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好文)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好文)

    发表时间:2022-01-14

    【www.jk251.com - 二年级数学】

    辞旧迎新马上就要进入新学期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指引,我们在新学期要有新的教学计划。对教学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教学计划要写哪些内容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好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ppt课件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流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敬请期待好范文网推出更好文章dash;总复习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

    第五篇: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二教学设计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步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

    2.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我们学习了两步式题,你能把学过的两步式题分成两类吗?怎样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总结分为含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两类,进而归纳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

    二、课堂练习

    1.学生比赛完成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先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样的两步式题?应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独立完成计算。

    小组订正。

    3.趣味练习:小猴过河。(激发兴趣)

    分析小猴过河遇到了哪些算式?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计时,集体比赛。

    找出获胜者给予鼓励。

    4.练习二第4、9题。

    学生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去掉中间问题变成一道完整的两步式题,并列式解答。

    5.完成练习二第5、6、7题

    正确读出算式。

    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

    6.(带*的第8题)

    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8=715-8=753=15

    2.8+7=1553=15

    7.思维训练题(对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根据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引导)

    三、总结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总结。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实际问题3教学设计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对称3教学设计

    JK251.com延伸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板书:(长×宽+长×高+宽×高)×2。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实践运用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至少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五、评价体验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学习上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六、、作业:

    1、看书

    2、实际测量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荐】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

    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本站推荐)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

    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

    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特别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

    uid9481帖子1精华0积分0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小时注册时间1970-1-1最后登录20xx-6-9查看详细资料

    top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板书:(长宽+长高+宽高)2。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实践运用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至少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五、评价体验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学习上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六、、作业:

    1、看书

    2、实际测量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小学教学设计网=]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篇: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哈尔滨:-15℃~-3℃

    北京:-5℃~5℃

    深圳:12℃~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3℃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三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学习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热情很大。六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引导对计算机理论和logo语言绘图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总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共2课,通过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认识计算机系统,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logo语言乐园,共10课,通过学习logo的操作,让学生掌握logo语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命令绘制简单的图形,学会重复命令、重复命令的嵌套,可以通过重复命令绘制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了解了过程的定义、调用、修改等知识。第三单元是算法思想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算法现象、算法的优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共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logo语言,了解各种语言命令。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掌握常用算法。认识计算机各部分组成,理解工作原理。掌握logo语言基本命令使用方法。绘制简单图形,使用重复命令,嵌套方法

    绘制复杂图形。掌握四则运算和表达式输入方法。了解打印。提高能力。描述算法,选择恰当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2、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

    1、揭开计算机工作的神秘面纱

    2、与计算机交朋友

    第二单元logo语言乐园

    1、logo初步认识

    2、logo基本命令(一)

    3、logo基本命令(二)

    4、颜色的设置与填充命令

    5、重复命令

    6、重复命令的嵌套

    7、过程的使用(一)

    8、过程的使用(二)

    9、带参数的过程

    10、简单的计算

    第三单元算法思想初步

    1、生活中的算法

    2、算法优化

    3、算法的描述

    五、教学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课本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并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认真学习小学信息技术“五不节”课堂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保障上好信息技术课。

    5.搞好远程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应对不断变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01

    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页例1。

    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凳子的游戏”。请4位同学上来,摆开3张凳子。老师宣布游戏规则:4位同学围着凳子转圈,老师喊“停”的时候,四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坐在凳子上。教师背对着游戏的学生,宣布游戏开始,然后叫“停”!师:都坐下了吗?老师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有一张凳子上至少坐着2位同学。老师说得对吗?师: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猜测。多媒体出示例:4枝铅笔,3个文具盒。师:4个人坐3张凳子,不管怎么坐,总有一张凳子至少坐两个同学。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呢?(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枝铅笔)。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给大家解释这一现象吗?

    2、自主思考。(1)独立思考:怎样解释这一现象?(2)小组合作,拿铅笔和文具盒实际摆一摆、放一放,看一共有几种情况?

