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1篇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2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1篇。

    本文将为您介绍“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文章的精华部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您将此收藏起来。制定完善的教案和课件是老师成功授课的前提条件,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认真地制定教案和课件。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会直接反映在老师的教案中。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与整数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分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分两个阶段学习,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承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听说过甚至知道12、13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数就是数出来的,今天遇到的数却没法数,怎样表示对学生都是新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即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课始,我先设计了让学生打手势的比赛。(1)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

    此时学生的手势肯定会乱,这时学生会用语言告诉我。学生可能会说出:半个或一半,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用12表示。如果有人说出12,我会充分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揭示课题;如果没有,我会问学生: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或者“半个”呢?就要涉及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由此点出课题,使学生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是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问题简单,学生感到亲切,。当出现了“半个”或“一半”时,老师却提出要用一个数表示,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德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启发,引导和鼓舞。”我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设计这一环节。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分为4个小环节:操作性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知识迁移。

    1、操作性探究,认识二分之一

    孩子们,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半”呢?我让学生动手自学,并出示以下自学提示:

    (1)用圆来表示这块月饼,请找出这个圆的一半。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2)打开数学书92页自学例1的内容。

    (3)同桌互相交流,从例1中你知道了什么?

    2、合作交流

    (1)学生交流,要求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述。

    根据上面的自学提示和同桌交流,学生很容易的想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到圆的一半,在交流时我会引导学生理解对折后能把这个圆平均分,进一步强调要“平均分”。通过学生自学例1,学生会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学生还会知道它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书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的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并让学生读一读。此时让学生摸一摸这个圆的1/2,并在圆上表示出1/2,巩固分数的写法。然后问学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这一份是这个圆的1/2,那另外那一份呢?”学生会说也是这个圆的1/2。在此我会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1/2。

    在此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2)质疑。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随手分成两半,这是12吗?(不是)为什么?学生会说:“一边大,一边小,没有平均分。”

    (3)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12?

    进一步强化平均分,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是谁的12。

    3、建立模型

    孩子们,想一想还可以通过平均分什么能够得到12?

    让学生用一张纸折出它的12时,并涂上颜色,我让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主要是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2?

    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4、知识迁移

    学习二分之一安排了详细的过程,而其他的几分之一,我认为学生完全可以能过交流汇报来完成。此时我会说:“孩子们,我们只能得到二分之一吗?你想通过分什么得到几分之一?”(学生各抒己见)此时我让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最后展示学生制作的几分之一,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介绍自己得到的分数。并小结:像1/6、1/4、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这样设计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学习二分之一学生需要在心理上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是一个调整的过程,而学习其他的几分之一,是一个同化的过程,用刚刚建立的二分之一的认知结构去同化。这样安排不仅使课堂简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课本93页第一题

    通过题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2、聪明小判官。96页2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3、我说你做,你说我做。你说出一个几分之一,我用实物或图形表示出来,同桌互练

    这样安排顺应学生学习规律,让学生互练,既扩大联系面,又提高学生的兴趣。

    4、寻找生活中分数。

    (1)出示91页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寻找分数。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的数?

    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资源,引出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也有分数。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顾反思,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个反思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如何学习几分之一的?

    (3)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2、拓展延伸。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

    西汉时期,张苍、耿寿昌等学者整理、删补自秦代以来的数学知识,编成了《九章算术》。在这本数学经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算法起源于印度。实际上,印度在七世纪婆罗门笈多的著作中才开始有分数运算法则,这些法则都与《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法则相同。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成书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与刘徽的时代相比,我们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设计意图:不仅使学生热爱数学,也是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得祖国。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分之一12

    13

    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一支彩笔、一个学具袋,分别装有: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分数初步认识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吧?

    一天小明和小亮的妈妈给弟兄俩留了块西瓜,让他俩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最公平。 预设:分开,

    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

    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环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体会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为学习新知准备】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 .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

    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头大,很小…….

