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14

    时光如水,新学期到来了,在新的学期教师要开始做教学计划,写好教学计划,才能够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一篇属于自己的教学计划要怎么写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初步的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此外,本课时内容也是今后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分数的大小及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些内容,尤其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教材的处理:

    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方法选择: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学生从平常的经历中去发现跟分数有关的现象或事件,并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等课堂教学活动来探究分数的相关知识与意义。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分数的重要性,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一系列“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理解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初步的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此外,本课时内容也是今后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分数的大小及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些内容,尤其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对教材的处理:

    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分数的重要性,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一系列“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理解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长方形纸

    学具:直尺,彩笔,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老师指导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今天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

    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是谁。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并提出以下故事情景。

    芳芳最近要过生日,明明买来了礼物,四个苹果,两个小蛋糕,一个美味的月饼(在ppt中呈现)。两人一起开开心心的过生日,在分礼物的时候,芳芳迷茫了,剩下的一个月饼要怎么分才最公平呢?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芳芳公平地将礼物分给他们两个人呢?学生:提出一人一半,平均分的这个词。

    老师:强调“平均分”,并在黑板上板书。

    2.导入新课

    请一个同学将实物月饼图平均分成两份。

    提问:拿出一般的实物月饼图纸问学生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学知识来表示呢?学生:不能或0.51老师:我们今天啊,要学习另一种知识来表示这一半,那就是用分数2来表示。在黑板上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探究,理解新知1师:通过刚才分月饼,我们怎样得出分数2的?1生: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2。教师用实物月饼图演示,1并板书分数2得来的过程。同时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并讲明这就是分数的定义。

    师:我们知道了分数的意义,接着我们来看看分数又是怎样书写的。其中一份分子

    平均分分数线

    总分数分母1读作:二分之一2112.借助教具圆形卡纸,进一步认识简单分数34并理解它是如何得来的。1113.说明像234这样的书就叫分数。12

    三.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1.折一折。

    通过动手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在练习纸上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2)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然后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做出自己喜欢的简单分数,并让学生将自己折好的分数在讲台上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这分数是怎样折出来的。并让学生对其作出评价。

    2.判一判:

    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展现准备好的试题,看图判一判。让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得到巩固。并充分理解到只有平均分是产生分数中所必须的条件,同时明白是谁被平均分。

    3.说一说:

    通过说一说的看图练习题,如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1份是这根绳子的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让他们不仅会人认识分数,做分数,还能说。从而使学生对分数的初步知识更透彻,对分数的运用更为灵活,同时为在生活中使用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生活用分数说一句话。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所学知识:我们通过平均分实物,初步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五.板书设计

    第二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

    必要性。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熟练认读分数,能够写简单的分数。

    3.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表示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

    成几份,其中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2、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分数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分一分”。

    看到这个“分”,你想到了什么?(平均分)

    对,我们分东西的方法有许多,但是数学上要重点研究“平均分”。我们就来解决几道平均分的问题。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你能列式吗?

    这半个苹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吗?

    怎样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

    你会写二分之一吗?(生示范写)

    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什么数?

    师示范写,强调书写顺序。

    先写短横线,它的名字叫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它叫做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它叫做分子。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一起来边读边写。

    比较一下分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那你知道分数线、分子、分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这个分数代表什么意思吗?

    再回到开始的问题。笑笑得到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淘气也得到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二、1、拿出学习纸,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它的二分之一吗?

    2、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评价。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请学生多次叙述。

    3、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其它更多的分数吗?

    请看老师出示的这幅图,涂色的部分应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为什么?请学生将图贴在黑板上,并写出这个分数。(共4个)

    4、一起读一读写出的这些分数。你发现这些分数都有什么特点?

    (涂色部分只占一份,分子都是一。)

    如果涂色的部分不止一份,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拿出正方形学习纸,将它平均分成4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并且想一想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

    请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5、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图,你能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吗?

    6、看看黑板上,我们写出了许多分数,像这样的分数还有许多。

    板书: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所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也可以叫做“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你认识分数了吗?

    我就用分数的知识来考考你。送给你们一个闯关游戏,想不想玩?有没有信心过关?

    1、第一关:看图说分数。(注意指导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2、第二关:看图写分数。

    3、第三关:判断。

    4、第四关:黑板上有8幅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它们没有涂色的部分吗?师:恭喜你们,这么快就轻轻松松过关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的聪明。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分数,比如:一周有7天,1天就是一周的1/7,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与同桌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后评析: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涂一涂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分数。始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分图形中,感悟分数、理解分数、比较分数。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通过动手折,动脑想,动口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一、在探索中发现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装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有“1/2”这个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修正、充实的过程。

    第一层次,从自然数引入,以生活中的两个实际事例使学生感受到分数“1/2”产生的必要。在这个阶段,“1/2”这个分数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模糊的。因此,一学生用剪刀估摸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的直观操作,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受到剪下的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

    第二层次,另一学生的质疑并“把圆形纸片对折,在用剪刀沿折痕剪成两半”的演示中,学生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感受到只有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才是1/2。

    第三层次,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质疑:“这一份是这个月饼(出示一个更大的圆形纸片)的1/2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特指原先用来平均分的那个月饼)而不能是另外的月饼的1/2。至此,对于一个月饼的1/2,学生有了较清晰的感知。但此时学生对“1/2”的认识仅停留在直观的一个月饼的1/2,认知结构还不能转化为智能。

    第四层次,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茅塞顿开,纷纷举例。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为以后分数意义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感悟分数1/2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

    历经四个层次,学生享受到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对分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发现中体验

    数学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在认识1/2后,教师以一句“认识了1/2后,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自然引入认识分数“1/4”。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去体验分数1/4,3/4,4/4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不曾涉及到的知识。如“2/4就是1/2”,“4/4就是整一张纸”等。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味自主选择的轻松和快乐。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了对分数的感受、体验。

    三、在体验中发展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多元化的,除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全面

    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情感,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完善个性人格等。案例中,在教学的总结阶段,一学生提出了学习中碰到的疑问“怎样才能在圆形纸上表示出1/3?”至此,学生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3。”已经建立了清晰的认识结构,对折出一张圆形纸片的1/2、3/4等有了实践体验。但对于一张圆形纸片如何折出它的1/3,即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困难。学生通过尝试操作、探索研究这一环节,顺利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又通过操作探索解决了问题。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本案例中,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发现”新分数,认识新分数,他们感到分数就在身边,并获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学得兴趣盎然。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当时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有效组织教学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创设所谓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从一句:“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导入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

    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先利用看到法国国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利用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利用验证1/8,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验证,并让学生明白,虽然只分成了两份,但平均分后照样可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体现极限思想。

    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注重完善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1/2时,从三个问题入手:(1)涂色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2)所有空白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3)观察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由1/2表示,他们所表示的面积都一样大吗?通过这些问题为我们今后学习分率和找对应的量打下伏笔。从而不断地完善数学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第三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运用了直观积累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实物、折线、分线段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而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初步知道了几分之一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课上,同学们用眼看、动口说、动手折、动手画,激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又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交流亲身的体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圆形纸片2张、梯形纸片2张、准备练习的图形作业、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为1/2(填在月饼实物图上)。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要求学生一边空书1/2,一边说说什么是1/2)。

    提问:这一份是整个饼的1/2,那么,另一份呢?为什么也是它的1/2呢?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形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别指出那一部分是圆的1/3),谁会写1/3?一位同学上前来板书,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3.把一个圆形片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的1/3。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4.让学生用三等分的长方形纸动手折出三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三分之一。提问:我们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提问:能说这个(指长方形纸片的1/3)是那个圆形纸片的1/3吗?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幅图中1/3表示的意思)(板书:是谁的)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2)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6.让学生用直尺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直尺上的刻度1,2,3??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写出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7.口答:(老师板书:1/2,1/3,1/4,1/5,1/10??)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它们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互相说)每个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分母就是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分母就是3??(使学生明确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提问:这几个分数的分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表示这样的一份,分子就是1.

    (三)巩固练习

    1.那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片,分别折叠出它的1/2,1/4,1/8,并涂上颜色。提问:折出它的1/2,分母是几?应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几份?

    折出它的1/4,应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根据什么?

    2.在每个图里选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将准备好的图形片练习)

    提问:每图中平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哪一部分有关?分数的哪一部分决定涂颜色的份数?

    3.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见书本)

    提问:第4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为什么不能用分数表示?(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4.写出下面各分数(要求: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数线不要画太长,分子、分母上下对齐)

    (师读生写,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写在本上)

    六分之一九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分之一七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5.出示梯形纸片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4吗?为什么?

    谁能在这个梯形的基础上再折一下,使每份大小相等.

    提问:这样每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四)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平均分实物,折纸分线段,初步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小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象1/2,1/3,1/4,1/5,1/10都这样的数,是分数。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一,写作:1/3。

    1/3在写作时注意:

    分分分1.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子数母2.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顺序性。

    线3.分母与分子要在一条直线上。

    归结:分数中要注意:平均分是谁的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从整数可以分开始,到不能用整数来分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数的需要,在分月饼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平均分”这个概念。

    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三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

    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画线段从中认识1/2,1/3,1/4,1/5,1/10这些分数的表示,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如下: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想想此事我认为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这样来得太快,学生一时不能够接受,假如这时我能让学生说说这两副图的区别,他们就会发现份数变大,但是每份的大小就变小,这样就避免学生用整数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总之,这堂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我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玉太学校侯小林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吃鼠妈妈做的饼。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又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一个饼。谁来帮鼠妈妈分一下?

    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写这个1/2的?先写短短的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了两份,就在这条横线下面写上2,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在横线上写1。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1/2。

    ②这一份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表示的意义。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3)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纸创造二分之一后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二分之一?

    请生说一说。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出示1/3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二)认识四分之一

    ⑴出示1/4,大家认识这个分数吗?

    1/4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份,其中一份就()的()分几一。

    生说,师板书。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补充板书课题:几分之一)⑵动手操作:请大家用手中的正方形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⑶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⑷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几分之一?图略。

    (2)看课本主题图,你能从中找到几分之一

    (3)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4)折一根绳子,反复折,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五、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饼平均分给大毛和二毛,它们各得到二分之一,可是大毛不干了,他说,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个饼的四分之一。同学们:你们觉得大毛真的能吃到更多的饼吗?请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大毛二毛1/2读作:二分之一

    第一天22把一个()平均分成()份,()就是()的()分之一第二天111/3读作:三分之一

    第三天1/21/21/4读作:四分之一

    像1/2、1/3、1/4、1/6这样的数叫分数。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直观操作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能运用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交流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这节课就由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今天老师真高兴,又认识了你们这么多新同学,那你们高兴吗?(高兴)老师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出色!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现在我(请勿抄袭好范文网)们先来欣赏几张照片(课件显示)

    师:这是一个小朋友分别在一岁和九岁时拍的两张照片,你们认识他吗?生:不认识

    师:我保证你们看了下面一张照片就会一定会知道是谁了。来,一起看。谁?(课件)

    生惊讶的说:哇!是刘翔。

    师:对,是刘翔。前面我们看到的那两张就是刘翔小时候的照片,你们觉得刘翔从小到大的变化大吗?

    生:大

    师:是的,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大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出“一半”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看。(课件显示胎儿图)

    师:这是一个胎儿图片。你们知道胎儿是指多大的小宝宝吗?(还没出生)你们以前见过吗?(没有)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显示)

    生1:眼睛是闭着的。

    生2:头特别大。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胎儿的头真是特别大。那你们知道胎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吗?(课件显示)

    生:一半

    师:为什么是一半呢?现在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同学们想一下应该怎样来找到它的一半?(出示苹果)

    生答: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课件显示)师: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得到的两份大小是完全一样的,上面这一份是一半,那下面这一份呢?(也是一半)在数学上这叫做怎么分?

    生:平均分(板书)

    2、“一半”的表示方法

    师:那“一半”应该怎样表示呢?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画图也可以,写字也可以,用数学符号也可以。。(学生创造,师巡视,请几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汇报想法。

    师:现在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表示方法。

    3、引出分数

    师小结: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表示“一半”的符号有很多。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1/2来表示“一半”(课件显示1/2),它读作:二分之一(课件)。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写法:(师边说边板书)因为是平均分,所以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就在下面写“2”,其中的一份就在上面写“1”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下。(生写)

    师:它读作?(二分之一)生答师板书。

    师:现在谁能再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苹果的1/2的?

    生答课件显示。

    师: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生交流师巡视)

    师:像1/2这样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4、多种形式,认识1/2。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1/2,现在我们自己再来找一找1/2,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找到它的1/2,并涂上颜色。(课件显示要求)学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

    生1:横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和他折法一样的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2:竖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和他折法一样的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3:斜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没有了。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找到1/2的。(生交流)

    师:同学们看,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大家找到了三种折法。一种是横着折(课件显示),一种是竖着折(课件显示)还有一种是斜着折(课件显示)尽管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是这张纸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小结:折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课件显示)

    (2)、判断。

    师: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显示)读“判断。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

    生答:1、3能(课件显示)

    师:第二个为什么不能?他也是分成了两份?

    生:不是平均分的。

    师:最后一个是平均分的,怎么也不能?

    生答:因为它分成了三份。

    师:那应该怎样表示?

    生答:应该用1/3表示。

    师:你们能自己写出1/3吗?

    生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那它怎么读?

    生:三分之一(板书)

    5、认识1/4

    师:其实,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个星期大时头长大约就是身长的1/2了。宝宝出生后慢慢成长,到了婴儿期,宝宝的头长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婴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课件显示问题)

    生:1/4

    师: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婴儿身高平均分成4份,头长占了其中的一份。(课件显示)师:你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1/4.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齐读:四分之一(师板书)

    6、利用材料,探究其他分数。

    (1)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1/2、1/3、1/4,除了这些,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1/5、1/6(师板书)

    生2:1/7、1/8(师板书)

    (学生继续说)

    师:如果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

    生:不能

    师:也就是说分数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说不完。(师在1/8后面加上??)师:像1/2、1/3、1/4、1/5、1/6、1/7、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2)、介绍分数发展史

    师:其实,我们认识的分数,在它漫长的发展中也经历过很多变化。大约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用算筹表示分数,1/2写成这样(课件)上面摆一根小棒,下面摆两根小棒;过了很长时间,在公元8世纪时,古印度人发明了数字,1/2写成这样(课件);又过了四百多年,到了公元12世纪,古阿拉伯人用一根横线将分

    子和分母隔开(课件),分数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3)师:现在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另一张纸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几分之一。(课件显示)

    学生动手折,师巡视。

    师:谁起来说一下,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生1:我把它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我把它平均分成4份,涂了一份,是它的1/4。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折出了自己的分数,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折法。学生交流,师巡视找三个不同的1/4。

    师:老师还发现,有几个同学的图形虽然不一样,但是却有相同之处。老师把他们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课件显示)生: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也就是说,不同的图形,能不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生:能

    师:你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涂色部分大小不一样。

    师:看来,即使是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现在我们再看一下这些分数,他们是有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每部分是不是应该都有一个名字?(是)那这三部分分别叫什么?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4页,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自己看一下。学生看书

    师:现在同学们合起课本。谁起来说一下?

    中间短横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

    2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

    1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指着黑板上其他的分数:看谁能很快地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是多少?生:??

    三、巩固练习

    1、读分数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分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你们见过这些分数吗?请读一读。

    指名读

    2、填空

    师:刚才的同学读的都很好,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3、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下面的画面让你想到了几分之一?

    师:下面老师再带同学们去生活中看一看。(课件显示)读题目要求

    图1:法国国旗

    生:1/3师:哪一部分表示1/3?

    生答师小结: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的1/3。

    图2:奥运五环(1/5)

    图3:巧克力师:同学们喜欢吃巧克力吗?现在我们来看一块大巧克力。(课件显示巧克力)

    生:1/6

    师:谁都能想到巧克力,那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答:6个

    师:这不是老师想问的问题,老师想问的是,还是这块巧克力,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同学们可以换个角度看一下。生答: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答:4个

    师: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生答: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答:2个

    师:同样是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

    5、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2,婴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4,那长大成人后头长又占整个身高的几分之几呢?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

    生:1/8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成人身高平均分成8份,头长占了其中的一份。

    师:同学们看,胎儿时期头长约占身长的1/2,婴儿时期头长约占身长的1/4,成人头长约占身长的1/8,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么奇妙的变化呀!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刘翔的照片(课件)你们觉得还有哪一张照片的头部所占分数我们还不知道?

    生答课件显示

    师:对,还有这张9岁时头部占的分数不知道。你们现在几岁?

    生答

    师:和这张照片上的刘翔差不多大。现在我找一个同学到讲台上当一下模特,大家估计一下他的头长站身高的几分之一,好不好?

    学生估计,同桌交流,汇报。

    师小结:十岁左右的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师:每个人的身高各不相同,如果同学们对自己的身高头所占的分数感兴趣的话,课后回家可以找妈妈量一量,比一比,好不好?

    四、拓展延伸

    1、师:看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分数,现在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课件显示)

    生1: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

    生2:我班有50人,我占全班人数的1/50。

    生3: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吃了1个,我吃的占苹果总数的1/10。??

    2、猜一猜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显示)这里有两条被遮挡了一部分的线段,只露出了其中相等的一部分,请大家猜一猜哪条线段比较长?