    3、交流讨论。学生汇报是用什么办法来解释这一现象的。(学情预设:第一种: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学生展示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的几种不同摆放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有序板书:(4,0,0)(3,1,0)(2,2,0)(2,1,1)请学生观察不同的放法,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种摆放情况,都一定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有2枝铅笔。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第二种:假设法。教师请只摆了一种或没有摆放就能解释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其他学生是否明白他的想法呢?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可以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中放1枝铅笔,3个文具盒里就放了3枝铅笔。还剩下1枝,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中就有2枝铅笔了。也就是先平均分,每个文具盒中放1枝,余下1枝,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教师指出:碰到这样的问题,一般用平均分。4、比较优化。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请学生继续思考: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把10枝铅笔放进9个文具盒里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里呢?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不论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2呢?多3呢?多4呢?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只要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这个结论都是成立的。5.学习抽屉原理概念。

    三、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第70页“做一做”。(1)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

    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3)交流,说理。

    (4)如果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飞回同一个鸽舍?

    2、智慧城堡:(1)把13只小兔子关在5个笼子里,至少有()只兔子要关在同一个笼子里?(2)、六(1)班第一组共有26名学生,一定至少有3名学生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为什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白一年有12个月,共有26名学生,是把26个学生平均分给12个月。(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3)、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扑克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剩下的52张扑克有4种花色。(2)学生思考,可以动手试一试。(3)交流。

    四、全课总结(略)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教案

    六年级下册教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3℃

    北京:-5℃~5℃

    深圳:12℃~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你能很快找到12℃、-3℃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访问其他精彩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2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学思考的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5/做一做1、2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四、作业:p8/1—4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1)987÷3×6(2)6÷3×987=27+85=329×6=2×987=113(人)=1974(人)=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后小结:

    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少钱?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24+24+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

    =60(元)门票的价钱。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1)270÷30-180÷30=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四、作业

    板书设计:

    p8—9/5—9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48+12(1)270÷30-180÷30(2)(270-180)÷30=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第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出示例5

    二、新授

    (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三、巩固练习p14/4

    p12/做一做1、2

    教师巡视纠正。四、作业

    p14—15/2、3、5—7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课后小结: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0的运算

    第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快速口算出示:

    一、口算引入

    (1)100+0=(2)0+568=(3)0×78=

    (7)0÷76=(8)235+0=(9)99-0=(10)4(推荐打开好范文网)9-49=(11)0+319=(12)0×29=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4)154-0=(5)0÷23=(6)128-128=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四、作业

    p15—16/8—13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128-128=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课后小结: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个0.01(2)0.61里面有()个0.01

    (3)3.61里面有()个0.01(4)0.061里面有()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23/1000改写成小数()

    34/10000改写成小数();3/1000改写成小数()

    0.25写成分数();0.312写成分数()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10×100÷1000

    63.6缩小为原数的1/10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

    (2)由0.56到0.056是()。

    a缩小10倍b扩大10倍c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六单元试卷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练习:12.376÷10=()×100=()÷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2.37米=()厘米1.46米=()毫米

    5070千克=()吨6.5吨=()千克

    1吨25千克=()吨52米4厘米=()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综合练习

    课本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p125小数p1281、2、3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514-389-111

    87x201125x88

    66x99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总复习——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3.3.32.2.6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8p130-13110、11、12、13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一、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二、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判断:

    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要标上垂直符号

    (五)计算

    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一、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一、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二、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画路线图

    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总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xx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营养午餐

    《营养午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49页。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准备

    菜谱、计算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㈠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一起去饭店吃过午饭吗?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点菜,你们想不想自己当家作主点回菜呢?

    师:不过老师要告诉你,点菜也是一门学问,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特棒的点菜员、营养师、美食家呀?学过这节课后,你的愿望就有可能实现了,大家有兴趣学好这节课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数学知识合理配菜,使午餐符合营养标准,我们吃了才能身体健康,也就是解决营养午餐问题。(板书课题:“营养午餐”)

    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到学校食堂去看看。今天,食堂的师傅们为我们准备了哪些精美的菜肴?(出示午餐菜谱,师生边看边说菜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㈠小组合作探索交流

    师:看到这么多精美的菜肴,同学们想不想去尝一尝呀?

    师:那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点菜员吧。想吃什么就点什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从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菜谱中点出自己最爱吃的三种,制作出你们小组午餐的菜谱。为了简便起见,可以只写每种菜的编号。

    (小组合作,确定本小组午餐菜谱)

    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选择了哪三种菜?为什么选择这三种菜?其他同学能发现他们选择的菜有什么特点吗?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菜谱)

    (引导发现选择的是全是荤菜、或者全是素菜、或者荤素搭配)

    `师:通过统计,你发现了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饮食习惯了吗?但哪一种配菜符合人体需要的营养标准呢?

