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地理教案-河流湖泊概况相关教学方案
  • 地理教案-河流湖泊概况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3-09

    【www.jk251.com - 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地理教案-河流湖泊概况相关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汛期长、水运发达的特点;理解红水河段水能丰富的知识内容。

    通过引导阅读京杭运河示意图,使学生能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勾通的水系。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珠江的水文特征是结合流域内降水、地形特点分析得出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引言这部分简要概括地说明河流湖泊的意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通过“想一想”提出河湖对人类提供了“利”,同时也造成“害”。

    正文中四个标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内流区和外流区”:介绍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通过这部分内容,可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且多大江大河的特点。教材在后两节对长江和黄河做专题介绍,但珠江水量在我国居第二位,也是学生应该有所了解的一条河流。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南方大河——珠江”:介绍了珠江的源流概况、水量、水能、航运等知识。第三部分是“京杭运河”:介绍了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长度、在历史上的作用、现状,并通过读图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读出运河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及沟通的水系。

    教法建议

    建议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章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图、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某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教学,可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并给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外流河的特点。(生源较差的学校可不讲水文特征。)

    关于我国的湖泊的教学,可把此标题提前至第二个标题。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会比较顺畅。

    关于南方大河--珠江的教学,要讲清这里所说的南方与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划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南方是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应该是南疆的大河。其水资源丰富、水量居全国第二的特点,要结合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水能蕴藏丰富的特点,要结合地形图分析;其他特点读图即可。

    关于京杭运河的教学,结合课本中的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练习题即可,因为这里没有难点。但要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古运河的现实作用,为后面讲南水北调时埋下优笔。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湖,外流湖的含盐度的差异。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地形图;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我国主要水系图。

    景观图:鄱阳湖、青海湖

    〈教学过程〉

    (引课)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些歌是赞美长江的。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板书)第1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展示)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

    (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总结)略

    (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

    (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展示):青海湖和鄱阳湖的风光图片

    鄱阳湖

    青海湖

    (总结板书)(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愿湖区:鄱阳湖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一、外流区和内流区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

    3、外流湖和内流湖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重点〉

    珠江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及途径地区。

    〈教学手段〉

    地图: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地形图;珠江流域示意图;京杭运河示意图。

    景观图:西江、京杭运河

    〈教学过程〉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文明的两条大河,在后面会做专题介绍。在祖国的南疆还有一条大河,在我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珠江。

    (展示)珠江流域示意图

    (板书)二、江南大河—珠江

    (讲述)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学生活动)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的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

    (总结)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7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展示)西江的风光

    (讲述)除天然河流外,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如刚提到的灵渠等,其中京杭运河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板书)三、京杭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示意图

    (学生活动)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

    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

    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省、市;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展示)有关京杭运河的图片

    京杭运河扬州段景观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运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最大;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史上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展示)咸水湖和淡水湖形成示意图。

    (提问)咸水湖和淡水湖输出湖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对湖水的盐度有什么影响?

    (总结)咸水湖湖水的输出以蒸发为主,使湖泊中的盐分留在湖中,日积月累,使湖水的盐度增高,形成咸水湖和盐湖。(展示盐湖图片)

    (展示并讲解)分别展示我国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图片,并配以适当的说明。

    板书设计: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南方大河——珠江

    五、京杭运河

    六、我国的湖泊

    1.内流湖和外流湖

    2.我国的两大湖泊区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如果我国地势为东高西低,河流将会与现在有那些不同?

    〈步骤〉

    1、分组

    2、根据引导问题进行讨论:

    a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b对内、外流区面积的影响。

    c对河流水量的影响。

    d对水能资源的影响。

    3、各小组总结,派代表发言。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4、教师总结

    Jk251.coM编辑推荐

    地理教案-大洲大洋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板书)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的吗?先讲一个故事。

    (学生活动)P28读一读“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然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形成科学假说,读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科学既需要大胆的想象,又要小心求证,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决心和毅力)现在,我们用这种精神来探索一下这个科学假说。

    (板书)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

    (组织讨论)任何学说都要有依据,请你看书,列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P28“想一想”

    总结证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说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地质时期的三幅海陆分布图。

