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地理教案-香港澳门初中教案精选
  • 地理教案-香港澳门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11

    13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教案。

    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对于初中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地理教案-香港澳门初中教案精选》,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香港和澳门》

    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培养

    (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让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2)通过香港和澳门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发展更因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4)使学生知道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使学生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交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使学生知道澳门的旅游业和博彩业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及回归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欺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资源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等影像资料,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政区图、回归场景图、卫星遥感图、城市中的绿地、高楼林立、填海造地、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表等图片资料……

    五、教学步骤及过程

    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进行感情熏陶和渲染。先播放《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刚才听了这两首歌,我想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歌里所唱的分别是我国的哪两个地方?生:香港和澳门.你从中听到了什么?或者说你从歌中听出了一种什么感情?生:听到了香港和澳门过去所受的屈辱和她们都渴盼回家、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感情。(意思大致一致即可)歌中所唱的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去的两个地方——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如今已经回到了她母亲的怀抱,关于这个回归时间有谁知道?请你告诉大家!生:香港和澳门回家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那么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漂泊多年的儿女终于回到她母亲的身边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喜事,那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那么当时英国是怎样占领香港岛的呢?通过什么条约?这说明了什么?

    生:通过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2、讲授新课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我们把她们叫做“特别行政区”,为什么要把香港和澳门称为“特别行政区”呢?生:因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即在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依照基本法享有高度的自主权。(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3、投影《香港和澳门政区图》,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各自包括的范围、面积和人口数量。学生讨论后回答。

    画面显示答案:

    4、请大家根据这个同学所提供的面积和人口数量,在下面迅速计算出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并将它与上海、北京、新加坡作比较,理解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含义。显示表格。提问:这说明了香港和澳门在人口数量和面积上有什么特点?生:人多地狭。(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5、投影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通过以前资料的搜集,说说其中的涵义。

    6、针对港澳地区的“人多地狭”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而经济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拓展,当地是如何进行拓展的呢?主要有两种方式:“上天”和“下海”。

    投影:“高楼林立”和“填海造地”。通过小组讨论(四人一小组)谈谈你对这两种拓展方式的看法,你认为在城市拓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生:环境保护和绿化问题。

    7、投影教材中“香港卫星遥感影像图”和“香港城市中的绿化图”,明确香港的植被覆盖率是较高的。思考为什么“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保留有大片的绿地”?针对这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人、地需要协调发展,不能光发展而忘了环境的保护。

    我们了解了港澳地区优越的位置,接下来再来看看港澳地区的经济。

    投影:香港和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说说祖国内地与香港各自的优势。

    屏幕显示:内地的优势:自然资源、厂房、能源、淡水、日常生活消费品和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香港的优势: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经验、雄厚的资金。

    香港通过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制造出了鞋子、服装、玩具、电器等产品,并出口创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与哪个地方密不可分?生:内地。那么你知道香港和澳门主要是靠哪些产业来发展经济的呢?讨论后请同学回答。

    屏幕显示:香港: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澳门:博彩、旅游业。

    提问:香港所购进的产品是不是都在本地销售呢?

    生:不是。师:它会直接卖到其他国家,这种贸易我们把它叫做“转口贸易”。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投影: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增长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在不断增长,并且增长得很快。提问:除了经济联系外,港澳地区和内地的联系还包括哪些方面?

    生:还包括人口流动和科技交流等。

    屏幕显示:1、香港人愿到深圳就业。

    2、内地与香港的科研机构的交流有较长的历史,双方以定期研讨、人员互访、交换研究生、合作申请研究项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交流。

    3、人员往来频繁,早期是探亲访友,现在是往来旅游。仅2000年一年港澳到内地旅游人数就达到七千多万人次。

    小结: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人员交流和科技交流方面这些都说明了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结束语:香港和澳门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带来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港澳的繁荣,我们衷心地祝愿香港的明天会更好,澳门的明天会更好,同时我们也期待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盼望着七子之一的台湾早日回家,中国早日实现统一。下课!播放《七子之歌》。