    ㈡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1、了解营养成分

    师:为了了解哪一种配菜符合人体需要的营养标准。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小小营养师,了解每种搭配的营养成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营养专家讲话的文字,学生齐读)

    师:听了营养专家的话,你知道10岁左右儿童每餐午饭的营养标准是多少?结合生活再说一说如果我们长期获取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师:数与数之间的相差关系有大于、小于和等于三种,而营养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板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50克”(板书)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请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比一比谁理解得好、说得对。

    (各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不低于”就是不小于,也就是大于或等于。用符号表示大于或等于时,可以将“>”号和“=”上下对齐并简化写成“≥”。(师边说边板书:≥);不超过就是不大于,也就是小于或等于,用符号表示小于或等于是≤。(师板书:≤)

    2、分析菜式营养

    师: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和10种菜肴的营养成分表

    (出示营养成份表或指导学生看书)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检验一下,看看自己刚才点的菜符不符合这两条营养标准。(先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3、探索配菜策略

    师:我们再通过举手统计的形式,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点的菜不符合两条营养标准。

    师:那么怎样配菜才能容易达到这两条标准哪?

    (请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这些问题)

    ⑴如果三道菜点的全是荤菜,热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标准吗?

    ⑵如果三道菜点的全是素菜,热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标准吗?

    ⑶怎样配菜才容易使热量和脂肪都符合标准?

    (讨论后进行汇报)

    4、检验午餐菜谱

    师:今天,食堂师傅们从10种菜肴中为大家提供了三种午餐菜谱,并且做到了荤素搭配,让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检验一下这三种午餐菜谱是否符合两条营养标准。

    5、调整配菜方案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科学、合理的配菜方法,而且还会检验是否符合两条营养标准。这样,每个同学就能成为营养专家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数学应用能力的比赛吧。请首先调整一下自己的菜单,

    使它符合营养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还可以找出更多的符合营养标准的菜单,比一比三分钟内谁找出的符合两条营养标准的菜单最多。

    2、评选最佳方案

    师:下面就来展示一下大家探索的成果吧,汇报一下你们找出的符合两条营养标准的菜单,并让汇报学生并说出求出的热量总和和脂肪总和,其他同学用计算器检验

    师:在这么多的菜单中,你最喜欢哪种搭配?

    师:为了将同学们最喜欢的午餐菜谱情况反馈给食堂师傅们,课后做一个小调查,统计评选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并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给老师进行评比,听清楚了吗?

    3、建议科学饮食

    师:同学们,不科学的饮食一定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你认为我们班偏胖和偏瘦的同学,有可能在饮食上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师:老师也建议你们:在日常饮食中要克服偏食、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可以做到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这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或启发?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对自己的评价如何?

    五、实践作业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非常高兴,给同学们留了两实践作业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用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去完成?

    每组任选其中的一道题,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小调查,统计评选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并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了解你家庭的饮食习惯,给你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六、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不小于大于或等于≥)(不大于小于或等于≤)

    荤素搭配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共69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

    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

    第五篇:20xx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第5课时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5课时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回顾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闭上眼想一想)

    2、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1页例5,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观察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3、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③最后算什么。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1页例5,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5×4+20÷515×(4+20)÷5

    1、你会计算这两道题吗?试一试。

    2、说一说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别的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还遗留的问题。(如有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板书:

    (1)42+6×(12-4)(2)42+6×12-4

    =42+6×8=42+72-4

    =42+48=114-4

    =90=110

    2、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3、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4、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板书)

    归纳整理:

    1、只有加、减法运算的算式,按()的顺序计算。

    2、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的顺序计算。

    3、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再算();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

    四、检测训练

    目标达成

    1、计算。

    14+25×6-20xx+25×(20-18)

    28÷4+22×528÷(12+16)×5

    2、杨树108棵,柳树是杨树的2倍少10棵,柳树有多少棵?

