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七篇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25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七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会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七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锐角和钝角》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没有直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单元涉及到的各种概念。例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车上有锐角,滑梯上有钝角…..这是主题图所涉及到的关于锐角与钝角的概念。接下来就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教材通过以下步骤来教学锐角和钝角的概念的.首先,呈现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图上有直角,也有锐角和钝角,接着从图上抽取3个角的局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所要观察的角.然后通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看到三个角大小不同.最后,抽象出一般的角,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并提供判断的标准.接下来就是做一做.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角,有折纸有做活动角的,还有用铅笔搭出来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承上启下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

    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

    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角来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

    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在抽象出几何图形,让他们经历形成过程。学生再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感受生活中也有锐角和钝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角(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四)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一、情境导入,感知角

    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过凤凰山主题乐园啊?

    师:孙老师去过。今天孙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怎么样?

    出示主题图

    师:看多棒的游乐场啊!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啊?

    师:其实在这个游乐园里啊还藏着一个我们的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师出示找到的一个角,它就是我们的老朋友:角

    师: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啊?

    师:你还能找到“角”吗?

    (创设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温旧导新)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一一出现学生找到的角。(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真棒,找了那么多的角!如果把这些角放在一起,你会分类吗?

    师:请小朋友拿出这张纸,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先仔细观察这些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请选个代表说理由。

    1、生分类,师巡回指导

    2、学生反馈(有2种分法,一种是按照是否是直角来分的;另一种是按照直角的大小,分成比直角大或小三类)

    师:谁能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啊?

    (当学生只有出现第一种分法时,老师这样引导)

    师:第一种分法是以直角为标准,把直角的分为一类,,不是直角的分为另一类,这种分类方法不错,但是显得有点粗糙。能不能将不是直角的这一类再分的细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种分法)

    师:看这一组比刚才就显得详细多了,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啊?

    (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3、引出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师:小朋友们同意这类分法吗?

    真棒!你们想的跟数学家们一样,他们也把这样大大小小的角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直角;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边说边画角)

    师:你认为这类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数学家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师:那这一类的角呢?

    师:这样的一类叫做钝角(指着比直角大的角),钝角他比直角大。这就是角的三兄弟。

    (这一环节选取各种的角让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把角进行分类,让他们自主探索,在小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自然的引出本课内容—锐角和钝角)

    4、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象

    师:现在小朋友们对角的三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吧。请小朋友们拿出活动角,先表示一个直角,再表示一个锐角。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啊?(张口变得小一点)

    师:你们变得锐角都是一样的吗?(锐角有无数个)

    师:现在仍旧用活动角表示一个直角,在此基础上表示一个钝角,

    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啊?

    你能变几个钝角啊?

    师:你发现了什么啊?

    结论: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直角张口越小,就是锐角。

    师:那你能用一个符号表示他们三兄弟的关系吗?(锐角〈直角〈钝角〉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快速判断(练习九的第二题

    (2)找生活中的角

    1、师:谢谢大家的礼物,今天我的收获真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生活中的角吧.这是乐乐的一天的生活片段,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找找哪里有角?是什么角?(出示练习九的1的四幅图)

    (内容大致这样:乐乐起床穿衣服----上体育课跳高-------下午放学回家在爬楼梯,把衣服撕破了——帮妈妈买剪刀,要补衣服)

    2、找教室中的角

    师:那你能找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吗?找到的小朋友请站到有角的地方去。

    生反馈

    (3)制作小礼物

    师:今天孙老师为小朋友们当导游,让大家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而且还增长了见识,是不是该送份礼物给孙老师啊?

    师:孙老师要大家亲身制作的礼物。愿意吗?

    1、出示制作要求: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制作材料:小棒6根,直尺4把,各种三角板共8个,图钉2个,彩纸2张,硬纸条4根)

    师:做礼物时,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出纸袋里的学具或别的物品,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可以折角动手做角,也可以画角,用三角板拼角.请组长记录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又好啊?

    2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有的用的方法很巧妙.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完成的礼物吧!

    3 展示作品,把相应的作品贴与黑板上

    师:刚才通过动手操作,老师发现小朋友已经会用不同方法展示了,老师很喜欢这么多精美的礼物.

    师:看到小朋友们做的那么起劲,老师也手痒画了一个角,你认为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呢?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己创造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四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角,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啊?