    JK251.com延伸阅读

    香港澳门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培养

    (1)通过阅读政区图让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2)通过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发展更因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4)使学生知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记住回归祖国的时间,使学生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交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使学生知道澳门的旅游业和博彩业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的历史及回归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欺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多地狭”的特点;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资源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等影像资料,区旗、区徽、政区图、回归场景图、卫星遥感图、城市中的绿地、高楼林立、填海造地、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表等图片资料……

    五、教学步骤及过程

    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进行感情熏陶和渲染。先播放《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刚才听了这两首歌,我想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歌里所唱的分别是我国的哪两个地方?生:.你从中听到了什么?或者说你从歌中听出了一种什么感情?生:听到了过去所受的屈辱和她们都渴盼回家、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感情。(意思大致一致即可)歌中所唱的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去的两个地方——。如今已经回到了她母亲的怀抱,关于这个回归时间有谁知道?请你告诉大家!生:回家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那么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漂泊多年的儿女终于回到她母亲的身边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喜事,那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那么当时英国是怎样占领香港岛的呢?通过什么条约?这说明了什么?

    生:通过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2、讲授新课思考:回归后,我们把她们叫做“特别行政区”,为什么要把称为“特别行政区”呢?生:因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即在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依照基本法享有高度的自主权。(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3、投影《政区图》,了解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各自包括的范围、面积和人口数量。学生讨论后回答。

    画面显示答案:

    4、请大家根据这个同学所提供的面积和人口数量,在下面迅速计算出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并将它与上海、北京、新加坡作比较,理解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含义。显示表格。提问:这说明了在人口数量和面积上有什么特点?生:人多地狭。(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5、投影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通过以前资料的搜集,说说其中的涵义。

    6、针对港澳地区的“人多地狭”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而经济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拓展,当地是如何进行拓展的呢?主要有两种方式:“上天”和“下海”。

    投影:“高楼林立”和“填海造地”。通过小组讨论(四人一小组)谈谈你对这两种拓展方式的看法,你认为在城市拓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生:环境保护和绿化问题。

    7、投影教材中“香港卫星遥感影像图”和“香港城市中的绿化图”,明确香港的植被覆盖率是较高的。思考为什么“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保留有大片的绿地”?针对这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人、地需要协调发展,不能光发展而忘了环境的保护。

    我们了解了港澳地区优越的位置,接下来再来看看港澳地区的经济。

    投影:香港和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说说祖国内地与香港各自的优势。

    屏幕显示:内地的优势:自然资源、厂房、能源、淡水、日常生活消费品和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香港的优势: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经验、雄厚的资金。

    香港通过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制造出了鞋子、服装、玩具、电器等产品,并出口创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的发展与哪个地方密不可分?生:内地。那么你知道主要是靠哪些产业来发展经济的呢?讨论后请同学回答。

    屏幕显示:香港: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澳门:博彩、旅游业。

    提问:香港所购进的产品是不是都在本地销售呢?

    生:不是。师:它会直接卖到其他国家,这种贸易我们把它叫做“转口贸易”。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投影: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增长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在不断增长,并且增长得很快。提问:除了经济联系外,港澳地区和内地的联系还包括哪些方面?

    生:还包括人口流动和科技交流等。

    屏幕显示:1、香港人愿到深圳就业。

    2、内地与香港的科研机构的交流有较长的历史,双方以定期研讨、人员互访、交换研究生、合作申请研究项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交流。

    3、人员往来频繁,早期是探亲访友,现在是往来旅游。仅2000年一年港澳到内地旅游人数就达到七千多万人次。

    小结: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人员交流和科技交流方面这些都说明了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结束语: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带来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港澳的繁荣,我们衷心地祝愿香港的明天会更好,澳门的明天会更好,同时我们也期待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盼望着七子之一的台湾早日回家,中国早日实现统一。下课!播放《七子之歌》。

    香港澳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培养

    (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让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2)通过香港和澳门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发展更因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4)使学生知道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使学生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交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使学生知道澳门的旅游业和博彩业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及回归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欺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资源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等影像资料,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政区图、回归场景图、卫星遥感图、城市中的绿地、高楼林立、填海造地、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表等图片资料……