    3、李老师去商店买钢笔,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15元,每支钢笔的售价是5元,李老师买了多少支钢笔?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1)42+6×(12-4)(2)42+6×12-4

    =42+6×8=42+72-4

    =42+48=114-4

    =90=110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这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学生因为有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对本节课的理解问题不是太大.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将今天学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一定要先算括号里的.对小括号里含有两步运算的,结合以前的知识使学生明确仍然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运算.在练习中学生对与混合算式的运算掌握得较好,但在解决问题中,部分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较差。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个别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个别学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加强学生对读题审题的训练,通过画关键词,找重点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好范文网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20xx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精品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好文)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收藏,请便下次访问)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来源:网络20xx-08-1809:44:26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47页的例题,做一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出示三个纸盒)教师说:“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个东西,想不想知道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谁能打开并说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它?”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我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集体交流不同想法。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㈢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例如:巩固练习第2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㈣全结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总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减法

    目的;一了解减号和减法算式:

    二索求减法的算法

    三养成看图的风俗,能提出数学题目,并会解答

    重难点;从连动性的三副图中提出减法题目的算理

    教具准备;例一多媒体课件;送信卡片;找同伙卡片

    教学进程

    1条件测评;五分

    小朋友,前面咱们学习了五之内的数,想想,还会数吗?

    一,从零数到五

    2.倒数呢

    3.听师拍了几下

    四师说数,生拍

    五对口令,找五的对子数

    2引入(二分);请看;这有几支铅笔?(五支)送给小朋友三支,还剩几支?会算吗?这节课咱们就一齐来索求五之内的减法.比1比,看谁这节棵听讲最用心,举手最踊跃,回答音最亮

    3新课达标20分

    (1)学例一

    一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甚么?

    二哪副是第一副?你是怎样晓得的?甚么记号?

    三你能看着这两幅图提个数学题目吗?

    四用算式示意:三-一=二

    五了解减号-示意从三里面减去一个还剩二个

    六读算式;领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

    (2)学例二

    一齐读算式五-二=

    二算式示意甚么?

    三4人一组拿出小棒脱手摆一摆

    四交换;五-二=三

    五想想除了摆小棒还可以怎样算?

    六汇报用数数的法子,还可以用分成

    七看算式摆小棒五-一=五-四=

    八口算四-三=三-二=四-一=

    (3)学例三

    一师指点生在田字格里誊写算式,先描在算,比1比看谁写得最规范,最标准

    二评选

    三听算五-三=四-二=三-二=

    4课间放松十一分一二拍拍手

    三四点点头

    五六甩甩背

    七八跺跺脚

    九十我坐直

    5达标练习八分

    一填在书上书第22页

    二找同伙游戏(师那得数找算式)

    三送信游戏(邮筒上写得数站在前,听口令,拿着信封上写着算式的门生上前投信.其它门生说;小小邮递员

    真是不简单

    送信快又准

    大家都称颂

    四夺红旗竞赛男女生各五名

    6部署功课三分

    口算;五-四=四-三=三-二=二-一=五-三=四-二=五-一=

    七全课总结一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甚么,有甚么劳绩?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海版)第一学期p30

    认知目标:1、通过补充,会求缺少的加数。

    2、会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情节,并解答。

    能力目标:1、还缺几个可以继续往前数,也可以对和进行分拆。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补充求缺少的加数。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的情节,并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教学设计思想: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认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给学生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时间操作的机会。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将成为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我尽量遵循二期课改理念,体

    现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1、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新知,首先必须具备接纳新知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在学习新知前,要帮助学生整理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为学新知作准备。因此课伊始,我设计了“上超市”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活动中做好学习的准备,并一次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室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展现生活情景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本课中,我分别设计了“小亚和乐乐在干什么”和“小猫过生日”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3、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教学。新课标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计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为体的能力。在本课中我设计了“鱼缸里还缺几条鱼”、“乘车游戏”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本课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合作交流的

    良好氛围,以此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熟练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口算技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演示课件“智慧老人”】他给我们带来了一组题,你们想不想做?

    1、口算:3+2=2+7=6-3=9-4=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60里面有()个十.4个十是(),9个十是().

    师:智慧老人发现没有难倒你们,他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继续演示课件“智慧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加法

    (1)师:谁来读一读这道题?(板书:20+10=)

    师:20加10表示什么?(表示把20和10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你能用小棒分别摆出20和10吗?下面就请你试着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摆小棒算结果,并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全班汇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摆、怎么算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先摆两捆小棒表示20,再摆一捆小棒表示10,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个十,10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教学例1的减法

    板书:30-10=

    (1)师:30-10表示什么?(表示从30里面去掉10)这样的减法题你知道怎样想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摆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摆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还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减10等于20.)

    3、小结:

    刚才我们研究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相加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做这样的加减法,怎样想呢?(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只是计数单位不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得几个一;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智慧老人看到同学们这么会学习,非常高兴,他奖给我们全班同学一颗智慧星,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希望同学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表现更出色.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题)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左边有4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谁会列式?(40+20=)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这幅图还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两边一共有6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左边有多少瓶?)