    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

    总结: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总结板书)1.六大板块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表的海陆轮廓的形成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地表的差异,即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在第一章地球知识和地二章地图知识的基础上,本章教材的特点是配备大量的图,海陆分布的状况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都是通过读图获得的。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是本节重要的任务。要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变成学生活动。

    第二个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地球还是水球”,“难道仅仅是巧合吗?”都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探索空间,增强了求知的欲望。第三个环节,有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教学,充分利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挖掘其中丰富的教育因素,通过让学生读后谈感想,引导他们象魏格纳一样对科学抱有好奇心的进行探索,设计了为大陆漂移学说“找证据”的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在探索的过程中,又受到了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这一环节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

    地理教案-矿产资源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了解世界石油、煤炭、铁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概况,通过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理解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铁、煤、石油的分布”、“矿产资源的利用”三个问题。

    在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部分,主要讲解了两个问题: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课文从实例入手,以一个家庭的厨房为例,说明矿产资源与人类生活多么紧密,而又随处可见。而读一读则说明了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经济巨大的影响。

    在“煤、铁、石油的分布”一段,通过三幅图,讲解了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三种矿产资源的分布及石油的运输路线,从中可以看出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部分,主要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等方面,说明了合理利用和开发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采取谈话法与指导作业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部分,建议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举例说出矿产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得出现代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的结论。

    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部分,采用指导作业方式。利用课本提供的分布图,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于人类对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些录像或其他媒体材料,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利用地图分析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政区图

    计算机课件:(1)读图应回答问题(2)矿产资源的开采图片或其它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自然资源中唯一的不可再生的是_______?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回答)

    (总结)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得出人们生活与矿产资源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矿产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它可以是一个国家变富。读书一个小国是如何变富的?(学生看书)

    (提问承转)瑙鲁能否长期利用磷矿石致富?为什么?(不能,因为是不可再生资源)人类使用最多的矿产资源是什么?---煤、石油、铁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种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

    (学生做练习)教师课前准备的练习篇子或投影打出题目。

    1、读课文世界铁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铁矿的图例是_______;铁矿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它们占世界铁矿储量的_______。

    2、读课文世界主要煤田分布图回答:

    煤炭图例是_______;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南半球较多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等国。

    3、读世界石油的产区和输出图回答:

    ①世界石油集中分布在_______地区,该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_______。

    ②世界上主要生产和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地区。

    ③世界其它出产石油较多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国东部需要的石油资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西部发展需要的石油资源由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

    ①矿产资源属于_______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_______再生,所以应该更加_______;

    ②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中存在一些浪费现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本矿区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了矿产资源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希望每个人想一想,保护矿产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设计思想】

    矿产资源是学习的几种自然资源中唯一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本节紧紧围绕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主要的能源石油、煤炭和主要的资源铁矿的利用及利用中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为了使同学了解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增加感性知识是必需的。

    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几节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内容,所以采取读图作业法,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其中比较容易出错和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给与指导。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增加学生保护资源意识。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矿产资源的种类和铁、煤、石油的分布

    【教学难点】铁、煤、石油的分布以及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所学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读一个小国是怎样致富的,了解矿产资源的作用。

    (讨论)同学们在吃、穿、住、行等生活方面利用过哪些矿产资源或其制成品?

    (归纳)(展示图片)矿产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看图思考)展示课件:四个时期的工具图片,学生思考: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展示:不同社会阶段人类利用矿产情况的对比表格

    (小结)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人们过上现代生活的必要条件。不同社会阶段的经济水平不同的重要原因,就是对矿产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如果人类不利用矿产资源,虽然也有可能生存下来,但将退回到茹毛饮血,手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承转)在众多矿产中,铁、煤、石油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特别重要。

    (看图思考)看世界铁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地图:找出铁矿最丰富的7个国家及其位置: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美国。

    (看图思考)世界煤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地图:

    ①世界主要煤矿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②煤矿主要分布在哪两个大陆?