    师: 角在美术中也有妙用!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

    让学生欣赏简笔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的具体情境,感受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从实际情境和操作实践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4.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用算式表达,感受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

    课件、9张鞋子图片。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绘本吗?(生:喜欢)前两天老师也读了一本绘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虫的100只鞋》。这里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具有很独特的数学思考。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绘本教学

    (1)绘本阅读

    方式:多媒体播放。

    于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给只有4只脚的小松鼠。

    (2)复习无剩余的平均分

    过度:爱思考的'百足虫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1)课件提问: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预设:4只小松鼠。

    过度:那我们一起来分分看。

    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每4只鞋子一份)

    边说边分:把四只鞋子分给一只小松鼠。

    分给1只小松鼠之后,暂停,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鞋子还能再分给一只小松鼠,我们就继续分。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刚才我们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刚好分完,没有剩余。

    3)用算式表示平均分

    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预设:8÷4=2(只)

    师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

    预设:表示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算式。

    小结:的确,像这样进行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1)引入新问题

    过度:百足虫送完8只鞋子之后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绘本阅读

    “还剩下这么多的鞋子怎么办?”小百足虫回到家问妈妈。

    “你不是还有其它的朋友吗?”妈妈说。

    师:小百足虫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脚,穿起鞋子也比较方便。

    绘本:于是百足虫又带了9只鞋子,准备送给好朋友小松鼠。

    课件提问: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2)动手分一分

    过度: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分一分。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拿出学具:9张鞋子图片。

    1.同桌两人摆一摆、分一分。

    2.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

    3.说完后,把学具收起来。

    师:谁来读一读?

    师:请拿出学具,边分边说,开始。

    生操作,师巡视,并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3)生展示分法

    师:哪一组来帮我分一分?

    提问:你要怎么分?

    预设: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后,师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余的鞋子数比1只松鼠的脚只数要多,我们就继续分。

    分到最后只剩下2只鞋子之后,

    追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师评:谁明白了他的意思?

    预设: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够分了。

    师评:谁想再来说一说?

    预设:剩下的鞋子只数比一只松鼠不得只数少,就不能再分了。

    师评:你说的真清楚,请坐。

    (意图:深刻理解什么时候能继续分,什么时候不能分。)

    (4)说过程

    过度:回忆刚才分的过程,谁能把分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我们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

    课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5)写算式

    师: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巡视不同的方法,并询问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预设1: 9÷4=2(只)还剩1只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只小松鼠有4只脚,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来有9只

    鞋子,就还剩下1只鞋子。

    师评:你们听懂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你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预设2:9÷4=2……1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结果是分给了2只松鼠,就把2写在后面,还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后面写上1.

    师评:有没有问题想问他?

    (学生的两种算式在描述过程中,根据学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图片圈起来)

    师:这两个算式,哪一个更能表示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什么?

    师评:的确,刚才我们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书:9÷4),结果分了1个4,2个4,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边说边圈出2份,并板书2只),还剩下1只鞋子,我们就在2只松鼠的后面写上1只,中间我们用6个小圆点隔开。

    板书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课题

    过度:观察2到算式,同样都是除法,这一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剩余的数。

    师:你还记得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名称吗?9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2叫做(商),那这里的2叫做什么呢?

    预设:余数。

    师红笔板书:余数

    提问:这个算式你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生齐读:9除以4等于2只余2只。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手指算式)。

    张贴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余数性质:余数

    (1)脱离实物,半抽象思考

    过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余数,爱动脑的小百足虫就开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给小松鼠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停顿5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成果?

    预设: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余2只鞋子。

    师:用哪一个算式?

    预设:10÷4=2(只)……2(只)

    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余数2不能再分?

    预设:1只松鼠有4只脚,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够再分了。

    师:说的真清楚,剩余的数比一只松鼠的脚的只数(手势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问: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么列?

    预设:11÷4=2(只)……3(只)(师板书)

    师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3)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时的余数,猜想分12只鞋子时,余数可能是?

    预设:余数是4.

    师:有不同意见吗?

    预设:没有余数。

    师评:那我们就来分分看。

    出示课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 没有剩余)。

    提问:谁来帮助列算式:

    预设:12÷4=3(只)(师板书算式)

    追问:之前分9、10、11时,都产生了余数,分12只鞋子怎么就没有余数了?

    预设:因为12÷4刚好够除,三四十二。

    师评:他用了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错,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预设:如果剩余4只鞋子的话,就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追问:谁听明白了?

    请人重复:剩下的数等于4时,可以再分给1只松鼠。

    追问:也就是余数能不能等于4?

    预设:不能等于4.

    追问:那余数能大于4吗?比如余数能不能等于5?

    预设:大于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提问:余数不能大于4,也不能等于4,也就是说余数必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4.

    师板书:余数必须小于4.

