识时,并没有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所以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在完成这三个读图题,(不知不觉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紧接着,教材给出两幅地势剖面略图,要求学生判读找出能反映我国地势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分别介绍了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以及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由于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会对上述各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材做了简要分析。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个知识点简单易懂,所以教材通过列举五种地形类型齐全,说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山区面积广大”。为了复习等高线的知识,教材给出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初步训练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读实际地形类型的能力。我国的地形特征,也会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教材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侧面分别叙述。

    教法建议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是通过适时适度的设问,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切忌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避免平铺直叙,可以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调动起学生活动,如提问有哪些同学外出旅游?到过哪些地方?或者教师展示一些图片、照片,让学生根据景观分析是何种地形。接着再复习提问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得到答案后,要求学生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看我国是否都有,各找一至两例。自此,学生可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数字即可说明,但要注意讲清山地和山区两个概念的区别。地形特点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

    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

    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第3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1。

    (计算机演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位置。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2。

    (计算机演示)在地图上用褐色表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用黄色表示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用绿色表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学生活动)完成P20读图3。

    (总结板书)地势西高东低。

    提出问题:P20图⒊1“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的正误”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计算机演示)绘制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的过程。

    (总结板书)呈阶梯状分布。

    (计算机演示)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山脉的名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读图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2)它们之间的分界线?(3)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4)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计算机演示)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板书)有利:降水丰沛、东西交通、水能丰富。

    (学生活动)(1)回忆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哪几种?(2)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3)如有,请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找一至二例?

    (总结)可见,我国地形特征之二是:地形多种多样。

    (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学生活动)读P22图⒊4找出占比例较大的地形?说出山地与山区的区别。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学生活动)讨论:这样的地形特点,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总结板书)有利:多种生产、资源丰富。

    不利:交通不便、耕地少。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何利用地形地势的有利条件,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不利因素?

    (总结板书)发展河运

    开发水能

    多种农业方式

    矿业、旅游业等

    改善交通

    (反馈练习)

    (总结)通过本章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以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地形会影响人类的活动(如人口的分布),另一方面人类也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适应和适当改造不利的影响。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地形图、示意图,通过读图总结概况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由于地图中,尤其是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信息量很大,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张图,因此,本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读图方法。教材中的三个读图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第二个环节,分析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秀丽,景色多姿多彩,我们拥有发展多种生产的条件;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同纬度的西岸和内陆的地区却是干旱的沙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做到生产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此,本环节既要注意进行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同时也要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第三个环节,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有利条件,适应和改造不利条件,即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没有突出体现,但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地协调的观念也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由于初中学生理解力有限,建议师生共同讨论。本环节的知识也不要求必须掌握,重在培养思想和观念。

    沟壑纵横的地形区——黄土高原学案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学案一、课标告诉我们: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及成因。二、本节课我们要做到: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三.我会做:新知预习1.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南连、北抵。跨越、、、等省区。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作用形成的。3.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4.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a.黄土坡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梁5.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活动探究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读图8.1“黄土高原的位置”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总结: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讲述: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2、读图8.2“黄土高原景观”认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仔细比较“塬、梁、峁”的景观特征。提问: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哪一种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3、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完成课本第6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1)读图8.3“黄土形成过程示意”说说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规律。(2)下面是支持黄土高原黄土“风成说”的几方面证据,讨论每一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小结: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等。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黄土高原表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塬、梁、峁”等地貌类型多样,这些特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而黄土高原恰恰是一个植被极度缺乏的地区。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阅读图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2、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引导学生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2)人为原因主要有: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3: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第二,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4、提问: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产生什么后果?引导学生读图8.5和第二自然段课文回答: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小结本节主要内容】教学侧记动动手:你可以亲手计算一下: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陆地为1.49亿平方千米,占﹪;海洋为3.61亿平方千米,占﹪。动动脑: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现在要不要给我们居住的星球改名字呢?四、我的疑惑:五、我的收获(整理知识)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区。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塬、梁、峁3.黄土高原的成因二、严重的水土流失(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二)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六、巩固提高一、单项选择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冰川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下游修筑大堤b.上游兴修水库c.中游保持水土d.下游开挖新河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7.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上,又是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一组是()a.兰州、西安、太原b.太原、西安、包头c.延安、太原、兰州d.郑州、西安、兰州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七、学后记(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地形地势特征教案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2、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教学用具】我国地势剖面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一单元学习了我国的人口,今天学习我国自然环境,先学一下地势和地形的特征。2、看中国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板书:一、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总结:我国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读23页表格,完成扇形图,说明我国地形的构成。讲述:我国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狭小。有利于发展旅游,开矿等,不利于发展交通,农业。读24页图,体会我国山地对于发展经济的利弊。(转承)观察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板书: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读24页课本内容,总结每个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对于航运,水电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加强的东西的交通,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图片,找家乡,说家乡。根据图表完成画图,同组相互帮助,讨论我国地形和构成,说明其优点和缺点。观察地形剖面图,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找出各个阶梯的分界线:一、二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分析讨论,第一阶梯号称世界屋脊,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第二阶梯海拔1000米-xx米之间,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作业设计】描画地形剖面图

    【主要地形区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