    ③找出产煤量居世界前位的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

    (看图思考)看世界石油的产区和输出地图:

    ①找出世界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②找出西亚海上石油输出的主要路线

    ③找出除中东地区外,世界出产和输出石油较多的国家:俄罗斯、美国、中国、墨西哥、英国。

    (总结)展示世界各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世界矿产分布极不平衡。但从资源总量来看,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储量最为丰富。

    (展示)展示矿产资源的利用图片

    (展示)展示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等图片,目前在矿产资源的利用中,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着严重浪费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使得矿产资源面临着危机。

    (展示资料并讨论)地球矿物资源开采前景资料,讨论自己能为保护和节约矿产资源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调查家庭使用的物品涉及到的矿产资源:厨房、电器、首饰等等

    2、参观钢铁厂或采矿场,写一篇观后感

    3、调查首钢的变化,谈谈你的想法。

    4、谈谈你对废品回收的看法。

    地理教案-东南亚相关教学方案


    第二节东南亚

    蚶江中学薛道通

    一、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识记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联系两大洋和两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4、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会读东南亚政区图、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

    6、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判断的能力。

    7、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气候的比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具:东南亚政地形图、亚洲气候图、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和投影仪、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日本知识

    1、在日本地图上指出四大岛

    2、说出日本的特点

    (1)多火山、地震。――为什么?(提问学生)

    (2)发达的经济――为什么?(提问学生)

    (3)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问学生)

    (4)日本的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

    3、引入新课:日本工业现在很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家里用的日本电器,特别是松下电视,它主要来自哪里?――马来西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南亚

    (二)十字路口的位置

    1、读图7.17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18东南亚的地形

    (1)完成P28活动1

    (2)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

    (4)引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活动2

    2、同学们交流各自对东南亚的情况了解

    通过网上收集的资料,每组叫一位同学读出自己收集的资料。

    (三)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从与我国南方有很多相似,引入农业生产。

    (1)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说明原因。

    (2)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读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

    说出有哪些农作物与其分布。

    (3)总结出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分析产生的原因―――湿热的气候,引入热带气候

    (5)完成P30活动1,2(教师逐步指导)

    (6)课件演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的天气过程。

    (四)小结。

    地理教案-地球地球仪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师引导]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量

    无数条

    [巩固练习]

    (方案二)

    [教师演示]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

    [讲解]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应用强化]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二、地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经线

    纬线

    概念

    圆弧状况

    长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设计了几个主要的教学方式,每一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有所不同。

    第一种方式采用经常使用的谈话法和观察法。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活动。

    对地球形状的准确认识,在学生读书、看图和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动手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归纳,这里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通过教师提出小步子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样有的放矢,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够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经纬线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表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种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看图、用图、画图等使学生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有所认识。

    在讲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时,先通过动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的过程有个认识,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画图表示出人类认识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使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培养创新的意识。

    观察地球仪时,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然后着重讲解地轴的位置作用,如对地轴作用的认识设计了篮球与地球仪运动的比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绕地轴运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理解地轴在地球仪中的位置,设计动画演示,使学生既有实践的应用,又有直观地观察;为了将实际的方向与地球仪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让学生摆放地球仪,将地轴指向北(冲北极星)方,并且互相评判。这一部分主要是将地球的空间方位纳入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地轴的指向在将来学习地球公转是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打好基础。

    对经纬线的特征的学习,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最后完成表格,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便于了解相近事物的特征所得出的结论。既要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将知识内容融于其中。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课时

    重难点:经度、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半球划分

    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模型、动画演示、两半球挂图

    教育过程:

    [提问导入]地球仪上的线分别是什么?可以有多少条?如何识别它们?观察地球仪,看看他们是如何区分的?(学生回答:经纬线可以有无数条,分别标注度数加以识别)

    [板书]经度和纬度

    [提问]地球上最长的线是?因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定为纬度的起点。

    (方案一)小组活动为主

    [提出要求]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讨论纬度是如何划分的?一会儿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法(语言、图示等)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填表](学生按文字叙述纪录也可以)

    [板书或投影片]

    [提出问题]纬度的划分比较简单。经度的划分比较难,请同学们讨论完成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的内容。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观察更细、总结归纳的更准确、更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讨论结果可以按项目填入表中

    [知识竞赛]为了检查同学们对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我们进行一个知识竞赛(内容和方法见探究活动部分)

    (方案二)多媒体演示法为主

    [提问]什么叫纬度?度数有何变化规律?南北半球如何划分?