    怎样列式?(60-20=)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请你独立计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把它写在书上.

    2、口算:3+2=4+5=6-4=

    30+20=40+50=60-40=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订正:每组题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每组题相加或减的数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每组的第1题是几个一加或减几个一,还得几个一;第2题是几个十加或减几个十,还得几个十.)

    3、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珠子,怎样列式?请你独立完成这两道题.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1题是40+3=43,第2题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4、对比算:40+3=60+2=7-5=

    40+30=20+60=70-50=

    同桌一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检查,对比说不同.

    5、口算比赛: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旗)练习十一2.20+50=60-20=60+30=

    50-30=40+10=80-70=

    3.40+7=30+60=9+50=

    25-5=90-30=68-8=

    20+80=6+70=100-5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一教案由斐斐课件园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7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6和7的认识

    学生的好奇心:

    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深,上课只能坚持20分钟左右。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有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将

    他们引到数学教学中,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

    《6和7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这节课在认数教学中,要教学数的基本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要求教师有严密的思维能力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并愿意探究数学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

    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教学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儿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出示课件并齐读儿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小朋友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2.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小朋友们观察主题图。你们从主题图上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自由回答

    (3)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那么请小朋友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7呢?可以表示7根小棒、7棵小草、7朵小花……原来6和7有这么大的本领呀。

    (二)6、7的数序和比较6、7大小教学.

    1.教学数序。

    出示计数器:课件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教师示范拨,抽生拨。小朋友拿出计数器一起拨)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a.小松鼠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可高兴了,蹦啊跳啊,这一跳,可把顺序给跳乱了,你能帮它们重新排队吗?

    b.屏幕出示七只编号的小松鼠。并且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2.小朋友帮小松鼠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因此它们想送给大家一把尺子。但是路上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而且有三个数也看不

    清了,怎么办呢?你能帮它们吗?

    (1)出示缺数字的断尺,填上空缺的0、3、6。(什么数字既表示没有,又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根据尺子教师提问:

    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他们就是你的邻居。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3.比较5、6、7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课件出示)

    (1)这三幅水果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

    (2)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再小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小组作汇报

    (3)表扬写得最完整的小组

    4.动手拿一拿。

    第一组的同学每人拿6个圆片,第二组的同学每人拿的三角形比第一组的圆片多1个,第三组同学拿的圆片比第二组的三角形少1个。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一起去寻找呢!

    四、书写。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6像什么?(口哨)指导书写:6是一笔写成的,注意6的肚子是鼓鼓的,不要让它饿着哦。(书空)7象什么?(镰刀)起笔和日字格的上线起平,在右上角往下,在日字格的下线中点部分收笔。(书空)在拼习本上写一写。抽生写一写。

    课堂练习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习

    5○66○76○57○6

    作业设计

    .练习七第2题3题。

    本网推荐其他精彩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捆小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补充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锦集9篇

    时间一晃而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教材分析

    二年级用的是《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这套书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一潭死水。

    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课程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本教材就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教材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

    朗朗上口,让学生爱听、爱唱。另外还有自制乐器、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培养目标

    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的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对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回有所不同。音乐本身就具有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的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给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聆听有关"春"的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展开想象、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要保护环境,不能破坏生态,这样才能永远看见春天。

    2、从充满童趣的作品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教育学生要珍惜童年的大好时光,从不同风格的乐曲中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并能听辩独奏乐器的音色。

    3、聆听表演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

    4、在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的感染下,进异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欣赏、表演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5、教育学生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2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级段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毕竟相处一学期了,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 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 ,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二) 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 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

    2. 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

    (四)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四.课程安排

    第一课 《春天来了》 2课时

    第二课 《难忘的歌》 3课时

    第三课 《童趣》 3课时

    第四课 《快乐的舞蹈》 3课时

    第五课 《兽王》 2课时

    第六课 《愉快的劳动》 3课时

    第七课 《小音乐家》 3课时

    第八课 《静静的》 3课时

    第九课 《飞呀飞》 2课时

    第十课 《跳起舞》 3课时

    游戏宫 有趣的运动会 2课时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3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级段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毕竟相处一学期了,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 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 ,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二) 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

    2. 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

    (四)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4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方面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演唱时很开心、充满了感情。每名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二年级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