    生答并说理由

    师:到底是哪根长呢?请看这里(课件)

    四、小结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生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都非常善于动手动脑,真高兴认识你们。最后老师再送你们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课件显示)成功源自勤奋、努力与汗水。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认真勤奋,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1/2读作:二分之一

    1/4读作:四分之一

    1/8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知识。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和认识教学计划精选


    时间飞逝,不经意间又到了新的学期,对于教师们来说,该制定教学计划啦。有了教学计划,可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接下来,你可以在本页内容中找到关于“和认识教学计划”的相关资料,不妨看看吧!

    和认识教学计划 篇1

    2xxxx年4月18-23日,Z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观摩研讨活动在Z和Z两地如期举行。我有幸参加了会议并执教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同时我也想借鉴吕慎光主任“4-4-1-1”的评课方式,以“3-3-1-1”的方式来谈我执教后的反思和活动收获。

    一、三个收获

    1、实践出真知--自己课堂带来的收获

    当我坐在电脑前敲打文字的时候,一次次实践这节课的情形再次浮现于脑海间。回想这段日子,这节课来来回回我共上了五次,每次都不一样、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正所谓“课堂--师生挥洒智慧的舞台”。正是在这个小舞台上的不断实践和发现,才有了自己对教学的一点点认知与感悟。

    记得于科长在Z会场时讲得“情境是知识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拐棍。”我想,自己在整节课“拐棍”的寻求上收获很大:

    课伊始我通过用“画图”的方法和用“组成”的方式来作为第一根“拐棍”复习分数的意义,一方面打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以此为“拐棍”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指明了方式方法;

    第二个“拐棍”我是通过具体的“食物”来沟通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本质,即相同单位数和量的累加与减少;在练习题地处理上我也是找了第三个拐棍那就是“竞赛形式”,正是由于“竞赛”的作用,孩子们才积极参与、乐此不彼,正是由于采用了“竞赛形式”,才把每个孩子的思维聚焦到算法中来,才使得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的延伸,我又通过第四根拐棍即“不同量的加减道理”引发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延伸课外。

    记得叶澜教授曾说“没有精心的预设,绝不会有精彩的生成。”回想自己实践课的过程,现撷取一二,分享自己调控课堂的进步。

    如“错例分析”此环节在自己的预案中有,可是在五次的课堂中,出现的却都不一样。Z的时候是学生自己出来的,Z的时候却是我硬牵出来的。但不管怎样,自己心里不慌,我想这正是因为自己心里有了底,多了一次次的实践,才能灵活自如,收放随心。

    再如:其中的一个练习题的设计与处理,我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开始预案中想的很简单,我想学生应该会想到+﹦,可是学生想到的都是+﹦。当学生回答出来的时候,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想到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开始我也没想到,但是由于一次次地实践,才使我临危不惧,我知道怎么应对,怎样引导。我想正如刘德武老师所说的只有踩到了学生的思维点上,我们的课堂才能精彩,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我们的'处理才能不慌不乱,临危不惧。

    2、名师做引领--学习名师带来的收获

    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繁忙,也常常以种种理由推脱自己的懒惰。19日下午在Z双语学校当我亲眼目睹了孙成美老师的风采后,我才懂得什么是教育的情节、什么是教育的境界?作为我市首位省教学能手,62年出生的老教师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的状态比年轻教师还“年轻”呢!而且孙老师现场为老师们传经送宝。回来的这段日子每当坐在桌前静静思考时,我就会被她的教育胸襟和教育思想所震撼!真可惜没有聆听到她精彩的课,但她在“一线报道”中举得那个小故事“鸡俺也撵了,鸭俺也赶了”一直刺激着我,我想这肢体语言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当然,她所剖析的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更是给了我很好的引领。

    还有来自临沭进修学校的吕健校长和刘秀艳校长她们同样带给我感动和震撼,激励我不断前进和学习!她们身为学校副校长事务性的工作不言而喻,可是她们仍能腾出时间、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认真做学问。尤其当于科长向大家介绍吕健老师的每年要写几十万字的反思和读几十万字的文字的时候,心中除了敬佩吕校长更多的是为自己感到汗颜,缘由是自己比与会的其他老师更早的了解吕健老师的这个读书和写字的习惯,也曾不止一次的发狠学习,可是当我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却真的未能做到,一次次的为自己找理由,一次次的放纵了自己。此时此刻让我记起了一句话“不要为失败找理由,应该多为成功想办法”。

    是啊,你们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3、专家精点评--教研员评课带来的收获

    很早,自己就习惯和喜欢聆听教研员的评课,就喜欢静静聆听专家的报告,因为总感觉,那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方向、一个引领。由于这次会议自己有上课的任务,所以错过了很多聆听专家报告和点评的好机会。

    回首一位位教研员精辟的点评和报告,于老师的“教什么”与“怎样教”的报告仍记忆犹新,我想只有像于老师所讲的我们只有明确了“教什么”,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学生的起点在哪儿?我们才能确定“怎么教”、“为什么教”,学生的归宿和终点我们才能把握。没有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与理解,怎能达到“站在教材教教材”的境界?

    还有吕主任关于计算教学的全面剖析与解读,同样给我以引领。吕主任既从课标的要求“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高度进行诠释,又从计算教学的一般思路“铺垫复习、尝试练习、归纳算法、理解算理、巩固应用”的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们计算教学指明了思路,让我们既有“章”可循又有“法”可效。

    其他教研员的报告和点评,除了欣赏更多是敬佩!一是敬佩他们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与理解,二是他们对年青教师的宽容与理解。没有经历公开课历程的老师,也许不能真正理解做课教师的真正感受。自己清楚的明白只有经历心的煎熬,才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正所谓磨课的历程--痛并快乐着。我想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和许多上课的年青老师一样,很感谢于老师给我们农村偏远地区有梦想、有追求的年青小伙和姑娘们的展示机会,或许我们在这个舞台上并不亮、也不灿,或许我们有太多的遗憾、不足,或许我们也有太多的难于言表的悔恨与伤心......但我们真诚付出了、我们追求了,所以我们也收获了!

    二、三个遗憾

    1、对教材理解不深不透

    总感觉自己对教材和教参读了N遍,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但当我看到几位资深教研员的点评与解读时,才明白自己认识的肤浅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分数加减法含义的处理如过眼烟云。自己在教学目标中也有意识的涉及,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如过眼烟云没能真正提及,当时设计课的时候,我想学生在解决“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这个具体问题中“理解”就可以,我把这个内容定位为“理解”所以也就漠视了,正如吕主任点评时所说的如果能用一句话点一下岂不更好?再有就是约分的处理也是轻轻点水。因为凭自己的直觉告诉我约分在计算的过程中是多数学生极易忘记的,我就想能不能在学生抢答的时候让学生故意犯错加深学生的对“约分”的注意力,事实上在课堂中我的处理也是过于急躁,未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醒,现在想来,如果在例题的教学中不改变教材中原有的分数,让学生借助图形来理解是不是会更好?不应该遗漏的遗漏了,真的感到很遗憾!

    2、对细节处理不实不细

    常常听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经典的话语,也常常听到很多人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对细节的巧妙处理,因此也常常以此来告诫自己,可是在自己的课堂中,有好多细节未能引起自己的重视。诸如:在例题+﹦﹦的教学时,中间的计算过程,在学生熟练计算后可以省略不写,我未能给学生说明;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注意计算的结果带上单位名称并写上答语,我也未关注到;还有学生的正确书写、书写习惯等问题都未能贯穿教学的过程等等;想想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弄清算理,讲清算法而忽视了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常规中的这些细节问题真的不应该。

    3、个人素养亟待提高

    在活动的会场不时会听到老师们对孙成美老师课堂的收放自如、灵活处理的赞叹不已,也极其羡慕吕健、尤梅等老师的干练与沉稳,想想自己预设的很好却表达得不到位,不能巧妙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想自己在调控课堂、应变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应该好好锤炼,好好感悟。

    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与精炼,想想自己课堂中的语言随意性还较强,有时候信口开河、有时候拖泥带水,评价语言也不够丰富巧妙、引导语言还不够准确与恰当......我想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做到精炼、干净、准确、严谨应该是我下一步不断努力的方向。

    有人说遗憾也是一种美丽,我想我们的课堂不正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成熟起来的吗?有了遗憾就有了思考,有了思考就有了收获,有了收获我们便会不断进步。

    三、一个心愿

    不知曾几何时,心灵深处便萌生一种心愿:数学好玩、课堂轻松、上数学有趣、让学生喜欢。很羡慕名师们的完美、底蕴、干练、豁达、灵动......也想追寻属于自己的课堂,更想拥有自己的风格,于是想给自己一个追寻的目标:风趣幽默、沉稳大气。我知道这个目标很高、很远,但我在努力的追寻,不断的探索!没有机会调查两地学生上课后的感受,但在课堂的过程中孩子表现出来的对数学喜爱与积极的状态却溢于言表,我想孩子的喜爱应该是对我向往目标的激励,为了心底里的愿望,我会不断努力。

    四、一点困惑

    课堂上是应该“防微杜渐”还是应该“亡羊补牢”?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会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些题目,错了,错了才知道正确的方法。但站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想想有限的40分钟,就不敢多花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上课前觉得某个内容学生要掌握很困难,备课时就苦苦寻觅为学生作了一层又一层的的铺垫,让学生往自己设好的圈里跳,甚至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越位的提示。看似学生掌握了知识,课堂效果也不错,但时间已久,学生也就随之遗忘。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学得顺利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课堂上没有矛盾冲突,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不会深刻。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的: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虽然我也不认为所有的教学都要“亡羊补牢”,但我在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把握“防微杜渐”与“亡羊补牢”之间的度呢?

    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绽放美丽的花朵;每次学习总带给自己无限的遐想与思索,彷徨与徘徊......我想:心若在,梦就在。只要我们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行走在教育的岁月中,我们定能一路欢歌笑语拾取丰收的喜悦。

    和认识教学计划 篇2

    2.区分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能找出生过中圆形的物体。

    3.掌握圆形的主要特征。

    活动重点:1.区分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能找出生过中圆形的物体。

    1.小朋友们早晨好,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是谁?(出示圆形宝宝)

    4.幼儿:因为他有圆圆的眼睛,有圆圆的脸蛋.........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神秘的小客人,小客人很调皮,藏在一些地方不愿意出来,我们小朋友边长找朋友的歌,边把他们找出来好吗?

    这些神秘的小客人啊他们想和一些形状宝宝做朋友,可是他们喜欢的形状只有圆形宝宝,请小朋友帮帮他们,让他们和圆形的宝宝做朋友。(在此操作活动中,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出现)

    (1)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漂亮的东西,请每一位小朋友自己选一件最喜欢的拿到手里看一看,摸一摸。

    那么有哪个小朋友可以说说圆形宝宝是个什么样子的?(初步感知圆形圆圆的,光光的,没有角,四周圆圆的,光滑的。)

    (3)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圆形宝宝还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4)在给圆形宝宝找朋友的时候,圆形宝宝只喜欢什么样的图形宝宝?

    (5)那么现在我们看看,为什么圆形宝宝不喜欢和方形宝宝,长方形宝宝,三角形宝宝做朋友呢?(在此谈话活动中,让幼儿知道圆形可以滚动,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可以滚动)

    (6)教师再次小结圆形的特征,使幼儿获得知识的完整化。

    教师:我们前面观察了一下圆形宝宝的嘴巴,眼睛,和头都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现在圆形宝宝又有任务交给我们的小朋友了,是什么任务呢?小朋友们仔细听听看。

    (3)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圆形宝宝,现在我搬进了一个新家,可是这个新家没有窗户,没有门,请小朋友帮帮我,给我的新家安上新的窗户和门,小朋友一定要记住,我只喜欢和圆形宝宝做朋友,所以请小朋友们动起来吧~!

    2.区分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能找出生过中圆形的物体。

    3.掌握圆形的主要特征。

    活动重点:1.区分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能找出生过中圆形的物体。

    1.小朋友们早晨好,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是谁?(出示圆形宝宝)

    4.幼儿:因为他有圆圆的眼睛,有圆圆的脸蛋.........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神秘的小客人,小客人很调皮,藏在一些地方不愿意出来,我们小朋友边长找朋友的歌,边把他们找出来好吗?

    这些神秘的小客人啊他们想和一些形状宝宝做朋友,可是他们喜欢的形状只有圆形宝宝,请小朋友帮帮他们,让他们和圆形的宝宝做朋友。(在此操作活动中,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出现)

    (1)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漂亮的东西,请每一位小朋友自己选一件最喜欢的拿到手里看一看,摸一摸。

    那么有哪个小朋友可以说说圆形宝宝是个什么样子的?(初步感知圆形圆圆的,光光的,没有角,四周圆圆的,光滑的。)

    (3)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圆形宝宝还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4)在给圆形宝宝找朋友的时候,圆形宝宝只喜欢什么样的图形宝宝?

    (5)那么现在我们看看,为什么圆形宝宝不喜欢和方形宝宝,长方形宝宝,三角形宝宝做朋友呢?(在此谈话活动中,让幼儿知道圆形可以滚动,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可以滚动)

    (6)教师再次小结圆形的特征,使幼儿获得知识的完整化。

    教师:我们前面观察了一下圆形宝宝的嘴巴,眼睛,和头都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现在圆形宝宝又有任务交给我们的小朋友了,是什么任务呢?小朋友们仔细听听看。

    (3)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圆形宝宝,现在我搬进了一个新家,可是这个新家没有窗户,没有门,请小朋友帮帮我,给我的新家安上新的窗户和门,小朋友一定要记住,我只喜欢和圆形宝宝做朋友,所以请小朋友们动起来吧~!

    和认识教学计划 篇3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体会“面”在“体”上。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及时鼓励。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这道题就藏在数学书中36页,谁能找到它,快速的练一练。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1、猜一猜。

    2、快速的找到37页练一练第二题,看谁涂得又快又漂亮。

    3、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谁的动作最轻画的又快又好。

    4、数一数。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

    5、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和认识教学计划 篇4

    设计思路: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有孩子问我:老师,还有几天就到放假了?我告诉他:还有一个多月。他又会问:一个月是多久啊?幼儿对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我设计了“认识日历”这节活动,通过让孩子观察 探索日历,引导孩子使用日历,最后让幼儿利用日历让自己能够记住一些重要的日子。

    活动名称:《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学会看日历,并能快速找到自己要找的日期。

    2.丰富孩子对时间的认识。

    活动准备:请每位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份日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日历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呀,我保证你们谁都没有听过,故事的名字就叫《年妈妈的社区》。

    1.人识月的标志

    在故事开头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小房子和我们小区里的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住的小区里的每幢房子上都有什么标志?标记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让幼儿知道了日历上“月”的标志,并且了解一年有十二个月,日历上大数字是几就是几月。

    2.认识日

    继续在故事中引导幼儿观察日历中还有什么?那么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小结: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每个月有多少天,而且日历中小数字是几就是几月,并且能在黑板上及自己的日历上准确的找到几月几日在哪。

    3.认识星期

    在故事中,继续引导幼儿观察日历中还有什么?那么这些大写数字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这些数字还有红颜色的?它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用分组的方式,让幼儿来找几月几日相对应的是星期几?因为“组”这个字对大班孩子来说不陌生,很容易理解。孩子很快就掌握里这些内容。

    二.引导幼儿使用日历,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号,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日历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让幼儿找出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的具体位置。

    三.游戏《谁最快》

    教师说出一个日期,让幼儿在自己的日历上迅速找出并抢答在哪,它是星期几?答对者给与奖励。

    四.活动延伸

    在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并练习每天看日历。

    和认识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当中,通过认币、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3、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在购物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感受灵活思维和合作成功的快乐,

    学生分析:

    人民币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亲自购物机会少,对怎样使用人民币购物没有经验。因此,本节课重点放在学生体验怎样使用人民币上。

    教材分析:

    本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为起始课。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1角、1分、2角、2分、5角、5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分析,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有的基础,对教材的呈现可做如下调整:把1元、1角、1分、和5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寓教学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思路:

    这节课整体构思为三个主要环节。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其次,安排学生集体购物,多次安排取币、付币,学生体会到付币方案的多样化,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逐步把数学的问题生活化,抽象出1元=10角,并类推出1角=10分元。最后,组织“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盒(内装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各种商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电脑播放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然后定格在文文和售货员付钱找钱的画面上)

    文文:阿姨,我买一只机器猫,请问需要多少钱?(电脑演示)

    阿姨:小朋友,机器猫的价钱是20元。

    文文:阿姨,给。(给2元)

    阿姨:小朋友,这只机器猫要20元钱呢!这是20元吗?

    文文:唔……

    阿姨:小朋友,你买东西必须先。

    2、师: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比一比,看谁学得好,同学们,加油呀,可不能输给文文。

    二、探究新知。

    (一)分一分。

    1、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样式呢!(电脑出示所有人民币)你能给他们分一分类吗?

    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人民币,请学生给人民币分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把硬币分为一类,纸币分为一类。把分币分一类,角币分一类,元币分一类。

    对策:金属制成的钱币叫硬币,按照这种分法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单位纸制的钱币叫纸币。有元、角、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硬币、纸币、元、角、分。

    3、请小朋友看一看你认识哪些人民币?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的.认出它们?然后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活动)

    4、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介绍自己是怎么识别的?(他们介绍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看,并相应的拿一拿。)

    5、师生评价。教师进行小结:刚才几位小朋友介绍的非常清楚,其他小朋友表现的也非常好,拿的很准确。人民币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好朋友,所以大家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折叠,更不要涂抹和撕毁。你能做到吗?

    (二)、找一找。

    1、刚才我们认识了1元、1角、1分钱的人民币。玩具手表的价钱是1元,我们来看看,文文是怎样付钱的?