    [动画演示]用立体图展示纬度的概念、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读图分析]读课本图1.6,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位于___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___半球,赤道穿过__、__、__、___大洲。

    读课本图1.8,回答问题:高中低纬的范围,北京(39 54N)所在半球和纬度带

    [总结填表]

    [提问]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等长,以谁为起点线呢?惊险又是如何划分半球的呢?

    [动画演示]用立体图展示经度的概念和划分,展示本初子午线与1800线的位置与特征(东西经1800线是一条线,1800与00经线两侧东西经度不同),同时展示将东西半球划分

    [读图分析]读课本图1.11,回答:东西半球的界线是,大部分在东半球的有洲、洲、洲,大部分在西半球的有洲、洲,北京(1160E)位于半球。

    [总结填表]完成表格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过渡]经纬网的应用

    [板书]经纬网

    [提出问题]一艘船只在海上遇难,如何报告其遇难的位置?(用红点表示船只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引导理解]引导思考,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进一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联系,如在班级中自己的座位确定等

    [寻求解决方法]即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确定位置的“行”和“列”?学生会发现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两条线有一个交点,就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引出经纬网与经纬线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

    [问题解决]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

    [巩固练习]学生在图上找北京(1160E、40 N)、伦敦(00、51 N)、纽约(41 N、740W)及课本“想一想”内容

    [板书设计]

    四、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五、经纬网

    [设计思路]

    由于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涉及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同时注意学生年龄特征,所以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观察基础上得出结论,结合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有许多使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主要以观察、在球面上记忆为主。教师为利于学生观察,提供挂图、地球仪,协助学生进行球面到立体之间的转化和建立联系。在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经纬度的划分后,自己归纳概括出知识网络,呈现给大家,给学生以展示的同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语言或文字或图像的表达能力。及时的采用比赛的方法巩固提高,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二种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演示,教师应及时提问总结,和及时的练习巩固

    经纬网的教学应侧重于应用。采用问题解决法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用法,将理论应用与实践。多做练习十分有利。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活动: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

    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步骤:

    (1)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2)把铁丝弯成下图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垂线成23.5 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4)在下图中箭头①所指的倾斜铁丝两头,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5)在上图中②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探究活动2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于地球的形状,可以让学生列举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如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再如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照片可以推测地球的形状等等。并可使学生谈一谈从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课堂上的讨论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探究活动3

    针对第一章中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关系”部分内容,可以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天文馆参观,了解宇宙、星系、地球的相关天文知识,开阔眼界。参观过程中可以进行讲解,或者请天文馆的讲解员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参观完毕后要写观后感,并举行观后感的评比活动。该活动即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八年级地理工业相关教学方案


    本学期总第6课时

    本单元第6课时

    授课日期3月16日

    课题

    中国的工业(3)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了解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找到中国的机械工业中心。

    找出中国的机械工业分布和钢铁工业分布规律。

    中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的发展对比。

    重点难点

    中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中国的纺织工业中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中国的机械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的防止工业基地分布图。

    教学过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导入

    自主学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目标要求:

    1、过去我们的机械制造业以什么为主?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机械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也相对合理?

    3、识别中国的汽车标志,并说出他们的产地。

    4、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基地有哪些?

    科代表说明:

    在看这些工业基地分布时,应注意与原料产地相联系。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拓展应用

    生成创新

    5、中国的纺织原料有哪些?

    6、中国的棉纺织工业基地有哪些?7、我国棉花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1、联系历史思考过去我国的几机械制造业为什么只能以修配为主?并且只分布在沿海?2、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分布有什么相同之处?3、我们滨州有哪些机械制造工业?4、看图思考中国纺织工业的分布特点。5、中国有哪些丝绸产地文明全国?1、过去我们是殖民地工业机械制造业非常落后,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国外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把机械工业布局在沿海。2、机械工业的原料就是钢铁,机械工业的布局和钢铁工业的布局是一致的。分布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3、滨州机械厂、滨州活塞厂4、纺织工业分布在棉花产地。5、苏州杭州,周村的丝绸文明全国。在图上填写中国主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我国西部以毛纺织为主的原因?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三大工业基地?基础训练达标训练。科代表讲解:【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本彩色插图第二页,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点滴记录