    五、教学步骤及过程

    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进行感情熏陶和渲染。先播放《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刚才听了这两首歌,我想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歌里所唱的分别是我国的哪两个地方?生:香港和澳门.你从中听到了什么?或者说你从歌中听出了一种什么感情?生:听到了香港和澳门过去所受的屈辱和她们都渴盼回家、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感情。(意思大致一致即可)歌中所唱的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去的两个地方——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如今已经回到了她母亲的怀抱,关于这个回归时间有谁知道?请你告诉大家!生:香港和澳门回家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那么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漂泊多年的儿女终于回到她母亲的身边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喜事,那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那么当时英国是怎样占领香港岛的呢?通过什么条约?这说明了什么?

    生:通过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2、讲授新课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我们把她们叫做“特别行政区”,为什么要把香港和澳门称为“特别行政区”呢?生:因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即在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依照基本法享有高度的自主权。(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3、投影《香港和澳门政区图》,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各自包括的范围、面积和人口数量。学生讨论后回答。

    画面显示答案:

    4、请大家根据这个同学所提供的面积和人口数量,在下面迅速计算出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并将它与上海、北京、新加坡作比较,理解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含义。显示表格。提问:这说明了香港和澳门在人口数量和面积上有什么特点?生:人多地狭。(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5、投影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通过以前资料的搜集,说说其中的涵义。

    6、针对港澳地区的“人多地狭”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而经济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拓展,当地是如何进行拓展的呢?主要有两种方式:“上天”和“下海”。

    投影:“高楼林立”和“填海造地”。通过小组讨论(四人一小组)谈谈你对这两种拓展方式的看法,你认为在城市拓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生:环境保护和绿化问题。

    7、投影教材中“香港卫星遥感影像图”和“香港城市中的绿化图”,明确香港的植被覆盖率是较高的。思考为什么“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保留有大片的绿地”?针对这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人、地需要协调发展,不能光发展而忘了环境的保护。

    我们了解了港澳地区优越的位置,接下来再来看看港澳地区的经济。

    投影:香港和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说说祖国内地与香港各自的优势。

    屏幕显示:内地的优势:自然资源、厂房、能源、淡水、日常生活消费品和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香港的优势: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经验、雄厚的资金。

    香港通过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制造出了鞋子、服装、玩具、电器等产品,并出口创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与哪个地方密不可分?生:内地。那么你知道香港和澳门主要是靠哪些产业来发展经济的呢?讨论后请同学回答。

    屏幕显示:香港: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澳门:博彩、旅游业。

    提问:香港所购进的产品是不是都在本地销售呢?

    生:不是。师:它会直接卖到其他国家,这种贸易我们把它叫做“转口贸易”。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投影: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增长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在不断增长,并且增长得很快。提问:除了经济联系外,港澳地区和内地的联系还包括哪些方面?

    生:还包括人口流动和科技交流等。

    屏幕显示:1、香港人愿到深圳就业。

    2、内地与香港的科研机构的交流有较长的历史,双方以定期研讨、人员互访、交换研究生、合作申请研究项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交流。

    3、人员往来频繁,早期是探亲访友,现在是往来旅游。仅2000年一年港澳到内地旅游人数就达到七千多万人次。

    小结: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人员交流和科技交流方面这些都说明了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结束语:香港和澳门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带来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港澳的繁荣,我们衷心地祝愿香港的明天会更好,澳门的明天会更好,同时我们也期待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盼望着七子之一的台湾早日回家,中国早日实现统一。下课!播放《七子之歌》。

    “香港澳门”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的

    1.知识要求(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2)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3)理解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陆在港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能力要求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讲述港澳两地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的历史,阐述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二、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思路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歌声引入,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学生随录音机播放齐声合唱歌曲《香港别来无恙》。

    【引入新课】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唱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板书课题】第六节香港和澳门

    【引子】首先我们学习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板书】一、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门地区略图投影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回答几个问题。

    【提问】(1)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2)气候有何特点?

