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模板11篇)
  •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02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模板11篇)。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设计全面,有助于深化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我们经过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为大家带来这篇“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1)

    工作总结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抒写自己的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反馈。工作总结需要注定哪些点?阅读这边名为《[范文参考]《小数乘整数》说课稿精选一篇》文章你会豁然开朗。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习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习。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平,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中安排了两个层次,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义阶段,通过对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的复习,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这些做法为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积的变化规律是推导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教学设计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布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应用多媒体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355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学习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2、回忆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并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面的新课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写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妈妈到布店买布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花布每米13.5元,妈妈说:我买5米布,要付多少钱?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

    学生乙用乘法算:5个13.5连加,可以写成13.55 。

    师问: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5个13.5连加,乙说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板书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习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13.55=67.5,为了验证该结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2)、转化后积有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题的积怎么办?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寻找自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设计意图:把连加结果作用于乘法计算方法的探讨,有利于13.55与1355的联系,通过结果的比较让学生深入推导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逐步深化,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根据14923=3427填结果。

    14.923=()1.4923=()

    1490.23=()1492.3=()

    ()()=3.427

    2、教科书第1页的做一做。

    3、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4题应用题。

    小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五、课堂小结

    采取提问的方式。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六、课外作业

    练习一第2、3题

    七、板书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

    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计算:13.5+13.5+13.5+13.5+13.5=67.5(元)

    用乘法计算:13.5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板书设计的作用,突出重点,使人一目了然,便于课堂小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92--93页例1、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4、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 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 :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二)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

    B、汇报怎样折的。出示课件,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

    3、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

    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 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4、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5、巩固延伸,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12月30日我代表三年组的全体数学教师在家长开放日执教了这一课,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猪八戒和孙悟空争吃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

    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四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内容偏多。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

    2、学生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在教学用正方形的纸折四分之一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课件的素材,让学生领悟到同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由于平均分的方法不同,导致分的四分之一的形状也不同,但是大小却相等。

    3、在做练习的时候,没有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说,有的同学在同一幅图画上发现了另外的几分之一,老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说,这样就显得课堂上教师控制得太多。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我相信以后我将加倍努力,积极反思、积极评课、反复研究,以期望能有所进步。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3)

    【教学理念】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索性学习的理念,建立以“课上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为引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的《认识几分之一》是打开分数知识大门的钥匙。

    1、初步认识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说教法】“能运用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是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第一学段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以直观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辅以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留出充分观察、比较、演绎、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说学法】“知识的获得是主体在活动中主动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导入时利用学生熟悉的分物品,引出分数。两个月饼分一半给一位同学,得到了一个月饼;再将剩下的一个月饼分一半给第二位同学,他得到了半个月饼;接着分下去,第三位同学得到了半个月饼的半个……半个、半个的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类新的数--分数【板书】【WwW.DSbj1.COM 读书笔记吧】

    的二分之一,指导读写1/2,突出重点。

    2、课件演示“平均分”,强调“平均分”是理解分数的基础。

    确理解1/2的含义,突破难点,也为后续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做好准备。

    类推的方法,学习认识1/ 4。

    1、出示例2: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鼓励多种折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交流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展示交流。将学生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折出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强调平均分,规范学生语言。

    3、知识迁移,巩固提高。出示表示1/3、1/8的教具,让学生认读并练习书写几分之一,突破重点;逐一说出1/2、1/3、1/4、1/8等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突破难点。

    4、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

    1、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93页练习22第一题。

    3、课本93页练习22第二题。

    以上是我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3页《分数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从数到分数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法和写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他们都有着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积累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3.学情分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认知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动作性认知过程、映象性认知过程和符号性认知过程,三年级学生处于第二个阶段,这时期儿童开始在头脑利用视觉和听觉的映象代表外界事物并尝试借助映象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根据以上学情确立了本课的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分数的产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究、比较发现、推理归纳、互相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建构数学知识。

    (3)情感态度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同时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三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虽然对整数已经相当熟悉,却是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的分数,而且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根据我对教材内容、学生的特征等深入的分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本节课的设计的重点放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上,而不是活动的形式上。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等特征。采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主探求法、直观教学法等教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新课标第一网

    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思维发展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注意力不稳定,受兴趣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了问题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动手猜一猜、折一折、涂一涂等方法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等环节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

    1、在每张课桌上都有一张白纸,这张纸是同桌两个人的,后面我们就要用,现在请你们两人把这张纸分开,每个人得到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把你们的想法折出来,让大家看看公平吗?然后我们再分。

    2、学生动手折,展示折法。(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形成正确表象的过程)

    3、师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提问:进一步让学生说出你能用一个数表示你拿到的这一份吗?

    4、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两个人分一张饼,分一个苹果,分蛋糕……这时的一份我们无法用整数表示,这时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

    1、明确:我们每人得到是这张纸的12 (板书,贴图),通过折你对这个“12 ”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找3、4个学生说,从折中感悟分数12 的产生过程)具体感知分数,从而认识分数。

    师:明确分数的意义:2代表我们把它平均分成2份,这其中的1份就是12 。(师边写边说)

    2、认识14 。

    ①现在请大家拿出刚刚得到的这张纸,你能折出这张纸的14 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a.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准备好的纸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找生上台展示)让学生利用身边资源,再折出一些几分之一。

    妈妈买了一根甘蔗,掰了一半给爸爸,剩下的妈妈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给我吃,另一份她和奶奶各吃了一半,你知道爸爸、妈妈、奶奶和我各吃了这根甘蔗的几分之一吗?

