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优选七篇)
  •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22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优选七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编制好的教案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供必要的保障,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经过筛选汇总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你整理了“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有所影响!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2)、什么是角?……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知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数学王国里,蜻蜓,树叶,蝴蝶都是一家子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演示对折过程,说明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的现象,就是对称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欣赏对称美(课件出示)

    (3)在实际操作中深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展示剪好的衣服,这件衣服是对称的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吗?学生发言。

    你有什么办法把它剪出来吗?注意用剪刀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学生剪出小衣服之后介绍操作方法:用长方形的纸,先对折再画一画,最后剪出小衣服。

    教师: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其它图案吗?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行!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是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老师展示的这些作品,它们形状不同,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对折,再剪出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谁来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指导学生在剪出的图形上画出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2题。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交流汇报。

    3、说一说下面的字母,哪些是轴对称的?

    4、说一说下面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的?

    5、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3)

    复习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的复习一共分为6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及综合练习。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习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六、复习进度安排 1、1月4日至1月11

    单元复习2、1月12日至1月16

    分类复习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笔算加法和减法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复习重点、难点:

    1、笔算的方法;

    2、实际运用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5 □ 7 5 7 5 4 □ + □ 63 □ + 2 5 7 □ 4 □ 3 □ 6 □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复习重点、难点:

    1、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2、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

    „„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2、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3、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准备:

    图,尺子等。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103页5题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二、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2)、学生小组交流。(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3)、请你画一个直角。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三、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的复习

    复习内容: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复习目标:

    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复习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复习

    1、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说一说

    (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3、完成103页第7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二、复习对称图形

    1、回顾反思

    什么是对称图形?

    学生回顾反思回忆,交流,全班补充,形成较准确的表达。

    2、画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教师巡视。

    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拓展练习

    1、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2、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统计”的复习

    复习内容:

    第七单元:统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复习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第六课时 复习加减两步应用题

    复习内容:加减两部应用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自主检评,强化提高

    (一)、列竖式计算。(1)35 + 17 + 16 =(2)80 –41 –25 =(3)67 –23 + 37 =(4)48 + 20 –50 =(5)8513-27 =

    (二)列式计算 1、34加19的和再减去47得多少?

    2、6乘9的积再减去39得多少?

    3、89减去43的差再加25得多少?

    4、76减去43的差再减去19得多少? 5、6乘4的积,再加上35得多少?

    6、81减32的差,再减23得多少?

    7、68减41与19的和,差是多少?

    8、78减6与8的积,所得的差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

    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第七课时

    基础知识的复习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和()都是()单位。

    3、()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它有()个端点。

    4、笔算加法和减法都要把()对齐,都从()算起,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向()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从()退一作十再减。

    5、角有()个顶点,()条边。

    6、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就画成一个角。

    7、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比一比。

    8、三角板有()个角,其中有一个是()。

    9、用()可以画直角。

    10、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11、角的()跟边的长短无关。

    12、三角形有()个角,正方形有()个()角,长方形有()个()角。13、1米﹦()厘米

    1元3角﹦()角

    1元﹦()分

    14、一星期有()天。15、1米=()厘米 45厘米-6厘米=()厘米 37厘米+5厘米=()厘米

    23米-8米=()米 16、6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这个式子读作()。

    17、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6<27()<3×7

    4×()<15 35>7×()

    18、在算式4×7=28中,4是(),7是(),28是()。

    19、先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八九()()二十四

    21、小芳和小伙伴们计划两天做100颗星,昨天做了58颗,今天他们大约要做()颗。

    22、一把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个是直角。

    23、算得积是18的口诀有()和()。

    24、在○里填上“+”、“-”、“×”或“<”、“>”、“=”。

    8○6=48 36○73-37 9×7○65 2○2=4 43○6×7 18○9=9

    二、判断。(5分)1、9个相加的和是13。()

    2、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3、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5、1米和100厘米一样长。()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5个3相加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A、5+5+5=15 B、5+3=8 C、5×3=15

    2、用2、6、0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个。

    A、2

    B、4

    C、6

    3、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大约还剩()元。

    A、22 B、30 C、20 4、5+5+5+4,不可以改写成算式()。A、5×4 B、5×3+4 C、4×5-1 5、4个好朋友见面互相拥抱一次,共要拥抱()次。

    A、3次 B、4次 C、6次

    6、计算5×7应想乘法口诀()。

    ①七八五十六 ②五七三十五 ③五五二十五

    7、有2个盘,一个盘里放了8个苹果,另

    一个盘里放了4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正确的列式是()。

    ①8×2 ②4×2

    ③8+4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一

    .1、杨树5棵,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松树的棵树比柳树多20棵。松树多少棵?

    3.燕子可以活9年,喜鹊的寿命是燕子的3倍。喜鹊的寿命比燕子长多少年?

    5.工人每天做3件衣服,工人一个星期共做多少件?

    6.桌上有5盒酒杯,每盒装3只,一共有多少只酒杯?

    7.工厂买来一批原料,用去30吨,剩下65吨,这批原料共多少吨?