    过度:当我们4个4个分的时候,余数必须小于4,如果除数是6,,6个6个分,余数就?如果除数是8,8个8个分,余数就?(出示课件:一堆鞋子分给:蚱蜢、蜘蛛)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6,余数必须小于8.

    师:看来余数跟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是什么关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擦掉4,板书除数。

    师:我们一起来把你们重大的发现读一读。

    生齐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5.巩固提升

    过渡:你们这么爱动脑筋,百足虫太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

    师:于是百足虫打算把9只铅笔,每人分2只。可以分给()人,还剩()只。

    追问: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预设:……

    师:小百足虫突然想到今天妈妈给自己买了很多山楂,于是它打算把17个山楂平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个山楂,还剩()个山楂;请你拿出“学习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预设:……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虫想考考我们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不计算,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4÷4=2……6( )

    (2)18÷5=2……8( )

    (3)21÷3=7 ( )

    (4)27÷4=5……7( )

    过渡:看来大家的眼力也不错,百足虫想跟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愿意吗?

    师:请看游戏规则: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1)7人 2人一组

    (2)15人 4人一组

    师在黑板上记录:_____人一组 剩余_____人

    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大家观察老师记录的:“每组人数”与“剩余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剩余人数必须小于每组人数。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百足虫一起学习了数学知识,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怎么写有余数的除法。

    预设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

    师评:孩子们,你们都有了这么多数学知识的收获,真是不简单,那你想对绘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虫说点什么?

    预设1:善良,因为它把鞋子送给自己的朋友。

    师评: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过老师觉得你们也很善良,因为你们都积极思考,帮助百足虫解决了余数这个难题。

    ……

    师小结:百足虫真是一个善于分享的好孩子,不过老师也必须我ini门送去大拇指,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绘本故事中发现了数学问题,而且勇敢地解决了今天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今天一样,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孩子们再见!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 题:除法 课 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王子霞/郑州市二七区张李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教材分析

    例4结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况教学除法的含义。例4的编排分为4个层次:首先根据小精灵的提示,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接着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然后是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成的过程和结果;最后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

    3、学情分析

    本课时利用“平均分”引出除法运算,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进学生对除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后面对除法的认识水到渠成。

    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讲授、活动教学活动,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通过讲解,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 1、设置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幅画是什么吗? 生:大熊猫。师:那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 生:竹笋或竹子??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大熊猫幻灯片)

    生:是一只大熊猫。

    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只大熊猫它的名字叫宝宝,今天,宝宝要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做客,于是一大早宝宝就起床到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想把这些竹笋分给自己的朋友们吃。可是分的时候怎么样才能显得公平一些呢?

    生:平均分(板书)

    师:上节课我们讲过的,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2、提出问题

    师:好,现在我们看一下这个题,一共有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熊猫,每只分几个?看一下题目的要求,一齐念一下

    生:把12根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板书)师:现在我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学生合作平均分竹笋。

    师:好,分完后,你发现,每盘应该放几个竹笋? 生:3个

    师:也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4、揭示课题

    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么老师告诉你们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

    (板书:除法)生齐读两遍。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算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个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2)我会写

    师:那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该怎写呢?首先,我们看分的竹笋的总数是多少?

    生:12 师:那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那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平均分成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结果是每盘放几个? 生:每盘放3个

    师:最后就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3)我会读

    它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2遍),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导入:总数÷份数=每份的数 三、挑战园地

    第一关:魔法卡片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

    第三关:小帮手 四、课堂检测

    填一填

    1、15÷5=,读作: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写成除法算式是 3、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法来解决。

    板书:

    把12个竹笋平均分为4分,每份几个? 12÷4=3 教学反思:

    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因此本节课我用了摆一摆的实际操作方法来辅助学生认识除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四册P106~P108《统计》。

    2、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结构

    分析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节课包含四个知识的内容。即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收集现在(二年级)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把入学以及现在的体重情况统一填写到同一个统计表中;整理、分析表内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但从本地学生情况实际出发,以及条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略微的调整,将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改为统计本地区天气情况,也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按照教材的逻辑性将知识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运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学习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简单的复合式统计图。

    (2)情感目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实例有机地进行家乡情的教育。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6、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情境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现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测量体重的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填写单式统计表

    (1)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组数据,我们班在一年级时每位体重情况,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统计每段重量的学生数,并教给学生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2)向学生提供我们班在二年级时,学生的体重情况的数据,学生仿照统计一年级时的体重方法,整理和统计二年级时每重量段的学生数。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简单整理数据的方法。

    2、学生在能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学会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

    (1)让学生学会怎样填写复式统计表。

    (2)会读复式统计表,并能分析。

    3、练习,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是能直接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是对本节学习知识的直接运用。第二题根据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第三题分两组统计本班喜欢哪些体育活动的人数,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简要分析。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60-P6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筷子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昨天,杏北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举行了一场美食节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小朋友们要学会分享,在分东西时,他们遇到一些麻烦,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分筷子: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筷子吗?(小朋友平时在家,也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分给同桌两个孩子,每人一捆小棒。里面分别有6支,7支小棒。请同学们分一分,你手中有几双筷子?