    师:通过折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内容?你对他有一个什么认识?

    12                                   14

    本节课我采用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

    总之,整节课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每一环节都在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享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给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平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习: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平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1、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平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1、下列不是平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6)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六、教学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上课我激趣问道:“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你能用掌声表示吗?”学生兴趣盎然的拍手两次。我继续问道:“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小朋友,每人又得到几个呢?”学生均能用响亮的掌声回答。接着,我故作为难状地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这时学生不能用完整的掌声回答,孩子们面面相觑。有的不由自主地说“半个”,我不失时机的说“对,是半个“,半个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从而巧妙地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1/2。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一半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找到它的一半吗?”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纸片,折出它们的一半,并说说是怎么折的。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接着,请学生上台演示汇报。有的学生说:“我将圆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一半。”有的说:“我将长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还有的说:“我把长方形这样对折,一份也是它的一半。”对于同学们的种种折法和语言表述,我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时我揭示课前的疑问: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接下来指导分数的写法、读法,并让同桌相互交流,写一写,读一读,引导学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

    这一环节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2、认识1/4。

    在学生初步理解1/2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一张纸的1/2,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会说:我能折出这张纸的1/3;还有的说我能折出它的1/4,我相机总结:像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接下来,分小组合作学习,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颜色,看哪组折法多?我也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然后小组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又通过展示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知识的基础上,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已不再是难事。我出示情境图:快看,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吃西瓜的时候,它们都想吃得最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心想:“我肚皮大,吃得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才行。”它们俩谁吃得多?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小猴吃得多,因为小猴平均切2份的那1份要比小猪平均切4份的那一份大。”我满腔热情地鼓励这个孩子:“你真了不起!”接着,我又把问题推向更深层:“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即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把同样大小的物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那一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那一份就越大。

    这一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使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火花,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㈢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五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

    1、看图写分数

    2、判断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是不是1/2。

    3、看图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我设计这三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

    4、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折一折: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是一道趣味性、开放性的练习。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此练习避免了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㈣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的自己学的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会说,我知道了分数也是一个数;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还有的会说我这节课学的很开心等等。

    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8)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三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三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我有几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

    ⒈张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张老师在此内容的传授中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重难点没有突破。

    ⒉周老师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但是毕竟这是借的班级,学生跟不上你的的语速,跟不上你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⒊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李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但是李老师自己的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9)

    内黄县后河镇第八小学:

    任德军                                    .10.19

    1、教材的出处及意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本第5册第91-93页的教学内容,分数对此时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因为分数与学生认知并运用三年整数完全不同。读法上不同,写法上不同,外形上不同,更重要的是意义上的不同。所以,上好这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分数学习尤为重要。这是学生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更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生深入进行分数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认、能读、能写简单的分数。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简单方式表示分数。

    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5、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1、 以故事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对比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注意学生合作,集体交流。

    1、教师准备:小黑板1块;涂一涂的图;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8张;苹果4个;彩色粉笔1盒。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故事导入新课题,以旧引新。 首先抓住“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主体思路。教学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谈话:有一天,小明和小叶到你家做客,妈妈拿出4个苹果来招待他们(教师出示4个苹果),你帮妈妈想一想怎样分苹果才能让两人都满意?(引入学生活动)

    “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让学生通过折出长方形纸的1/2,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判断是否1/2的练习,引进技术出1/3,并让学生说一说。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创作出四分之一。先确定操作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此时举个反例子),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前提 --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有层次性,让学生做题时能够感受到梯度。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1) 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组判断正误基本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强化一下平均分。接着把教材中“做一做”练一练。

    (2)    设计了一道分蛋糕的练习。

    1个蛋糕分平均分给小华和他的爸爸、妈妈3个人,小华吃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呢?

    深入:如果我们班38名学生都来分这一块蛋糕,你能分到几分之几呢?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2.会比较分子都为一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事前都准备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两个图形纸片.毛线一根

    帮兔妈妈解决数学问题。

    问题一:四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怎么分?每只分几个?

    学生发现问题,并试着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找到一个数来表示半个。

    1、小组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试着利用数字表示“半个”。

    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会利用分数表示半个。让其讲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老师板书。

    强调分数的写法、读法。

    3、让学生说一说“2”表示的意思、“1”表示的意思。进一步说明二分之一的意义。

    4、利用手中学具,想办法表示二分之一。

    要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应该怎样分?每份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认识四分之一。

    并指出,像1/21/4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三)除了刚才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

    出示情景,比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大小。

    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同一件事物,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师:这块月饼,两人就是每人一半,陈老师应该从哪里切?也就是把它怎么分?(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指名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前提。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生汇报。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再看看,阴影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同样是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

    (2)汇报:你折出的分数是怎么来的?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师拿出一张三分之三,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追问:一个是三分之一,两个是三分之二,三个是?

    (4)师:同学们真能干,大家互相看一看,不同的图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数吗?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6)师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数。

    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故事。

    《吃西瓜》,为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五、全课小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模板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