    2.引入一半

    提问:( 1)你估计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预设: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 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提问: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教师帮助补充

    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

    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也就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3 .发挥想象,创造符号 先动手创造一半

    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 1)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可以小组交流。

    ( 2)反馈交流、说明创意。

    【设计意图: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感,引发对分数意义的探索。】

    4 .引出分数

    过渡谈话:大家非常善于思考,相处了这么多的方法,在数学上统一用1/2来表示,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也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从胎儿图中发现:胎儿身长平均分成 2份,每一半都是两份当中的 1份,用 1/2来表示。

    演示分数的写法,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写一次,齐读。 二、多种形式,认识分数

    (一)操作学具,认识分数 1/2

    1 .动手折,拿出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到它的1/2,可以简单地涂一下表示。

    2 .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3.你能找出长方形的1/2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横着对折

    情况二:竖着对折

    情况三:沿对角线折

    注意: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3 .深入思考:

    把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纸,同一张纸,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 1/2表示。

    (二)判断对错,巩固 1/2,引出 1/3

    明确要求: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魔术当中会出现几个图形, 如果涂颜色的部分能用 1/2来表示就说对,不能的就说错。

    魔术一:平均分成两份的圆形

    魔术二:平均分成两份的长方形

    魔术三:没有平均分成两份的三角形

    学生阐述理由,进一步感悟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魔术四:平均分成 3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下原因,由此分析,可以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这个图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力求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对 1/3的理解。

    【设计意图: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入了课堂,希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旧知,主动参与到研究 1/3的状态中。希望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图片,自主认识 1/4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 1/2,那么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看第二幅婴儿图)

    ( 1)学生估计

    ( 2)你怎么看出来的?谁来说一下

    ( 3)概括提炼:

    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可以用 1/2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3份,每一份可以用 1/3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4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4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n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n表示。

    (四)利用材料,探索其他分数

    1 .初步感知:除了 1/2、 1/3、 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 预计板书: 1/51/61/71/8?? ] 2 .明确探究问题:这些分数,自己利用材料来学习,可以吗?

    ( 1).涂一涂,创造几分之一

    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颜色,然创造出你喜欢的是几分之一。

    ( 2)作品展示,反馈交流

    渗透:1.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大小的正方形表示的分数可能相同,大小可能不同。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小结: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但表示的大小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从材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的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将知识的思考与材料的操作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作品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体会分数大小的比较。】

    (六)巩固分数

    练习:

    读写分数:

    1.1/2 1/41/5 1/8 读一读说说各部分名称。

    2.出事自主练习1题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通过与电脑比赛这一游戏形式,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启发,思维被激活,不仅复习了所学的知识,也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

    三、回归生活,找出分数

    1 .联系生活,寻找分数

    师:你还见过那些分数,你会用今天学到的分数表示一些,用像1、2、3、4、5这些整数表示不出来的东西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体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也是对优秀生的提高。】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对分数的应用。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啊?

    【板书设计】

    分 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八册《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教学新课

    1、自学交流:

    (1)师:同学们,关于分数,你想要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呢?

    生:……

    师:先自学一下课本95页的内容,看看课本上能不能回答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呢?它又能告诉我们哪些知识?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你们获得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同座位相互交流一下好吗?

    师:谁能给大伙儿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认识1/2

    (1)出示课件一块月饼

    教师演示课件平均分。

    师:每一块月饼该怎么表示呢?

    师:1/2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师生共同用手势演示1/2的意思)同座互相说一遍。

    (2)教师出示另一块月饼(圆形纸片)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块月饼,现在我把它分成两份(不平均分),左手的这一份是这块月饼的1/2,右手的这一份也是这块月饼的1/2。老师说得对吗?为什么?

    师:这句话中,你认为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呢?

    师简要介绍“每一份”“它”的意思。

    师: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判断图中涂色部分能否用1/2表示?

    师: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1/2。

    教师选三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展示(说说表示的意思)

    3、认识1/3

    (1)出示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想到些什么?(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1/3表示的意思?

    (2)课件出示长方形纸,问:怎样找出这张纸的1/3?

    师:你能用桌上的纸还能创造出其他的一些分数吗?动手折一折,并用彩笔画出来。

    展示交流的作品吗?

    4、认识1/5、1/10

    (1)学生将书中例3、4的填空独立完成

    汇报并板演1/5、1/10,教师演示课件1/10

    (3)师:像1/2、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还能说出几个分数来吗?”

    师:这些分数你们都会读吗?(学生齐读)

    师: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板书)

    6、反馈练习

    (1)做书上练习第一题(1、在图上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2)课件练习4(判断)

    (3)课件练习5(快速抢答:图中涂色部分是全图的几分之一)

    (4)思考题:课件练习6

    三、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能用分数说一句话吗?