    在本节课内,教材提到了丝绸工业,要让学生知道:丝绸工业所用的原料是蚕茧,而蚕茧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如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所以丝绸工业城市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还应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课上练习掌握工业会使知识更系统。

    地理教案-世界气候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

    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要将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气压带风带多雨、少雨即可。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已学过地形高低对温度的影响,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内容,所以制作成动画更直观地讲解;对洋流的影响,可将教材中的4.14图做成分步显示的flash复合片,使学生了解寒暖流对温度降水的不同影响。

    关于“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差异”的教法建议

    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对于“自然景观的差异”,虽然是选学内容,但它却是本章的总结和深化,是最活跃、最有想象力发挥的内容。可以利用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动画或影片等进行学习和讨论,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或者利用课下查找资料,课上汇报表演等可以使课堂活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的复合片,可以体现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形成事物之间联系的观点。

    关于“主要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材分析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部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分成13种类型。并提供分布图和柱曲图,对照分析讲解各种类型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是对气温和降水内容的概括提高。热带、温带和寒带的类型主要是水平分布,在高山高原区还有高山气候。

    对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部分,也作为选学内容。主要介绍自然带的含义和各自然得的位置、特征,主要的动植物,并用景观图片直观的表现出来。

    很明显,本节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并且层层深入,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关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手段)

    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引入)播放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录像,提问:仔细观察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叶子的大小、冬季是否落叶、还是一年四季常绿上,南方与北方植物有什么区别?一个地区的地形我们可以直接的看出来,但是一个地方的气候我们怎样看出来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植物的分布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南方的气温高、降水丰沛,植物的叶子大而且常绿,北方的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植物的叶子小而且冬季落叶。地表的动物又受植物的影响而不同。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我们一般根据当地的植物特点来认识这里的气候特点。

    (投影片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自然带景观和动物迭加图

    (板书)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学生活动)根据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教材51~53页,分组讨论气候与植物、动物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带

    温带沙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反馈练习)分组,教师随意说出一种气候类型,要求各组迅速说明其气候的特征或代表的动植物等,快且正确者胜。

    (板书设计)

    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沙漠

    单峰驼、沙漠狐

    温带沙漠带

    温带内陆

    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

    野驴、双峰驼

    温带草原带

    温带沙漠周围

    气温较差较大,降水较少

    温带草原

    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东西两侧

    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温带阔叶林

    大熊猫、梅花鹿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

    冬长夏短,降水较少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

    苔原带

    针叶林带以北

    气温很低,降水少

    苔原

    驯鹿

    冰原带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

    酷寒

    冰雪裸地

    北极熊、企鹅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政区或世界地形图

    计算机课件:(1)四个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2)气压带风带示意图;(3)地形雨动画;(4)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引课)读四个城市柱曲图,根据前面所学方法概括四地的气候特征

    (投影片1)北京、伊基托斯、罗马、东方站(学生回答)

    (提问)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总结板书)第3节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教师总结)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

    赤道地区多,

    两极地区少

    海陆位置

    沿海温差小

    近海降水多

    内陆降水少

    (承转)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什么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学生回答)

    (投影片2)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高气压带少雨,低气压带多雨;西风带从低纬到高纬多雨,东风和信风带少雨,同时由于气压带风带还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所以情况较复杂

    (投影片3)地形雨动画

    (投影片4)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和洋流的动画

    (反馈练习)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因素是什么?

    1、我国江西庐山为什么是夏季避暑圣地?

    2、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为什么冬季漫长;海南岛则终年如夏?

