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 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02-16

    【www.jk251.com - 平均分优质课教案】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你是否在烦恼小学教案怎么写呢?《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

    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JK251.com延伸阅读

    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平均分”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p14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糖小棒小圆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动手操作。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瞧!这儿有6块糖,你能把它分成几堆吗?动手分分看,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糖动手分一分)

    (2)学生自由分。

    (3)汇报与交流。(请不同分法的学生上台展示)

    a、分成2组、3组、4组等几类(不同组别)。

    b、每份都是同样多与不一样多的分类。

    2、发现问题。

    (1)同学们,这么多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2)同学们把刚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那几种找出来,与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3、揭示课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4、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1: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一下春游食品,怎样分配食品才合理呢?

    a.用学具代替食品动手分一分。

    b.请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分配结果,并说说是怎么分的。

    (2)完成书本第13页的做一做。

    a.让学生动手用10张小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b.说说是怎么分的。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2、利用新知,解决平均分。

    (1)自学例2: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

    a.各自用小圆片代替桔子分一分.

    b.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分的。

    (2)独立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a.让学生在课本圈一圈。

    b.小组交流:并说说自己的分法。

    三、模拟训练,拓展延伸

    1、练习三第1、2、3题(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实物分一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填空:老师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每人都分到了6块喜糖.你们猜我们一共分到()块喜糖?现在我把这18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块。还可以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块。(请不同分法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者5个小朋友,都刚好分完。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四、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板书: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数学下册认识路线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们终于找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台,可是当我们到了站台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牌,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按照什么方位怎么走到动物园?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给你单独出去游玩,你还会有信心吗?将它写成数学日记,让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与成功,好吗?

    教学反思:

    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具准备: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等实物,三角板,直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实物抽象出角,并说明角各部分的名称。

    顶点边

    (2)指名学生指出第2,3个角的顶点和边。

    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教师指出:上面的这些图形都是角,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判断以下图形是不是角?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判别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角,有的不是角?

    3,学生实际操作。

    (1)拿出活动角。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更深入的来了解一下角有什么特点啊?请你拿出你课前做的活动角,来动动手,你再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

    全班交流,统一认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板书)

    (2)折叠角。

    师生都拿出一张纸,共同折纸,启发学生折出大小不同的角。然后教师演示把角的边剪短,提问:现在角变小了吗?

    师:我把边剪短了,但是角的大小不变,这说明什么啊?

    (3)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4)做练习八第3题:先让学生用三角板中小的一个角与书中的两个角比一比,让学生说这两个是不是一样大

    4,教学画角。

    (1)教师在黑板上做画角示范,边画边说明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也就是从一个点先画一条线,再从这个点再画一条,就画成一个角。如下图:

    ··

    (2)做课本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自己画一个角。

    指名两个同学上黑板画角,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画完后,对板演的学生所画的角进行讲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订正。

    三,练习

    第2题:看下面各图,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有哪几个角?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