    (电脑演示文文付十张1角的情景及下面的讨论)

    文文:这么付可以吗?

    阿姨:可以啊,1元就是10角呀!

    2、我们也来数出十个1角!使学生明白十个1角是10角?10角就是1元呢?再让他们拿出一张1元和10角比一比,谁多?谁少?

    3、学生总结:1角等于10分。(教师板书:1角=10分)

    (三)换一换

    1、(电脑出示人民币)请你从信封找出5角、5分、2角、2分,走下去自由选择一位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认一认。

    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继续加油哇!老师这儿还有两个题目等着你们来解答呢!(电脑出示“试一试”图)一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几张2角可以换一张1元?

    2、哪些小组愿意开小银行给大家换钱呢?

    教师:这样吧,这儿有唐老鸭银行、米老鼠银行、阿凡提银行(边说边给指定的组发各个银行的标志牌),请这三个银行的小朋友起立,然后大家互相推选银行工作人员,每组推选三人,选定好后给这些工作人员挂上银行的工作牌。(边说边发工作牌,学生互相推选)剩下的同学就是裁判员,活动时要看清楚自己小组的工作人员换得对不对。请其他三组的同学拿出1元钱,想一想是换5角呢,还是2角?想好了吗?请大家任意选一个银行换一换!

    (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活动)

    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哪个裁判员来说一说自己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进行奖励)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想一想,应该怎样爱护人民币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1、(学生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这里有一张5角币、二张2角币、五个1角币,从中拿出5角,怎样组合?哪些小朋友能上台把你的组合法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3、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确实,既可以拿一种人民币凑成5角,也可以取二种人民币凑成5角。看来,只要动脑筋、大胆尝试,同一个问题就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解决。

    4、文文买回了机器猫,又突然想起要给小雨寄一张生日贺卡,于是他又来到了邮局。

    (电脑演示)文文:阿姨,我买一张邮票。

    阿姨:一张邮票的价钱是8角。

    文文:啊?在人民币中,有1角、2角、5角,就是没有8角的呀,这怎么办呢?

    是呀,怎样付8角呢?你有办法吗?

    5、文文寄完了贺卡,发现妈妈给他的钱还剩下1元,文文决定为自己添置一些物品。可是文文只有1元钱,能买哪些物品呢?

    (学生自由猜测)

    6、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要推选出一名商店经理(各组互相推选,并给小经理挂上了工作牌)。

    哪位经理来介绍一下你的商店?!(指名学生回答)

    7、好,就请同学们拿出1元前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吧!

    (学生欣喜地开展销售和购物活动:“小经理”大声地吆喝“快来买呀!”其余学生忙着挑选商品……)

    哪些同学能汇报一下刚才活动的情况?

    8、看来,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1元钱!除了用它购物外,还干什么呢?对,把它存起来(出示储蓄罐,投钱入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用这些钱去支援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1元钱还能买哪些物品呢?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钱呢?课后请同学们到商店里去调查一下,下节课进行交流。

    四、全课总结,巩固深化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常用的人民币。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最后,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真正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转变了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和认识教学计划 篇6

    (一)单元教材分析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和认识教学计划锦集


    感觉假期过得飞快啊,转眼间新学期就来临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准备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非常有利,那么如何撰写一份好的学科教学计划呢?这篇文章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的关于“和认识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您能仔细阅读并收藏起来!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1】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教学计划范文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教学片段欣赏二_课堂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

    执教:厦门师范二附小 吴雅卿

    评析:厦门教育学院 肖俊宇

    一、激趣导入,复习音节

    师:小朋友,这儿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的后面藏着我们学过的音节,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就会出现一个音节。谁想当小老师拼读给大家听?如果读准了全班小朋友就跟道他读一遍。

    生1:我选择小灰兔。(师点击课件小灰兔后出示音节jià)

    生2:我来帮助他jià。

    生3:我可以读得更响亮些jià。

    全班齐读。

    生1:我选择小毛驴qí。

    生2:老师我可以帮助他qǐ。(读得不是很到位)

    生3:我能读好它qǐ。

    生2:(自已站起来再读音节)。

    生4:老师我愿意送给他一颗进步星。(学生自己动手做的)

    二、看图认识汉字

    师: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些汉字朋友,这些汉字朋友在哪里?老师先带小朋友到一户人家家里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看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先自己看图说一说,再试着拼读图上的音节。现在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第19页。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看图说一说,并拼一拼图上的音节词)

    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1: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我还看到一位阿姨在洗衣服,还看到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女孩在喂小鸡。

    师:在这句话中只需要在后面用一个还看到就可以了。

    生2: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一位阿姨在洗衣服,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喂小鸡。

    生3:(拼读音节)xià qí。(再读词语)下棋。

    师:你在哪里见过这个下字?

    生1:地下室。

    生2:录音机里听过这个下。

    生3:下楼梯时看见墙壁上写着上下楼梯靠右走。

    师:你观察很仔细。

    生4:厦师二附小的'下。

    生5:厦师二附小的厦是厦门的厦。

    师:放学的时候请你仔细看看校门口的牌子,厦师二附小到底是哪个厦。

    生6:下车,下飞机,下楼梯。

    (其余汉字教学同上)

    师:小朋友真用心观察。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我们学过的汉字,只要小朋友多留意我们身边的汉字,我们就可以很快和汉字交上朋友。

    三、巩固汉字

    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跟同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拿音节卡片的小朋友读准音节,拿汉字卡片的小朋友拿出相应的汉字卡片读准汉字的字音,再将汉字放在音节下面。

    学生动口读一读,动手摆一摆。

    生1:读xià qí。

    生2读下棋。

    师张贴卡片全班齐读。(其余音节、汉字的复习巩固同上)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摘苹果。这些苹果后面藏着我们今天学的音节、汉字,谁读准了,老师将苹果送给他。(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谁也不甘示弱)

    生1:鸡。

    生2:服。

    师:这个字和衣组成词的时候读fu,单个字读什么?

    生3:读第二声。

    师:还有独木桥等着我们呢!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生1:下棋。

    生2:我爸爸和叔叔爱下棋。

    生3:下棋,我爸爸和我在下中国象棋。

    生4:老师,我给XX同学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他没有将下棋合在一起说。应该说我和爸爸在下棋,下棋很好玩。

    (这是课件发出欢呼声,你真棒!)

    生5:洗衣服,妈妈洗衣服很辛苦。

    师:你理解妈妈洗衣服很辛苦,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讲卫生。

    四、读儿歌

    师:小朋友看这幅图,这群小鸡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试着拼读儿歌,自己会拼的、会读的做个记号。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教学片段欣赏二,j q x,希望对你有帮助!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2】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琴教学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电子琴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乐器,它既能满足学生的音乐爱好,又能帮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更广泛的锻炼和启发。那么,如何制定一份合适的电子琴教学计划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于电子琴初学者而言,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基本的音符、节奏和乐理知识;了解电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能够演奏简单的曲目;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因人而异,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音乐水平和个人兴趣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制定。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一般来说,电子琴教学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初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兴趣,中阶段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演奏能力和理论知识,高阶段则是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独特性。根据这个教学进度,可以制定出每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保证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

    另外,在制定电子琴教学计划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现代化的电子琴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可以更好地切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最后,制定电子琴教学计划还需要注重教学评估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教学结束之后,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纠正不足和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便于更好地推动教学进展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细致的工作。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及考虑个体差异,才能制定出更合理、完整的教学计划。同时,只有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与高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最终实现音乐教育的良性循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和谐、健康和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3】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音乐创作和演奏的乐器,电子琴在现代音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很多音乐学习者来说,学习电子琴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必经之路。对于学习者来说,一份好的电子琴教学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三个方面对电子琴教学计划进行阐述。

    一、电子琴教学计划制定

    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制定一份好的电子琴教学计划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学生本身的情况。

    在制定电子琴教学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情况。比如学生的年龄、学历、乐器水平、学习目的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产生影响。

    2.教学资源。

    电子琴教学需要用到一些教学资源,比如教材、音乐作品、教学视频等等。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选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电子琴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年级、乐器水平等安排好教学内容,还要统筹兼顾技巧和艺术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基本技巧,又能养成审美品味。

    二、电子琴教学计划执行

    电子琴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1.教师的作用。

    电子琴教学计划执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的作用。

    学生也是电子琴教学计划执行的重要参与者。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并努力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巧,同时积极反馈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计划。

    三、电子琴教学计划效果评估

    电子琴教学计划的效果评估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成败。在电子琴教学计划效果评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和评分。

    电子琴教学计划的考试和评分是衡量学生成果的重要标准。在考试和评分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2.学生的反馈。

    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同时,在听取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挑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随意接受学生的主观想法。

    结语:

    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效果评估,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当一个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电子琴技能和艺术修养,完成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目标时,教师和学生都会有一种无比的成就感。因此,制定一份好的计划并尽心尽力地落实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4】

    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乐器学习,而其中电子琴作为一种简单易学、声音效果高度还原、功能丰富的乐器,备受欢迎。如何制定一份完善的电子琴教学计划,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掌握基本演奏技巧,进而提高音乐素养,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成为电子琴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一份好的教学计划的基础,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助教老师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方向,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电子琴教学目标包括技巧和理论两个方面:技巧方面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指法和演奏技巧,以及对曲子的识认和掌握;理论方面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五线谱阅读能力,掌握和弦的基础知识和乐理基础知识。

    二、分阶段教学

    针对初学者的不同水平,分阶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初学者需要从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入手,如:音名的记忆和唱名、边读谱边唱、手指按键的记忆等;让学生对最基本的东西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才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级阶段则需着重创作能力的培养,包括和弦的构成概念、和弦扫弹、模拟弹奏、指法练习、及手指的协调配合等;让学生对电子琴的音乐风格和拿捏有更深的了解。高级阶段则突破传统电子琴表演的界限,教授信马由缰的爵士风格、蓝调即兴等内容;让学生有自我风格的创作和提高在音乐中的综合素质。

    三、全方位的教学内容

    做好教学内容的准备,是领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根本。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体验,扩展学生成长视阔,培养其曲艺鉴赏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加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产生,我们应增加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互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练习、唱歌、听歌、弹奏、模拟弹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场景。

    四、教学成效的评价

    教学成效评价体系是评估教学计划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科研的重要环节。教学成效评价应该从基础技能入手,把握学生的起点和终点,并能够持续跟进,制定每阶段的学习标准。并根据学生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评估标准,提高和保证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提升学生的艺术乐感与实际表演才能。

    总体而言,一个完善的电子琴教学计划不仅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策略,还需体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科学化的教学评价。希望通过这份电子琴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更多电子琴爱好者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琴技巧和基础,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5】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电子琴是一种兼具音乐性和实用性的乐器,能够演奏各种曲目,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学习。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电子琴并不容易上手,需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教学才能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因此,了解电子琴教学计划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

    一、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基本结构

    电子琴教学计划包括基础教学、进阶教学和专业教学三个阶段。

    1.基础教学

    基础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教学,如乐理、手型、指法等等。学习者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地保持姿势,如何弹奏音符和旋律,同时也需要学习音乐符号和谱表。

    2.进阶教学

    进阶教学是指在学习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深入一些更加高级的技巧和演奏,如连续音符、和弦语音,节拍掌握和声学。通过进阶教学,学习者能够更加熟练地弹奏各种曲目,和别人进行协同演奏。

    3.专业教学

    专业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创造。这个阶段的教学将会让学生学会创作、深入掌握电子琴的技巧和特点,更好地表达和传达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二、电子琴教学计划的重点

    1.基础知识

    电子琴的学习首先需要打好基础知识,了解乐理、音符和谱表,并理解音乐的设计理念。同时,在电子琴学习中,允许出错,但是切勿拖延,勇敢尝试和探索各种新的方法和技能。

    2.技能掌握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者需要多进行练习,掌握手指的动作和正确的指法。在实际演奏中,特别是在弹奏曲目中,掌握正确的技巧,可以使自己更加得心应手。

    3.创意表达

    在进阶阶段和专业阶段,学习者需要创造自己的音乐,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试演,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实施

    1.合理制定计划

    了解电子琴教学计划后,学习者需要合理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想要掌握的技能来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学习者应该考虑到自己的时间和兴趣爱好,合理分配每天应该学习的时间,并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康复性锻炼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寻找专业教师

    在学习电子琴时,专业教师的指导将会对于学习效果和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在音乐培训学校、音乐教育社区等地方寻找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和指导。

    3.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通过参加社区活动、飞行表演或组成乐队等,可以让学习者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不仅能够增加自信心和技能,还能和其他人进行协同演奏,通过参加活动提升自己,并更好地掌握和发挥电子琴的技巧和表现力。

    总之,了解电子琴教学计划对于学习者而言非常重要,需要进行切实有效的计划制定,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指导,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巧的实践,同时发掘自己的潜能,积极参与活动,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成长,使自己更好地行使电子琴这一乐器的魅力和特点。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6】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对分数有一点了解,但不是很明确,也不太系统。其次,对于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平均分和整体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较好的认识。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有的困难

    对整体的认识;

    分母和分子的位置及表示的含义;

    在描述时容易丢掉平均分和是谁的几分之几。

    3、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我的设想:

    学生对全新、感性的内容很感兴趣,乐意采取讨论、协作等学习方式。根据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入手,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揭示得到分数的第一个必要条件。问题设计时注意问题的坡度和开放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这也便于老师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这样既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难点: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五、单元评价要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备注

    分一分(一)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1

    分一分(二)

    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

    比大小

    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1

    吃西瓜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练习三

    1、巩固对分数意义的认识,能正确运算分数表示简单的平均分的情况。

    2、能正确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3、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整理与复习

    梳理《面积》和《分数》单元的知识,指导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单元测试

    1

    测试情况

    反馈

    1

    合计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P53-55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把每种食品(两瓶水,四个苹果和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你能帮助他们吗?

    二、引导探索

    (一)分一分

    1、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苹果?2瓶水呢?

    2、讨论:(1)蛋糕只有一个,怎样分给他们两个人才公平呢?板书:平均分

    (2)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蛋糕的一半呢?

    板书:

    小结并引引出分数:本学期初始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小数,还知道什么是整数、自然数。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叫做分数。板书:分数

    (二)认一认(板书)

    1......分子

    分数线读作:二分之一

    2......分母

    (二)涂一涂

    反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二分之一分别是多少?

    (三)折一折

    1、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2,与同伴进行交流。

    2、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小组讨论:

    (1)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1/4。

    (2)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4。

    (3)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

    (4)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即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

    小结:

    (四)结合图意,认识分数各部分意义。

    (五)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三、拓展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

    3/41/63/5

    3、课件:找出图中用几分之一表示的物品和图形。

    四、总结:怎样的数是分数?

    五、板书

    分数

    1......分子

    分数线读作:二分之一

    2......分母

    分一分(二)

    教学内容:P56-57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结合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引导探索

    1、把下图涂上不同的(红色、黄色和蓝色)。

    2、小组讨论: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将上面的小正方形剪开,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4、小组合作完成:

    (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红花:黄花:黑棋子:白棋子:

    2、仿照左图,按分数圈一圈。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五、思考:他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

    比大小

    教学内容:P58-59

    教学目标: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小熊和狐狸分饼干,大熊把饼干平均分成四份,狐狸一下子就拿了三份,只留下一份给小熊,狐狸还跟小熊说:看!一大份留给你啦!同学们,你们说,真是像狐狸说的那样,小熊的那份多吗?

    二、引导探索

    1、试一试: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涂一涂,试一试。

    2、通过涂色,同学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

    3、大家能画画图,用图说明和哪个大吗?

    板:问大家同意老师的判断吗?

    小结: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呢?

    三、拓展应用。

    1、填分数,比大小。

    反馈:说一说哪个分数大?为什么?

    2、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反馈:每个分数分别是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下面图形中涂出它的。

    4、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吃西瓜

    教学内容:P60-61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整体减去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

    2、正确理解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得整体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夏天到了,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小熊也很喜欢。看!(示课件)

    二、引导探索

    1、认真观察吃西瓜的情境图,说一说它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弄清它已知什么,求什么。

    2、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尝试列算式。

    3、探索+=怎么算。

    (1)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分数。

    (2)拼图看应该得出什么结果。

    (3)回到问题情境,小组讨论:解释这个结果是否合理。

    4、小结: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怎么计算?

    5、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交流结果。

    小结: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怎么计算?

    6、学生独立解决第三个问题,全班交流如何把1变成可以与相减的分数。

    小结:把1变成可以与相减的分数(即:八分之八),再减。

    三、拓展应用。

    1、

    2、+-1-

    +-1-

    3、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小数的加减法怎样计算?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7】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电子琴作为一种流行乐器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学习音乐的第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学习电子琴,教学计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电子琴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入门,并逐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与技巧。所以,本文将综述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电子琴教学计划。

    一、为什么需要电子琴教学计划?

    首先,一份合理的电子琴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任何乐器之前,都需要先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乐符、节奏、调性、和弦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必需的,对于学习电子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份系统的教学计划,学生容易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学习缺乏目标性。

    其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兴趣都不同,因此教学计划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在教学计划中,可以合理安排课程的难度和时间,让学生可以逐步提高技能,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跟踪和评估。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应该包括对学生进展的跟踪和评估机制。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表现应该得到评估,以便更好地确定下一步课程的难度和方向,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电子琴学习。

    二、如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电子琴教学计划?