    8.红花有6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蓝花比黄花多27朵,蓝花多少朵?

    9、迪迪有98枚邮票,送给小强26枚,又送给小雨39枚,迪迪送出多少枚邮票?

    10.菜市场有黄瓜25千克,西红柿5筐,每筐6千克。菜市场有黄瓜和西红柿多少千克?

    11、小蜗牛有6只,蚂蚁是它的3倍少2只,蚂蚁有多少只?

    12、梨有36箱,苹果有37箱,小货车一次能运70箱,这些梨和苹果能一次运完吗?

    13、一条大毛巾38元,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14、小红家买了一箱红富士,吃了18个,还剩26个,一箱红富士原有多少个?

    15、小兰买8本练习本,每本5角,一共用了多少元钱?

    16、老师布置了80道口算,小新做了69道,大约还剩多少道?小明每月存4元钱,半年共存了多少钱? 同学们做纸花,红纸、白纸、黄花各6朵,共做了多少朵花?笼子里装了5只兔子,它们一共有多少只脚?小红家有2个大鱼缸和1个小鱼缸,每个大鱼缸养了6条金鱼,小鱼缸里养了3条金鱼,小红家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学校买了6袋皮球,每袋5个,共买了多少个皮球?一件衣服钉5个扣子,3件衣服需要多少颗扣子?二(1)班教室里每组有5张桌子,4组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有两个花瓶,一个花瓶里插6朵花,另一个花瓶插4朵花,两个花瓶一共插多少花?学校操场上有两排杨树,每排6棵,一共有多少棵?一支毛笔3元钱,小红买了4支,一共用了多少元钱?一张桌子4条脚,8张桌子一共有多少条脚小红买回一些玻璃珠,每5个装一袋,一共装了3袋,还剩2个,小红一共买回多少个玻璃珠?一个三角形纸片有3个角,6个三角形纸片共有多少个角?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个角,一共有几个角?

    31、小明今年的7岁,妈妈比小明大21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妈妈今年几岁?爸爸呢?

    32、二(3)班有女生28人,男生比女生少12人,男生有多少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3、同学们今天上午种了26棵树,下午种了19棵,昨天种了38棵,今天比昨天多种几棵?

    34、长安小学原来有男教师39人,女教师25人,调走了8人,现在长安小学还有多少个教师?

    35、花坛里前、后、左、右都种了8棵柳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柳树?

    36、妈妈买8个苹果,买的梨是苹果的3倍,问妈妈买了多少个梨?

    37、小红看一本书90页,每天看8页,看了9天,还剩多少页?

    38、小花有5袋糖,每袋6粒,还多了16粒,小花一共有多少粒糖?

    39、有25名男生,21名女生,两位老师,50座的车够坐吗?

    40.妈妈买了4个蛋糕,每个蛋糕7元,30元钱够吗?

    41、用20元钱,买2枝钢笔,钢笔每枝9元。应找回多少钱?

    42、有53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组6本。还剩下多少本?

    43、粉笔盒里有一些粉笔,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和陈老师每人拿走7支,还剩5支。粉笔盒里原来有粉笔多少支?

    44、牙刷每个7元,香皂每个9元。买一个香皂和5个牙刷一共要多少元?

    45、小轿车有5辆,每辆限坐4人,一辆大客车限坐24 人。算一算一共能坐多少人?

    46、我有35元钱,去买3支自动笔,每支9元。应找回多少钱?

    47、有40个桃子,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6个桃子。还剩多少个桃子?

    48、有鸡9只,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49、张老师和7个小朋友做大红花,张老师做了8朵,小朋友每人做5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50、坐一次太空船要4元,你有20元钱,坐3次太空船。还剩下多少钱?

    51、幼儿园有50位小朋友,老师买了7盒月饼,每盒7块,每人一块月饼够吗? 如果不够,还差多少?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图形与变换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让学生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等,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在做中体验、思考,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相应的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通过这部分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意识。学生经历了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方面,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数学模型,

    2、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学生经历了拼一拼、量一量等大量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有13名同学,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会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对称轴。

    3、让学生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广泛运用这一道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猜一猜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观察力,有没信心。

    生:有

    师:老师出示事物体的一部分,你们猜猜那是什么?

    (师出事物体的一部分,生猜)

    师:这些图形你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的。

    生:因为它们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是怎样的一样能说的更清楚些吗?

    生:颜色、形状、线条都一样。

    师: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左边和右边都一样,看到右边,就会想到左边,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图形。

    师:怎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生:左右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这样的对称图形大家想看吗?

    生:想。

    2、看图片,进一步加深认识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猜物游戏和欣赏对称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和对称美,同时游戏和美丽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新知

    1、找一找

    师: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在我们身边的对称图形呢?