    四、故事结尾,设置悬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1—92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活动,如平均分饼子、折纸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各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等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鼠吃妈妈做的饼子。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数学课,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兴趣。本节课,我首先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求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鼠妈妈分饼子。

    鼠妈妈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大毛连忙说:“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听也连忙抢着说:“我小些,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鼠妈妈看见哥俩互相谦让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说:“好了,孩子们,不要吵了,我来重新分吧!”鼠妈妈重新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她说:“这块饼子,你们一人一半,这种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平均分。”

    2、演示鼠妈妈分出平均分的饼子情境图。

    指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指导学生读、写1/2。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先写分数线,接着写分母、分子)

    3、小组活动: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并用彩笔画上斜线。把学生折出的1/2贴在黑板上。

    4、演示教师折出的1/2。

    (教学小结:本环节先让鼠妈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引发哥俩的“争吵”——都要少的一部份,达到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然后讲解分数各部份名称,让学生对分数的了初步的认识。最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1/2,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认识四分之一。

    1、电脑课件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提问: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读作什么?写作什么?

    2、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刚才我们认识了1/2,1/4,认识了分数里的分数线、分子和分母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教师课件演示1/3、1/6、1/8等。

    (教学小结:分数里只有1/2吗?于是我又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纸的1/4,告诉学生这也是一个分数。学生兴趣来了,噢,我认识两个分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说:“还有好多好多的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学生兴趣空前高潮,为下一步教学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于是接下的1/3、1/6、1/8等,学生一点就会,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巩固练习,小结本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认识了分数,明白了怎样读写分数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老师出一些练习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练习区1、3、4、5、7)

    (教学小结:一节课上到这,学生大体都会了,为了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四、智慧园:实践探讨,课后想一想。

    妈妈买的一大块巧克力里有一样大的8小块,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3块,我吃4块,奶奶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多少呢?

    (教学小结: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是我在最后的教学中,带学生到智慧园去闯一闯,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几分之几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以下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折出分数,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也真正上达到了预设目的。不过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折分数时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折,而是不时的去指导,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只是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几分之一即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1、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和各部分名称以

    及分数的大小。

    2、 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大小的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中秋节到了,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张奶奶一家共同分享。课件出示:

    1、把4块凤梨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把2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3、把1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二、探究新知。

    1、认识 。

    (1)教师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

    (2)教师提问:另一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学生交流。

    动手操作:任意拿出一张纸,折出它的 。

    学生汇报:把得到 的贴在黑板上。

    (4) 教师提问: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它的 ?

    (5) 教师演示:拿起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撕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问:“这是长方形的 吗?为什么?

    2、认识 。

    教师出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三分之一,写作 。

    学生互动:互相说一说 表示的意义。

    教师明确:像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 。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 ,在图上标出,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 的。

    分组汇报,并把学生得到的 贴到黑板上。

    教师提问:(1)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正方形的 呢?

    (2)你能说这个 表示的意义吗?

    教师明确:要想得到谁的几分之一,就必须把谁平均分,同时得到的分数就是对谁而说的。

    老师提问:你能再任意说一个分数吗?你们所说的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老师边明确边板书:分数中,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作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作分母。

    1 ……分子

    — ……分数线

    4 ……分母

    4、 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91页的例3.

    小组讨论:观察这两组分数,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 > 。

    生2:我发现 > 。

    生3:我知道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

    生4: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三、课堂作业。

    1、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数。

    2、邻居家的奇奇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涂满了颜色,请你想一想,每种颜色各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第三部分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例如,通过野餐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产生的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第四部分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比如二分之一,有的学生知道要分成两份,但不知道”

    平均分”,有的学生认为把一个苹果分两份,大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小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等等。

    可见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准确的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

    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第五部分 信息技术的应用

    1、运用PPT课件进行教学。

    2、上网查找资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第六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化静为动的特点呈现教材主题图,它是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获得的信息,学生很自然的用2、3、7、8等整数来描述所看到的人、树、鸽子等的数量。

    这时老师指着图中分西瓜的部分问学生“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一个西瓜吗?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数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它的个数呢?”等问题时,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已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渴望用一个新的数表示,为学生对数的认识扩展埋下伏笔。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在这个环节中,主题图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2) 利用主题图中分月饼的情境教学。用“我们来听听他们分月饼的时候在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首先教师抓住“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怎样分才是一人一半”等问题来使学生来理解平均分,并用一张纸任意折出一半大,一半小的反例让学生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确的建立平均分就是每份完全一样、大小相等的概念,为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打下基础。然后教师直接指出,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分数1/2,然后指导学生读写1/2。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说1/2的含义。在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活动中,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