    【对比总结】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两地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偏高,降水丰沛。

    【自学填表】教师把事先印好的“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看书读图,自学归纳。

    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

    香港

    位置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市

    范围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面积1092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人口630多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8%,其中祖籍广东省最多,英国人和其它外国人占2%

    经济1.加工工业发达,以出口外销为主2.对外贸易是重要经济支柱3.旅游业发达

    澳门

    位置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侧,毗邻珠海市

    范围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面积16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人口424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5%以上(祖籍主要为广东省),葡萄牙人占3%

    经济1.博彩业兴旺2.旅游业是重要经济来源之一3.加工业兴起,产品出口美国、香港、西欧

    【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投影片,教师根据学生填表情况,串讲提问,查漏补缺,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提问】为何香港和澳门的居民中中国血统占绝大多数?

    【分析总结】因为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所以才有那么多中国血统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港澳地区。

    【板书】二、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

    【学生讲述】学生讲香港、澳门被侵占的经过,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结教育】大家听了×同学讲的港澳被侵占经过,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香港和澳门的问题是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两地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非法侵占了100多年和400多年。今天的中国政府不再受过去任何不平等条约的约束。根据我国政府分别与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1984年)、“中葡联合声明”(1987年)。我国政府已先后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在两地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对两地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以保持港澳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是简单意义上领土的失而复得,它意味着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提问】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们该怎么办?

    【总结】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用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富强,同时要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肩负起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奉献自己一切的历史使命。

    【引子】香港被称为“东方明珠”、“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它经济发达。那么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何有利条件?

    【板书】三、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展示投影片】香港地理位置图投影片,教师讲述,学生归纳结论。

    【讲述】香港背靠广袤的祖国大陆,南近东南亚,是沟通远东各地,联系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国的水上要冲,与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便利的海运和航空运输,居国际贸易的有利位置。

    【提问】香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有利条件是什么?(位置优越)

    【板书】1.位置优越

    【展示投影片】香港海运图投影片,教师讲述,学生归纳结论。

    【讲述】香港有着天然港口优势,港阔水深,风平浪静,宽阔的水域,可同时停泊百艘以上的万吨巨轮。目前,香港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1992年平均每13分钟就有一艘远洋货轮驶入和离开香港码头,年进出香港的远洋货轮达4万多艘次。它与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同为世界三大良港之一。

    【提问】香港经济发展第二个有利条件是什么?(天然良港)

    【板书】2.天然良港

    【讲述】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目前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形成一个以香港为枢纽,联系五大洲、三大洋的海上运输网络。香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续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发展过境贸易,加上香港生产旅游者比较喜爱的轻工业产品(看图),香港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提问】香港经济发展第三个有利条件是什么?(自由贸易港)

    【板书】3.自由贸易港

    【总结过渡】以上3点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香港经济发展也有其不利因素。

    【展示投影片】中国内地供应香港的主要物资图投影片。

    【提问】香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总结】香港人多地狭,资源缺乏,工业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靠进口,并且主要靠祖国内地供应。由此可以看出,香港和祖国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板书】四、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征

    【自学填表】学生看课本P.89和P.90,归纳出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征,填入表中第五项。

    【展示投影片】港澳地区特征比较表投影片,教师提问、查漏补缺。

    【提问】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形成什么特点?

    【对比总结】香港虽人多地狭,但地理位置优越,海运便利,因而形成了以对外贸易、加工工业和旅游为主的经济结构特点。澳门则形成了以博彩业、旅游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澳门成为对外贸易港早于香港,为何经济发展落后于香港?

    【总结】现代海洋轮船运输兴起后,澳门附近因海域水浅,缺少深水海港,不利于大型海轮的进出和停泊,国际贸易地位衰落,形成以赌场收入维持经济的旅游城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澳门的认识始终与其颇负盛名的博彩业联系在一起,但在1995年里,一连串令人瞩目的新闻事件使澳门成为媒介争抢报道的热点,成了1995年的明星城市,如澳门国际机场的启用,与台湾的正式通航,中国银行参与发行澳门钞票等等。近年来,各种迹象表明,澳门潜在作用和地位正在显示出来,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澳门这个昔日的滨海渔村已成为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旅游、工业城市。目前,澳门已回归祖国,它的经济发展将会随着祖国内地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以及本身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定会走向良性循环、日益腾飞的轨道,在祖国怀抱中,光耀中华,走向辉煌!