    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电子琴教学计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经验和兴趣爱好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以帮助确定教学计划的难度和方向。

    2.课程内容的选择。电子琴课程应该包括音乐理论知识、基本演奏技巧和曲目演奏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课程内容。

    3.课程难度的梯度。课程的难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梯度,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演奏技巧并增强学习信心。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5.跟踪评估机制的建立。建立跟踪评估机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三、结论

    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电子琴教学计划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教学计划不是静态的,应该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逐步提高技能和理解音乐,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8】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千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从而能够正确应用千米计量长度。

    二、课程内容

    1.千米的定义和标准,以及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千米的应用及实际意义。

    3.对千米的测量和计算的练习。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和基本定义,并介绍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标准。

    2.内容讲解

    梳理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互相转换关系,并通过实例介绍千米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3.练习

    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际测量数据,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而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

    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例如千米的定义和概念、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等,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5.作业布置

    通过布置课内的练习题或课外的独立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维能力。

    2.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任务和问题导向的方法,通过题目的设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学习笔记的收集和分析,评估学生成果的质量情况。

    2.通过课堂的互动来获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反馈信息,以便调整课程的教学方向。

    3.通过学生的成绩考核和日常表现评估学生的吸收能力和应用能力,并及时给予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与其它图形区分开来。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的物品。

    1.自制的圆形蛋糕,小兔、小猪、小猫的头饰图片各一张,各种图形的饼干若干。

    一、引题,引发幼儿兴趣。

    1.今天小兔要过生日,有两个朋友来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吧。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并请幼儿向小动物问好。

    噢,原来是小猪和小猫来啦。

    2.朋友们送来了一个蛋糕还有各种美味的饼干。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饼干。(通过教具吸引幼儿的眼球,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认识图形。

    1.宝宝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可以提问个别幼儿。回答圆形。然后讲解圆形的特征:边不是直的,没有角,摸一摸是光滑的。

    2.因为小兔喜欢吃圆形的蛋糕。看看美味的饼干里有没有圆形,小兔还喜欢吃圆形的饼干。 请幼儿在各种形状的饼干里找到圆形的饼干,并检查幼儿是否拿对。

    3.现在宝宝们来告诉老师小兔、小猪、小猫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4.请宝宝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苹果,西瓜,篮球,碗,盆等)

    和认识教学计划【篇10】

    教学内容:

    第一站 我们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1、懂得并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变迁的表现。

    2、通过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高楼鳞次栉比,乡村田园风景如画,高速路上车流如织,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来好,社会越来越繁荣,国家越来越昌盛。我们时时处处栋能感受到节节升腾的时代气息。 我们开始学习第一站 我们生活的变迁

    二、新课学习

    思想驿站:想一想

    (1)我们的学习用品和父辈相比有哪些变化?

    (2)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我们切实地感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殷实富足。

    从市场的繁荣,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都显示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的住房越来越宽敞舒适,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我们的穿着打扮,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漂亮。

    讨论“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人们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花费大幅度增加,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如:人们受教育的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花钱买知识”成为新的时尚。文化市场丰富活跃。

    3、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注重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氛围更加和谐。

    讨论:举例说明。

    三、小结:

    四、作业:我们身边的变化有哪些?

    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精华


    希望这篇“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能够符合您的口味让您感到满意。时间飞逝,新学期要来了,学校的各科教师们可以开始写教学计划了。教学计划能更好的在下学期做好准备轻装上阵。相信本页的内容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1

    电子琴是一种方便易学的乐器,这使得许多人选择学习电子琴来实现自己音乐梦想。然而,许多人在自学电子琴时往往感到困惑或者无所适从。要想在学习电子琴方面取得成功,首先需要一个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一、什么是电子琴教学计划

    电子琴教学计划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制定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学习的目标、所需要达到的水平、学习的内容、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有了一个合理的电子琴教学计划,学习者可以更快的进步,更好的掌握技能。

    二、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素

    1.学习需求:制定电子琴教学计划的第一个要素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判断学生是否需要学习基础知识还是要提高演奏能力,这些都是制定电子琴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

    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教学计划中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首先应包括基础知识,例如乐理知识、和弦、节奏等。同时,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曲目进行选择和训练,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技能。而在曲目选择上,要注重难易程度的梯度,从易到难的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也是制定电子琴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生,例如一个人情感丰富,可以采用情感导向的教学法;一个人喜欢抽象思考,可以采用抽象教学法;一个人喜欢动手,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等。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线电子琴课程、教学视频等。

    4.时间安排:时间安排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达到预设的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时间,适当地分配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习任务可以分为长期任务和临时任务,例如每天练习多长时间、每周学习的乐曲数量等。

    三、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

    1.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需求,采用多元化的调查问卷可以为制定电子琴教学计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2.制定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基础水平、学习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3.设计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上,要强化基础训练,注重曲目选择和难度梯度,打造专属的课程体系。

    4.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个性、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钢琴课的现代化教学法、情感导向的教学法等。

    5.安排学习时间:根据学生需求和学习目标,进行时间和课程的调整,以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实施

    在实施电子琴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针对学生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注重鼓励学生、赞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总结

    电子琴教学计划是电子琴学习的关键,做一个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够针对学生的需求,让教学更加个性化,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力。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在学生中起到关键作用,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琴相关技能,达成自己的音乐梦想。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2

    电子琴是一种流行的乐器,有许多人渴望学习。为了帮助这些人学习电子琴,我们应该设计出一个系统的教学计划。本文将描述一个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一、学习目标

    在设计教学计划之前,我们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电子琴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演奏电子琴,并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听力、协调性和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具体来说,我们的学习目标包括:

    1.掌握电子琴的基本演奏技能,包括手位、手指力度和音符节奏。

    2.熟悉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谱号、调式、节奏和和弦。

    3.熟练演奏一些流行的电子琴曲目,并能够自己编曲。

    4.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能够分析和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技能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以下是我们的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

    在理论课程中,我们将介绍各种音乐术语、音符和谱号的基本知识。学生将学习音调、和弦和节奏,以及电子琴的各个部分和功能。此外,我们也会介绍音乐史和音乐文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背景和历史。

    2.乐器演奏

    在乐器演奏的课程中,我们将教学生正确的手位、手指力度和音符节奏,以及如何演奏不同类型的音乐。我们也会提供一些练习音乐,以帮助学生巩固他们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结合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原则和规则。

    3.个性化教学

    我们认为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我们会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技能水平分组,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练习。我们也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自己编曲,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评估方法

    在学生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后,我们将对他们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达到学习目标。评估方法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和公正的。

    1.定期测试

    我们将定期进行测试,以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测试内容包括音乐理论、演奏技能和乐曲演奏。

    2.表演评估

    我们将在每个学期末安排学生进行表演,并对他们进行评估。我们将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音乐感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3.学生反馈

    我们也将收集学生的反馈,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学生的反馈将根据匿名原则进行,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我们的电子琴教学计划将是一个系统而多元化的课程。我们将帮助学生掌握演奏基本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将定期进行测试和表演评估,并听取学生的反馈以改进教学。我们相信我们的教学计划将使学生成为自信、熟练的电子琴演奏者,并带来音乐的乐趣和欣赏。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3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电子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乐器,它可以制作各种不同的音色,通过键盘演奏,弹奏出动人心弦的旋律。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电子琴,特别是儿童。在这种情况下,电子琴教学计划变得非常必要。

    一、电子琴教学计划的概念

    电子琴教学计划是一项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方法的电子琴教育活动。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音乐素质、学习兴趣等因素,逐步帮助学生掌握电子琴演奏的技巧。

    二、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

    1. 教学目标

    电子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演奏水平和创造能力。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具体、明确、可行,并能够量化,便于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

    电子琴教学涉及到音乐理论、琴技指法、曲目演奏等方面,教学内容需要从浅入深、有序、系统,逐步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

    3. 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方法也需要不同。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表演,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

    4. 教学步骤

    电子琴学习需要有明确的学习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琴技和音乐知识。通常需要从基础入手,慢慢提高难度。例如,从简单的音阶、节奏开始,逐渐学习和演奏曲目,再到掌握和弦和自己创作。

    三、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实施

    1. 将电子琴教学计划视为长期任务

    学习电子琴是一个需要耐心和长期努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合作,制订实施计划,并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2. 鼓励学生进行融会贯通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学习,把原有的音乐素养和其他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不断下意识地选择和组合不同的音符、和弦和节奏。

    3. 强调音乐演奏的感性

    电子琴教学计划应突出音乐演奏的感性。学习电子琴不仅仅是学习基本的琴法和技巧,更需要学会如何用自己的内在感受来表达音乐。

    4. 保持学生兴趣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游戏、评比等活动,以增强学习效果。

    四、总结

    电子琴教学计划是一项必要而重要的电子琴教育活动,它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电子琴演奏的技巧和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以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步骤进行教学,同时也要强调音乐的感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快乐。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4

    近年来,电子琴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乐器,备受青少年学生的青睐。电子琴教学已经成为普及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制定一套合适的电子琴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掌握良好的弹奏技巧,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将从设计教学目标、分阶段教学、教学方法、完整性和个性化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电子琴教学计划。

    一、设计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非常重要的一环,阐明了学生学习电子琴的目标和方向,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指导。学生在开始学习电子琴时,应该先明确学习目的。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通常,在初学阶段,主要学习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掌握基本音乐理论和节奏,熟悉乐器的音色和使用方法。在进阶阶段,学习者应该学习更复杂的乐曲,掌握和弦、琶音、乐曲的拼接等技巧。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对音乐和电子琴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奏表演,发挥自己的表现力。

    二、分阶段教学

    电子琴教学需要分阶段进行,以便让学生逐步掌握琴键的音高、结构和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基础和兴趣等不同情况,将电子琴教学划分为初学阶段、进阶阶段和精进阶段。在初学阶段,应以教授基本弹奏技巧为主,使学生能快速掌握电子琴的操作方法。在进阶阶段,应该教授音乐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演奏技巧。在精进阶段,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乐曲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电子琴教学的方法主要分为视觉教学和听觉教学。视觉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观摩等方式进行。听觉教学则需要通过学习CD或视频,让学生听取范例曲目并模仿演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音乐游戏、竞赛、演奏表演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演能力。此外,还需重视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在课程之外练习,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彼此帮助互相促进,加强自主性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养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完整性

    完整性是电子琴教学计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掌握电子琴的各个方面。电子琴教学的完整性包括音乐理论、弹奏技巧、演奏表达能力和音乐文化知识等方面。除了重视基本的音高与音色,还需注重音乐表达的技巧、弹奏技巧和音乐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乐器和音乐表达的本质,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为学生的音乐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个性化

    电子琴教学计划应该注重个性化,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都不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课程中,为那些速度较慢或有困难的学员提供额外的帮助,重点关注他们的薄弱环节,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克服困难,学生将对自己的学习、晋升方面提高信心,进而激发更创造性的弹奏和演奏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制订一套有效的电子琴教学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基于学生实际水平和个人差异进行精心的设计,将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进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巧基础,获得乐器和音乐表达方面的深度学习和训练,更加自信地掌握电子琴,实现乐器的自我表达及多次演出的可持续性,从而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5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琴教学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电子琴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乐器,它既能满足学生的音乐爱好,又能帮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更广泛的锻炼和启发。那么,如何制定一份合适的电子琴教学计划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于电子琴初学者而言,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基本的音符、节奏和乐理知识;了解电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能够演奏简单的曲目;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因人而异,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音乐水平和个人兴趣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制定。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一般来说,电子琴教学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初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兴趣,中阶段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演奏能力和理论知识,高阶段则是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独特性。根据这个教学进度,可以制定出每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保证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

    另外,在制定电子琴教学计划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现代化的电子琴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可以更好地切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最后,制定电子琴教学计划还需要注重教学评估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教学结束之后,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纠正不足和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便于更好地推动教学进展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细致的工作。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及考虑个体差异,才能制定出更合理、完整的教学计划。同时,只有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与高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最终实现音乐教育的良性循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和谐、健康和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6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电子琴作为一种流行的音乐教育器材,已经逐渐普及到学校和社区音乐教育中,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学习音乐的首选。面对如此广泛使用的电子琴,了解电子琴教学计划,掌握电子琴教学方法,对于电子琴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电子琴教学计划的作用

    电子琴教学计划是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计划,帮助学生学习电子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电子琴教学计划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标,达到效果更佳。

    电子琴教学计划能够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达到怎样的水平,从而更有动力地学习。同时,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技巧和知识。

    2.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电子琴教学计划能够将学习内容系统化地组合在一起,让学习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进度和顺序,从而避免了内容的重复或遗漏。科学地制定计划,也能够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取适度的难度,让学习者不至于过于枯燥或无法理解。

    3.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时间和精力。

    通过电子琴教学计划,老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授课时间和教学内容,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杂乱和浪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二、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

    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良好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育观察力。制定计划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计划里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性别,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目标。比如,初学者需要学习基本的音阶和节奏,而对于进阶学生则需要学习更加复杂的和弦和旋律。

    2.教学资源和教材。

    教学计划不能脱离教学资源和教材,需要根据教材提前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教学工具和设备的情况,如练习房和电子琴等等。

    3.教师的能力和经验。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和能力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计划的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进度相适应的难度级别。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计划,使其更加适合教学实际情况。

    三、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实施

    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积极配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些应注意的实施事项如下: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电子琴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乐趣。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2.把握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需要小心把握,不能过于紧张或松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时间。

    3.注意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能只是机械的照着计划走,还需要掌握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巧。

    总之,电子琴教学计划是电子琴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课程顺序,提高教学效率,对于电子琴学习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好电子琴教学计划,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7

    电子琴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乐器,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业余爱好中,都有很多人选择学习电子琴。因此,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是很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电子琴教学计划的相关主题,并提供一些有关如何学习电子琴的建议和技巧。

    1、了解电子琴

    首先,了解电子琴是学习电子琴的关键。电子琴与传统钢琴不同,它们可以播放不同类型的声音,如管弦乐器、打击乐器和声音效果。电子琴也可以使用节奏器和鼓机器来提供节拍和鼓点。了解电子琴的功能和特点是学习电子琴的重要第一步。

    2、熟悉音乐理论

    学习电子琴还需要熟悉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如音符、节拍和和弦等。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电子琴的基础,并且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

    3、选择学习资源

    在学习电子琴时,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非常重要。电子琴教材和在线教程可以帮助你了解如何正确地演奏和练习。在选择学习资源时,最好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需求的教程,以帮助你更快地进步。

    4、练习技巧

    练习技巧是学习电子琴的关键。有规律地练习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最好每天练习,每次练习的时间应长短适中。练习时还要注重正确的姿势和手指的位置,这有助于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速度。

    5、寻找表演机会

    最后,学习电子琴需要寻找表演机会。在公共场合或家庭聚会中演奏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提高自信心和展现技巧。参加一些相关的比赛和音乐会也有助于你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总结

    在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电子琴的特点和功能、熟悉音乐理论、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练习技巧以及寻找表演机会。学会电子琴需要耐心和毅力,但是只要掌握传授的这些技巧和方法,你就能更好地演奏电子琴。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8

    电子琴作为现代演奏乐器之一,因其便携、多功能、易于学习等优势而备受青少年、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喜爱与青睐。本文主要探讨电子琴教学计划,包括电子琴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相关内容以及电子琴教学的实践过程。

    一、电子琴教学的基本理念

    1.因材施教:每个人的音乐兴趣、音乐水平都不同,教师应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水平和个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范围之内快乐学习。

    2.注重技巧和表现:电子琴演奏既需要技巧,更需要表现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巧,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多元化教学:电子琴演奏不仅是乐曲的演奏,还涉及到和声、和弦、节奏等诸多方面。因此,电子琴教学应该多元化,既要让学生学习演奏技巧,也要让学生了解和声、和弦、节奏等知识,使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琴演奏的技能。

    二、电子琴教学相关内容

    1.基础知识教学:包括乐理及其应用、五线谱与简谱的基础、演奏姿势等。

    2.技巧教学:包括音阶、琶音、滑音、音效等技巧的教学。

    3.曲目教学:包括练习曲、流行曲、古典曲等不同类型的曲目教学,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积累并培养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能力。

    4.和声与和弦教学:通过教授和弦的和声变化,让学生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和声原理、和弦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为学生往后的探究做好基础。

    5.演奏表现与艺术鉴赏教学:通过表演视频和音乐作品的欣赏比较,让学生学会如何感受音乐、演奏出自己的音乐表达,并从中学习到如何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

    三、电子琴教学的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沟通交流听取学生对于学琴的期望和目的。

    2.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3.注重技术和表现,引导学生在学习电子琴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视频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琴演奏的技巧和知识。

    5.通过积极沟通和交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计划,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琴的快乐和收获。

    总之,电子琴教学计划应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技巧和表现、多元化教学。只有通过个性化化的教学计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电子琴演奏的技巧与知识,并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9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电子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乐器,深受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喜爱。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电子琴可以培养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和感受音乐的乐趣。因此,电子琴教学计划尤为重要,可以指导初学者进行学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一、课程设置

    电子琴教学计划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设置,这样可以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技巧和理论。课程可以根据初学者的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

    初级课程可以从基础知识和技巧入手,例如乐器的构造、琴键的位置、手指的按键方式等等,让学生慢慢地适应电子琴的特点和弹奏方法,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中级课程可以着重关注和练习乐曲的演奏,例如提高按键的速度和准确度,加强对节奏和曲式的理解,让学生逐渐掌握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级课程可以更加强调乐曲演奏的表现力和技巧,例如如何表现音符的长短、强弱和连贯度等等,同时可以加入一些音乐理论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本质。

    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也是电子琴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教学方式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在此提供一些常用的方式供参考。

    一对一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教学进度和内容,有助于更加细致地解决学生的疑问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集体练习和演奏。