    (2)生操作,师巡视(其中一人会出现有多余的)

    (3)汇报展示(先请没有剩余的)

    摆一摆,说一说,你手中有几双筷子,你是怎们分的?

    生:6支筷子,两支一双放在一起,一共有3双。

    师:你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分筷子的过程么?

    生:6÷2=3(双)

    师:你为什么用6÷2来计算?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能具体说说吗?(让孩子具体说说6表示有6支筷子,2表示每份分2支,6÷2表示6支筷子,每2支为一双,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3叫做?(商)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摆一摆,教学“余数”。

    师:有一些同学好像在分筷子的时候,遇到麻烦了?(有剩余)请你上来摆一摆

    师:为什么剩下的1个不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够摆1双吗?

    师:那么剩下的1支筷子怎么办?(放在一边)

    小结:这7支筷子,平均每2支为一双,一共是几双?(3双)还剩下了几支?(剩下了一支)

    (板书:3双,还剩1支。)

    师:对比这两次摆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次摆完了,第二次没有摆完,还剩下1支。

    生2:左边有6支筷子,右边有7支筷子。

    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每2支为一双。

    师引导:每2支为一双我们说这种分法是?

    生2:都是平均分。

    师:既然是平均分,我们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7支筷子,2支为一双,

    生:7÷2=3(双)

    师:这里的3表示?(3双)他把刚才摆筷子的过程表示完整了吗?

    生:没有,1没有表示出来。

    师:那剩下的“1个”怎么在算式中表示出来?谁来想想办法?

    生1:剩1,多1。

    生2: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数学是一种很简洁的语言,在数学上,我们用6个实心的小圆点把“1”和“3”隔开,写上“1个”,表示刚才剩余的1支筷子。数学上把剩下“1”叫做余数,表示平均分后还剩下的数。

    板书:7÷2=3(盘)……1(个)

    余数

    (2)说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在这个算式中,7表示的是?(有7支筷子)2表示的是?(平均每2支为一双)3表示的是?(3双)1表示?(还剩下1支)

    师:谁能结合图,完整的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有7支筷子,每2支为一双,摆了3双,还剩下了1支。

    (收小棒)

    (3)教学读法。

    师:这个算式你会读吗?听老师读读看:7除以2等于3双余1支。一起读(学生齐读除法算式)。点名生来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2)对比得出“有余数的除法”。

    师:对比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一个算式没有余数,第二个算式有余数。

    师:对!这个算式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来好好研究“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1)师:分完筷子,大家最关心吃的了。瞧,这里有苹果,我们一起来圈一圈,分一分,

    师读题:圈一圈,圈什么呢?(23表苹果,3个3个地圈)还要?(填一填)你们能不能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完成这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PPT展示正确做法):你是怎么圈的?(3个3个圈)圈了7组,剩下2个,算式:23÷3=7(组)……2(个),同意他的请举手。

    提问:你能说说23÷3表示什么意思吗?7表示的是?(圈了7组)2表示?(剩下2个苹果)。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师:有了大家的帮忙,小朋友们吃得心满意足。瞧,他们现在做起了游戏。

    (多媒体出示图片)师:看!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4根)

    师:如果有8根小棒,正方形之间不连结在一起,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呢?(2个)到底是不是2个,看老师在黑板上摆一摆。(师在黑板上用小棒摆正方形)

    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生回答:8÷4=2(个))

    师追问:为什么要除以4?

    生:每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所以要除以4。

    师:我们用8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那么用9根小棒呢?师在黑板上摆,提问:摆了?还剩下?所以算式是?(9÷4=2(个)……1(根))

    追问:这里的2表示?(摆2个正方形)1表示?(还剩1根小棒)

    (2)10、11、12根的情况

    师:同学们,想一想,用10根、11根、12根小棒来摆,能摆几个?有没有剩余?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列式记录下来。记录完把小棒收回信封里。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的特点,除数都是一样的,都是4。

    师: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预设学生汇报:

    生1:如果是其他数的话,可能是4,4根小棒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还有谁想说,为什么余数不是4?(生2回答:如果是4,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师演示16根小棒的情况。

    师:余数不可能是4,那可不可以比4大呢?比如说余数可以是5吗?