    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三、教学目的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4、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5、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8、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9、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10、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1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13、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14、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15、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16、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措施

    1、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2、 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

    3、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

    4、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性。

    5、 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工作水平。

    6、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工作尽职尽责。

    7、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8、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9、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10、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五、课时安排:

    二年级本学期每周上两节音乐课,共十二单元,每三节课上一单元音乐课,期中考试复习一周的音乐课,根据平时学生课堂上的各方面表现和期末音乐成绩测查,得出学生的总成绩,报与学校。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5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渐渐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律动: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跟老师示范,在技能训练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每班人数多、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演唱

    (1)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2)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能够背唱4~~6首歌曲。

    2、演奏

    (1)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音乐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5、创作实践

    (1)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教学难点: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难点: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表演。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多渠道的创造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 题 课时数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4课时

    第二单元

    进行曲 3课时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4课时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5课时

    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4课时

    第六单元 童谣 4课时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6

    曾听过一位专家对于好课的评价,他认为:好课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不是单纯地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而是增长学生的智慧;好课应该为每一个人的参与提供机会,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好课应该能让学生受益一生,对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音乐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不少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本学期我将遵循音乐教学中培养兴趣,精选教法这条途径进行教学: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三、五、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低、中、高三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很大。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音乐教育的规律以及设计教材内容与教学形式,通过各种富有新意的音乐栏目,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将音乐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从对音乐的简单认识到音乐具有的的内在魅力,让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 ,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课堂教育中,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录音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认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更为新奇、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 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 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们进行集体演唱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王国”。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

    2. 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革新,教学艺术要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奋钻研,投身教改,才能开拓一条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方法措施

    1、开学初,探讨新的音乐教学方向,以便指导音乐教学。

    2、坚持常规月查,把好备课、上课质量关,保证教学高标准的正常进行,并及时公布总结,以便改进音乐教学。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如正确的站姿,练声,练耳,视唱,唱歌习惯。

    4、充分利用学校的可用资源。如:各种音乐器材、多媒体设施等,充分体现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

    4、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对音乐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进行指导, 让他们沿着自己的特长方向去发展,在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充分去展示,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激起他们的创作火花,在锻炼中不断进步,达到在高年级后能进行创编活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7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男同学20人,女同学13人。大部分同学有责任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努力向上,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共编成8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充分考虑到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并开展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作为全新的教材,此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的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一潭死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课程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本教材就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教材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他自身的体系,音乐也不例外,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造成的。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不可分。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延长、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时间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让学生爱听、爱唱。另外还有自制乐器、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三、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5、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6、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7、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8、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9、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0、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11、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12、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1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14、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5、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16、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三、具体目标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总结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在下一节课中增加练习,对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总结出来,加以提倡发扬。

    2、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想相应的对策,可以向其他老师请教并交流。

    课时安排

    七、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略)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8

    曾听过一位专家对于好课的评价,他认为:好课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不是单纯地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而是增长学生的智慧;好课应该为每一个人的参与提供机会,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好课应该能让学生受益一生,对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音乐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不少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本学期我将遵循音乐教学中培养兴趣,精选教法这条途径进行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三、五、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低、中、高三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很大。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音乐教育的规律以及设计教材内容与教学形式,通过各种富有新意的音乐栏目,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将音乐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从对音乐的简单认识到音乐具有的的内在魅力,让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课堂教育中,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录音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认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更为新奇、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 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们进行集体演唱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王国”。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革新,教学艺术要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奋钻研,投身教改,才能开拓一条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方法措施

    1、开学初,探讨新的音乐教学方向,以便指导音乐教学。

    2、坚持常规月查,把好备课、上课质量关,保证教学高标准的正常进行,并及时公布总结,以便改进音乐教学。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如正确的站姿,练声,练耳,视唱,唱歌习惯。

    4、充分利用学校的可用资源。如:各种音乐器材、多媒体设施等,充分体现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

    4、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对音乐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沿着自己的特长方向去发展,在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充分去展示,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激起他们的创作火花,在锻炼中不断进步,达到在高年级后能进行创编活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9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男同学20人,女同学13人。大部分同学有责任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努力向上,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共编成8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充分考虑到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并开展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作为全新的教材,此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的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一潭死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课程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本教材就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教材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他自身的体系,音乐也不例外,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造成的。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不可分。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延长、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时间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让学生爱听、爱唱。另外还有自制乐器、创编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三、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5、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6、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7、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8、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9、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0、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11、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12、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1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14、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5、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16、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三、具体目标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总结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在下一节课中增加练习,对学生感兴趣的、能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总结出来,加以提倡发扬。