    线上教学: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线上教学也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成本,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同时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总之,电子琴教学计划需要综合考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因素,为初学者提供科学、有序、个性化的教学服务。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初学者可以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更好地展现电子琴乐器的魅力和音乐的美妙。

    认识电子琴教学计划 篇10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和电子琴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电子琴。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教学计划,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子琴教学计划,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电子琴学习的意义

    电子琴作为一种兼具演奏和伴奏功能的乐器,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音乐生活,还能够开发人们的音乐天赋。学习电子琴不仅能够提高音乐素养,更能够培养人们的感性认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电子琴教学的难点

    1.技术方面的难点:电子琴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技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琴键的位置、手指协调、节奏感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理论方面的难点:电子琴学习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如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理论、乐器知识等,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学习。

    3.学习方法方面的难点:学习电子琴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容易出现盲目跟从、重复练习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电子琴教学计划的设计

    1.初学者阶段

    初学者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知识、演奏技巧和常见曲目的练习。这个阶段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通过简单的琴键练习和谱曲,帮助他们熟悉琴键,掌握动态、节奏、强弱变化。

    2.进阶阶段

    进阶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扩展音域,增强音乐架构感和丰富表现手段。此时教师应该把基础练习和曲目练习相结合,选择难度适当的曲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乐感和表现力。

    3.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深入学习琴键技巧、音乐理论和创作。教师应该从多维度入手,通过练习音阶、琶音、双手琴键、手指灵活度等提高学生的技巧水平。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电子琴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性化定制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音乐兴趣和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定制教学计划。

    2.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查找和探究学习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破冰演示法:通过简单曲目演示,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4.多样化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上课教学,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电子琴教育平台等非传统教学方式,呈现更加丰富全面的教学资源。

    总之,电子琴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让电子琴教育成为多样化、富有活力、充满乐趣的教育领域。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师的工作总结怎么写


    第一篇: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班级:汉语文101班姓名:林苗学号:1020xx1125指导老师:李常春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生字词“温晴”、“响晴”、“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形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情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感,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老师通过故事导入,课前检测法,讲授法,谈话法,讲解课大致内容学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体会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分析讨论解决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等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导入

    1969年的一天,日本许多知名人士齐聚一堂为日本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表示祝贺,这时一位瑞典大使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你知道吗?本来这次获奖的人不是你的,而是中国的一位作家,但是他现在不在了,而诺贝尔奖只能颁给健在的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中国的作家是谁吗?(老舍)

    那同学们对老舍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老师补充。这样可以检验学生资料收集情况)

    二、作者介绍

    1、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2、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共创作小说、戏剧、曲艺等作品百余种,共八百万字。

    3、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

    在这一部分中我会要求学生查字典“舍予”中的“予”是第几声,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和解决作者取这个字的原因是奉献的意思。在讲解作者生平是我要求学生按一下几点总结:①作家籍贯,原名,字号②对他的评价,所做贡献,获取的荣誉称号③代表作品。按照这种方法便于记忆背诵。

    三、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老舍的一篇散文名叫《济南的冬天》。同学们,在你们印象里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白雪皑皑,寒冷,凛冽的北风)在北中国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冬天却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那到底那个神奇地方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四、检查生字词

    镶(xiāng)、发髻(jì)、着(zhuó)落、贮(zhù)蓄、济(jǐ)南、暖和(huo)、澄导法来学习课文。

    2、因为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抒情散文,所以诵读法是必不可少的。

    3、多媒体可以营造一种浓郁的抒情氛围。因此我会选择用多媒体让学生去听课文范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春》导入新课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我们学习了著名的学者朱自清的《春》,在这篇散文中作者

    借助、、、、、描绘了五幅图画,它们是图

    和图、图、图、图,概括了春天的三个特点分别

    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引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是对一年中另一个季节的赞美,且表达了喜爱之

    情。这是什么季节呢?(学生回答)。作者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语言大师。对

    这位作家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他表达自己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是借助哪些事物

    呢?借助这些事物写出了济南冬天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篇《济

    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

    发髻镶边济南

    2、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老舍。

    3、让学生看一看“百度搜索”中对老舍的介绍,

    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借助百度搜索了解很多知识。

    4、老师讲述文章背景: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任教,共有7年时间,山东被称为他的第

    二故乡。他对山东产生浓厚的感情,写下了多篇散文。《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1931年春天

    在济南大学任教写的一篇辞情具佳的作品。现在我们就随老舍到济南的冬天去感受一下吧。

    三、让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一下其中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自由的交流。

    要求:1、小声自由地读。2、用笔画出你认为能体验出对济南赞美与喜爱的句子。

    四、让学生看视频并听朗诵(多媒体链接)。

    五、听过朗诵后,让学生再找找是不是自己还有没找出来的,在班级进行朗读交流。

    六、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问,作者之所以对济南的冬天充满赞美与喜爱之情,这是因为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明确:温晴(此处应当解释温是温暖、晴是晴朗)

    七、作者是怎样引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呢?

    明确:是通过与伦敦和北平进行比较得出的(如果此处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分解成两个问题:

    1、写济南的冬天之前写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2、这与济南的冬天之间形成了

    什么的手法?)。

    板书: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济南的冬天的温晴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温晴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明确:地理环境是原因;体现在人、山、水三个方面。

    九、具体分析写人、山、水的部分。(如果时间紧张先分析第五节写水的内容)。先欣济南冬

    天山水的图片。

    gect=20xx26592cl=2lm=-1ie=gbkfm=hao123#pn=42

    1、这一节那些是表现句子是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暖与晴朗的?

    提示:作者写水的温睛是从水的本身以及与水相关的事物来表现这一特点。

    板书:水冒着点热气(温)

    水藻真绿(晴)

    柳树照个影(温睛)

    2、能表现作者喜爱与赞美之情的是哪些语句呢?

    十、总结本课所讲内容并再听一遍朗诵。链接:

    十一、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校园的秋天》

    要求:1、仔细观察;2、要抓住校园秋天的特点;3、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突出校园

    秋天的特点。

    教学反思:

    1、温故而知新:这节课能运用学过的《春》的知识来分析《济南的冬天》,通过景物描绘表

    现季节的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迁移训练。

    2、化难为易:在提问时如果遇到学生不会时及时通过分解问题,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使课

    堂教学顺利进行。

    3、多媒体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准确,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老师的

    能力在这样的教案撰写中也得到了提高。

    4、本节课的特点还在于灵活,恰当的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夹江实验中学叶炼容

    【教材分析】

    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

    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

    脑海中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景。由此看出,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这般美景中的浓

    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更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设计思想】

    阅读如此的美文,对语言的细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感入体验。可分三步:

    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体景象。

    2、悟到构筑这种景象的基础──优美的语言。

    3、悟到作者在这种景象中所浸透的深情。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深厚感情。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各类资料了解老舍,了解冬天的济南,了解老舍与冬天的济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北中国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也可以引诗为证)

    ——奇寒、大雪、万物萧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同在北中国,济南的冬天却有着不同的景致。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老舍这位文学大

    家写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它温文尔雅的特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写于

    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他在山东呆了7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2、扫除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济南伦敦暖和着落着急髻看护妇镶薄雪水藻贮蓄澄清............

    (2)响晴温晴安适慈善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

    3、范读,要求:

    (1)在文中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

    联系全文内容思考哪一个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为什么?

    (2)结合2、3、4、5段,在每一段用“冬天的济南像”,(尽可能用原

    文中的词句)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

    4、解决思考题(1)(2)。

    三、美段研读(第三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布置任务: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2)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3)用斜线划分这段的层次;

    (4)结合语境说说“顶”、“镶”为什么用得好。

    四、课内探究

    1、通过刚才的品味,我们深切的领略到了济南冬天的美。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能来探究一下原因吗?

    (讨论作答)

    归纳:

    (1)、文章中采用了很多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

    (2)、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观察得很仔细。

    (3)、老舍先生在文章中还投入了他的情感。(喜爱、赞美)

    2、谁能谈谈老舍先生与济南,与济南冬天之间的一些事情吗?(适当提示)

    3、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还要揣摩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深情。

    五、拓展作业

    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个不少于两百字的小片段。

    (时值秋天,校园是学生所熟知的,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南方温暖的气候里,秋天也有其独有的个性。这正是一次锻炼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体验感悟的好机会。)结语:法国著名作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希望同学们能擦亮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开启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美;运用智慧,去创造生命中的美!

    谢谢大家!下课!

    第三篇:《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修饰词——“冰冷”或“严寒”,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而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又会是怎样的呢?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景。

    二、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现有《老舍文集》行世。

    2、《济南的冬天》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然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

    按描写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第一部分:1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3,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其中第二部分别写什么内容: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城外的远山

    4、探究质疑

    ①第一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1)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2)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③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没有风声并不等于没有风的,只是风很小而已,如果改“没有风的”则不符合情况,可见作者用词十分准确。

    四、重点品析。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五、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第四篇:《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过程与方法: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北中国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也可以引诗为证)

    ——奇寒、大雪、万物萧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同在北中国,济南的冬天却有着不同的景致。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老舍这位文学大家写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它温文尔雅的特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写于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他在山东呆了71

    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2、扫除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济南伦敦暖和着落着急髻看护妇镶薄雪水藻贮蓄澄清

    三、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理清思路

    (二)互动探究: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研读课文

    齐读第一段

    1、提问,作者之所以对济南的冬天充满赞美与喜爱之情,这是因为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温晴(此处应当解释温是温暖、晴是晴朗)

    2、作者是怎样引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呢?

    通过与伦敦和北平进行对比得出的。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分析表达效果

    二、自读课文,用笔画出你认为能体验出对济南赞美与喜爱的句子。

    在文中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联系全文内容思考哪一个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为什么?

    结合2、3、4、5段,在每一段用“冬天的济南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体会一下其中的情感。

    三、研读赏析

    1、美段研读(第三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布置任务: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2)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3)用斜线划分这段的层次;

    (4)结合语境说说“顶”、“镶”为什么用得好。

    2、济南的冬天的温晴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温晴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明确:地理环境是原因;体现在人、山、水三个方面。

    具体分析写人、山、水的部分。(如果时间紧张先分析第五节写水的内容)。先欣赏济南冬天山水的图片。

    1、这一节哪些句子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暖与晴朗的?

    提示:作者写水的温睛是从水的本身以及与水相关的事物来表现这一特点。

    2、能表现作者喜爱与赞美之情的是哪些语句呢?

    四、课内探究

    1、通过刚才的品味,我们深切的领略到了济南冬天的美。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能来探究一下原因吗?(讨论作答)

    归纳:

    (1)文章中采用了很多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

    (2)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观察得很仔细。

    (3)老舍先生在文章中还投入了他的情感。(喜爱、赞美)

    2、谁能谈谈老舍先生与济南,与济南冬天之间的一些事情吗?(适当提示)

    3、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

    (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还要揣摩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深情。

    本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通过对比得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这一特点从济南的山水两个方面入手,从济南的地理特征,济南人的神情态度,济南的雪后景色以及水的绿与亮两方面表现济南冬天的温睛。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景物的描写之中,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五、小结:法国著名作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能擦亮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开启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美;运用智慧,去创造生命中的美!

    六、拓展作业

    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个不少于两百字的小片段。

    (时值秋天,校园是学生所熟知的,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南方温暖的气候里,秋天也有其独有的个性。这正是一次锻炼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体验感悟的好机会。)

    板书:《济南的冬天》

    老舍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济南冬天的水色

    第五篇: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唐河县马振扶第二初级中学石郭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在我上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如果让你在“冬季”前面加一个修饰限定的词语,你想到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寒冷的)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万物凋零的萧条画面。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但我国幅员辽阔,同样是在中国北方,却仍然有些地方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到我过北方的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老舍及其创作:(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三、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配乐班瑞德的《初雪》)学生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b.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b、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清、亮

    c、作者对济南通天的喜爱和赞美。

    3、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合作探究、品析美点:

    (一)品析美点:

    的确,《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寻美。(出示课件)

    修辞运用之美俯瞰仰视之美

    移步换景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虚实相生之美景物映衬之美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分四人小组讨论,看哪一个组所寻之美最多。

    注意:说话的时候要求以“我说××之美”开头,结合具体词句,说出它美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交流过程中解说“俯瞰”、“仰视”、“移步换景”、“映衬”等概念)

    明确:

    1、修辞运用之美:第2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舒适和暖和。第3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害了羞”写出了小山的可爱。第4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这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远山的美。第5节“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还有“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美。

    第5节“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

    晶。”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比作蓝水晶。

    2、俯瞰仰视之美:第2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第5节“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出了济南的美。这是仰视。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

    3、移步换景之美(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视线的转移,不断展现新画面。):第3节(朗读相关句子),从山上到山尖,再到山坡,最后到山腰,是移步换景之美。

    第4节“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从城里到城外,又从山坡上到小村庄,再到房顶上,是移步换景之美。

    4、动静结合之美:第3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动静之美。

    5、虚实相生之美(描写所见所闻的实有景物是实写,通过想像、联想而写事物是虚写。借助于比喻也是虚写的一种方法。):第3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是虚实相生之美。“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是实写,“好像日本看护妇”是虚写。第5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是虚实相生之美。

    6、景物映衬之美(几种景物相互衬托,我们常说的“绿叶扶红花”就是映衬之美。绿叶衬得花儿更红,红花衬得绿叶更绿。):“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色彩上的映衬。“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是色彩美。“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

    草色还露着”,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

    (二)感悟美景:

    济南的哪一处美景留给你最大的享受,你能不能用“我说济南之美,美在××”开头,说一句话?

    如:“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一圈儿小山,它像一个摇篮,古老的济南城在它的怀里暖和安适地睡着。”

    我说济南之美,美在澄清的河水,它又绿又清,像一面镜子。

    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些小山,它像一个小女孩,又害羞,又秀气。我说济南之美,美在济南的天,它清亮空灵,像一块蓝水晶。

    ??学生自由发言,体验美的享受。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一)为什么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总结:

    1、细致观察2、抓住特征3、安排顺序4、运用修辞5、情景交融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二)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六、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

    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七、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完交流。

    八、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九、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过渡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_教师的工作总结怎么写


    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课件出示(配乐:悲壮之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1、侵略者采用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有哪四可恨?(生汇报)

    2、播放录像后:火烧圆明园片段

    3、课件出示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共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美国很多博物馆也是有圆明园文物。梁启超于1893年5月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馆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收藏“中国宫内器物最多”。他认为其中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

    4、这场圆明浩劫毁灭了什么?(板书)

    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5、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凝结为两个字:文化!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反复读出自己的感受。)

    6、揭示写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只用了一个段落讲述圆明园的毁灭?

    二、圆明论坛

    1、圆明园究竟是被谁毁灭的?(引导学生理智、客观思考。)

    2、课件出示:有人建议重建圆明园,你有什么看法?

    过渡: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我们就要记住圆明园留给我们的启示——

    三、圆明启示

    课件出示:

    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

    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今日作业

    写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第二篇:21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通过字词句的理解,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毁灭的景象。

    b、由读通课文、初读课文到理解课文,指导读书方法。

    2.过程与方法:a:能抓住重点词语透过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b:以情促读,指导朗读方法,积累语言。

    c、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毁灭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想象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课件1:出示圆明园全景图,有什么感受?出示遗址图片。问:有什么感受?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在哪?

    师讲解: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曾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昔日的它是怎样一番景象,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课文21课《圆明园的毁灭》告诉了我们一切。

    2、生跟师板书:

    生跟着师板书:强调:第一个是圆满无缺的“圆”,第二个园是“园”是园林的“园”学生空写,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听读课文,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圆明园?

    师随机板书:损失不可估量(1)昔日的辉煌(2-4)无情的毁灭(5)三.细读课文2——4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师: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看看。。

    a精妙的布局: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3(指名读)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问: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生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圆明园的地位、位置和布局。“举世闻名”指什么?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课件3举世闻名变红)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驰名中外享誉世界中外闻名名扬中外??)

    (课件3:众星拱月变红)

    问: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课件4:众星拱月示意图)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

    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分辨文中月指什么?星指什么?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这种设计、布局你觉得怎么样?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师随机板书“精妙”。

    那就请你们带着自豪与敬佩再读这一段吧

    师小结:同学们,圆明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历经清朝5代皇帝

    的精心修建,它总面积达到5200多亩,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世界皇家园林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它不仅布局精妙,建筑还非常宏伟。

    b宏伟的建筑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文中写了哪些建筑?

    2、找出文中一共用几个“有”写这些建筑?

    师:找到了一共整整8个有,生齐读8个有相关句子。问:这种写法叫做什么?

    现在我们一个个去看一看,圆明园有什么?

    师:(指名8人)第一个有——生接:金碧辉煌的殿堂

    第二个有——生接:??

    ??

    师随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师:整整8个有。课件图片根据生说随机播放。

    3、师:圆明园的景观就只有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

    么?

    师:小组合作——请找根据,就在这一段话里找根据,找到的请用横线勾划出来,并说说理由。

    4、小组汇报。

    a: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看出来。

    师:虽然它并没有说有哪些

    民族建筑包括了很多民族特色的建筑,西洋景观也一样。

    b:我从天南海北看出来

    师:天南海北指什么?放眼望去,天南海北的建筑都有。

    c、我从饱览中外名胜看出来了

    师:是啊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

    d:我觉得从饱览就可以看出来

    师:是啊,要不然,饱览什么呢?

    从这些词句写出了圆明园建筑怎么样?

    想去这地方吗?

    课件5: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境界里。”齐读

    师;孩子们进去吧,走进这置身幻想境界之园,这充满诗情画意之园——圆明园吧!