    点评:本教案设计合理,重点突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学案例。教师在设计教案中,根据所要讲的本节内容,注意了教学过程的严谨性、条理性、思想性;同时又充分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幻灯机展示地图、景观图片,录音机播放歌曲),这更能使教学充满活力。(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冯忠跃)

    (撖子年(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737100)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No.6)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教案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香港、澳门的位置、范围组成、自然环境特点和面积、人口特点;结合史实认识香港、澳门的殖民历史,以及回归的时间和意义;掌握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与内地的密切合作。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比较法介绍香港和澳门的概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内地经济的密切联系和意义教学难点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内地经济的密切联系和意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盛况视频]师: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也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两个省级行政区。身在珠江三角洲的我们对于香港和澳门一点都不陌生,我们会看香港的电视剧,听香港歌星的歌曲,而且有很多同学已经去过香港、澳门或有亲人住在香港和澳门。有哪些同学已经去过香港或澳门呢?说说你们在香港、澳门的所见所闻所想吧!生:略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介绍香港和澳门的视频,来认识并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基本概况。生:观看视频,认识香港、澳门,归纳香港和澳门在位置、范围、面积、人口、自然环境、殃民历史、回归过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况。师:刚才看视频,我们都看到了香港和澳门的城市景观,最大的感觉是香港和澳门很多高楼大厦。为什么在香港、澳门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除了是因为经济发达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生:香港和澳门面积小,而且主要以山地为主,人多地少,建高层建筑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更多的人。师: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结合刚才视频中介绍的香港、澳门的面积和人口数据,计算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生:计算人口密度,以数据表明港澳地区人多地少。师:港澳地区人多地少,为了解决这问题,除了兴建高层建筑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填海造陆。[多媒体展示港澳地区填海造陆,向海洋要空间的具体例子:澳门机场、香港维多利亚港宽度的缩窄等等][多媒体展示关于cepa的新闻资料]生:结合老师展示的资料,了解港澳与内地,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的紧密合作和互相促进作用。板书设计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香港、澳门的基本概况比较

    香港

    澳门

    位置

    珠江口东侧,邻近深圳

    珠江口西侧,邻近珠海

    组成主体

    香港岛、九龙、新界

    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曾被何国侵占

    英国

    葡萄牙

    回归时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区花

    紫荆花

    莲花

    经济特点经济发达,服务型经济,是著名国际贸易、航运、旅游、信息中心经济发达,四大支柱: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建筑业、被称为“东方蒙特卡罗”二、港澳面积、人口特点:人多地少解决措施:“上天下海”三、港澳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七子之歌—澳门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这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2.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卡片,钢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表现了人民不畏压迫,起来反抗的精神。

    师:很好,由这首歌曲可以看出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这样奋起抗战,为的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收复失地。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有名的七个地方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至今有的地方还未回归。,闻一多先生

    在1925年还专门为这七个地方创作了《七子之歌》组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的歌词就出自组诗,歌曲的

    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门〉。出示歌曲卡片。

    2,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是用朴实

    深情的情感来唱)

    3,朗读歌词。(结合刚刚说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说明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

    民对祖国母亲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回归的爱国之心。)

    4,模唱。(1),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2),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拉”模唱。

    5,学唱歌曲。(1),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下面老师范唱一遍,大家感受以下其中的强弱关系。(教师演唱)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对,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那么它的强弱关系呢,也就是强、弱、次强、弱。

    (教师板书强弱关系)

    师:全曲呢还有一个典型节奏,大家找一找看它在哪里?(生回答第五小结)

    师:对,它是一个切分节奏。。。(讲解切分节奏的拍子几强弱关系)