    2、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想相应的对策,可以向其他老师请教并交流。

    课时安排

    七、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略)

    二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3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1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孩子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孩子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孩子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孩子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孩子五个班。这些孩子是新课改后的孩子,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孩子。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孩子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孩子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孩子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孩子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孩子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孩子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孩子“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孩子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孩子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孩子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孩子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孩子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孩子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孩子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孩子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孩子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孩子“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孩子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孩子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孩子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孩子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孩子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孩子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孩子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孩子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孩子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1课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第二周 第2、3课 第十二周 第13、14课

    第三周 第4 、5课 第十三周 第15、16课

    第四周 第6、7课 第十四周 第17、18课

    第五周 第8课 第十五周 第19课

    第六周 第9课 第十六周 第21、20课

    第七周 第11、、10课 第十七周 第22、23课

    第八周 第12课 第十八周 拆装玩具

    第九周 机动 第十九周 科学探索的故事

    第十周 复习 第二十、二十一周 机动

    二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2一、学情分析

    XX小学二(2)班共有33人,他们度过了一年愉快的校园生活,通过行为习惯培养活动和健康教育课、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已经了解了最基础的健康卫生知识,并养成了一定的健康卫生习惯。但学生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和身心素质还需不断培养,不断地坚持。

    二、教学目标

    1、增进“健康意识”,促进“自我保健”习惯的养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帮助孩子巩固胃与肠的知识,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胃,并知道如何预防急性肠胃炎。

    3、帮助孩子巩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变质腐烂的的食物的卫生习惯的养成。

    4、帮助孩子了解怎样预防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

    5、帮助孩子了解腹痛不能盲目服用止痛药、如何保护皮肤、怎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如何和同学友好相处。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有教案上课。

    2、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成立各班卫生委员为成员的健康教育督查小组,定期检查和公布学生健康教育情况。

    4、加强常见病预防。利用上课、录像、广播、卫生专栏、卫生知识讲座、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近视、肠道蠕虫、贫血与营养不良、龋齿、沙眼、地方病的预防。

    5、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开展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检查,做到每天有检查,一周有评比,学期有表彰,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提高健康水平。

    6、加强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多利用课外知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培学生兴趣爱好,注意平时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积累卫生知识,保健身体,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投入学习。

    二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3

    本学期,按照“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抓好卫生管理工作,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现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1、在学校主管领导的指导下,制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2、继续做好晨检工作,对因病缺勤学生做好追踪调查,发现一个班级内缺勤人数有暴发趋势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告校领导。如确诊是传染病,应立即上报疾控中心。

    3、处理好学生的常见疾病和外伤,有针对性地搞好预防工作,要和附近医疗单位建立联系,对急诊和转诊能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医治。

    4、狠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学校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认真做好预防工作,春夏季节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高发,通过晨检要求教室多通风,教导学生多喝水,多参加户外活动,以避免传染病流行。

    5、作好药品和器械的添置,同时作好各种消毒准备工作,时刻为师生就诊作好准备,做到小伤、小病、常见病就校处理,使学校卫生工作正常运转。

    6、保证医务室的整洁,保管和使用好卫生器械,卫生器械帐目清晰,完整、准确,经常检查器械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给予处理。

    7、经常向校长提供有关学校卫生情况及改进措施,向领导汇报卫生经费使用情况及卫生器械情况。

    8、做好医务室档案、资料的分类管理,有空缺的资料及时补充完整。

    9、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为学生健康努力工作。

    此外,本学期安排我从事二年级心理课的教学工作,由于刚开展这门课程,且没有课本,我将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以及多种课堂教学形式,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课教学具体计划如下: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选好课题,幻灯片制作尽量新颖、别致。

    2、没有课本,课堂教学难免枯燥,我将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比如小游戏、讲故事、观看视频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针对二年级学生还比较小,存在的心理问题少,课程内容要求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积极乐观的心态,开朗自信的性格。

    4、平时多学习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再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5、由于缺少教学经验,所以在平时还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多和他们交流,多吸取经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好文)】相关推荐
    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 【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依旧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在平时教学时还需要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可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比较好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英语教师工作计划3篇优秀文章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本文是初二英语教师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初二英语教师工作计划一:一...