    生齐读。

    师:孩子,在这园内你愿意离开吗?

    师:那请你带领大家走进圆明园。

    学生个人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境界里。

    师:当我们走进这样别具风格、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

    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

    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去昔日的圆明园中浏览一番。

    课件6:播放滚动视频。

    c珍贵文物: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课件7:出示(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各种奇珍异宝。)

    随文理解词语先秦、清代、珍贵、文物、奇珍异宝等。

    思考:从先秦到清代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经历了这么多年,这期间有多少青铜礼器?有多少名

    人字画?有多少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课件7:出示文物图片。

    课件8:所以,它又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生读

    师: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

    值?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材料。

    课件9:(出示图片、文字):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雄伟、精美的皇家园林。园内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珠宝,青铜礼器,古玩陶瓷,价值根本难以估算。仅原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xx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

    学生个人读。

    (4)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圆明园内搜藏着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所以说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四.细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被无情毁灭过程。

    师;可这一切的一切早已不存在了,早已永远化为灰烬,早已在1860年被2个强盗一把大伙化为灰烬。

    师板书“0”。

    课件9:播放圆明园毁灭视频。

    师: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心中的感受吗?

    生个人说。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悲痛、气愤的心情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10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至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10中“凡是统统任意”变红

    随机理解词语:凡是统统任意掠走等

    师:从这几个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相机板书:掠、毁、烧。师:还有在最后在10月18日和19日的时候,生接着说。师:就这样,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化为了一片灰烬。而且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铁的罪证。

    现在就让我们字字幕幕再来读读这段话。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至第五句。

    师:这可是我国园林芭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呀!我们除了愤怒以外,更多是悲痛和惋惜,重读最后一句。

    生读最后一句。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

    师:英、法侵略者这样的野蛮行径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件11: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生个人读。

    在这一自然段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个词?

    (不可估量)强调量的读音。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些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生个人说。

    师讲解

    现在我们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重,沉甸甸的,让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想祖国的未来有你们这么多接班人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的确确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仅仅是惋惜和愤怒吗?

    生个人说。

    生个别说。

    六: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帝国主义列强的这把火可以烧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皇家园林,但是他烧不毁的是中华人民刻骨铭心的仇恨。烧不毁的是中华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永远记住、永远记住-师随机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说。我想这是所有人的呼声,让我们再读。

    课件12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件13出示:作业面对圆明园的废墟,写出你想说的话。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掠2500

    宏伟建筑

    毁亿

    珍贵文物

    烧0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三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

    b.过程与方法:感情朗读,读中感悟。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度这欢乐的一堂课。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表现非常出

    色!大家可以称我吴老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批客人,他们想到北京的圆明园去,你们愿意当他们的小导游吗?

    二、在“爱”中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1.小组讨论,推荐小导游解说。

    2.赏析最感兴趣的部分。(第三自然段)提问:你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3.齐读第一句。小组讨论:接下来作者还介绍了哪几个景点?

    4.想象画面:大家的脑海中是否浮现了某个景点的画面呢?你能描述一下吗?

    5.课文中的景点是否就这些呢?

    6.漫游在这样一座园林中,怎能不让我们流连忘返呢?齐读本段最后一句。(语速慢)师: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呢!(过渡句)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自然段。齐读.思考:圆明园收藏着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所以课文说“圆明园……”一个又字,就说明圆明园还是什么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圆明园其实是由三个园组成的。

    师:大家想亲眼目睹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吗?课件欣赏

    师:可惜大家的旅游梦实现不了。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

    三、在“恨”中感受帝国主义者的强盗行径

    在1860年,这一座由无数能工巧匠付出几个世纪辛苦而成的圆明园,这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万园之园,化成了一片灰烬。请观看录像----《火烧圆明园》

    师:每个中国人看到这种场面都会很气愤,心中充满了恨。告诉大家你恨谁?

    生:小组讨论

    师:带着你们对英法联军的恨。读好这一段吧!

    师:是啊,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我们怎能不惋惜,不痛恨?所以课本说圆明园的毁灭是------

    是------------

    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不!它还是我们的耻辱!当时的清政府那么儒弱无能,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可是,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展示提升

    设计问题让孩子在激烈地讨论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达标测试(导学案)

    第四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

    竹溪小学谭丹华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雨果

    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吗?

    2、圆明园因何能得到法国大文豪雨果如此高的赞誉?令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一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起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哪个词该重读?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滋味?

    既然损失不可估量,那么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想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先让我们走进圆明园。

    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347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我们的教室大概有60平方米,估算一下,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教室?(57833个)

    圆明园大不大?那到底圆明园里有些什么呢?大家自读2--4自然段。愿意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也可以,愿意用讲的方式告诉大家也行。

    三、讲解课文

    1、课文中作者是怎么评价圆明园的?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什么叫做“举世闻名”?圆明园凭什么而举世闻名?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

    你们说圆明园中仅仅只有7个有吗?再读课文,请你们通过朗读给我们读出更多的有。(师板书)

    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想亲眼去看看吗?虽然老师不能将大家带到150年前的圆明园去游览,但是能让大家看看我们现代工具还原的圆明园的图片。(看多媒体)多好的园林啊,漫步园内——流连其间——

    读到这儿,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

    4、然而,1860年的10月6日——结果——(看多媒体)齐读

    师领读: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再读多媒体画线部分(欣赏多媒体,废墟)

    四、课后延伸

    五、小结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这才是这节课的学习的真正的目的。

    第五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书写“损、皇、珑、剔、杭、莱、瑶、宏、宋、侵、统、销、瑰、烬”等字;重点掌握“珑、剔、莱、瑶、宏、烬”等生字并能用其正确组词。

    2.熟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

    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找出自己认为可以明显表达作者情感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读过课文后的感受,以尽量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5.让学生尝试总结作者是如何围绕自己的写作意图安排行文的,体会文章中重点语句的作用和内涵。

    6.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责任意识,让学生谈一谈在今后我们的国家应当怎样避免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思考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每个人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做些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阅读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并了解它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培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圆明园中各园的空间位置关系,能够在头脑中构建出一个“金碧辉煌”的“万园之园”的景象。

    2.体会某些重点词句背后所隐含的作者强烈的情感体验,深刻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学准备

    1.上网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基本情况介绍、文学作品及新闻等。

    2.查阅名师课堂案例,借鉴吸收好的经验。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安排

    本课教学需要三课时。第一课时:检查预习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第三课时:落实课后习题,复习巩固前两节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1.整体入手,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和平时不太一样,在今天开始我们的学习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则新闻。(打开课件,出示20xx年佳士得拍卖圆明园兽首的新闻)

    (2)大家知道这则新闻吗?同学们看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样的想法?些文物是哪里的?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现在又为什么会被拍卖?

    (3)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会为我们回答上面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和感知能力,以社会上的热点新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课文与现实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面的进一步深入分析课文奠定基础。)

    2.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语言文字

    (1)让学生大声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通过这一段作者最

    想要告诉读者的信息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作者这种意图的?

    a.提炼出核心词语“不可估量”,这个词语是对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的巨大程度作出的一个判断。

    b.这一段只有一句话,用到了一个连词“是??也是??”,以此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是全人类“不可估量”的损失。

    c.连用两个“不可估量”使得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损失在数量上是无法计算,不能衡量的,饱含着作者的痛惜之情,这样的痛惜是为什么呢?圆明园到底有多么宏伟壮观呢?这也为下文再现圆明园的辉煌埋下伏笔。(以上内容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提醒中共同完成)(设计意图:是对文本的层层深入的一种剖析,首先是知识技能层面要求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提炼出文章的核心词语,然后体会这一词语背后隐含的情感层面的信息,同时通过分析也能使学生掌握文章开头的一种重要方法。)

    (2)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通过阅读你能够想到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a.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举世闻名、皇家园林)

    b.你是如何理解“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这些词语的?以学生已有的知识

    储备来说说什么样的园林才能算得上是“举世闻名”,才有资格成为“皇家园林”。(板书“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

    c.理解句子:“还有许多小园构成,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要求学生讨论后在

    纸上画出“众星拱月”的圆明园的布局图。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合作探究”的价值与意义;在发表自己对于“皇家园林”和“举世闻名”的见解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也为进一步学习下文对圆明园辉煌景观的描述打好基础;让学生画圆明园的布局图能够培养学生把文字转变成头脑中的空间景象的能力。)

    d.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圆明园的地理位置、结构布局,从作者的介绍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出

    圆明园规模之巨大。

    (3)先让学生默读第三、四段,考虑一下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然后挑学生起来朗读,如果学生读不好可以由教师来示范。(自豪、骄傲、高兴的情绪)

    a.提问:课文中提到的这些景色,比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平湖秋月,咱们有同学去过吗?(展示这些景点的图片)那么大家想一想,只一处这样的景色就已经非常美丽了,如果把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同时聚集在一所园林里,让你不出远门就能全部欣赏到,那这所园林伟大不伟大?能够把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都复制到圆明园来,同学们觉得咱们的祖先怎么样?

    生回答:智慧、勤劳、了不起

    b.提问:除了复制已有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圆明园中还有其他类别的建筑,同学们说说是哪些类型的?

    生回答:诗情画意的建筑;民族建筑;西洋景观(教师板书)

    c.提问:刚才我们觉得祖先能够复制自然风光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他们不仅能复制,还能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创造这世上本来没有的景色,比如?

    生回答: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追问:有谁知道这两个景色的出处吗?(补充课外知识,对蓬莱仙岛和《桃花源记》的

    介绍)

    d.提问:假如现在让你建造这两个景观,你打算建成什么样的?(稍加讨论后教师展示复原的圆明园三维图片)

    e.让学生谈一谈看过这些图片后的感受,询问学生“如果让你漫步在这样的一座园林中你

    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体会为什么圆明园会被称作“万园之园”,让学生明白这些精美绝伦的建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f.找同学起来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朗读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a.归纳这一段的核心内容:说圆明园收藏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b.提问:为什么这一段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怎样理解第一句中那个“最”字?到底要多珍贵才算是“最”珍贵?

    思考:前一段已经写了圆明园建筑的辉煌成就了,大家都觉得圆明园果然不愧是“万园之

    园”,那么为什么这里作者还要再写第四段?是作者啰嗦吗?

    (设计意图:仅仅有恢宏的建筑还不足以证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筑毁了可以重建,但园内珍藏的文物流失和损毁后却再也不能回来,作者写这一段的目的正是为了证明圆明园胜景的不可复制,以及损失的不可挽回,在此圆明园的辉煌达到了顶点,使之和下文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形成了巨大反差,更具有震撼力。)c.提问:你们知道现在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艺术馆有哪些吗?(大英博物馆、卢浮宫)

    他们的馆藏里有没有我们中国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是怎么流失到国外的?(提出疑问,继续学习下文)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在这两段的学习中,通过师生的问答过程,让学生逐渐走进这座举世无双的精美园林,去重温那里昔日的繁华与辉煌,把学生的喜悦、自豪之情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进而能够把这座辉煌的园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为下文英法联军抢掠后的痛惜之情蓄势。)

    (5)快速浏览第五段,找出这一段中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然后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

    a.找同学起来朗读第五自然段,注意朗读时情绪的把握。(愤怒、惋惜、痛恨、屈辱)b.大家说说读这一段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读?和我们刚才读上面两段一样吗?(教师示范,让学生划出能够表现作者强烈情感体验的重点字词:侵、闯、凡是、统统、掠走、搬运、任意破坏、毁掉、放火、连烧三天、笼罩、灰烬)

    c.逐个板书找到的重点字词,同时启发学生去想象圆明园被毁灭时的场景。把找到的重点字词分类:英法联军是怎么来的?来了之后是怎么处理圆明园内的珍贵文物的?大火的燃烧状态是什么样的?圆明园的结局怎样?

    d.展示“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段

    e.提问:这样一座人类文化的宝库,“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在一片熊熊大火中化为了灰烬(出示今天圆明园遗迹的图片,同时擦掉板书上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等内容,在原有位置写上两个大字“灰烬”),面对圆明园这样的结局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起来谈一谈。d.提问:为什么英法联军可以这样明目张胆地来我们的国家掠夺破坏?如果你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你想做点什么,说点什么?(当学生发完言后出示网络资料,一个当代中国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几行诗句,并让学生试着朗读: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e.为什么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大家如此心痛愤恨,久久不能释怀?是因为这座园子毁了

    皇帝就没处玩了吗?是因为我们今天看不到了吗?如果都不是那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就这一问题思考后作答。

    (这座园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灿烂文化的凝结,它的毁灭象征着中华文明的衰落,象征着国家的落后,被毁灭的圆明园是每一位中国人心头的伤疤,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段国耻,照应前文对于“文化”这一象征意义的提炼,惊醒学生“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f.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那么在你心里圆明园的这片废墟(出示图片)有没有什

    么特殊的含义?起来谈一谈。

    g.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课程开始前老师让大家看的那则新闻,那两只兽首是如何流落到法国

    去的就不言自明了,那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同学们回去上网查一查我国文物的海外流失情况,了解一下除了圆明园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地方的文物也大量流落在其他国家,是怎么流失的,下一次课的时候咱们互相交流一下。

    h.课后习作:如今有人觉得我们国力强大了,应该重建圆明园,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思考后写下你的想法,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本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核心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醒学生勿忘国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描写侵略者强调行径的字词能够帮助学生由点及面地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当学生的情绪由前面的自豪喜悦一下子被化为灰烬的圆明园降到了谷底,内心汹涌澎湃之时,追问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想象自己如果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会怎么做,能够有效地强化情感落差带来的强烈情绪体验;最后把圆明园的毁灭从物质层面的损失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损失,精神层面的屈辱,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落后就会挨打,文化就会被践踏,促使学生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本网向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小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


    第一篇: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4.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的。

    (2)明确粒子的含义。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标准。科学上把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数定为1mol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在叙述和定义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取数值“6.02×1023mol-1”。

    5.关于摩尔质量。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把0.012kg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就能够把摩尔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如一个氧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倍,又1mol

    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数,所以1mol氧原子质量是1mol碳原子质量的倍,即。在数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给物质的量的计算带来方便。

    6.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

    子反应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

    讲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

    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

    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讲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提问: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讲述:“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摩尔”阅读:教材45页

    讲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这个常数的符号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mol-1。

    板书:二、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

    -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是否可以划等号呢?

    不能。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33×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1023mol-1。

    提问: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思考:各执己见。

    结论: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粒子的名称。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9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14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

    板书: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

    投影: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co2。

    (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1023个微粒的粒子集合体。

    (5)0.5molh2含有3.01×1023个氢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答案:

    (1)错误。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确的。因此使用

    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化学式表示。

    (2)正确。

    (3)错误。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4)错误。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5)错误。0.5molh2含有0.5×2=1molh原子,6.02×1023×1=6.02×1023个。

    (6)正确。3molnh3中含有3×1=3moln原子,3×3=9molh原子。

    投影:课堂练习

    2.填空

    (1)1molo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o;

    (2)3molh2so4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h2so4,可电离出_________molh+

    (3)4molo2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质子

    (4)10molna+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na+

    答案:(1)6.02×1023(2)3×6.02×1023,6mol(3)8mol,8×8=64mol(因为1molo原子中含有8mol质子)(4)10×6.02×1023(5)2mol

    讨论:通过上述练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出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作业:教材p48一、二

    板书设计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二、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

    -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

    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与原理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a,单位是每摩(mol-1),数值是

    na=(6.0221376±0.0000036)×1023/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由实验测定。它的测定精确度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测定方法有电化学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但测定结果几乎一样,可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常数。例如:用含ag+的溶液电解析出1mol的银,需要通过96485.3c(库仑)的电量。已知每个电子的电荷是1.60217733×10-19c,

    第二篇: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目标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目标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导入新课]

    初中化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数,我们都知道,它不涉及溶液的体积。但是,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往往是量取溶液的体积,而很少称量溶液的质量。此外,在进行有关化学反应计算时,利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物质的量计算很方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只要我们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可知道所取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物质。根据这个设想,人们就找到了“物质的量浓度”这种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

    [讲述]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探究小实验。课本中给出的是配制0.5l,0.2molnacl溶液,在做实验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仪器。大家看,我手里拿的是容量瓶,先介绍它的构造:容量瓶是细颈、梨行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瓶颈处标有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瓶内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

    容量瓶的规格实验室里常用的容量瓶有100ml,200ml,500ml,1000ml

    容量瓶突出的特点:1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

    2是一种精确量器

    3不能用于溶解或稀释,也不能用于保存溶液,即配制好的溶液要立即转移到细口试剂瓶中。

    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溶质应该首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待溶液温度达到室温后,再将其转移至容量瓶中。

    介绍完了仪器后,我们再回到实验中。

    [设问]同学们想一想,配制溶液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学生]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板书]1计算

    [讲述]好,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所需nacl的质量,由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0.2molnacl的质量为0.2mol*58.5g/mol=11.7g我们已经算出nacl的质量为11.7g,那么我们用什么来称取nacl的质量呢?

    [学生]托盘天平

    [板书]2称量

    [讲述]对,因此第2步就应是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11.7g

    [讲述]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会了它的使用,今天我请一位同学来称量一下,看看同学们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否掌握。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称量(在同学称量时老师边说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大家再想想,如

    果溶质是液体,它用什么来量取?

    [学生]量筒。

    [讲述]对,如果所取的溶质为液体时我们应用量筒来量取。称量好之后,我们将它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大家注意一下,因为我们今天所配制的溶液为500ml,所以所加水不能超过500ml

    [板书]3溶解

    [演示]溶解过程

    [设问]溶质溶解后能否马上转入容量瓶中呢?