    生:如果余数是5,那么其中的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看来,余数总是1、2、3重复出现,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是4,也不能比4大,那么余数只能比4?(小)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请大家想一想,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师小结并板书:余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

    (多媒体出示图)师:咱们还是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有几种情况?

    生:余数可能是1、2、3、4,因为除数是5,所以余数

    (多媒体出示图)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下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

    四、回顾小结,提炼方法

    1.师:真不错,同学们会用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多个学生反馈)

    2.利用评星栏,渗透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附: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结合实际 用活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中的“捐书活动”设计成“射气球活动”,并创设了小猪和小狗在动物乐园进行射气球比赛的情境,从整体上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二、自主学习 探求方法

    三、巩固新知 拓展思维

    四、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开课伊始,我用课件为学生演示动画,并结合演示创设这样的情境:你们玩过射气球的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乐园去参加小动物们的射气球比赛。接着演示小猪和小狗的比赛过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分别说出小猪和小狗在三次射气球比赛中分别得了多少分。学生回答后,将这些数据生成统计表,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小猪和小狗得分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我有这样的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一步加法计算问题,可能是减法计算问题,可能是更复杂的计算问题。

    这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提出加法问题。

    这样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经历数据产生的过程,为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 自主学习 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是全课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都是在这个环节中完成,所以我精心设计了体验估算,尝试计算,交流算法这几个小环节。

    1、体验估算

    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那么小猪和小狗在射气球比赛中谁能赢呢?让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想好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每组再选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的估计方法不可能一样,我有这样的预计:他们可能这样估计(小猪在比赛中赢了2局多11分,输的那局只输了3分,所以小猪赢了)用的是比较相差数法。还可能这样估计(把104,95看成100,就是100+100+118 ,把102,98看成100,就是100+100+109,所以小猪赢了)用的是求近似数法。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尝试计算

    首先是谈话切入:同学们都估计出小猪在射气球比赛中获得胜利,这个估计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课件出示小猪射气球分数的统计表,问:小猪三次射气球一共得了多少分?你会列算式吗?学生会列出算式118+104+95,这时接着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让学生赶快拿出练习纸算一算,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中交流。

    我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3算法交流

    学生在计算时,我要注意巡视指导,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要了解,以便请用典型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计算方法,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我预设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竖式法(学生板演讲解这种方法时,要明确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相同数位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学生对连加理解不好,我用方块图帮助学生理解。)口算法,脱式法。学生板演计算方法时也要按这类书写,这样便于区分比较,如果学生的计算方法很单一,我就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他们探索出更多的计算方法。

    接下了我说了这样的过渡语:“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探索出这么多计算方法,在这些计算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呢?为什么?”学生就会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和原因。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环节 巩固新知 拓展思维

    首先是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小狗射气球得分统计表,求小狗三次射气球一共得了多少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是一道基本的计算题目,学生能根据刚才所学内容快速准确的计算出正确结果。两次计算的结果证明和我们估计的一样,小猪获得比赛的胜利。

    如果在计算中有同学这样做109+(102+98),一定要请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同学这样计算,我就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引出上面的算式。

    这样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连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凑整”的简算意识。

    接下来是拓展延伸

    我用课件创设了小猴挑战,宴请宾朋,买巧克力的情境,完成一组练习题的内容。首先是小猴子挑战,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他想一想怎样射气球才能战胜小猪取得胜利呢?学生可能很快就用估算的方法说出答案,教师给予肯定后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并在小组中交流,验明正误。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猴子怎样射气球,得了多少分取得的胜利。因为答案有很多个,这时正好理解小猴子“至少”打哪三个气球才能获胜和最多得了多少分?

    接下来是宴请宾朋,小猴子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获得了胜利,他想在动物乐园召开盛大的庆功会,还邀请了很多嘉宾,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想想,要为这些嘉宾准备多少座位呢?我用了207,219,95这三个数字,目的就是让学生注意连续进位加满十进一。

    最后是买巧克力,小猴子还要准备一些巧克力招待嘉宾,他到超市一看,巧克力一共有三类,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想想应该怎么买巧克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样一组练习题的设计,从情境上和前面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四环节 畅谈收获 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这自己的收获,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可以说学习方法态度上的收获,这样的设计重视了知识的反馈,给学生再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以上便是我对《射气球活动》的粗浅理解,当然,课堂永远是动态生成的,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我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数学课堂上因我们而精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同学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同学用米尺丈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同学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布置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同学掌握丈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考虑、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几方面动身,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同学在实际丈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同学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战略。

    (4)、让同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同学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协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七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