    (1/4) 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继续观察月饼图,这块月饼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指着其中的一块提问,还能不能用1/2表示呢?为什么?让学生说说理由,并试着用新的分数来描述这一块月饼与整个月饼的关系,借助于1/2的认识,类推出1/4,同时指着其它几块逐一提问“这一块是它的几分之几呢?”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了第一次扩展:从1/2--1/4。

    此时对学生的创造性予以及时肯定,鼓励学生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把这块月饼

    平均分成5份、6份、10份……时,其中的一份还能用1/4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此时学生的大脑中会产生更多几分之一的雏形,为认识其它分数打下基础。

    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96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两组基本练习,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直观看到无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二)教学例2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初步认识1/2、1/4以后,让每一位学生用老师发的一张正方形纸折1/4,并用彩笔表示出它的1/4,再组织学生交流与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几种不同折法:为什么折法不同,每份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呢?通过折和说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4的理解,再次突显分数的本质--平均分。

    折1/几

    此时学生认识了1/2,又认识了1/4,分数是不是只有这两个呢?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我又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并用手中的学具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的活动。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极大发挥,在动手操作中积极建构数学模型,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1/4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三)教学例3

    为了使学生能从比较大小的角度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刚才分月饼得出的1/2和1/4及喂鸽子的食槽分出的1/4和1/3的大小,借助直观图,学生能很快比出大小,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由小精灵聪聪提出“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如:不同的物体可以表示同一个分数,同一个物体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则每份越多。比一比的活动,力求从不另一个方面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随后出示:基本练习第95页“做一做”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基本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后,由小精灵聪聪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和演变,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认识了几分之一,我们再来看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能还是不能?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小结梳理

    这节课学到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新的体会?

    五、巩固练习

    (1)课本“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3)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十二第3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7

    工作总结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抒写自己的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反馈。工作总结需要注定哪些点?阅读这边名为《[范文参考]《小数乘整数》说课稿精选一篇》文章你会豁然开朗。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习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习。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平,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中安排了两个层次,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义阶段,通过对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的复习,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这些做法为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积的变化规律是推导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教学设计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布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应用多媒体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355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学习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2、回忆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并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面的新课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写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妈妈到布店买布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花布每米13.5元,妈妈说:我买5米布,要付多少钱?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

    学生乙用乘法算:5个13.5连加,可以写成13.55 。

    师问: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5个13.5连加,乙说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板书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习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13.55=67.5,为了验证该结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2)、转化后积有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题的积怎么办?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寻找自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设计意图:把连加结果作用于乘法计算方法的探讨,有利于13.55与1355的联系,通过结果的比较让学生深入推导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逐步深化,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根据14923=3427填结果。

    14.923=()1.4923=()

    1490.23=()1492.3=()

    ()()=3.427

    2、教科书第1页的做一做。

    3、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4题应用题。

    小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五、课堂小结

    采取提问的方式。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六、课外作业

    练习一第2、3题

    七、板书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

    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计算:13.5+13.5+13.5+13.5+13.5=67.5(元)

    用乘法计算:13.5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板书设计的作用,突出重点,使人一目了然,便于课堂小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8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略)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9

    教学内容: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

    )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

    ?(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平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

    )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这个圆形)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

    ,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

    ?(不管怎样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习,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乐于探索,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读会写分数以及正确运用分数

    难点

    学生理解“几分之一”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如果把4个月饼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平均分)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2)如果只有2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个呢?(每人分1个。)

    (3)如果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该分多少?(一半)

    一半该怎样表示?能不能用一个符号或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2.讲授新课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5)用圆表示分数的,收取部分作品展示。提问: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3.巩固练习

    4.课堂小结

    这节课咱们初步认识了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5.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

    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后记:这是我11月22日参加兴宾区小学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的说课稿。从年级初赛到学校决赛再到城区初赛,最后到区里决赛,我一遍遍地修改稿子,随之一遍遍地修改课件,脱稿说下三千多字,好辛苦!原本不舍得晒出来,毕竟花费了太多精力,但想想,还是放上来,就当留个纪念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1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