    (2),找出学生喜欢的歌曲先教唱。

    (3)教唱全曲。

    (4)带领学生完整的唱一遍。

    三,复习巩固:

    1、分组接唱歌曲。(男女组)

    2、师:同学们唱的真好,下面把全班分开四组,你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不同理解,分别用多种形式把它表现

    出来。(可以有演唱打击组、朗诵节奏组等)

    3、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下面呢大家带上歌曲的情绪情感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四、小结:这首歌曲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响遍了大江南北,那满怀深情的主旋律,几乎家喻户晓。今天咱们学习这

    首歌曲,告戒大家在有一颗爱国心的同时,还要有爱国的能力。怎样才有爱国的能力呢?这就要求大家立足

    现在,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才能,将来用大家的能力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讲述】本区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板书】1.温暖湿润的气候

    2.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等为主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录像】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总结。

    【板书】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甘蔗、天然橡胶等

    2.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

    3.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竹、杉、樟等

    【提问】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板书】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讲解】紫色盆地指四川盆地。它位于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有“天府之国”之称。

    【提问】(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所以四川盆地物产富饶,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板书】1.紫色盆地

    (1)紫色盆地的形成

    (2)肥沃的紫色土

    【展示投影片】红壤。

    【讲述】这是红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板书】2.红壤丘陵

    【提问】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总结】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等。

    这种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在红壤丘陵区发展了这些经济林木,并用以保持水土。

    【板书】(1)红壤的性质和改良

    (2)红壤的利用

    【讲述】南方地区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外,在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

    【板书】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板书】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录像】长江1998年洪灾。

    【提问】结合所看录像,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长江每年的输沙量虽然只有黄河的1/3,但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夏季常受洪水威胁。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就是一次惨重的教训。为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流失,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已势在必行。

    【板书】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图总结。

    【总结】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看书】阅读课本第66页“读一读”。

    【回答】到2000年第一期工程结束时,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将由20%提高到40%左右,每年土壤侵蚀量可以减少40%以上。各种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每年可新增加约50亿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板书】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和效益

    地理教案-第初中教案精选


    通过分析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感受“人地协调”的和谐美。

    1课时。

    1、教材、地图册、投影片(①“中亚地形”图②“亚欧大陆桥”图、填充图册。

    2、地图:“亚洲地区”图、“亚洲地形”图、“中亚政区、地形”图。

    3、图片:①“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等民族人物服饰”图。

    1、复印放大“中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事先剪好,制成拼图,让学生进行拼图训练。

    “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一段课文,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1)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2)“内陆干旱环境”是中亚地区的区域特征。

    本章最后简要介绍了中亚的三个城市——塔什干、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

    要求学生在“中亚地形”图中找出额尔齐斯河,从外流河概念人手,启发学生说出额尔齐斯河是中亚地区的外流河。

    过去——渔业基地,生机勃勃。

    变迁

    变迁现在——水面缩小,鱼类绝迹,盐度增加气候恶化,死气沉沉

    成因:人口增长,盲目开垦,用水剧增。

    改良:控制人口,科学种田,节约用水。

    初步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2)看图11、6“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业生产分布”图,说出:中亚的煤、铁、石油、铜、棉花、小麦、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第1节概述

    1、地形:丘陵、平原为主,沙漠广布

    地理教案-居民经济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进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法建议

    本节在上一节全面分析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后,进一步讲述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讲述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讲述东南亚的居民时,可先结合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联系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许多人愿意在这里耕种,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合“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介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联系历史及目前状况说明他们的巨大贡献,并参考“东南亚华侨”一段,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说明。并说明华人和华侨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讲述东南亚的物产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画,并结合有关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印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这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讲述矿产资源时,应利用矿产符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和石油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输出为主。教学时应说明这是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这种状态。现在经济也在高速成长。

    用各种风光、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分析出东南亚旅游业在自然,人文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如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分析该区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产区

    【教学工具】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各种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和经济发展状况。

    (板书)第二节居民和经济

    人口稠密

    (提问)东南亚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岛屿沿海平原上。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布?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岛屿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而山区,交通不便,热带雨林的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爪哇岛。我们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这儿种地,庄稼长的特别好,人们愿意到这里来生活,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出示图片)“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

    (讲解)吉隆坡的唐人街和华人、华侨概念的差别。

    东南亚的人口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书)华人众多

    (提问)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是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东南亚有那些丰富的物产呢?