    (生找并汇报)

    师:同学们真实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出了这么多的对称图形

    2、剪一剪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

    生:想

    (生动手剪,并贴在黑板展示)

    师生小结:要想剪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可先对折后,再其画上物体的一半,再沿画的笔迹剪下来。

    3、认一认,画一画

    师: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都是对称图形

    生2:他们都有一条折痕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可以沿这条折痕画条线,这条线就是对称轴(师板演)

    师:你们拿出自己的作品画一画,并给同桌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找一找、剪一剪、认一认等环节中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初步的认识对称轴。)

    三、巩固提高,深化中心

    1、练一练

    书本第68页的做一做

    2、折一折

    书本第70页的第2题

    4、画一画

    书本第70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对本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四、回顾全课

    师:今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各自的总结再次呈现本课的重难点,强化了对本节课的掌握)

    教学反思:

    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学以猜物体导入,我出示物体的一半让学生们猜物体时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适时的提问:“你是怎样猜对?”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并且也让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到对称图形。

    在探究“对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折纸,人人经历剪的过程,发现了只有对折后才能剪出对称图形;而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对称”的知识过程中,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剪一剪,然后比较、演示,揭示“对称”的秘密,然后又通过画一画、折一折、举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去感悟“两边大小一样”。

    3、巩固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举例说出了很多身边对称的物体,并指出了它们的对称轴,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纵观本节课大部分的学生都已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比较遗憾的是在动手剪纸这一环节学生纪律比较不好,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加强怎样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环节中做到有条不紊。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6)

    课题

    7的乘法口诀—— 《一共有几天》

    教材分析

    《一共有几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的第二课时。本课时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学生讨论运动会、生日、放假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用圆圈代替天数,在具体操作中探索星期个数与天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填表表示其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不仅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有编制口诀的经验,因此可以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经历用7连加的过程,自己尝试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运用学过的`连加式算出得数,借助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3、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编制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播放儿歌《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同学们,刚刚动画里面的7个小朋友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而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白雪公主跟七个小矮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白雪公主打算在自己生日那天开个生日party,邀请小矮人们到时一起去玩,但是,白雪公主给小矮人们出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小矮人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愿意。

    2、问题探究

    师:嗯,真棒,大家都是热心的好孩子。白雪公主说,再过九个星期就是她的生日,但是小矮人们却不知道那是几天之后的事情,其中一个小矮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画出了下面这样一个表格。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知道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第一行表示有几个星期,第二行表示一共有几天。

    师:嗯,很好,那现在请大家帮助小矮人们填好表格。

    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解。填表格并写乘法算式。

    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用这些圆圈表示天数,一个星期有一天,老师用7个圆圈来表示。(拿起7个圆圈)大家看一下,这表示第一个星期,有多少天呢?生:7天。

    (在黑板上贴上一串红果)

    师:一排圆圈有7个,也就是1个7,那应该怎么列出乘法式子呢?生:1×7=7。

    教师贴上第二排圆圈,问:两排圆圈有几个啊?

    生:有14个。

    师:嗯,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个7。2×7=14。

    师:好,接下来请大家按照黑板上面的格式,填写学习单的前面两列。好,大家动手写一写。

    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有那个同学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呢?

    生:第一空格填21,3排圆圈就是3个7,有21个,3×7=21;4排圆圈有28个,4×7=28

    师:他回答得太棒了,掌声送给他。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九排圆圈,学生回答,教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能发现这九个乘法算式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生:乘数都有7。

    师:嗯,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师:那么我们怎样快速记住这9个乘法算式呢?我们已经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那么我们能不能也编出5的乘法口诀呢?对于第一条式子,1×5=5,我们可以编成“一五得五”。那么对于接下来的式子,大家自己尝试着编一下,待会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他的成果。下面大家动手试试看。

    提问学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的乘法口诀。板书完毕后,学生齐读7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好了,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小声读几遍,待会请同学来背诵一下。

    3、巩固练习

    (1)对口令

    游戏规则是: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口诀的前半部分,两一个同学对出后半部分。

    同桌之间对口令,看谁能考倒同桌。

    (2)课本练习

    4、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与同伴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

    (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教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教师: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

    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认识天平

    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 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教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3.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师:老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学生1:1000克。

    学生2:1千克。

    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师: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

    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

    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教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

    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

    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针指着5呢?

    教师: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

    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

    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 0

    教师: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

    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

    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

    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始往后数。指着30呢?

    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1.口答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 )一个西瓜重6( )一个鸡蛋重50( )

    一只公鸡重2( )一个汉堡重280( )一桶油重5( )

    一支铅笔约重180( )

    2.完成第106页第6题

    在○里填上“>”“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3.一抓准

    (1)介绍全国劳模——张秉贵。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非常能干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比如全国劳模张秉贵,他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大家都叫他“一抓准”,无论顾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够抓出来,他的手就像一台秤!

    (2)明确要求:我们每组都有一篮橘子,一会儿请大家从这个塑料袋里往外抓橘子,不用秤,看看哪组同学取出的橘子最接近1千克。

    四、回忆交流,总结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通过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同学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2、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 )个

    1千克(盐)( )袋

    2、同学汇报自身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

    师的桌面上陈设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1个苹果( )克( )克( )克( )克

    4、从同学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教学反思: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

    上一篇:朋友之路作文

    下一篇:比较励志的短句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优选七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