    [讲述]是的,不能。因为我刚才给大家介绍了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容量瓶上标有温度,为了避免溶质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应待恢复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

    [板书]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时应注意,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了避免溶液洒出,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

    [设问]大家再想一想,现在这个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

    [讲述]目的是为保证溶质尽可能的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我们应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小烧杯2--3次。将洗涤后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板书]5洗涤(目的是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讲述]当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距刻度线1--2cm处应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应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6定容(目的是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演示]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能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不能,因为此时溶液中溶剂便多,溶液浓度低于所要配制的溶液的浓度,所以,定容失败了,只好重来。在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切忌俯视或仰视。

    [演示]定容完后,应把容量瓶瓶塞塞上,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反转,使溶液混合均匀,这一过程叫摇匀

    [板书]7摇匀

    [演示]最后,我们将已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板书]8贴标签

    [设问]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讲述]俯视刻度偏小浓度偏大

    仰视刻度偏大浓度偏小

    [讲述]配制完溶液后,我们再回到课前我给大家所提出的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它是用单位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例如,上述实验所配制的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也就是说,1l这样的溶液里含有0.4molnacl,所以溶液的组成可表示为0.4mol/l。像这样,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表示,常用的单位为由定义可知,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讲述]大家注意一下,这里分母上是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分子上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摩尔质量。为了巩固一下概念,我们来做道练习题。

    [小黑板]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__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_______mol/l

    第三篇: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课题]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引入基本概念]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一、物质的量

    [类比]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幻灯或小黑板)7个基本物理量一览。正如时间、质量这些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板书]1、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符号:n。

    [讲述]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符号为mol,简称摩。

    [板书]二、摩尔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符号:mol。

    [过渡]1mol的粒子到底含有多少个粒子?又怎么跟质量联系起来呢?

    [讲述]每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而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也即1mol12c中所含c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以na约为6.02×1023个。

    [板书]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

    [举例]

    1摩尔氧原子约为6.02×1023个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1摩尔水分子约为6.02×10个

    1摩尔氯离子约为6.02×1023个

    [讲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摩尔这个概念只适用于微观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例:1molh2、2molna+。

    3、6.02×1023只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约字不能漏掉。

    [计算]n=n/na

    0.1molh2中,含有molh。

    2molch4中,含有molc,molh。

    3.01×1023个h2o中,含有molh,molo。

    0.1molna作还原剂时,失去的电子数是个。

    [过渡]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数目虽然相同,但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呢?

    [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以12c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例:1个12c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1个o原子质量是:2.657×10-26。那么,o的相对原子质量=12×2.657×10-26/1.993×10-26=16。

    [讲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个c的质量与1个o的质量之比是12∶16。因此1molc与1molo的质量之比是12∶16。又1molc质量为12g,因此1molo质量为16g。

    由此推出,1mol任何粒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这个质量就是摩尔质量,即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板书]三、摩尔质量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符号:m

    3、单位:g/mol

    4、计算公式:m=m/n

    [举例]课本上例题。

    [小结]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概念。

    [作业]课本p48习题。23

    京翰教育中心http://

    第四篇: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课题:物质的量复习课组题祁雪英使用时间:20xx年12月21日领导签字:

    物质的量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物质的量与(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3、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学习重点、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目标一、基本概念

    物质的量(n)是。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符号为。是一个专用名词,不能理解。

    描述的对象是。指明微粒的种类,如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用表示

    摩尔的标准:以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则它的物质的量为1mol2.阿伏加徳罗常数na(单位:mol-1)

    定义:12克12c所含碳原子=1mol粒子数

    近似值:6.02×10233.n=n/na→→两个变式n=na=;一个推论:n1/n2=4、摩尔质量定义:。定义式:摩尔质量(数值)=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式量

    5、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气体摩尔体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符号_________.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

    7、物质的量浓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定义式_______________

    8、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9、阿佛加德罗定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摩尔是_______的单位,1mol任何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约为________。2.在0.1molh2中,含有_________molh。

    3.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它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

    4.1.5molh2so4的质量是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_molo,含有_________molh。5.0.01mol某物质的质量为1.08g,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6.在标准状况下,0.5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_______。7.2molo3和3molo2的质量(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判断)______;分子数之比为______;含氧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

    8.在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n2、co2、cl2、ch4、o2等五种气体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

    9.4gh2与22.4l(标准状况)co2相比,所含分子数目多的是_______;各1.5mol上述两种气体

    相比较,质量大的是________。

    10.0.01mol某气体的质量为0.44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是_________。11.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取出10ml此溶液,其中含有naoh______g。将取出的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12.配制200ml1.0mol/lh2so4溶液,需要18mol/lh2so4溶液的体积是______。

    13.已知在1lmgcl-2溶液中含有0.02molcl,此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14.把1.12l(标准状况下)hcl气体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该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15.在一定温度下,某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的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物质的量浓度为c,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16.在氯化物acl3中,a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3.94,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17.在9.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0.2mol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18、25.5克含等体积的co,co2,n2,h2混和气中,h2的质量是在s,t,p时的密度为,其平均分子量为

    19、在标准状况时,有11g二氧化碳、0.5mol氢气、10l氮气。其中,物质的质量最大的是____,最小的是________;物质所含的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_____,最小的是_______二、选择

    1、下列说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x1023个原子

    b、在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6.02x1023c.在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23ad、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有6.02x10mol-1

    e、1molo2的分子数有6.02x1023个,原子数也是一样。f、na的值约为6.02x1023

    g、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一定数目的微粒,所以没单位h、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i、某气体的体积为22.4升时,它的物质的量是1摩尔,则该气体一定处在标准状m、.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n、1mol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况.

    2.在0.5molnaso+

    24中,含有的na数约是

    a.3.01×1023b.6.02×1023

    c.0.5d.1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1molo的质量是32g/molb.oh-的摩尔质量是17g

    c.1molh2o的质量是18g/mold.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4.na的摩尔质量[]

    课题:物质的量复习课组题祁雪英使用时间:20xx年12月21日领导签字:

    a.23b.23gc.23mold.23g/mol

    5.在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a.2.2gco2b.3.6gh2oc.3.2go2d.49gh2so4

    6.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a.o2b.cl2c.n2d.co2

    7.在相同条件下,22g下列气体中跟22gco2的体积相等的是[]a.n2ob.n2c.so2d.co

    8.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a.1gh2b.10go2c.30gcl2d.17gnh3

    9.在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a.体积均为22.4lb.具有相同的体积c.是双原子分子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10.配制2l1.5mol/lna2so4溶液,需要固体na2so4[]a.213gb.284gc.400gd.426g

    11.0.5l1mol/lfecl-3溶液与0.2l1mol/l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为[]a.1∶3b.3∶1c.5∶2d.15∶2

    12.50mlh3

    2so4的质量分数为35%、密度为1.24g/cm的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为[]a.0.044mol/lb.0.44mol/lc.4.4mol/ld.44mol/l

    13.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相同的是[]a.10gh2和10go2b.9gh2o和0.5molbr2c.5.6ln2(标准状况)和11gco2d.224mlh2(标准状况)和0.1moln2

    14.相同质量的镁和铝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a.1∶1b.24∶27c.9∶8d.2∶3

    15.已知在3.2g某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2

    ,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a.32gb.32g/molc.64mold.64g/mol

    16.在下列物质中,与6gco(nh2)2的含氮量相同的物质是[]a.0.1mol(nh4)2so4b.6gnh4no3c.22.4lno2(标准状况)d.0.1molnh3

    17.密度为1.84g/cm3

    、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18.8mol/lb.18.4mol/lc.18.4mol/ld.18.8mol/l

    1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

    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b.1∶2∶3c.3∶2∶1d.3∶4∶3

    19.在相同条件下,a容器中的h2和b容器中的nh3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为a.1∶2b.1∶3c.2∶3d.2∶1

    20.用nacl、kcl、na2so4三种固体物质,配制1l含有0.5molnacl、0.16molkcl、0.24molk2so4的混合溶液,需要这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为

    a.0.32molnacl、0.01molkcl、0.12molna2so4b.0.02molnacl、0.64molkcl、0.24molna2so4c.0.64molnacl、0.04molkcl、0.24molna2so4d.0.64molnacl、0.02molkcl、0.24molna2so421、(09年海南化学·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b.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d.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2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积比1:1b、体积比11:16c、密度比16:11d、密度比11:1623、等质量的下列气体分别放于同容积的密封容器中,同温下,压强最大的是a、h2b、o2c、c2h2d、n2

    24、(20xx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

    25、空瓶重48.000g,装满气体a后的质量为48.270g,装满同温同压下氢气时,重量为48.018g(空瓶原为真空),此气体a的式量为()a.28b.29c.30d.4826.在0℃1.01×105pa下,有关h2、o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b.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倒数比d.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t,p下2mol氧原子的体积约为22.4升.b.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h2,nh3,co2和o2中,h2的体积最小.

    c.10molcl2在2atm下的体积,一定大于1molcl2在2.5atm时的体积.d.在相同状况下,o2与h2的密度之比为16:1.

    28.在标准状况下,ag气体x与bg气体y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x和y体积之比为b:ab.同温同压下,气体x和气体y的密度之比为b:ac.25℃时,1g气体x和1g气体y的分子数之比为b:a

    d.同物质的量的气体x和气体y的质量之比为b:a

    三、计算1、把6.5克锌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计算⑴6.5克锌的物质的量;⑵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⑶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2、2.3g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后,得到100ml溶液,试计算:⑴金属钠的物质的量⑵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3、200ml密度为1..47g/cm3,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跟一定量的zn恰好完全反应。计算:⑴h2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⑵生成多少升氢气(标况)⑶将生成的znso4溶液稀释成500ml,求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第五篇:物质的量说课稿2

    《物质的量》说课

    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地位与功能。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可见,《课程标准》淡化了对物质的量概念本身的理解,而着重强调了对这些概念的应用。

    在初中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开始就逐步接触与运用质量、体积等物理量,并且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了解到宏观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构成。这为我们进行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初中阶段局限于宏观与微观相对独立的思考,而通过建设物质的量这样一座桥梁,联系了宏观物质世界与微观粒子,并且借助物质的量这一工具从对分子、原子等微粒的定性认识上升到从量的层次上理解。既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途径,也是学生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转变的具体体现,更是学生将来学生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化学计算以及相关实验的基础。故历次高中化学教材均将物质的量列为重要内容并要求在刚刚接触高中化学课程时就进行学习。

    2、学情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了解了质量、体积等物理量的概念,知道宏观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

    【生活概念分析】体会到了集合体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缺乏系统地去了解以及应用。

    【认知方式分析】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微观想象能力不足,需要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并会运用;2、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已有相似的概念(质量、体积)联想类比与集合体思想的迁移形成物质的量概念,在此过程中,初步表现出演绎、逻辑推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激发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体验化学概念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重难点

    今后的化学学习中物质的量将成为定量实验、计算、分析等的基本工具,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为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及其与微粒数目、阿伏伽德罗常数、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刚刚接触高中化学的学生而言,习惯上仍限于初中阶段微观概念与宏观概念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并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的难点无疑是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5、教法学法

    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其中,以讲授法为主导,在讲授“物质的量”时,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展示相关微观粒子,让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形式下感受,然后进行理论的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上其它教学方法的辅助,避免出现“填鸭式、注入式”。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迁移、练习等方法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以及应用。

    6、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问题情境——用三角尺去测量其中一张纸的厚度,引导学生采用集合体的思想去

    解决实际问题,再通过图片展示,突出集合体思想的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之广泛。这种由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入手,无疑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参与,避免化学概念讲授的枯燥。更重要的是该过程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当学生对宏观的化零为整的思想有所领悟后,继续提出过渡性问题——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如何知道老师手中瓶中含有多少水?他们很容易从质量、体积等方面思考,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入手,通过联想、类比,为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对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的恐惧感。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性问题——我们都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那么怎样求出一滴水中含有多少水分子?此时学生已能完全理会一定数目的微粒集合在理解宏观与微观世界中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这样由学生熟悉的宏观问题解决逐渐过渡到微观世界,建设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物质的量,使问题形成来得自然、问题解决来得顺利。

    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会形成疑问:物质的量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具体数目是多少?我采取的是给出物质的量的定义,但是,对于1摩尔的标准,我并不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动手得到,在此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与兴趣。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1摩尔标准的理解,又能避免机械学习的低效性。

    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则直接给出,我更加注重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接下来,先给出示范,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回答,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1mol粒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和6.02×1023表示的区别,避免后面学生进行推导物质的量、微粒数目、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进入误区。既然,物质的量用来描述微观粒子是如此方便,我故意提问:“我们能不能说1mol桌子、椅子、人。”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定义中粒子的范围是否完全了解,如果学生有理解误区,应该及时加以纠正。再通过事实的叙述,突显6.02×1023数值之大,不适合来描述宏观物质,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我让同学们通过以上四个题目进行推导。在这里,某些同学还是可能会回答1mol任何粒子含6.02×1023,说明对前面的讲解还没有完全吸收,我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含与约含的区别,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以上四个题目推导出关系式,推出关系式后,让同学们推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单位,这样同学们的记忆更加深刻。这时,我又提醒同学们,我们知道1mol不同的物质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都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进行过渡,顺势提出问题:“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这时,如果学生一下子回答不出来,我则提示同学们去回忆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学生自然而然就可以推理出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我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具体的例子,去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以及回顾前面物质的量的概念。既然,1mol物质的质量不同,那么,物质的量如何联系宏观可称量物质和微观粒子,这时就顺势给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接着,我给出1mol几种物质的质量,让学生自主推出1mol任何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避免了讲授法的填鸭式,也通过成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化学的信心。下面,给出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的摩尔质量,既验证了前面的推论,又为下面让学生通过摩尔质量的单位推出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做铺垫,在学生推出关系式后,适时通过相关简单的计算题目巩固对关系式的记忆。最后,先让学生自己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前面已经分别推导了两个关系式,通过这个推导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理解为什么说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体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最后通过一个练习题,既是对导课中一滴水中水分子数目的解答,又是对上面总结出关系式的理解与应用,更是夯实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去年的树教案 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


    第一篇:《去年的树》教案

    背景介绍: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鸟儿和树是好朋

    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

    求──还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

    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

    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故事篇幅虽然不长,而情节曲折,故事性强,

    所以它有很强的可读性。文本是以小鸟寻找大树的行踪为主线,小鸟

    的角色占主位,其中小鸟的那种诚信守诺,以及通过执著的追踪寻找

    表现出来的她对朋友的笃厚深情,确是十分感人的。《去年的树》这

    篇童话就是在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

    纯真忠诚的友谊。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这个故事由相处、相别、相寻、相会连缀而成的。

    树与鸟相处的愉悦、欢快本应加深离别的痛苦,而相别时,它们没有

    痛苦,只有约定,因为它们深信分别是短暂的,明年还会再相见。相

    寻本应是顺利容易的,重归故地,而树却下落不明,鸟儿费尽了周折,

    四处碰壁,处处落空,这个过程一波三折,最后才问清树的下落。相

    会本应是美好喜悦的,而鸟儿只有哀伤,因为鸟面对的已不是去年的

    完好的真实的熟悉的树,面对的只是用树的生命点燃的火。整篇童话

    的语言朴实无华,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课文告诉我

    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我觉得:运用本文来

    进行诚信教育不是最好。面对越来越现实、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

    进行诚信教育最好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

    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所以,我想轻讲本文教材,

    重在诚信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

    上的.。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领悟小鸟的四次对,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教学过程:

    一、重温旧知,夯实基础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通话吗?你读过什么童话?老师也喜欢读,因为它那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总能给我们带入美好的情景,让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日本通话家新美南吉所写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板书课题,生齐读)

    2、出示词语,检查记忆情况。

    3、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师: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http://w)是吗?

    师: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让我们尽情地与课文交流对话,看看会有哪些收获?(教师巡视,学生读书3分钟)

    师:你有什么话想说了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说。(学生自由提问)

    师:同学们问题很多,感受也很多。你们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收获了。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它是以对话为主的。你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数数一共有几组对话?

    师:哪四组,你读出来?