    (可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东南亚农产品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让学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区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2)找出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主要生产国并填表。

    (特别强调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主要是马来群岛上的国家,因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比中南半岛更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第二节居民和经济

    2、著名矿产:锡石油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地理教案-农业的发展初中教案精选


    农业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大致了解我国农业结构。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培养学生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重点】科技兴农

    【教学难点】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各部门目前的状况。这节课,我们把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作一个总结。要讲发展,首先要知道基础,要了解我国的农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农业很落后,广大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提问)谁能说说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启发学生讨论我国农业方面的成就。

    (讲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饱穿暖,那就要大力地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产量。

    (课件展示)199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图

    随着人们的吃饱穿暖,人们还要吃好穿好,这就要不断地丰富农作物的品种。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什么吗?

    (讨论)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农业生产不仅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基本摆脱了贫困,这不能不说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农业机械化的录像,加深对中国农业巨大成就的印象。

    (讲述)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这有许多的因素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资源,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发展,工矿业、交通、水利等各项事业都还要继续占用一部分农业用地。因此,今后我国的农业用地不仅不能增加,还可能减少。

    (课件展示)图片:中国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

    指导学生分析:我国农业想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是不可能的。

    (提问)我国农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谁愿意为政府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讲述)什么叫做农业结构呢?我们把不同部门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关系叫做农业结构。

    (课件展示)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

    图中所示,我国农业各部门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畜牧业只占27%,这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状况差异很大。再看林业和渔业(让学生读出所占的比例),它们所占的比例太小了。而林业和渔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许多畜、林、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很高,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也很高,这可以使从事这方面生产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讲述)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广西宜州市杨家屯农民调整农业结构见成效”。

    (讲述)从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中可以看出,林业和渔业所占比例太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提问)大家想的办法很好,但如何保证既能提高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请学生思考回答(科技兴农)。

    (提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会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呢?

    (课件展示)农业机械化、喷灌、农业机器人、大棚种植等的图片及录像

    请学生阅读“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阅读材料

    (讲述)科技兴农的结果,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讲述)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指从育种到农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到组织、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到现在为止,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在采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离农业的现代化还相去甚远。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当地农业生产使用了哪些农具?其中有哪些是现代农业机械?(除了农具外,其他如育秧、灌溉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讨论)。

    (讲述)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就必须加快各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个体分散的经营模式,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问)阅读教材中的材料“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我国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好了,我们下面小结一下,我国农业发展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请学生小结。

    (提问)同学们,我们想出这么多办法,按着这些办法发展,今后我国农业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畅想。

    (讲述)在耕地有可能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抓紧了粮食生产,以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粮食需要,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各种农产品要力争高产、优质、高效,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个过程中,农业逐步现代化了,农村会有许多的劳动力富余出来,这怎么办呢?我们也想想办法吧。

    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概括。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5亿人。现在他们主要有两个出路:涌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这会产生许多问题。再者,近年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兴起,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可能转移到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这样,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就业出路,也使农村的工业、商业、交通、建筑、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已同附近城市没有什么区别,生活条件甚至比附近城市居民还好。

    (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最后的选学部分内容。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问题和开发的潜力所在,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下面,我们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蓬勃发展当中结束这节课。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图华西村的图片,同时教师讲解华西村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成就

    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1.农业结构的概念

    2.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三、科技兴农

    四、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五、农业发展前景

    教后记:

    本节课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总结,并概括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课堂传授中较好把握了这一关键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做了较好的处理,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析透彻。(2)教法得当,灵活多样。教案根据本节教材特点,采用启发、复习、归纳、延伸等多种方法,自始至终以教师启发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教学。(2)将多媒体有机地溶于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地理教案-香港澳门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