    (板书设计)

    第3节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设计思想)

    学习气候的地区差异,以学生活动为主,既复习旧知又引入新内容。巩固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对降水柱状图的识读,并将二者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气候特点。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这部分是教材的难点。本着从易到难、从整体到局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教学。首先,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纬度位置,二者一个在分析气温和降水部分市都涉及到,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较易理解;对同一纬度来说,最不同的是海陆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前两节也分析得较充分,所以一教师提示,学生活动为主,共同归纳总结出表格。但是,对全球的降水来说有重大影响的还有气压带风带,这是很难与理解的内容,所以以教师讲解为主,只是将现象简单归纳,学生了解即可。在陆地局部和海洋局部地区,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和洋流了。关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已经学过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度,但对地形雨的成因分布不了解,所以设计动画演示山地迎风坡降雨,背风坡干燥的过程,而随着高度降温是高山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对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用复合片分步演示,是学生思路清晰。总之,这部分教学步步深入,对学生了解影响气候因素和形成思维的方法有很大帮助。

    关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手段)

    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柱曲图;每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

    (讲授)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气候类型的不同。请大家依据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柱曲图,对照挂图,分组讨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地区、主要影响因素等。并完成下表:

    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植被

    寒带、高

    (板书)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总结)

    全年多雨区

    夏季多雨区

    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全年湿润区

    热带

    全年高温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冬冷夏热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寒带

    全年寒冷

    极地冰原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

    (板书设计)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

    全年高温多雨

    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荒漠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高温多雨;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

    亚热带常绿、温带落叶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中低纬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

    草原、沙漠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大陆西岸

    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

    冬季严寒,夏季温和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高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北冰洋岛屿

    终年严寒

    冰雪覆盖

    苔原气候

    亚欧、北美大陆北缘

    长冬无夏

    苔藓、地衣

    高山气候

    高山高原地区

    终年低温

    冰雪、寒漠

    全年多雨区

    夏季多雨区

    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全年湿润区

    热带

    全年高温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冬冷夏热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寒带

    全年寒冷

    极地冰原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

    (设计思想)

    气候类型的分布属于新知识,于是采取以学生自学、分组讨论为主的方法。为便于学生对气候分布地区名称的学习,教师提供世界地形和政区挂图。通过小组讨论,很多同学认真思考过程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加深了理解,学生大部分都学会了如何分析气候类型。完成的表格,是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提供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而且便于理解和记忆。设计的教学课件,使学生看到了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同时掌握了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总结规律的方法。

    数轴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要求】

    1.会正确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

    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4.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观察温度计或刻度尺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直观地将小学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推广到用来表示有理数,正确建立数轴的概念.除温度计和刻度尺外,杆秤、天平等都是较好的数学模型.

    2.探索活动

    (1)观察温度计或刻度尺上的刻度,根据课本上两个卡通人的提示,引导学生讨论:直线上的点能表示负数(如一10,一15)吗?通过在温度计上找一10℃、一15℃的位置的活动,感受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负数.

    (2)依据画数轴的步骤,正确画出数轴.可以在安排2~3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巡视全班,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操作指导.

    数轴的位置通常是水平的,但也可以是任意位置的,要发现并及时展示那些画法正确但放置方向不同、单位长度不同的数轴.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标注负数.

    可以让学生对照“做一做”的几个步骤共同评价“板演”作业,形成对数轴的正确认识.

    3.例题教学

    例2是让学生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教师还可以再增加一些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评价卡通人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提及“数轴上任何一点是否都表示一个有理数”之类的话题,因为虽然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惟一的点与它对应,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并不一一对应,而这是学生当前无法认识和回答的.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在数轴上表示分数的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二课时)】

    1.探索活动

    借助生活经验(温度的高低),引导学生探索:

    数轴上的点的位置与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得出“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于左

    边的点所表示的数”.

    “议一议”中的第2个问题,应组织学生认真操作,为得出上述结论增加感性认识.

    对于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在数轴上,表示一3的点a在原点左边3个单位长度,表示一2的点b在原点左边2个单位长度,不难看出点a在点b的左边,即得一3

    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它所表示的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这种规定与日常生活结论是一致的.

    2.例题教学

    例3较简单,直接应用结论的第二部分进行判断;例4给出了利用数轴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规范表述.

    3.小结

    “数形结合”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的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小结时,除要讲清数轴本身的意义外,还应通过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方法带来的便利.

    上一篇:2.2数轴学案

    下一篇:华师大版七上2.2数轴(含答案)

    【地理教案-河流湖泊概况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