    二、媒体激趣,体会深情

    指导学习第1组对话。(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

    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它是以对话为主的。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地惜别。(学生串读对话。)

    师: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话的?请同桌之间练读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读,师指导)

    师:(指名一组读)

    师:老师发现她读的时候,“我明年一定回来”读得很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师:真好,她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证,明年一定回来,是吧?不同的人物要采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是朗读对话的一种技巧。再指名读。

    师:从他们地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他们地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女孩子读小鸟。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h)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师: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她都问谁了,他们怎样对话的?默读课文找一找。

    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先请同学们继续采用恰当的语气朗读的方法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来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生自由练习)师:请你们这一组。(指名读)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师:这是你独特的体验,真了不起。

    从同学们的意见中,我们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那么就这样,让我们先来重点练读小鸟问的三句话。(大屏幕出示3句话,生自由读)

    (教师依次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直至读出焦急的语气,最后齐读训练3遍。)师: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我们被小鸟的这一分真情感动了。

    (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3组对话)

    师:此时的小鸟还没有找到朋友大树,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来体会这句话。(生读)

    师:你伤心,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你们怎么呼唤的

    3、二次质疑,体悟主题。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生读)

    师:读着读着,你们又有什么问题了?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生:我想问一下(本站向您推荐wwW.hAOwoRD.COm),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后来要飞走了“盯着灯火又看了一会儿”。你品出什么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http://new.060s.com/article/20xx/09/23/308379.2.htm)

    师:三遍齐读(诚信)

    四、体悟中心,升华情感

    师: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师:好,那就赶紧拿出来,为大树写几张深情的话吧。(自由写,师指导)师:同学们,这是大树的肺腑之言哪。你们说出了大树的心里话。大树他就是这样来表达对小鸟的情感的。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课文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对伐木人……想对谁说,就对谁说。(http://new.060s.com/article/20xx/09/23/308379.2.htm)

    师: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那么真诚肺腑的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话,让我们真正地走进了课文。难得的是有的同学还和伐木人对话,和树根对话,还跟作者去对话。学完课文之后,我在想啊,小鸟把无限的真情奉献给了大树,这真是一只守信的小鸟,我相信,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诚信与友情同在。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文浅意深的童话故事,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真挚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

    如何引导四年级学生体悟这种执着与信念,感受其间的动人情愫呢——

    着力于走进文本的“读”的不断推进。醇厚的文本意义内涵怎样成为学生内心的呼之欲出,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言”“人”互动,贯穿设计始终的读书活动即始于此衷。

    着重于开掘内心的想象体验。童话的行文留下大量空白,这固然成就了本文淡然、内蕴的风格,也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切入角度。设计抓住“眼睛”这一心灵之窗,前后贯通,脉气相连,引导学生走近角色,体验情思,获得感动。

    着眼于启迪冥思的原型启发。“诗”的生命在于智慧,感受的深刻、拓展需要“思”的投入。课末介绍的相关小材料,意在引发学生由文本描写的情景进一步回味思索,以企图内心的恒久荡漾。】

    第二篇:课文《去年的树》教案

    《去年的树》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阅读课文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重点阅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结合我参与的课题《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我在本课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习惯,还让孩子们以读悟情,通过小组合作,情感交流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有意的培养孩子们的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文中角色的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能不能用简练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共同见证小鸟和树的那份真挚的友情。

    二、搭建平台,感悟“情深”。

    1、是啊,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能真正体现他们是好朋友,把感动你的地方画下来,再放声朗读几遍。

    2、小组交流。

    3、汇报:

    预设:(1)“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从“天天”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想象:早晨,太阳升起来了,小鸟——树呢——

    中午,炙阳高照,小鸟——树呢——

    夜晚,暮色落下,小鸟——树呢——

    下雨了,小鸟——树呢——

    也许——

    小结:真是朝夕相处,互相帮助,因为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2)离别时的对话。

    寒冷的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鸟儿坚定地回答——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三次对话。

    小鸟和大树她们就这样依依惜别了。第二年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往日朝日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出示三次对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呢?树根、大门、小女孩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回答的呢?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小组汇报。

    提示: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是和树血脉相连的,那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树根当时的心情呢?(同情,伤感)语气。

    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没有值得伤心的,那么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到大门当时的心情呢?(冷淡)

    4、角色表演。

    现在,你们就是那只小鸟。在教室里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好吗?(指名表演)

    小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三、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

    2、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用了两个“看”,两个“看”有什么不同?

    3、此时,大树已经不在了,但是为什么鸟儿非要找到大树唱歌给他听听呢?

    4、同学们,鸟儿飞走了,带着淡淡的感伤与哀愁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上最宝贵的诚信。(随机板书)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

    5、总结:是啊,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6、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四、情感升华。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去年的树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去年的树

    五、作业设计:

    1、读了课文后,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请选择其中一个写)

    我想对小鸟说:

    我想对大门说:

    我想对伐木人说:

    2、自由找朋友把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六、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去年————————今年

    友情守信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

    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本人觉得:运用本文来进行诚信教育不是最好。面对越来越现实、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进行诚信教育最好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所以,本人想轻讲本文教材,重在诚信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四、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课文情感:

    (1)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

    (2)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

    6、朗读指导: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7、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时

    一、教时目标: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形式:开一个故事介绍会。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相互评议

    3、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师:书读着读着,越读越厚,好多话作者想说却没说出来,给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来,行吗?

    出示练习纸:

    任选一道题:

    1、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练习写话)

    师:谁写第一句的,先来交流一下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伐木工人,你就做回好人,饶了我吧,我还等着我的好朋友小鸟呢,你们砍了我,我就蝗不到鸟儿唱歌了。”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伐木工人,请饶了我吧,明年,那只美丽的小鸟要回来找我,要是找不到我,他一定会着急万分的。把我砍了,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水土流失,因为树有绿化能力。”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求求你,不要砍我,我的好朋友明年要来找我。我知道你是个善良的人。”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放了我吧,明年我的朋友小鸟会找不到我的,伐木人,你就做做好事,放了我吧。”

    师:真是信守诺言,心系环保的大树啊!

    师:谁写第二句的,来交流一下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你,我现在找着了,你却变成了灯火,你真是照亮别人而燃烧自己,我真悲伤。”

    师:不是悲伤,应该说骄傲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啊大树,我好不容易找到你,可是你已经做了火柴,你燃烧自己,却照亮别人,请你安息吧!”

    (第三句)

    生: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我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

    生: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可怜的大树,我要走了,请你安息吧!”生: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树啊,我会把你这位朋友牢牢地记在心中,每年的春天,我都会来看你的。”

    师:化为灯火的大树又会怎么说?

    ……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从你们的对话中,看出你闪读懂了课文,大树、小鸟都希望和我们人类一样创造一个富饶、和谐的世界!然后集体评议生问:大树,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生答:因为鸟儿歌声好听,天天站着为我唱歌。

    生问:鸟儿,你喜欢树吗?为什么?

    生答:因为他给人们挡风挡雨,汽车过路的灰尘也能吸收,给人们作了许多贡献。

    生问:作者,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答:告诉大家要爱护树,写出友情的珍贵,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大家别乱折树枝,大树是可爱的,要植树造林。

    师:谁当读者,想说就说。

    生:我们要绿化祖国。

    生:我们要信守诺言。

    生: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事物。

    师:咱们人类能真正地跟树、鸟儿对话,和谐地相处,咱们这个地球该是多么美好啊!

    今天,我们学了同一篇文章,大家的收获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就是读书的真谛,带着不一样的想法离开课堂。

    第三篇:《去年的树》教案

    第10课去年的树

    教学时间:20xx.9.20授课人:孙玉花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关于“朋友”这个话题,我想同学们并不感到陌生,你有没有感情较深厚的朋友?

    生:??

    师:你们离别过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朋友离别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词语,学生认读生字词。(开火车领读、齐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观察本课生字,范写“融”、“伐”,学生练习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预设:分为两部分(按时间分配)。

    去年的情景(1~4自然段)

    今年的情景(5~17自然段)

    (学生回答)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读书所获,师生归纳感知内容。相机出示填空:

    2、师:谁能说说文章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练习说)出示小黑板填空。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回南方前它答应大树,1

    一定还会飞回来给它唱歌听。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原来树已经被砍下做成了火柴点燃了灯火。

    2、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啊?(鸟儿、树)——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它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你们从哪感觉到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的?那个词让你深有体会,把它画下来读一读。

    (抓住重点词语“天天唱”、“天天听”体会大树和小鸟的友情——相依相伴)

    3、师:既然大树和小鸟是这么好的朋友,它们相依相伴,那就请同学们带上这相依相伴的情感,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4、师:刚才听见同学们都读出了相依相伴的情感来了。可是这样的好景不长,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小鸟必须飞到南方去了。此时此刻,它们的心情怎样?(引导读3、4自然段,画出重点词语“一定”、“还”,体会小鸟与大树的依依不舍。)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②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③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

    (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男女生合作读。

    5、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友情,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读鸟儿是怎样找她的好朋友——树的。

    四、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板书11、去年的树

    相依相伴

    小鸟树融伐

    依依不舍

    第10课去年的树

    教学时间:20xx.9.20授课人:孙玉花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揭示的道理,感受童话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认读

    2、学习生字“剩”、“煤”

    3、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鸟儿和树之间深深的友情。春来来了,当鸟儿再次来到那片原野上时,树却不见了。小鸟为了找它的朋友,飞到了哪?看见了谁?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师: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17自然段,可以边读边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批注,写一写你读懂了什么。

    (一)、小鸟与树根对话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里,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二)、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2、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3、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4、引导从“树么”一句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

    (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三)、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1、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看课文插图)——假如你是小鸟,那么你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的好朋友,面对着眼前日思夜想的朋友,你会有如何反应?

    有的学生会说:我会热泪盈眶,再来个热烈的拥抱。

    有的会说:树朋友哇,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有的会说:树哇,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哇!

    ??

    2、师:唱完了歌,你要走了,会说些什么?

    有的学生会说:树哇,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

    有的学生会说:树哇,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你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们会感谢你的。

    ??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我们看在这短短的三个自然段中,两次出现了“看了一会”,这“看”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齐读一读15—17自然段。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1、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2、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想到了很多,还有很多话想说,以小组形式讨论你想到了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读了这篇童话故事,给你感触最深的是谁?有什么想对它说话的,请你写下来。

    板书:11.去年的树

    小鸟→树根→门→小女孩→树剩煤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第四篇:去年的树教案

    课题

    去年的树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少许的伤感色彩,赞美高尚、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生自主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化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小鸟对树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课前游戏:

    传话。

    1、我是你的好朋友,我愿意天天给你唱歌。2、我想天天唱歌给你听,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3、朋友,就是在你困难时,不离不弃你的那个人。4、朋友,就是在你不开心时,愿意与你分担忧愁的人。5、朋友,就是对你忠心耿耿,决不背叛的人。6、朋友,他答应的事情,他一定会遵守诺言、努力做到。7、你是我的

    朋友,咱们四(1)班的每个人都是我的朋友。8、朋友,让咱们一起来学习作家新美南吉写的《去年的树》。

    目的:本篇文章是以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朗读、对话的过程,游戏目的是要让学生做到:说、读:准确、清晰,听、思:认真、用心。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日本有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新美男吉,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他创作的童话——《去年的树》(齐读课题)。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请你用心、认真倾听。思考:你有怎样的感受?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说你有怎样的疑问?

    2、老师配乐朗诵。

    3、指名交流。

    4、同学们,听了一遍就有这么多的收获,了不起。你能根据提示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吗?有困难的,别忘记找课文帮忙。

    5、指名说,齐读。

    二、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1、这篇童话很有特色,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几次?

    板书:鸟、树、树根、大门、女孩

    2、第一次对话。

    师: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树对鸟儿说:(生读)鸟儿说:(生读)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可冬天来临,它们不得不分开。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指名读,师随机指导并板书(不舍、期盼、肯定)

    同学们,读书就是这样,通过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用我们的朗读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

    3、三组对话。

    师:鸟儿和树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了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在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

    请自由读鸟儿与树根、大门、女孩的对话,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想一想不同的角色心情会怎样,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

    学生练习读书。

    师:谁愿意来展示?

    第一次:着急、同情、伤感;第二次:急切、平淡、冷漠;第三次:更加着急。(启发:鸟儿找不到树,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心里是那么的着急,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了”,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鸟儿——(生读)。

    透过这个“看”,你能体会到鸟儿在想些什么吗?

    师: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用树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来了,来给你唱歌了!”——(生读)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体会到什么?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好朋友——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

    写话。

    课堂小结: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愿你们从这宝库中汲取更多的宝物,那里的美好情感会伴你终生。

    作业布置:

    大量阅读,课外延展。

    1、故事到这已经讲完了,作为这篇美丽故事的读者你肯定还有好多话想说吧?你想对谁说?

    出示:对伐木工人说??

    对小鸟说??

    对大树说??

    2、介绍作者,推荐作者其他作品。

    (1)作者介绍:

    新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情节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的童话作品。

    他曾经说过:“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2)推荐新美南吉作品:《白蝴蝶》

    (3)新美南吉童话故事推荐目录:

    《小狐狸买手套》

    《狐狸阿权》

    《蜗牛》

    《爷爷的煤油灯》

    《花木村和盗贼们》

    《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

    板书设计:去年的树

    鸟、树、树根、大门、女孩

    不舍、期盼、肯定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创作的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用恰当的语气表达人物的情感。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用生动感人的音乐和朗诵煽动着学生的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爆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相结合的。可惜由于时间安排得不恰当,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继续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3、课时设计不够科学,未能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估计到位。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第五篇:《去年的树》教案

    11*、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本网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去年的树》教案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案(公开课修正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去年的树教案

    《去年的树》说课、教案

    《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我的早年生活教案(关于教师的工作总结精选)


    第一篇:《我的早年生活》教案

    8.我的早年生活

    丘吉尔

    一、温故知新

    海伦.凯勒名言:

    1、爱是摸不着的,但是你却能感受到他带来的甜蜜。

    2、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3、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4、忘却自我中有着快乐。因而,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成我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

    音乐当成我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成我的幸福。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充分了解丘吉尔,特别是了解他的求学经历和他的不凡成就。

    2.通过阅读了解丘吉尔早年生活经历的失败与成功,体味本文语言的诙谐幽默。

    3.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善于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学习重点】

    1.了解丘吉尔早年生活经历的失败与成功。

    2.体味本文语言的诙谐幽默。

    3.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三、自主学习

    1、.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萤火虫尴尬一字不漏威慑聪慧开拓.......

    (2)解释并积累下列词语:

    毫无例外宽宏大量

    独具慧眼蛛丝马迹

    尴尬诸如此类

    停滞不前滚瓜烂熟

    出人意料威慑

    2、丘吉尔

    1953年获__________文学奖,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阅读课文,复述文章内容。

    四、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说说丘吉尔写了自己早年生活的几件事?并感受作者在叙事中所流露出的不同情感和态度。

    2、丘吉尔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的?

    3、文中哪些语段可以看出丘吉尔的自信?(面对场场考试失败,面对入学考时几乎零分,面对在差班读书,丘吉尔是如何想的呢?)

    4、本文风趣幽默的语言中充满了睿智,发人深思。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并结合上下文,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5、概括丘吉尔学习生活中的两种不同表现,客观评价丘吉尔的早年生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导学释疑

    1.作家作品

    ⑴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

    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xx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⑵本文节选自丘吉尔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节选自温斯顿?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

    1、举例分析这段传记的语言特色。

    答:这段自传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轻松的调侃和自嘲。例如“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作者通过对照,显得滑稽可笑。又如“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十分幽默。再如“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作者用委婉的方式写出他倒数第一的事实,让人忍俊不禁。

    2、结合选段的叙述,试分析丘吉尔将会如何评价他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他的心态怎样?答:丘吉尔轻松调侃的叙述,在好笑之余又引人深思,从中可以体会出丘吉尔对那种教育方式的否定。一个拉丁文和数学很差的学生并不就是“差生”,只是他的兴趣可能在历史、诗歌和写作方面。如威尔登校长那样宽容地对待他们,他们将来也会有成就。丘吉尔对待过去的心态是坦然乐观的,这从文章的语言特色中能体会出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认真阅读本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结合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在“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丘吉尔与社会有哪些矛盾?(文章第二自然段)

    2.你从丘吉尔的早年生活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3.丘吉尔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必须懂英语?联系现今社会上人们对待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的态度,简单谈谈你对这两种语言的学习的看法。

    4、丘吉尔丘吉尔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的?表面看来,丘吉尔这个人真幸运,拉丁文和数学那么差还能被哈罗公学的校长承认;凭借抽签也能取得第二天征兵

    考试的好成绩??可是他的成功真的是出于这个原因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促成了他的成功呢?

    5、这篇自传行文诙谐幽默,在轻松的调侃、自嘲中不失严肃认真,体现出一位英国绅士和资深政治家的谦逊与机敏。请你在文中找出两个让你忍俊不禁的句子并对其中一句作简单评点。

    三、布置作业:课后积累与扩展。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反映他的自信。

    第二部分(2--5)写“我”在哈罗公学尴尬的生活。

    第三部分(6--8)写“我”在自我领地才能的施展。

    三、写作特点:

    条理清晰,结构明确,前后照应。本文语言幽默诙谐,自然生动。

    四、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丘吉尔早年在哈罗公学和军事院校生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丘吉尔在少年时代就对自己的个性与兴趣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坚持学习,确立了自己的理想。表现了作者的自信、乐观、坦然和伟大的气魄。

    五、课后练习疑难解答。

    六、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七、布置作业。课后积累与扩展(一点感悟):

    温斯顿·丘吉尔小时候喜欢收集玩具锡兵,他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管辖一个骑兵旅。小锡兵改变了他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他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后来,他怀着童年的梦想应征入伍,在部队时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军事才华,并藉此一步步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在自传《我的早年生活》中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童年时代统率军队的雄心,我就不可能有在军旅生活中带兵打仗的本领。”

    丘吉尔的人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选择的事业延续了童年的梦想。海涅还在上中学时就特别爱好文学,但他母亲坚持要他去经商,而他对经商毫无兴趣,不久商店就倒闭了。他母亲又要他去学法律,结果也是半途而废。后来,他决定放飞童年的梦想,从事诗歌创作,最终成为德国杰出的诗人。

    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时,千万不要被时髦的职业所诱惑,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挟裹,不要被从众的心理所左右,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拾起童年的梦想,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吧!只有那样的路,才是离成功最近的路。

    板书设计:

    8、我的早年生活

    温斯顿·丘吉尔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1、尴尬的学习生涯

    2、难得的个性品质:风趣幽默的讲述

    3、执着的兴趣志向(发人深省)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紧跟学校的步伐,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教学计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

    [热]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学习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小编为你推荐《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希望您喜欢。春季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有所变动,转走5人,新来4人,共有48人。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